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探讨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探讨

外 .东北装备制造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又具有一定的集群优势。 制 造业 集群 的 特点 ,构建 如 图所 示 的集 群式 创新 网络 组织 .并在该 以七 大类 装备 制造 业 中 的 5 类 重点 装备 产 品 为例 ,仅在 其 中 的 1 网 络 组织 的 基础 上 提 出建 议 。 3 2
等 产业 区 的研 究 .而忽 视 了传 统装 备制 造业 的 研究 。而 装备 制 造业 与核心 企 业 共 同发展 的 网络 状 集群 。东 北地 区地方 政府 作 为 网络经 的发展 对老 工业 基地 的振兴 起 着关 键 的作用 ,加强 对 装备制 造 业 集 纪人 .应 利 用税 收杠 杆 刺激 核心 企 业将 ” 核 心资 源 的生产 制 造环 非 群 的研究 无 疑是 必 要之 举 。 节甚 至产 品设 计 售 后 服务 等 ”外 包 出去 .而 核心 企 业只 需保 留 与 技 术 秘 密 有关 的 核心 资 源来 实现 利润 的 最大 化 。

望成为既能充分发挥东北三省原有的优势 ,又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 上 的集 中 或靠 近 ,形成 长 期 稳定 的创 新合 作 关 系而 产 生创 新 聚 集 . 同时对 东 北经 济 发展 起 到 明显拉 动 作用 的 支 撑点 。 进而 获得 创 新优 势 的一 种 平等 开放 的创 新 的 网络组 织形 式 。从 其构
1促 进 装备 制造 业 中心企 业 集群 成长 .建 立 中小企 业和 核心企
备制造业技术配套能力薄弱 集群缺乏良好 的创新环境和氛 围:集 业之 间 的协作 关系 。 中小企 业 与核心 企 业 的协 作方 式应 该是 多 样化 群主体要素专业化水平低 .技术创新能力薄 弱。以往的产业集群研 的 .如 以产 品 销 售 原材供 应 承 包 服务 为 中心 的协 作 。在促 进 究过多的注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新兴产业 区如江浙、珠江三角洲 企业间协作的同时 .还要建立和培植以零部件及成套产品为中心 的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健全 , 得 产业 链 缺乏整 体 设计 和 战略 , 此会 极 大 争力 .在 促进 高新 技术 产 业集 群 整体 实力 增 强 的 同 使 如 限制 产业集群 化 的成熟 发展 。
时. 发挥 高新 技术 产业 对传统 产 业 的渗 透 、 传播 与带
※基 金 项 目 : 0 9年 度 辽 宁 省教 育厅 科 学 研 究 资助 项 目。 20

j@西 : 一
1 年第1 期 l0 0 2 1
通 提 联、 配套 与协 同效应 。集群 内社 会分 工和合作 网络不 创新 . 过大 力发 展第 三产 业 , 高高 新技 术 产 业竞
辽宁 业 产业 群 发展 老工 基地 集 化 研究
孙 彦 宝
( 宁师 范大 学管理 学院 , 宁 大连 162 ) 辽 辽 109
摘 要 : 宁老 工 业 基地 是 一个 产 业 集 群概 念 , 辽 目前 正处 于 实 施 “ 海 经济 带” 沿 以及 “ 宁 中部 城 市群 ” 战 略发 展 的 重 要 辽 等
化的、 专业 化 的产业 集群 还在 发展过 程 中。
业集 群平 均规模 只有 3 O余 亿元 .超百亿 元 的集 中区
第二.集群 内企业 性质 结构不 合理制 约产 业集 群
宏 观层 面 的或者 广义 的产业集 群 已经形 成 。 更加 地域 域性 产业集 群 尚不 足 l O个 第三. 区域经 济非 均衡 发 展 战略致使 产业 集群 发 的发 展 。因历史 原 因 , 辽宁 原有 的企业 聚集群 落 , 目 到
部 分地 区甚 至仍 未摆 脱贫 困 . 这充 分体 现 了区域政 策 最 活跃 的成份 辽 宁 中小企业 总体 发展 速 度不 快 、 水
的巨大效 应 平低 . 全省 高新技 术 推动 和产业 结构 升级 的贡献 还 对 对产业 集群 的发 展有所 制约 。 第四. 与地方 优 势禀 赋相 吻合 。辽 宁工 业产业 集 不 大 .

辽宁产业集群的演变升级问题研究

辽宁产业集群的演变升级问题研究

新技 术产业发 展区向纵深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同时也 是改造传统产业 、 兴东北老 工业 基地关键所 振
在。辽宁省 的 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虽然几 年来成绩 不菲但在 产业结构 、 科研 力量 、 政府行 为、 自 主创新等方面还存 在一些 问题 。在 阐述辽宁产业集群现状及分析产业 集群优势 和制约 因素 的基 础上 , 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辽宁产业集群升级措施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升级 ; 优势 ; 竞争
争 的背景 下 , 区域经 济必然 融入 全球 经济体 系 , 引
发 了 当前 国内外关 于集 群外部 因素 对集群 升级 的 争 论 。由此提 出 的新 的问题—— 具 体到 中 国某个 地 区的产业集 群本 身应该 如何 “ 升级 ” ?
导园区建设 , 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产业结 构雷 同 , 有体 现 出专业 化 效 益 。作 为 产业 集 群 没
堆 ” 因此形成 之初 主 要取 决 于该 地 资 源 禀赋 , , 包
第 6期
黄涛等 : 辽宁产业集群 的演变升级 问题研究
括 资源状 况 、 地理 位 置 、 产要 素 ( 生 资金 、 术 、 技 人 才、 土地 、 市场 等 ) 以及经 济 发 展 的历 史 与 现 状 等 有利 条件 。应 该 说 , 宁 的 资 源禀 赋 及 区位 条 件 辽 是十 分有 利 的 , 特别 是对 于沈 阳 、 大连带 状城 市群
3 1 地 区本 身具有 的优 势 .
作者简介 : 涛(9 4 ) 男 , 黄 16 一 , 黑龙江嫩江人 , 副教授 , 主要 研究 方
向: 区域经济 , 国际贸易 , E—m i h aga0 4 13 cn。 a : un t 2 @ 6 .o l o

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展 , 为 各 级 政 府 的 财 政 来 源 , 构 成 了 当今 世 界 经 济 的 成 还
镇年产 4 亿双袜子 , 8 产值 高达 9 亿元人 民币。 o
在产业集群 中 , 大量企业组成一条完整 的生产链 , 而 企业又都分布在其 中的某 个生产 功能 区 , 间产 品全部 中 由当地生产和销 售 , 量的企 业从 事生产 不 同的 中间产 大 品导致 了产业集 群的范围经济 。
3 协 同效 应 .
基本空 间构架 , 体现一个 国家或地 区的竞争力所在 。
产 业 集 群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特 色 产 品 , 个 地 方 发 展 一 一
种特 色产品 , 是经济致富的一种重要途径 , 者说是形 成 或 工业化 的一种 方式。辽 宁作为 老工业 基地 , 需要 重新 审
产业集群 中存在 大量相 同或 者相 近的企业 , 他们 往 往 面对同样 的市场 , 都使用 相似 的技术 , 大 因此 , 产业 集 群 内的竞争是异 常激烈 的。为 了在竞争 中获胜 , 各企 业
都想方设法在技术上 进行改 良与 发展 , 力形成具 有特 努 色的技术 ; 而地域 的接近 性又 导致这 些技术 改 良很 快又
王 玲
( 宁对外经 贸学 院 , 宁 大 连 165 ) 辽 辽 02 1 [ 摘 要]在 对产业集群 的本 质进行研 究的基础 上, 产业 集群 的竞争优 势进行 分析 , 对 结合 辽宁地 区产
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有针 对性 地提 出了辽 宁省发展 产 业集群应 该充分利 用 国家振 兴 东北老 工业基 地建设 的
2O 年 第 6期 O9 总 第 10 8期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nI oeg cn i lt n 2 F rin E o ̄ncRea o s& Ta e i rd

探讨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基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

探讨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基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
专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 通 运 输设 备 制 造 业 和 电 气 机 械 及 器 材 制 造 业 以及 交 后 发 优 势 日渐 增 强 的 通讯 设 备 、 计算 机 及 其 它 电子 设 备 制 造 业 的 产 业
心 , 新 发 展 一 种 以市 场 为 导 向 , 体 制 创 新 和 科 技 创 新 为 动 力 , 创 以 以建 设 T 业 同区 为 载 体 , 大 中 型 骨 干 企 业 为 龙 头 , 以 以项 目带 动 为 抓 手 , 以
备 制 造 业 产 业 集 群 : 培 育和 完 善 “ 以 内生 式 ” 的产 业 集 群 形 成 机 制 为 核
二 . 循产 业 区域 布局 优 化 原 则 遵
遵 循产 业 区域 布 局优 化 原 则 . 虑 辽 宁 装 备 制 造 业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考 条 件 与 优 势 , 点 发 展 辽 宁 优 势 产 业 、 型 产 业 和 重 大 装 备 制 造 业 产 重 新 业集群 。 备制造业是一个范围广、 装 门类 多 的产 业 。 何 地 区 都不 可 能 任 同时 做 强 做 大 各 种 装 备 制 造 业产 业 。 宁 应 该 围 绕 比较 优 势 和后 发 优 辽 势 较 为 显 著 的 造 船 、 床 、 型 装 备 及 轨 道 交 通 设 备 、 车 及 其 零 部 件 机 重 汽 制 造 业 , 中 配 置 资 源 , 点 推 进 沈 阳 与大 连 地 区 的通 用 设 备 制 造 业 、 集 重
[ 键词 】 展 方 式 转 变 关 发
产 业 集群
发展模 式
重要 途 径
低 投 入 、 产 出 、 消 耗 、 排 放 、 循 环 、 持 续 的 经 济体 系 和节 约 资 高 低 少 能 可

辽宁产业集群现象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辽宁产业集群现象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辽宁产业集群现象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企业合作、深化国企改组改制、正确发挥政府职能等若干发展辽宁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

标签:产业集群区域产业一、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辽宁是一个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丰裕的地区,同时又是一个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 辽宁存在许多企业集群, 主要有: 以抚顺石油为中心的石油开采加工企业集群, 以沈阳金杯为核心的汽车企业集群,以沈阳机床为中心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鞍钢和本钢为中心的钢铁产业集群等。

改革开放以来, 在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的过程中, 辽宁又新出现了一些企业集聚区或产业集聚区。

如宽甸县硼海镇聚集了四、五十家以硼矿开采和生产硼、硼砂的企业;在大石桥市聚集了一批生产镁制品的企业; 在佟二堡聚集了一批生产皮装、皮具的企业; 在法库县聚集了一批生产瓷砖的企业,等等。

二、辽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1.在原有的产业集群中,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辽宁原有的企业聚集群落,到目前为止仍然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企业,例如鞍钢、石化、造船、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领域, 其企业都隶属于中央企业集团。

2001年底,辽宁的国有经济比重为78.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据2002年初步统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的黑龙江为89.3%,最低的辽宁为62.7%,均远高于全国52.8%的平均水平。

2.新兴的产业集群中,民营资本占主导地位例如宽甸硼海镇的硼矿开采企业,大石桥的生产镁制品的企业,佟二堡的生产皮装和皮具的企业,西柳的服装生产和批发企业等,从企业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是业主制企业和家族制企业。

3.产业集群仍处于低级的发展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档次不高、技术含量比较低、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尚未占到主导地位; 企业集群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数据表明,2000年辽宁省市场化指数在内地31个省份中排名第十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排在第十五位。

产业集群视角下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路径分析

产业集群视角下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路径分析

泉 ,也 是一个 地 区经济又 快 又好 、持续发 展 的重要 载 体 。顺应现 代经 济发 展规 律 ,以产业 集群 思想 , 建 设先进 装 备制造 业聚集 区,是辽 宁产业 结构优 化 升 级 ,特 别是 工业 结构根 本性 变革 的重 要途径 ,更
是发 挥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振 兴 核 心 带动 效应 的一 种
2 7
程 度不 断提 高 。从 中 国市场 化 总体进程 来 看 ,市场 化 程 度 较 高 的企 业 主 要 集 中于 以制 造 业 为 首 的一
业 在 东北老 工业 基地 振 兴 中的战 略地位 ,为 辽宁发 展 先进 装 备制造 业集 聚 区指 明 了方 向。随着政 策 的
些行业。虽然在某些领域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国有企 业 比重仍 然 占有很 大 的 比例 ,但是 从发 展现状 和 趋 势 来 看 ,辽 宁 装 备 制 造 业 的 市 场 准 入 限 制 不 断 降 低 , 民营 资本 的注入 不断 增加 。同时 ,辽宁装 备 制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 ,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历经发展滞缓阶段后,
收稿 日期:20 - 22 0 8 1- 7 作者简介:郭长义(9 7 ) 16 一 ,男 ,辽宁沈阳人,副教授 ,博士生 。
20 年( 09 总第 5 期) 8
郭长义等:产业集群视角下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 区发展路径分析
装 备制造 发展 与振 兴面 临着最 佳发 展时机 。如何立 足现 有 产业基 础 ,利 用全球 资源 流动 与知识扩 散 的 效 应 ,利用 现代 技术 发展和 生产 作业组 织模 式变 革 契机 ,探 索一 条有 辽宁特 色 ,能形成 持久 、独特竞 争优 势 的装备 制造 业发 展之路 ,将是 实现 辽宁工业

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

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

环 的 产 业 生态 链 和 ” 济 生 态 圈 ” 经 ,使 其 中 的企 业都 能 从 中 散 ,经 济 运 行 的质 量 和 效 益 不 佳 ;具 有 成套 的基 础 和 能 力 ,但 尚
受益 .获得外部经济’ 陛,以及竞争 、合作 、交流 、知识共享和文 未形成合 力 企业组织结构仍存在 大而全”的问题 ,产 品结构
的 发展 现 象 .越 来 越 多 的 国家 或 地 区把 产 业 集 聚 作 为 产业 发展 工 建 立 网 络 关 系 .有 效 地 降 低 了生 产 成 本 和 交 易 成 本 同 居 一 品 差 异 化 程 度 评 价 标 尺 ,促 使 企 业 建 立 在 质 量 基 础 上 的产 品 差 场优 势 ;产 业 集聚 地也 是 人 才 、 资 金 和 技 术 集 聚 地 . 由于 空 间 促 进 中小 企 业 发展 、拉 动 区域 经 济 增 长 的 战略 方 式 。辽 宁 不 缺 大 地 的同行业相互 比较使 激励和压力并存 ,有 了价格 、质量和产
项 目、 大企业 , 缺的是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
集 群 的形 成 。

辽 宁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形成的重要标 志之一 , 就是装备制造产 业 异化 ;集群企业能够形成 区位 品牌 ” 取得协 同效应 .营造市

装备制造 “ 基地”是一个产业集群概 念
接近 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 ,更容 易实现技 术的突破 性创新 . 获得技术垄 断的竞争优势 。 产 业集群核心 竞争优 势来源 于一群互相联 系在一起的企 业 .
这个地方工业企 业密集 ,而且这 些企业在国家计划 的组织下有着 即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从而构成 的企业生产 网络 。产业集群不是 相对稳定 的产业联 系 ,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产业体系 。 经过 2 多年 企 业 数 目上 的 加 总 ,而 是 具有 了 自组 织 系 统 的某 些 特 征 .能 对 外 O 的改革 . 划体制形成的产 业联 系已经不复存在 。但要把这样一 界的变化做 出灵活的反应 。在市场制度完善的条件下 ,产业集群 计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竞争力 , 有利 于逐步缩 小与 东部沿海地 区的差距 , 还有 利 于在 较短 的时 间 内以较 小的代 价形成 新型 产业基
地, 符合城 市化发展 的客观规律 , 适应全球 化竞争的需要 。 [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 城市群 ; 市化 城 [ 中图分类号]F9 .3 292
城 市群 的 内 涵
改革 开放 以来 , 沿海地 区经济快速发展 , 形成 了长三 角、 珠三角 、 京津冀 地区等经 济增 长极 。在 2 世 纪 头 2 1 0
部沿 海地 区的差距 , 而实现国民经济 的健康 、 从 持续 和协
调发 展 ; 展 城 市 群 支 持 东 北 老 工业 基 地 的调 整 和 改 造 , 发 有 利 于在 较 短 的 时 间 内 以 较 小 的代 价 形 成 新 型 产 业 基

争力的产业集 群。任何 区域要想获得和继续 保持竞 争优 势, 就必须 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 化的挑战 , 新思 考区 重 域协调整合发展 的新思路 、 新机制 和新模 式 。因此 , 东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加 快 空 间整 合 , 展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城 市 群 , 发 是 有 效 参 与 全 球 经 济 竞 争 和 抢 占世 界 经 济 制 高 点 的现 实
21 第 1 00年 期 总第 17期 8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 JF r i c n mi R lt n L oeg E o o c eai s& T a e n o rd
No. 2 0 1, 01
S ra eilNo. 8 17
[ 区域经 济 ]
东北 老 工业 基 地城 市群发 展 的必要 性 与 可 行性研 究
说 发 展 东 北 老工 业 基 地 城 市 群 , 仅 能 确 保 国 民经 济 在 不

辽宁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辽宁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宁产业集群 的特征 和规 律, 以改革 开放 以 构均处于初建阶段 。集群产业规模 、 区域 有率、 核心竞争力、 投资回报率 、 认知程度
专业化 分工程度 都较小 , 集 群 的 认 和 科 技 创 新 资 源 拥 有 量 达 到 相 对 较 高 水 后为节点 , 尝试判 断出辽 宁产 业集群 的发 范 围 、
主 成 熟 期 两个 阶段 的积 累 沉 淀 , 集 群 内各 类 过实施 产业集群 战略实现经济腾 飞 , 已经 段 ,不 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不尽相 同, 专业分 工程度 、 核 心 配套基础设施 已经完善 , 集群 内企业数量 越 来越成 为人们 的共识 。 产业集群有 一个 要表现 在集群 规模 、 企业规模等各个方面 。 形成和演化 的过程 , 要经历从低级 到高级 竞争力 、
业集群历程及现状分析
收 录 日期 : 2 0 1 3年 7月 1 9日

入, 企 业规模 以中小企业 为主 , 集群 的认 持续下 降或停滞 、 生产 率低 、 技术创新 停
知度 、 影响力逐 步提高 , 集 群 的 核 心 竞 争 滞 、 产 品需求 增长率下 降较快 , 与集群 相 集 群 显 现 出来 的发 展 速 度 进 一 步 加 快 , 投 始恶化 , 因而 新进入企业 不断减 少, 有 大
形 成 到 衰 亡 的发 展 全 过 程 。 由 于 政 策 变 展 , 产业 关联度不 断提 高, 企 业 之 间 以 及 弱 。 化、 产 业发 展 、 产 业 转移 、 技 术 和 社 会 进 与 相 关 支 持 机 构 之 间 的 协 作 更 加 默 契 密 步、 区 域环 境 、 资源条 件 、 市 场 竞 争 等 影 切 , 创新 活动 日趋 频繁 , 市场 发展逐渐 完 二、 辽 宁 产 业 集 群 发 展历 程 以党 的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为 标 志 , 辽 宁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专业:XX学班级:XX姓名:XX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目录引言 4 1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7 1.1产业集群的概念7 1.2产业集群的特征11 1.3产业集群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的实证分析14 2.1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14 2.2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问题15 2.3案例分析:大连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18 3解决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建议24 3.1解决措施24 3.2政策建议24 结论25致谢26参考文献27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产业集群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它不仅支撑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

研究辽宁省产业集群的现状,解决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于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实现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选取了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本文对产业集群概念、产业集群的特征、产业集群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作为分析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对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都有哪些,且以大连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从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了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都有哪些。

第三部分,综合本文的理论、实证和案例分析提出结论,并相应提出解决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的政策建议: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提搞企业竞争效率;提升集群专业化服务层次和水平,促进集群升级;加大国家和省市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等。

关键词: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瓶颈The industrial colony is the worldwide basis economic phenomena, and it is the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key character. It not only has supported the world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local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is also becoming the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area realizes the important way which the economy soars. Studies Liaoning Province industry colony the present situation, solves bottleneck problem which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develops, regarding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country new Industrial base, realizes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with the Liaoning old Industrial bas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elected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question to take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synthesis has utilized the method whic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unified, the key utilization case analysis's method, has conducted system's research to this question.This article main minute three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is article to the industrial colony concept, the industrial colony's characteristic, the industrial colony's carri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provin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function, the achievement has analyzed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question rationale. The second part, the situation which developed to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has carri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industrial colony developed which the bottleneck did have, and take Dalian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colony as the analysis object, which discussed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from a concrete case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to have. The third part, the comprehensive this article's theory, the real diagnosis and the case analysis propose the conclusion,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ly solves the Liaoning industry colony to develop the bottleneck question policy to suggest: Strengthens between enterprise's relation, raises doe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efficiency; Promotion colony specialization service level and level, promotion colony promotion; Enlarges national and provinces and cities financial support dynamics; Perfect government collective services function and so on.Keywords:Liaoning; Industrial colony; Develops the bottleneck产业集群现象由来已久,从其初现端倪到研究理论盛行大致经历了10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着产业集群的界定、成因、及其具体的经济效用[1]。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中图分 类 号 :2 1 ¥ 1 文献 标识 码 : A
中度。 表 12 0 年 一0 8 0 4 20 年辽 宁省 装备 制 造业各 行 业 区位 商值 产业集群具有 独特 的专业化 、 中化 、 集 网络 当 L 1 , Q; 时 表 > 企 业 单 位 数 工 业 总 产 值 化 、 域化优势 , 升区域竞 争力 、 地 在提 促进创 新 、 明 j 产业 在 第 i 地 个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 2 7 2 0 20 9 0 5 0 6 0 7 0 8 0 9 0 5 o6 00 0 8 0 解 决就业 、带动 地区经济发展等 问题上起着重 区集 群集 中程度超 过 金属 制造 业 O 8 0 8 0 8 0 8 0 0 0 8 O9 O 8 O 8 0 8 5 5 5 1 4 9 5 要 的作用 。辽 宁省作 为国家 ‘ 五 ”“ L・ 、二五’ 间 全 国或 大区的平均 水 通 用 设 备 制造 业 期 l6 l 6 l 8 l 6 l l 4 16 11 l 2 l 2 5 7 7 6 8 4 3 .7 7 8 重点建设 的工业基地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 和发 平 。 Q 值 越大 , L 则集 专 用 设 备 制造 业 13 13 13 1 2 2 7 3 13 1 1 l2 13 1 0 1 2 5 2 7 l 1 3 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装备 制造业是辽宁 省工业 群集 中程 度越高 。当 变逋 运输 设 备 制造 业 10 O 9 0 8 O 7 O 8 l l ll l l l O 1 O 7 2 4 9 4 l 9 5 8 9 的主导和 根基 ,但在我 国由计 划经济体制 向市 L l , 示表 明 j 电气 机械 及 器 材 制 造 业 0 9 0 9 0 8 0 8 0 8 0 6 0 6 0 6 0 鼹 0 5 Q. 时 表 < 6 2 5 1 7 7 8 2 场经济体制转 变 的过程 中 , 宁省装备制造业 产业在第 i 辽 个地区集 通信 设备 、计 算 机 及 骨干企 业 的市场地 位受到 了严重 冲击 和威胁 , 群 集中程度低 于全 国 0 4 0 4 0 4 0 4 0 2 0 7 5 4 4 4 3 0 2 O 5 O 9 3 2 0 l 2 其 他 电子 设 备 制 造 业 优 势正在不断 减弱。在 国家提 出实施振兴东北 或 大 区 的平 均水 平 。 0 9 l 2 l 3 0 l 1 2 1 2 0 3 0 3g O l 1 4 5 O 8 0 3 5 老 工业基地 战略背景下 ,辽宁省正 努力建设装 当 L il , 味着 i 仪 器 仪 表 及 文 化 、 Qi 时 意 = 办 公 用 机 械 制 造业 备制造业产 业集群。 而 , 然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 地 区的 j 产业 的生产 数据 来源:05年-09 中国统计年鉴 》 辽宁统计年鉴 》 20 20 年《 和《 以及其 业集 群的发展现状 如何?其 中哪些行业 的聚集 水平与全 国平均水 平 他相关数据统计资料 效应 明显 ? 在发展装备制造业基 地过程 中 , 应该 相 当。 优先发展 哪些类别 的装 备制造业 ?对这些 问题 用 区位 商法对产 续袁 1 2 0 0 4年一 0 8 辽 宁省 装备 制造 业各行 业 区位 商值 20 年 的研究将 有助于辽 宁省 装备制造业基 地的合理 业集群集 中度的测算 构建 ,有助 于为辽宁省老工业 基地的振兴 打造 的优点是统计 数据 比 ~ 资合 产 计 产品 售 入 销 收 发展平台 。 较容易得 到 ,而且 区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O 05 06 07 08 09 05 06 07 08 09 2辽 宁省装备 制造业产业集群状况分析 域生产水平 与全 国平 金属 制 造 业 0 7 0 8 O 8 0 9 1 6 0 8 0 9 0 9 1 0 O 9 . i . 5 . 4 . 7 .6 . . 3 . 5 .3 2 辽 宁省装 备制造 业产业 集群 集 中度 测 均水 平的 比较还 能充 . 1 通用设 各制造业 1 4 16 1 6 1 6 1 8 1 4 1 6 1 7 1 7 1 7 . 7 . 4 . 5 . 1 . 5 .4 .4 .4 . . 算 方法选择 份 体现 ,使我们 能够 . 3 . 8 . 9 . 3 . 3 .6 _ . 5 .3 作为—种经济现象 , 何衡量产业集群集 清 楚的分析 该地 区的 专用 设 备 制 造 业 1 4 1 4 1 4 1 4 1 5 1 1 123 134 1 3 1 2 如 中度 一直是经济学 研究者和政策制 定者非常关 生产集 中情况在 全国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4 14 17 17 16 11 ll 12 12 12 .2 .7 .1 .9 _ .3 _ 6 . 6 . 1 注 的领域之一 。 目前学术界关 于产业 集群集 中 所处 的地位 。本 文要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 7 n 7 0 7 0 6 0 7 O 6 066 n68 0 6 0 6 3 1 . .8 .6 .5 . . 9 , 5 度 的测算方 法有 , 准差 系数 法 、 中率 法 、 标 集 洛 对辽 宁省装 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 伦兹 曲线法 、 基尼 系数法 、 赫芬达 尔一 赫希 曼指 集 群 集 中度 进 行 测 04 0 0. 8 0 3 0. 5 0. 9 0. 8 4 3 3 2 2 2 Q 21 0 2 0 2 .8 .3 数法 、 熵指数法和 区位 商法 (O 等。 L) 算, 并和 全国相 比较 , 其他 电子 设 备 制 造 业 区位 商 法 (oa o utn 简称 L )也 从 而对辽 宁省装备制 仪 器仪 表及 文化 、 L ctn Q o et i i , Q, 05 0 4 0 4 0. 3 0. 3 0. 2 0. 9 n 2 0 4 0 4 .6 .3 4 5 4 2 4 .1 .8 称专业化率 , 长期 以来得 到广泛应用 的衡 量 造业 的集群 集 中度进 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 是 地 区专业化 的重要指标 。它是 某地区某工业 部 行 探讨 ,所 以采 用区 数据 来源 :05 20 2 0 年-09年《 中国统计 年鉴》 辽 宁统计 年鉴》 和《 以及 其 门在全 国该 工业 部 门的比重与该地区整个工 业 位 商法相对 合理 。这 他相 关数 据统计资料 占全国工业 比重之 比。 分析指标的选择上 , 在 最 里 我 们 应 该 说 明 一 区位商 法的重要假定前 提是 , 各地 区具 有大 业集 中度 , 强的规模 优势和产品成套优 势。区 较 初人 们一般使用 就业指标 ,后来 由于研究 的需 点 , 要 和数据 的 限制 , 大量使 用生 产量 、 也 总产值 、 体一致的消费需求结构。当然, 假设会带来计算 位优势 明显 。通用设 备制造业 的工业 总产 值 区 净产值 、 加值 、 增 销售收入 等指标 。该 指标既 可 ‘ 度” 位 商值 , 连续 5 年均超过 1 7 . 以上 , 合计 区 1 资产 精 的损失 , 这是我 们必须要承受的。 位商 值连 续 5 超 过 1 7以上 ,最 高 达到 了 年 . 4 用于产 品分 析 , 可以用于行业分析 。 也 在应用 的 2 . 2辽宁省装备制造 业集群集 中度测算 ., 8 领域上 ,目前区位商法分 析 已由工业部 门扩展 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装备制造业 1 5远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到农业 和第 三产业 ,由传 统的专业化分 析扩展 包括 : 金属制品业 、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 3 . 2辽宁省专用设备制造业 , 交通运输设 备 到产业竞 争力分析 , 而且 , 其应用 范 围还 在不断 制造业 、 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 、 电气机械及 器材 制 造业 , 相对 的规模优 势 , 表 中数据 可 以 具有 从 拓展。区位商 的计算公式为 : 制造业、 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看 出专用设备制造业 和交 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各 , 业和仪器仪 表及 文化办公用机 械制造业 。本 文 项指标 的区位商 值基本 高于 1专用设备制造业 L Q 对这七类行业 的集群集 中度进 行测算 ,根据 国 的工 业总产值 区位商值最大 达到 1 _ ,资产 合 3 1 _ 。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 5 家统 计局 工 交 司信 息 发布 系 统 2 0 年 -0 9 计 区位商 值最大达 到 13 05 20 . ,资产 1 其 中 ,Qi 区位 商或 专业 化率 ; L. 为 L 为第 i 年的统计数字报 告 , i 主要选 取企业单位 数 ( ) 业 的工业总产值 区位商值最 大达到 19 个 、 不变 价格 )资 产总 计 ( 、 亿元 ) 和产 合计 区位商值最大 达到 1 9 明显 高于全 国 . ,均 7 地 区的第 i 产业的就业人 数 ; 个 L为 i 区的总 工业 总产 值 ( 地 亿 等 具 就业 人数 ;. 全 国 i L为 产业 的就业 人数 ; L为全 品销售 收入( 元) 4个指标 的区位商值进行 平均水平 , 备一 定的优 势。 3 - 3金属 制品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国的总就业人数 。以上公式 中的就业人数可 以 分析 ( 计算结果见 表 1o 用产值 、 量和 固定产额 分别代替来计 算各 自 产 3基本结 论与分析 通信设备 、 计算机及其 它电子设备制 造业 , 仪器 的区位商 。用就业人数 、 、 产值 产量和 固定资严 分析表 1 的区位商值 计算结 果 ,本文得 出 仪表及文化 、 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 , 生产规 模和资 产总量等指标 明显偏小 , 中仪器仪 表及文化 、 其 额分别计算 出 的区位 商 ,分别称为地 区劳动力 如下结论 : /用 除 集 中度 、 产值集 中度 、 产量集 中度 和固定 资产 集 3 . 1辽宁 省通用设 备制造 业具有 较高 的产 力 公 机械制造业 , 了企业 单位数这 一指标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与转型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已成为当下的重要问题。

东北地区曾经是国家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加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如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话题。

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意义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的产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它可以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变,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它可以提高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友好程度,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产业升级和转型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升级的路径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东北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路径: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科技创新。

可以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开展技术研发合作等手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加大产业转型力度。

东北地区需要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钢铁、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需要向高端、智能化、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三、开发新兴产业。

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东北地区还需要开发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生态农业、海洋经济等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协作,形成规模效应和经济优势,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

东北地区需要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培养和引进具备创造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

辽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辽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辽 宁产 业集 群发 展呈 现 出 以下三个 特 点 : 第一,
辽 宁 工业产 业 集群 主要 集 中在 资源 开 采 和加 工 业 、
2 . 3 集群内不当竞争 , 区域专业 品牌少 辽 宁 产业 集 群 大 多属 于劳 动 密集 型企 业 , 投 资
成本少 , 产 品技 术含量 低 , 档次 不 高 。生 产 同类 产 品 的企业 为 了在 竞争 中取 胜 不 得不 竞 相 压 价 , 使 得 企 业 获利 空 间很 薄 。企 业 为 了生存 , 不 得 不在 原 材 料
企 业数 量 1 3 6 0 0多个 , 就业 约 1 0 0万人 , 年 销售 收 入
等因素限制 , 更新 、 改造 、 新产品研制能力不足 , 创新 能 力较 弱 , 缺 乏 国 内外 同行 业领 军企 业 , 缺乏 高技 术
含 量精 品和 自己的科 研力 量 。
3 0 0 0多亿元 , 税 金约 1 0 0多亿元 , 出 口交 货值 3 5 0 多亿元 。 [ ]
意大利的“ 第三意大利” 、 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集群 等。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组织方式 , 通过分
工 与协 作 、 技 术 外溢 与创 新 、 基 础 设 施 与 公共 服务 、
长远 的战略规划 , 盲 目投资上项 目, 搞产业集中。由 于 摊子铺 的过大 , 顾此失彼 , 出现 了一 些 社会 矛盾 ,
辽宁 科技 学 院学报 文 章编号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3 7 2 3 . 2 0 1 3 . 1 2 . 0 1 7
第l 5卷
辽 宁 工业产 业集 群 发展 现 状 、 问题 及对 策 的研 究
王成 芬

辽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优化升级研究

辽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优化升级研究
m re l dn o e a d t nf ma o rm p c ae m n gme t o e  ̄ h ud a o协k f ci e srs ak t e igm d l n r s r I i f akt b s a ae n m d 1 Wes o l l a a o tn o o 。 . s e e e t e m aue 。 v
“ o rta somain ” ae ta somain f m xe s e a d lo e mo l t ne ie a d l tr fu r n fr t s r rn f r t r o o o e tn i n o s v de o i tnsv n cuse mo l ta so ma in de , r n f r to

f m lw— n n vs et r e o e t hg ‘ n n n vt nd vnm dl r s r t nf m gvrmetO r o o edadi et n i nm dl O i _edadi oai r e oe,t n mao o oen n t n m dv h n o i a f o i r

C HANG L , XUE We , X NG J n i i i I u we
( at Sho o Lann o ie fh C Pr col f i igC mmt eo eC P,S eyn 104,C ia y o t t hnag100 hn )
A s at ae n ud r adnso dvl m n s gso h r trt n uta b s ,ti s d ugs htw bt c B sdo n es n ig f ee p et t e fcaa e scid s l ae hs t ysget ta e r t o a cii i r u s sol h netedvl m n moe fcaatrt nuta bs orahtega o fu a s r ai s .T e hudcag ee p et dl o hr e scid si aet ec h ol f“ort nf m t n ” h h o s cii rl r o o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化区域发展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化区域发展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化区域发展战略作者:姚海鹰张慈熊艳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2期[摘要]产业集群以其外部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知识的溢出效应,显示出竞争优势,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至关重要。

文章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入手,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进而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化区域发展战略[关键字]产业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措施[作者简介]姚海鹰,唐山钢铁集团公司销售公司,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河北唐山,063000;张慈,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9;熊艳,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9[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12-0092-0004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它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相互联系的企业及其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

同时还有许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概括描述。

如Storper(1992)强调了产业集聚的贸易特征和企业间资源的依赖,并将产业集聚定义为以贸易导向的经济活动为主体,在空间范围上有界的区域,它存在独特的经济专门化特征,或者以资源相关型产业为主,或者以制造业为主,或者以服务业为主。

Redman(1994)将集聚定义为围绕一种或一系列相似产品生产链的地理集中。

Rosenfeld(1997)将产业集聚定义为相同或相关企业松散的地理集聚,并能产生协同效应,同时企业基于它们的相互依赖进行经济活动和商业交易。

我国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也提出了对产业集群的有关理解。

如曾忠禄(1997)认为,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企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问题研究
( 东北地 区产业集群形成的条 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尽 管技术进步减 一) 少了工业布局对资源条件的依赖 , 但任
1产业优势 .
的一种地缘现象 , 是指在某种产业领域 件及存在的问题
内相互联系的, 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中
小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体, 即某个领域相 件 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 内 集 中连片 , 形成上 、 下游结构完整, 中、
个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一届
从总体上看 ,东北地区人才技术 出 口总额 占全国的 2 % o 左右, 在我国对
三 中全会以后, 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 优势具有 以下特点: 一是以中型城市为 东北亚开放 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 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东北地 依托, 各类科研 院所、 大专院校集中, 形 位 。 区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产 业联系 成了不同特点的教学 、 科研 、 开发 、 咨 争力明显下降。要把一个老的工业基 局各有特色 , 辽宁省在金属 、 机械 、 化 地转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的工业 工、 石油、 农林土壤 、 新型材料等方面具 ( 东北地 区产业集群发展所面 二)
何地 区工业的发展从来没有忽略过 自
东北地区 的优 势产业是重工业 。 然资源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对重工业
外围产业体系健全, 具有灵活机动特性 由于重工业大多具有中间产品较多、 产 而言 , 更容易受资源条件的制约。良好 的有机产业体系。作为一种新的产业 品价值链长 、 分工协作程度高 、 技术含 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也为东北地 区 形态的产业集群 , 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 量较高 、 需求潜力较大、 产业关联性强 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它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 等特点 , 因此 比较适合集群化的发展模 础 。

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产业集群研究

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产业集群研究
区位 商 是指 某 地某 产 业 比重 与整 体 区域 的该 产业 产 种较为普 遍 的集群 识别 方法 . 来衡 量某 一产业 的某 一 用
群 内的企业 通过合 作互 动与 资源 共享 . 挥规 模经 济和 范 值 的比重之 比 .是产 业 的效 率 与效 益分析 的定量 工具 , 发 是
其 中 e 是 i 区 i 门 的职工 人数 , i 区 的职 地 部 e是 地
工 人 数 , . 是 全 国 或 区 域 j 门 的 职 工 数 , l 全 国 职 E. 是 部 E是 d 工 总数 。
目前 , 产业集群 已经成 为一种 世 界性 的经 济现象 。 在老工 业基 地 内部存在 着 由黑龙 江 的能源 产业 、 宁 辽
促进 区域 经济发 展 。 且 , 并 产业集群对 腾飞 。企业 设备 和技术 老化 , 争力 下降 。 业矛 盾突 出 , 增强 区域经济 实力 。 竞 就 产业集 群不仅 对 区域 中的资本 、 劳动 力 、 自然 资源等一 工业基地经 济发展 步伐 相对仍 较缓 慢 . 使得 东北 老工业 基 展 。
关键词 : 东北老 工业基地 ; 产业 集群 ; 区位 商
序 言 近 年 来 .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在 许 多 项 经 济 指 标 上 都 已 经 东

利于 区域 经济发 展 。 创新 机制在 产业集 群 中发展 成为集群

式创新 因而产 业 集群 能加速 技术 进 步 , 断为 区域 经济 不 增长 提供 原 动 力 。产业 集群 的集 聚力 量会 吸 弓 区外 的技 l
术 、 本 和劳 动等 经 济资 源 向产 业集 群 集 中 , 将极 大 的 资 这
区域发 展要素 中 资源 整合 的协 同效应 , 利于 区域经济发 有 般意 义上 的投入 要素 进行整 合 , 且强调 企业 家资源的培 而

辽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初探

辽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初探

30多 亿元 。在 这 16个产业 集 群 中 ,平均 每个集 群 5 1 有 15户 企业 ,有 2 2 3个 产 业 集 群 企业 户 数 超 过 1 0 0 户 。产 业集 群 骨 干 企 业 6 3家 ,平 均 每 个 集 群 6 6 8 . 家 ,骨 干企 业经济 总 量约 10 20亿元 ,约 占全部 产 业 集 群经 济总 量 的近 4 % 。 沈 阳 、大连 、鞍 山三 市 产 0
小企 业 产 业 集 群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并 提 出辽 宁 中 小企 业 产 业 集群 创 新 发 展 的对 策 。 关 键 词 : 中小 企 业 ;产 业 集 群 ;产 业 链 中图 分 类 号 :F7 . 263
文 献 标 识 码 :A
Su yOl h ttsQu f h v lp n fLa nn M E d s il lses td iteSau oo eDe e me to io igS s n ut a C utr t o I r
Ab ta t n rc n e r ,w t h v r l rv tl ain o l n u t a a e i io i g h n u t a cu tr fS s s r c :I e e t a s i te o e al e i i t fod id sr l s n L a nn ,t e i d s il l s so ME y h az o i b r e
业 集群 经济 总量 占全部 产业 集群 经济 总量 的 5 . % ; 31 营 口、辽 阳 、锦 州 、盘 锦 、葫 芦 岛 五 市 占 3 . % ; 99 其他 六 市仅 占 7 。 % L 这些 产 业集 群 的不 断 发展 和壮 2 J 大 ,已经 成为 辽 宁 中小 企业 生存 发展 的重要 依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摘要:辽宁老工业基地是一个产业集群概念,目前正处于实施“沿海经济带”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等战略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从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入手,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主导;产业结构优化;企业集聚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化发展特点
第一,从优势产业看,多集中在资源的开采、加工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

辽宁在有色金属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开采加工、船舶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二,从产业群发展阶段看,虽然辽宁某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比如辽宁中部中心城市沈阳的汽车产业,大连的软件外包业等都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总体上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

可以说辽宁的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完成了产业集中,即宏观层面的或者广义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更加地域化的、专业化的产业集群还在发展过程中。

第三,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致使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

辽宁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率先开放的大连,经济发展凭借制度创新及优惠政策的支持,逐步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经济总量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

而辽西部分地区经济仍处于低速运行状态,部分地区甚至仍未摆脱贫困,这充分体现了区域政策的巨大效应。

第四,与地方优势禀赋相吻合。

辽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3个领域。

在重点产业集群中,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船舶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等)最多,达到18个,占产业集群总量的36.7%。

其他产业的集群数量分别为:石化行业5个,冶金行业4个,建材行业4个,农产品加工业3个,纺织行业6个,海洋产业5个,能源产业4个。

这些产业集群大都秉承比较优势原则,主要围绕地区主导优势产业的孕育和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二、辽宁产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集群规模有限,尚未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尽管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但规模尚小、链条尚短。

目前,辽宁63%的产业集群规模集中在10-100亿元区间,产业集群平均规模只有30余亿元,超百亿元的集中区域性产业集群尚不足10个。

第二,集群内企业性质结构不合理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

因历史原因,辽宁原有的企业聚集群落,到目前为止仍然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企业。

据统计,辽宁的国有经济比重在70%以上。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

国内外集群化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是形成产业集群最活跃的成份。

辽宁中小企业总体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低,对全省高新技术推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还不大,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制约。

第三,集群发展初级阶段的“聚”而不“群”现象突出。

辽宁产业集群内企业虽然集于一地,但大多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

所谓集群大多仅仅是企业空间的集聚。

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

集群内社会分工和合作网络不健全,使得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和战略,如此会极大限制产业集群化的成熟发展。

第四,相关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辽宁主导产业的自身配套生产功能欠缺,众多产业的教育培训、科研开发、信息平台、合理物流、政府服务等系列配套支撑薄弱。

均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有负面影响。

就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体系总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导致与第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金融保险等产业比较薄弱,致使产业价值链脱节,主干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第五,市场一体化程度低与无序竞争并存。

辽宁省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与其他发达省分地区相比仍比较落后。

行政区划的锁定导致市场分割。

“各自为政”、“行政分割”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动以及区域间专业分工的发展。

这也是集群的规模难以做大、集群本身难以走向高端的体制性障碍。

同时,集群内产业行业结构不完善,多为进入壁垒低、档次低的制造业,致使集群内企业竞争无序,集群内耗严重。

三、辽宁升级优化产业集群的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政策面制定上升级优化产业集群的作用。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于辽宁省经济的实际。

目前应加强扶持和升级现存的产业集群,切忌照搬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凭空创建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

在选择集聚路径上,可选择政府主导产业政策,即通过扶持某一产业的主导企业,然后带动上下游企业进驻集群,并借助生产的关联性和地域的
邻近性来带动相关产业的网状发展,扩大集聚的规模,最终形成产业集聚的自强机制;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产业集聚的形成有一定的自发性,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行政方面的服务。

要求政府在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等方面要适合辽宁经济发展实际,尊重客观规律: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

采取灵活的方式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第二,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集群水平的提高。

针对辽宁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技术装备老化、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特征,辽宁产业集群健康化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实力增强的同时。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传播与带动作用。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模式应是以产业集聚为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以制度环境优化为重点,充分发挥省内的人才、资源优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规划,引导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流动。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官、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创业型人才向本地区聚集,
第三,以企业集聚推动和强化产业横向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积极创造企业集聚的条件以及推动现有企业集群的发展,进而通过同一产业、同一链条、同一层面、同一地区的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来形成企业集群,发展现有企业集群,进而实现产业的横向集群,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优化。

第四,通过产业链拓展,带动产业的纵向集群。

针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整体概况,重在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拓展,即以企业上、中、下游环节的企业合并和重组。

以线带面,实现不同产业、相同产业链条上不同层面的企业之间实现合作和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品内分工,以产业链条的集群带动产业面的集群,从而实现产业的纵向集群。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进一步加快产业链的前移后延,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支柱产业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形成“簇群效应”进而促进产业集群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