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温家宝、曾培炎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又先后视察辽宁,就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战略意义作了重要指示。辽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振兴和发展对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是一个重要借鉴。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以及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为契机,以推进全省产业、产品、劳动力和资本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就业、发展开放型经济、多元经济和环境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全面推进体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为动力,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挥科技教育的综合优势,用两个十年即本世纪头20 年,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主要经济指标、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行省份。

(二)主要目标——彻底卸掉国企包袱,实现国企良性发展;——基本完成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任务;——形成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构筑辽宁全方位大开放的新格局;

——历史遗留的金融、债务、不良资产等突出矛盾得到基本解决。

按照全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上述目标按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阶段,基础准备期。大体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时间为2005 年左右;第二阶段,为大规模改造调整期。这一阶段,支柱产业、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接续产业、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次产业以及各类经济之间,结构趋于合理,比例关系基本理顺,时间为2005年至2010年;第三阶段,即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为全面振兴期。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跻身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第一集

团,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老工业基地真正实现再度辉煌。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要积极解决当前面临的就业和社保等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培育和增强长远发展后劲,尤其是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引导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政府也要加强规划和引导。

三是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基础雄厚、人才聚集和投入产出效益高的优势,同时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是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接续产业相结合。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造血机能,把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基本对策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

1.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国有企业逐步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中退出;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促进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和所有制形式;逐步解决国企主辅分离、企业办社会等问题,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坚持放心、放手、放开“三放”原则,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塑造民营经济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中的主力军地位。

2.推进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重构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上,适当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所有制关系上,适当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在轻重工业比例关系上,适度向轻型工业倾斜,拉长产业链。在继续做大做强石化、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汽车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两个新兴支柱产业。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与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重构辽宁工业体系,逐步将辽宁建成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原材料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农业的工厂化生

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式,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优势骨干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实行“强强联合”,同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若干个跻身全国工业500 强,拥有名牌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强、联动效应大

的大型企业集团。

4.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全面推进以资源开采为主城市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通过引进、自主创业、资源的再生利用、新兴产业培育等手段,再造新型的产业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1.继续努力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社保试点任务,使城镇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到法律、法规规定的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覆盖率和参保率均达到100%。所有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2.在社保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健全我省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并建立一套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供给机制、基金管理运营机制、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在内的社会保障系统。

3.立足发展,广开就业渠道。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就业与再就业的良好环境与社会氛围。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按年龄、按技能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与服务。

4.开放各类技能培训市场,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同时,要特别加强对外资技能培训机构的吸引,强化中外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与联合。

5.按照国际惯例,从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人手,适时建立强制性带薪培训制度。

(三)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辽宁发展环境

1.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效率辽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率先在政府部门建立决策、执行、监管体系,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管理方法从行政管理为主向法制管理为主转变,管理手段从直接调控向间接协调转变,管理领域从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政府职能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把不应

该、不适宜政府行使的职能还给市场和社会,加快独立的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实现政事分开。

2.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辽宁”。推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有机结合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适应WTO对信息公开化的要求,公共信息和征信数据向全社会开放,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公共信息、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程序。鼓励信用中介机构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同时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绿色辽宁”。制定生态建设规划,继续推进退耕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