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学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幼儿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会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整体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了解幼儿心理学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学,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等方面,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成长。
1.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在学前阶段的认知能力经历了快速而显著的发展。
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和试错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理解。
幼儿在认知发展中经历了从感知到符号表征、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教育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
通过提供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具体的操作经验,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幼儿的情感发展情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的情感发展中,关系着幼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特别是与父母和教育者的关系。
温暖、支持和关注的家庭和教育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调控策略,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3. 幼儿的社交发展幼儿的社交发展是他们学前教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同伴和成人的互动,幼儿能够建立起彼此的关系,并学会与他人协作和沟通。
同时,社交经验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的发展。
教育者在学前教育中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社交机会和活动。
例如,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等,以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教导幼儿有效沟通、分享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以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
4.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课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课件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课件一、引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为读者提供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二、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1、注意力:幼儿时期的注意力相对较短,约为5-15分钟。
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2、记忆力:幼儿的记忆能力有限,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
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如图片、动画等,以帮助孩子记忆。
3、思维特点: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使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帮助孩子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幼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使孩子在玩中学,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知识。
3、情境教学: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孩子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4、激发好奇心: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幼儿教育的实践应用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孩子的教育活动,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
2、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总结本文通过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针对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实践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需求。
六、思考题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如何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2、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3、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有何不同?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XXXXXXXX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
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设计思路《学前心理学》课程建设,应根据中职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开发的思路与过程课程标准设计紧密结合工作岗位,课程的设计以对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素质的需要调研为前提。
课程以全面提高这生的理论素养为基点,充分发挥《幼儿心理学》课程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上的特殊功能。
(二)特点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以一切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出发点,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岗位技能培养的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在幼教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结构合理有序且内容能满足未来岗位工作需要的《学前心理学》课程。
3•《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学习的迁移
案例四:幼儿社会学习的迁移
总结词
社交技能在同伴交往中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幼儿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 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如分享、合作、解 决冲突等。这些技能可以在同伴交往中得 到应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反馈与评价
教师给予幼儿的反馈和评价对学习迁移有积极作用。及时、 具体的反馈能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促进迁移。
家长参与因素
家庭氛围
家长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幼儿学习迁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在家庭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
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学习迁移具有重要影响。鼓励探索、实践的家庭教育 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迁移。
案例二:幼儿语言学习的迁移
总结词
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详细描述
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在 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等)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案例三:幼儿科学学习的迁移
总结词
科学探究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详细描述
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分 类等。这些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他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学习的迁 移
汇报人: 202X-12-23
目录
• 幼儿学习迁移概述 • 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 促进幼儿学习迁移的策略 • 幼儿学习迁移的案例分析
01
幼儿学习迁移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必修课,基础课,是研究 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现象 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
• 幼儿学习心理 • 幼儿教学心理 • 幼儿教师心理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 1982年,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编著《幼儿教育
心理学》,我国引进的最早一本以“幼儿教育心 理学”命名的专著。 • 二、发展历程 • 思想研究——实践研究——形成
• 一、创建
• 1531年,琼·魏维斯提出“教育心理学”一词。
• 1879年,实验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运动”兴起,成为教育 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
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
家梅伊曼。
•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 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 体系由此建立。
第一章 绪论 考核知识点
• 知记: • 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
法、调查法、测量法的定义。
第二章 幼儿教师心理 考核知识点
• 知记: • 幼儿教师能力的层次、教师人格的含义; •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含义,情绪管理的概念; • 师幼互动的概念;应激的概念;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
•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 文化大革命,“伪科学”。
• 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 化研究。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学习的迁移
Page
17
LOGO
3.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
锻炼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学 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由于拉丁语、数学和自 然科学似乎学习起来特别艰苦,因而它们的训练价值 比别的学科高,从而成为训练心理官能的最好材料。
Page
1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NhomakorabeaLOGO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 响。
Page
2
LOGO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 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 正迁移
负迁移
Page
3
JPKC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同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 念清楚地分开,那么新的意义就被原有的稳定意义 所代替,即新知识常常被理解为原有的知识,遗忘 就会出现。可见,只有那些可辨别的意义才有长久 保持的潜力。
Page
30
(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LOGO
这是指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 牢固度和清晰度。这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长久保持 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logopage44四帮助幼儿寻找学习内容的共同要素仅仅教给幼儿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给幼儿提供大量辨认各种情境相似性的机会帮助幼儿在问题情境与学习生活情境中找到已学东西和将学东西之间的共同要素提高幼儿对于不同学习情境之间同一性的知觉能力提高幼儿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发生
LOGO
学前教育学 第九章 幼儿园管理、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
幼儿园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幼儿园管理,即微观幼儿园教育管理,一般是指幼儿园机构内部的组织管理,研究如何发挥 组织职能的作用,通过计划、组织、指导等管理手段,将师资、设备、资金等教育资源合理组织、利用 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展开,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达到培养好儿童、服务 好家长的办园目标。
1.从有利于儿童发展和实现教育目标的角度出发,实施素质教育
园所领导者要牢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要回归它的本来意义。幼儿园作为 “人之初”的教育场所,要以儿童为本,采用适合儿童的教育方式。儿童教育要注 重生态教育,贴近儿童的生活,为儿童创设自然环境,使之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 周围事物;要注重游戏,尤其是要有足够的户外游戏,突出儿童的参与性、体验性, 以活动促发展;要依据人格培养规律突出养成教育,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教 育过程中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一)抓住办园指导思想、办园思路的大问题,发挥正确的教育思 想、办园宗旨的导向作用
教育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变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 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园所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即要在有关教育的最基本 的一些方面,形成与社会发展及时代进步要求一致的、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质量 提高的教育观念。办园思路本 职能与使命,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办什么园和怎样办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等问 题。办园思路既应体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又应体现对具体园所的不同环境、条 件与特点的正确认识和分析。园所领导者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办园宗旨、理念, 并使之成为全体组织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园所领导者制定幼儿园发展理念时,要从以下两 个方面入手。
总体看来,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概念可理解为:幼儿园教育评价是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评价标准,在 系统测量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既 可以是对儿童发展情况的评价,也可以是微观上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评价,还可以是宏观上对幼儿园教 育状况的评价。幼儿园教育评价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教育评价, 不仅能促使幼儿园教育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处于令人满意的协同活动状态,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幼儿园教育 模式或方案,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句话,幼儿园教育 评价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游戏介绍
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目标和规则,激 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VS
游戏进行
引导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关注他们的 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 游戏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游戏的过 程和成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游戏实施过程及评价
过程性评价
音乐游戏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天赋和节奏感。
体育游戏
进行户外或室内运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游戏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 感知觉刺激,有助于他们 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
情感表达与调节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情感表 达的途径,有助于他们学 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 的情绪。
表达清晰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表达清晰、准确、流畅, 避免使用模糊或晦涩的词汇和语句。
3
非语言沟通 教师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沟通效果。
应对问题行为策略
保持冷静
了解原因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应该保持冷 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和动机,以便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 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他们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 题。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适龄性
游戏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 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简单。
趣味性
游戏应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的兴 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游戏设计原则与方法
• 教育性:游戏应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能促进幼儿认知、 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思路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性和观察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将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
一、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主要理论观点和相关概念,使他们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习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学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思路是为了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精神的引导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们必将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优秀从业者,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 第九章
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教学心理学”的概念的是()A.斯金纳B.加涅C.格拉赛D.桑代克【解析】B 1969年加涅在《美国心理年鉴》上首次提出了“教学心理学”的概念。
2.互惠性教学中,根据文章的标题等预测文章后面的内容的是()A.提问B.总结C.预言D.澄清【解析】C互惠性教学,教师示范四个有助于加强理解的活动提问、总结、预言和澄清。
预言是根据文章的标题等预测文章后面的内容。
3.教学心理学的核心课题是()A.教学与发展的关系B.教学与课程的关系C.教师与学生的关系D.教师与课程的关系【解析】A教学心理学的核心课题就是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最有影响的观点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理念。
4.主张把教学与发展完全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的是()A.维果茨基B.桑代克C.皮亚杰D.詹姆士【解析】C以皮亚杰为代表,他们把教学与发展完全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
5.在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分类中,“以教师为中心,通常采用直接告知、说教等教育方式”的是()A.儿童中心型B.说教型C.中间型D.学业导向型【解析】B幼儿教育实践分为两种类型:适宜型和不适宜型。
有研究者将其分为儿童中心型(适宜型)和说教型(不适宜型)。
前者在教育实践中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发展。
后者以教师为中心,通常采用直接告知、说教等教育方式。
6.根据指导主体的不同,幼儿园教学指导可以分为()A.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B.宏观指导和外部指导C.微观指导和内部指导D.内部指导和外部指导【解析】D根据指导主体的不同,幼儿园教学指导可以分为外部指导和内部指导两个层次。
7.特指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并对儿童学习过程的直接指导的是()A.宏观指导B.微观指导C.外部指导D.内部指导【解析】B幼儿园教学活动指导的微观层次特指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学习面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它是对儿童学习过程的直接指导。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心理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
一、情绪劳动的界定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
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 表达。 二、教师的情绪劳动 1、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 2、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 3、教师的情绪活动处于控制之中
第4页/共19页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一)教师人格的涵义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
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 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这是 “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 从而可以较好地履行教育的责任义务和形成良好 的教育行为。 (二)教师的人格特点:同理心强、富于爱心;有
情绪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会自我安慰、 自我宣泄和自我调适,自觉摆脱焦虑、悲伤、灰暗、不 安等不良情绪影响;二是自觉养成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
第6页/共19页
五、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症 (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
1、保教工作负担过重 2、幼儿园安全责任巨大 3、工作上面临不断磨难的困扰 (二)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症”的主要症状及成因
种需求,本身无所谓好坏。典型的应激过程包 括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幼儿教师应激的成因:
(1)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良; (2)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 (3)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
3、幼儿教师应激的第对11页策/共:19页(1)悦纳自己,善待自
(一)教三师、对儿有童效宽互容动尊重型教师的心理特征
第16页/共19页
2、加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应对或处理环境事件 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 行某一行为操作时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 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 把握与感受。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1)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一)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原有水平和能力、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的 。幼儿园目标体系由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 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幼儿园教学活 动目标四部分构成。教学活动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过程中,必须做到: 1、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 2、目标表述主体要统一。
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 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至少要确定学生 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 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 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
过程的指导,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评价(对幼儿园教育教学 所进行的有效监控)和教育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园教育资 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它是一种间接指导。
微观层次是指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 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它是对儿童学习过 程的直接指导。 2、外部指导与内部指导
外部指导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内部指 导是指幼儿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指导。
1、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育过程已由教师向学生的垂直 传授转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2、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已开始由被动接受转 向主动构建。
3、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
(二)幼儿园教学指导的层次
1、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 宏观层次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它是一种教学
9
二、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发布了《适宜于0-8 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说明,首次提出“发 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基于儿童发展 水平、有助于儿童达到一定发展目标的教育实践。 (一)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维果茨基认为,在进展教学时,至少要确 定学生的两种开展程度:第一种程度是学生 现有开展程度;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 成人的帮助所能到达的开展程度。维果茨基 把儿童独立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程度与经 别人指导帮助后所能到达的潜在开展程度之 间的间隔 称为“最近延不断拓广,在学 习者心理特征、教育者心理特征、教学过程、教 学中班级情境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研 究视角。
二、幼儿教学心理的特点
首先,幼儿教学心理研究直接依托于学习心理 理论,二者密不可分。
其次,开展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开展的阶段性、 顺序性和差异性,为幼儿教学心理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根底,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根 据和支持。
3、不同教育类型下儿童的社会技能开展存在 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那些老师观念和行为更 具开展适宜性的班级中,儿童的社会技能优于一 般性班级或开展不适宜性班级。
〔四〕开展适宜性教育的影响因素
1、儿童的特点:第一,儿童的年龄。第二,儿童 的数量。第三,班级中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数量。
2、老师的特征:第一,老师的观念。第二,老师 对自身教育影响力的认识。第三,老师的专业 与教育培训。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 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第一节 幼儿教学心理概述
一、教学心理学的开展
20世纪20年代,教学心理学就开场萌芽。 桑代克的“联结〞训练方式-教学心理学的发端。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
习理论〞 推动了教学心理学的开展。
1969年加涅在?美国心理年鉴?上首次提出了“教学 心理学〞。
〔三〕开展适宜性教育的效果
1、不同教育类型对儿童学习存在不同的影响: 研究说明,儿童承受开展适宜性教育与将来的学 业成绩存在正相关。
学前教育及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1、幼儿心理发展一般为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是第一步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提出“复演说”,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
英国的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
调和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斯特恩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认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和学习。
格塞尔的观点主要来源于他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以及苏联的社瓦龙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会文化历史学派。
2、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是 1~3 1~3 1~3 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是 0~4 0~4 0~4 岁,掌握数概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是念的关键年龄是 5 5 5 岁左右,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岁左右,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念,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3、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
发展的内因。
` `4、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到了幼儿中期,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而到了幼儿晚期,而到了幼儿晚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已萌芽。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课程简介:《幼儿心理学》课程是一门面向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及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课程目标1: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幼儿心理发展趋势、思维发展的特点等)和基本理论(如各心理学流派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记忆、描述、解释。
(支撑毕业要求3)课程目标2: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够了解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和基本规律,学会创设有效教学基本技能。
通过课下自学养成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听课、小组讨论、完成课下任务等形式培养反思能力,能够通过小组成果报告等培养交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3:在《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尊重幼儿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立德树人。
(支撑毕业要求6)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第一部分幼儿心理学总论(绪论、第一章)教学重点:心理的实质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无教学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实习/实训0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解心理的实质及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幼儿心理学研究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
同时,在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特别强调教育性原则,即遵守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所有的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都不能损伤幼儿的身心发展。
2024年度《幼儿教育心理学》说课教案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024/2/2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 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儿童期是其中重要的阶段之一。
儿童期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
儿童期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包括建立基本信任感、培养自 主性和主动性、形成勤奋感等,这些任务对于儿童未来的 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
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02
课程地位
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和
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4/2/2
03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
2024/2/2
27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 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 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游戏与教育
教育启示
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和 特点,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刺激, 促进儿童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 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 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情绪管理
掌握情绪调节技巧,保持平和 的心态,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入 工作中。
应对压力
学会识别压力来源,采取积极 措施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 等。
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状 态和心理需求,学会自我调节 。
2024/2/2
沟通技巧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幼儿 、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 关系。
持续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 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最近发展区:教学与发展关系的 融通空间
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 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至少要确定学生 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在有指导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 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与经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在发展 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为“最近发展区”。
幼儿的自我指导实质上类似罗杰斯的“非指 导性教学策略”。他把患者中心疗法的三条原则 移植到教育领域中,认为教师主要对幼儿实施移 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样就能指导幼儿 认识自我。因此,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同 样是一种指导,而且是一种内部指导,它不是外 在强加于幼儿的指导,而是强调对幼儿情感的激 励和潜能的开发。
(二)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指导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不仅解释了学习的过 程、学习的性质等,而且它对怎样安排有效的教学 事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指导学习过程 的重要理论之一。加涅认为影响教育活动的外部事 件主要有九项,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可以根据这 九项外部条件适当地指导儿童的学习。教学事件即 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这九项外部条 件是: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提供反 馈;评价行为;促进记忆与迁移。
(一)教学活动中的观察 (二)教学活动的导入 (三)教学活动中的提问
(四)教学活动中的回应
第五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指导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 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 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 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 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从区域的功能性,区域活动分为学习性区域活动和游 戏性区域活动。学习性区域活动一般是以具体实物为对象 的操作活动,其活动目标偏向于发展幼儿对客观事物及未 知事物的好奇心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游戏性区域活动则是 基于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模仿与创造而展开的,它不仅 以物为操作对象,更多的是以同伴的为对象进行的交往活 动,目标侧重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
第九章 幼儿教学心理
第一节 幼儿教学心理概述
一、教学心理学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教学心理学就开始萌芽。 • 桑代克的“联结”训练方式-教学心理学的发端。 •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 推动了教学心理学的发展。 • 1969年加涅在《美国心理年鉴》上首次提出了“教学心理 学”。 • 20世纪80年代,教学心理学的外延不断拓广,在学习者心 理特征、教育者心理特征、教学过程、教学中班级情境和 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三、幼儿教学指导与游戏指导的关系
游戏与教学是有内在联系的,这种联系表明两 者不是对立的;但游戏与教学又是各自独立的,这 种独立表明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 谈。前者更多地强调“目的”、“计划”、“效 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后者更多 地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的是 幼儿自主的活动。两者的规范不一样,本质的规定 性方面也不一样。因此,对幼儿来说,游戏与教学 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二、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发布了《适宜于0-8 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说明,首次提出“发 展适宜性教育”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基于儿童发展 水平、有助于儿童达到一定发展目标的教育实践。 (一)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
• 一是年龄适宜性 • 二是个差异以及 儿童所处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来做出决定。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指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一)教学指导的含义 指导存在着“指示指导”和“指点引导”两种 理解,它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也代表着两种截然不 同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应是指 令性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应是指向性的。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指导在很多程度上还是指令性的, 但指向性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教学最佳期
• 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决定儿童的最低教学界限,潜在发展 水平决定了儿童的最高教学界限,并基于习性学的“敏感 期”提出了“教学最佳期”的概念,即介于最低教学界限 和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时期称为最佳教学期。 • 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最佳期的教学之所以 能对发展过程施加影响,是因为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机能 正处于成熟过程当中而又尚未完全成熟,教学组织这些机 能的进一步发展,并决定其今后的发展情况。早于或晚于 教学最佳期的教学或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 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停留在现有水平甚至低于现有 水平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机能的发展。因此,只有在教 学最佳期进行的教学才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
结合两种观点的理解,我们认为,幼儿园教育 活动设计应具备: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 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型的指向 某一部分的幼儿;(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必须 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3)幼儿园 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 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4)幼儿园 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 5)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1、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育过程已由教师向学生的垂直 传授转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2、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已开始由被动接受转 向主动构建。 3、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幼儿园教学指导的层次
1、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 宏观层次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它是一种教学 过程的指导,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评价(对幼儿园教育教学 所进行的有效监控)和教育环境创设(指导幼儿园教育资 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它是一种间接指导。 微观层次是指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 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它是对儿童学习过 程的直接指导。 2、外部指导与内部指导 外部指导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内部指 导是指幼儿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指导。
(二)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构想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既不是两个互不 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在教学与发展间 存在复杂的关系。只有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时,这 种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必须 依赖儿童的发展,以儿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这 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教学只能利用发展 中已成熟的东西,如果教学本身不是发展的源泉, 那么,这种教学也完全是不必要的。”由此,维 果茨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维果茨基依据 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所提出的发展性教学思想, 我们可以建构一个“三维”模型。
(四)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影响因素
1、儿童的特点:第一,儿童的年龄。第二,儿童 的数量。第三,班级中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数量。 2、教师的特征:第一,教师的观念。第二,教师 对自身教育影响力的认识。第三,教师的专业 与教育培训。 3、外界环境。儿童家长、学校同事等人的教育观 念与看法会影响实施发展适宜性教育。
一、区域活动的设计 (一)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在创设区域环境时需 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实践操作的区域 活动内容。。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 的安全性、丰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探索性。 二、区域活动的指导 (一)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 (二)教师从旁指导
第四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观 (一)课程决策论 课程决策论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适合本地区 、本园和本班幼儿的具体特点,把最高层次的课程决策即 国家的课程政策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以价 值判断和选择为基础的动态、连续的课程决策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论 教学设计论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而教育活动设计 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之上的技术,因而教育活动设计也 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 学习环境的技术,也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经 验的一门技术。
(二)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活动主题 1、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三)选择与分析教育资源 (四)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五)制定完成主题的进度表 (六)空间和环境的安排 (七)教学指导策略 (八)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过程 (一)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原有水平和能力、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的 。幼儿园目标体系由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 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幼儿园教学活 动目标四部分构成。教学活动目标的筛选与确定 过程中,必须做到: 1、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 2、目标表述主体要统一。
这个模型既反映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同时 又体现了教学与成熟的关系以及怎样才是获得最 佳的教学。从这个模型可以发现,不依靠成熟的 教学不会是好的教学,尽管也会导致一定的发展, 但其变化幅度显然是很小的,格赛尔的双生子爬 梯实验便可为证。不依靠教学的成熟也不会带来 很大的发展,狼孩的语言发展就是一例。因此, 维果茨基主张只有在一定的成熟水平时施加适当 的教学才会带来最大的发展。
(三)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效果 1、不同教育类型对儿童学习存在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接受发展适宜性教育与将来的学 业成绩存在正相关。 2、不同教育类型下儿童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不 同:研究结果发现,发展适宜性班级中,儿童整 体压力感低于发展不适宜班级中的儿童;来自适 宜性班级的儿童出现焦虑情绪的比例更低。 3、不同教育类型下儿童的社会技能发展存在 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那些教师观念和行为更 具发展适宜性的班级中,儿童的社会技能优于一 般性班级或发展不适宜性班级。
二、幼儿教学心理的特点 首先,幼儿教学心理研究直接依托于学习心理 理论,二者密不可分。 其次,发展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顺序性和差异性,为幼儿教学心理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 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