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12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5eb1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3.png)
一、前言实习时间:2023年7月15日至2023年7月30日实习地点:XX省地质实习基地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地质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目的及任务(1)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分析方法;(2)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3)学会野外地质调查、观测、记录和描述方法;(4)提高地质绘图、剖面图绘制和地质报告撰写能力。
2.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基础知识复习,包括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构造分析方法等;(2)随后,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3)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岩层产状测量和地质素描;(4)实习中期,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初步分析,绘制了地质剖面图;(5)实习后期,我们结合实习成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1. 地质构造现象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地质构造现象:(1)褶皱:实习区域主要发育有轴向为北东方向的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2)断层:实习区域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层,断层带宽窄不一,部分断层带有明显的位移现象;(3)节理:实习区域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的节理,部分节理与断层相伴生。
2. 地质剖面图绘制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观测结果,我们绘制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要素。
3. 实习报告撰写结合实习成果,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习目的及任务;(2)实习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过程及成果;(4)实习心得与体会。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实际操作能力;2. 野外地质调查和观测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如何进行地质素描和描述;3.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4.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我国地质构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增强了专业兴趣和责任感。
0.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授课计划
![0.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授课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6eb3780d1f34693daef3e2a.png)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学期授课进度计划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编写教师:郝建民审批(签字)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2012 年 3 月 1 日授课目的、要求和说明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构造地质学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一)、学习重点1、以“三基”为重点。
要求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以构造几何学为重点,适当兼顾分析运动学过程和演化历史。
在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以及构造演化史(地质发展史)分析这四个主要研究方面中,以几何学为主,也适当兼顾分析运动学过程和演化历史,以深化对构造的认识和理解;3、以认识和研究中型和小型构造方法为重点。
中型和小型构造是最实际、最具体的构造,是与生产实践和相关学科存在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构造。
因此,中型和小型构造是学习重点。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同学逐步具备以下能力:1、观察构造的能力。
构造几何特征观察是研究构造的基础,因此,首先要求学生建立明确的立体空间概念,能对构造的三维形象进行观测和描述,并能初步建立各级、各类构造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概念,进而能从运动和发展的观念动态地描述一个地区的各种构造的相互关系和演化过程。
2、分辨构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初步、系统地掌握各类构造的基本特点和识别标志,以便能用类比、求异的原理和方法去识别所观察构造的类型,确定其属性。
3、分析构造的能力: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反序法分析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形成环境、变形条件和变形机制。
我们今天看到的构造是长期、多次变形的终结产物。
要认识构造的形成、演化及其变形条件,只能由已知到未知,追本溯源,通过反演、类比、求证等方法去探索构造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现代普遍采用的构造解析的原则和方法就是这种反序法的具体化。
4、处理构造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所收集的各种构造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对所研究的构造采用各种图表予以正确表示或填绘,能从不同层次、不同机制、不同世代、不同环境、不同体制等方面分类构造,建立研究区构造的格架、构造序列和演化模式。
实习12__构造地质综合作业共52页文档
![实习12__构造地质综合作业共52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ea4239bf12d2af90242e6f5.png)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
主要内容
1 编制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
2 编制构造纲要图
3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2020/6/6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
联合地质剖面图
用几个基本上方向一致的剖面表示 同一个构造形迹在不同地段的变化
2020/6/6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
1 编制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
地质报告编写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野外资料础、室内鉴定
成果及有关地质文献,找出并用简练流畅的文字 概括其内在规律性,以指导生产。
2020/6/6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4
编写研究区地质构造概述报告
编写构造概述报告是在分析地质图和编制有关图 件之后进行的,报告的编写又是分析地质图的深化。 地质构造概述报告的内容必须与地质图、剖面图、 构造纲要图等方面的内容完全符合一致,互相印证, 相互说明。一般报告应包括以下章节:
第三章 岩浆岩:描写侵入体的类型,名称 (一般以地点命名)、产出的部位(包括地理位置和 构造部位)、平面形态和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内部岩(相)带的划分、原生构造、侵入时代,如 有可能应对岩体总的轮廓加以恢复。
注意:构造层用合并地层单位代号
2020/6/6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4
2 断层表达及编号
• 正断层 • 逆断层 • 平移断层 • F1,
F2,………. Fn
2020/6/6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5
剖面图上表示断层性质的符号
表示正断层,单箭头指示上盘运 动方向
断
面
表示逆断层,单箭头指示上盘运 动方向
断
面
2020/6/6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da9f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f.png)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一、实习目标1. 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
4.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
5. 掌握构造地质学野外数据采集和记录方法。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1. 地质图和地形图。
2. 地质罗盘。
3. 野外调查记录本。
4. 岩石和构造标本。
5. 登山鞋、雨具和防晒用品等。
三、实习内容和步骤1. 实习前期准备:学习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背景。
2. 实习第一天:学习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熟悉实习地点的地形地貌。
3. 实习第二天: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掌握测量原理和方法。
4. 实习第三天:识别和描述实习地点的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采集地质标本。
5. 实习第四天:分析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地质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评价1.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地质图阅读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的能力。
5. 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野外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
五、实习注意事项1. 实习期间要注意安全,遵守实习规定,听从指导教师安排。
2. 实习过程中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地质景观。
3. 实习期间要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4. 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积极参与,勤于思考。
5. 实习报告要真实记录实习过程和观测数据,严禁抄袭。
六、实习任务分配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实习任务:每组负责实习地点的某一特定区域的地质调查和构造分析。
a. 读取和分析该区域的地质图和地形图。
b. 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c. 识别和描述该区域的地质构造,采集相关地质标本。
d. 分析实习过程中采集的地质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61127838762caaedd33d49a.png)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基地班使用,共54学时,实习课20学时)实习一学习使用《构造地质学》CAI课件一、目的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CAI课件的特点、功能和使用方法二、说明CAI 是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般称作CAI课件或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具有直观、美观、立体感强、可以进行动态模拟、容易操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等特点,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由教师结合软件进行讲授,也可以由学员开展自学,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主动性思维、增加学习乐趣的目的,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CAI课件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这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国内外正在掀起一股CAI研制和开发的热潮。
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CAI课件面市。
我国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研制开发自己的CAI课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国家教委领导下已经分别成立了全国理科、工科和文科CAI研制协调小组。
部分院校如北大、清华、科大、暨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也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同时注入了大量资金开展CAI课件研制和开发。
《构造地质学》是地学各专业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系统地介绍与岩石变形和构造作用有关的基础知识。
课程涉及许多的概念、术语,尤其是构造作用的动态过程较难仅仅通过书本学习或教师讲解获得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难点。
《构造地质学》CAI课件是西北大学地质系师生自行开发的。
该课件系统展示《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有关内容。
通过图、文、声、二维和三维动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轻松、有趣、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工具。
目前该课件处于试用期,某些功能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希望同学们在利用该课件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课件趋于完善。
课件的主要功能如下:(1)对课件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顺序或任意浏览。
7.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第2章断层-1
![7.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第2章断层-1](https://img.taocdn.com/s3/m/60634e6ca0116c175e0e489e.png)
剖面上表现为正(逆)错动;平面上表现上升 盘面状地质体界线向倾向方向错(移)动效应。
2021/5/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50
3. 平移-正(逆)断层和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当倾向断层的上盘在断层面上斜向滑动时,出现三种效应: (1) 滑移线与岩层在断面上的迹线平行,平面和剖面上岩层好像无位移; (2) 滑移线位于岩层在断层面上迹线的下侧,平面上表现为平移错动;剖面上正
断层切割地层或其它面(板)状地质体,两者有不 同空间几何关系,所产生的几何效应也不同,以下我 们从几个不同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
1.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走向断层效应) 2.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或直交。(倾向断层 效应)
2021/5/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1
一、走向断层引起的效应(6种形式)
第二章 断 层
昆仑断裂及断层三角面
2021/5/15
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又称 “环球大震”,其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
2021/5/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
第一节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1. 断层面:将岩片或岩层断开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可 平、可曲,产状要素同面状构造)
2021/5/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3
在矿山开采中,为设计竖井和平巷的长度,还常常 采用平错和落差一类断距术语。如图6-2,在垂直岩层 走向的剖面上,AXYZ为一直角三角形,XY为落差,YZ为 平错。
图6-2 断层平错(YZ)和落差(XY)
2021/5/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4
第二节 断层分类
17.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9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之一
![17.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9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构造地质中的应用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527c4c1b0b4e767f5acfce3a.png)
在弧凸中心点到圆周的角距为所求平面 倾角, 即该平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2014-7-15
透明纸转回原来的方位,此时由圆心过弧 凸中心点的连线与圆周相交得另一点,此 点为所求平面的倾向方位角(120º ) 3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两直线产状为180º ∠20º 和120º ∠36º ,求所构成的平面产状
2014-7-15
A
B
C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1
六、求平面上一直线的倾伏和侧伏
2014-7-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
投影步骤(口诀5):
A、基圆顺钟找倾向;
B、东西直径数倾角(由圆周向圆心数); C、径向圆弧拟平面;
D、复原归位定投影。
2014-7-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5
一、平面的赤平投影
例:作产状为120º ∠36º 平面的赤平投影
底图 —— 吴氏网 ,固定不动
作直线产状330º ∠40º
●
●
转动纸, 使330º 点移至东西直径上 2014-7-15
由圆周向圆心数40º 的角距,投点 14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作直线产状330º ∠40º
●
●
透明纸转回原来的方位 2014-7-15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最后效果 15
再来一遍——
例:一直线产状330 °∠40 ° 。 • (1)将透明纸上指北标记与网上N重合,以N为0°,顺 时针数至330 °,(北西象限),为该直线倾伏向(如图A); • (2)把该点转动至东酉直径上 (转至南北直径上也可) 对直线投影,由圆周向圆心数 40 °,并投点 ( 图 B 、 C 中A′点); • (3) 把透明纸的指北标记转回到原来指北方向,该点 即为该直线的赤平投影 (图C)
构造地质学综合作业示例
![构造地质学综合作业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83fa67de80d4d8d05a4f3d.png)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第一章前言1.1实习目的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
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杨梅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cc2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7.png)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地质图的阅读和构造要素的识别。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进行现场测量和数据采集。
4. 能够分析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
二、教学内容1. 构造地质学概述: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地质图阅读:地质图的组成、符号表示和阅读方法。
3. 构造要素识别:地层、岩性、断层、褶皱等构造要素的识别和描述。
4. 地质罗盘使用:地质罗盘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5. 构造格局分析:现场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构造格局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构造要素的特征。
2. 演示:展示地质图和构造要素的实例,进行现场演示和操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质罗盘测量和构造要素识别的实践操作。
4. 分析:学生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构造格局的结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构造地质学教材或相关参考书籍。
2. 地质图:准备一些地质图作为教学示例。
3. 地质罗盘:为学生提供地质罗盘进行实践操作。
4.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合适的实地考察地点,准备相关地质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地质图和识别构造要素。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地质罗盘进行现场测量和数据采集。
4. 学生能够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构造格局的结论。
六、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讲解地质图的阅读方法,包括地质图的组成、符号表示和阅读技巧。
3. 介绍构造要素的识别方法,包括地层、岩性、断层、褶皱等构造要素的特征和识别要点。
4. 演示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罗盘的结构、测量技巧和数据记录。
5. 进行现场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质罗盘测量和构造要素识别的实操练习。
七、实习要求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地质图,识别构造要素。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6b40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一、绪言本次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旨在通过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记录,加深对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著名山脉,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是进行构造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剖面测量、素描绘图等方式,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全面分析。
二、实习地区概况实习地区位于我国某著名山脉,地处北纬XXX度,东经XXX度。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形复杂,海拔差异较大。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构造复杂,发育有褶皱、断层、节理等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三、实习任务及目的1. 任务:(1)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现象;(2)绘制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图;(3)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4)撰写实习报告。
2. 目的:(1)加深对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2)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习过程及成果1. 野外观察与记录:(1)观察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构造现象;(2)记录观察到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地层时代、岩性、产状、厚度等;(3)绘制地质素描图,记录关键地质现象。
2. 剖面测量与绘图:(1)选取典型地质剖面,进行剖面测量;(2)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地质剖面图,标注地层、岩性、构造特征等;(3)对剖面图进行解释,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3. 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1)分析实习区域的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现象;(2)分析实习区域的构造运动、演化历史;(3)总结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
4. 撰写实习报告:(1)综述实习过程及成果;(2)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3)总结实习体会及收获。
五、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及成果;2. 绘制实习区域的地质剖面图;3. 撰写实习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及分析报告。
六、实习体会及收获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野外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地质问题;3.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第12章 走向滑动断层
![第12章 走向滑动断层](https://img.taocdn.com/s3/m/bea11024192e45361066f588.png)
2012-4-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构造地质学 郝建民主讲
33
四、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 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 转换断层
大西洋洋中脊地貌
2012-4-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构造地质学 郝建民主讲 34
大洋中脊处 转换断层模 式图
断层的位移 沿着断面走 向方向突然 中止的断层 就是转换断 层,存在于 板块边界处
右行走滑断层
2012-4-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构造地质学 郝建民主讲
左行走滑断层
8
左行平移断层
2012-4-21
右行平移断层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构造地质学 郝建民主讲 9
二、走滑断层的几何特征
1. 走滑双重构造
释放弯转 受阻弯转 释放断错 受阻断错
分离 叠覆 平直 平直
受阻弯转、 受阻弯转、释放弯转和释放断错的形成条件
6
本章主要内容
• 右行走滑断层与左行走滑断层 • 走滑断层的几何学特征 • 走滑断层的形成环境 • 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 一种特殊的走滑断层----转换断层 ----
2012-4-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构造地质学 郝建民主讲
7
一、右行走滑断层与左行走滑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一般指大型平移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一般指大型平移断层。当观察者站在断层的 一盘而观测到另一盘向自己右侧的位移时称为右行或右旋, 一盘而观测到另一盘向自己右侧的位移时称为右行或右旋,反之称为左行 或左旋。 或左旋。
16
中国的走滑拉分盆地举例: 中国的走滑拉分盆地举例: 1)与郯—庐断裂带 与郯 庐断裂带 有关的走滑拉分盆地 胶莱盆地位于胶东半 岛,是一个白垩纪走滑拉 分盆地,其发展受郯—庐 分盆地,其发展受郯 庐 断裂带左行走滑活动和五 莲—荣城断裂带右行走滑 荣城断裂带右行走滑 断层活动的控制。 断层活动的控制。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4_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共41页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4_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共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8fa2b1c2998fcc22bcd10dad.png)
二、断层性质的分析
1、断层产状
450
根据断层线“V”字形 特征,用相邻等高线 法作图直接求取。 (在地质图上画出断 层的两条平行走向线, 判定断层面的走向、 倾向和倾角)图中断 层线在河谷中成指向 下游的“v”字形,说 明断层倾向南西。通 过作图求得断层产状
是233°∠45°。
400
350
S1 O3
错断正常背斜——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变窄。 错断正常向斜——上升盘核部变窄;下降盘变宽。 褶皱轴迹错移,错移距离≠平移量,上升盘褶皱轴迹向轴 面倾向方向移动。
※当断层横切倒转褶皱时应视为倾向断层错断单斜断层的 位移效应。
3.断层性质的确定: 确定了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相对位移方
向,就可确定断层的性质。如图9-1,断层的 走向与被断地层的走向一致,为走向断层, 断层面倾向西南,与被断地层倾向相反,西 南盘(上盘)地层相对较新,为下降盘,所以 是一条上盘下降的正断层。
断层效应——用于两盘相对位移的判定
A、走向断层引起的效应(6种形式)
走向断层错切岩层后的效应主要表现 在造成两盘断层的缺失和和重复。缺失是 指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在 夷平地面上或剖面上断失的现象;重复是 指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在 夷平地面上或剖面上重复出现的现象。断 层性质的不同、断层与岩层倾斜关系、倾 角大小决定了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效应)。
2. 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
剖面上表现为正(逆)错动;平面上表现上升 盘面状地质体界线向倾向方向错(移)动效应。
3. 平移-正(逆)断层和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
当倾向断层的上盘在断层面上斜向滑动时,出现三种效应: (1) 滑移线与岩层在断面上的迹线平行,平面和剖面上岩层好像无位移; (2) 滑移线位于岩层在断层面上迹线的下侧,平面上表现为平移错动;剖面上正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54df91dd88d0d233d46ac0.png)
例3 已知某断层面产状F=N10°E,25°W,其傍侧沿派生 的张裂面充填的石英脉产状为F‘= N20°E,10°W,求石英脉
形成进主应力方位和岩石内磨擦角,并分析断层性质。
编制和分析构造 实习九
等高线图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构造等高线的概念,学习根据钻孔资料编制 构造等高线图 2.学习分析构造等高线图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二、内容 (一)构造等高线图也叫构造等值线图或构造图。
凉风垭地区钻孔深度资料 表二
钻孔号 深度目的层标高 钻孔号 深度 目的层标高 钻孔号深度 目的层标高 钻孔号深度 目的层标高
1 220
30 9 200
70 17 200
100 25 220
80
2 194
80 10 170
100 18 240
70 26 200
80
3 235
60 11 190
19 210
32 215
50
.
附 图 12
实习十 综合分析地质图及作业
一、目的要求
1.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 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地质图的能 力。 2.学习编绘某些图件和编写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 技能,为野外的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 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读图的程序和具体要求
90 27 207
4 305 5 249
40 12 243 13 215
50 20 196 60 21 207
28 175
70
29 150
6 210
14 223
60 22 257
30 235
10
7 170
100 15 220
70 23 198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3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产状、厚度及埋深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程(郝建民主讲)实习3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产状、厚度及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d397f02b5a8102d277a22f0c.png)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6
● 作过C点与BD平行线-C点高程上的走向线; ● 作与由BD向过C点走向线的指向垂线OF-倾向; ● 根据B/C高差按比例在BD截取线段OE′,连接FE′; ● 用量角器量出∠OFE′(α),或据公式tanα= OE′/OF,即得岩层倾角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016/12/21
3
(3)根据两走向线高差,按比例尺在某一条走向线上取 高差线段(BC),连接AB得直角三角形ABC; (4) ∠BAC即为岩层倾角,可用量角器量出;或由公式: tanα=BC/AC求出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
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形等高线与地质界线的交 点是该地质界面与相应海拔水平面的交点在 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点
α
180∠34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4
二、三点法求产状
已知一个面上三个点的埋深,求岩层的产状。 1.前提: a.有一张大比例尺地质图; b.在一定范围内岩层平直; c.研究区没有断层、褶皱干扰; d.至少知道三点的埋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点不共线。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D2/C1界面
171∠26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1
C1/C2界面
α α α
181∠25
2016/12/21
180∠29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84∠23
12
C2/C3界面
C3/P1界面
α
α
179∠31
2016/12/2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584f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d.png)
《构造地质学》实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地质构造的识别和分析技巧。
3. 能够运用地质构造知识解释实际地质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构造地质学概述:地质构造的定义、分类和研究意义。
2. 地质构造的识别:地层、岩性、变形特征等。
3. 地质构造分析: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4. 实际地质现象解析:地震、山脉形成等。
5. 构造地质图的阅读与绘制: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符号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演示:通过地质构造模型、实地照片等展示地质构造特征。
3.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识别和分析地质构造模型。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际地质现象,提出解释方案。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2. 模型:地质构造模型、地质构造图等。
3. 图片:实地照片、地震剖面图等。
4. 软件:地质构造分析软件(可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构造地质学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8次实习课,每次4课时。
2. 实习课内容安排:第1次课:构造地质学概述及地质构造识别第2次课:地质构造分析(断层、褶皱)第3次课:实际地质现象解析(地震、山脉形成)第4次课:构造地质图的阅读与绘制第5次课:地质构造模型实践操作第6次课:分组讨论与实习报告准备第7次课:实习报告交流与评估第8次课:期末考试复习与答疑七、实习要求1.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习教材,了解实习内容和要求。
2. 实习过程中,学生应认真观察、记录地质构造特征。
3. 学生需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包括观察、分析和讨论部分。
4. 期末考试前,学生应复习实习内容,确保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八、实习安全与纪律1. 实习期间,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纪律,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场所。
构造地质学综合作业示例
![构造地质学综合作业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bf1b7b10a6f524ccbf85bd.png)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第一章前言1.1实习目的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
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杨梅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
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区人口….., 村镇主要分布于…….。 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的()图,………
本报告主要由()等于20 年 月完成。 工作主要包括…。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4
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限200字)
图区岩浆岩类型主要包括()和()。前 者主要位于()一带,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表现为岩株,与围岩成()或()接触关系, 侵位时间大约在()以后,()之前;后者以 ()形式发育,见于()、()附近,面积约 为()平方公里,与围岩成()或()接触关 系, 侵位时间大约在()以后。
第一章 引言:简单明确的语言叙述读图作业 的目的要求,所读图幅的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 轮廓以及完成作业情况(指工作量) 。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6
第二章 地层:简述区内地层时代(老—新) 及主要岩性;地层间的按触关系;各时代地层在 图内的分布方向及排列特征,以及岩层产状的变 化等。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0
什么是构造纲要图?
•一种以地质图为底图, 借助不同线条、符号和 色调来反映建造-改造 规律性的图件。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1
构 造 纲 要 图 图 例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2
编图步骤
(一) 用透明纸蒙在地质图上, 用夹子或透明胶带固定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4
1 编制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
对 比 地 层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5
对 比 断 层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6
对 比 变 质 相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7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8
作图要求
实习十二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
主要内容
1 编制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
2 编制构造纲要图
3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
联合地质剖面图
用几个基本上方向一致的剖面表示 同一个构造形迹在不同地段的变化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8
第五章 构造发展史:根据构造层可划分出 全区各构造发展阶段。把全区的构造事件列成一 个序列。简述各构造阶段的构造活动特点,如构 造运动性质、构造作用方式和方向、构造作用强 度,以及相应的岩浆活动。如果资料丰富,可对 岩相古地理恢复简要叙述。
在报告中,为了形象地说明构造特点和规律, 可绘制一些插图,如剖面图、平面图和立体图等。
构造旋逥, 在空间上代表该构造旋逥的影响范围。构造层由
角度不整合所限定, 一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了上下两个构造
层, 两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了上、中、下三个构造层。
1、用铅笔勾绘出地质图中每一个角度不整合界线,并在
上覆新地层的一侧用间隔点标记(Q除外)。
2、用构造层中综合地层的代号标注在每一个构造层中(例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9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班
级 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
指 导 老 师 _________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0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地层
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
19
4 火成岩
• 与地质图表达一致,注意流面、 流线需要以代号表达。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0
5 产状标注
• 区分原生面理构造 与次生面理构造
• 倒转翼产状以相应 符号表示
• 区分生长线理、a 线理、b线理构造
• 检查并标注断层倾 角大小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第三章 岩浆岩:描写侵入体的类型,名称 (一般以地点命名)、产出的部位(包括地理位置和 构造部位)、平面形态和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内部岩(相)带的划分、原生构造、侵入时代,如 有可能应对岩体总的轮廓加以恢复。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7
第四章 构造:是读图报告的重点内容,要注 意分清层次,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第四章 地质构造
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1
第一章 引言(依次:图区地理位置、地 势地貌特征、人文环境、资料介绍、报告 完成人及工作量) (限250字)
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 积约( )平方公里。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7
单个褶皱描述内容
1 褶皱名称:褶皱的地名+褶皱类型
2 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
3 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变化
4 转折端形态
5 枢纽、轴面产状及位态分类
6 次级褶皱
7 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8
4.3 断层(限500字)
60 表示正断层,箭头指示断面倾向, 数字表示断面倾角
表示平移断层,箭头指示两盘的相 对运动方向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8
3 褶皱表达
以轴迹表示,轴迹线的宽窄和长短反映褶皱的规模 (出露宽度和延伸长度),以及尖灭方向。
• 背斜、向斜、倒转褶皱、隐伏褶皱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上泥盆统(D3)……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 平方公里。
下石炭统(C1) ……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 为……平方公里。
……………………………………………………………………………
上二叠统(P3)……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
平方公里。
2020/5/10
21
6 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
• 图名: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主图框正 上方居中)
• 比例尺:以线条比例尺表达(正上方图名 与主图框之间)
• 图例: 置于主图框右侧
• 责任表:置于右下角
注意: 构造纲要图号编作II 联合剖面号编作I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22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3
2. 2中生界
主要出露了…….统()、 …….统()及 ……. 统() 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统() ……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 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
2. 3新生界
主要出露了…….系()地层。主要呈()状分布 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
断裂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 断层与岩层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和 顺层断层。
1。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F1) ;
2。五里河构造窗、安村与孤峰飞来峰;
3。奇峰—雨峰逆冲断层(F2) ;
4。河北村正断层系(F3-F7);
5。走滑断层系(F8-F11);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6
剖面图上表示断层性质的符号
表示正断层,单箭头指示上盘运 动方向
断面
断面
表示逆断层,单箭头指示上盘运 动方向
断面
2020/5/10
表示平移断层,圆点表示运动方 向指向观测者,叉表示运动方向 背离观测者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17
地质图上表示断层性质的符号
35 表示逆断层,箭头指示断面倾向, 数字表示断面倾角
因此,将构造层划分为D2-T2构造层、K1-E
构造层,其中D2-T2构造层又划分为D2-P3亚构
造层和T2亚构造层。
2020/5/10
构造地质学—郝建民主讲
36
4.2 褶皱(需要对褶皱进行编号) (限400字)
褶皱总体组成及特点简述之
f1 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组; f2 孤峰— 陵庄复式向斜褶皱组; f3 五里河— 诸岭背斜褶皱组; f4 奇峰—雨峰—王庄背斜、向斜褶皱组32第二章 地Fra bibliotek(限600字)
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 (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2.1 上古生界
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 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镇及()村东南部, 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首先应概括区内构造的总体特征,然后根据 区域构造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展开。 如:①按构造层;②按构造单元;③按构造类型; ④按构造组合;⑤按构造方位等。
一定的构造层是以一定的构造类型为主,构 造方位也常和一定的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等等。不 论按哪种方式或顺序描述,既要对代表性或典型 构造进行详细描述(最好测算出某些数据定量表 示),还要在各构造单元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进行 区域上的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构造整体轮廓和各 构造的特征都有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