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药效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二、市场药物的再评价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四、承担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五、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临床试验分期:
1.新药临床I期目的在于了解剂量反应与毒性.进行初步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人体对新药的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以提供初步的给药方案。受试对象一般为健康志愿者。内容:药动学耐受性。方法为开放、基线对照、随机和盲法。一般受试例数为20至30例。
2.新药临床II期目的:主要对新药的疗效适应症、有效性、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确定给药剂量。一般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平行对照为主。我国现行法规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都不得低于100例。
3.新药临床III期受试:为扩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和评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组例数一般不低于300例,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比例不低于1:3,目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4.新药临床IV期,观察例数通常不少于2000例,内容:扩大临床试验、特殊对象临床试验、补充临床试验。目的:进一步考察新药的安全有效性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 首关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表观分布容积(Vd)意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不同的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的相对分量及速度,以吸收的百分率表示。F% = AUC (受式试剂) /AUC (标准试剂) ×100%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药物方面: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剂型(大小、赋形剂种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2、机体方面:胃肠内pH值(胃内ph:1.0-3.0;肠内ph4.8-8.2)、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胃肠内容物、首关效应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 血浆蛋白结合率(弱酸-白蛋白、弱碱-@1酸性白蛋白)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竞争性和可逆性。(2) 细胞膜屏障: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 BBB)、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3) 组织器官局部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肝脑肾等高血流量器官药物分布快且含量高,膜的通透性不同也影响药物分布(4) 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解离度,细胞外液的弱酸性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故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弱碱性药物情况相反(5)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6) 药物转运体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 C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用现代药物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物浓度, 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DM的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 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探讨新药的给药方案 4、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5、降低治疗费用 6、避免法律纠纷
药物需要进行TDM的: 1.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窄(如强心苷类); 2.同一剂量下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5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性,尤其是非线性发生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或小于最低有效浓度时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阿司匹林等);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如利多卡因、茶碱等)或主要经肾脏排泄(如氨基糖苷类等)的药物; 5.长期用药依从性差、出现
耐受、存在药酶诱导或抑制,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药物中毒,尤其当中毒症状与与剂量不足症状临床上难以辨别时(如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等); 7. 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8. 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如异烟肼、普鲁卡因胺的乙酰化代谢); 9. 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 10. 病人血浆蛋白含量低时(苯妥英钠)。
决定是否进行TDM的原则 1. 病人是否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 2. 药效是否难以判断 3. 血药浓度
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是否适用于病情5.药动学参数是否因病人个体变异或其它干扰因素而不可预测6.病人在治疗期间受益于TDM 7.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是否会显著改变临床决策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给药个体化 (individualization of drug therapy) 定义: 是指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的方式,其内容为:(1)给药剂量和剂型;(2)给药时间间隔;(3)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4)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给药方案:药物剂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2、药物剂型 3、制药工艺:杂质含量,纯度、崩解度等 4、药物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年龄2、性别 3、营养状态 4、精神因素5、疾病因素: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6、遗传因素7、生物节律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 1.生活习惯:食物吸烟嗜酒 2.环境污染
第七章
羊水肠道循环:经胎儿尿液排入羊水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羊水而重复吸收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妊娠期用药的基本原则:①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的用药指征②权衡利弊,合理用药③当必须用药时尽量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④尽量避免使用新药或擅自使用偏方、秘方
药物对胎儿的损害:1、药物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药物的致畸作用,药物分类包括A、B、C、D、X五类
第八章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ABCDE复苏方案 A.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窒息的药物治疗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维持正常循环 D.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或洛贝林、多巴胺、纳诺酮、防感染等 E.评价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1、初次发作1.苯巴比妥首选 2.苯妥英钠 3.利多卡因 4.水合氯醛 5.副醛
2、反复或持续发作 1.地西泮首选 2.氯硝安定 3.硫喷妥钠
第九章
老年人用药的选药原则1.需有明确的用药指征 2.避免应用不适于老年患者的药物 3.提倡用药利大于弊 4.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
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1、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即用药应使患者收益 2.用药方案简明配伍用药宜少,不超过3~5种 3.小剂量应用一般采用成年人的1/2~2/3或3/4的剂量 4.据时辰药理学适时用药5. 疗程适当与及时停药 6、饮食合理与嗜好控制 7、提高用药依从性
第十二章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副作用 (side effect) 是指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作用 (toxic effect)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它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首剂效应 (first dose phenomenon是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继发反应 (secondary reaction) 是由于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为治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