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构

合集下载

安德森 目标分类

安德森 目标分类

安德森目标分类安德森目标分类,也被称为布鲁姆-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布鲁姆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提出的一种教育目标分类方法。

它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层次按照认知难度递增的顺序排列。

记忆层次是认知目标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能够回忆和再现已学过的知识,如识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这一层次的目标主要强调知识的保持和再认能力。

理解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所学知识的意义,领会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本质特征。

例如,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掌握科学原理的内涵和应用条件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着重于对知识的解释、归纳和推断能力。

应用层次是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例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当代社会现象,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分析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知识或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风格,分析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着重于对知识的分解、比较和综合能力。

评价层次是指对所学知识或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例如,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评价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造层次是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够产生新的思想、观点或产品。

例如,创作文学作品、设计科学实验、发明新技术等。

这一层次的目标着重于对知识的整合、拓展和创新能力。

安德森目标分类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育目标框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注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注意
1.内源性注意:主观的意图影响注意的朝 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
2.外源性注意:外周线索所引发的选择性 注意,独立于被试的意图控制,是一种自 下而上的自动加工.
视觉搜索任务中 ,注意是自上而下控制的 加工还是自动的加工?
Jeremy Wolfe给被试呈现由八幅图组成的一 系列图片,每一幅图包括八个刺激字母, 而且两个目的字母Y\N中的一个会在每一幅 图中出现。
认知心理学中的定义是:注意是人 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 中.它具有选择性、持续性、转移 性等特征.
注意的特点
注意的特点: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自
己特定的反映内容,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 同特性,总是和心理过程严密联络着,如 注意看、注意听、注意黑板等。
注意的两种类型
根据注意是控制加工还是自动加工可以把 注意分为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
应用注意的三个认知理论来解释在选择性 注意过程中,选择是怎样发生的,什么时 候发生的,分心物能得到何种程度的加工? 可以看出这主要是由被试当前任务的类型 和负荷程度决定的。
假如当前任务处于高知觉负荷条件,分心 物干扰效果会减少,假如当前任务要求的 知觉负荷比较低,分心物会得到极大加工。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唤醒的来源〔情绪 药物 肌紧张〕
得到的能量
当前意愿
分配 方案
可能的活动
对能量需求 的评价
反应
中枢能量理论的实验证据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 并事先规定了靶子词的范畴〔如穿着〕, 靶子词是双义词,如sock(短袜 痛击)
偏向双义词的适宜意义(如臭的)
非 靶 偏向双义词不适宜意义(如打击) 子 词
3、反响选择模型的选择瓶颈的位置比早期选 择要靠近反响一端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绪论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绪论

3.1实验认知心理学

实验法:正确率、反应时
通过正确率和反应时间间接地反映认知加工的操作过程

内省法:报告自身的心理加工过程
比如,29+88=?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是否只有听觉编码? (Posner等,1969)



任务:给被试并排呈现2个字母,要求被 试以按键反应来指出这2个字母是否相同, 记录反应时。 材料:2种字母对,AA(读音和书写一 样)与Aa(读音相同、书写不同)。2种 情况下的正确反应都为“相同”。 设计:4种呈现方式,2个字母同时呈现、 间隔0.5秒、1秒、2秒。
但是,人类的经验、 期望常常会影响信息 加工的过程。


人类的认知活动都是自上而下(概念驱动) 和自下而上(数据驱动)加工交互作用的 结果。
序列加工模型能够比较好地解释自下而 上的加工,对于自上而下的加工不能作 出较好地说明。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II): 联接主义观(PDP模型)

联接主义观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Rumelhart , McClelland等,1986):80年代以后出现的观点。 该观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与神经解剖功能相联系。人 类思维是在大脑里进行的,而大脑由数以亿计的彼此联系 的神经元构成。 人对外界的信息加工采用了类似神经元连接的方式而相互 作用; 强调基于神经元的平行加工观,以神经和数学为基础,进 行计算。
3.2 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家开发各种计算模型(computational model)以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一个理想的计 算模型能引导人们去规范一个理论并预测个体在 新情景中的行为。 如果需要了解某一认知任务,可以将该任务分解 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并根据这些步骤编写相应 的计算机程序,最后将计算机运行的结果和从人 的认知实验得到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由此来验 证对认知分析正确与否。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结构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结构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 (二)典型代表: Waugh和Norman(1965) 主要观点: 初级记忆:一种直接的记忆,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提供感知 到的事务的真实图像,具有暂时性质;
次级记忆:间接记忆,对当前意识意外的过去经验的储存,具
有长期性质。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 (三)证据: (1)临床实验:N.A.和 H.M.病人。 (2)动物实验:小白鼠跳台实验 (3)自由回忆实验:艾宾浩斯首先发展。
第二节 感觉记忆
成绩不高的原因:
没全看清? VS
Sperling的解释:
全部看到了又忘记了?
被试能形成对全部字母的短暂视觉图像记忆, 但当说出4或5个字母的时候,图像消失,因而报 告不出其余字母。
(1)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 1960
• 正式实验
程序:基本同预备
实验,但是三行字母
分别配以不同的声音
第四节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 (2)支持的证据 a. 有关加工水平的实验 不随意学习实验 Craik&Tulving 1975 Rogers,Kuiper & Kirker 1977 b. 有关复述的实验 Craik&Watkins,1973
不随意学习实验 Craik&Tulving 1975
第三节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二)模型
第四节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 (1)理论内容:
a.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
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语义的分析。
b.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
直接的函数。
c.在进行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 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

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用

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用

4B12/2017视点 动态/特别关注◆辽宁师范大学 王 淼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心理学家们开始对认知过程进行解释研究。

认知技能获得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体现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了解认知过程,对于教学过程中目标设置、课程规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对认知技能获得的研究,早期集中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后期学者们开始关注某一领域知识的获得过程。

这其中,安德森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试图用简单的理论来描述认知过程以及认知技能获得的过程,提出了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为ACT 理论)。

ACT 理论涵盖了认知过程的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对认知技能获得和学习过程的解释。

一、安德森认知技能获得理论(一)ACT 理论ACT 理论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区分。

安德森明确地划分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反映的是可以进行描述的、静态的事实信息,用于回答“是什么”,其呈现方式通常是显性的。

ACT 理论指出,陈述性知识与经验有关,但理解一个概念不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可以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

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其呈现方式通常是隐性的。

程序性知识,如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指的是大量的规则单元,称为“产生式”。

“产生式”规则是用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采取具体认知操作的“条件—行动”的组合。

ACT 理论主要解释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所有知识最初都是以陈述性知识的方式进入陈述性记忆;然后通过“编辑”而形成产生式规则。

“编辑”包括 “程序化”和“合成”两种认知过程;最后形成程序性知识。

ACT 理论强调陈述性知识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二)ACT-R 理论1994年,安德森和其同事在ACT 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得出了ACT-R 理论。

主要对ACT 理论做了以下两点改动:其一, ACT-R 理论强调在陈述性知识获得过程中样例的必要性。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受器的换能、将兴 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对这些兴奋进 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传到运动器官, 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 • 它是一种反应变量,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 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二、基本过程
• 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定青蛙运动神经传 导速度
• 正确反应:OIRG,编码、转换、贮存三个阶段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是否只有听觉编码? (Posner等,1969)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EPAM连续加工程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一、涵义 • 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
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 指导思想:凡是计算机能够顺利运行的,
必须是在程序上清晰的、有序列的,而不 是假设性的或推测的。 • 通过计算机的运作来模拟人类认知活动的 严密性和逻辑性
第二章 பைடு நூலகம்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抽象分析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第三节 流程图示研究 第四节 口语报告法 第五节 反应时测量法 第六节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第一节 抽象分析法
一、涵义
• 又称会聚性证明法(Convergent validation method)
• 它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 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 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某些(种) 推断结论的研究方法
• 1868年唐德斯(荷兰,FCDonders)利用 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 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被引入心 理学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记忆结构精品PPT课件

认知心理学记忆结构精品PPT课件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到2秒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以刺激的物理性质进行编码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 分钟左右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主要以语音形式编码 分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
按照记忆的内容分类
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按照记忆保留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分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按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即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sensory register):是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 存下来
起始部分的教优的回忆成绩称作首因效应 (primacy effect);结尾部分的教优的回忆 成绩称作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独立作用
假设1 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 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 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
Murdock (1962)的实验:呈现方式两种 (1s和2s)
给被试按一定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节、字词 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习过的 东西,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加以对照,就可 发现在原来的刺激系列中,不同位置上的记忆效果。
系列位置效应:由图中可以看到,词表中间 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 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教优,均高于中间部 分。
记忆与学习过程关系密切
记忆中经验的获得、积累和应用,也是学习过程的不同阶 段和方面
记忆是积极、能动的活动,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 之一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笔记(1)作者是谁?作者约翰-安德森是美国心理学界的大牛,曾经当过美国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学的主席。

他最擅长的是认知心理知识的整合,从1980年第一版起,认知心理学已经修订到目前的第7版。

他的专业特长是对“记忆”的研究从2000年起,他系统开展了用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探讨人体认知体系结构的神经基础研究,还开拓了BOLD(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研究方法本书不仅提供了最新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指导读者在实践中如何去应用。

(2)认知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怎么样?如果说物理学是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的物质运行规律,那认知心理学就是精神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运行规律认知心理学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近年来众多社会学科的解读和研究都是以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作为基础,包括经济学,行为学,政治学,语言学等等,甚至包括最热门的人工智能(3)本书阐述的认知心理学有哪些主线?1950年开始认知革命,1980年以来认知心理学有两个发展纬度1:人类认知的各个领域的更加精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2:认知神经科学通过研究人脑来理解心理能力的快速进展(4)本书的重点内容有哪些?本书的六个专题1:知觉和注意;2:知识表征;3:记忆;4:问题解决;5:推理和决策;6:语言。

(5)认知心理学定义和研究方法论?探讨心理是如何被组织产生智能思维,以及心理是如何在脑中实现的科学。

占据支配地位的是信息加工法,将认知过程分解成一系列步骤,将“信息”的抽象实体进行加工。

必须记住的两个大咖:1.诺姆-乔姆斯基通过语言学的研究发起了对行为主义的挑战,开启认知革命;2.乌尔里克-奈塞儿1967年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提出认知心理学(6)为何要研究认知心理学?随着我们对自身大脑机制越来越了解,很多问题的答案正越来越清晰。

这是现在人工智能及很多科学指数发展的源动力。

(7)脑中的细胞是如何加工信息的?认知神经科学是理解认知的神经物质基础方法.人体神经系统:脑仅仅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安德森认为,教育目标可以根据其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和三个类型。

我们来看看安德森所提出的教育目标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记忆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记住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

第二层是理解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解释。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来解释其影响。

第三层是应用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的案例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层是创造层次,这一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研究和创作来发展新的历史理论。

除了层次分类外,安德森还提出了教育目标的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是认知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第二类型是情感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能够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第三类型是技能类型,这一类型的目标主要涉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

例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证研究。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指导。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层次和认知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来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通过层次分类和类型分类,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从而制定恰当的教育目标。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运用这一理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复杂句子中比简单句子中回忆出更多的东西。对复杂句子的回忆成绩是平均成绩的两倍。
3.解释
两类句子都进行了语义加工,依据加工水平理论,这应该是最深层次的加工,加工结果应该相同,为什么在提取时出现由句子复杂性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是精细复述或精细编码在起作用,被试者对复杂句子所进行的语义加工看来要比对简单句子的加工获得了更丰富、更精致的认知代码。
2.Ebbinghaus的观点意味着记忆是被动发生的,至少对于已转移到永久性记忆中的材料是如此。
3.记忆系统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加工过程不同。
二、Bartlett的研究取向:重构
1.Bartlett的方法与Ebbinghaus有几点不同
(1) Bartlett更注重被提取材料的质量。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2)结果
客体的尺寸差异和回忆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这种差异较小时,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出对应的客体。
(3)解释
评估差异的任务需要对对象的特征进行语义分析。但当客体尺寸差不多相同时,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因而能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编码。
被试者估计尺寸差异时并不知道要进行记忆测验,但是他们对单词的语义分析有利于记忆提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提取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加工类型而不是记忆难度。
2.加工深度与加工所用时间在定义上是无关的,而让被试者就其加工深度进行自我报告也存在着许多困难(Sesmon&Virostek,1978)。
(三)加工深度与自动加工之间的关系
语义判断任务非常熟练。
1.自动加工时,不需要多少认知负荷就能完成作业。按照自动加工的观点,被试对这些材料就可能保持得很少或根本没有保持。
(三)实验证据(证明加工深度效应)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五章上 记忆的结构与过程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五章上 记忆的结构与过程

认知心理学
2 记忆过程
– 第二,许多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接受听觉加工 的信息反而比接受语义加工的信息更容易回忆; – 第三,加工水平理论的实验结果可以用多阶段理论加 以解释。
认知心理学
2 记忆过程
• 其他批评:
– 例如,加工水平理论认为有意义的事件比较容易记住 ,这是自我就有的常识; – 加工水平理论存在循环论证;深度加工记得好,记得 好的加工深。
• 总之,那些得到深入分析、精细联想、清晰表达、丰富意 义的信息可以产生比较深刻的记忆痕迹,从而维持较长时 间,而那些仅仅受到表层分析的信息则只能产生较弱的记 忆痕迹,持续时间也就比较短。
认知心理学
2 记忆过程
• 实验证据 • 之前,有人证明了加工水平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 例如,海德和詹金斯(Hyde & Jenkins, 1969)在 一个实验中,设置了4种不同的任务:
认知心理学
2019年2月4日7时6 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认知心理学
2 记忆过程
• 克雷克和塔尔文(Craik & Tulving, 1975)的 实验 • 在实验中,向被试呈现关于特定单词的一 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分为结构水平、语音 水平和语义水平。例如:
– 结构水平的问题: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 语音水平的问题:这个词与WEIGHT押韵吗? – 语义水平的问题:这个词能否填入以下句子: “The girl placed the _________ on the table.”
• 所有照片的判断结束后,进行照片再认测验。 • 结果发现,作了诚实性或魅力判断的被试的再认 成绩高于仅仅作性别判断的被试。 • 判断照片上人的性别是比较简单的任务,无需较 高的加工水平;而要对诚实性或魅力作出判断, 必须进行比较深度的加工。 • 这说明非言语材料的识记也受加工水平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观点

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基本观点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简单来说,就是搞清楚我们的脑袋是怎么运作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它的三个基本观点,看看这些观点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大脑的奥秘的。

1. 信息加工模型1.1 计算机类比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信息加工模型。

这个模型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把大脑当成一台计算机来看待。

没错,就像电脑接收、处理和储存信息一样,我们的大脑也是这么干的。

我们接受外界的信息,通过各种“程序”来处理这些信息,最后储存在记忆里。

这个观点用“计算机类比”来形象地解释了大脑如何处理信息。

例如,当你看到一个苹果,眼睛把图像传递给大脑,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识别它的形状、颜色,还能联想到“苹果”这个词汇,然后你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个苹果了。

1.2 注意力与认知负荷说到信息处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注意力”和“认知负荷”。

大家都知道,注意力是有限的,就像手机的电池一样,不能无限使用。

如果你同时做很多事情,可能就会觉得脑袋有点儿“卡壳”。

认知负荷就是在处理信息时,大脑需要花费的资源。

如果负荷太重,大脑就会变得很疲劳。

因此,我们平时处理信息时,尽量避免多任务操作,让大脑“喘口气”,效率会更高哦。

2. 记忆的结构与功能2.1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话题。

我们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就是你刚刚听到的电话号码,或者刚刚看到的一个单词,记住几秒钟就很不错了。

长期记忆则是那些能让你回忆起小学班级合影的东西。

短期记忆就像是一个记事本,信息很快就会消失;而长期记忆就像是一个大档案库,能保存你人生中的重要信息。

2.2 记忆的编码与提取记忆的过程分为编码、储存和提取。

编码就是把信息转换成大脑能理解的格式,比如把“香蕉”这个词的声音和形状信息编码成记忆。

如果这个过程做得不好,信息就可能“漏网之鱼”,你可能会忘记你想买的水果。

储存则是把这些信息“归档”,而提取就是从“档案库”里找到它。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构104页文档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构104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5 记忆结 构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解释(二)

两种记忆说: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于处在材料开始和接近中央位 臵的刺激与开始回忆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因而其正确回忆的效果主要是来自长时记忆 的作用。 ◆近因效应:位于记忆材料后面和结束部分的 刺激,由于距开始回忆的时间较短,因此其 较高的正确回忆率主要是短时记忆的效果。




短时记忆任务表现正常,但长时学习能力却 严重受损(即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 Milner (1966):HM的表现与KF正好相反。

HM是癫痫症患者,在进行大脑双侧海马和内 侧颞叶摘除手术后,即使HM整个上午都同实 验者在一起,下午见了面照样不认识;在他 搬家一年多后,HM仍然找不到他新家的位臵, 总是回到搬家前的老地方去。 将HM的表现与KF的表现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 个双分离,这表明存在这两种不同的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临床和动物实验(一)

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

逆向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 和顺行性 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患者的短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则未 受影响。 受到猛烈撞击的汽车驾驶员或足球运动员常 不能回忆受伤的原因和经过(受伤前几秒钟 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 之间发生的事情能很好地回忆出来。
对上图的解释
图A是不同刺激数目的系列位臵曲线。可以看 出曲线的形状不受刺激多少的影响。 图B是进行逆运算的时间对曲线的影响。可以 看出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是影响了短时记忆, 对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图C是呈现时间对曲线的影响,分别是3秒、6 秒和9秒。可以看出呈现时间对长时记忆有一 定影响,对短时记忆没有影响。


两种记忆说的主要内容
两种记忆说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图像记忆及其特性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感觉记忆
声像记忆及其特性
记忆的多 重存储模型
多重存储模型及其扩展 多重存储模型面临的困境 加工水平说
加工水平说
关于复述、加工一致 关于复述的研究 性、加工序列的研究
加工水平说的评价
两种记忆说
詹姆士(1890年)提出了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的划 分。 前者相当于短时记忆,是一种直接的记忆, 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后者相当于长时记忆, 是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之外的过去经验的 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自由回忆: 呈现 10-30个刺激, 然后让被试尽可能多的回忆
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解释(一)
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刺激系列中间部分项目的回忆成绩较差是由 于它们既受到起始部分项目的干扰(前摄抑 制),又受到结尾部分项目的干扰(倒摄抑制); ◆起始部分的项目只受其后项目的干扰(倒摄抑 制),所以成绩较优视觉刺激在大脑皮层上所 形成的视觉映像暂留现象。 经典性的研究使美国心理学家Sperling (1960)关于视觉形象存储的研究。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 储可以在瞬间保持较多的信息。通过部分报 告法,还可以发现图像记忆的某些特性。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实验

两种记忆说的核心是承认在长时记忆以外还 存在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兼有两种功能:一方面作为感觉登 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起着暂时保持 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信息进入长时存 储的加工器,起着协调、监控信息加工的作 用。

短时记忆存在的依据

目前有很多证据说明短时记忆存在的真实性: 1、临床和动物实验 ◆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 ◆动物海马回摘除实验和电击实验 2、自由回忆(free recall)实验:系列位 臵效应 ◆大量的自由回忆实验都呈现系列效应, 这是短时记忆存在最有力的证据。

验证:两个假设

对于这种分析的验证,根据两种记忆说,可 以合理地作出两种假设: ◆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 复述的时间,使更多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而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 ◆若进行延缓记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 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对自由回忆实验的改进——增强其说服力
Murdock(1962)把刺激呈现的时间分别定为一 秒和两秒,用同样的方法测定。 结果:都有系列位臵效应。 ◆呈现时间为两秒的刺激材料在前面和中间 位臵的记忆效果好于一秒呈现的情况,但是 后面和结尾部分没有大差别。 这说明呈现时间的长短只对长时记忆起作用, 对短时记忆不起作用。 证实了第一个假设。
图像记忆的特性


1、视觉感觉记忆保持 时间在0.5s以内,约为 300ms。 Sperling(1960)在另 一个部分报告法的实验 中应用4行字母,每行4 个,并改变刺激卡片与 提示音之间的时距。 从右边的表中可以看到 以下关系:

临床和动物实验(三)
白鼠跳台实验(Jarvik & Exman,1960) 实验过程 在铁丝笼内设一个小台子,将白鼠放在台子 上,笼的底部通电,当白鼠跳到笼底,其足 部就会受到中等强度的难受的电击。 通过多次训练使老鼠形成跳台的避电反应。

临床和动物实验(三)
但是,若在白鼠跳到笼底并从足部受到电击 之后,立刻在鼠的头部施加电休克刺激,则 白鼠以后还会往笼底跳,说明白鼠已形成的 避电反应又消失了。 若增加电休克刺激与足部电击之间的时间, 则电休克的作用就会降低。
记忆结构及 其加工过程
记忆的重要性
记忆就是信息的储存。储存的信息对于知觉 很重要。 任何其他心理活动都需要记忆的支持。 记忆对人格的整合作用。

记忆系统的研究简史


记忆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85-1960):记忆就是形成联想 。 被试:正常成人;实验材料:词语项目 第二阶段(1960-1980):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 过程。每种记忆包括编码 (encoding)、存储 (storage) 和提取 (retrieval) 等过程(认知 心理学)。 第三阶段(1980-现在):多学科途径的综合研 究。

也就是说,自由回忆的系列位臵曲线不是一 个单一的曲线,而可以分成两部分,反映着 两种记忆: ◆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 ◆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组成另一部分,反映着 长时记忆。
应注意的一点
近因效应所涉及的系列刺激结尾部分的项目 数正好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 这用干扰法所无法解释。 对于首因效应,两种记忆说认为系列起始部 分比中间部分保持较长时间,可以得到较多 的复述,因而比中间部分的回忆成绩好。 但这种分析是假设性的,怎么来验证呢?


全部报告法(Whole Report) Sperling在1960年设计的实 验,通过速示器以每张50ms 的速度给被试看一张有9个字 母的卡片,分上、中、下3行, 每行3个字母(如图)。卡片呈 现完之后要求被试将看到的 字母报告出来,越多越好。 实验结果: 被试一般只能报 告4—5个字母。

感觉记忆的信息虽然持续的时间极为短暂, 但它在刺激作用以外,为进一步的加工提供 额外的、更多的时间可能,对知觉活动本身 和其他高级认知活动均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感觉记忆的研究主要在听觉和视觉 通道上进行。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图像记 忆(Iconic Memory),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为 声象记忆(Echoic Memory)。

对自由回忆实验的改进——增强其说服力
Gianzer和Cunitz(1966)采用两种方法测定记 忆效果。 ◆一是用Murdock等人最初的方法。 ◆一是延迟回忆法,即刺激材料呈现完以后 立即转入30秒的逆运算,然后才对刺激材料 进行自由回忆。(逆运算的目的:干扰其短时 记忆。) 结果见下图


临床和动物实验(二)
动物海马摘除实验:高等动物的海马被摘除 以后,原来已经习得的反应保持无损,但新 的反应却难以形成或保持。 研究发现,海马回神经核与近事记忆有关。 这种关系已在人和动物的临床和实验中已被 证实验。

临床和动物实验(二)
癫痫患者在摘除大脑海马回后,过去记住的 东西未受损害,但新东西难以记住。 这表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没有进入长时记忆 中,客观上反映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分 离的。

实验结果
即时回忆和延缓回忆都有首因效应,而且在 刺激系列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的成绩均相 近;但即时回忆有近因效应,而延缓回忆没 有。 这说明延缓回忆损害了刺激系列结尾部分即 短时记忆,这部分信息因心算而未得到复述, 并被心算的信息排挤掉了,而对长时记忆没 有影响。 这证实了第二个假设。

C P N
F L T
实验材料
X A S
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实验设计与全部报告法不同在于不要求被试 报告全部的字母,三行字母每行配以高、中、 低三个提示音,卡片呈现完毕之后,随机播 放一个提示音,要求被试报告相应行的字母。 实验结果:被试可以全部报告与提示音匹配 行的所有字母。
感觉记忆
在人们对心理现象的关注中,感觉滞留现象 早已为心理学所确认。但感觉记忆却是在认 知心理学兴起之后才被提出来的。很显然, 这是对短时记忆研究深化的结果。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是记忆 过程的第一阶段或系统。


特点: ◆1.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就会很快消 失。 ◆2.它是无意识的,可以发生在各个感觉 通道。

表情、整体、层次、认识、希望 归因、文化、差异、因素、系统 问题、本身、后者、自然、舒缓


Murdock(1962)的实验 被试要记忆30个听觉呈现的单词,单词每次呈现一 个,时间各为一秒,然后要求被试自由回忆。图 系列位臵曲线(图):由于刺激材料呈现的相对位臵 不同,它们的记忆效果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 的系列位臵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 )有: ◆首因效应(primacy):材料呈现的开始部分的 单词有较高的回忆正确率 ◆近因效应(recency):材料呈现系列结尾部位 的单词也有较高的回忆正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