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
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
策。
教
方
学
法
讲述与学生
练习、讨论相
结合
教材分析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教具教案
教学过程一、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原因: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一)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二)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三、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目的: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群落演替的原因:
(1)共同进化的必然结果
(2)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3)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国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A.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
B.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图中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为相对稳定与其耐受弱光有关
2.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I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3.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4.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具有以下特点:面积大,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且树冠密集,这种森林却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不存在生存斗争
B.植被垂直结构简单,可以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人工林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演替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D.树林地表植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
5.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演替的必经过程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6.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时间足够,不管任何气候条件,弃耕农田一定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
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造宜环境
7.江苏地区弃耕的农田在演替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
A.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很慢
B.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物种更加丰富
C.某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D.演替最终发展到森林阶段
8.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C.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9.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别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是演替速度的快慢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二.解答题(共1小题)
10.近50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塞罕坝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5.2%,林木总蓄积462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达9.7%.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演替,在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为调査该地区落叶松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进行调査,为了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査时应注意选取多个样方,并以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3)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该地区对人类的贡献。
答案:1-9ADDDDDABA
10.(1)次生增加
(2)样方随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