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训练内容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作业治疗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作业治疗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作业治疗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作业治疗定义作业治疗(Occupation Therapy,OT):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到达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作业治疗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脊髓损伤、脊髓炎等。

2、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神经炎等。

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肌腱断裂、韧带断裂、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截肢、颈椎病、强制性脊柱炎、腰腿痛等。

4、心肺系统疾病:如慢性损伤性肺疾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作业治疗的目的:是促进上肢功能的发展,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发育,所以我们经常能够在作业治疗室看到正在打麻将、夹豆子、包饺子等各种日常生活活动。

在作业治疗师眼里,作业治疗所需要的器具已经不仅仅是木插棍,滚筒,磨砂板了。

可以是喝完水的矿泉水瓶,也可以平时娱乐用的扑克牌。

作业治疗常见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1、Shuffle cards and deal one by one. 洗牌2、Practice lacing and tying a bow on a shoe.系鞋带3、Tie knots and untie them.系、解领带4、Pick up coins, buttons, marbles or othermiscellaneous objects froma "junk drawer." (Try sorting objects in to small containers.) Try using tweezers to do this.拾起硬币、按钮、弹珠等,或者试着用镊子。

5、Take a handful of coins, marbles, seeds, nuts, bolts,etc. and try to drop them from your hand at one time.尝试扔硬币、石子、螺栓...6、Hold an object in your hand and rotate it in as many directions as possible.握住一样东西,然后不同方向旋转。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doc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doc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引言: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运动、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身体功能和生活品质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准确使用和规范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概述:1.运动疗法的选择与应用:1.1确定治疗目标和患者适应情况1.2选择适当的运动疗法方法1.3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训练目标1.4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和训练细节1.5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2.物理疗法的操作与注意事项:2.1能量传递的选择和控制2.2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2.3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考虑2.4治疗环境的安全与舒适2.5持续监测患者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药物治疗的剂量与配合:3.1根据病情和病程确定药物治疗方案3.2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3.3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3.4定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5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和规范性监管4.心理治疗的方法与要点:4.1确定心理治疗的目标和方法4.2通过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4.3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4.4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4.5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5.辅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5.1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5.2界定辅助工具的适用范围和限制5.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5.4监测辅助工具的使用效果和患者满意度5.5定期评估辅助工具的适用性,更新与替换总结: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是保障康复治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运动疗法的选择与应用、物理疗法的操作与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剂量与配合、心理治疗的方法与要点以及辅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了相关规范和要点。

临床医生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灵活运用这些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培训-手功能的训练(戴玲)

康复治疗培训-手功能的训练(戴玲)

手功能的训练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戴玲手的正常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功能性活动能力•交流用具•运动功能*肌力*关节活动度*基本的动作能力*协调性*灵活性•感觉功能*浅感觉:触觉、压觉、痛觉、温度觉*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运动觉*复合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质地觉、重量觉、实体觉•功能性活动能力*抓、扶、握、提、拉、拎、扣、托、抹、摸、挖、拍、捏、拣、拾、掐……*捆、搓、揉、拧、捧、扒、拔、擀……*使用笔、筷、剪刀……生活用品及劳动或工作用具。

•交流用具*抚摸*握手*拍打*手势功能模式•对指•对掌•抓握•非抓握•抓握*精确性抓握指侧捏、指尖捏、三指捏、三指抓握四种。

*力量性抓握球状抓握、钩状抓握和柱状抓握三种。

•非抓握*托*举(推) *叩*戳*夹持13种基本形式•悬垂(suspension)•托举(hold)•触摸(touch )•推压(push and press)•击打(tap)•球形抓握(ball grasp)•球形指尖握(ball pinch)•柱状抓握(cylindroids grasp)•勾拉(hook and pull)•二指尖捏(tip pinch)•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侧捏(lateral pinch)•动态操作(manipulation)训练内容•改善手部肌力的训练•改善手部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改善手的协调性的训练•改善手的灵活性的训练•感觉训练改善手部肌力的训练•训练设备与用具*橡皮泥*弹力带*橡皮圈*握力计*捏力计*不同阻力的夹子改善手部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训练设备与用具*橡皮泥*弹力带*电脑辅助手功能训练系统(E-link)*上肢机器人改善手的协调性的训练•协调是指控制正确和稳定运动的能力。

•反复、准确的练习是协调训练的关键。

•训练内容包括双手协调、手眼协调和手内协调(掌内控制技术)。

改善手的协调性的训练•训练设备与用具*游戏工具*手工艺用具*乐器*生活用品手内协调(掌内控制技术)•手指捡起一枚钱币,将其藏在手掌内。

手部康复指导功能锻炼

手部康复指导功能锻炼

俗话说:“三分手术,七分 锻炼”,手部功能锻炼是十分 重要。而手部的损伤很多时候 是复杂性的联合性损伤,所以 要在手部治疗医师的指导下, 按照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持之以恒,刻苦锻炼才能达到 预期的理想效果。
谢谢大家!
禁忌症:1、严重损伤3-4天。2、神经和肌腱修复 术后(3周)。3、急性关节炎症状。4、不稳定骨折 。5、手术后需要严格制动。
手主动运动方法: 1、腕关节背伸、屈曲、桡偏、尺偏 2、前臂旋前、旋后 3、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同时伸直、屈曲 4、手指内收、外展 5、拇指外展、内收 6、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指 7、拇指屈伸
五、关节松动技术
主动运动,注意禁忌症 附加运动 被动生理运动 被动牵伸运动 矫形器械
1严重损伤3-4天。2神经和肌腱修 复术后(3周)。3急性关节炎症 状。4不稳定骨折。5手术后需要 严格制动。
一、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固定伤手,腕关节20到30度屈曲指间关节容许伸 直,橡皮条一端固定指甲。术后1-2天开始活动,主动 伸直,禁止主动屈曲及被动伸直指间关节。术后固定 四周,4-6周开始主动练习,第六周轻度功能性活动, 第七周抗阻力练习,第八周强化抗阻力运动,增强肌 力、耐力。术后12周主动活动。
二、伸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治疗 术后1-3周主动屈曲,被动伸直,3周后去掌侧夹板, 6周后取出夹板,术后7周开始抗阻力练习。
三、骨折整复后康复治疗 稳定骨折,一旦肿胀、疼痛减轻即可开始主动活动,
一般伤后5-7天,不稳定性骨折,固定三周后开始主动 练习。
四、断指再植 早期康复治疗:术后0-1周,抗痉挛、抗凝血、抗
一、控制水肿技术
抬高患肢 伤肢体固定 主动活动 按摩 压力疗法 冰疗法 超短波疗法
二、增生性瘢痕处理 超声波疗法 音频疗法 蜡疗法 加压疗法 按摩法 牵伸瘢痕组织的被动活动 夹板

手外伤康复诊疗规范

手外伤康复诊疗规范

手外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断和处理的基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手夹板、辅助器具等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每日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

【临床表现】1.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合并出血、疼痛、肿胀、畸形和(或)功能障碍。

2、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由于皮肤完整,而皮下组织在损伤后严重肿胀,容易导致皮肤将肿胀的软组织紧紧地勒住,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部分病人甚至会因此导致远端肢体或软组织的坏死。

【辅助检查】(一)常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常规血液检查、生化检查;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可选择检查(有适应症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批准)1.神经电生理检查适应症:适用于合并有周围神经损伤的手外伤患者。

2.肺功能检查。

3.四肢多普勒血流图。

【康复评定】1.躯体功能评定握力评定、捏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感觉评定、反射评定、协调性评定、植物神经功能评定。

2.精神心理评定、人格评定、情绪评定等。

【康复治疗常规】1.物理治疗常规(1)运动治疗:手外伤患者早期主要以保持功能位、手部关节被动运动(含CPM)和主动运动训练为主,若未伴有肌腱损伤后的吻合术,早期还可进行肌肉肌腱的牵伸。

随着骨折和肌腱愈合程度的增加,则进行受限关节的关节松动术、手部肌肉的抗阻训练等,损伤神经者则需要进行感觉再训练。

(2)理疗:早期:止血、镇痛,防止水肿及控制感染的发生。

后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和组织粘连,恢复关节功能。

控制肿胀:冰敷法、压力疗法、超短波疗法、磁疗法;控制伤口感染:超短波疗法、紫外线疗法;缓解疼痛:TENS、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毫米波疗法、微波疗法、超声波疗法;增生性瘢痕处理:超声波疗法、音频电疗法、蜡疗法。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1/262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4/262第六节热疗法 (124)一、石蜡疗法 (124)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5/262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6/26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7/26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8/262第一篇第一章物理治疗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手功能训练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手功能训练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手功能训练技术手功能在ADL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手功能减退是其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其日常生活的管理及安全,具体表现在手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作业活动方面。

(一)握力练习1.抓握弹力球练习选取带有弹力的球体(或橡皮泥)并进行抓握训练,如垒球、网球,或其他带有弹性的球,每次用力抓握并保持10秒钟,放松2秒钟,10次为一组,每日4~6组。

此种练习主要锻炼手的屈肌力量,目的是练习日常生活中抓球状体物品,如水果、馒头、圆柱状门扶手、开车时手的换挡能力等。

2.握圆柱状物体练习选用直径3~4cm粗硬质或有弹性的圆柱状物体练习抓握(方法及频率同握球练习),目的是练习握喝水杯、门扶手、拖把、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楼梯扶手等。

(二)捏力练习1.捏硬纸板练习选用0.5cm×5cm×5cm大小的硬纸板(或用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工具盒3和7),从侧面捏起再放下,10次为一组,每日4~6组。

2.拾豆练习花生米(或黄豆、绿豆、牙签等)放入碗中,将花生米从一个碗中放入另一个碗中,或放入小口瓶中;或将各种豆类混杂在一起,然后挑选分类,此种方法用于锻炼手的精细运动,如拿牙签、系纽扣、拉拉锁、系鞋带等。

3.写字及绘画练习准备一段文字,字体至少要在四号粗体字,可选用相对较粗的笔(如毛笔)进行写字练习;或进行绘画练习。

(三)手关节活动度练习1.揉橡皮泥练习选取适量橡皮泥,要求服务对象模仿揉面、擀饺皮、捏泥人等,锻炼手指的关节活动度。

2.拧螺丝练习通过拧螺丝练习,改善手指关节活动度,也可选用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工具盒1和2进行训练。

(四)手耐力练习1.哑铃练习选用轻型哑铃进行外展或前屈90°平持练习(方法同握球练习),锻炼手的耐力,便于完成日常生活中持物功能。

2.抗阻练习将弹力绷带的两端固定在墙上,或其他固定物上,服务对象一手拉住弹力绷带,分别进行掌心向上、向下及侧面的牵拉练习,增强手部肌肉的耐力。

手功能康复修改教学内容

手功能康复修改教学内容

手功能康复修改教学内容手功能康复是一项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对于手部功能受限或损伤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手功能康复的教学内容中,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功能评估、手部运动训练、手指灵敏度训练、握力恢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下面是对手功能康复教学内容的修改和扩充。

一、手功能评估手功能评估是手功能康复的起点,它可以帮助康复专家了解患者手部功能的受限程度和康复潜力。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手部活动范围、手部关节活动度、手指活动度、手指灵敏度以及握力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康复专家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调整。

二、手部运动训练手部运动训练是手功能康复的核心内容。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1.主动运动训练:通过动作练习,逐渐增加手部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

可以使用各种物理治疗器械,如橡皮圈、绷带和各种小工具,来帮助患者进行活动。

2.被动运动训练:康复专家通过手动操作患者的手部进行运动,帮助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这种方式适合于患者手部肌肉力量较弱或者手指活动度较差的情况。

3.特殊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特殊功能训练。

比如,对于手指活动度较差的患者可以进行单个手指运动训练,对于手腕力量较弱的患者可以进行手腕运动训练等。

三、手指灵敏度训练手指灵敏度是手功能康复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于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1.触觉训练:使用触觉刺激物如细绳、海绵、皮球等,帮助患者提高手指灵敏度。

可以通过触摸、揉捏、按压等方式进行训练。

2.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使用小器械如握笔、夹子、乐高积木等,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通过练习书写、握笔、针线活动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四、握力恢复训练握力恢复是手功能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1.握力锻炼器械训练:使用握力计、手抓器等锻炼器械进行握力训练。

开始时,可以使用较低的阻力,逐渐增加阻力来提高握力。

手功能康复PPT优秀课件

手功能康复PPT优秀课件
– 棉花球、海绵、棉布 – 日常生活用品 – 带橡皮头的铅笔 – 颗粒粗细不一砂纸 –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 训练方法
– 第一步 让患者闭眼尝试做某一活动;
– 第二步 让患者睁眼检查所完成的活动是否正确;
– 第三步 如果不正确,让患者睁眼重复相同的活动, 以实现视觉与感觉经验的统合,并行记忆储存;
手的功能
• 勾拉(hook and pull)
手的功能
• 二指尖捏(tip pinch)
• 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
手的功能
• 侧捏(lateral pinch)
手的功能
•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手的功能
交流用具 • 手势 • 握手 • 拍打 • 抚摸
表演道具 阻主动运动到轻微抗阻主动运动,到中度 抗阻主动运动的顺序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
• 阻力有徒手施加,或借助橡皮筋,弹簧,滑轮,弹力带 等
• 运动方式可以是从等长运动到等张和等速运动过度 • 通过增加重复练习次数增加耐力
二、手部关节活动度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橡皮泥 – 弹力带 – E-link手功能训练系统 – 上肢机器人
– 可以借助手指,或铅笔的橡皮头等物作为刺激源。
• 刺激的识别
– 让患者用手抓取不同形状、大小与质地的物件,要求 其仔细体会抓取动作所带来的感觉。
– 可指导患者将手插入砂或冰中进行训练。
• 质地觉的训练
– 起初让患者触摸质地差别较大,品种、数量较少的一 组刺激物。
– 随着功能进展,逐渐缩小质地的差别,扩大刺激物的 品种和数量。
四、手感觉功能训练
• 上肢神经损伤后发生的感觉障碍需进行感觉功能 重塑训练

手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1. 握拳和伸展练习:轻轻握拳,然后缓慢伸展手指,尽可能达到完全伸展的位置。

重复这个动作多次,以帮助恢复手部的灵活性和握拳能力。

2. 手指灵活性练习:使用手指进行各种灵活性练习,如逐个弯曲和伸直手指、练习握拳和张开、用手指触摸鼻尖等。

3. 手部力量训练:逐渐增加手部的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或橡皮筋进行握拳练习。

开始时可以选择较轻的阻力,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难度。

4. 手部协调性训练:进行一些手部协调性训练,如弹奏乐器、使用筷子夹物品、进行手部的精细动作练习等。

5. 物理治疗: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可能会进行一些手部的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超声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6.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如练习穿衣、梳头、写字、使用餐具等日常活动,以提高手部的功能性和独立性。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手功能康复课件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手功能康复课件

手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功能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 · 强调训练活动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 使用的工作台及工具,需符合人体工效学要求。 · 在训练前有适当的热身活动,训练后有适当的放松活动,
避免肌肉损伤。 · 训练过程中,患者应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尽量减少或
避免代偿。 · 训练过程中,嘱咐或指导患者注意呼吸调整,避免屏气,
· 随着功能进展,逐渐缩小质地的差别,扩大刺激物的 品种和数量。
·刺激物可以选用颗粒粗细不一的砂纸和质地、柔软度 不一的纺织品。
· 实体觉的训练
· 让患者通过触摸,识别物体的形状与名称。 · 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件。
·起初宜选择体积大、形状不相似的物件,然后,逐步 升级至体积越来越小、形状越来越相似的物件,并要 求患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感觉再训练
· 针对手部感觉减退或丧失的患者,进行的以恢复手部正常 感觉功能为目的的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棉花球、海绵、棉布 · 日常生活用品 · 带橡皮头的铅笔 · 颗粒粗细不一砂纸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训练方法
· 第一步 让患者闭眼尝试做某一活动;
· 第二步 让患者睁眼检查所完成的活动是否正确; · 第三步 如果不正确,让患者睁眼重复相同的活动,
· 精确抓握( precisiongrasp)
手的功能
· 悬 垂 (suspension)
· 托举 (hold)
手的功能
· 触 摸 (touch)
· 推 压 (push and press)
· 击打 (tap)
手的功能
· 球形掌握 (ball grasp)
· 球形指尖握 (ball pinch)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康复治疗常用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诊疗操作规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或职业能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和机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和诊疗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

物理治疗是通过物理手段,如热疗、电疗、按摩等,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是通过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言语治疗则是通过语言学、康复学和行为学,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

而职业治疗则是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或适应工作和生活方式。

对于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康复治疗的目标和方法。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障碍、生活环境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计划和效果。

在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治疗师在实施治疗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进展,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方法。

治疗师还要与患者有效沟通,解释治疗的目的和过程,增加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

在康复治疗中,治疗师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和个人意愿,设计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疼痛程度和疲劳情况,防止训练过度导致损伤。

康复训练还应注重训练的持久性和循序渐进性,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

言语治疗的诊疗操作规范则包括对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干预和培训。

治疗师应根据患者的语言障碍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言语治疗计划。

治疗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社交互动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

职业治疗的诊疗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对患者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和干预。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职业技能、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职业治疗计划,通过康复训练和相关技术,帮助患者重新适应工作和生活。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该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前准备: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病史、病情和康复需求,确定治疗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同时,操作人员应确保治疗设备和器具的安全性和功能完好。

2.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要求:操作人员应熟悉各项治疗技术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步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技术选择和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重操作手法和力度的掌握,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价。

3.康复治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保持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注意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伤害。

同时,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康复设备和器具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清洁。

4.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禁忌和并发症处理:根据治疗技术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阐明相应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如对于急性期、高热、大面积瘢痕等情况,需谨慎使用或禁止一些技术。

同时,规范了对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如出血、感染、疼痛等。

5.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规定了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操作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设备和器具的检测和维护,操作过程的记录和评估等。

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总之,《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24年版)》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质量。

对于广大从事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机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提高康复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手功能康复手册

手功能康复手册

手功能康复手册
手功能康复手册
第一章:康复前的准备工作
1.1 确定康复目标:在开始康复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康复的目标,以及患者的康复潜力和预期效果。

1.2 患者教育: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康复的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1.3 有效的康复环境:康复环境应当安全、卫生、舒适,以便患者能够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

第二章:手功能康复
2.1 手腕功能训练: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有氧运动以及精细的手指灵活性训练。

2.2 手臂肌肉功能训练:用弹性带和杠铃等器械进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和前臂肌肉的练习。

2.3 手部活动性训练:练习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手部活动能力,如握力、捏力、绕指力等。

2.4 手部感觉训练:通过按摩、触觉识别等手段提高手部感知能力。

2.5 手部功能维护: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交替使用手部、适时休息、避免使用过度等。

第三章:预防复发
3.1 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不久坐、避免手部过度使用等。

3.2 康复体操维护:定期进行手部康复体操,保持手部功能的维护和提高。

3.3 体育活动适当: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游泳等,增强身体素质,预防手部再次受伤。

3.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检查手部功能是否正常,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结语:本手册仅供参考,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如有需要,请咨询正规康复机构的专业医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PNF技术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2000, PPS学习目标�掌握PNF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手法、特殊手法与操作技术�掌握肩带、上肢、骨盆及下肢的基本运动模式及操作方法�掌握PNF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技术手法。

要求�学习方法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手法要严格执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认真做好治疗记录主要内容一、概述二、治疗技术三、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四、临床应用一、概述定义利用牵张、关节挤压和牵引及施加阻力肌肉反应,以增强相关肌肉的收缩能力的技术,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特点�在组合性活动模式中加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强调多关节、多轴位的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采用 PNF基础促进手法,通过不同治疗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最佳本体感觉刺激效果,可通过被动、助力或主动活动完成。

操作要领�选取动作最容易完成的体位�用手加压和诱导动作�口令要简短正确和有节律性�正确选用牵伸和挤压刺激�强化要有规律�加阻要适当,�每一组合要多反复训练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关节炎所致的概念障碍禁忌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不稳定�骨折未完全愈合�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肿瘤�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设备和器具�无需特殊设备�最好有可升降的PT床或多体位治疗床基础理论�连续性诱导:在主缩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以引起拮抗肌的兴奋,使之产生收缩。

PNF技术中的逆转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基础理论后续效应: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

如果增加刺激强度和时间,后续效应也增加.在维持静力性收缩之后肌肉力量的增加就是后续效应的结果。

基础理论总和:包括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在短时间内的一连串的阈下刺激的总和可以引起兴奋。

手功能康复治疗常规

手功能康复治疗常规

手功能康复治疗常规手功能康复是指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萎缩、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取相应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以及手夹板、辅助器具等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

手功能综合评估手功能评估内容包括手及腕部关节活动度、握力、灵活度、关节僵硬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

手功能综合规范化治疗康复管理原则:①康复治疗从受伤后就开始并贯穿治疗全程,采用“全程介入、分段治疗”的康复模式。

急性期阶段,相关科室医师主导各种治疗决策;康复治疗阶段,由康复医师统筹安排。

②手部康复可分期进行,急性期主要是水肿处理和抗畸形摆位;若有瘢痕形成,中期抑制瘢痕增生,用夹板固定防止挛缩;长期要继续进行ROM训练、握力训练、技能训练及ADL训练等。

③康复治疗师应与患者协商制定康复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关注患者的功能和外观康复。

住院期间,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允许家属陪伴,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督促患者规律训练,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

治疗如下: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控制肿胀抬高患肢。

加压包扎。

主动运动。

按摩。

冷疗。

冷暖交替浴。

伤口处理换药、敷料包扎。

紫外线或激光。

瘢痕处理超声波治疗。

音频治疗。

轻柔运动。

硅胶膜/压力带。

按摩及被动运动。

镇痛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干抗电疗法。

热疗、热敷。

短波热疗冷疗。

运动。

手法治疗。

新生组织脱敏治疗TENS。

超声波疗法。

震动刺激。

按摩、轻叩。

不同质地物品刺激。

手腕及手指一般运动功能练习重点训练以下动作:①提物或钩物;②手指夹物;③手持物;④手钳物;⑤握圆柱状物体;⑥抓物。

手腕及手指力量耐力练习恢复后期使用弹簧器、弹力带、手运动器等进行练习。

肌肉运动再训练桡神经损伤:肌腱移位重建仲伸指功能术后,进行以下练习:①伸屈指练习;②伸指腕练习;③手指模仿弹钢琴练习;④分指练习,五指分开;⑤仲腕伸指,推开放在桌上的小球;拇指水平面外,推开放在桌上的小球;⑦前臂旋后练习,手掌向上。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4766概要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4766概要

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 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附录 (38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 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 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 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 第二章运动治疗 (63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三、主动运动 (65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一、上肢 (66二、下肢 (68三、脊柱 (68第三节牵伸技术 (69一、上肢 (69二、下肢 (70三、躯干 (70第四节肌力训练 (71一、徒手肌力训练 (71二、等长肌力训练 (72三、等张肌力训练 (72四、等速肌力训练 (73 第五节步行训练 (74一、步行前训练 (74二、步行训练 (75第六节呼吸训练 (76一、腹式呼吸训练 (76二、抗阻呼气训练 (77三、深呼吸训练 (78四、局部呼吸训练 (78五、排痰训练 (79六、呼吸肌训练 (79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三、仪器平衡训练 (82四、协调训练 (82第八节有氧训练 (83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84一、Brunnstrom技术 (84二、Bobath技术 (86三、PNF技术 (88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92一、上肢功能训练 (93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94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94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95五、站立平衡训练 (96六、行走训练 (97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97一、偏瘫 (98二、颈椎病 (100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01四、肩周炎 (102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103六、脊柱侧凸 (104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105一、腰椎牵引 (105二、颈椎牵引 (106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107第一节电疗法 (108一、直流电疗法 (108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09三、低频电疗法 (110四、中频电疗法 (111五、高频电疗法 (111第二节光疗法 (116一、红外线疗法 (116二、紫外线疗法 (116三、激光疗法 (118第三节磁疗法 (119一、静磁场疗法 (119二、动磁场疗法 (120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120一、超声波疗法 (120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122 第五节冷疗法 (122一、冷疗法 (122二、冷冻疗法 (123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 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 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 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 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 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 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 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 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康复医学中的手功能康复

康复医学中的手功能康复

康复医学中的手功能康复手功能是人类日常生活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受到手部疾病或损伤的影响,将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

康复医学的手功能康复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康复医学中的手功能康复的相关内容。

一、手功能康复的意义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

手的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手功能康复旨在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帮助他们重新实现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涤、穿衣、进食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二、手功能康复的方法1. 动力学疗法动力学疗法是手功能康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运用一系列针对手部肌肉和关节的特定运动,患者的手部肌力和灵活性可以得到改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并提高手指的抓握能力。

2. 感觉训练感觉训练是手功能康复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感觉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患者手部的触觉感知和身体定位感。

通过触觉刺激和身体定位练习,患者可以逐渐提高对物体形状、触感和温度的感知能力。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手功能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特定的功能性活动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手部的功能和协调性。

这些功能训练包括抓握、控制精细物体、开关按钮等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手部的各种功能。

4. 辅助技术在手功能康复中,辅助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辅助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手部功能障碍。

例如,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辅助器具,如握力辅助器、指关节支撑器等,患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各种活动。

三、手功能康复的效果手功能康复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恢复过程。

对于一些轻度损伤或疾病,手功能康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

而对于一些重度损伤或疾病,手功能康复则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对他人的依赖。

手功能康复的效果还与患者的配合度和治疗的及时性有关。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坚持按照康复医生的指导进行锻炼和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指导患者将手插入砂或冰中进行训练。
• 质地觉的训练
– 起初让患者触摸质地差别较大,品种、数量较少的一 组刺激物。
– 随着功能进展,逐渐缩小质地的差别,扩大刺激物的 品种和数量。
– 刺激物可以选用颗粒粗细不一的砂纸和质地、柔软度 不一的纺织品。
• 实体觉的训练
– 让患者通过触摸,识别物体的形状与名称。 – 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件。 – 起初宜选择体积大、形状不相似的物件,然后,逐步
• 训练方法
– 第一步 让患者闭眼尝试做某一活动;
– 第二步 让患者睁眼检查所完成的活动是否正确;
– 第三步 如果不正确,让患者睁眼重复相同的活动, 以实现视觉与感觉经验的统合,并行记忆储存;
– 第四步 再次让得的经验。
• 训练内容
– 刺激的定位 – 刺激的识别 – 质地觉 – 实体觉 – 功能性感觉能力
• 悬垂(suspension) • 托举(hold)
• 触摸(touch)
• 推压(push and press)
• 击打(tap)
• 球形掌握(ball grasp)
• 球形指尖握 (ball pinch)
• 柱状抓握(cylindroids grasp)
• 勾拉(hook and pull)
升级至体积越来越小、形状越来越相似的物件,并要 求患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橡皮泥 – 弹力带 – 橡皮圈 – 握力计 – 捏力计 – 不同阻力的夹子
• 按照早期非抗阻主动运动到轻微抗阻主动运动,到中度 抗阻主动运动的顺序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
• 阻力有徒手施加,或借助橡皮筋,弹簧,滑轮,弹力带 等
• 运动方式可以是从等长运动到等张和等速运动过度
• 通过增加重复练习次数增加耐力
• 二指尖捏(tip pinch)
• 多指尖捏(multipletip pinch)
• 侧捏(lateral pinch)
• 动态操作(manipulation)
交流用具 • 手势 • 握手 • 拍打 • 抚摸
表演道具 • 手影
• 运动功能
– 肌力(握力、捏力、耐力)
– 关节活动度
– 协调性
– 可以先用棉花磨擦敏感区,然后改用棉布或颗 粒由细到粗的砂纸磨擦敏感区,再发展到将肢 体反复插入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 的桶中
– 振动、按摩、叩打敏感区也有助于降低感觉的 敏感度
• 针对手部感觉减退或丧失的患者,进行的以恢复手部正常 感觉功能为目的的训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棉花球、海绵、棉布 – 日常生活用品 – 带橡皮头的铅笔 – 颗粒粗细不一砂纸 –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 协调是指控制正确和稳定运动的能力 • 灵活是指快速、准确地完成运动的能力,强调
动作完成的速度与准确性。 • 内容
– 粗大运动协调(肩、肘、腕活动) – 精细运动协调(掌指、手掌内活动) – 双手之间协调 – 手眼之间协调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游戏工具 – 手工艺用具 – 乐器 – 生活用品
• 感觉脱敏技术又称感觉抑制法。主要通过反复、系统的 训练,以提高患者感觉阈值,从而达到降低异常的感觉 敏感程度的目的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棉花球 – 海绵 – 棉布 – 颗粒粗细不一的砂纸 – 装有碎粒、黄砂、米粒、圆珠等物的系列桶
• 训练方法
– 开始时,采用患者能耐受的轻柔的触觉刺激, 待患者适应后,渐增加刺激的强度,直至能耐 受较强的触觉刺激而不产生疼痛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 穿衣 • 进食 • 洗漱 • 个人卫生 • ……
• 搬运工,机修工 • 木工,编织,烹饪 • 文秘……
• 手工艺,打麻将,下棋 • 体育活动(乒乓球,排球,羽毛球)
• 力性抓握
(power grip)
• 对掌运动 (thumb opposition)
• 精确抓握 (precisiongrasp)
• 上肢神经损伤后发生的感觉障碍需进行感觉功能 重塑训练
• 开始时间可稍晚于运动功能康复时间,如有开放 性伤口或肿胀应首先修复软组织的完整性
• 内容: – 感觉脱敏训练 – 感觉再训练 – 感觉安全教育。
• 感觉过敏是指神经损伤后给予轻微的刺激可以引起强烈 的感觉,是由于痛觉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 粗大协调:抛接球,投篮,折叠衣物,推移物品,桌面、 墙面控球,双手太极运动
• 精细协调:打绳结,系鞋带,扣纽扣,针线活 • 手指捡起一枚钱币,将其藏在手掌内 • 用手指连续捡起数枚钱币或其它细小物件,将其一同藏于
掌心,再逐一释放 • 手握住笔,移动手指至笔尖,再至笔端 • 在指间转动笔 • 手中持两物,掌内转动 • 各种乐器使用(横笛,竖笛,吉他,二胡,电子琴,钢琴) • 电脑打字、游戏
• 训练设备与用具
– 橡皮泥 – 弹力带 – E-link手功能训练系统 – 上肢机器人
• 训练方法
– 尽早释放非损伤关节,避免因“陪绑” 所致的关节活动 度下降
– 对损伤关节早期在治疗师指导下,尽可能主动活动损 伤关节,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和活动次数,逐渐增加练 习的运动弧
– 被动或助力活动是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度的关键,通 常在损伤中期和手术后肌肉无力,感觉障碍或神经损 伤时应用
– 灵活性
• 感觉功能
– 浅感觉:触觉、压觉、痛觉、温度觉
– 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运动觉
– 复合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质地觉、

量觉、实体觉
• 做任何训练之前都应该做评估,手功能 的评估以前群里有不少老师介绍过
• 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直接进入手功能 训练部分
• 手部肌力和耐力训练 • 手部关节活动度维持和提高 • 手部协调性、灵活性训练 • 手部感觉功能康复 • 手部康复支架的运用 • 电脑辅助上肢功能训练 • 强制使用训练
• 刺激的定位
– 由于感觉恢复的次序是先钝觉,后敏锐觉,所以,起 初应采用靠深压觉来传递的钝性刺激。
– 随着功能的改善,刺激变得越来越轻细,但永远不要 采用尖锐的刺激。
– 可以借助手指,或铅笔的橡皮头等物作为刺激源。
• 刺激的识别
– 让患者用手抓取不同形状、大小与质地的物件,要求 其仔细体会抓取动作所带来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