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

合集下载

第70|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知识点梳理

第70|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知识点梳理

第70|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梳理
第702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梳理 -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定义及最主要的形式.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雹等多种,但主要形式是降雨。

2.降雨的分类。

(1)依据: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

(2)分类: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暴雨。

(3)成因:地形降水、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等。

3.降雨量的测量。

(1)基本仪器:雨量计;(2)单位: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月降水量直方图表示。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常以图形表示。

)
5、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有5种(北半球陆地):①全年多雨型,②夏季多雨型,③常年湿润型,④冬季多雨型,⑤全年少雨型。

6.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的分布】
1.降水量的区域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是相等的。

2.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2)两地降水较少;(3)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海岸降水较少,大陆东海岸降水较多;(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5)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重点记忆:中纬度的亚欧大陆,自东向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多—少—多(或先减少后增加)
4.世界降水量之最。

(1)“雨极”: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2)“干极” :智利北部
阿塔卡马沙漠
5.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地形因素。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观点,掌握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3. 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特点,培养举世观念。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降水差别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案例等。

2. 准备地图和地球仪,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情况。

3.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诠释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和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教学、稳固提高和教室小结。

底下我会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引入一些实际的天气情况,如降雨和降雪,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新课教学:(1)起首,我们将介绍降水的观点和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2)然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图表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包括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地区分布等。

通过这些图表和数据,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变化。

(4)最后,我们将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将分组,模拟一个地区的降水变化,并诠释原因。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稳固提高:为了进一步稳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课标解读2022版:阅读某地区降水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四、教学目标1.识降水——结合日常生活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测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绘降水——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析降水——掌握降水量柱状图阅读的一般方法,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画图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

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技巧点拨: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A、B 两地有什么不同呢?学会技巧点拨后,合作探究根据南昌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及降水量柱状图,思考下列问题。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家乡南昌的降水是夏季多还是冬季多?(4)南昌的年降水量大概为多少毫米?(出示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降水不仅有季节变化,也有年际变化。

这是南昌市近 20年的年降水量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起伏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承接:分析完南昌市降水的变化特点之后,我们把目光转向世界,来看看北半球4位驴友的朋友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021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七年级《地理》福建专版-配套PPT课件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021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七年级《地理》福建专版-配套PPT课件

A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6
6.用表中的降水量数据,补绘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毫米
略。
关闭
答案
6
5.下列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均很少
C.两极地区降水多
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关闭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中纬度
内陆地区降水少。
关闭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一二
【例1】 你学会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了吗?请说出下面四地在降水 量分配上的异同。
解析: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9月,武汉为3~8月,北京为7、8月, 哈尔滨为7、8 月;四地的雨季长短不同,越往北降水月份越集中,降 水量越少。
生活
有着重要的影响。
5.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 降水量柱状图
来表示
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互动课堂理解 轻松尝试应用
二、降水的分布
1.表示方法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 水量 相等 。
2.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 多 ,两极地区降水 少 。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 多 ,西岸降水 少 。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 ,内陆地区降水 少 。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变化规律及降水分布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现象的能力,并提升其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论知识的复习:学生需回顾并总结降水的基本概念、类型以及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2. 降水分布图的解读:学生需选取一份降水分布图,识别图例,理解图中所表达的信息,分析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及原因。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地区(如所在城市或感兴趣的城市),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该地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并尝试分析影响该地区降水变化的因素。

4. 思考题探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并尝试提出应对策略。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的复习:要求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准确的阐述,并用地理术语表达自己的理解。

2. 降水分布图的解读:学生需在图上标注出关键信息,如降水量等级、季节变化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解读报告,报告应包括图例说明、地区选择依据及降水分布特点分析。

3. 案例分析:学生需收集近年的气象数据或官方发布的降水报告,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并尝试用地理知识解释原因。

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

4. 思考题探讨:学生需结合课本知识和网络资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应对策略,并在报告中阐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依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图表的解读能力、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思考题的回答逻辑与深度等方面进行。

2. 评价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报告、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课堂上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可邀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以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反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业,分享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中,安排时间让学生就作业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

3第三章第三节降水

3第三章第三节降水

1、毛毛雨:由大量的小雨滴和少量的小雪花组成,雨滴半径在 0.05~0.25㎜之间。降水强度不超过0.25毫米/小时。雨滴谱较窄, 数密度很大。主要形成于稳定气团的内部,由层云和层积云中降落 下来。
2、连续性降水:多由0.3~2.0毫米中等大小的雨滴或雪花组成。 降水强度为4~40㎜/小时,雨量中等。雨滴的滴谱较宽一点,数 密度较均匀,有连续的性质。连续性降水经常与暖锋或静止锋相 联系,多半由高层云或雨层云中降落下来。
它们作为新一代的胚胎而增长,当大到临界半径后,再次破 碎分裂而重复上述过程。
云中水滴增大—破碎—增大—破碎的循环往复称之为“链锁 反应”,有时也称为暖云(降水)的繁生机制。
雷‘阵’雨:大量雨滴产生下降趋势,破坏云结 构,使其不再持续
二、 雨和雪的形成
(一) 雨的形成 (水成云、冰成云、混合云)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作用。当水滴 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 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 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 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 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二) 雪的形成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 成为雪花。
云愈厚、愈低,降水就愈强。雨层云比高层云的 降水大得多,也主要是这个缘故。
降水性质:连续性的,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变 化小。
(二)积状云降水
积状云一般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 淡积云:云薄,云中含水量少,而且水滴又小,
所以一般不降水。 浓积云:是否降水则随地区而异。在中高纬度
地区,浓积云很少降水。在低纬度地区,可降 较大的阵雨。 积雨云:能降大的阵雨、阵雪,有时还可下冰 雹。(冰水共存的混合云,云的厚度和云中含 水量都很大,云中升降气流强,因此云滴的凝 华增长和冲并作用均很强烈)。 积状云的降水是阵性的,这是因为它的水平范 围小,另一方面是由于云中升降气流多变化。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分布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分布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返回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内个月降水量有差别,丌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 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变化。
@皮皮课件
10
降水不我们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返回
世界降水如何分布呢?
@皮皮课件
11
降水不我们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返回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同一条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
@皮皮课件
7
降水不我们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返回
阴雨连绵一个月 影响: 衣物容易发霉,滋生细菌; 家具受潮变形;农作物见丌
到太阳,影响收成。
@皮皮课件
8
降水不我们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返回
某城市下了大雪 影响: 过多积雪阻碍交通;冰冻 对通讯电缆产生危害来自一些农作物会受到冻害。
@皮皮课件
9
降水不我们
1000
14° C

20° C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遇冷凝结
降水
特殊地形山地区,山地迎风坡,风吹来之后,空气受山地地形阻拦抬升,越往高处气 温越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水降落;而背风坡水汽丌易到达。
@皮皮课件
16
降水不我们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分布
返回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皮皮课件
17
降水不我们
降水的季节变化
600 40 降 水 量 (
气 温 ( C )
15
500
350 300
30
°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降水的主要形式,掌握不同地域降水的差异及其成因,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降水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地域的降水特征及背后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地理要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降水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地理地图、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预习材料让学生对降水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准备一些与降水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由古代的水墨画作为背景,画面上以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以及一片雨后春笋的景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云雾、山涧溪流等,让他们思考画中的“雨”是否与我们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有关。

这样引入课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互动教学(一)导入新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季节里降水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分组合作学生按照座位或者兴趣进行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学习结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详细介绍降水类型、成因和影响等。

并通过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讲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比如可以借助等降水量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工具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四)情境模拟教师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雨季和旱季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世界降水分布图解》:详细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 《中国降水分布指南》:深入研究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等。
-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降水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来自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世界各地降水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尝试解释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观察和记录降水现象,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而最干燥的地区是_______。
-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省份是_______。
3. 简答题:
- 请简要说明降水形成的过程。
-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并简述其作用。
- 请描述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 请举例说明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要点一:降水的变化(重点)1.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定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量等级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1)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3.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柱状或条状图形表示某地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是一年)的降水量变化状况。

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重点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等信息。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某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例题1】下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最大的是( )点拨: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可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

图中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属全年多雨型;B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差异大,属夏季多雨型;C地降水均匀,雨量适中,属常年湿润型;D地各月降水都很少,属全年少雨型。

答案:B要点二:降水的分布(难点)1.等降水量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降水量分布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降水量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海风吹不到 D.距海近
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6~9题。
6.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新加坡 ) 7.属于冬雨型的是( 罗马) 8.四地中,降水季节分配最为均匀的是( 伦敦) 9.通过降水季节变化可知,四地中,容易发生
旱、涝灾害的是( 北京和罗马 )


世界的干极是______________。
6月27日至28日,湖北阳新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203.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呢?
2毫米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它比台湾省火烧寮于1912年创造的我国雨“极”记录8408.
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一样吗?
乞拉朋齐的树根桥
它们不是靠施工建成的,而是橡胶树的树根长成的活 的桥。它们横亘在河流之上,遍布的藤蔓和苔藓使它显得沧桑 而壮观,真实又梦幻。
乞拉朋齐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雨极呢? 地形雨
干燥气流
暖湿气流
迎风坡
背风坡
印度洋暖湿的空气从孟加拉湾吹向 青藏高原时,喜马拉雅山不让它越过, 暖湿气流发生上升运动,凝结成大量 雨滴,瓢泼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齐,使 它成为世界“雨极”。
26461.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 西岸降水少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59面图3.
(1)与两极相比,赤道附近降水_____,达到______mm。
2、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储水筒、盛水器、漏斗、储水瓶)与量杯
1、降水:指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
4.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自西向重东降 点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良好的观察力。
2. 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对天气和气候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
2. 有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4. 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6)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降水观测、数据分析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雨水下得很大,而隔壁地区却滴雨未下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降水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降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努力提高。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6. 我国降水特点: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共23张PPT)
(B )
14. 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地方是( D )
A. 刚果盆地
B. 亚马孙平原
C. 阿塔卡马沙漠 D. 乞拉朋齐
1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图3-3-6是北半球五个地点的降水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 各题。
C. 赤道附近地带 D. 中纬度内陆地区
读图3-3-4,完成9~10题。
9. 该地降水量多的季节是
D(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该地的降水特点是( B )
A. 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B. 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 C. 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D. 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
A. 日降水量
B. 月降水量
C. 年降水量
D. 多年平均降水量
7. 如图3-3-3所示北半球四地中,有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在
夏季必须依靠灌溉,该地是 (A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知识点②:降水的分布
8. 从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是( C )
A. 南、北两极
B. 南、北回归线两侧地带
11. 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 A)
A. 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12. 某雨伞生产厂的厂长计划到图3-3-5中的四个地方开辟新 的市场,销售部长却告诉他图中有一个地方雨伞的销售量一
定会很差。你认为这个地方是(C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3. 下列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第三章第三节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第三节_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纬度位置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 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地形因素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限时3分钟)
快速阅读教材58—61页完 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中带“ ”的 部分,并在教材中勾画。
印象生活
自主反馈
下面这几种现象哪些属于降水?




露水
冰雹
降雨的等级
横贯春秋
绘制要点
1.月份应找准 2.定量须准确 3.填涂要均匀
动手实践: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要求:(限时5分钟) 独立动手完成教材P59活动1,并 结合自己绘制的降水量柱状图完成P60 活动2.
拓展延伸: 亚欧大陆沿50°N自东向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 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海陆位置)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 东岸降水多,西岸降 水少 (海陆位置)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 水少 (纬度位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逐渐 减少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因素)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沂河夏季景观
沂河冬季景观
大 漠 孤 烟 直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甘肃平顶屋
浙江斜顶屋
沂河夏季景观
沂河冬季景观
大 漠 孤 烟 直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王淑玉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 级。 2.学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 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感受真知:60页活动2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认识全球及各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和影响,并能将理论运用于日常气象现象的描述和分析。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练习:要求学生完成降水的定义、形成原因和过程简答,加深对降水基础知识的理解。

2.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观察本地连续几天的天气情况,记录每日的降水量、天气类型及温度变化,并绘制简单的降水柱状图。

3. 案例分析:选择全球不同地区(如热带雨林、温带季风区、沙漠等)的降水数据,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4.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就学生所在地(或者附近城市)的降水特点、原因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展开交流和探讨。

三、作业要求1. 精准度:要求学生精确掌握降水的相关术语,并在答案中体现;绘图需用正确比例和准确的单位标注。

2. 深入思考:分析降水数据时需明确其影响因素和内在联系,讨论时应结合本地实际,有理有据。

3. 完成时间:观察记录应连续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整理成书面材料。

4. 合作性:小组讨论应全员参与,形成统一的观点和结论,鼓励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深度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对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合作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批阅与小组互评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

3. 反馈形式:通过课堂或书面形式反馈作业中的优缺点及建议,激励学生自我提升和小组学习氛围的优化。

五、作业反馈作业批改后,将学生在降水的概念定义、数据收集的准确度以及分析能力上的亮点与不足,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则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作业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水云滴共存的作用更为重要(饱和压差大)----冰晶效应 因需空气水汽补充,这种增长难以独立发展
(二)云滴的冲并增长
大小云滴之间发生冲并而合并增大的过程,称为冲 并增长过程。
云滴下降过程中,V大云滴>V小云滴,大 云滴很快追上小云滴,大小云滴相互碰 撞而粘附起来,成为较大的云滴。 在有上升气流时, V小云滴> V大云滴,小 云滴也会追上大云滴并与之合并,成为 更大的云滴。 云滴增大以后,它的横截面积变大,在 下降过程中又可合并更多的小云滴。 图3-13 大小水滴在下落过
(三) 波状云的降水
波状云:层积云、层云、高积云、卷积云
波状云含水量较小,厚度不均匀,所以降水强度 较小,往往时降时停,具有间歇性。
波状层云只能降毛毛雨,层积云可降小的雨、雪 和霰。高积云很少降水。
但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水汽比较充沛,层积云 可产生连续性降水,高积云有时也可产生降水。
它们作为新一代的胚胎而增长,当大到临界半径后,再次破 碎分裂而重复上述过程。
云中水滴增大—破碎—增大—破碎的循环往复称之为“链锁 反应”,有时也称为暖云(降水)的繁生机制。
雷‘阵’雨:大量雨滴产生下降趋势,破坏云结 构,使其不再持续
二、 雨和雪的形成
(一) 雨的形成 (水成云、冰成云、混合云)
冰晶来说,由于它的面上、边上和角上的曲率不同, 相应地具有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 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 在相同实际水汽压条件下,由于冰晶各部分饱和水汽 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相同。
雪花不同形状的形成与水汽压
✓ 当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面 上凝华,形成的是柱状雪花。
✓ 当实有。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曲率有关,曲率大的 地方凝华较快,故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多形成片 状雪花。
✓ 当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时,虽然面上、边 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位置突出,水汽供应 最充分,凝华增长得最快,故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
1、毛毛雨:由大量的小雨滴和少量的小雪花组成,雨滴半径在 0.05~0.25㎜之间。降水强度不超过0.25毫米/小时。雨滴谱较窄, 数密度很大。主要形成于稳定气团的内部,由层云和层积云中降落 下来。
2、连续性降水:多由0.3~2.0毫米中等大小的雨滴或雪花组成。 降水强度为4~40㎜/小时,雨量中等。雨滴的滴谱较宽一点,数 密度较均匀,有连续的性质。连续性降水经常与暖锋或静止锋相 联系,多半由高层云或雨层云中降落下来。
第三节 降 水
降水: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 降水形态:雨、雪、霰、雹。(因云温、气流分布等差异) 降水性质:连续性、阵性降水。
➢ 连续性降水历时长,强度具有变化性,降水主要来自高 层云和雨层云。
➢ 阵性降水历时短,强度大,具有突然性,降水来自浓积 云和积雨云。
描述物理量:降水量、降水强度
四、 人工影响云雨
(一)人工影响冷云降水
在云内人工产生冰晶的方法有二种:
一种是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固体CO2,升华
温度-79C,吸热)。
另一种方法是引入人工冰核(凝华核或冻结核),目
前人们认为碘化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冷云催化剂。
‘冰晶效应’, 静力催化和动力催化(释热增温、 上升气流)
(二)人工影响暖云降水
全球6—8月降水总量的分布
全球12—2月降水总量的分布
降水分布特点: 带状分布。掺杂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①有一个赤道降水最大值,其位置和热赤道一 样略偏在北半球;
②高纬度的降水总量很小; ③在副热带纬度是一个次低值。
当云下气温低于00C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 形成降雪。当云下气温高于00C时,则可能出现雨 夹雪。
雪花的形状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基 本形状是六角形。
e>E面---柱状,e>E边---片状, e>E角---枝状或 星状
雪花的形状之谜
雪花,呈六角形,花样繁多。 是因为冰的分子以六角形为最多,对于六角形片状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作用。当水滴 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 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 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 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 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二) 雪的形成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 成为雪花。
云滴增长中的链锁反应
大水滴在空气中下降时不再保持球形,开始下降时,底部平
整,上部因表面张力而保持原来的球形。
当水滴继续增大,在空气中下降时,还要受到周围作用在水滴上的压力 以及因重力引起的水滴内部的静压力差,二者均随水滴的增长及下降而
不断增大。
在三种力的作用下,水滴变形越来越剧烈,底部向内凹陷, 形成一个空腔。空腔越变越大,越变越深,上部越变越薄, 最后破碎成许多大小不同的水滴。
整个云体温度高于00C的云称为暖云。我国南方夏季 的浓积云、层积云多属于这种云。
----云滴谱窄,无大水滴
人工影响暖云降水可以引入吸湿性核(如食盐)。
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都曾对暖云作过播撒大水滴 的试验,用飞机从云顶或云下部撒水,其效能不如播 撒吸湿性物质。
五、降水分布
影响因子:大气的运动、气团和锋带的活动以及海陆分布方面: ①空气温度对大气最大水汽含量的限制; ②纬向的水汽输送主要是由大气平流造成的; ③海陆分布:海洋使得中纬度的风暴增加了纬向分布的降水平均 值; ④山区的分布对局地盛行风的影响,也制约着降水分布。
3、阵性降水:特点是强度很大,每小时可达200~300㎜,持续 时间短,局地性很强。雨滴半径较大,一般在1.5~3.5㎜,雨滴 谱较宽,数密度最小。一般形成于不稳定气团内部和强冷锋云系, 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
雨:自云体中降落至地面的液体水滴。
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霰:从云中降落至地面的不透明的球状晶体,由过冷 却水滴在冰晶周围冻结而成,直径2—5mm。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 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 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
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 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
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0C以上 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雹:是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的固体降水, 呈球形,常降自积雨云。
降水强度划分标准

小雨
(mm/d) <10

小雪
(mm/d) <2.5
中雨 大雨
10-25 25-50 中雪 大雪 2.5-5.0 >5.0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 雨
50-100 100-200 >200
一、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
云滴:半径小于100um的水滴 雨滴:半径大于100um的水滴,小雨滴不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
气流的顶托 只有当云滴增长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并 且在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不致被蒸发掉时,降水才形成。 标准雨滴半径为1000um。
(一)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 冰晶效应、凝结增长、冷暖共存云滴
(二)云滴的冲并增长
(一) 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
-----云滴依靠水汽分子在其表面上凝聚而增长的过程。
当云体上升绝热冷却,或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使云内空气中的水汽 压大于云滴的饱和水汽压时,云滴就能够由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增长。
只有当云层内部存在着冰水共存、冷暖云滴、大小水滴共存的 任一种条件时,产生水汽从一种云滴转化至另一种云滴上的扩 散转移过程,才能使凝结(或凝华)增长不断地进行。
✓ 加之冰晶不停地运动,它所处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也不断 变化,这样就使得冰晶各部分增长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种多
样的雪花。
三、 各类云的降水
(一)层状云的降水
层状云一般包括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和卷云。
卷层云中含水量较小,云底又高,所以除了高纬
度地区的卷层云可以降微雪外一般是不降水的。
雨层云和高层云的降水与云厚和云高有密切关系,
程中的冲并
冲并增长速度影响因素
水滴重力冲并增长的快慢程度与云中含水量及大小
水滴的相对速度成正比:云中含水量越大,大小水
滴的相对速度越大,则单位时间内冲并的小水滴越 多,重力冲并增长越快。 由于云中分子的不规则运动、云中空气的湍流混合、 云滴带有正负电荷以及流体吸力等原因,也可引起 云滴的相互冲并。
云愈厚、愈低,降水就愈强。雨层云比高层云的 降水大得多,也主要是这个缘故。
降水性质:连续性的,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变 化小。
(二)积状云降水
积状云一般包括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 淡积云:云薄,云中含水量少,而且水滴又小,
所以一般不降水。 浓积云:是否降水则随地区而异。在中高纬度
地区,浓积云很少降水。在低纬度地区,可降 较大的阵雨。 积雨云:能降大的阵雨、阵雪,有时还可下冰 雹。(冰水共存的混合云,云的厚度和云中含 水量都很大,云中升降气流强,因此云滴的凝 华增长和冲并作用均很强烈)。 积状云的降水是阵性的,这是因为它的水平范 围小,另一方面是由于云中升降气流多变化。
两种云滴增大过程在由云滴转化为降水的过程中始终存 在。
但观测表明,在云滴增长的初期,凝结(凝华)增长为 主,冲并为次。当云滴增大到一定阶段(一般直径达5070μm)后,凝结(或凝华)增长退居次要地位,而以重 力冲并为主。
在低纬度地区,云中出现冰水共存的机会较少,形成所 谓暖云(指整个云体的温度在00C以上,云体由水滴组成, 又称为水成云)降水,这时冲并作用更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