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19T16:47:58.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俞海燕[导读] 探讨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影响。
俞海燕(江西省广丰县妇幼保健院 334600)
【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服务模式对分娩镇痛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临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1名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一对一的连续性照护。在进入活跃期后,实施分娩镇痛。对照组是产妇进入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后,助产士给予传统服务模式进行观察产程及胎心音。结果:2组产妇在分娩镇痛成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新型助产模式能够提高分娩镇痛的成功率,增加产妇对无痛分娩的信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产科质量和服务水平。【关键词】助产服务模式分娩镇痛基层医院
助产服务模式理念在于崇尚自然分娩,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妊娠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助产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1。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分娩镇痛在全国各大医院全面开展。而在基层医院,由于文化程度差异、新生事物尚未能接受,对分娩镇痛缺乏信心。研究发现,在助产士主导的连续性照护模式下,孕产妇能很好的接受无痛分娩,整个产程进展顺利,提高了镇痛分娩的成功率,促进了产妇的心身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正常待产的单胎头位的初产妇86例,去除难产因素,年龄21—33岁,孕周37—41。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1.2方法:2组产妇自愿接受镇痛分娩而无产科禁忌证,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2—3cm,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实施麻醉后在产房观察30分钟送回待产室。观察组由1名主要助产士从孕妇入院后,就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无痛分娩的方法及好处,产前的注意事项,与产妇建立互动关系。产时、产后进行一对一连续性照护,助产士和产妇是朋友关系,使整个产程在完全信任与依靠中度过。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观察产程,以产科医生为主,助产士为辅的服务模式,进行交班制服务。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活跃期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出血情况。剖宫产者为镇痛分娩失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
2.0进行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平均数差异分析来探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对分娩镇痛在活跃期、分娩方式各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见表1,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明显降低,见表2。结果表明,助产服务模式下的观察组与常规的对照组,在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在分娩时间及方式的比较
表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1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产时产后的服务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解除产妇害怕疼痛,缺乏阴道分娩的信心。进入活跃期,疼痛加剧并放射到腰骶部,宫口接近开全最难忍受,给产妇提供镇痛分娩,目的是最大程度来减轻疼痛。采用镇痛分娩并不明显增加产程时间,不增加产后的出血量、产后尿潴留的可能、新生儿的发病率。它在一定程度降低剖宫产率和助产率,提高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质量,产房也安静。要开展镇痛分娩必须建立完整的分娩镇痛常规。
3.2我国助产专业发展现状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差距甚远,助产士的工作场所只限于产房。大多数基层医院是产科医生进行整个产程观察处理,并给予接生。助产士只对进入产房的产妇进行常规观察胎心音及宫缩,产科医生缺乏与产妇的沟通,同时不能与助产士有很好协作沟通,产妇往往会在紧张、焦虑、恐惧中度过,这样会造成分娩镇痛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的升高。而相对于由助产士入院后就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宣教,建立了互动关系,大大提高了分娩镇痛的成功率。诚然,助产士发挥的作用与母婴安全的保障及产科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借鉴先进的助产服务理念和成功助产服务模式,从助产士的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角色职能的拓展、工作实践范围、职业操守的规范等角度出发,探索适合基层医院新的高级助产服务模式,以期将达到以助产士为主导正常分娩,产科医生主导病理产科的特色服务。如此,既能减轻基层医院产科医生的工作量,又能加强助产士与产科医生的协作沟通,以及进一步明确助产士、产科医生的各自的工作职能,使助产士在整个产程中为低危孕产妇提供连续性照护和健康促进角色得以充分体现,使高质量助产服务在基层医院能够很好的发挥,这对倡导分娩重新回归自然、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妙玲,吴颂仪.香港助产士职责及助产护理新动向[J].中国护理管理,2007,(08):
[2]简雅娟,赵平,甘西西.助产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8,(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