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
遗症。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异常可导致面神经炎 ,进而引发面瘫后遗症。
神经损伤
面部神经损伤可导致面瘫后遗 症的发生。
其他因素
如遗传、药物反应、心理压力 等也可能与面瘫后遗症的发生
有关。
03
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原理及方 法
电针治疗原理
01
02
03
神经调节
电针刺激能够调节面部神 经,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经损伤等。
复发率
评估电针治疗后面瘫后遗症的复 发情况,以确定治疗的持续效果

安全性评价结果分析
• 症状缓解显著:电针治疗对面瘫后遗症的症状缓解程度较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角歪斜和眼睑闭合不全等 症状。
• 并发症发生率低:在电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复发率较低:经过电针治疗后,面瘫后遗症的复发率较低,治疗的持续效果较好。 •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对面瘫后遗症症状的缓
通过神经功能检查,观察患者面部神 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神经传导速 度、神经电图等指标。
评估方法
症状评分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据患者面瘫症状的严重程度, 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估,如口角歪 斜程度、眼睑闭合不全程度等。
神经功能检查法
通过神经功能检查,观察患者面部 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神经传 导速度、神经电图等指标。
生活质量评估法
疏通经络
电针能够刺激面部经络, 促进气血流通,改善面部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麻 木等症状。
调整免疫
电针能够调节免疫系统, 增强免疫力,减少面瘫后 遗症的发生。
电针治疗方法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6 7 ,对 照组 有效率 (8 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 。结论 电针加 穴位 注射 治疗急性 面神 经麻痹的 临床 疗 9 . %) 7 4. %) 3 P 00)
效 确 切 ,有推 广使 用价 值 。
【 关键词】 电针 ;穴位注射 ;面神经麻痹
中 图 分 类 号 :R 4 . 2 6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6 3 ( 0 ) 0 ~ 0 0 0 0 6 25 2 8 8 0 1— 2 0
维普资讯
医疗保 健薯 其 20 年第 1 卷第8 08 5 期
Me ia He tc r p r t s 2 0 .1 () d c l a h aeAp a au 0 8 5 8 l
小量哌因硬合醉硬外醉剖产效比 剂罗卡腰联麻与膜麻行宫术果较
表 1 两组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 效比较
实验组采取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施电针配合穴位注射 , 按神经麻痹部位就近取穴 。取患侧 攒竹 、阳 白透鱼腰 、太 阳、
下关 、迎香 、颧 、地仓透颊 车 、牵 正 、人 中 、承浆 、翳 风 、 合谷 。先用酒精 棉球消毒穴 位 ,然后选取 毫针垂直或斜刺进
我们 在临床工作 中,采用 电针加穴位注射 治疗 周 围性面神经 麻痹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鼻健侧 浅者 ;有效 :自觉症状好转 ,外观与健侧 面颊 都有轻
微不对称 ,患侧 眼闭合不 紧,口角轻度歪斜者 ;痊愈 、显效 、
1资料 与方 法
11临床 资料 .
有效统称有效 ;无效 :病情无改善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是临床常见病 ,该 病起病急 ,发病 迅
痊 愈 :症状 消失 ,外观及 活动正常 ;显效 :症状基 本消 失 ,面肌功能大 部分恢复正常 ,额 纹基本对称 ,但 患侧鼻唇 沟稍 浅 ,眼睑完全 闭合 ,仅在笑 时 口角稍 向健侧或 皱眉时额

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急症 20 07年 l O月第 l 6卷 第 l O期 J T M. c. 0 7 V 11 , o 1 E C O t20 , o. 6 N .0

l e t- l KJ 究 留, ;  ̄

针刺加 电针治 显效 1 例 , 1 有效 4例 , 无无效病例 ; 治疗 后患 者面部各肌 肉运动 电位显著提高。 结论 针刺
加电针对治疗周 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 【 关键词 】 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 针刺 电针治疗
周 围性 面神 经麻痹 属 中 医学 “ 口僻 ” “ 、 口眼歪 斜 ” 等范 畴 , 临床 常见疾 病 , 中国针灸 协会 列 为我 国针 为 被 灸 临床 十大 疑难顽 症之 一 。 针刺 治疗 本病 历史悠 久 , 疗
应用 于 面神经 麻痹 的临床检 测始 于 14 94年 , 随后 多 在 年 的医学 实践 中可靠性 已被 公认 。针 肌 电图法 是按 面 神经 分支 ,将 针 电极依 次插 入至 面神 经麻痹 患 者 的额
效肯定。 石学敏院士根据《 灵枢 ・ 经筋》 的有关理论 , 结 肌 、 眼轮 匝肌及 口轮 匝肌 等 处 , 以检测 肌纤 维 的各 种 自 发 电活动 。 对包 括 面神 经麻 痹 、 侧 面肌痉 挛在 内的多 半 合 长期 临床实 践及 现代 医学研 究 , 出以 “ 提 祛外 邪 , 调 肌 较 气 血 , 经筋 ” 通 为治疗 原 则 的经筋 刺法 , 应用 于本 病 , 取 种病症 的临床研 究表 明 , 电图技 术是 一种 客观 的 、
法 , 穴施捻转泻法。阳白、 余 太阳、 地仓 、 颊车分别予两 组 电针 。各穴 均 留针 2mi。每 日针 刺 1 ,5次为 1 0 n 次 1 病程 1 0 , —9d 平均 1d 5 。全 部 患者分 别 于治疗 前 、 治疗 疗程 。治疗 2个疗 程后 评定疗 效 。 中( 治疗 1d 、 5 )治疗 后 ( 治疗 3 d进 行运 动 电位 电压 的 0) 15 检 测指 标 肌 电指 标应 用丹 麦 D N E . A T C公 司 生 测定 。 产 的 C naaM 型 双 导 四轨 迹 肌 电诱 发仪 进 行 检 测 , att T 12 诊 断标 准 根 据 《 、 实用 中西 医结合 诊 断治疗 学 》 采用 同轴单 芯 针 电极 , 极 置于 同侧腕 部 , 地 将针 电极 依 相关标 准 ¨, 围性 面神经 麻痹 的诊 断标 准如 下 : 1 1周 () 次刺 入患者 面 部受检 部 位 , 分别测 试其 患侧 面部额 肌 、 病 前 常有受 凉 、 受潮 、 吹风 史 , 数患 者 于病前 数 日可 少 上唇 方肌 、 下唇 方肌 的运 动 电位 。各组 数据 、 图表存 人 有 耳后 、 内疼 痛或 面部 不适 等前 驱症状 ; 2 急性 或 耳 () 计 算 机后进 行 分析 , 作统 计学处 理 。 以上 检测 固定 一人 亚 急性发 病 , 出现一 侧 ( 偶为 两侧 ) 围性 面瘫 , 周 可伴 舌 操作。 前 2 3味觉障 碍 ,少 数 可有耳 鸣 ,听觉 过敏 或 耳部疱 / 16 疗效标 准 参照 Hos . ue—Bam n ( rk anH—B) 面神 疹 等 ;3 已排 除其他 原 因所致周 围性 面瘫 ( () 如小 脑桥 经 功 能评价 系统 砼 , 定疗效 标 准 。全 部患 者于治 疗 ]确 脑 角病变 、 干病 、 脑 手术 损伤 、 腮腺 病变 、 格林 巴利 综合 3 d 进 行疗 效评 定 , 0后 若患 者在 3 d内痊 愈 , 0 则按具 体 征 等 ) 。 治疗 结 束 时评定 疗效 。痊 愈 : 面神经 功能评 价 为 7 % 5 1 3 针 肌 电 图在 本研 究 中的应 用价 值 肌 电 图技术 . 10 ; 0 % 面部所 有 区域 正 常 。 显效 : 面神经 功 能评价 为 5 % 一 5 , 1 总体 : 细观 察 时才能 看 出轻微 的功 0 7 % () 仔 1 津 中医 药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 ( 津 30 9 ) 天 天 0 13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透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治疗不当可遗留多种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容貌和面部机能,而且影响其社会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在常规针刺手法的基础上,采用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8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85例均来自2004—2010年我院针灸科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喎斜及皱眉、闭眼、鼓腮等功能障碍。

按照就诊时间向后顺序分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3d,病程最长26d,平均7.5d。

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38.3岁;病程最短2d,病程最长25d,平均7.8d。

1.2 诊断纳入标准依据《神经病学》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纳入标准进行诊断纳入:①发病前常有受累、受寒、受凉、吹风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蹙额皱眉提唇露齿鼓腮不能,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滞留于齿颊之间,部分患者伴有患侧耳后乳突不疼痛,舌部2/3味觉消失等。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面神经核性瘫,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者;③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取穴:阳白、鱼腰、太阳、丝竹空、承泣、四白、巨髎、颊车、地仓、夹水沟(水沟旁开0.5寸)、夹承浆(承浆旁开0.5寸),急性有耳后乳突部疼痛着可加翳风、风池,口角歪斜较甚加下关,远经取穴选取对侧合谷。

操作:常规消毒皮肤,使用0.28㎜×50㎜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取患侧阳白向鱼腰方向透刺,针体穿行额肌,皱眉肌;丝竹空向太阳方向透刺,针体穿行眼轮匝肌;承泣向四白、巨髎方向透刺,针体穿行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颊车向地仓方向透刺或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针体穿行咬肌、笑肌;夹水沟、夹承浆分别向患侧水平透刺,穿行口轮匝肌、颧肌以及颏肌、下唇方肌;下关、风池、翳风对侧合谷均直刺。

电针治疗实验报告

电针治疗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常出现口眼歪斜、不能正常闭眼、鼓嘴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目前,针对面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电针治疗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针治疗,观察其对面瘫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例确诊为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其中,实验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1)实验组:电针治疗① 取穴: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翳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②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选用0.35mm×40mm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

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2)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

3. 观察指标① 面神经功能评分: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肌功能进行评估。

②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③ 疗效评价:根据面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三、实验结果1. 面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5±0.8)分和(1.2±0.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3±0.7)分和(2.8±0.6)分。

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0.2±6.1)分和(86.5±7.3)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9.8±5.9)分和(76.4±6.2)分。

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表 2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的 临床 疗 效 比较 ( %) )
静脉注射 , 在治疗前 、 后进 行改 良 p o r t ma n n简 易评分 法 , 膦 甲酸钠 面神经功能缺 损的改善优于对 照组 ( P<O . 0 5 ) , 治疗 组的临床疗效 明显高 于对 照组 ( 尸 <0 . 0 5 ) , 说 明膦 甲酸钠 能 有效的改善 急性 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预后 , 且 临床毒 副作用较 轻, 值得进一步推广 。
争性抑制多聚酶而 发挥抗 病毒 活性 。它具有 抗所有 人类 疱
疹病毒 的活性 , 它没有严 重的骨髓 抑制 的毒副 作用 , 其 主要
的副作用是 肾脏损害 , 头痛 、 头晕、 疲 劳等。鉴于膦 甲酸钠 具 有 以上作用机制和 国外文献报道 [ 7 ] , 笔者将 其用于治疗 急性 面神经麻痹 , 研究结果显 示 : 治 疗组 在发病 后给 予膦 甲酸 钠
3 2 6 0口
望 垒! 堡 竺 ! 垦 塑竺
: ! : : ! 垫
生箜 鲞箜 塑
鳖堂型 璺墼墼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 、 后 的 p o r t a n n评 分 值 的 比 较 ( 士 s )
合 酶和逆转录酶 , 从 而抑制病 毒 D NA及 R NA的合成 , 非竞
展( J ] .英 国 医学 杂 志 : 中文版( B MJ ) , 2 0 0 5 , 8 ( 2 ) : 1 0 4 — 1 0 9 .
越来越多 的证据表明 , 对急性特发性 面神经麻痹 患者 预 后最大 的影响是其治疗方式 , 未经治疗 的面神经麻痹 患者会
E 2 3 胡彬, 黄旭 蕾 , 李利.膦 甲酸钠 治疗 带 状疱 疹 临床 疗效 观察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例) 将8 4 和对照组( 4 0例 。治 疗组急性期(-7 健侧给予平衡针灸治疗, 1 天) 穴取腰痛穴、 鼻炎穴、 痛穴, 天后配合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 胃 7 对照组急性期健
侧常规取穴并开四关, 恢复期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7 .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O05 。结论: 39 %, 0 P< . ) 2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 平衡针灸; 电针; 面神经麻痹
Cl ia i c lObs r a o n Ba a c up ncu e Co r i a n n e v t n o l n e Ac u t r o d n t g i i
Elc r a up ncu e f r Tr a m e fPe i h r lFa i lPa a y i e to c u t o e t nto rp e a ca r ss r l Wa nh i ng Ro g u
( iy a s ilo a igCt,6 8 3C ia Ln u nHopt fD qn i 13 1 hn ) a y
A s at O jc v :T be e t r e t f c f bl c c p nt e cod a n l t a u u c r f r t e to p r h r a i bt c: b t e o o sr h a u c e et o a n e au u c r ori t g e c c p n t e o t a n fe i e lf a r ei v ep i s a u ni er o u r em p a cl p r yi. e o s E h ys ae w r r d m y i d di oat a e t r p /= 6 n ot l r p n=4 ) rl t a et r pa t a ls M  ̄ d : g i — xcs s e n o l dv e t et n g ( , 4 )adacnr o ( a s t i ea i n r m o 7 og 0 . e r t n go th n e m e a u t e 1 d y ) eet a dwt b a c c p n t eo e t i ,n d y l e e c au u c r eead d a au o t sl t c t s g ( —7 as w r r t i a nea u u c r nh a ys e a d7 as a r l t cp n t ew r d e t c pi s e c d e a ee h l u l h d t e r o u n e e

电针加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观察

电针加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观察
疗 , 复期 运用 电针治 疗 , 效显著 , 报告 如下 。 恢 疗 现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 6 中 , 3 O例 男 5例 , 2 女 5例 ; 变 部 位左 病 侧2 6例 , 右侧 3 4例 ; 龄最 大者 6 年 5岁 , 小者 6 最 岁; 病程最 短 者 1 , 长者 2个 月 ; 冒( 括受 风 d最 感 包
周 西清
( 咸宁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湖北 咸宁 4 70 ) 3 10
中图分类号 :4 4 1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8— 65 2 0 )4- 3 4— 2 10 0 3 (0 7 0 03 0
我们 自20 04年以来 , 6 对 O例周 围性 面神经 麻痹 患者采 取 分 期疗 法 , 急性 期 运 用 超 短波 电 在
10 l凉 至 3 ℃ 一 O 备 用 。 导 尿 管 插 入 直 肠 0m , 8 4℃ 1c 用 注射 器抽 取药 液缓缓 注入 直肠 , 晚 临睡 5m, 每
前灌肠 1 , 留 1h 次 保 0 。经期暂停。在灌肠时取药 渣 用青 布包 上 , 在 下腹部 至 凉为 止 , 时取 鱼腥 放 同 草 泡 喝 。1d为 1疗程 , 2— 0 共 3疗程 。对 照组 : 口
1 g 甘 草 4 。 用 10 m 0、 g 0 0 l水 浸 泡 2 , 煎 后 取 h浓
3 讨 论
与对照组比较 , P<00 } .5
中医认 为慢性 盆 腔炎 属症瘕 、 下 病等 范 畴 , 带 除经 常小 腹 痛外 , 可 引起 月 经 不 调 、 下 病 、 还 带 症 瘕、 不育 等 , 由湿 热 壅 滞 、 毒 内盛 、 邪 病情 缠 绵 、 久 病 人里 成瘀 所 致 。治 疗 以 清 热利 湿 、 血 化 瘀 为 活 主。花 藤 、 花 、 丁 、 紫 地 忍冬 藤有 清 热解 毒 、 活血 止 痛 之功效 , 盆 草能 清热 利湿 、 痛散 肿 , 香 、 垂 消 乳 没 药、 生蒲 黄 、 芍 、 仁 、 胡 能化 瘀 止 痛 、 赤 桃 元 活血 散 肿 , 草调 和诸 药 , 甘 三棱 、 术可 软坚 散结 、 制组 莪 抑 织 再生 。鱼腥 草 清热 除湿 、 尿 、 淋 , 利 通 有消 炎 、 镇 痛 和促 进组 织 再 生 的作 用 , 慢 性 炎症 的组 织 增 对 生、 肥厚 、 连 的消 除有很 好 的疗 效 。采用 上 药灌 粘 肠 和 外 敷 , 肠 黏 膜血 管 丰 富 、 织疏 松 , 因 组 药物 可 直接作 用 于盆 腔 , 使药 物 在局部 黏 膜渗透 吸 收 , 从 而缓解 疼痛 , 高疗效 , 到治疗 的 目的 。 提 达

电针分部针刺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

电针分部针刺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

电针分部针刺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4-01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以来共采用针刺综合治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5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共52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23人。

最小21岁,最大69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出血性疾病等针刺禁忌症。

1.2 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规定【1、2】: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④可有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舌前2/3味觉障碍,伴乳突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觉障碍等症状;⑤排除因脑血管病、颅脑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根据眼裂、口角将面部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取阳白、头维,中部取迎香、牵正,下部取承浆、颊车。

同时配合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

毫针选用华佗牌直径为0.22mm,长度为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

选取穴位常规皮肤消毒,进针后调整深度及方向至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后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电针输出脉冲波选取连续波,频率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在2-120hz之间调整,强度以患者耐受的最大强度为宜。

电针选取阳白配头维,迎香配牵正,承浆配颊车共三组穴位。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7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3天。

最多治疗5个疗程。

2.2 针刺的同时配合tdp患侧照射。

30分钟一次2.3 药物治疗治疗期间同时给与甲钴胺片5mg一日三次。

7日以内的急性期患者加用甲泼尼龙片1mg一日一次,早晨服用,服用一周后停用。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3】规定的疗效标准。

治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目正常,鼓腮时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目不紧,鼓腮时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略见不对称;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以上标准。

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针刺透穴合电针二联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面瘫有较好疗效 。
【 关键 词 】 周围性 面瘫/ 针刺透穴;周 围性面瘫/ 电针治疗;临床 [ b tat O jcie T v sgt ee eto et gpr hrl ai aa s ymasgn n csco to s 7 A src] bet : oi et a t f c f ra n ei ea fca p rl i b saiga dau etEMe d : 0 v n i eh t i p l ys h
a u e t r a o d e e t n p rp e a a i l a ay i . c s c o sag o f c e i h r l c a r l ss h o f p
[ y r s Pr hrlai aa s / sa ig P r hrlail aa s /csc rC ii l Kewo d ] ei ea fc l r l imasgn ; ei eafcap l i auet ; l c p ap y s p r y s o na
治疗 组主穴取患侧攒竹透 阳白、夹承 浆透 颊车 、太 阳透 角
孙 、地仓透颧露 、百会 、翳风、足三 里 ( ) 双 、合谷 ( ) 双 。配 穴 :风寒袭络 配风 池 ( ) 双 、列缺 ( ) 双 ;风热郁 结配大 椎、 曲
穴手法用 中等度刺激 ,足三 里用平补平泻 法;治疗 l O天痊愈 , 随访 1 年无复发 。 5 讨 论
v r b i s P 0 1 a diie iet a a asse t nt a et o paels ta ncnrl ru . o c s n Masg ga d e o vo ( < . ) n vdn th y pn et n g u sh no o t o p C n l i : sai n y u 0 ts h t t d o r m r r e og uo n

电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疗法是面瘫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 黄晓媛 认为电针治疗是通过对人体穴位的电脉冲刺激 , 能使面
多属于西医的贝尔瘫痪 。1. 2 治疗方法 变, 1. 2. 1 治疗组 高频电针组 70 例, 均取患侧太阳、 阳白、 鱼 腰、 攒竹、 晴明、 四白、 迎香、 人中、 地仓、 颊车、 承浆、 风池、 翳 风、 及对侧合谷、 足三里、 内庭穴位, 针刺后接上海华谊医用 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G6805 - 2A 电针仪给予高频续断波以 患者脸部出现颤抖为宜并 30min, 面瘫中医辨证分型: 风寒 型、 风热型。风寒型配加艾条悬灸翳风 、 太阳、 听宫、 颊车等 对热敏感穴位。风热型配加以三棱针点刺太阳 、 下关、 地仓、 颊车、 阳白等穴出血。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 每日一次, 均治疗 13 次后进行疗效观察。 1. 2. 2 对照组 毫针组 70 例, 其中男 39 例, 女 31 例, 取穴 均与高频续断波电针组相同 , 给予毫针针刺, 面瘫中医辨证 分型: 风寒型、 风热型。 风寒型配加艾条悬灸翳风 、 太阳、 听 宫、 颊车等对热敏感穴位。 风热型配加以三棱针点刺太阳 、 下关、 地仓、 颊车、 阳白等穴出血。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 每日一次, 每次留针 30min, 均治疗 13 次后进行疗效观察后。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 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 7% , 两组比较, 见下表, 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电针在治疗面瘫方面 优于毫针。提示高频电针治疗面瘫起效快 , 疗程短。
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 电针疗法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 [3 ] 肌肉瘫痪有较快、 较好的恢复作用。而且邢省虎 认为初诊 电针效应强刺激者预后好 , 初诊电针效应弱刺激者预后恢复 [4 ] 慢。陈静等 也认为电量随着初、 中期重, 后期轻的规律, 每 日针刺上电针以 45 分钟为宜。 并认为面瘫上电宜早, 因发 病初期, 面 N 处于炎症水肿期, 对面 N 的损害尚未停止, 所以 病情本身就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 然正因如此, 才应立即 采取措施, 采取电针, 加强刺激,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使局 以免 N 进一步受损, 进而促使面 N 的恢复。 部炎症的消退, 故早上电针, 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笔者临床研究发现, 电针疗法优于毫针刺, 高频续断波 电针优于低频续断波电针 , 患者用电针续断波后感觉面部舒 。 电针治疗面瘫具有起效快疗 适 面瘫电针针刺是越早越好 , 效好, 无任何副作用, 是值得临床推崇的治疗面瘫的好方法 。 参 考 文 献: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期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期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85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7月第6卷第13期G ui de of C hi na M edi ci n e,Jul y2008,V06,N o.13本次观察的病例为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71例,其中男45例,女26例,年龄在2~28个月,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喘憋、肺部哕音及喘鸣音等,发作性喘憋加重时有明显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心率及呼吸加快.唇周发绀,三凹征明显,符合流行性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采用相同的综合常规治疗(静滴抗生素、抗病毒、氨茶碱等药物及超声雾化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oL细辛脑(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1.0m g/kg每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0l O.02%静滴,2次/d。

疗程均为5~7d。

2结果表1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比较表(夏±J)组别例数咳嗽(天)喘憋(天)帅啬|j罗卉(天)气喘消失(天)0【细辛脑佐治喘憋性肺炎疗效比较由表l可见治疗组在咳嗽、喘憋缓解(患儿紫绀或烦躁消失)、气喘消失(无喘呜音)及肺哕音消失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非常显著。

3讨论喘憋性肺炎又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epi dem i c br onch—i ol i t i s),是我国独特的流行性肺炎…,多发于婴幼儿期,可能与此期小儿免疫力低下及毛细支气管的解剖特点有关。

其主要症状为咳嗽、气急、发作性喘憋,重症可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因此,保持呼吸通畅,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维持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婴幼儿尤为重要。

a细辛脑注射液,原系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有效成分之一,现为人工合成的高纯度药物。

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抑制气道高反应性,选择性兴奋D,受体,缓解平滑肌痉挛,而发挥平喘作用【2l。

喘憋性肺炎的病理学特征是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炎性病变,黏膜脱落充塞于腔内,支气管周围肺泡有不同程度炎症,腔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浸润。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8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青年人,轻者口眼歪斜,影响形象,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治不及时,则造成终生偏废,给患者心灵和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

西医多以营养神经药和扩血管药治疗,中医则以祛风药和针刺治疗,我们采用电针治疗该病获效较为满意,特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138例。

其中,136例为门诊患者,2例为曾住院患者。

男性82例,女性56例;10岁以下者2例,11-60岁者124例;60岁以上者12例。

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5年。

1.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2.治疗原则:祛风、活血、通络。

3.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用电针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治疗。

针刺处方:①翳风、颊车、迎香、合谷、太阳、水沟、四白。

②地仓、攒竹、下关、阳白、牵正、人中、太冲。

局部穴位均取患侧,远端腧穴可取双侧,以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以国产6805-AⅡ全能脉冲治疗仪通电,每次采用疏波4Hz、密波20Hz、疏密周期6s的疏密波治疗30分钟,同时加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对患侧面部穴位进行照射治疗。

每日一次,并嘱其避风和寒冷刺激;并多做局部按摸和热敷等促进经气的畅通。

4.疗效分析: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口眼歪斜、目赤流泪、鼓腮漏气,进食进饮不便,眼睑闭合困难,耳后疼痛、头痛等症状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为无效。

二治疗结果本组138例经治疗后,临床治愈1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电针配合微波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体会

电针配合微波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体会

电针配合微波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临床体会目的:总结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及体会。

方法:选择本疗区2009年4月~2011年4月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给予电针配合微波及闪罐治疗,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结果:60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达98.33%。

结论:通过本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电针;微波;闪罐;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无明显季节性。

本病通常急性发作,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漏睛流泪。

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病程延久日久,口角可歪向病侧,出现“倒错”现象。

笔者采取针灸配合微波、闪罐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来就诊,经临床诊断均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60例。

男28例,女32例,年龄18~72岁。

病史最短1 d,最长1个月。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脑CT检查显示未见异常。

1.2 治疗方法1.2.1急性期:面神经麻痹发病1~7 d是急性期。

本期要避免强刺激,注意保暖,取穴宜少,针刺宜浅,留针时间宜短。

针刺取穴:地仓、颊车、下关、太阳、阳白、合谷,手法平补平泻,不通电针,留针15 min。

起针后用KJ-6200微波治疗仪照射患部,功率15 W,时间15 min。

1.2.2恢复期:面神经麻痹发病7 d以后称恢复期。

本期加用电刺激疗法和闪罐疗法。

针刺取穴:地仓、颊车、下关、颧髎、翳风、太阳、阳白、四白、丝竹空、攒竹、迎香、人中、承浆、合谷。

其中地仓、颊车通电,太阳、阳白通电,电针仪选用四川恒明科技生产的HM6805-Ⅱ经穴治疗仪,选择连续波,电流50 mA,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30 min。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治疗 组 与对 照组 间疗 效 比较 , 21. 8P 0 l两者 比较差 X=20 ,< . , 0 0 起病突然 , 患侧 眼裂 增大 , 眼不能 闭合 , 流泪 , 额纹 消失 , 能 异有 显著 性 意义 。 不 表 2 两 组 痊 愈病 例 所 需疗 程 比较 皱眉; 患侧鼻唇 沟变 浅或 平坦 , 口角低 并 向健 侧牵 引 ; 或有 或无 如 下症 状 : 部疼 痛 , 觉 障碍 , 前 味觉 障 碍 , 乳突 听 舌 泪液 、 唾液 减 少 。 要排 除中枢瘫 , 腺炎 , 或腮 中耳炎 等累及 面神 经 的病变 。 3 治 疗 31 .治疗 组 : 以手足 阳明经 和手 足太 阳经 取穴 为主 。 在发 病初期 第 x . 8 ,< . , 71 5 P 00 两组 比较 差 异有显 著意 义 。 6 5 治疗组痊 愈病 个 星期 , 部手 法 不宜 过 重 , 面 针刺 不 宜 过深 。取主 穴 : 白, 阳 迎 香, 下关 , , 颧髂 承浆, 地仓。配穴 : 风寒证加风池 , 风热证加合谷; 例所 需疗 程 比对照 组短 。 恢复 期加 足三里 , 沟歪斜 的加 水 沟 。留针 3 鼻唇 O分钟 , T P配 5 体 会 加 D 面神 经麻 痹 为 常 见 病 、 发 病 , 由机 体 正 气不 足 , 络 空 多 多 脉 合 照射 。一个 星期 后 , 水肿 减 轻 , 穴 同上 , 使 用 电针 治 面部 取 开始 疗仪, 采用 断续波 , 强度 以病 人耐 受 , 不感觉 疼痛 为佳 。 日 1 , 虚 , 每 次 风寒 乘虚 而入 面部 经络 而诱 发 。 本病 应 与 中枢 性面瘫 鉴别 。 本 每 次通 电也 是 3 分 钟 ;0 0 1 次为 1 程 ; 个疗 程后休 息 2 3 。 病 多 急性 发作 , 在 睡 眠醒 来 时 , 疗 每 —天 常 发现 一侧 面 部肌 肉麻 木 、 痪 , 瘫 3 对照组 : 的松 口服 , . 2 强 然后 逐 渐减 量 ; 生 素 B 2肌注 , E 1 额纹 消失 , 维 1 隔 t 眼裂增 大 , 流泪 , 沟 变浅 , 鼻唇 口角歪斜 偏 向健侧 , 病侧 次 ;1 t 巴唑 口服 , 日3次 。治疗 1 天为 1 程 。 1  ̄ 每 0 疗 不能皱 眉 、 目、 齿 、 腮 。 闭 露 鼓 部分 患者 初起 时有耳 后疼痛 , 可 出 还 现患侧舌 前 23 觉减退 或 消失 , 过敏 等症状 。如 果 3 月一 /味 听觉 个 4 疗效 评定 多 部份 患者 因病程 迁延过 久 , 患侧 41 .评定标 准 : 愈 : 瘫 症状 消失 , 能正 常 。显效 : 部静 止 时 半年 内不能 恢复 , 留有 后 遗症 。 治 面 功 面 口角反 牵 向患侧 , 则 出现 面肌 痉挛 , 泪和流 t 甚 伴流 对称 , 眼睛用力 时可完 全 闭合 , 口时 轻度 不对 称 。有 效 : 明显 肌 肉出现挛 缩 , 张 有 以致 功能减弱, 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 张口时明显不对称。无效 : 治疗 涎 。中医认 为本病 多 因风寒 之 邪乘 虚 人 中脉络 , 阳明太 阳之 3 疗程 后症状 和体 征基本 无 变化 。 个 经阻滞 , 气血运行不畅, 经脉受病经筋失养而致筋肉失养 , 从而引 为 太 故疏 通 42 .治疗结果 : 经过 3 个疗程治疗后 , 进行疗效评价 , 果见表 1表 2 起 口眼喁斜 。其 病变 于颜 面额 部 , 阳 明、 阳经胝 所过 , 结 、 。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 ( ] 例 %) 阳 明太 阳经脉 ,调 理 气血 为 治疗 关 键 。而采 用 电针 配合 T P照 D 射 , 以温经 通络 , 过对 神 经末 梢 的刺激 , 善局部 血液 循环 和 可 通 改 神经 营养 , 神经 组织 代谢 , 高神 经兴 奋 性 , 而使局 部炎症 促进 提 从 水肿 消退 和吸 收 。总 之 ,电针 配合 T P 疗周 围面神 经麻痹 , D 治 疗 效 明确 。而且优 于单 纯使 用西 药 。

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1 1 一般 资料 .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 , 随机分观察组和 对照组各 3 例。观察组男 1 例 , 1 例 , 0 7 女 3 年龄 :8 1 3 O岁 l ,1 O岁 8例 ,l 以上 8例 , 均 4例 3 —5 5岁 平 3. 岁 ; 73 3 病程最短 1 , 天 最长 2 天; l 发病部位左侧 l例 , 3 右侧 1 。对 照组男 1 , 1 ,8 O 7例 4例 女 6例 1 ~3
正 常
1 两侧对称 , 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正常 各
轻 度功能障碍 2 仔细观察时 , 可以感觉 到 面肌轻 度无力 , 轻轻用力时 , 眼能完全闭拢 , 用力微笑 时, 面部轻度不对称 , 刚能察觉 的联 带运 动, 无挛缩或痉挛 中度功能障碍 3 面肌明显无力 , 但无损 面容 , 有抬 眉不 可 能, 用力 时眼能完全 闭拢 , 用力 时 口部 运 动有力 , 但不对 称 , 有明 显的联 带运 动或 痉挛 , 容貌无损 中重度功能障 4 面肌明显无力 , 有损面容 , 抬眉不能 , 用力 碍 时眼不能完全 闭拢 , 口部运 动不对 称 , 严 重的联带运动或痉挛 功 能严 重障碍 5 刚能察 觉 到 闭眼不 全 , 口角 仅有 轻 微运 动, 通常元联带运动 , 挛缩或痉挛 完全麻 痹 6 面肌不能运 动 , 张力消失 , 无联带运动 , 挛
常州实用 医学 2 1 02年第 2 卷第 2期 8

13 ・ 0
表 1 面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 ( o s H ue和 rc an ,9 5 al a n 18 ) m
类别 级别 症状
红、 底白, 苔 脉弦 紧。查体 , 除 中枢 性 面瘫 , 排 因无舌 前 2 3 觉障碍 、 /味 泪腺分 泌障 碍及 听力 障碍 , 神经 面

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透穴加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照组相 同 , 观察分析对 比两 组患 者 的疗 效变 化 , 最 后评 定 临床 疗效 。结 果 :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治愈 率分 别为 7 | 2 %、
2 8 ,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 6 、 6 O 。结论 : 毫针 配合 电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 围性 面瘫 , 均 有 良好效果 。而且透穴 加 电针配合 红外 线光浴治 疗优于单 纯常规针刺治疗 , 且能 明显缩短疗程 。
炎等疾病所 致面神经麻痹 者 ; ( 3 ) 中途 自行退 出试 验者; ( 4 )
合并严重 心 、 肝、 肾疾病 以及造血 系统疾病 , 严重精神疾 病 ; ( 5 ) 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者。
张, 改 善通气功能 。 肺心病是 因多种 原 因所致 的肺动 脉高压 [ 3 ' 4 ] , 从 而引起 循环功 能不全 。特 别在 急性 发作 时, 除右心室 外 , 尚有左心


文 献
[ 1 ] 全国第二次肺 心病会议. 慢性 肺源性心脏病诊 断标 准( 1 9 9 7 年
修订) ( J )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1 9 9 8 , 2 1 ( 1 ) : 5 6 . [ 2 ] 郑素歌 , 曹英 , 张占胜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 液高凝状态的 临床观察[ J ] . 临床内科杂志 , 2 0 0 8 , 2 5 ( 5 ) : 3 5 2 . [ 3 1 郑智远 , 陈琼, 尹本 义 , 等. 慢 性肺心病急性 加重期并发症状 况
关键词 穴 位透 刺 电针 红外线 光浴 治疗 周 围性面瘫 中图分 类号 : R7 4 5 . 1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O O 1 — 7 5 8 5 ( 2 O 1 3 ) O 3 ~ 0 3 2 O — O 3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男2 1例 , 9例 ; 龄 2 ~ 6岁 , 均 3 . ; 程 2 6d 女 年 05 平 51岁 病 ~ , 平 均 36d 均未 见 明 显伴 随 疾病 。所 有 患者 均 为 单 侧 面瘫 。 . ; 两组 患 者 在年 龄 、 别 、 程 、 性 病 症状 等方 面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刺 取穴 以手 足 阳明 经为 主 , 足少 阳 、 阳经 为辅 , 手 太 采用 取 局
部 近取 与 循 经远 取相 结 合 的方 法 。 规 消毒 , 患侧 阳 白、 常 取 颧 髂 、 白、 竹空 、 仓 、 车 、 香、 池 、 风穴 、 谷 ( 四 丝 地 颊 迎 风 翳 合 健 侧 ) ; 泪较 多可 取 晴 明 ( 留针 ) 予 以浅 刺 。面 部诸 穴 手 穴 流 不 ,
疗 手 段 。笔 者 2 0 0 6年 5月~ 0 0年 6月 采用 电针 治 疗 周 围 21 性面 神经 麻痹急性期患者 3 0例 ,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鞘性 神 经病 变 、 桥 小脑 颅底 病 变 、 症 及 占位 病 变 、 腺 炎 脑 炎 腮 或腮 腺 肿 瘤 、 后化 脓 性 淋 巴结 炎 、 颌 中耳 炎 及 外 伤 等 累 及 面
神经 的病 变 。
13治 疗 方 法 .
两 组 均 采 用 药 物 治 疗 , 尼 松 5 mg 每 F 3次 ; 酸 片 泼 , t 烟
01g 每 日 3次 , . , 三磷 酸 腺苷 2 , E 3次 , 0mg 每 t 口服 。维 生 素
B1 注射 液 10mg 维生 素 B2 0 、 。注射 液 5 0 I , 日 1次 , 内 0 g每 x 肌 注射 。 1 0d为 1个 疗程 , 2个疗 程 后评 价 疗效 。 治 疗 组 加用 针 刺 治疗 急 性 期 ( 瘫 出 现在 7d以 内 ) 针 面 ,

电针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电针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电针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60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配合穴位按摩组)30 例与对照组(电针治疗组)30 例。

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面瘫症状改善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 66.67%;对照组治愈8 例,治愈率26.6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优于单纯电针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电针;穴位按摩【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95-01“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而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电针加穴位按摩治疗是有效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之一。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12年8月-2013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七诊室确诊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

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68岁。

病程为1天-7天不等,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意义。

1.2诊断依据: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22西医诊断标准:《神经病学》[2]2 治疗方法患者均予脱水药物静点,激素、抗病毒药物、b族维生素口服治疗。

针刺以面颊局部和阳明经腧穴为主;后均予tdp照射患侧耳后翳风穴;治疗后嘱患者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再受风寒。

2.1治疗组:电针配合穴位按摩组治法:针刺+电针+tdp 照射+穴位按摩取穴:患侧攒竹、鱼腰、丝竹空、公孙、太阳、颧髎、四白、迎香、牵正、地仓、水沟、夹承浆、风池、翳风、合谷(对侧)、太冲(患侧)等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

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

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天数平均分别为(9.04±1.48)、(15.25±3.12)d(P<0.05)。

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针药疗法
面神经麻痹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面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或轴索退行性改变,而受其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受累,表现为周围性面瘫。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尚无特效疗法,而针灸治疗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手段。

笔者2006年5月~2010年6月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来自门诊患者,根据《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为单侧。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5.3岁;病程1~6 d,平均3.5 d;均未见明显伴随疾病。

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56岁,平均35.1岁;病程2~6 d,平均3.6 d;均未见明显伴随疾病。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面瘫。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患者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喝水时口角流水,鼓腮时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常滞存于患侧的齿颊之间:舌前2/3味觉减退;无耳鸣、耳聋、重听,无眼干涩[1]。

并排除中枢瘫、急性炎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脑桥小脑颅底病变、炎症及占位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外伤等累及面神经的病变。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泼尼松5 mg,每日3次;烟酸片0.1 g,每日3次,三磷酸腺苷20 mg,每日3次,口服。

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每日1次,肌内注射。

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急性期(面瘫出现在7 d以内),针刺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太阳经为辅,采用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

常规消毒,取患侧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流泪较多可取晴明(不留针),予以浅刺。

面部诸穴手法宜轻,合谷穴要求有酸麻胀感,采用治皮肤浅刺法,选用华佗牌直径0.35 mm×25 mm 不锈钢毫针,刺入深度不超过0.5寸,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青岛产),用连续波,每次20 min,强度用较弱电流,患者面部肌肉有较轻的收缩为度,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1~2 d,2个疗程评价疗效。

1.4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治愈天数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在SPSSV 10.0 forwindows统计软件上完成,结果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1.6 疗效标准
治愈:闭眼好,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

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

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1]。

评分方法:根据Ross BG等[2]建立的面部量化评分系统(TFCS)进行评分,通过面部自然状态,面部自主运动和连带运动3个方面评定面部残损情况,全部患者均由专人评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及治愈天数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提示有一定疗效。

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s麻痹,是发生在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以外面神经病变,从而引起面部表情肌运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

根据病理学研究[3],它是面神经的一种非化脓性病变,可能与病毒感染或面神经受刺激有关。

Bell’s麻痹是最常见的一种,在急性期可见面神经管有充血和肿胀,如果是脱髓鞘型可以完全恢复,如为轴索退行变则恢复缓慢,而且不完全[4]。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有其独到的疗效,已得到普遍公认。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口眼歪斜”、“卒口僻”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侵袭,阻滞阳明少阳经脉,经气运行受阻,面部筋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寒冷刺激导致面神经管段充血和肿胀,造成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使其面部表情肌瘫痪。

这些表明,中医学的理论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针刺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经络系统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贯穿上下左右,沟通表里内外,将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通过调动同经真气来驱逐邪气。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是急性期,而在急性期是否辅以西药治疗对针刺治疗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但在急性期宜用毫针浅刺局部腧穴,不宜强刺激,避免过多地刺伤组织,以保护经气不受损伤[5]。

电针刺激的强度要控制适当,急性期患侧面部各有感觉即可,要避免超限度刺激或过度牵拉,造成面肌痉挛或面部“倒错现象”[1]。

这在急性期治疗中是要注意的。

对于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在施行针刺时,应避免刺激局部神经和血管,是针刺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

笔者体会到对该病患者施针的同时应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易怒、不眠等精神症状配合心理疏导,调适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对提高及巩固疗效十分有益。

机体对针刺的反应有一定的规律,针刺后须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潜伏期,针刺效应才开始显现,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效应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再逐渐下降[6]。

因此,针刺的运针时间必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针刺效应的蓄积。

临床观察表明,电针刺激腧穴,刺激面部神经,能使面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使失去收缩能力的面肌直接得到收缩锻炼,同时还能使患侧周围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营养状况,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吸收,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

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国内学者[7]对针灸治疗疾病是通过影响疾病多靶点和过程的多环节,从而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调整能达到治疗作用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看法。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9.04±1.48)、(12.25±3.12)d(P<0.05)。

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

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现代的药物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手段与迅速发展的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将会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10-411.
[2]Ross BG, Fradet G, Nedzelski JM.Development ofa sensitive clinicai facial grading system[J].Othlaryangol Head Neck Surger-y,1996,114(3):380-386 .
[3]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82.
[4]汤晓英.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03.
[5]朱吕杰.针药并施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17.
[6]原理,何扬子.留针时间规律及针刺疗效关系探讨[J].山西中医,2002,18(3):36.
[7]吴焕金,张必萌,刘慧荣.关于“针刺——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思考[J].现代康复,2001,5(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