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参考答案

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参考答案

1.D【分析】D项所说内容是砚铭的共性,不是明清独有。

2.A【分析】A项前后缺少因果关系。

3.B【分析】B项“宋代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的推论不成立,因为文天祥的砚铭虽用散文写成,其他砚铭用什么形式写成没有点出来。

4.C(“垂”,应解释为“流传”)5.D(A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C均为介词,可译为“拿、用”。

D前一句中的“乃”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后一句中的“乃”为代词,可译为“你”)6.C(司马迁评论的重心在于“怨”和“忍”,而不在“亲”和“远”)7.翻译见译文画线部分(1)(注意词语“以”“疏”和固定结构“独奈何”的翻译)(2)(注意词语“且”的翻译和省略句式)(3)(注意“隐”、“烈”“孰”的翻译和反问句式)8(1)战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2)人生路途艰难,忍受困苦;(3)经过十年漂泊,总算勉强有了一处栖息之地。

9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从户外的梧桐到户内的蜡炬,又从户内到户外的角声和月色,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动衬静,借幕府的清秋寂寞萧条的景象,表达人生的孤苦悲凉。

10、(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2)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3)故不为苟得也故患有所不辟也11、(1)A、C(A“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不对。

C“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不对)(2)、作者笔下的秋具有“充实、不加修饰、闲逸”的特点。

(3)、作者以《秋院》来表现秋的清寂,使人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4)、表现出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做人洒脱些,自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12、(1)AD解析:B项中原文没有“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的内容;C项中原文不是“恢复”隐去的名字,是加注;E项原文是“回避”,不是拒绝。

(2)主要包含:1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2学术空气不能“一团和气”。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

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C.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对污染企业及其排污行为监管不力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过于看重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忽视环境保护有关。

D.“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成分残缺:在“世界眼光”前加“具有”。

B重复啰嗦:“堪忧”的意思是令人忧虑或值得忧虑。

D项语序不当,把“自”提到“二孩政策”的前面。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

①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名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②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③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④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⑤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随着②因此③然而④甚至⑤却是B.①因为②就③所以④总要⑤就会C.①因为②更③然而④只要⑤就会D.①随着②更③但④总要⑤却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是单句,②是递进关系的复句,③⑤两句应是转折关系,因此选择“随着……更……但……总要……却是”比较恰当。

宁夏银川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宁夏银川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围绕的中心思想,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运用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
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文
二、品味语言,揣摩词语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三、合作探究,感知内容
1、3—6段依次写了什么?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1、本文的中心思想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五、我的课后反思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

宁夏银川一中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银川一中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分)B(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2.(3分)C(原文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3 (3分)B(“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风俗通》中有记载”于文无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3分)B(致:传递)5、(3分)B(①为阖闾向专诸表白自己是王位继承人的话,非成事之因。

③“夹立侍者”为王僚用来保护自己以防万一的卫士,显然非成事之因。

)6、(3分)B(“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非专诸认为,而是公子光自己的看法)7.①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求”、“虽”、“不吾废也”各1分,翻译通畅2分)②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

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于”、“骨鲠”、“是……何”各1分,翻译通畅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3分)(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9.(6分)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2分)(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10.(1)屈心而抑志兮伏清白以死直兮(2)则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3)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答案: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C给1分,选AE不给分。

2017届宁夏省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届宁夏省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宁夏省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宁夏银川市高三上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市高三上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市高三上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一下·屯溪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作为物理学家的他,只有物理才能激发他所有的活跃因素。

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但一遇到专业方面的知音他就会变得口若悬河。

B . 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生动,新鲜,现实感强。

C . 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D .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家长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下围棋补英语学奥数,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B .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 .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佛山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 . 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社会的飞速发展真令我们眼花缭乱,无论谁一觉睡了十年才醒来,都会发现自己好像远古的来客,同身边的世界格格不入。

B .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C . 传统伦理道德中我们都司空见惯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如今已被激烈的竞争冲得无影无踪。

D . 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题分析:材料新颖而通俗易懂,城市考生入手较快,但是农村考生可能有一定的障碍。

这三个流行词既反映出了当下的社会潮流,也折射出了如今社会的自黑乐趣。

“颜值”将容貌量化,配合“爆表”形成了一种新的幽默;“创客”结合当下的万众创业大潮,指一种趋势,也指一个群体;“主要看气质”则在年末趁着朋友圈自拍大潮与“颜值”分庭抗礼。

在取舍时,很容易似乎流于表面的“颜值”,也可能囿于“主要看气质”的接地气,而选择从“创客”下笔,旁征博引古今材料论说各色有创新精神的人物。

但也会有考生在了解了创业背后的“流血漂橹”后会抵触单纯褒扬“创客”,而对时事了解较少的考生也会选择从内涵等方面论说“主要看气质”。

总的来说,只要沿袭2015全国新课标2卷的任务型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般都能切中题意。

【考点定位】“传统型”与“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矫正点对照表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培养以下两方面的说理:说理方向: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

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

“阐释型”(标题与话题)作文是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素材库),论证主题,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具有“封闭性”的弊端;“材料型”作文虽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立意角度过多过泛便于套作和宿构。

解决办法——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效果——避免了“阐释型作文”的“封闭性”与“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

因此,“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

“任务驱动型作文”?——识别特点:(三)“任务驱动”内涵解读: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2.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的操作性。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

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史郑培凯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昏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荼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地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

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

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

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

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多研究一下“儿戏”,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

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

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

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

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2017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二)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2017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二)

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晴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2017年宁夏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年宁夏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宁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市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3题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

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代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

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官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

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

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明元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

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

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

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明太祖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的移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王向荣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最重要的两大瑰宝,它们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曾各自独立,后来又相互影响,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到了现在更是互相融合。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幅员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明悠久,人们对美丽神秘的自然充满了热爱与崇拜。

中国传统园林一方面源于古老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源于古代人对于自然的理解。

根据古代传说,在昆仑之巅,有西王母的花园,有皇帝的悬圃;在遥远的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岛,找到这三座岛屿,就能从神仙的手中获得长生不老药,这些神话中展示的神秘山岳和美丽岛屿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一种雏形。

另一方面,中国大地秀美山川的景色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美的自然,并成为中国园林模仿的对象,这种风景也被称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以象征的手法展示这种自然的本质,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小中见大‛,将大千世界的宏观景物微缩到小巧玲珑的壶中天地,这也是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文精神与历史观念发展的结果。

中国传统园林从商周的‚囿‛、秦汉的宫苑,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并在宋朝发展成熟,一直到明清,其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在园林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反映园主的情操和思想,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干旱少雨,只有沿河的谷地是绿色丰饶的,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灌溉,国土的风景也没有中国优美多样。

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田园成为园林的蓝本,表达了‚人间天堂‛的理想。

这些园林也多为实用性的园圃,如果树园、蔬菜园和葡萄园等,形式也是几何式的。

随着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经由地中海传到欧洲大陆,西方园林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但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

只是到了18世纪,英国的园林才开始由规则式转变为自然风景的形式,后来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又影响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意境美,不追求逼真的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而是用写意的手法来模写和提炼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西方造园艺术则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

但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也存在着深层次的同一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就是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也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

所不同的是,东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天然的自然,是秀丽的山川,而西方园林所模仿的自然是农业景观,是经过人类耕作的田野和牧场。

18世纪开始,东西方园林有了非常广泛的交流。

18世纪英国风景园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中国哲学、文化特别是中国园林的影响。

那时几乎欧洲所有重要的园林中都有中国园林的景致,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在欧洲的园林中建造中国园林的片段曾是一种时尚。

而在中国也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圆明园中有西洋楼、颐和园中有石舫,广东的许多园林更是东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技术都进一步融合,东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但是,中国园林的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传承优秀的园林传统,保持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特征。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7日12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一方面起源于古代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乐土,另一方面起源于人们对于秀美山川的景色的理解。

B.中国园林在创作过程中强调‚意境‛,追求诗情画意,以写意的手法来模写自然,即‚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C.自中国园林形成以来,尽管朝代几经更迭,但是造园思想始终一脉相承,园林经常作为隐逸文化的载体。

D.中国传统园林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在宋朝进入成熟期,到明清进入没落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起源时期的西方园林,多为有着充分水源和灌溉系统的果树园、蔬菜园等实用性的园圃。

B.西方园林起源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C.西方园林与农业景观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形式上也都是规则式的,十分稳定,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造园林都是为实现人们心中的理想,两种园林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18世纪,欧洲的园林中,一座塔、一座桥、一个亭或一组山石等中国园林的片段随处可见。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B.圆明园中的西洋楼、颐和园中的石舫说明中国园林出现了西方园林艺术的影子,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C.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从它们的形成之日起就相互影响,到了现在更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中西园林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小中见大‛,寓情于景,寓意于物,以物比德,展现心中的世外桃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

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坐.与交游,谪为朱鸢①主簿。

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

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

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

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

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

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

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

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

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

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奖鉴人伦,雅.谙姓氏。

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

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②,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

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

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

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

②陵迟:衰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俭坐.与交游坐:停留。

B.内离外蹙.蹙:窘迫。

C.俭寝.而不言寝:扣压。

D.雅.谙姓氏雅:非常。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俭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组是(3分)①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②素有才望,甚亲敬之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④摄司空,营山陵制度⑤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⑥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俭重视亲情。

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他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

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

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

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

D.高俭力矫流弊。

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

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8. 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两句是‚,。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