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中国内燃机行业经营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6.30•【文号】工信部规〔2016〕225号•【施行日期】2016.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我部制定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6月30日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工业领域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工业能效和水效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8%,实现节能量6.9亿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5%,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工业清洁生产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大范围示范推广,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约70亿吨、再生资源12亿吨。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服务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4万亿元。
基于PEST分析法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
基于PEST分析法的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6)2. PEST分析法概述 (7)2.1 PEST分析法的起源 (9)2.2 PEST分析法的概念 (10)2.3 PEST分析法的应用领域 (11)3.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12)3.1 新能源汽车定义与分类 (14)3.2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15)3.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6)3.4 竞争格局与市场趋势 (18)4. 环境分析 (19)4.1 政治环境分析 (20)4.1.1 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 (21)4.1.2 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及规划 (23)4.1.3 地方新能源汽车政策与市场 (24)4.2 经济环境分析 (25)4.2.1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27)4.2.2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分析 (28)4.2.3 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 (29)4.3 社会环境分析 (31)4.3.1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与接受度 (32)4.3.2 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环保意识 (34)4.3.3 社会公众的能源消费行为 (35)4.4 技术环境分析 (37)4.4.1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创新 (38)4.4.2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突破 (40)4.4.3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41)5. 新能源汽车环境分析结论 (42)5.1 政治环境结论 (44)5.2 经济环境结论 (44)5.3 社会环境结论 (46)5.4 技术环境结论 (47)6. 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 (49)6.1 政策建议 (50)6.2 企业战略建议 (51)6.3 社会公众参与与宣传 (53)6.4 技术研发与发展建议 (55)7. 结论与展望 (56)7.1 研究结论 (57)7.2 研究展望 (57)7.3 研究局限与未来改进方向 (59)1. 内容概括本文档基于PEST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2.04•【字号】内政办发〔2017〕14号•【施行日期】2017.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4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我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和质量升级,制定本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区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标准助推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我区基本构建了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装备制造业标准水平不断提升,与国内先进标准接轨程度进一步提高,重大装备产品整机质量与可靠性水平明显提升。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在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撑了自治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自治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标准体系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适应性较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标准缺失,装备制造业品牌竞争力不强,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整体水平亟待提升,急需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充分发挥标准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和质量升级。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围绕我区工业“四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我区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资源优势,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材料等领域,扎实推进基础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坚持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标准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完善质量治理体系,提升我区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缩小我区装备制造业同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打造内蒙古经济增长新引擎。
内燃机技术与节能减排_汽车内燃机及动力技术新进展学习体会_
内燃机技术与节能减排(汽车内燃机及动力技术新进展学习体会)重庆中远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王传顺1.概述1.1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随着国内外环保形式的不断提高、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各国管理机构先后提出了更高的排放法规及燃油消耗限值要求。
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用户环保理念的提高,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投入精力改善发动机技术,提升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1.2与国外在内燃机燃烧排放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国在内燃机燃烧排放方面实行的是国Ⅲ排放标准,计划2010年实施国Ⅳ排放标准。
但在技术开发与储备方面,我国已严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商除已掌握欧额欧Ⅲ、欧Ⅳ排放技术及设备,同时已在开发、规划更高排放要求的技术标准与设备。
而我国目前缺少自主品牌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国外设备来满足排放控制要求。
2.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2.1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史内燃机以其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机动性强,运行维护简便的优点著称于世。
一百多年以来,内燃机的巨大生命力经久不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代内燃机更是成为了当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无一与之匹敌的的最重要的热能机械。
内燃机发展至今,约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
内燃机的发明始于对活塞式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
在它的发展史中应当特别提到的是德国人奥托和狄塞尔,正是他们在总结了前人无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奥托循环和狄塞尔循环,他们继承、发展、总结、提高,找出了规律性,为现代汽油机和柴油机热力循环奠定了热力学基础,为内燃机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制成了第一台转速为800—1000r/min四冲程往复式汽油机。
它的特点是功率大,质量轻、体积小、转速快和效率高,特别适用于交通工具。
从50年代至今,汽油机技术在原理重大变革之前发展已近极致。
它的结构越来越紧凑,转速越来越高。
其技术现状为:缸内喷射;多气门技术;进气滚流,稀薄分层燃烧;电子控制点火正时、汽油喷射及空燃比随工况精确控制等全面电子发动机管理;废气再循环及三元催化等排气净化技术等。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内燃机行业步入结构调整期
我国内燃机行业步入结构调整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内燃机工业从小变大,在技术、市场以及产业结构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业界人士表示,下一步内燃机行业的目标是由大变强。
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最近对行业的将来作出展望,目标就是在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的同时,努力成为内燃机制造强国。
依据规划,行业将在进一步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稳步增长,到2022年,按7%增长率,我国内燃机产量保持世界第一位,到2022年,将使中国成为世界内燃机强国。
届时内燃机行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力量的形成;主要产品立足自主开发;奠定零部件的坚决基础;进入国际选购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同步进展,包括汽车、农机等产业,建立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内燃机行业最终成为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大支持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供应性价比兼优的、用户满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燃机产品;成为世界动力总成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简洁仿制到渐渐自主开发,再到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消化汲取再创新,我国内燃机行业迈着坚实的步伐走来。
2022年,中国内燃机产量6112万台,总功率10.3亿千瓦,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
60年,记载了太多次技术突破与创新,见证了我国内燃机工业技术水平和产销量快速提升,同时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渐渐融入世界内燃机工业体系的困难过程。
现在,以我为主、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正在成为内燃机工业技术创新的主流,关键总成的技术引进、自主开发经营成为主导形式。
在轿车发动机领域,技术开发以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为主,依据整车比例,轿车发动机领域的自主品牌产品占总量的30%。
在商用车柴油机领域,已形成以我为主、集成创新的主导开发模式,依据整车比例,自主品牌柴油机市场份额已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
在农机系统,多缸柴油机有一块自主开发的阵地,“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基本上满意了我国农业机械对配套动力的需要。
技术创新跨过减排门槛如何才能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节能减排是重要的途径。
2023-2025年生物柴油产业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产业链中游分析
生物柴油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生物柴油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环境1
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研发废弃油脂炼化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拥有的原料资源,中国主要采用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并在该领域上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关企业生产工艺不断更新换代,逐步在技术与设备上都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助力行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以废弃动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70%》对销售自产的以废弃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工业级混合油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70%
行业经济环境
行业现状分析
行业市场分析
生物柴油作为普通柴油的替代品,其市场规模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在原油价格走高时,生物柴油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生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市场参与者积极扩大产量,支撑生物柴油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在原油价格走低时,生物柴油生产利润被逐渐削薄,厂家纷纷降低产能利用率,抑制了生物柴油的生产与消费。得益于中国政策的持续利好,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在2000年至2014年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产能持续走高,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2014年,中国生物柴油市场规模达到97.2万吨,实现了历史的最高点。之后两年间,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影响,中国生物柴油行业遭遇严重打击,市场规模骤降至2016年的49万吨。2017起,国际油价重新进入上行通道,带动中国生物柴油行业逐渐复苏,市场规模恢复至2018年的57.9万吨
内燃机“十三五”智能化改造 2030年建成制造强国
内燃机“十三五”智能化改造 2030年建成制造强国
本刊讯
【期刊名称】《电器工业》
【年(卷),期】2016(0)2
【摘要】本刊讯1月27日消息,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起草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
根据《规划》,"十三五"是内燃机迈向强国的第
一步;同时,"十三五"全行业将坚持创新驱动,建立"领跑者"激励机制,提高全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提出力争到2030年把我国建成内燃机制造强国。
据介绍,内燃
机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是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总页数】1页(P22-22)
【关键词】内燃机工业;制造强国;石油资源;综合竞争实力;发展规划;气环;细微颗粒;有害物质排放;气体排放;基础技术
【作者】本刊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26
【相关文献】
1.内燃机十三五智能化改造2030年建成制造强国 [J],
2.内燃机行业:“十三五”向制造强国挺进 [J], 陈向国
3.建设重大制造业项目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浙江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
投资成就 [J],
4.建设重大制造业项目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浙江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投资成就 [J], 浙江省经信厅投资处
5.内燃机十三五规划已完成力争2030年建成制造强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
摘要
近年来,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表现突出,从2024年到2024年,
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整体行业市场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市场形势将在2024年持续向好。
本文结合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中国内燃机发电机
组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总体发展态势积极向上。
根据中国机
械工业百强企业发布的报告,2024年,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市场规模较2024年上升2.6%,达到4349.4亿元;2024年上升5.3%,达到4578.0亿元;2024年上升9.2%,达到5000.1亿元;2024年上升10.2%,达到5500.4亿元;2024年上升13.2%,达到6232.2亿元;2024年上升12.3%,达到6986.7亿元。
从2024年到2024年,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总体市场规
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内燃机发电机组行业将会进入一个以发展质量和效率为基
础的发展阶段。
首先,以环保为导向,拥抱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动发电
机组产品能效指标、环保指标的提升,满足市场新需求。
其次,以提升产
品品质为主,提升研发技术,推进新产品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为客户
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选择。
2025年发展计划
2025年发展计划
概述:
本发展计划旨在为公司制定未来五年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措施,确保公司在2025年之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主要目标:
1. 保持年平均20%的收入增长率
2.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每年推出3-5款新产品
3. 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国际收入占比达到40%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
5. 提高运营效率,将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水平
重点举措:
1. 产品研发
- 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保持在15%以上
- 成立前沿技术研究小组,布局未来发展方向
-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2. 市场营销
- 优化产品线并进行品牌推广
- 加强电商渠道建设,拓展新兴市场
- 建立海外子公司,实施本地化运营
3. 人力资源
-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 优化薪酬绩效管理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4. 运营管理
-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 优化供应链体系,控制采购和库存成本
- 实施精益生产,降低制造费用
5. 投资并购
- 密切关注行业并购机会,适度进行外延式扩张
- 投资设立产业基金,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年收入50亿元,利润率保持在20%以上的经营目标。
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为之奋斗!。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 全文_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2025-2031年中国泵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泵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报告我国泵行业产量丰富,我国泵行业产量由2024年的8502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18251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
2024年中国泵产量为19742万台,同比增长8.2%。
2024年,中国泵出口数量为384398万台,相比2024年同期减少了77131万台,同比下降16.7%;中国泵出口金额为813364.7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减少了1816.6万美元,同比下降0.1%。
2024年,中国泵进口数量为9496万台,相比2024年同期减少了2044万台,同比下降17.7%;中国泵进口金额为454441.6万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减少了26059.9万美元,同比下降5.4%。
近年来,石油化工,船舶,医疗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泵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陆续实施和积极推动,泵行业许多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的进一步深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我国泵行业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一大批新型泵应运而生,泵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正朝着大规模、高速、信息化方向发展。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泵市场深度研究与投资策略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泵的定义、分类、应用范围等,接着分析了国内泵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热泵、化工泵、水泵、离心泵、真空泵、齿轮泵、输液泵等细分行业的发展。
随后,报告对泵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进出口分析、技术研发分析、关联产业发展分析。
最后报告对泵业重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泵业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业分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
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泵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泵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5 年中国内燃机行业 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2020-2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中国内燃机行业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第一章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概述 ....................................................................................................................9 第一节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9 一、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9 二、是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9 三、是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 ............................................................................10 四、是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10 五、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 ................................................................................................10 六、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 ................................................................................11 七、是企业扩展市场、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1 八、是执行层行动的指南 ............................................................................................................11 第二节 制定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作用 ......................................................................................11 一、有助于企业准确判断外在危机和机遇 ................................................................................12 二、有助于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三、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12 四、有助于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12 五、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执行 ....................................................................................13 六、有助于优化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13 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3 八、有助于优化整合企业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率 ................................................................13 九、有助于建立品牌形象,明确目标市场 ................................................................................14 十、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目标 ................................................................................14 第三节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特性 ......................................................................................................14 一、全局性 ....................................................................................................................................14 二、纲领性 ....................................................................................................................................14 三、长远性 ....................................................................................................................................15 四、导向性 ....................................................................................................................................15 五、保证性 ....................................................................................................................................15 六、超前性 ....................................................................................................................................15 七、竞争性 ....................................................................................................................................15 八、稳定性 ....................................................................................................................................16 九、风险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