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必要的惩罚策略
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
![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a670d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c.png)
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惩戒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手段,它既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纠正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惩戒,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惩戒需要建立在明确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惩戒规定,并向全体师生进行宣传和解释。
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了解到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违反规定将会受到怎样的惩戒。
而教师也能够依据规章制度进行教育惩戒,规范学生的行为。
2. 坚持公正与公平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教师要做到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无论是学生的身份背景,还是家庭情况等都不应成为教育惩戒的依据。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评判和处理,确保每个学生都受到公正的对待。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3. 采取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教育惩戒并不只是简单的体罚和警告,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让学生做出对应的行为改正,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进行必要的道德启发等。
选择合适的教育惩戒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起到更好的教育和纠正效果。
4. 联系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在进行教育惩戒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惩戒。
也可以引导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讨论,共同促进学生的行为改正和健康成长。
5. 提倡积极奖励和鼓励除了教育惩戒,积极奖励和鼓励同样重要。
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和表现,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遵守纪律,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初中教育级别的规定性惩罚执行方案
![初中教育级别的规定性惩罚执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b14b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7.png)
初中教育级别的规定性惩罚执行方案1. 引言为了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执行方案。
2. 规定性惩罚的定义与原则2.1 定义规定性惩罚是指学校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给予的一种规范性、预防性的教育措施,旨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原则(1)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实行规定性惩罚应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惩罚的教育功能,避免过度惩罚。
(2)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的规定性惩罚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处罚的合理性、适当性。
(3)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 规定性惩罚的种类与执行方式3.1 种类(1)口头警告(2)书面检讨(3)临时停课(4)社区服务(5)纪律处分(如留校察看、记过、记大过等)(6. 其他适当的惩罚方式3.2 执行方式(1)口头警告: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警告,并进行教育引导。
(2)书面检讨:要求学生书面检讨自己的错误,反思悔过,并由家长签字确认。
(3)临时停课:学生需在指定地点接受教育,停课期间不得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4)社区服务:安排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5)纪律处分:根据学生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6)其他适当的惩罚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有利于学生教育、改正的惩罚方式。
4. 规定性惩罚的适用范围与条件4.1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校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
4.2 适用条件(1)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2)学生有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3)学生有损害学校名誉、财产的行为。
(4)学生有其他应当给予规定性惩罚的行为。
5. 规定性惩罚的实施程序(1)学生发生违规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合理实施惩戒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合理实施惩戒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280c7b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9.png)
236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9号文件发布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明确规定了惩戒的定义和教师适当的惩戒方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在必须惩戒的前提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惩戒教育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惩戒教育可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并可教会学生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
”可见惩戒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处罚来戒止、教育;所谓的合理惩戒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不良的违纪行为予以适度的否定性批评或者处罚,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的一种类似错误的教育方式。
1 合理惩戒教育,必须认清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区别“惩戒”“体罚'“变相体罚”这三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是教育目的不同:惩戒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学生良性成长为前提;体罚和变相体罚主要是通过对存在不良的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精神伤害甚至出现肉体上的折磨,缺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
二是教育方式不同:惩戒教育主要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正当的基本权利前提下,对出现不良违纪行为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以促进学生认识和改正自身不良的违纪行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则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
2 合理惩戒教育,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惩戒教育是一种常规的教育管理方法,是对学生违反纪律而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体和心理上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行为,对学生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和警示作用。
但是这种教育如果演变为老师个人情绪化的行为,毫无法律依据的话,则变质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了,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用药得当固然对治疗有所帮助,但若用药过猛,不仅不能治病救人,反倒伤人甚至害人。
因此,惩戒教育必须做到以法规为依据,有章可循。
3 合理惩戒策略实施,务必做到六要3.1 要惩戒有度当前高中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惩戒无度或惩戒缺失两种失范行为。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688fa7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3.png)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奖励和惩罚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然而,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是一个需要谨慎而有技巧的过程。
本文将讨论如何有效地奖励和惩罚孩子,以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和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
首先,奖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孩子积极行为的方式。
通过奖励,孩子可以感受到他们所做的是正确的,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奖励策略:1.言语表扬:当孩子展示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言辞表扬他们。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2.物质奖励:给予孩子一些小的物质奖励,比如小礼物或者特殊的待遇。
这种奖励可以成为孩子投入努力的动力和目标。
3.活动奖励:给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作为奖励,比如去游乐场玩耍、看电影或者与朋友出去玩。
这样的奖励可以增强家庭的亲密关系,同时也鼓励孩子努力做到最好。
4.技能提升:对于孩子在一些领域中展现出优秀的表现,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培训或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发展他们的才能。
这样的奖励能够巩固孩子的优点,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毅力。
尽管奖励对于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于不良行为的惩罚。
惩罚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同时也教会他们承担责任。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惩罚策略:1.反思时间:让孩子花一些时间反思他们的错误行为,并且帮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是错误的。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从错误中学到教训,以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2.撤销特权:如果孩子不履行他们的责任或者表现出不良行为,可以暂时地剥夺他们一些特权,比如使用电子设备或者参加一些活动。
这样的惩罚可以教育孩子承担责任,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会有不利的后果。
3.道歉和补偿:如果孩子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者损失,他们需要向受害人道歉并且做出补偿。
这样的惩罚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且学会如何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奖励与惩罚策略
![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奖励与惩罚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10da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6.png)
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奖励与惩罚策略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策略被广泛运用,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策略,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奖励策略奖励是一种积极的激励手段,可以增强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奖励策略:1. 赞扬和鼓励:及时、真诚地赞扬和鼓励幼儿的努力和成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可以使用肯定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对幼儿的认可和鼓励。
2. 小礼物和奖励系统:适当的小礼物可以作为奖励的一种形式,但要注意礼物的选择应与教育目标相符。
此外,建立奖励系统,如星星或勋章,可以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3. 公开表扬和分享:在班级或家庭聚会上,公开表扬幼儿的优秀表现,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成就和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惩罚策略惩罚是一种消极的激励手段,用于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和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然而,惩罚策略必须谨慎使用,避免对幼儿心理和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惩罚策略:1. 时间隔离:对于幼儿的一些不当行为,可以采取时间隔离的方式,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冷静思考和反思。
这种惩罚方式不会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同时也给予他们一个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2. 约定规则和后果:在幼儿教育中,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应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是什么。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和责任感。
3. 反思和引导: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应该与他们进行反思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和后果。
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改正错误行为。
三、奖励与惩罚的平衡在幼儿教育中,奖励和惩罚策略应该保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种手段。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教育策略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教育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57835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教育策略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而奖励和惩罚作为教育中的两种常见策略,对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奖励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表现。
例如,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此外,奖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设立小组竞赛或评选优秀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竞争,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然而,奖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给予,而是应该与学生的努力和付出相对应。
如果奖励过于频繁或没有明确的标准,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奖励的依赖和功利心态的形成。
因此,在运用奖励策略时,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奖励标准,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约定,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得到奖励。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奖励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除了奖励,惩罚也是一种教育中常用的手段。
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和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或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批评、警告或适当的惩罚性任务,以达到教育和纠正的目的。
然而,惩罚也需要注意方式和程度的把握,过度严厉的惩罚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反效果。
因此,在运用惩罚策略时,教师应该冷静客观地评估学生的错误行为,并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改正错误。
然而,奖励和惩罚并不是教育中的唯一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学生应该明白,良好的行为和成绩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更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家庭教育中的奖惩制度
![家庭教育中的奖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3ed59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c.png)
家庭教育中的奖惩制度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家长往往会采取奖惩制度。
本文将讨论在家庭教育中奖惩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并执行适当的奖惩措施,以达到合理教育的目的。
一、奖惩制度的必要性奖惩制度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奖励良好的行为,孩子会得到正面的反馈,进而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
同时,通过惩罚不良行为,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行为。
其次,奖惩制度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孩子得到奖励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回报,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
而当孩子受到惩罚时,则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尝试避免类似的错误。
最后,奖惩制度也可以帮助家长建立权威形象,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则会有相应的后果。
二、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1. 奖励措施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
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礼物、零花钱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扬、鼓励、亲子活动等。
关键是让孩子明确行为和奖励之间的关联,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惩罚措施在制定惩罚措施时,家长应该注重选择适度而不过分严厉的方式。
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导致反叛行为。
一些常见的惩罚方式包括口头警告、斥责、限制娱乐活动、时间罚站等。
关键是让孩子明白犯错的后果,并在经历惩罚后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
3. 奖惩的一致性家庭教育中的奖惩制度应该保持一致性。
父母应该协商一致,在奖励和惩罚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态度。
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之间利用分歧制造矛盾,并增强父母的教育权威。
三、执行奖惩措施的注意事项1. 及时性奖惩措施应该尽可能及时执行。
奖励应该及时给予,以激励孩子进一步的积极努力。
而惩罚也应在孩子犯错之后尽快实施,让孩子明确错误的后果。
2. 公正性家长在执行奖惩措施时应该做到公正。
奖励和惩罚都应该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以避免一方受到偏袒或不公正对待的感觉。
论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及其策略
![论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及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ff322bbcd126fff7050b7f.png)
其微 。” 而 教育惩罚具有教育性 ,以不损害学生身 心
健康 为前提 。放弃教 育惩罚是教 师的一种教育不作 为
行 为 ,最终会贻误 学生的成 长 。教育惩罚 的合理 性包
括 以下 三个 方 面 。 ( 教 育 惩 罚是 教 师 给 予 学 生正 确 反 馈 的 必要 手 段 一)
学 生的不尊重 ,就是违 背了教育规律 。这 些教师 “ 谈
罚色变 ” ,由于担一 教 育惩罚会伤害学 生 ,从而不 能 L -
对 学 生 进 行 必 要 的教 育 惩 罚 。二 是 对 教 育 惩 罚 的 实 施
教 育惩罚本质上 是一种反馈 ,是 教师代表社会对 学 生 过 错 行 为 的 否 定 性 反 馈 。 自教 育 产 生 之 日起 ,教 育 惩罚 就存 在 传递 否 定性 反馈 的 功能 。甲骨 文中 的 “ ”字就 “ 教 表示成 人手拿着器械 督促学生的学 习行
教 师 应 当 面 指 出其 错 误 所 在 。教 师 对 待 性 格 敏 感 学 生
“ 为规则 的教 育制 度 为人 们 的教育 行 为划 定了界 作
限 ,这 条界 限标 志着 社会 共 同体 认可 的教 育行 为准
则 。 在 界 限 以 内 的 教 育 行 为 ,得 到 社 会 的 许 可 、赞 赏 、鼓 励 ,否 则 就 会 受 到 社 会 的 谴 责 和 打 击 。 ” , 因
年心理与教育。
1 l 0
范人们 的行为 ,学校 同样也 需要校规 、校纪来约束学 生 的行 为 。教 育制度 本 身就 具有 权威 性 、强制 性 。
征 。教师在 实施 教育惩罚前要 充分 了解 学生 .根据其
幼儿教师积极惩罚行为及策略_0
![幼儿教师积极惩罚行为及策略_0](https://img.taocdn.com/s3/m/e02ebe0f551810a6f4248603.png)
幼儿教师积极惩罚行为及策略摘要:幼儿教师适当的惩罚行为尤其是积极惩罚行为,能够对幼儿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产生积极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良好个性养成。
幼儿教师积极惩罚行为分为一般性积极惩罚、剥夺性积极惩罚、施加性积极惩罚和积极的心理惩罚等方式,幼儿会表现出积极接受、中立平和以及消极反抗等行为。
幼儿教师实施积极惩罚行为应讲究策略,要具有时间针对性、要贴合幼儿独特个性、要注重与幼儿平等对话、要与其他教育方式结合、要及时向家长反映等。
关键词:幼儿教师;积极惩罚;不当行为;幼儿行为近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提倡“鼓励教育”“赏识教育”,而“惩罚”却成为敏感话题,使得许多教师不敢实施惩罚甚至“谈罚色变”。
现实中,幼儿惩罚教育中可能因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班级管理方式等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对幼儿产生错误后果。
但不能因个别现象而否认惩罚教育的作用,对幼儿的教育管理不能只是一味的包容与鼓励,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中惩罚的缺失会放纵幼儿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可能导致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影响其全面发展。
所以,惩罚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应理性认识惩罚尤其是积极惩罚对于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教育管理行为的价值,适度、合理、有据可循地实施积极惩罚,促进幼儿发展。
一、积极惩罚的内涵惩罚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方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以“惩罚”概念为基础,归纳并界定“积极惩罚”的内涵,为幼儿教师积极惩罚行为分析提供依据。
(一)惩罚与积极惩罚。
惩罚指享有合法惩罚权的人为了抑制和减少被惩罚人的不良行为或品行,采取一定的手段使被惩罚人遭受某种痛苦、折磨、损失、资格丧失或者其他损害。
在教育情境中,惩罚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品行予以否定,使其通过经受一定程度的负性情感体验,从而抑制和减少其不良行为发生或发展,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种动态的教育手段”[1]10-11。
在对象上,“惩罚是以感知学生灵魂为主,不侵犯学生皮肉的教育方式”;在结果上,“惩罚通过刺激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甚至是心灵上的改变,但并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在方式上,“惩罚采取的是对学生某行为的否定、制止等个体可接受的非身体伤害的方法,使个体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发生改变的一种教育方式”[2]。
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
![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a6afc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7.png)
教学实践中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或惩治。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规范,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育惩戒也需要谨慎实施,以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规范,建立规章制度在教育实践中,建立明确的规范是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当明确学校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不允许迟到早退、不允许擅自离校、不允许在课堂上讲话等。
这些规范性规定可以作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依据,确保教育惩戒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明确规范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校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品质。
规章制度也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风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制定具体惩戒措施,符合学生特点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的措施应当具体化,符合学生的特点,以达到惩戒的有效目的。
具体惩戒措施可以包括口头警告、书面批评、停课、校内劳动等。
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当根据学生的不良行为特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惩戒措施,尽可能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或心理压力。
实施教育惩戒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合理安排教育惩戒的时间和频次,避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对于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或书面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惩戒;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行为,可以适当停课进行教育惩戒;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校内劳动,以此进行教育惩戒。
通过合理安排教育惩戒的时间和频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注重沟通,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教育实践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实施“教育惩戒”的有效策略之一。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1f791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e.png)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重要阶段。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和奖励策略被广泛运用,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对于是否应该使用惩罚和奖励策略在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策略的利弊,并提出一种更加综合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惩罚策略惩罚策略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旨在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来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
惩罚可以采用体罚、责骂、剥夺特权等形式。
然而,惩罚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惩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惩罚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抵触心理甚至逆反心理。
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惩罚没有教育的价值。
惩罚只能告诉幼儿某种行为是错误的,但并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
幼儿需要被引导和教育,而不仅仅是受到惩罚。
二、奖励策略奖励策略是通过给予幼儿奖励来鼓励和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
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小礼物、糖果等,也可以是非物质奖励,如表扬、赞许等。
奖励策略的优点在于能够积极激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然而,奖励策略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依赖奖励可能导致幼儿对外部奖励的依赖性过强。
当外部奖励消失时,幼儿可能失去动力和兴趣,无法自主地进行良好行为。
其次,错误的奖励方式可能培养出错误的价值观。
如果奖励过于频繁或不当地给予幼儿,他们可能会错误地将奖励与特定行为之间建立起不正确的联系,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三、综合教育方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行为,我们需要采用一种综合的教育方法,既包括惩罚策略,又包括奖励策略。
首先,对于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取适度的惩罚措施。
但是,惩罚应该是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不是出于发泄情绪或权威的需要。
惩罚应该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具体行为,而不是对幼儿本身进行攻击。
同时,惩罚后应给予幼儿解释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行为方式。
其次,对于良好行为,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必要的“惩罚”
![必要的“惩罚”](https://img.taocdn.com/s3/m/161cebf3453610661fd9f419.png)
必要的“惩罚”一、教育的怪现象近几年来,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多次报道很多学生辱师、杀师事件,当辱师、杀师之类的消息见诸媒体,我看到的却是这样的评论:孩子就是一个孩子,孩子还小,孩子还在接受教育,孩子之所以犯错,是教育者没有教育好,错在教育者。
那么接下来的评论就顺理成章了,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突然被乌云遮住了,灰暗无比,各种骂名随之而来。
教师的形象几乎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这让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前所未有的伤心和沉重。
现在的学生,是在温床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被溺爱被顺利层层包围。
在他们心中,只有自我,没有他人。
他们只知道行使所谓的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没有别人。
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他们从不关心和在乎别人的需求和权利。
现在的家长多是溺爱型的家长,在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家长都围着一个孩子转,所有的事情都以孩子为核心,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有一点的“委屈”,但凡孩子有一点不满意,他们从来就不会认为孩子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一定会认为是学校或者是老师的问题。
一定会为孩子出头,甚至是出气。
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太过自我。
面对某些学生或家长侵犯老师人格甚至生命尊严的事件,面对有些学生偏离健康人格、违背社会公德、做出违犯法律的事件,总有不少人会激愤地指责学校,气愤地声讨教师,但几乎没人会认为所谓的学生的“自由、权利和尊严”才是罪魁祸首。
二、教育惩罚的原则性教育的目的不是惩罚,但惩罚是一种手段,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侮辱、歧视。
惩罚是柄双刃剑,是一种教育手段。
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
教育的爱心,本身就包含了严格要求,甚至包含了必要的教育惩罚。
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信任,并且要特别小心地为学生着想,要顾及学生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三、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惩”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惩”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f2404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6.png)
小学班级管理中“奖”与“惩”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班级管理中的“奖”与“惩”策略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观念。
正确的奖惩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让我们来看看奖励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二、惩罚策略的重要性1. 纠正错误行为。
适当的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行为的严重性,从而纠正错误行为,避免再次犯错。
2. 值得提醒的是,惩罚策略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感到羞愧或者产生抵触情绪,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适度地运用奖惩策略,以下是一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常用的奖励和惩罚策略,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启发。
三、奖励策略1. 表扬鼓励。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可以让他们感到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勋章奖励。
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勋章或者奖状的奖励,让他们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感到骄傲。
3. 实物奖励。
对于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实物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奋发向上。
四、惩罚策略1. 责任清单。
对于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责任清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2. 体育惩罚。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适当地利用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惩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错误。
3. 留校察看。
对于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留校察看的惩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的严重性。
需要强调的是,奖惩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需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情况,避免过度的奖励和惩罚。
奖惩策略的应用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理解和接受。
课堂教学惩罚的原则和策略
![课堂教学惩罚的原则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2843111c5da50e2524d7fe4.png)
课堂教学惩罚的原则和策略[摘要]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会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本文就目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探讨了课堂教学惩罚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教师可以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学惩罚原则策略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会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教师会对学生问题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否定,从而消除并转变不良行为,这即是教育惩罚,其内涵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
教育惩罚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痛苦而发挥作用,学生只有改正错误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才能减弱或消除痛苦。
惩罚的痛苦主要作用于身体肌肤和心理精神,实际上肌肤之苦多少都会引发心理精神之痛。
课堂惩罚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把否定性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心里感受到由否定性评价所产生的尴尬、羞愧、耻辱的痛苦,从而改过迁善。
合理的教育惩罚的目的应是教育改造学生,而不是伤害学生,这就要求惩罚的形式必须适当、痛苦强度必须适度。
伤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伤害学生尊严、心理健康的心罚都是严令禁止的。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一般分为两大类:外向性和内向性问题行为。
前者是指那些粗暴干涉别人即反对别人管束的行为,包括不服从的、敌对性的、攻击性的和破坏性的行为。
后者包括具有“神经质”特征的性格问题行为及其他以退缩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例如神经过敏、烦躁不安、过度焦虑、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
课堂教学中的惩罚即主要针对外向性问题行为。
内向退缩性问题行为虽一般不直接干扰课堂教学,但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人格健康发展,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暗示、提醒等非常轻的惩罚方式把否定的信息传递给他,使他意识到教师的否定态度从而集中精力学习,进一步的教育疏导可留待时间充裕的课下进行。
一、课堂惩罚应遵守的原则1.及时婉转原则。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要及时惩罚错误,以尽可能地减小对教与学的影响。
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
![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f40f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1.png)
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引言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是每个家长关注的重点。
当孩子犯错或者不听从规则时,适当的处罚是必要的,以教育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然而,在选择处罚措施时,家长需要谨慎选择,确保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家长在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理解处罚的目的在谈论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理解处罚的目的。
处罚并不仅仅是为了惩罚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并激励他们改正错误并学会承担责任。
因此,处罚措施应该着重于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单纯的惩罚。
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以下是一些适合孩子的处罚措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时间限制对于一些小错小病的行为,可以采取时间限制的方式进行处罚。
比如,规定孩子在家中游戏的时间限制,限制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或者在特定时间内限制他们外出与朋友玩耍。
这样的限制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有不良后果,并促使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工作与责任给孩子一些额外的家务活或者责任,是一种常用的处罚措施。
这样的处罚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如果孩子做了不当的言行,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并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完成一些家务工作。
惩罚和奖励制度设立一个清晰的惩罚和奖励制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份行为规范,规定好哪些行为会受到奖励,哪些行为会遭到处罚。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表扬或者更多的自主权,而处罚可以是限制一些娱乐活动、减少零花钱等。
反思和道歉当孩子犯错时,可以要求他们进行反思并向相关人道歉。
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要求孩子道歉也教育他们学会认识到对他人的伤害,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沟通与引导有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理解。
在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时,家长可以选择进行沟通和引导。
新教育惩罚方案范文
![新教育惩罚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c379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2.png)
新教育惩罚方案范文近年来,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纪律不良、道德观念模糊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学校纷纷推出了新的教育惩罚方案,以期改善学生的行为和品德。
以下是一个新教育惩罚方案的范文:尊敬的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学校对话班的辅导员张老师。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新教育惩罚方案。
这个方案是为了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提高整个学校的纪律和学风而设计的。
首先,我们将强调积极的激励机制。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置一系列奖励机制,比如将表现优秀的学生列入荣誉榜,颁发奖状和奖章,公开表扬等。
这种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我们将采取特殊任务的方式。
在新教育惩罚方案中,我们将设置一些特殊任务,对于一些犯错、触犯规定的学生,给予一定形式的惩罚。
这些特殊任务可能涵盖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教育等方面,通过这些任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和提升自己。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家校合作。
我们与家长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适当的惩罚和引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只有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我们将注重教育和引导。
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我们将采取开导和引导的方式,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去认识和改正错误。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后果并深刻体会到良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新教育惩罚方案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
只有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相信,通过这个新的教育惩罚方案,我们的学校将会迎来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和环境。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这个学校新教育惩罚方案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参考。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
学生奖惩措施策略
![学生奖惩措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2eb20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4.png)
学生奖惩措施策略第一节:引言在教育领域中,奖惩措施一直被用作激励和指导学生行为的工具。
学生奖惩措施策略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提供激励以促进学业成绩。
然而,怎样选择适宜的奖惩措施策略,并配以恰当的实施方式,仍然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第二节:奖励策略的重要性奖励策略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表现良好的一种手段。
通过给予学生奖励,如奖状、奖金或特别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积极行为的认同感,进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努力工作。
此外,奖励也可以帮助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第三节:奖励策略的类型奖励策略可以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
外部奖励是指通过给予学生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以激励他们的行为。
内部奖励则是指通过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自我驱动力。
学校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奖励策略,并在实施时注意不过度依赖物质奖励,以避免学生对于自主学习和内在动力的依赖。
第四节:奖励策略的实施奖励策略的实施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年龄阶段进行调整。
对于小学生,可以利用小组竞赛或类似的活动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分享知识。
对于中学生,可以设立学术和社交方面的奖励系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而对于大学生,可以通过设立学术研究奖项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培养创新精神。
第五节:惩罚策略的重要性虽然奖励策略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惩罚策略同样不可或缺。
惩罚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促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
合理的惩罚策略有助于建立学校的纪律,保持良好的教育秩序。
第六节:惩罚策略的类型惩罚策略可以分为外部惩罚和内部惩罚。
外部惩罚是指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口头批评、写作业、留校查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
内部惩罚是指学生因为自身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后果,如自责、失去朋友、学习压力增加等。
学校在选择惩罚策略时应注意形成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利用惩罚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惩罚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生约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错了要承担什么后果。
本文从学生的个性特点、预防学生犯错的有关策略分析了叛逆学生破坏性犯错的原因以及教育中必须施行的惩罚措施。
关键词自然惩罚智慧约定责备与鼓励Study on Some Necessary Punishment Strategy in Education //Wang AijunAbstract Before punishment,you must know the character of students.And there is agreement between you and students about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The students are clear what kind of punishment they should get if they don ’t obey the rules.The paper is about the causes of behavior mistakes by some rebellious students and the punishment strategy.Keywords natural punishment;wisdom;agreement;blame andencouragement Author ’saddress Depart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 -cation,Xi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710061,Xi ’an Shaanxi,China在推崇赏识教育的今天,惩罚仍然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我们倡导以正面教育为主,辅之以惩罚措施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犯错理应受到惩罚,不仅如此,合理的惩罚还能帮助孩子形成坚强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抵御诱惑。
为了达到预期的惩戒目的,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情绪成熟水平。
惩罚的使用体现着管理者的智慧,并且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有所不同。
教师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煞费苦心,有时却事与愿违,这就迫使大家反思:我们做错了吗?错在哪里呢?赏识之外还要使用惩戒措施吗?为了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下面笔者就三个方面谈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惩罚策略。
1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反常行为的出现与他们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充分认识、了解学生。
比如,12~15岁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危险期,这一时期教育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出现抵触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性情、产生压力的原因。
比如:是不是由于学业困难引起的,如果学生过分担心学业,而且屡次失败,老师的帮助能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有的学生因为学习上无法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破罐子破摔,在其他方面捣乱以显示与众不同。
对学生了解越多,教育越成功。
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谈,了解这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思想动态。
经过老师的思考,引导学生说出真实想法,多倾听少指导,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对错。
谈完后作好记录,以便观察行为与想法之间的联系。
了解某位学生的优缺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还包括从其他同学处了解情况,也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熟悉全体同学。
多观察学生的行为。
不只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有课下完成作业,穿衣打扮,同学之间交往,处理矛盾等等。
多了解老师不在场时同学的表现。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走进他们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
体会学生的感受,关心学生此时的心情,给与理解、安慰等。
师生之间缩短距离,走得近些。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乐学,少犯错误。
成长中的孩子可塑性很强,这正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每天都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教师要正确引导孩子。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陕西·西安710061)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1-0029-0329错,另外,不能期望孩子有太多的美德,让他们幸福地成长。
也就是说不让学生压抑自己的愿望,刻意表现以博得赞赏,从而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种种品德的养成与自己的经验、心理成熟水平相关。
不压抑学生,就是让他们的自我意志能够表现出来。
孩子的自我意志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强大力量。
老师在采取措施的同时一定要耐心引导。
好习惯的养成要三周到一个月。
事实证明,捷径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节约时间。
过于急躁会前功尽弃,急于解决不可一时解决的问题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对有些非常叛逆,长期与老师不合作的孩子,可以先从第三人称表扬开始,当他们欣然接受了这种表扬后可改用第二人称。
称赞他们所作的具体事,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发自内心地鼓励他们。
2预防学生犯错的有关策略一个优秀的老师总能让学生比较容易遵守纪律,所以老师要反思自己讲课是不是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互动是不是很充分,不致学生无事可做,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教师从自身找原因,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从知识获取和成绩提高中获得成就感。
花点时间让学生了解纪律的必要性,相信纪律是人类交往的必要组成部分。
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制定的纪律,而且在学生违反时,告诉他们,继续下去是什么后果,让其看到老师是在公平地执行纪律,奖罚分明。
与经常犯错的学生事先约定,明确“游戏规则”:该做什么?要做多少?什么时候必须完成?接下来做什么?明确清晰,让学生一看到任务就很清楚该做什么,完成任务了也明白自己彻底做完了,受到惩罚也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受罚。
让学生参与守则的制定,问学生“什么样的事情是课堂中不允许的”以达到全班对课堂纪律非常清楚的目标。
和学生一起制定好计划,一旦出现他惯常的错误,提醒他:“你的计划表上是怎么写的?”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让犯错的学生体会一下他人的感觉,给他/她分配一个受到旁边捣乱分子影响的角色,结合说服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竞(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 SED )要和家长商量,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必要时建议他们接受心理治疗。
逐渐树立师生间的信任,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孩子。
努力争取信任,花时间加入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学生感兴趣的事。
师生关系良好,教学才有效果。
老师要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
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个老师,所有的努力只会白费。
及时观察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叛逆的先兆,比如这样一些情况会使他们情绪失控:(1)听到说“不”。
(2)听到言语命令。
(3)看到一些不赞成的表情或肢体语言。
(4)有一段时间无事可做。
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用语,如:“你到底怎么回事?”“又怎么了?”要发出明确、清楚、简练的主要命令,但是不能一次给出一连串命令或者一次发出截然不同的两个命令。
让学生学会控制坏脾气,允许他们去安全环境缓冲一下,回来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尽可能少用命令性语言,这种语言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挑衅行为。
跟他们讨论提高的方法。
当暗示不起作用时,问问学生:“你现在该做什么呢?”提醒学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3惩罚措施及原则“没有规矩,无以至方圆。
”教育中少不了惩罚,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
根据实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 ),惩罚在教育中很有必要。
这就是,当一个反应被强化,它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而一个反应被惩罚,它出现的频率就会减少。
责备学生时对事不对人,教会学生形成判断事物的正确标准。
教师所要惩罚的是错误的事而不是表现出对这个学生的厌恶。
创造一个逻辑结果(logical consequences ),让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
耐心施教,对每个学生都怀着美好的期待,相信努力工作会有一个满意的回报。
对于不小心犯的错不妨用幽默来解决,不要让学生有太多的负担。
如果不是故意,小的错误可以原谅。
私下解决比公开有效。
温和打断并给学生新任务,使破坏行为无法进行。
私下悄声举出两种具体事项提供选择,比30掌握处罚的分寸,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屡次犯错的学生,可以跟他们提前做个约定,下次再犯将面对怎样的惩罚。
凡事先讲明白,先教会正确的做法,做错了也要他明白错在何处。
出现突发事件不能急躁,要冷静面对。
耐心等待,冷处理。
柔能克刚,不宜使用高压、打骂或痛斥。
老师非常生气时给自己三十秒思考,想想这样做是否有用。
老师勇于改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犯错原因、保持沟通。
不说气话,通过讨论,寻找共同认可的答案。
学生发脾气、失控时,允许他在原地一动不动地呆上五分钟,让爆发的情绪安定下来。
惩罚要有限度。
如果责备过度,必须停止。
不能以老师出气为目的,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深呼吸,离开一会儿或者放下这个问题,等冷静了再理智地处理。
老师生气时要有思考的时间,问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何。
其实,学生的不良行为与老师平时的教导方法也有关系,所以教师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把怒气全发泄在学生身上。
常用的几种惩罚措施:(1)语言或眼神警告,提醒注意,尽量不点名批评。
(2)没收与课堂无关的违规物品,比如手机。
可以在课下归还学生或交与辅导员或者家长。
(3)暂时剥夺某项权利,比如不给某次奖励分。
(4)提出警告。
对旷课次数超过三次学生提出警告,或通知家长,希望其配合。
或者学期初约定好,不给考试及格。
体罚是教育者的极端表现,这种不当的管教会引来学生模仿,不可成为主要教育手段,只有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出现重大过失时使用。
使用的同时,教育者也应公开承认自己的责任,说明因为平时教育的失误而甘愿自罚。
责备孩子要与平时鼓励结合起来。
老师惩戒学生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并不是让他们感到恐惧。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醒过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犯了错误,老师也可以采取不理会的方法,忽视这位学生一段时间。
有些学生故意捣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
如果老师假装不理不睬,忽视他,使他的捣乱不能引起重视达犯错的自然后果。
取消他们该享有的好处,有原因地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使学生的缺陷得到弥补。
清朝有位学者李惺曾说:“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
事后与学生沟通非常必要。
惩罚之后与学生沟通,给予关注和安慰,使他们体会到老师这样做的苦心。
要尊重对方,给学生申辩的时间,等对方说完了,再说自己的意见。
沟通不是要学生听老师的话,而是要听懂彼此的话,达成一种默契。
还有一点请注意:惩罚学生时允许申辩,人为惩罚不应该对学生造成身心的极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