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陈金锋(2008年市二等奖)

摘要: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新课标下,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

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本文通

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年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来的。这种评价强调要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评价活动。与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惟一指标的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应用应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结、交流,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在生物教学中,则要求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从而促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又是生物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下面以高二第一册《新陈代谢与酶》中探究酶的特性的教学为例,谈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

一、课前思考

《新陈代谢与酶》这一课题是学习新陈代谢一章以及后面其他各章内容的基础。从教材的分析来看,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教材没有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安排了三个学生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探索酶特性的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比较复杂,实验仪器比较多,实验材料多种多样。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评价学生的活动也就成了这节课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准备采用形成性评价时必须先思考三个问题,才能以备无患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1.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既然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那么,评价的内容就应该多元化:既有知识方面的,也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共性,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和表现对知识的理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本节课中确定了以下几个评价点:

①学生分析实验素材是否合理?是否有重点?

②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在原有内容上有所拓展?

③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出现科学性错误?

④学生材料组织的形式和介绍语言的表达有何特色?

从上述评价的内容来看,既有对知识的评价,又关注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及时进行赏识评价。

2.如何进行评价?

我在思考每节课的评价方式时,努力把赏识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即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创新表现做出恰当的赏识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在评价的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的办法,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被评价,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态度上,都有明显提高。

3.评价的效果如何?

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否有效,要看评价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学生保持和强化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为了了解这堂课是否达到了上述目的,课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活动,及时评价;注意评价后的学习行为的改变;课后要及时调查所教班级的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积极听科组其他老师这个课题的课,根据学生和听其他老师的课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再评价。

二、教学过程及评价

我将整个探究实验教学流程设计为四个环节:分析实验素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素材”:教师提供信息资料和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酶的特性。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析实验素材,小组讨论,提出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小组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或提出新的设计,或产生的思考,或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进行了不同评价,如下:

1、同学根据提供的材料,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探究“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

对此,我采取了学生评价的方式。有的学生认为,此方案的设计,遵循实验设计原则——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对照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而且根据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进行检测。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马铃薯块茎小块代替肝脏研磨液进行实验等等。让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与评价,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及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

2、一些小组在进行实验探究中发现,1号试管和2号试管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没有明显的区

别。有人认为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同学提出并不需要用卫生香,直接看产生的气泡的速度即可得出结论。

对这一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教师评价的方式。在评价中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实验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肝脏)的新鲜程度,肝脏必须进行研磨,使酶释放,另外肝脏的量是否足够,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肯定了第二种想法。

3、在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时,有同学用碘液来替代斐林试剂,通过定时检测剩余的淀粉量检验淀粉酶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活性。在利用图像表达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的关系时,有同学就教材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曲线发生质疑,认为教材中两条曲线不应该是对称的,并作出解释。

对上述作评价时,及时赞扬了这些同学的创新,并鼓励其他同学对实验的素材、原理、步骤进行变式,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质疑权威。

4、在小组总结时,很多同学在整个总结发言中的语言非常流利和顺畅。有的能提出自己实验时的一些错误又能具体分析原因。有的能对小组的创新进行总结又能对实验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设想。有的能结合日常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很有吸引力。

我在最后评价时说:“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通过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并不断创新,又能运用有关酶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发现问题,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整个探究过程,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比较紧凑,学生探究热烈。汇报结果结合生活实际,各具特色,且敢于对教科书质疑,完全打消了我先前的忧虑。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和谐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对各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放入每个学生的生物学习档案袋,以便为学生阶段性评价提供依据。

三、评价效果

1、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经常采取小组练习、合作、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但主动性差的同学往往不开口,或只是听,久之,便失去了主动性。通过形成性评价,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了小组活动,慢慢地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而且谈话的内容更有意义。另人惊讶的是,无论什么话题,总有同学能够挖掘得很深,充分体现信息的交流。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从学习中看到提高,从提高中形成了能力。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

2、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生物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让学生彼此交流议论,来推动学习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所想,所说,所议,所评,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智慧的挑战,也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在这时,学习不再是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而变成了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驱使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

3、增强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学生参与评价,能更好得燃起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发表评价意见促进了自己分析事物,推理判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分析别人学习过程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在与别人交流议论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路,触发了灵感,启迪了思维的创新。学生平常注意积累知识,思维也较活跃。如在“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