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说课稿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正稿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育星小学向美华一、教材解读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西风胡杨》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文本中有生动的词语、大量的排比句、对句。
第2、3、4自然段在介绍胡杨自身特点的同时,作者给他们赋予了人的性格:坚韧、无私、悲壮,从而赞扬了胡杨的品格,写胡杨特点的时候,运用了总分的段式和并列的段落。
第6自然段作者以简短的文字,写了胡杨孕育了西域文明,但拓荒与征战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
继而作者写出了作者对人类的希望与信心。
让高年级的孩子读这样的文章,会使他们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给人震撼;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既有对胡杨的喜爱,又有对胡杨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1、认识1“韧、茎、氏、炙、耸、摧、蒸、赐、垦”10个生字,会写“韧、茎、氏、炙、摧、肝、裂、朽、躯、耸、蒸、垦、熬、润、祈”14个字,掌握“坚韧、炙热、催肝裂胆、不朽、身躯、滋润、蒸熬、人类、围垦、祈求”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4、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5、认识整句,进一步学习总分的段式。
体会整句的作用,能用总分的段式和整句写一段话。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胡杨的特点,感悟作者对胡杨的关注及同情。
认识整句,进一步学习总分的段式。
体会整句的作用,能用总分的段式和整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难点认识整句,进一步学习总分的段式。
体会整句的作用,能用总分的段式和整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设想:基于文本的特点,我的教学设想是从句子入手(认识整句,体会作用)——认识总分的段式(明白胡杨的特点)——语用训练(总分的段式、整句运用,设计有梯度的能力迁移训练)。
西风胡杨说课稿
一、开门见山,旧知引入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 的树种-胡杨,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 汇报时相机板书:坚韧、无私、悲壮。随 后出示白板课件自学任务一:同学们,胡杨 的哪个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学生 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边读边品 味,并作出批注。〔直接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综合上述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 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本篇课文教学
〔二〕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 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 到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阅读量不够,查阅资 源的方法有限,生活经历缺乏,根本不知胡杨具体 形态,所以,感官的直接调动和想象能力的运用, 都成为学习的障碍,并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这些实际,结合学段特点以及 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 同情之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3、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知识回忆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1、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胡杨品 质,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以及师生对 话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
三、说学法
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学生实际,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 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读自悟,理解胡杨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爱及对胡杨命运 的关注和同情。
展示重点语句引导学习: “它们……让给了……让给了……让给了……留给了……〞以提问的 形式解决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比较的写作手法。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引导学生深 刻理解胡杨的倔强、悲壮。 “生前……最后一刻,死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达出 心中对胡杨的赞美,领会胡杨为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 这里采用个读,教师范读,比赛读的形式来进一步认识胡杨,感悟胡杨。
教学设计稿西风胡杨
1、作者描写了胡杨可贵的品质,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2、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3、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种景物。
1、掌握写作手法
2、仿写片段
把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指导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品析语句,加深认识通过对胡杨描写的语句,感受胡杨可歌可泣的性格。
3、激情朗读,唤起共鸣有了认识的基础,感情的基调,指导激情朗读,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赞美胡杨,关注环保。
4、由于朗读得较少,学生对胡杨命运的把握不到位;课堂讨论不够积极主动。
(三)、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2、胡杨的过去怎样?胡杨的现在怎样?
3、作者担心什么?
1、朗读文本
2、思考胡杨过去和现在的命运变化
3、体会作者的忧虑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又走进了文本。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私——()坚定——()
饱食终日——()千年不朽——()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2、为什么说胡杨是最悲壮的树?
3、胡杨的什么精神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九、教学反思
1、直观导入,激发情感教学伊始,我展示胡杨的照片,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胡杨,为之后的情感激发奠定了基础。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说课6篇
(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
(2)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坚韧、无么、悲壮)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赞颂胡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
(4)作者有什么样的祈求?(对上苍,对胡杨,对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为什么要祈求?
最坚韧 、
9、西风胡杨 最无私
最悲壮
附《西风胡杨》课文
西风胡杨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韧(rèn)的树。胡杨的根茎(jīnɡ)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二)阅读2、3、4自然段,了解胡杨之最
1、身处茫茫大漠的胡杨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坚韧、无私和悲壮。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胡杨的这些性格特点?胡杨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感动?
2、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2、教师过渡:学到这儿,同学们还觉得作者潘岳仅仅是在写胡杨这种树吗?在中华大地上,有没有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呢?读着这段文字,让我又想起了司马迁、李时珍、哥白尼、居里夫人、任长霞、中国女排、白礼芳等等!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这是老师自己的阅读感受
集体讨论:本篇课文,作者把胡杨都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比作战士,与沙漠进行抗争)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使学生了解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的形象,并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五年级下册《西风胡杨》这一文化素材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西风胡杨》,认识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并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胡杨树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西风胡杨》的课件、PPT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好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西风胡杨》这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胡杨树是什么样的树?–胡杨树为什么能够生长在西北大漠中?–为什么胡杨树被称为“战士树”?–课文中提到的“西风”有何象征意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跟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正确答案。
3. 课文分析与解读(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学生就课文中胡杨树的形象进行描写,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个人完成。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教师给予点评和改进建议。
5. 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自行查找关于胡杨树的资料,并撰写一篇短文,可包括胡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历史渊源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西风胡杨》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自主查询资料、撰写短文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西风胡杨》。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胡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要介绍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胡杨树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朗读并跟读。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造句练习。
4. 复述课文:(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并记忆生词和短语。
2. 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短文,可以是自己对胡杨树的感受,或者是关于胡杨树的故事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造句练习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课文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西风胡杨教案第一课时
西风胡杨教案第一课时课题: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西风胡杨》一文,使学生了解胡杨树对于沙漠环境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能够理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2. 能够总结出胡杨树对于沙漠环境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 能够理解并解释文章中较为复杂的句子;2.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发表对胡杨树的见解。
教学准备:1. 《西风胡杨》文本;2.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使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沙漠中生存?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胡杨树”的概念,并解释胡杨树在沙漠中生存的原因。
Step 2: 预读与问题 (10分钟)提供《西风胡杨》文本的部分内容,请学生进行默读,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胡杨树在沙漠中的作用是什么?2. 为什么胡杨树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Step 3: 阅读理解 (15分钟)学生阅读完整篇《西风胡杨》文本,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通过文章内容,你认为胡杨树对生态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2. 从文章中,你认为胡杨树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Step 4: 合作学习与分享 (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自己小组的想法,最后进行各组间的分享和交流。
Step 5: 小结与展示 (5分钟)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小结,总结学生讨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胡杨树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强调。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胡杨树的价值和保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胡杨树的认识和价值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阅读《西风胡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环境中胡杨树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不仅在团队协作能力上有所提高,也让学生对胡杨树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课堂时间较为紧凑,后续课程可适当加长,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展开讨论和自主思考。
9 西风胡杨说课稿
9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说教材: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由于学生对胡杨了解较少,很难从内心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来了解胡杨的生存环境十分重要。
三、说教法学法:1、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在教学中我以“赞胡杨——哭胡杨——救胡杨”为三大版块进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并设计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
四、说设计理念:我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针对课文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深情的爱。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学习准备:查找有关胡杨生活环境的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
那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
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
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那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它们执著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胡杨,让学生带着感情读课题。
5年级语文上册年级语文版教学第2单元《西风胡杨》说课稿
《西风胡杨》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西风胡杨》。
首先我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一、说教材:(一)内容: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既表现了它的特点与品质,更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是落实单元专题训练“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的好范本。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目标制定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四)教学重难点: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我选取了“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做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为此,我选取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本课的教学。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体会情感。
抓住“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
三、说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步骤:直观感受,提示课题;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一)直观感受,揭示课题由《命运交响曲》引入,再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然后缓缓导入:“同学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
2024《西风胡杨》说课稿范文
2024《西风胡杨》说课稿范文《西风胡杨》是2024年文学课程的一篇优秀作品,下面我将就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西风胡杨》是一篇描写北方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短篇小说。
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作者展现了胡杨树的坚韧与生命力,以及它在干旱地区对居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胡杨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胡杨树展现出的生命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思考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西风胡杨》这篇短篇小说时,我将采用以下教法:1、导读法:通过简单的导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
2、朗读法:通过朗读整篇文章,帮助学生感受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提高学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和解读。
4、情景再现法:通过模拟胡杨树的风景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胡杨树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地理和民族文化资料,用以辅助学生对胡杨树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用以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1、导读与朗读:首先,我通过引入胡杨树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这棵特殊树木的兴趣。
然后,我进行整篇文章的朗读,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的韵味和情感的表达。
2、讨论与解读:接下来,我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情节,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
3、情景再现:在讨论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些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胡杨树的风景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深入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4、阅读扩展:最后,我将给学生推荐一些与北方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书籍和电影,以便他们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对这些话题的认识。
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教案一、启发谈话,揭示题目在茫茫大漠中,当风沙漫天卷地地袭来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被淹没了。
然而,有着这样一个绿色的精灵,他用那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和暴风搏斗,他就是胡杨,他就是生活在沙漠中,生活在烈烈西风中的胡杨。
(板书:西风胡杨)让我们轻轻地呼唤他:西风胡杨;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西风胡杨。
为了更好地了解胡杨,首先我们共同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
(三排比读,男女比读,点名读,说个别词语的意思。
)胡杨究竟是一棵怎样的树?我们一起走进大漠,去领略烈烈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胡杨。
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注意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语句。
那么,在你眼中,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教师小结,板书: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胡杨是怎样的坚韧、无私与悲壮,我们一起从字里行间中体会感悟胡杨的品格。
三、欣赏胡杨,感悟品格出示课件1: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
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
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这是秋天最美的树,请你读!这是秋天最美的树,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只生在大沙漠”,你是怎么理解的?这点出了?他生存的环境是很艰难,很恶劣。
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树种,可见珍贵。
一边是,一边是,不够大,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胡杨林以100比1的比例站在那里,大沙漠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再读!大沙漠想侵占胡杨林,胡杨林不甘示弱,顽强地与大沙漠抗争所以说他美,这是一种壮美。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请以小组为单位,品味胡杨的坚韧,并用几个词来概括出它的坚韧。
联系实际理解二十米的根有多深,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是什么滋味?但是胡杨不怕。
如此的干旱,胡杨不怕,如此的炎热与寒冷,胡杨不怕。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胡杨树顽强的生命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胡杨树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胡杨树顽强的生命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胡杨树的赞美之情。
将课文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胡杨树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生长特点,从而引出课题《西风胡杨》。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课堂讨论课文描绘了胡杨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胡杨树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赞美胡杨树?4.课堂讲解5.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
6.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如何向胡杨树学习,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7.课堂小结8.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胡杨树的赞美诗。
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了胡杨树的顽强生命力。
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胡杨树的赞美之情。
但在生字词学习环节,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胡杨树的生存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胡杨树的生长特点。
2.引导学生说出胡杨树的生长环境、特点等。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胡杨树怎样的生存环境?学生回答:课文描绘了胡杨树生长在荒漠、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及课件(精选7篇)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及课件(精选7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西风胡杨教学设计及课件”7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方法:讲授,沟通学习方式:朗读、小组合作、自学及自评。
一、教学过程:(一)教师方面①导入情境打开课本,指导学生看图(课本内),从两幅图中观察胡杨的外貌的不同,引出课题。
②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问题引入:(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2)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坚韧、无么、悲壮)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赞颂胡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4)作者有什么样的祈求?(对上苍,对胡杨,对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为什么要祈求?集体讨论:本篇课文,作者把胡杨都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比作战士,与沙漠进行抗争)找出作者对胡杨树开容的词,为什么会用这些词语。
(孑然凄立、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等)为什么作者对胡杨会心痛,对胡杨作者有怎样的信念?(我坚信:………)有感情地朗读八、九自然段。
3、思维拓展作者对胡杨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他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而且,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定会十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4、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胡杨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而且是一种可贵品格。
同时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5、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观图,直面感受2、读课文;看小黑板,读(组)词3、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最新《西风胡杨》说课稿
2、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 了解胡杨生长的位置。
阅读第2、3、4自然段 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的。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赞颂胡杨?
4、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作者描述了胡杨的可贵 品 质 , 抒发了对胡杨深切 的 爱 , 对胡杨 命 运 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 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作业布置 1、了解古代西域文明 2、欣赏歌曲《楼兰姑娘》 3、上网观看影片《大漠“胡杨”》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讨论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的 粗浅看法,恳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谢谢!
谢谢观看!
自主阅读5、6自然段 思考: 1、胡杨与西域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2、胡杨为何流泪? 3、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8、9自然段
3、回读质疑,合作探究
1、说说“祈求”是什么意思? 2、作者恳切希望的是什么? 3、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4、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
,我们继续祈求,祈求( …… )
9.西风胡 杨
“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呢?”
这个“无私”“悲壮”,拓展延伸
时板书了“赞美”这个词。板书设
计既紧扣了课文的重点,又突出了
坚韧
无私
悲壮
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了作者对胡
杨的爱,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热爱
同情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训练主题的指 导下,我以胡杨的品质特点为主线,以读促讲,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合作交流,质疑 探究,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和赞美。
最新西风胡杨教学设计说课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说课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方法:讲授,沟通学习方式:朗读、小组合作、自学及自评。
一、教学过程:(一)教师方面①导入情境打开课本,指导学生看图(课本内),从两幅图中观察胡杨的外貌的不同,引出课题。
(2’)②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8’)2、问题引入:(22’)(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2)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坚韧、无么、悲壮)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赞颂胡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4)作者有什么样的祈求?(对上苍,对胡杨,对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为什么要祈求?集体讨论:本篇课文,作者把胡杨都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比作战士,与沙漠进行抗争)找出作者对胡杨树开容的词,为什么会用这些词语。
(孑然凄立、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等)为什么作者对胡杨会心痛,对胡杨作者有怎样的信念?(我坚信:………)有感情地朗读八、九自然段。
3、思维拓展作者对胡杨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他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而且,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定会十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4、全课小结(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胡杨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而且是一种可贵品格。
同时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5、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2’)(二)学生方面。
1、学生观图,直面感受2、读课文;看小黑板,读(组)词3、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西风胡杨的教案
西风胡杨的教案教案标题:《西风胡杨》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风胡杨这种树木的特点、分布和意义;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西风胡杨这种树木的意义;2. 学习背诵并理解《西风胡杨》一诗;3.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语文》或其他阅读材料;2. 诗歌《西风胡杨》的电子版或打印版;3.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包括西风胡杨的图片和生长环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呈现西风胡杨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2. 导引学生谈论并探讨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3.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思考,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核心活动:1. 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西风胡杨》,理解全诗意境;2. 课堂展示和分享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诗中意境的感悟;3. 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和效果;4. 学生进行朗读或背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5.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西风胡杨的意义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6. 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在巩固对诗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相关创作,如绘画、写诗等,表达个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珍惜之心。
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背诵《西风胡杨》;2. 要求学生写下对西风胡杨的认识和感悟,字数不限。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以及朗读和背诵的准确度和表达情感的能力;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西风胡杨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教学反思:1. 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 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3. 通过诗歌欣赏与背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和感悟。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西风胡杨说课稿
各位老师,不久前,我读了一篇散文,文字中流露出的的真情震撼了我。
它就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也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
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教材分析:〔一〕、内容:〔二〕、地位、作用和意义: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前准备: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提前推荐孩子们阅读《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沙原隐患》两篇文章,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
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教学过程设计:一、直观感悟,揭示课题二、探究文本,品味语言,读中领略胡杨之“最〞。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响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两种情况:也许孩子们感悟颇多,都跃跃欲试,交流很顺利,也许交流的孩子寥寥无几,这时,我会带着孩子们先领悟一个句子,等领悟方法后,再让他们走进课文,读中感悟。
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
〞“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
〞“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
〔指幻灯〕孩子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一〕、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
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风胡杨》说课稿
《西风胡杨》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
(一)、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学前准备:
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提前推荐孩子们阅读《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沙原隐患》两篇文章,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
学生:预习时让孩子们通过、词典理解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的知识,了解胡杨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
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同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观感悟,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伴随着撼动人心的《命运交响曲》,我给孩子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课件展示),然后缓缓导入:“孩子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
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胡杨在茫茫沙海中倔强挺立地姿态,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胡杨的印象,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探究文本,品味语言,读中领略胡杨之“最”。
进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读课文。
找到课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孩子们汇报时我相机就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这个版块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
针对这段文字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
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两种情况:也许孩子们感悟颇多,都跃跃欲试,交流很顺利,也许交流的孩子寥寥无几,这时,我会带着孩子们先领悟一个句子,等领悟方法后,再让他们走进课文,读中感悟。
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
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
”“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
”“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
(指幻灯)孩子们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一)、点拨“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这一句。
先让孩子们进行这样一个句子填空(课件展示)再让他们说说从所填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侵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这样几张图片,(课件展示),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二)、点拨“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
”“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这两句,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
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三)、点拨“它们生前为保卫。
”一句。
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三个特点。
再以胡杨的第一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4、赏美图,情景交融,强化心中情感。
在孩子们充分领略了胡杨精神后,我再向孩子们展示几张胡杨的图片(课件展示),当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怀着热爱、敬佩、赞美的情感欣赏胡杨,感受胡杨的时候,我配声情并茂的解说: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
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
这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对胡杨曾经的繁盛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体会胡杨的遭遇埋下伏笔。
三、品读中感悟真情,体会胡杨之“悲”。
(课件展示)
点拨句子:“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
”点拨这一句时,结合课后第3题,在孩子们抓住三个“祈求”,理解了每一个“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后,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完成这样一道填空题:(课件展示)“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这时,如果孩子们的发言不够积极,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比如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联系我们的甚生活,祈求“人们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地球水资源”…….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发言也就更加踊跃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再来解决孩子们第一课时提出的疑问:“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
最后,为了把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这样推波助澜式的引读
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展示),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一词,回归课题时用红色突显出标题中的“西风”两个字。
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