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一、幻想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边缘地位 • (一)中国文化的早熟性质,趋向实际和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二、知识点: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 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 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 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 .2 、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3 、气势之美 . 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 、幽默、反讽等. 《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3、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 . 二 , 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 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 . 《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 . 注释体叙事 . 《我的菩提树》 .3 、哲理思辨 . 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 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 , 而思考和分辨能力 , 只能来自学习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 .1、《棋王》的文化意蕴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 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 王一生是其主人公 .王一生的下棋 , 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 . ( 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 . “何以解忧 , 唯有下棋” . “虚无恬淡 ,乃合天德 . ”(《庄子·天运》)( 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 捡垃圾老头说 , 棋道中“柔不是弱, 是容 , 是收 , 是含” . 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 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 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 ( 3)庄子的道 . 即人有精神的追求, 精于某种技艺.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 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 . 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 一律说“爸爸爸”, 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 , 他就翻个白眼 , 咕噜一声“X 妈妈” , 除此之外一律不懂. 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 , 意味着愚昧与落后 . ( 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 , 象征迷信与落后 , 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 . ( 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 , 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 , 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 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 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 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 ,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 , 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 3)更新了小说观念 ,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 ,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 .(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 . 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 . 李杭育的吴越文化系列——《沙灶遗风》等(“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馆》等(“异乡异闻”)其他名家如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先锋小说 :a现代派小说(余华)1、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迷恋暴力和邪恶的人:对人的严酷存在境遇与生存状态的冷峻呈示.1、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现实一种》;《十八岁去远行》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现实一种》:兄弟骨肉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人菜. 人性恶具有超时代性;《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忍与刑罚专家的宿命. 等 .2 、历史苦难的个体承受:《活着》 .(一)死亡与孤独:福贵一家人的历史苦难. ( 1)儿子有庆最先因为为县长老婆抽血而死, ( 2)女儿凤霞死于难产 . ( 3)妻子家珍死于饥饿造成的体质虚弱. ( 4)女婿二喜在城里做建筑工被水泥板夹死. ( 5)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 . 活着的非本真存在. (二)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 1)命运 .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 . (2)社会、历史的因素 . ( 3)人祸 .如大跃进、公社化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惨重灾难 , 即家破人亡 . (三)抗拒命运与苦难 . 福贵还顽强地坚持“活着” . “活着”成为一种人生姿态.3 、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记》 . 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脉来维持生存.b 新历史小说1、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答:概念:用新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意识去解释历史的文学潮流——重说历史.基本特点:(1)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 .( 2)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欲望、权力:历史发展动力). ( 3)(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 新历史小说:吃、婚姻、两性、妻妾争斗.(备注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敌人》、《青黄》;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余华:《鲜血梅花》、《活着》;张炜:《古船》、《家族》;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 . )2、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答: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 、女性欲望的压抑: 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 、疯癫与死亡 . 女性悲剧命运 .5 、新一轮历史循环.6 、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 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 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 . 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 、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 . 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 .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 、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 、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备注:主要作品有《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 , 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3、《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答:《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 对民族文化的解秘.1 、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 . ( 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 有家产(有药房等) , 但从不放弃劳动 , 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 . 要儿子进山背粮 , 体验劳动的艰辛. 注重子女的教育, 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 ( 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 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 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 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 . ”( 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4、莫言“红高梁家族”小说的艺术特点.( 1)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开创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 2)关注的不是历史本真, 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性、人道以及人的异化. 颠覆了抗战历史 , 民间草根阶层成为抗战的主力. ( 3)叙事上设置了双重视角 , 创造了多过程叙述方式 , 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 .c 解构主义小说(王朔):简评王朔小说:( 1)商业性 . (2)叛逆性 . ( 3)反讽性 . ( 4)局限:缺乏深度, 人物雷同、结构散漫等 .新写实小说: 1、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 ,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 ,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 .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 ,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 ,在新写实小说中 , 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 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 ,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2、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答:一 , 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 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 . 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 . 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 . )关于刘恒的小说: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 、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 .3 、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 .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答:一 , 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 , 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 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 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2 、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执着、坚韧地活着 .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 .4 、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 . 《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 . (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 (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 )二 , 关于方方的小说: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 ( 1)亡灵视角 . (第八子)( 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 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 ( 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女性主义小说:1、从林白女性小说看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 1、女性(身份)认同. 表现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2 、男权抗拒 .3 、姐妹情谊 . 同性之爱是纯粹的“友谊”, 它接近爱情 , 又超乎肉欲 . 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1 、自叙性 .2 、“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模式.3 、诗性语言 . 《“子弹穿过苹果》:“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 高高飘扬 , 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 洁净、高级、无可换回. ”2、陈染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 1、女性成长与性萌动.2 、回归女性之爱的“精神家园”.3 、对异性爱与同性爱的双重失望.( 备注:20 岁发表作品 , 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窗口》,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及若干散文集,1998 年发版有《陈染文集》)3、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答: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主角.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 其展现了一个女性悲剧的人生内涵:1、现代都市文化的牺牲品(因选为“上海小姐”, 才被李主任包养;被“长脚”杀死, 成为金钱主义文化的牺牲品) .2 、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起伏(李主任的倒台;解放后的人生转折).3 、人生命运的捉弄(李主任飞机失事;被“长脚”失手杀死;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却“飞走”了, 自己的死与女儿有间接关系).4 、女性自身的人性弱点(晚年浮华的生活;与老克腊的老少恋;纠缠“长脚”不放).知青小说:1、知青小说的主题模式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伤痕的诉说: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 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 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 . 叶辛《蹉跎岁月》.2 、神圣的迷恋:认同知青生活的经历, 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 典型作品: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张承志的《黑骏马》.3 、理性的反思:反思知青生活中的历史倒退行为等 . 韩少功《西望茅草地》.4 、生存的观照:从存在哲学角度对知青生活进行描述, 揭示存在的荒诞性 . 王小波《黄金时代》.( 备注:知青作家群: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叶蔚林等 . 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 .)2、如何看待知青小说的得失1、肯定性评价 .2 、否定性评价:如成坚:“作为集体不幸的知青, 对自己的罪孽又作何处置?逍遥:“千千万万知青付出青春、血汗和爱情从事的垦荒事业, 竟是将美丽的草原滥垦成沙漠的千古罪人的事业等等 .3 、正确的评价:理性地看待知青小说, 要用时代意识重新审视知青生活与知青文学.新时期诗歌散文与戏剧1、什么是朦胧诗答: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答: 1 、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 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 , 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 如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 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 . 如舒婷《祖国呵 , 我亲爱的祖国》(3)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 如杨炼的《诺日朗》, 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 .3、朦胧诗表现方法、诗风与诗歌地位:1、表现方法接受西方现代诗歌的手法——象征、隐喻、暗示等,显示主题的多义性. 象舒婷的《致橡树》, 写两株橡树根相连 , 枝叶相依相偎 , 既有爱情的主题 , 也有民族情感的主题 .2 、诗风:诗歌主题显示多义性, 诗风趋入深沉而凝重.3 、诗歌地位:新时期第一个现代诗歌浪潮 . 或新时期现代诗歌审美原则的崛起. )专业资料学习资料教育培训考试建筑装潢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重点绪论一、当代文学的性质、分期和特点1. 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延续,指的是1949年之后的文学(该概念并不科学,可是已经约定俗成了)。

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也应该涵盖港台文学,这只是个外延。

2. 当代文学的分期:1949年—1966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 年;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1977年—1989 年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叫新时期文学。

,1990 年—上世纪末或者至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3. 当代文学的源流和特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学历程,虽然几经曲折几经摧残,依然顽强而逼真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冲破几千年传统的精神桎梏,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国家的民主富强、社会的进步正义以及种种人类永恒梦想而生发的丰富复杂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顽强而逼真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感应着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对国家命运、个人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命运三者关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关于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定位,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人、社会、文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也就是人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树立,比如尊严、人格、独立等等;社会的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公民社会既民主社会的建立,实现一系列与人的现代化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制约,比如法制、民主、平等、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文学的现代化,是指脱离了“文以载道” 的工具论的束缚,实现文学的自觉,创造出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本的“人的文学” 。

所有这些,都是“五四”启蒙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所有这些,也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几百年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

以这样的价值判断来估量“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关键问题就在于,看它是继承、发展了“五四”传统,还是背离和消解了这一传统。

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归纳简答谈谈当代文学历史分期二分法:1949~1976年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1976年至今天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标志着我国文学发展进入新时期。

三分法:1949~1976年1976~1989年1989年至今天多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十年文学1976~1989年:新时期文学1989至今天:90年代文学三次批判运动一、《武训传》的讨论开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文艺斗争的先河。

给我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

实质上是建国后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文艺上的反映,是一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二、《红楼梦》研究批判由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等的批判,并使这种批判扩大化,远远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毛泽东发动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主要是反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目的是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从思想上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扫清思想障碍三、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敢于提出独到见解的文艺理论家。

历史实践证明。

胡风的文艺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切中我国国情的,至今还葆有它的生命力。

而当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

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对其进行政治上的批判,将意识形态文艺思想上的斗争等同于社会政治和阶级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肆意践踏,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为后来疾风暴雨式的用政治阶级斗争来解决学术和思想分歧开了先河。

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红灯纪》、《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与初创(1840-1919)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国家改革的呼声,中国现代文学逐渐萌芽并开启了新的历程。

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意识到必须更新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甲午战争的失败更加深了民众对国家危局的认识,文人纷纷呼吁文学要为国家振兴谋发展。

第二章: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多样化发展(1919-1949)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全面兴起,思想启蒙与现代文学的探索成为主题。

鲁迅、郁达夫等文人以言辞犀利的文章控诉时局,唤起全国人民的觉醒。

声嘶力竭的呼吁引导了近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相继兴起,形成多层次的文学声音。

第三章:新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成长(1949-1976)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旋律,文学作品大多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生活。

《红楼梦》、《茶馆》等标志性作品悉数问世,文学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蓬勃发展。

第四章: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1978-至今)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文学走向多元化,自由度提升。

民间文学、实验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形式大放异彩,作品内容更贴近民生,风格更加富有活力。

王蒙、毕飞宇等多位作家涌现,文学作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出更多元的表现形式。

结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交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继续推陈出新,为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着力量。

不管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还是自由与责任的辩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始终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期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愿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蓬勃发展,继续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学辉煌!。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白话文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开始使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鲁迅,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形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时期,一批年轻的作家和思想家开始提倡新的文学观念和艺术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适、陈独秀等人。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抗战文学的崛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抗战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抗战为题材,描写了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和巴金的《家》。

抗战文学的崛起不仅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感,也对国家的团结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以社会主义为主题,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鲁迅、茅盾、巴金等人。

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也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部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文学的一部分。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点整理考点一:文学研究会1)社团成立的时间:1921年1月2)社团成立的地点:北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瞿世英、郭绍虞等12人4)主要文学主张和创作特点: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认为“文学应当反应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创作“为人生”的文学5)主要刊物或主要作品:《小说月报》6)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意义:它说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社团创造社1)时间:1921年6月2)地点:日本东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寿昌、穆木天、张凤祥、徐祖正,后增加李初犁、冯乃超、彭康、朱境我、李一氓、阳翰生等人4)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表现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5)主要作品或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增《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新月社1)时间:1923年2)地点:北京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人4)主张:倡导新格律诗,主张诗的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美,建筑美5)地位或意义:对中国戏剧的程式化、象征性等特点加以肯定湖畔诗社1)时间:1922年4月2)地点:杭州3)主要发起人或主要成员: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4)主张或特点:湖畔诗社是沐浴五四时代精神成长起来的诗人,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个性解放思想是他们创作的基石,他们将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完善的全部内容。

他们坦率的告白爱情,抒写五四青年爱的觉醒,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5)主要作品:四人合集《湖畔》汪静之《蕙的风》潘、冯、应《春的歌集》谢旦如《苜蓿花》6)地位或意义;湖畔诗派的情诗,揭破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展示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体现了对女性人格、尊严、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情爱自由的肯定,是真正的现代情诗乡土小说1)时间:2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许杰、王鲁彦、王任叔、台静农、彭佳煌、黎锦明、废名)2.3)主张与特点:乡土小说作家都来自农村,寓居于京沪等地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又由于携带着对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4)代表作:许杰《惨雾》许钦文《鼻涕阿二》彭佳煌《怂恿》台静农《拜堂》《天二哥》《红灯》5)地位或意义:推动了五四新小说在写实方向上的长足发展,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东北小说群1)时间:30年代中期2)代表人物: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骆宾基等3)主张或特点:他们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生生死死和不屈的灵魂移到了纸上,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4)代表作: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村庄》端木蕻良《鸳鸯湖的忧郁》《科尔沁旗草原》舒群《没有祖国的孩子》骆宾基《边陲线上》5)地位或意义: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京派小说:是指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1)代表人物: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朱光潜2)艺术观念: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浅陋,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执意拉开与现实政治的距离,去关注纯朴、原始的乡村世界,寻找和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人情美3)审美趣味: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4)特点:京派小说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结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注重氛围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圆熟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填空题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

洪灵菲。

郑伯奇。

华汉,咆哮了的土地3、“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

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

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

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

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一、名词解释: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

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1、现当代文学三个分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2、60年代文艺政策调整,几大会议:⑴1960年国民经济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⑵1961年《文艺报》发表《题材问题》的专论,题材多样化,同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召⑶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新侨会议)、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⑷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广州会议)。

8月,中国作协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大连会议)。

3、文革十年文学:《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总纲领,《纪要》(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子纲领。

4、三红一创一青:“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五部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梁斌)。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杨沫)、《山乡巨变》(周立波)、《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5、散文三大家: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吴伯萧)、秦牧、刘白羽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四大家名解:秦牧、刘白羽、阳朔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在北平举行。

郭沫若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在反动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分报告,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新的人民文艺》分报告。

成立了文联和作协,分别创立《文艺报》和《人民文学》。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确立《讲话》为文艺事业的总方针,确立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这次会议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古典文学的思想核心——儒家思想(核心:仁)1、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种体系,提倡理性化、政治化,为维护君主及其政权服务。

2、1915年,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第一个口号,现代思想反对“所谓理性”。

)3、1917年1月,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现代文学开始;以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结束,历时32年。

4、文学的功用:批判(如:悲剧将人性中的美好打破给人看,以此感动人的内心)5、文学划分标准:既考虑其地域性,也考虑其地域政治。

二、中西文化比较1、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冲突)(1)古典文学:文学是国家的体现,用国家利益决定文字,抹杀人的个性;(2)现代文学:文学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2、中国古典神话与希腊古典神话(强烈对比)(1)中国古典神话:(主人公)体现国家、民族,如“大禹治水”;(2)希腊古典神话:(主人公)是人性的体现(性格鲜活的奥林匹亚众神)。

3、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世界两大文明)都在强调“神”(1)东方文明:(静美)“山林文化”,如中国儒文化,印度宗教文明;强调“集体主义”,对神的绝对服从,“神”被功利化;强调精神——“一元论”——天人合一(2)西方文明:(壮阔)如基督教、希腊神话;“海洋文化”;物质坚守——“二元论”——人征服自然强调科学技术,人的开放导致物欲膨胀。

基督教强调人性恶(“原罪论”),即人的追求物欲享受的本能,体现有:拜金主义。

其“血液”是商业资本,导致了商业化的流行时尚。

(3)中西文明冲突——“五四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冲突;“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憧憬(4)中西文化的碰撞冲击引起的文化人的“困惑”——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根源。

三、文学的传媒化——当代文学的典型特征文学被解构分化为“纯文学”和“商业文学”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两个大的历史阶段)1、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92、中国当代文学1949.10.1——至今五、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三个十年)1、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启蒙文学主导时期2、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3、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样文学形态六、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三个时期)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开始(1949.10——1965)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新时期(1977——至今)第一个十年的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一、第一个十年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191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文学革命的初期;(1)“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新青年》)(2)《新青年》从两个方向上展开了思想启蒙运动:A.抨击传统文化B.《新青年》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3)代表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指出文学即“人学”,从人道主义角度考察文学郭沫若《女神》胡适的早期“白话诗”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2、第二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1916年“三一八”惨案,这一时期是第一个十年中文学思想和创作都十分活跃,成果十分显著的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 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傅书华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傅书华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傅书华笔记一、傅书华老师的风格特点。

傅老师的笔记那可是相当有特色嘞。

他讲课的风格很幽默风趣,不像有些老师那么古板。

在笔记里,他会用一些很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文学概念,让咱这些学生听起来就不觉得枯燥。

比如说,在讲现代文学流派的时候,他会把每个流派比作一个独特的“帮派”,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和“行事风格”,这样一下子就把那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起来啦。

二、笔记里的重点内容。

1. 现代文学的开端。

这部分傅老师讲得可详细啦。

他说呀,现代文学的开端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像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变革啥的。

就好比是一场“文学界的大变革”,传统的文学观念被打破,新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开始涌现。

鲁迅就是这个时期的“大佬”级人物,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颗颗炸弹,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傅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鲁迅作品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咱明白了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2. 文学流派的发展。

傅老师把各个文学流派都分析得透透的。

比如说,现实主义流派就像是一群“写实派画家”,他们用文字真实地描绘社会的方方面面,把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问题都暴露出来。

而浪漫主义流派呢,就像是一群充满幻想的“魔法师”,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激情,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还有象征主义流派,那就是一群神秘的“解谜者”,他们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咱在阅读的时候得像侦探一样去寻找线索。

3. 当代文学的特色。

当代文学那就更有意思啦。

傅老师说,当代文学是和咱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它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比如说,一些描写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变化的作品,让咱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还有那些关注弱势群体、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让咱意识到文学的力量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三、笔记对学习的帮助。

傅书华老师的笔记对咱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那可真是帮了大忙啦。

它让那些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让咱更愿意去学习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一、中国当代文学概念“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迄今六十余年以及此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生、发展、消长、繁荣于整个中国大地上的文学。

它包括了台湾、香港、澳门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

1980年代之后的当代文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

三、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基本轮廓1、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①十七年时期(1949-1966)②文革时期(1966-1976)③新时期(1976-1989)④90年代文学(1990-1999)⑤新世纪文学(2000-今)2、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发展演变)①前三十年(27年)1949年10月――1976年10月,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建国后全部文艺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延安时期文学理论)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积极作用:I、适应了文学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需要。

II、适应了文学表现革命历史斗争的需要。

III、对作家队伍的影响。

局限性:I、在理论上搞乱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II、对文学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

严重挫伤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学观念僵化、艺术思维封闭,精神上无独立性,艺术上不能进行自由探索。

②后三十年(37年)1976年10月至今,文艺主导思想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为”方针)思想文化界空前活跃,文学创作也空前繁荣。

1980年代的“两个回归”:I、“文学的回归” II、“人的回归”1980年代的文学创作的变化:A、文学作品的题材范围和主题指向发生了变化。

B、人物形象、艺术典型的塑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C、文体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1990年代的文学变化: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巨大发展。

文学的商品化与多元化,长篇小说、学者散文成为文学热点。

1990年代的文学变化: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巨大发展。

文学的商品化与多元化,长篇小说、学者散文成为文学热点。

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第一节“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 一、两次文代会与新的文学体制的形成? ? ? ? ? ? ? ? ? ? ? ? ? ? ? ? ?(一)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解放区(延安)→左翼作家→文学风格:明朗的、歌颂的→反映民间大众意识★国统区(重庆、上海)→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这次大会是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文学阶段的标志。

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1)思想上的统一(2)组织上,中国文联及各协会的成立使中国当代文学有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3)作家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繁荣创作。

意义:①把文艺工作必须以抓创作为主,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确定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三)新的文学体制的特征1、文学艺术成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文学市场悄然隐退,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被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3、作家由自由职业者变为国家干部。

? ? ? ? ?? 二、1950年代前期文艺界的三次大批判? ? ? ?1、1951年,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一)1951年,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文艺界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解决了文艺家的历史观问题;2、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 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 (二)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a.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解释红楼梦,看到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问题;? b.批判不断扩大,超出了学术范畴;? c.形成了十七年文学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敌我对立的“战争思维”。

?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

? ? ? ? ? ?(三)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

(1)对“五四”新文学的看法(2)关于民族形式的问题(3)现实主义观点(分歧中心)客观世界→作家(主体)→作品参考《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李辉)? 三、文艺界的整风反右运动(1956、1957年)? ? ? ? ? ? ? ?(一)文艺界的短暂春天1、双百方针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文艺界的繁荣苗头(1)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精神。

(2)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的作品,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的禁区。

(二)文艺界的整风反右运动《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艺界是反右斗争的重灾区,反右后,浮夸粉饰的文学盛行,直至发展为瞒和骗的文学。

? 四、大跃进与新民歌运动(1958年)? ? ? ?(一)新民歌是大跃进的产物(二)新民歌运动的开展(三)如何评价大跃进中的新民歌运动一部分确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但以一种政治运动的方式进行,违反了艺术生产的规律;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活的浮夸风;把文艺当作政治的奴仆,忽视了文艺的特征及创作规律。

?? 五、1960年代初的三次会议进行文艺政策的调整? ? ? ? ? ?1、1961年6月,北京,新侨会议。

周恩来:艺术民主2、1962年3月,广州,广州会议。

周恩来、陈毅:知识分子问题3、1962年8月,大连,大连会议(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邵荃麟:“中间人物论”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一、文化的浩劫1、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点燃了“文革”的导火线。

2、1966年2月,江青《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海瑞罢官>江青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全盘否定了我国30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文艺成就。

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

3、“八亿人八个样板戏”。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沙家浜》、《红灯记》、《龙江颂》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二、地下文学的运行1、诗歌:知青的秘密写作2、手抄本小说①张扬《第二次握手》丁洁琼、苏冠兰、叶玉函②赵振开《波动》、靳凡《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 ? ? ? ? 思考题1、名词: 第一次文代会2、简述1950年代前期文艺界的三次大批判。

3、简述“四人帮”的文艺理论。

4、列举八个样板戏。

5、列举“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作第二章“十七年时期”的小说? ? ? ?第一节建国初受批判的现实主义小说第二节农村小说第三节革命历史小说第四节非主流小说第一节建国初受批判的现实主义小说? 建国初的三种现实主义创作:1、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描写生活(真实性)朱定《关连长》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2、张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胡风的理论路翎《洼地上的“战役”》3、以歌颂为主的现实主义孙犁、赵树理、周立波等来自解放区的大批作家。

? 一、《我们夫妇之间》? 二、《洼地上的“战役”》? 一、《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发表于1950年《人民文学》1、基本内容和思想主题基本内容:一对年轻夫妇由农村进城之后的矛盾分歧及最终解决。

丈夫李克: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妻子张同志:贫农出身、劳模积极的思想主题,表现了妻子的坚定立场和美好心灵。

2、当时受批判的原因“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 3、今天如何重新评价该小说及对它的批判?小说成功之处:作家对生活矛盾的敏锐把握;以生活琐事揭示现实矛盾和重大主题;以细节真实展现生活本质,这是更深刻的现实主义。

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最早揭示了新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小说隐含了现代性的深刻矛盾。

在处理日常生活与过去艰苦朴素的传统关系上,是长期困扰五六十年代文学的一大问题。

小说以欲望合理的丈夫“向后看”与政治正确的妻子“向前看”的互相妥协来解决这一现代性矛盾,这是共和国初期现代性矛盾的想象性解决方案。

对《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造成了一些创作上的禁区,使现实主义道路变得越来越窄了。

二、《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发表于1954年《人民文学》1、基本内容和思想主题基本内容:小说写的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朝鲜姑娘金圣姬与中国志愿军战士王应洪的爱情故事。

思想主题:小说以人类的美好情感――爱情被战争无情摧毁的悲剧,表达了对侵略战争的斥责,也从更深的层面表现了革命军人一切服从于战争胜利需要的牺牲精神。

2、对小说的批判“想通过这样与纪律相抵触的事件来描写中朝人民用鲜血结成的友谊是不可想象的。

” (侯金镜《评路翎的三篇小说》)3、今天如何评价?作者的审美情感是人道主义的、和平主义的。

这是一部浸透作家深层审美情感,也调动着读者深层审美情感的优秀小说。

压抑性叙事:作者在具体细节上尽量避免男女“非道德化”的枝蔓,使爱情纯洁化。

对路翎的批判宣告了作为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体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已被排除在文学表现的领域之外了。

第二节农村小说? ? ? ?一、当代农村小说特点二、赵树理建国后的农村小说三、柳青的《创业史》四、李准的农村小说一、当代农村小说的特点1、创作内容取材紧跟时代变化,内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农村封建思想的存在和流毒;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