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如何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主题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任何课时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它的设定必须从整体上着眼,牢牢把握住学科教学总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反之学科教学总目标和单元目标又要通过具体的每一节课来实现。

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一直以认知为中心。教师大多关注怎么教可以提高知识与技能的达成度,讲究一字不漏地“正确”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学生者常常处于“多机械重复、高知识效率”的状态,缺乏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怀。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多元和整合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解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为此,数学课堂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教学目标拟订的方式和内容都在不断的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日益焕发出课堂教学的魅力和活力!

但是,目标多元是否意味着每节课要在目标涉及的各个领域平均使用力量?重视过程是不是可以不计时间和成本?怎样让不同的学生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问题日益困扰着一线教师,不少教师在拟订教学目标时过于求新求全,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解析,导致许多数学课堂产生了新理念下的新尴尬。

因此,如何恰当的把握课时教学目标,依然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本专题着重讨论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问题。

【案例描述与评析】

要善于从单元目标中分割课时目标

案例1:小统计的简要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媒体演示许多小动物参加生日宴会,每种动物各有几只数不清,怎么办?

二、展开:

(一)、认识统计图

1、小组商量得出先分类、再数的方法。

2、根据数的结果呈现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说说图表中的信息。

(二)研究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1、动态出示红、黄、蓝三色的花数朵(一闪而过,数不清),讨论可以怎么准确的数出

来。

2、再次出示,学生用想好的方法记,然后反馈记的方法和数量,引导得出“正”法最常用。(学生汇报时数据不统一,出现不同结果:红花5朵和红花6朵,老师再让学生记录一次,这时又出现了黄花的数据不统一,课堂一片混乱,于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 没有学生采用“正”字法记录,老师示范提示后得到比较好。)

3、把结果表示在简单条形统计图中,并说说信息、提出问题。(此时已经上课38分钟)

三、应用

1、现场调查出生月份,完成统计表。(时间紧张,只好老师报,老师统计,学生跟写完成)

2、游戏:游乐园里的统计(因已经是下课时间,老师一带而过)

曾连续听到好多节一年级《小统计》的公开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氛围各有千秋,但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上似有异曲同工之处。上面就是从众多教学设计中摘取的富有代表性的一个。从这个教学过程来看,应该说课堂40分钟学生会很热闹,也会努力地“参与”,教学中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体验,但是教师往往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40分钟过去了,设计的教学环节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这位教师预的课时教学目标,再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教学参考书确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加以比较(如下表),或许可以窥见问题所在。

作为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统计在新课程里得到很大的加强和改变,该课

时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统计知识时需要借助于形象生动的例子,所以内容要与学生生活联系,注重体验,这已达成共识。初初一看,案例一中教师目标定位正确无误,还加上了描述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目标,教师的理念很新,比教参想得还周到。但是细细品味,今后的每学年按照教材的编排学生都将接触有关统计的知识。作为初次学习统计的第一课时,他们到底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单元的两个目标要求通过3课时的教学达成,也就是说第一课时只要完成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从上述目标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案例一的教学目标似乎已经囊括了单元的所有目标,甚至还超越了单元目标!设定时大有要把三堂课的精彩集中在一节课中的打算。怪不得来不及,怪不得走过场,因为教师想要实现的目标太多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收集、记录数据的多样化和必要性,渗入了“动态统计”,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而且也很难在短时内达到教师的预设目标——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采用多种方法记录时老师急于让学生体会采用“正”字法的好处,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来了个“硬塞”的动作,我们且不说接受学习不可取,但是是否有必要去规定,学生经老师要求后能体会到“正”字法的好处吗?教师理想中还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思想感情。”所以又有了游戏中的统计,试问老师:这么多的目标学生能达到吗?如果这么多、这么高的要求学生都能达到,那么后面的课时是不是就不用设置了?由于求全求新,目标偏多,难点集中,在课堂上我们总可以看到教师因着急而“代”学生说,“代”学生想的场景,总可以看到学生不解的眼神。一节课对师生来说,时间、精力是个常量,过分超负荷,非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习的质量,为此,课时教学目标应适当集中,舍得放弃精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真正的精彩!

方案二:

教学过程与目标简要分析

一、设疑引入:演示生日宴会场景,产生问题:每种动物各有几只数不清,怎么办?

二、展开:

(一)、初识统计表和图

1、小组商量得出先分类、再数的方法。然后把结果填在表格里,就成了统计表。

2、出示方格图(象形统计图):学生尝试在图中分别表示出动物的个数,出现□○△∨■等表示方法。汇报:说一说图意,为什么这样表示?并逐步修正图。

3、拓展:每一条可表示一种动物的数量,如果还有6只小猫来参加,该在图中怎样表示?

(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目标为: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会用简单方法对数量进行分类整理,并会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表示。在学生懂得每一条可以表示一种动物的数量后,之所以提出“如果还有6只小猫来参加该怎样表示”,是力求渗透分类和对应的数学思想,让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