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原子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由于: N = C,
πe K v dv Nf mc
因此:
N
2
K dv kN
v
c
K
d
c
若能获得积分吸收,即可测得原子浓度。
10-3 nm
K
(~10-3 nm)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于大多数元素的吸收线的半宽度为10-3-10-2 nm ,要测量积分 吸收,需要高分辨率的色散仪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火焰法:1 ng/ml,石墨炉100-0.01 pg/ml);
2、精密度好
(火焰法:RSD <1%,石墨炉 3-5%)
3、选择性高
(可测元素达70个,相互干扰很小)
缺点:不能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
问 题
• 原子吸收不适于定性分析的原因是测一 个元素得换一个灯,那么,原子吸收谱 线到底有多窄?为什么不直接采用连续 光源,通过分光,产生单色光进行原子 吸收分析?
光电管
一、光源
1.作用
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光源应满足如下要求;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2)能发射锐线; (3)辐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
2.空心阴极灯:结构如图所示
3.空心阴极灯的原理
• 施加适当电压时,电子将从空心阴极内壁流向阳极; • 与充入的惰性气体碰撞而使之电离,产生正电荷,其在 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内壁猛烈轰击; • 使阴极表面的金属原子溅射出来,溅射出来的金属原子 再与电子、惰性气体原子及离子发生撞碰而被激发,于是 就产生了阴极物质的特征光谱。 • 用不同待测元素作阴极材料,可制成相应空心阴极灯。 • 空心阴极灯的辐射强度与灯的工作电流(1-20mA)有关 优缺点: (1)辐射光强度大,稳定,谱线窄,灯容易更换。 (2)每测一种元素需更换相应的灯。
火焰类型:
化学计量火焰(燃助比1:4, 中性): 温度高,干扰少,稳定,背景低,适用于大多数的元素。 富燃火焰(燃助比1:3) : 还原性火焰,燃烧不完全,测定易氧化形成难解离氧化 物的元素如Al、Ba、Cr、稀土等。 贫燃火焰(燃助比1:6) :
火焰温度低,氧化性气氛,适用于碱金属和不易氧化的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
本结构(特别是光源)。 掌握原子吸收中的谱线变宽的原因;了解峰值吸收与积分吸收的 关系; 掌握原子吸收法的特点,灵敏度和检出极限的表示方法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选择原则。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干扰及其消除 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加入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基态原子蒸汽对同种原子的特 征辐射的吸收为基础;
原子发射光谱法:基于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 发射的特征光谱为基础。
• 两种方法都涉及到原子化的过程,但是在 高温下原子也会激发,那么在什么条件下 才能保证原子化的同时,又保证原子不被 激发呢?
当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热平衡后,处在激发 态和基态的原子数的比值遵循Boltzman分布: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吸收线的变宽主要受ΔD和Δ L为主;锐 线光源发射线的变宽受ΔD和自吸变宽的影响; 谱线的变宽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实际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10-3 nm 数量级。
Io
(~10-3 nm) Ko Ko 2 (~10-3 nm)
I
K
三、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
灰化
原子化
清除
温度 稍高于沸点 800度左右
目的 除去溶剂
2500度左右 高于原子化温 度200度左右
清除残留物
除去易挥发 测量
基体和有机物 T
干燥 清除
灰化
原子化
t
(3)优缺点
优点:原子化程度高,试样用量少(1-100μL),灵敏度 高,检测极限10-12 g/L。 缺点:精密度差,测定速度慢,操作不够简便,装置复 杂。
吸收线的轮廓是指谱线强度It或吸收系数Kv与频率v的吸收曲线。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O或中心波长λ(nm); 峰值吸收系数K0; 半 宽 度:ΔO
吸收线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ΔN) 原子吸收线有一定自然宽度,和激发态原子的寿命和能 级宽度原因,约为10-5 nm。
2. Dopple 变宽(ΔD) 由于原子在空间做相对热运动而引起的变宽。
基于原子吸收原理 进行仪器设计的思路
火焰
光源
棱镜
检测装 置
2、空心阴极灯的发明 1955年Walsh发表了一篇论文 “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o analytical chemistry”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光源 问题,50年代末 PE 和 Varian公司推出了原子吸收 商品仪器。
2.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共振吸收线 具有特征性;各种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的 特征谱线。 (2)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进行定量分析
二、谱线的轮廓与谱线变宽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 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频率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 收(具有一定宽度),即谱线有一定的轮廓。
I0 A lg 0.434K l It
峰值吸收是中心频率ν0两旁很窄范围内的积分吸收测量,
K = K0
I0 A lg 0.434K 0l It
ln 2 K0 K d D π 2 K0 2 D ln 2 kN π
ln 2 A 0.434 kNl D π
关键性难题
通常光栅可分开0.1 nm, 要分开0.01 nm 的两束光需要 很昂贵的光栅;要分开两束 波长相差0.001 nm 的光,目 前技术上 仍难以实现;
•
0.001 nm
• △λ=10-3nm,若λ取300nm, 单色器分辨率 R=λ/△λ=3×105 ), 长期以来 无法解决的难题!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 收线半宽度:10-3nm。如图:
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A=KC
吸光度 常数 浓度
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峰值吸收的吸光度和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问 题
• 为什么不直接采用连续光源,通过分光,产 生单色光进行原子吸收分析?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包括四大部分 光源
原子化器
单色器 检测器
火焰
空心阴极灯
棱镜
元素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研究的条件之二:
火焰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火焰类型 燃气-助燃气比例
3.石墨炉原子化装置
(1)结构
电加热的装置,是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通过电极向石 墨管供电,石墨管升温使试样原子化,最高温度达3000K。
石墨管
6mm
4mm
30 mm
(2)原子化过程--(程序升温)
程序 干燥
VD 7.162 10 V0
D
7
T M
T
Dopple 变宽可达10-3 nm 数量级
(3)碰撞变宽(劳伦兹变宽 ,赫尔兹马克变宽 )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 劳伦兹(Lorentz)变宽( ΔVL ): 待测原子和其他粒子碰撞。 赫尔兹马克(Holtsmark)变宽(共振变宽)( ΔVR ): 同种原子碰撞。随待测原子密度升高而增大,在原子吸收 中可忽略。 (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 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 5 )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 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W DS
S越大,光谱通带越大,分辨率降低; S越小,出射光强度减弱,分辨率提高
四、检测系统
Ni gi exp( Ei / kT ) N0 g0
Ni,, N0 gi, g0 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 激发态和基态统计权重
K
T Ei
Boltzman常数
热力学温度 激发能
T
Ni/No
T 3000K, Ni/No < 10-3 激发态原子对基态原子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原子吸收测量通常在3000K以下 进行。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辐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由于基态原子蒸汽对一定频率 辐射的吸收使入射光的强度减弱,就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h
共振吸收
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激发态基态 基态激发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发射光谱 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吸收光谱
当跃迁至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时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I
I
o
o
• 吸收定律
当强度为I0的单色入射光通过吸收厚度为l的基态原子蒸 气时,入射光的强度因基态原子的吸收而减弱,透过光的强 度It服从光的吸收定律:
It=I0e(-Kvl)或
I0 A lg 0.434K l It
基态原子对频率为v的单色光的吸收系数,与如单色光的频率、 基态原子的密度以及原子化的温度有关。
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研究的条件之三:
石墨炉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灰化、原子化条件(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3.分光系统
思考题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吸收空心阴极灯发射的是宽度很窄的锐线,也是待测 元素的特征谱线,因此分光系统可以省略,这种说法对不对? 检测元件
反射镜
狭缝
光栅
作 用—— 将待测元素的吸收线和邻近谱线分开 部 件—— 狭 缝、反射镜、色散元件 要 求—— 大多数元素:光谱通带0.5-4nm 谱线复杂的元素: <0.2nm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 度极差。
2、峰值吸收法
采用发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锐线光源,测定基态原 子蒸气对发射线中心频率线的吸收来代替积分吸收测量 法。
条 件: (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 收线的中心频率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小 于吸收线的 Δν1/2。
通过测量吸收前后发射线的强度变化求待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析中需要研究的条件之一:
灯电流的选择
二、原子化系统
1.作用
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元素转变成基态原子蒸气。
两种类型
火焰原子化 石墨炉原子化
2.火焰原子化器
——雾化器、雾化室、供气系统、燃烧器。
(1)雾化器 结构如图所示
火焰原子吸收的灵敏度目前受雾化效率制约,因为目 前商品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小于1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火焰
空心阴极光源
棱镜
光电管
3、电热原子化技术的提出 1959年苏联的里沃夫提出电热原子化技术,大大提 高了原子吸收的灵敏度。
近年来,计算机、自动化和化学计量等的发展,各种新材 料与元器件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仪器的性能,使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计的精度、准确度以及自动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 已成为痕量元素分析的灵敏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 个领域。
第一节
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蒸汽对 特征辐射的吸收作用而建立的元素定量分析方法。
一、历史
这一方法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 1802年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发现太 阳光谱的暗线;
1859年Kirchhoff和 Bunson解释了暗线产 生的原因,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的元素 的原子对太阳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四、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
1、积分吸收法 测量气态基态原子吸收共振线的总能量;吸收线轮廓内的 总面积即吸收系数K对频率的积分成为积分吸收。 K Ko
K1 K2 K3 K4 K5 K6
6 5 4 3 2 1 0
O
πe K v dv N0 f mc
e - 电子电荷, m - 电子质量,c - 光速 , N0 - 基态原子数 f - 振子强度
(2)火焰原子化过程
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等过程产生大 量基态原子。
MX (l ) MX (s) MX ( g ) M o ( g ) X o ( g )
火焰温度的选择:
(a)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
脱溶
气化
原子化
用低温火焰;
(b)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越多; (c)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常用空气—乙炔 最高温度2600K能测35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