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味十足的《骆驼祥子》

发表时间:2010-11-09T15:54:44.42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陈倩梁翠霞[导读] 而刘四爷吝啬和爱财表现的淋漓尽致;祥子的憨厚朴实、沉默寡言的性格也凸显出来。陈倩梁翠霞(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79-01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深知北京文化的老舍,他的小说渗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地道的北京方言在刻画人物和描写风俗人情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骆驼祥子》中京味十足的地道方言的使用及其意义。关键词:骆驼祥子;北京方言;老舍

一、老舍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于1936年夏天辞去山东大学教授职务后,作为专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他曾多次提到这是一部最使他满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老舍以细腻的笔触逼真地展现了当时中国北京惨淡的社会生活。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老舍堪称是借鉴和学习外国文学的典范。《骆驼祥子》不仅赢得了国内广大读者当之无愧的热爱,还被译成:英语、日语、俄语、意大利语、捷克语等24种语言,誉满全世界。

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在语言运用及造诣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老舍可谓是京味小说的鼻祖,在他的小说中,从所描写的人物、渲染的气氛,到展现的世态人情、运用的市民口语,都洋溢着浓重的“京味”。《骆驼祥子》就设置在北平这个大舞台下,形形色色人物的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在刻画人物性格和描写北京地区文化方面都惟妙惟肖。

二、老舍的北平情结

老舍自幼在北平长大,深深感受并体会了古老的北平文化。童年在北京的大杂院里度过,耳濡目染了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深知他们生活挣扎的苦楚,所以在他的小说中,社会底层各行各业的贫民,如:车夫、下等艺人、妓女、手工业工人等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老舍说:“我出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茶儿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地,像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那什么是“京味”呢?究其内涵,京味就是小说中的对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情调,不仅表现在自然地理、自然景观方面,如: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景观建筑等,更表现在人文方面,如:政治经济,人文风俗,文化人口等。京味小说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北京的人,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简言之,就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写北京的人、北京的事”。

三、浓重的京味

老舍的作品根植于北京的地域文化,小说人物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人物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洋溢着浓重的北京味道。老舍颇有风俗小说家的风范,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地地道道的口语化语言。如:“坐在车上打盹”、“不如爽性出去试试”、“吆喝”、“吹了”等。许多北平口语的字和词,用老舍的话说“笔下丰富了许多,而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评议的文字添上写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因此,《祥子》的语言是活的。”

老舍用极通俗的语言就把人物的性格逼真地刻画出来。如下面一段对话: “你要是还没吃饭的话,一块儿吧!”虎妞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你干什么去了?”刘四爷的大圆眼还盯祥子“车呢?”“车?”祥子晬了口吐沫。

从这段对话,虎妞和刘四爷对祥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它列的性格差异:虎妞喜欢祥子,表现出对祥子的亲切;而刘四爷吝啬和爱财表现的淋漓尽致;祥子的憨厚朴实、沉默寡言的性格也凸显出来。

地道的北京方言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栩栩如生,而且还生动地描写了北京地区的风景,我们可以看到一幅色彩浓郁的北平地域景观。如:“冬天又到了,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黄昏的天上透出些夕阳的微红。”透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北平典型的气候特征,自然景物与人的心理特征描写,情景交融,渲染之功。老舍的笔下街道名、胡同名,店铺,祥子的主要活动地点如毛家湾、西山等都是真实的。

在小说中,底层人民风俗画的描写比比皆是。琐碎的生活杂事不仅是北京市民的真实生活写照,而且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如:“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倒塌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足见贫民生活的凄凉与悲惨。大杂院里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之艰辛都能用极其通俗的渲染地方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如:妇女们“怀着孕也照常操作,只吃着窝窝头与白薯粥”,姑娘们“十六七岁了,没有裤子,只能围着块什么破东西”。用老舍自己的话就是:“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支笔写出王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读老舍的作品,读者大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地道的方言不仅形象通俗而且幽默风趣。因为幽默是北京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说不懂幽默就不是北京人。老舍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幽默生动的北京方言,使得他的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誉为最活泼的、最俏皮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老舍的幽默是“含泪的幽默”透着辛酸、讽刺,同时也表达了老舍对悲剧的深刻的同情与谴责,这正是老舍幽默魅力的所在。如在表达祥子的决心,“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然后在祥子埋头苦干,病了也舍不得休息的情况下,终于“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他得买车”、“凑足了”、“通红”、“哆嗦着”等词十分形象幽默,同时也感叹了对祥子凑足钱买车的不易,表达了对祥子的同情。

总之,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不余遗力地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作品渗透着浓重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地域风味。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作为京味小说的代表,《骆驼祥子》里地道的口语化的北京方言的运用恰到好处、出神入化,给读者呈现的是北平大舞台下宏大的市民风俗画,可谓是京味十足。参考文献:

【1】老舍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老舍写北京[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