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蔬菜腌制加工
第六章蔬菜腌制

四川泡菜一年四季的鲜菜如白菜、萝卜、 豇豆、黄瓜、辣椒、生姜、青菜等都可 泡制。
韩国泡菜
• 韩国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原料,各种 水果、海鲜及肉类为配料的发酵食品。 它不但味美、爽口,而且有其丰富的营 养。它的种类很多,在世界知名度很高。
• 韩国泡菜生产工艺:
蔬菜——清洗——整形——外渍——拌 料——复腌——压实——发酵——成品。
洗涤
腌制
2.原料处理
a) 整理:削根、去皮、剔废 b) 清洗:水槽式、喷淋式、滚筒式 c) 晾晒:脱除水分,防止蔬菜折断,营养物质流失;减少
盐用量
3.盐腌
a) 干腌法:只加盐,不加水(适用于含水量较多的蔬菜) 加压干腌、不加压干腌
b) 湿腌法:既加盐,又加水(适用于含水量较少、个体 较大的蔬菜)
浮腌法、泡腌法
④④ 往盐腌过的白菜里添加第3 ⑤ 用外层的白菜叶子包好里面 ⑥⑥ 切开发酵的泡菜,放在盘
项的材料,要均匀涂抹。
的,放上数周发酵。
子里。
四川泡菜与韩国泡菜的生产工艺比 较
1) 四川泡菜在制作上讲究浸泡,是真正 意义上的“泡菜”,它的精华在于各 类蔬菜通过密闭环境的浸泡,起到乳 酸发酵的作用。从而生成泡菜独有的 风味和口感。由于需用泡菜坛,所以 其乳酸菌为纯厌氧型。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以乳酸发酵为主, 辅以轻度的酒精发 酵和醋酸发酵。
1. 乳酸发酵 根据产物不同发酵类型分为以下两种: (1) 同型乳酸发酵
指将单糖和双糖分解生成乳酸而不产生气
体和其它产物的乳酸发酵。(只生成乳酸)
(2) 异型乳酸发酵 指将单糖和双糖分解生成乳酸外,还产生
醋酸、琥珀酸、乙醇、CO2 、H2 等。 发酵前期以异型乳酸发酵为主,发酵后期
第六章 蔬菜腌制

抑制。
Cl﹣与细胞原生质结合促使细胞死亡。
(三)食盐对微生物细胞酶的破坏作用 蔬菜中大分子营养物质和不溶水的物质,难以直接吸收,先经微
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和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然
后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Na+与酶蛋白肽键结合,同时Cl﹣与﹣NH3+结合,使酶失去催化活力。
如:变形菌在食盐的质量分数3%的盐液中就失去了分解血清的能力。
具表面的乳酸细菌。
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这三种发 酵作用除了具有防腐能力外,还与腌制品的质量、风味有密切的关系
(正常的发酵作用)。
(一)乳酸发酵 乳酸发酵是蔬菜腌制过程中最主要的发酵作用。
1、乳酸发酵:指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将单糖、双糖、戊糖等发酵
生成乳酸的过程。 2、乳酸菌的特点:凡是能产生乳酸的微生物都称为乳酸菌,种类
四、糟渍菜类
蔬菜成坯经酒糟或醪糟渍而成的蔬菜制品,分类: 1、洒糟渍菜:蔬菜成坯经新鲜黄酒糟与白酒、食盐、助鲜剂及天 然香辛料混合腌渍成的蔬菜制品,如,糟瓜; 2、醪糟渍菜:蔬菜成坯经醪糟与辛香料混合腌制而成的蔬菜制品, 如:独山盐酸菜等。 五、糠渍菜类 蔬菜成坯经稻糠或粟糠与各种调味料,香辛料混合腌渍而成的蔬 菜制品,如:米糠萝卜等。 六、酱油渍菜类 蔬菜成坯经酱油与各种调味料、香辛料或其它添加物混合腌渍而 成的蔬菜制品,如:北京辣菜萝卜、徐州榨菜萝卜。
参照前人和日本人的分类方法,将我国现有蔬菜腌制品分为以下
七类:
一、酱渍菜类
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经盐渍成蔬菜咸坯后,浸入酱或酱油内酱渍
而成的蔬菜制品,如扬州酱黄瓜、北京八宝菜、天津什锦酱菜等。按 工艺及辅料不同分为6类: 1、酱曲渍菜:蔬菜成坯经甜面酱制成曲后腌渍而成的蔬菜制品, 如:南通酱泡瓜、商丘酱纽瓜等。 2、甜酱渍菜:蔬菜成坯经甜面酱腌渍而成的蔬菜制品,如:山东 酱蘑菇、扬州乳黄瓜、镇江酱萝卜头。
《果蔬加工工艺学(第2版)》教学课件—06蔬菜腌制

本章教学内容
蔬菜腌制的基本原理 蔬菜腌制工艺 蔬菜腌制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蔬菜腌制类产品相关标准 典型蔬菜腌制类产品生产实例
蔬菜腌制品分类
根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显著的发酵过程,可分两大类: 发酵性蔬菜腌渍品:腌渍时食盐用量较低,在腌渍过程中有显著 的乳酸发酵现象,利用发酵所产生的乳酸、添加的食盐和香辛料等 的综合防腐作用,来保藏蔬菜并增进风味。这类产品一般都具有较 明显的酸味。如酸菜、泡菜。 非发酵性蔬菜腌渍品:腌制时食盐用量较高,使乳酸发酵完全受 到抑制或只能极轻微地进行,其间加入香辛料,主要利用较高浓度 的食盐、食糖及其他调味品的综合防腐作用,来保藏和增进其风味。 如咸菜、酱菜、糖渍菜。
第一节 蔬菜腌制的基本原理
食盐的防腐保藏作用 微生物发酵作用 蛋白质分解及其他生化作用
1.1 食盐的防腐作用
1.1.1 食盐的防腐保藏作用 脱水(高渗透压) 抗氧化 降低水分活性(高渗透压、水合离子) 离子毒害(针对微生物细胞) 抑制酶活性
1.1 食盐的防腐作用
1.1.2 加盐量与腌制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 蔬菜腌制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3.1 保脆
蔬菜的脆性主要与细胞的膨压和细胞壁的原果胶变化有密切关 系。保持原果胶不被溶解,是保存蔬菜脆性的物质基础。
引起果胶水解的原因:(1)蔬菜过熟以及受损伤;(2)有害微生物 的活动。
保脆方法:铝盐和钙盐作保脆剂;果胶在pH为4.3~4.9时水解 度最小;果胶在浓度大的泡制液中溶解度小,菜质不容易软化。
第二节 蔬菜腌制工艺
工艺流程
原料
前处理
发酵
包装前处理 包装(杀菌) 发酵性腌制品
盐腌(脱盐) (酱渍、糖醋渍等)
包装前处理
果蔬加工技术蔬菜腌制

艺
蓝,酸白菜。
学 ★盐水处理:菜加入预先调制的盐水中进行发酵。如:酸
黄瓜,泡菜。
(2)醋渍品类
腌制过程中先进行乳酸发酵,再用醋渍。 ★酸味:醋渍时,只用醋酸。 ★甜味:醋渍时,在加用醋酸的同时,加用食 糖。
超市散装腌菜
二、 蔬菜腌制加工保藏原理
(一) 食盐的保藏作用 (二)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三) 蛋白质的分解作用 (四) 质地的变化
13
Oidium lactis生产乳酸的霉菌
20
Bact.aderholdi fermentati乳酸菌之一
8
Molds霉菌
20
Bact.coli大肠杆菌
6
Yeasts酵母菌
25
Bact.amyjo-bacter丁酸菌
8
Bact.proteus vulgare变形杆菌
10
3、食盐溶液降低微生物环境的水分活度
表 2 水分活度与食盐含量之间关系
食盐(%) Aw
0.87 0.995
1.72
0.99 0
3.43
0..900 0.850
23.1 0.800
4、抗氧化作用
食盐溶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抑制好 氧微生物的活动,对防止腌制品的氧 化具有一定作用。
(二)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 特 点:
果 1、成本低廉: 原料广,数量足。价廉易得,设备简单。 蔬
食 2、制作方法简单: 规模可大可小,容易大众化。
品 工
3、产品多样化: 甜,酸,咸,辣,香都有。
艺 4、可周年生产:减少旺季的损失与浪费,补充淡季不
学 足。
★中国名优特腌制品: 涪陵榨菜、扬州酱菜、四川泡菜、北京八宝
酱菜、贵州独酸菜、济南蘑菇、云南大头菜、 镇江糖醋大蒜头、赣榆贡瓜、常州萝卜干等 。
第六章 果蔬腌制2015

吸附
若要加速产品色泽的形成,就必须提高扩散速度和 增大原料对色素的吸附量。为此必须增加辅料中色 素成分的浓度,增大原料与辅料的接触面积,适当 提高温度,减小介质的黏度,采用颗粒微细的辅料 和保证一定的生产周期,这些都可以加快扩散的速 度和增大扩散量。 影响扩散的诸因素有些是互相制约的,故在采用某 一项措施时,必须考虑可能引起的其他后果。为了 防止原料吸附色素不均匀造成的 “花色”,就需要特 别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打扒”或翻动,这往往是保证 产品色泽里外一致的技术关键。
1
世界名腌菜
蔬菜腌制品种类很多,按照发酵程度及风味状态,分为发 蔬菜腌制品种类很多,按照发酵程度及风味状态,分为发 酵性腌制品和 酵性腌制品和非发酵性腌制品两大类。 非发酵性腌制品两大类。
德国的酸甜甘蓝
西欧的酸黄瓜
我国的涪陵榨菜
危 机
如果你不每日三餐都吃泡菜 你就不是韩国人(150万吨) 泡菜,这种韩国人司空见惯、必不可少的食品,2010年 却令韩国人头疼、闹心。随着白菜、萝卜价格疯 涨,一场“泡菜危机”让不少家吃饭不香,更令一些人因 偷白菜蹲班房。韩国白菜和萝卜价格上涨的程度令 人吃惊。韩国市场和杂货店出售的白菜均价为每棵 1 万韩元(约合8美元、50多元人民币),这一价格是9月
渗透现象示意图
4
扩散渗透平衡
食品腌渍过程实际上是扩散和渗透相结合的过程。这是 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由于浓度差的存 在,当浓度差逐渐降低直至消失时,扩散和渗透过程就 达到平衡。 食品在腌渍时,食品外部溶液和食品组织细胞内部溶液 之间借助溶剂的渗透过程及溶质的扩散过程,浓度会逐 渐趋向平衡,其结果是食品组织细胞失去大部分自由水 分,溶液浓度升高,水分活度下降,渗透压得以升高, 从而可抑制微生物侵袭造成的腐败。
06泡酸菜加工工艺

质地柔嫩的蔬菜,为增加其硬度,防止泡制时菜体软烂,可在预
腌出坯的盐水中添加0.2%一0.3%的氯化钙。 家庭或小规模制作泡菜时,可不进行预腌出坯处理。
(三)泡菜盐水的配制
泡菜盐水是指蔬菜经预腌出坯后,用来泡制蔬菜的盐水。配 制泡菜盐水时,除加一定量的食盐以外,还要加入适量的佐 料和香料,以起辅助渗透盐分、保脆、杀菌和调香调味的作 用。因此,泡菜盐水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泡菜的品质和风味。 1.泡菜盐水的种类 泡菜盐水因使用时间和质量不同;可分为以下种类和级别。 (1)洗澡盐水 洗澡盐水是指对边泡边吃的蔬菜使用的盐水。此法成菜时 间短,断生即食。盐水多是咸而不酸,缺乏鲜香味。配制时, 盐水浓度为28%,再加入25%一30%的老盐水作调味接种, 并根据所泡蔬菜种类适当添加佐料和香料。
(2)新盐水
新配制的盐水。盐水浓度为6—25%,可加入20%—30%的老盐水。 (3)老盐水
老盐水是指使用一年以上的泡菜盐水。色、香、味俱佳,且含大量乳
酸菌,可作为制作泡菜时的接种盐水。 一等盐水:色泽澄黄、盐水:曾一度轻微变质、生霉长膜,但尚未影响盐水的色、香、 味,经补救而变好的。 三等盐水:为不同类别、等级的盐水掺混在一起的盐水。 (4)新老盐水 将新、老盐水按各50%的比例,配合而成,又称为母子盐水。 使用老盐水时应注意食盐浓度变化,每泡一次,应添加适量食盐, 一般按50—70g/kg蔬菜加盐。
2、片: 片有不同的大小、厚薄和不同的形状,通常使用的 有柳叶片、大方片、薄片、月牙片、抹刀片、刀背片等。其 中柳叶片、大方片、薄片一般是用削、切、片等刀法制成; 月牙片则是先将圆形原料劈成两半以后,再用切的刀法制成; 抹刀片、刀背片等是用斜刀片的刀法使它成形的。 3、丝、条: 丝的粗细主要取决于片的厚薄,丝要细,首先 片要薄,因此,在切片时就应当考虑到丝的粗细。条的形状 与丝相似,只是比丝要粗一些。条的成形方法基本上与丝相 同。 4、丁、粒、末:丁是大于粒、末的小块,它的成形一般是 先将原料切成片,再将片切成条,然后将条切成丁。丁的大 小取决于条的粗细。粒的形状比丁小些,加工方法同丁。末 的大小如小米粒,一般采用单剁或排剁的方法成形。
第六章_腌制菜

生产工艺
小 结
• 两种情况:一种是高盐时,基本不发生微 生物发酵作用或者只有微弱的发酵作用; 另一种是在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由蔬菜 本身带入或空气中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 酵母、醋酸菌进行发酵,同时有害微生物 如丁酸菌(产生的丁酸有强烈的不快气 味)、腐败菌、霉菌等引起有害发酵和腐 败现象。
生产工艺
小 结
概述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微生物发酵 色香味成因 白醭的产生
亚硝酸盐、胺
–对于糖液,50-75%才能抑制细菌和 霉菌的生长,但酵母能忍受更高的 糖液浓度。 问题:细菌和霉菌的生长需要糖,但 为什么高浓度的糖液抑制它们的生 长呢? 高渗透压引起质壁分离。
生产工艺
小 结
概述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小 结
概述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微生物发酵 色香味成因 白醭的产生
亚硝酸盐、胺
生产工艺
小 结
在实际腌制蔬菜时,要根据当时的具 体情况选用各种保色方法,同时还要考虑 到影响制品质量的其它因素,通常把各种 保色措施综合起来使用。如:腌鲜黄瓜 10 千克,第一次用盐l千克,加纯碱千分之一 化成的水,使pH值到7.3;黄瓜浸泡24小时 后倒缸几次,防止腌菜温度升高;黄瓜腌5 天后抽出腌的盐卤弃之,再加2千克盐重腌, 腌时一层黄瓜一层盐, 10 天倒一次缸。这 样腌出的黄瓜,就能保持新鲜绿色。
概述
• 乳酸发酵
新鲜蔬菜上占优势的的微生物是革兰 氏阴性好氧菌和酵母,而生产的初 期,乳酸菌的数量较少。但是,在 缺氧、湿润的条件下,当盐浓度和 温度适当时,乳酸菌的生长则处于 优势,大多数蔬菜或蔬菜汁都要经 历乳酸发酵阶段。
生产原料 生产原理 渗透现象
六章节蔬菜腌渍

一、蔬菜腌渍品的种类
发酵性蔬菜腌渍品
酸菜类:菜体晾晒→食盐揉搓→下缸腌渍→自然发酵→酸菜 泡菜类:盐水调制→菜类 糖醋菜类:糖醋大蒜头、酸辣萝卜等
2.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3.影响乳酸发酵的因素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空气对微生物和维生素的作用 营养成分对腌渍物发酵的影响 腌制的卫生条件是防腐的重要因素
三、泡菜的加工
(一)四川泡菜的制作工艺
Trimming(择菜,清洗) Cutting (切菜)
Salting (腌渍) Fermentation (泡制)
出坛
1.原料的精选和清洗
泡菜以脆为贵,常用的蔬菜有萝卜、 胡萝卜、卷心菜、球形白菜,混合搭 配。此外还用红辣椒作为配菜。原料 要求鲜嫩适度,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四川泡菜及坛子
酱菜(酱黄瓜)
韩国泡菜
韩国泡菜(辣白菜)
榨菜片
榨菜(块)
(二)腌渍品色与味的保持
1. 倒缸(也叫翻缸或换缸) 由于蔬菜集中,呼吸作用加强,散发出
大量水分和热量,如不及时排除热量,就会 使蔬菜的叶绿素变为植物黑质而失去其绿色。
2. 掌握食盐用量 一般盐液浓度应在10-25%之间,这样,
既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又能抑制蔬菜的呼 吸作用,可防止叶绿素在高温条件下发生 “棉物黑质”的变化。
四、腌渍品的保绿与保脆
1. 保绿:使用微碱水浸泡蔬菜。
碱水保持绿色的作用,主要由于蔬菜的酸被中 和,去除了植物黑素的形成因素;另外,石灰乳、 碳酸钠、碳酸镁都是碱性物质,都有保持绿色的 作用。
2. 保脆
1)把蔬菜在铝盐或钙盐的水溶液内进行短期 浸泡, 或在腌渍液内直接加入钙盐 2)用微碱性水浸泡(因其含有氯化钙、碳酸 氢钙、硫酸钙等几种钙盐) 3)石灰和明矾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保脆物质, 以菜重的0.05%为宜
第六章蔬菜腌制加工

第六章蔬菜腌制加工第一节蔬菜腌制的概念与产品分类一、蔬菜腌制的概念凡利用食盐渗入蔬菜组织内部,以降低其水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发酵和添加各种配料,以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增强保藏性能,保持其食用品质的食品加工方法,称为蔬菜腌制。
其制品则称为蔬菜腌制品,又称酱腌菜或腌菜。
代表产品:四川榨菜、四川泡菜、韩国泡菜、北京冬菜、扬州酱菜、萧山萝卜干、云南大头菜等著名特产二、蔬菜腌制产品的分类及特点1 、发酵性蔬菜腌制品特点:腌渍时食盐用量较低;明显的乳酸发酵过程;保藏原理:食盐、乳酸、香辛料;成品含酸量较高发酵性腌制品:湿态发酵腌制品;半干态发酵性腌制品2、非发酵性腌制品特点:腌渍时食盐用量较高;乳酸发酵过程被抑制,或轻微发酵;保藏原理:高食盐、香辛料等非发酵性腌制品:咸菜类;酱菜类;糖醋类第二节蔬菜腌制加工原理一、食盐的保藏作用1、脱水作用1%的食盐可产生6个大气压一般蔬菜腌制品的食盐量:4%-15%2、抗氧化作用1%可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氧化酶的活性3、降低水分活度4、单盐毒害作用微生物对钠很敏感:少量Na+对微生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高的浓度时,就会产生抑制作用Na+能和细胞原生质中的阴离子结合,从而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pH值降低能加强Na+的毒害作用氯离子的毒害5、对生物酶活性的影响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1、正常的发酵作用发酵作用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发酵产物能提高产品风味等品质(1)乳酸发酵乳酸菌类群广义:凡是能产生乳酸的微生物基本特性:多为杆状、球状,属兼性或厌氧性,在10—45℃内能生长,最适温度25—32℃主要代表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植物乳杆菌(Lact. plantarum)小片球菌(Pediococcus parvulus)短乳杆菌(Lact. brevis)。
发酵类型A 正型乳酸发酵C6H12O6 ——→2CH3CHOHCOOH主要代表植物乳杆菌小片球菌B 异型乳酸发酵C6H12O6——→2CH3CHOHCOOH+其他产物例1:肠膜明串珠菌C6H12O6——→2乳酸+酒精+CO2肠膜明串珠菌菌落粘滑,灰白色,常出现在发酵初期,产酸量低,不耐酸。
第六章、蔬菜腌制

第七章腌制蔬菜腌制:利用食盐渗入蔬菜组织内部,以降低其水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有选择的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添加各种配料,以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增强保藏性能,保持其食品品质的保藏方法特点制法简单、成本低廉、种类繁多、保存容易、风味佳美。
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我国加工最普遍、产量最多的一类蔬菜加工品。
1 蔬菜腌制品的分类⒈按蔬菜原料分: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果菜类和其他类⒉按腌制菜生产中是否发酵:将腌制菜分为发酵性腌制品和非发酵性腌制品两大类。
根据腌制方法和成品状态,分为湿态发酵腌制品、半干态发酵腌制品根据配料、水分和风味不同,分为咸菜类、酱菜类、糖醋菜类。
半干态发酵腌渍品先将菜体经风干或人工脱去部分水分,然后进行盐腌,自然发酵后熟而成,如榨菜、冬菜。
湿态发酵腌渍品用低浓度的食盐溶液浸泡蔬菜或用清水发酵白菜而成的一种带酸味的蔬菜腌制品,如四川泡菜、酸白菜。
咸菜类只利用较高浓度的盐液来保藏蔬菜,通过腌制来改进风味,同时配以调味品和各种香辛料。
如咸大头菜、腌雪里蕻、腌榨菜等。
酱菜类把经过盐腌的蔬菜浸入酱内酱渍而成。
制品具有鲜、香、甜、脆的特点。
如酱黄瓜、酱萝卜干等。
糖醋菜类蔬菜经盐腌后,再入糖醋液中浸渍而成。
其制品酸甜可口,并利用糖、醋的防腐作用来增强保藏效果,如糖醋大蒜等。
2 蔬菜腌制原理食盐的防腐保藏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其他生物化学作用(调味料或调味剂的作用)如:大蒜、生姜、辣椒、醋、酱、糖和芥子油等调味料,不仅调味,还具一定防腐作用。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增进产品的色、香、味1、食盐的保藏作用1脱水作用2抗氧化作用3降低水分活性4毒性作用 Na+和Cl-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和毒害作用。
5降低酶活力蛋白质酶等蔬菜腌制中,食盐浓度达10%左右比较安全。
2、微生物的发酵作用(1)正常的发酵作用①乳酸发酵②酒精发酵:③醋酸发酵作用(2)有害的发酵及腐败作用①丁酸发酵②细菌的腐败作用③有害酵母的作用④起漩生霉3、蛋白质的分解作用⑴鲜味的形成⑵香气的形成⑶色泽的变化4、影响腌制的因素(1)酸度(2)温度(3)气体成分(4)香料(5)原料含糖量与质地(6)腌制卫生条件5、蔬菜腌制与亚硝基化合物一般来说,硝酸盐含量:叶菜类大于根菜类、根菜类大于果菜类。
蔬菜的腌制技术 ppt课件

在生产过程中,促使原果胶水解的原因:
蔬菜原料成熟度过高或者受了机械伤,原果胶酶活性增强; 有害微生物过度繁殖分泌果胶酶促使原果胶水解。
保脆措施:
去除过度成熟和受过机械伤的蔬菜原料; 对原料蔬菜及时腌制:呼吸作用消耗营养,细胞内果胶酶分解原果胶; 控制盐水浓度、浸渍液pH及环境温度,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 使用保脆剂:加入具有硬化作用的物质,如钙盐。果胶类水解后产生 的果胶酸与钙离子生成果胶酸钙盐。
蔬菜的腌制技术
八、脆性变化及保脆措施
细胞膨胀压的变化
细胞的膨胀压越大,脆性越强。 蔬菜腌制过程中细胞的膨胀压是先蔫后 涨,所以脆性增强。对于经过盐渍后再晾晒成半干态或干态的酱腌菜,由 于细胞过度失水,导致细胞膨胀压下降,使产品体现“柔脆”,体现独特 风味。
细胞中原果胶的变化
原果胶是一种含有甲氧基(-OCH3)的多缩半乳糖醛酸的缩合物,它与 纤维素结合在一起,成为细胞的加固物质,具有粘联细胞和保持细胞组织 硬脆性能的作用。保持果胶类物质不水解是保持蔬菜脆性的重要方法。
在腌制过程中,由于好气性的醋 酸菌氧化乙醇生成醋酸的作用, 称为醋酸发酵。微量的醋酸可以 改善制品的风味
蔬菜的腌制技术
有害发酵和腐败作用
有害酵母作用:产膜酵母(长膜)酒花酵母(生花)二者 均属好气菌,密闭隔绝空气可避免长膜生花。
霉菌起漩生霉,分泌果胶酶,使腌制品起漩生长出各种颜 色的霉失去脆性。
细菌的腐败作用;分解原料中蛋白质等含氮物质,生成吲哚、甲基 吲哚、硫醇、硫化氢和胺等有害物质并产生恶臭
常用10%以上的食盐溶液,以相当于产生61×105Pa以 上的渗透压,来抑制微生物活动,达到蔬保菜的存腌制的技术目的。
食盐溶液对 酶活力的影响
第六章 第五节 腌制品

亚硝酸盐的作用 亚硝酸盐对人们的健康是极为有害的。它能使 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变性,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造成缺氧。亚硝酸盐也能使人体血压下降,严重时 可引起虚脱。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还是一种 强烈的致癌性物质。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近日发现,亚硝 酸盐能制作成药物,用来治疗镰状细胞血症和心脏 病等多种疾病。科学家目前还缺少临床试验证明亚 硝酸盐可以治疗心脏病等疾病。所以,科学家正在 积极征集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并开始寻觅合适的 药物生产商负责研发亚硝酸盐类药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的亚硝酸盐还是会 产生很大毒性。误食了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类 食物中毒,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
发酵初期,微生物生长很快,它将蔬菜中的硝酸 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同时,蔬菜中的酚类物质和维生 素C等物质也会将亚硝酸盐还原,但总体来说,生成的 亚硝酸盐大于被还原的亚硝酸盐,因此,随着发酵时 间的进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步上升。随着微生物 代谢活动的持续,氧气被消耗殆尽,腌制品的环境不 利于除乳酸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与此同时, 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而减少,因此,亚硝 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并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第六章 第五节 蔬菜腌制
HACCP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 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 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 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 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 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
韩国独资“青岛三豪食品有限公司”,严格按照HACCP 操作规程作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与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 专业生产泡菜
成品
酱菜做法举例
甜酱黄瓜: 1.选料:瓜条顺直、均匀、色绿、无种子。 2.初腌:100Kg原料,15Kg食盐,碱0.1Kg,咸汤 3Kg。每天倒缸一次,3-5天。 3.复腌: 100Kg腌黄瓜,20Kg食盐,每天倒缸一 次,10-15天。 4.脱盐: 5.初酱和复酱
果蔬加工腌制课件

蔬菜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 PPM
萝卜:1950 芹菜:3620 白菜:1000-1900 菠菜:3000 甘蓝:241-648 葱:10-840 洋葱:50-200
西瓜:38-39 茄子:139-256 青豌豆:66-112 胡萝卜:46-455 黄瓜:15-359 甜椒:26-209 番茄:20-221
影响腌制过程的主要因素
温度 乳酸菌生长最适合温度:26-30度 乳酸菌发酵产酸最适合温度:30-35度 丁酸菌生长最适合温度:35度 醋酸菌生长最适合温度:30度以上 为了正常风味,腌制温度:12-22度。 贮藏温度:0度左右。
影响腌制过程的主要因素
空气 好气性微生物:霉菌、醋酸菌。 兼气性微生物:酵母和类酵母,有氧气
泡菜 浙江榨菜 雪里蕻咸菜 萧山萝卜干
态明显减少)
5、矿物质变化(钙上升、磷减少、铁减少) 芳香和色泽:芳香增加(主要是甙类分解、
酯化作用、蛋白质分解);色泽(发酵变黄、 酱菜外加色素)。
第七节 腌制品色香味的形成
咸菜(酶分解作用) 发酵性腌菜(色主要有叶绿素变化、花
青素变化非酶褐变;香气主要有发酵产 生的酸、醛、非酶褐变;鲜味主要是蛋 白质降解) 酱菜(主要来自酱、酱油等)。
第八节 腌菜工艺
咸菜(原料品种、原料质量要求、整理 和清洗、腌制)。腌制分为干盐腌、盐 水腌。
酱菜(1、传统酱渍法:盐腌、脱盐、 酱制;2、酱汁酱菜法:主要区别是酱 汁代替原酱,从而节省酱、成熟快、质 量稳定,省布,用泵省劳力;3、真空 渗酱法:650-740毫米汞柱,1小时)。
第九节 生产实例
腌制原理
三、蛋白质分解作用,产生鲜味。 四、香味产生:1、酒精与乳酸或氨基丙酸或
第六章 蔬菜腌制

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以乳酸发酵为主,辅以 轻度的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一)乳酸发酵 乳酸菌是产乳酸一类细菌的总称。 形状多为杆状、球状。G+,兼性厌氧菌, 不产生芽孢,生长温度范围 10℃~ 40℃, 最适生长温度范围 25℃~ 30℃。 不具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和氨基酸脱羧 酶,不产生吲哚和 H2S 。
(四)防止措施 1. 原料选择 成熟的新鲜原料,腌制前可水洗、晾晒减 少亚硝酸盐含量。 2. 加工工艺 减少杂菌污染,保证容器、工具卫生,合 理工艺参数。 3. 合理食用 食用前清洗,多食用新鲜蔬菜。
三、蛋白质分解作用 在腌制过程中及后熟期中,蔬菜所含蛋白 质因受微生物的作用和蔬菜原料本身蛋白 酶的作用逐渐分解为氨基酸,这是腌制品 产生色香味的主要来源。 四、香辛料的防腐作用 大蒜等辛辣物质具有的防腐作用。
五、影响腌制的因素 (一)食盐浓度 食盐浓度对乳酸菌的影响表现为: 2%~ 3%,乳酸菌生长最快。 3%~ 5%,产酸旺盛。 10% ,抑制乳酸菌及其它杂菌。 15% ,绝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生长。
(二)榨菜 榨菜用茎用芥菜的膨大茎俗称青菜头加工 而成。 1898 年创始于涪陵市,最初在加工中曾用 木榨压出多余水分,故称榨菜。
榨菜分为四川榨菜和浙江榨菜。 四川榨菜采用风干自然脱水,浙江榨菜采 用食盐脱水。 生产周期半年左右,后熟期长,至七月下 旬结束。
风干自然脱水
二、酱菜类加工 蔬菜腌制后制成咸菜坯,首先去咸排卤至 含盐量在 2%~ 2.5%左右,一般采用清水 浸泡或流水脱盐,夏季浸泡 2~ 4 h,冬季 浸泡 6~ 7 h,菜坯沥干明水后进行酱渍。 酱渍时直接浸没在酱缸内或装入布袋后浸 没在酱缸内。一般酱用量与菜坯的重量相 等。酱制时间为 15 天左右,也可采用真空 酱渍。
第六章 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保藏技术

21
它可以是纯菌种,也可以是混合菌种。
菌种一般是专门大规模培养,然后在保护剂共存下, 低温真空脱水干燥,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储存备用。
22
第三节 食品腌制
§ 一、食品的盐腌方法
干腌法 湿腌法
注射腌制法
混合腌制法
23
§1、干腌法
概念
• 将食盐直接撒布于食品表面,利用食盐产生的高
1、蜜制终点的判断
A、波美计 连续三天恒定在36°Bé B、折光计 连续三天恒定在62%-65% 2、煮制终点判断 A、波美计 糖液糖度在37-38°Bé
B、折光计 糖液糖度在70%-75%
C、温度计 温度105-108℃
49
三、糖制品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1 返砂与流汤
返砂即糖制品经糖制、冷却后,成品表面或内部 出现晶体颗粒的现象,使其口感变粗,外观质量 下降。 流汤即蜜饯类产品在包装、贮存、销售过程中容 易吸潮,表面发黏等现象,尤其是在高温、潮湿 季节。
制品易腐败,需冷藏。
肌肉注射针的形状及注射示意
28
手动盐水注射机
• 自动盐水注射机
29
30
31
§4、混合腌制法
概念
混合腌制是采用干腌法和湿腌法或注射法相结合的一 种腌制方法。
特点
制品色泽好,营养成分流失少,咸度适中,避免了单 一腌制法的缺点;
生产工艺较复杂,周期长。
例:
40
一、食品糖渍的方法
糖制过程是果蔬原料排水吸糖过程,糖液
中糖分依赖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再
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最终达到要求的
含糖量。
糖制方法有蜜制(冷制)和煮制(热制)
41
果蔬加工工艺

(1)变色
(2)变味
果蔬中大多数的呈味物质都具有热敏性,遇热会挥发、 转化或遭受破坏,因此要避免高温。
(3)沉淀或浑浊
引起果蔬加工品混浊或沉淀的原因各异,应具体分析
(4)质地软烂
水果具有热敏性,加热易软烂,主要是由果胶物质的分 解所造成。
20
糖和酸的含量及糖酸比影响果蔬制品的风味。 酸与加工工艺的选择和确定关系密切。
-影响酶褐变和非酶褐变; -影响花色素、叶绿素及单宁色泽的变化; -与铁、锡反应,腐蚀设备和容器; -加热时,促进蔗糖和果胶等水解; -是确定罐头杀菌条件的主要依据之一。
21
三、含氮物质
主要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果实中含量较少。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存在是美拉德反应的基础。
在加工中影响产品的口感,使饮料和清 汁类产品产生浑浊。
19
二、 有机酸
果蔬中主要的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 酸
果蔬原料及果蔬加工中主要使用有机酸,其中 酒石酸酸性最强。
酸感的产生与酸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还与体系 的温度、缓冲效应和其他物质的含量有关。体 系缓冲效应增大,可增大酸的柔和性(加工过 程中同时使用有机酸及其盐类)。
32
七、芳香物质
种类很多,含量极少。 均为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 关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
33
八、矿物质
果蔬中含有各种矿物质,以硫酸盐、磷酸盐、碳 酸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的盐类存在,对构成人体 组织与调节生理机能起重要作用。
34
九、 酶
氧化酶类
多酚氧化酶、VC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及过氧化物酶等
水解酶类 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 酶与果蔬加工的关系: ➢ 抑制酶的作用 ➢ 利用酶的活性 防止酶促褐变的方法: ➢ 加热破坏酶活 ➢ 调pH降低酶活 ➢ 加抗氧化剂 ➢ 隔绝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蔬菜腌制的概念与产品分类一、蔬菜腌制的概念凡利用食盐渗入蔬菜组织内部,以降低其水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有选择地控制微生物的发酵和添加各种配料,以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增强保藏性能,保持其食用品质的食品加工方法,称为蔬菜腌制。
其制品则称为蔬菜腌制品,又称酱腌菜或腌菜。
代表产品:四川榨菜、四川泡菜、韩国泡菜、北京冬菜、扬州酱菜、萧山萝卜干、云南大头菜等著名特产二、蔬菜腌制产品的分类及特点1 、发酵性蔬菜腌制品特点:腌渍时食盐用量较低;明显的乳酸发酵过程;保藏原理:食盐、乳酸、香辛料;成品含酸量较高发酵性腌制品:湿态发酵腌制品;半干态发酵性腌制品2、非发酵性腌制品特点:腌渍时食盐用量较高;乳酸发酵过程被抑制,或轻微发酵;保藏原理:高食盐、香辛料等非发酵性腌制品:咸菜类;酱菜类;糖醋类第二节蔬菜腌制加工原理一、食盐的保藏作用1、脱水作用1%的食盐可产生6 个大气压一般蔬菜腌制品的食盐量:4%-15%2、抗氧化作用1%可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抑制氧化酶的活性3、降低水分活度4、单盐毒害作用微生物对钠很敏感:少量Na+ 对微生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高的浓度时,就会产生抑制作用Na+能和细胞原生质中的阴离子结合,从而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pH 值降低能加强Na+ 的毒害作用氯离子的毒害5、对生物酶活性的影响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1、正常的发酵作用发酵作用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发酵产物能提高产品风味等品质(1 ) 乳酸发酵乳酸菌类群广义:凡是能产生乳酸的微生物基本特性:多为杆状、球状,属兼性或厌氧性,在10—45℃内能生长,最适温度25—32℃ 主要代表肠膜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 植物乳杆菌( Lact. plantarum ) 小片球菌( Pediococcus parvulus ) 短乳杆菌( Lact. brevis )。
发酵类型A 正型乳酸发酵C6H12O6 ——→ 2CH3CHOHCOOH主要代表植物乳杆菌小片球菌B 异型乳酸发酵C6H12O6 ——→ 2CH3CHOHCOO其H他+ 产物例1:肠膜明串珠菌C6H12O6 ——→2乳酸+酒精+CO2 肠膜明串珠菌菌落粘滑,灰白色,常出现在发酵初期,产酸量低,不耐酸。
如粘附于蔬菜表面,会引起蔬菜组织变软。
例2 :短乳杆菌有氧:C6H12O6 ——→乳酸+醋酸+2CO2 无氧:C6H12O6 ——→乳酸+甘露醇+醋酸+CO2 例3 :其他在蔬菜乳酸发酵初期,大肠杆菌也常参与活动,将葡萄糖发酵产生乳酸、醋酸、琥珀酸、乙醇、二氧化碳与氢等产物,亦属异型乳酸发酵。
(2) 酒精发酵作用:有利于提高产品风味( 0.5-0.7%) 酒精发酵主要副产物:甘油、乙醛、醋酸、琥珀酸、乳酸高级醇、酯类等(3) 醋酸发酵醋酸菌( Bact. aceti )乙醇+O2 醋酸正常情况下:0.2%-0.4% 超过0.5%,损害风味2、异常的发酵作用1、丁酸发酵丁酸菌( Bact. amylobacter ) 嫌气性菌糖或乳酸丁酸丁酸具有强烈的不愉快风味2、细菌性腐败作用腐败菌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质,产生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氢和胺等恶臭气味的有害物质,有时还产生毒素,不可食用3、起漩生霉好氧性霉菌带来的腐败三、蔬菜腌制中的品质形成1. 鲜味的形成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酸钠(味精)榨菜含有17 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占31%,另一种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占11%。
此外,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甜味氨基酸对鲜味的丰富也大有帮助有机酸微生物——核苷酸2. 香气的形成酯化反应原料中本身所含及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氨基酸,与发酵中形成的醇类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氨基丙酸乙酯、琥珀酸乙酯等芳香酯类物质。
反应式如下:CH3CHOHCOOH+CH3CH2OH —→ CH3CHOHCOOCH2CH3+H2O 乳酸乳酸乙酯CH3CH ( NH2 )COOH+CH3CH2OH —→ CH3CH ( NH2 )COOCH2CH3+H2O 氨基丙酸 氨基丙酸乙酯 芥子苷类香气十字花科蔬菜常含有芥子苷,尤其是芥菜 类含黑芥子苷(硫代葡萄糖苷)较多,使芥 菜 类常具刺鼻的苦辣味。
而芥菜类是腌制品的主 胞破 裂,硫代葡萄糖苷在硫代葡萄糖酶的作用下水 晴类 和二甲基三硫等芳香物质,称为“菜香”,为 烯醛类芳香物质 氨基酸与 4-羟基戊烯醛 (由戊糖或甲基戊糖还原生成) ,生成含有氨基的烯醛类芳香物质。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不同,生 成的烯醛类芳香物质香型、风味也有差异。
丁二酮香气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类将糖发酵生成乳酸的同时, 还生成 具有芳香风味的丁二酮 (双乙酰), 是发酵性腌制品的主要香 气成分之一。
外加辅料的香气腌咸菜类在腌制过程中一般都加入某些辛 香调料。
花椒:异茴香醚、牛儿醇 八角:茴香脑 小茴香:茴香醚山奈:龙脑、桉油精 桂皮:水芹烯、丁香油酚3. 色泽的变化 酶褐变引起的色泽变化 蛋白质水解所生成的酪氨酸在微生物或原料组织中所 含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在有氧气供 给或前述戊糖还原中 有氧气产生时, 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缓慢的生化反应, 逐渐 变成黄褐色 或黑褐色的黑色素,又称黑蛋白。
非酶褐变引起的色泽变化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 ( Maillard reaction ) 亦称羰氨反应, 生成褐色至黑色物质。
其褐变程度与温度和 后熟时间有关。
一般来说,后熟时间愈长,温度愈高,则色 泽愈深, 香味愈浓。
要原料, 当原料在腌制时搓揉或挤压使细 解,苦味生味消失, 生成异硫氰酸酯类、 腌咸菜的主体香。
叶绿素破坏 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生成脱镁叶绿素。
外加有色物质如辣椒、 花椒、八角、 桂皮、小茴香等辛香料,四、影响腌制的因素1、 酸度 蔬菜腌制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除了霉菌抗酸能力较强 pH4.5 以下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
酸性环境也有2、温度发酵温度在 20 —32℃时,发酵正常,产酸量较高。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发酵时间与温度呈反比,但温度不 3、气体成分 乳酸菌属兼性的嫌气菌,在嫌气状况下能正常进行 等有害微生既能赋 予成品香味, 又使色泽加深。
外,其它几类都不如乳酸菌和酵母菌。
利于维生素 C 的稳定。
发酵以及蔬菜本身呼吸作 物均为好气菌,可通过隔绝氧气来抑制其活动。
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宜过高,以防有害微生物活动。
发酵作用。
而腌渍过程中酵母菌及霉菌蔬菜腌制过程中由于酒精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腌渍 液中对抑制霉菌的活动与防止维生素 C 的损失都有 良好作用。
4、香料 一些辛香料与调味品——改进风味。
一些辛香料与调味品——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防腐保 藏作用,如芥子油、大蒜油等5、原料含糖量与质地含糖量在 1%时,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的产酸量明显 受到限制;含糖量在 2%以上时,各菌株的产酸量均不再明显增加。
供腌制用蔬菜的含糖量应以 1.5—3.0%为宜。
可采取揉搓、切分等方法使蔬菜表皮组织与质地适度破 坏,促进可溶性物质外渗,从而加 速发酵作用进行。
五、蔬菜腌制与亚硝基化合物1、亚硝基化合物N —亚硝基化合物是指含有 =NNO 基的化合物,是一类致癌性很强的化合物。
★ 按其结构可分为 N —亚硝胺、 N —亚硝酰胺、 N —亚硝脒和 N —亚硝基脲等。
★ N —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体内、人体内、 食品中以及环境中均可由其前体物质胺类、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合成。
2、蔬菜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危害 作用于胚胎,发生致畸性; 作用于基因,发生突变,可遗传下一代; 作用于体细胞,发生癌变。
★新鲜蔬菜腌制成咸菜后,其硝酸盐含量下降,而亚硝酸盐 含量上升。
★新鲜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一般在 0.7mg/Kg 以下,而咸菜、酸菜亚硝酸盐含量可上升至 13- 75mg/Kg 。
★在 5%-10%的食盐中腌渍,会形成较多的亚硝酸盐。
★在较低温度下,亚硝峰形成慢,但峰值高,持续时间长, 全程含量高。
亚硝酸盐主要聚 集在高峰持续期,如腌白菜, 高峰持续 19 天,亚硝酸盐含量占全程总量的98%。
★亚硝酸盐含量与蔬菜腌渍时含糖量呈负相关。
第三节 蔬菜腌制品加工工艺技术 一、盐渍菜类加工工艺技术 干压腌制法:把菜洗净后,按菜盐一定比例,顺序放在容器 以上用盐的 60 %,顶部封闭一 层盐。
压盖后再放上重石, 使菜汁外渗,菜汁逐渐把菜体浸没、食盐渗入菜体内。
干腌法:不用重石,也不用加水,用盐直接渍制,其用盐量 随产随销的盐腌菜每100kg 用盐 6— 8kg ,需长期贮存的盐渍菜每 100kg 用盐 16--18kg 还有一种分批下盐法,即盐渍时分两次或三次下盐,本法常用于水 分较大的蔬菜。
(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原料处理、盐渍→倒菜→渍制→成品 (二)操作要点1.盐渍 盐渍时应把食盐均匀地拌入蔬菜中,使菜都能接触到食盐, 防止一部分没有接触到食 盐的蔬菜发生腐烂变质。
2.倒菜 在盐渍过程中必须进行倒菜。
使食盐均匀地接触菜体,使上 下菜渍制均匀,并尽快散 发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气味。
增加 渍制品的风味。
缩短渍制时间。
内,中部以下用盐 40%,中部 利用重石的压力和盐的渗透作用,按具体品种而定,一般来说,酱菜的种类很多, 口味不一, 但其基本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是一致的。
盐腌成为半成品, 然后,用清水漂洗去一部分盐, 再腌制;若腌后即进行酱制可减少用盐量。
也有少数的蔬菜,可以不经腌制直接制 成酱菜。
(一 )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原料处理→盐腌→切制加工→脱盐→脱水→酱 制→成品 三、泡菜 (一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原料预处理→入坛发酵→成品3.渍制此阶段为静止渍制,实际上是渍制品的后熟期,不仅 食盐进一步渗入菜体而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产生各种 各样的特殊风味,如大头菜、榨菜等腌渍菜的生产,这 一阶段是最重要的。
这一过程中要防止菜的腐败变质, 隔绝。
实例:四川榨菜的加工技术1.原料的选择 (1)主要原料: 青菜头 (茎用芥菜 )为加工榨菜的主要原料。
菜头突出部浅小,呈圆形或 椭圆形为好。
(2)辅料:食盐、辣椒面、花椒、混合香料面 (其中:八角 4%、肉桂8%、白胡椒 3%、 干姜 15 %)。
2.工艺流程 青菜头→脱水→腌制发酵→修剪→淘洗→配料装坛→存放后 二、酱菜类加工工艺技术要采取各种方法使菜体与空气般以质地细嫩紧密, 纤维质少,55 %、三奈 10%、甘草 5%、沙头熟→成品般酱菜都要先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