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抗战时期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搜狗百科
![冼星海(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4f2275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0.png)
冼星海(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搜狗百科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艰苦。
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
冼星海之所以能够达到人生较高的境界,与他自身的经历、能力、思想境界追求以及自身的品格、作风等有直接的关系。
冼星海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刚毅坚韧,自强不息。
这是冼星海人格品质中最突出的特质。
冼星海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年代,国家民族的不幸使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
冼星海从小父亲早亡,只依靠母亲做零工养家度日,这正是上个世纪初中国千百万家庭生活的缩影。
但冼星海没有因为家贫缺衣少食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
所以,他能在粮食不足、营养不良、抱病的情况下,自我激励,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
(二)志存高远。
做人要胸怀大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育其弟子做“修身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人。
明代理学家张栻认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应该能“传道济民”。
这些古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贫寒出身的子弟去执著地追求理想,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这种理想道德人格在冼星海身上也得到了极好体现,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
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他只身到法国勤工俭学,生活艰苦,以至于几度饿昏过去,但却义无反顾,并最终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为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求真务实。
冼星海求真务实的作风最主要体现在他的治学作风上:一是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实需要方向上的正确判断和把握,开创了中国大众的革命音乐的创作道路;二是他探索出了中西结合的有鲜明民族特色、为人民所能接受的民族音乐创作之路。
从1935到1940年的5年间,冼星海写出了几百首抗战歌曲,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
![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4f2a16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0.png)
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冼星海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冼星海与钱韵玲:战火中的音乐伴侣
![冼星海与钱韵玲:战火中的音乐伴侣](https://img.taocdn.com/s3/m/cc9c3f47a6c30c2259019ecd.png)
冼星海与钱韵玲:战火中的音乐伴侣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14期抗战中结为伉俪冼星海于1905年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
1921年,他进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预科半工半读。
1929年,离沪赴法勤工俭学。
之后,又以优异成绩进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继续学习和深造,成为该班历史上第一名中国留学生。
1935年,学成毕业并踏上归程。
在上海,经田汉和张曙介绍,冼星海参加了“歌曲作者协会”,并结识了进步音乐家任光、吕骥、贺绿汀等人。
后来,冼星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组织——中苏文化协会,与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赴战曲》等爱国歌曲,用音乐鼓舞中国人民英勇战斗。
1937年,23岁的钱韵玲在武汉第六小学任音乐教师。
她的父亲钱亦石是中共早期党员、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钱韵玲从小随父亲在上海读书,并和母亲经常为地下党传送信函。
“七七事变”后,她回到湖北,成了抗日救亡宣传第一线的骨干。
1938年年初,钱亦石不幸逝世,武汉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钱亦石是冼星海非常尊敬的师长,骤闻噩耗,他悲痛不已,当即挥笔写了一首挽歌。
挽歌写好后,冼星海把歌谱交给歌咏队排练,要在追悼会上咏唱。
歌咏队派了一位姑娘前来取歌谱。
姑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眼角、眉梢尽是悲戚哀伤。
当她捧读歌谱“不灭的火,永生的石,同垂不朽,亦血亦铁”后,顿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如一枝泣露幽兰。
冼星海关切地询问,女孩哽咽着告诉他,钱亦石是她的父亲。
此后,冼星海和钱韵玲的交流便多了起来。
不久,著名演员金山来到武汉拍电影,准备在东湖取景拍摄。
金山一直非常欣赏冼星海的艺术才华,不仅让冼星海担任影片配乐的作曲,还让他在电影中饰演一个角色,并在冼星海的引荐下让钱韵玲饰演另一个重要角色。
拍摄电影的日子里,冼星海和钱韵玲朝夕相处,擦出了爱的火花。
后来,冼星海郑重地把影片插曲《江南三月》献给钱韵玲。
这让酷爱音乐的她感动至极。
论述冼星海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
![论述冼星海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67e1f482e3f5727a5e96249.png)
论述冼星海音乐创作的主要成就。
答:冼星海(1905—1945)早年曾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音乐。
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小提琴和理论作曲。
1935年回国,便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歌咏运动中,并成为主要骨干之一。
同时他还积极创作抗战歌曲,写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1938年,他来到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在延安期间,他创作了多部大合唱,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1940年被派往苏联,生活不定仍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首古诗词歌曲和交响乐作品。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死后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多部大合唱,歌剧,交响乐、管弦乐曲、以及多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重奏作品。
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而且在声乐创作中也是成功率较高的作曲家,他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广泛的体裁形式,具有号召性的旋律,鲜明而有力的节奏及简练的音乐结构来塑造各样的音乐形象,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群众性的进行曲《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战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在太行山上》,《做棉衣》;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以及电影、戏剧插曲《在茫茫的西伯利亚》、《热血》、《夜半歌声》等,以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合唱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满江红》等交响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它创作于1939年,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呤》为歌词,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和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念。
该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套乐诗朗诵)、《黄水谣》、《河边对口词》、《黄河怨》、《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想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串,各个乐章在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它的音乐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1ed392a0242a8956aece496.png)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姓名:冼星海籍贯:澳门生卒年:1905—1945年地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作品:《游击军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蓄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代表作品.《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颗最灿烂的星。
在这里,我要为他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及其他》,主要谈他上海时期和武汉时期的创作;另一篇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集中评介他延安时期写的这部不朽的杰作。
冼星海是广东番禺县人,1905年生于澳门。
在旧社会,他家是属于水上生活的“蛋民”,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冼星海是个遗腹子,还在娘胎里父亲便去世了。
6 岁时随母亲到南洋,靠母亲做佣工维生。
星海在南洋、私塾里读了四年四书五经,在英国人办的学校里学了一年英语,在华侨办的岭南分校念了两年高小。
1919 —1925年,又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大预科念书,半工半读,靠当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维持生计。
此时他已学习小提琴,吹单簧管,并且在一个美国人办的管乐队中担任指挥。
1926年,进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理论和小提琴,同时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1927年下半年,进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
1929 年,漂洋过海,去法国巴黎求学。
冼星海简介-模板
![冼星海简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e19f04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a.png)
冼星海简介
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秋之间在广州得萧友梅先生介绍
加入当时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任助理指挥并为该团创作及
1 改编乐曲;同时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小提琴和作
曲理论。年底与陈洪、张曙、任光等发起组织"南国音乐
社",并担任副社长兼月刊编辑部主任
2
1929年(民国十八年),参加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演奏员学 习班学习乐队指挥法兼演奏小提琴副首席及助理指挥
同年又参加上海各届慈善赈灾 义演活动并担任音乐总指导及 总指挥等职
1930年(民国十九年),赴日本 东京参加由田汉主持的东京中 华青年会主办的中国留日学生 筹赈总会义演活动任指挥及钢 琴伴奏;同年又参加东京举行 的国际反帝同盟远东大会义演 会任音乐部主任兼指挥。在政 治思想上倾向进步并同情日本 无产阶级"五一"示威斗争,回 国后受田汉
20 xx
冼星海简介
演讲者:
时间:
冼星海简介
目录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名黄训原, 学名黄赞隆,又名曾泽生,入狱后改名星海。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南沙区榄 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冼星海简介
01
02
03
04
05
1918年(民国七年), 冼星海跟随姑丈和 表兄到新加坡生活, 曾在甘美冰厂当铲
冰工人
1918年(民国七年), 冼星海跟随姑丈和 表兄到新加坡生活, 曾在甘美冰厂当铲
冰工人
1920年(民国九年), 冼星海到新加坡的 英国籍校长史密斯 开办的英文夜校学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与救亡歌咏运动浅议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与救亡歌咏运动浅议](https://img.taocdn.com/s3/m/fabd100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2.png)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与救亡歌咏运动浅议摘要抗日救亡歌曲是时代之声,救亡歌咏运动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解放,并促进了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开展,包括革命音乐创作、群众音乐文化的普及和开展等等。
冼星海对推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关键词冼星海音乐创作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地位作用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革命音乐的先驱。
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音乐家之一。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开拓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
他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大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鲜明地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主题,对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以及后来的革命歌曲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冼星海和救亡歌咏运动1、冼星海及其作品简介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继聂耳之后的又一位人民音乐家,他坚持并开展了从聂耳开始的革命音乐传统,以更广阔的题材、体裁和更丰富的艺术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伟大现实,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时代精神、鲜明民族风格和富于创造性的音乐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2、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和开展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后,救亡歌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得到了蓬勃的开展,仅上海一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先后成立了上百个歌咏团体。
从此,救亡歌咏开始向中小城镇普及。
群众性的救亡歌咏热潮,促进了救亡音乐队伍、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歌咏团体的开展。
1937年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也把救亡歌咏运动推向最高潮。
一时间,用歌声传达抗战心声、鼓励民众、凝聚民心,成为最具时代潮流的艺术形式。
此时,几乎全国各大、中学校,甚至在国民党的某些政府机关、军队、以及国外的爱国侨胞当中,各种类型的歌咏组织像雨后春笋般广泛建立起来,救亡歌声迅速传便全国各地。
3、抗日救亡音乐在当时的作用救亡音乐是以民族大义为前提的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音乐。
冼星海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
![冼星海的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18233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a.png)
冼星海的故事冼星海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可是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不深,完全不知道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冼星海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
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
他6岁进私塾。
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
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
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
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
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
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
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着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着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
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
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
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
”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
![音乐天才冼星海的艺术成就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2f8e8d1ce2f0066f4332201.png)
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这时期冼星海音乐 星海无法回到延安,被迫羁留在外。长期劳 这些作品大多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进行一定
方面的天赋开始崭露头角,由于擅长吹奏黑 累和供给匮乏使他的肺病加剧。但在此期间 的艺术加工而成。与那个时代通常反映劳动
管而拥有了“南国萧手”的美誉。1926 年,冼 仍抱病完成了 《民族解放交响乐》、《满江 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不同,冼星海创作的劳
档案·溯源·da ng'a ns uyua n
冼星海
入巴黎音乐学院,进入肖拉·康托鲁姆作曲 入到人民中间去,从思想上与人民相结合,
班学习,他也成为该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 使音乐真正成为人民的艺术。冼星海的重要
生。这期间冼星海发表了早期作品《d 小调 作品几乎都创作于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这
小提琴奏鸣曲》、《风》、《游子吟》 等。1935 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日战争,
年,冼星海回国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 抗日爱国也成为其创作的主旋律。而从题材
运动中,开始创作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担 来说,他所创作的歌曲可以大致分为几类。
任进步影片《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 (1)充满战斗力的歌曲,如《救国军歌》、《战
进行曲》等的音乐指导,1937 年为话剧《复 歌》、《到敌人后方去》、《青年进行曲》、《路是
量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乐运动。从回国至 1938 年,冼星海创作了 《到敌人后方去》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
的音乐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他 《救国军歌》、《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 (2)抒情类的歌曲,主要有《黄河之恋》、《在
于 1939 年所作的大型声乐作品 《黄河大合 《在太行山上》等许多歌曲。这年冬天,武汉 太行山上》、《做棉衣》、《夜半歌声》 等作品。
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料
![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d4dc7cb307e87100f6962a.png)
冼星海简介、个人详细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冼星海,1904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7岁时外祖父去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
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4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苏联首都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冼星海
![冼星海](https://img.taocdn.com/s3/m/4c277fe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2.png)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 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 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
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 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 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 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 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 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 的老师们的赞誉。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 习 音 乐 。 1 9 2 9 年 去 巴 黎 勤 工 俭 学 , 师 从 著 名 提 琴 家 帕 尼 ·奥 别 多 菲 尔 和 著 名 作 曲 家 保 罗 ·杜 卡 斯 。 1 9 3 5 年 回 国 后 ,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冼星海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冼星海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261b0547e21af45b307a866.png)
冼星海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冼星海中文名称:冼星海性别:男国别:中国生平简介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著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这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冼星海简介_修正版
![冼星海简介_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25d3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4.png)
经延安音乐工作者的多次试演并在鲁 艺领导的指导下和经中央领导同志审 查后定为《黄河大合唱》正式出版后 的版本
同时冼星海还应邀到延安鲁迅文学院 作报告,并为该院和陕甘宁边区的新 华广播电台举行了"延安新编合唱音乐 晚会"
NEXT
早年经历
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入 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 乐活动
创作歌曲有《黄河大合 唱》《九一八大合唱》 《江南三月》等名作
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歌曲 主要有《青年进行曲》 《救国军歌》《保卫祖 国歌》《到敌人后方去 》《游击队歌》等
2 创作经历
PART 2
创作经历
抗战前期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他所创作的音乐既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他以抗日救亡为主题,运用西方的创作手法 ,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现代 感的音乐作品,如《保卫黄河》、《游击队 歌》、《在太行山上》等。这些作品不仅表 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同时也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 的向往
他自己也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各乐章草稿和大三弦伴奏谱草稿及钢琴谱等, 寄给各地由他指导的学生和青年音乐工作者作为参考或指导之用
创作经历
并反复进行修订补充及完成其他工作后 由地下党组织转送到延安鲁艺
这一大型声乐套曲由三部曲式写成共分 八个乐章,每章均由词作家配合当时的 政治形势写作歌词
创作经历
抗战后期
1940年以后,由于国民党当局更加反动,民族危机加深 这时他除了发表政论、散文和为一些戏剧电影作插曲外,又为演出活动创作《上海船家》、《 你从那里回来》和《断章》等歌曲 同时积极组织演出活动和指导青年音乐工作者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ed79a049649b6648d747dc.png)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姓名:冼星海籍贯:澳门生卒年:1905—1945年地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作品:《游击军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蓄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代表作品.《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颗最灿烂的星。
在这里,我要为他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及其他》,主要谈他上海时期和武汉时期的创作;另一篇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集中评介他延安时期写的这部不朽的杰作。
冼星海是广东番禺县人,1905年生于澳门。
在旧社会,他家是属于水上生活的“蛋民”,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冼星海是个遗腹子,还在娘胎里父亲便去世了。
6 岁时随母亲到南洋,靠母亲做佣工维生。
星海在南洋、私塾里读了四年四书五经,在英国人办的学校里学了一年英语,在华侨办的岭南分校念了两年高小。
1919 —1925年,又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大预科念书,半工半读,靠当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维持生计。
此时他已学习小提琴,吹单簧管,并且在一个美国人办的管乐队中担任指挥。
1926年,进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理论和小提琴,同时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1927年下半年,进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97de4b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d.png)
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冼星海生平简介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澳门,祖籍为广东番禹,是中国近现代非常有名的作曲家、钢琴家。
因为所作的音乐作品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被称作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这个名字逐渐在被遗忘,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会问冼星海是什么人,但大家绝对不会忘记的就是他的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的出生并不好,他是生在澳门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
6岁的时候冼星海就跟随母亲去到了新加坡,就在养正学校读书,当时养正学校有一个叫做区健夫的老师就看到了冼星海在音乐上的天赋,就将他选进学校的军乐团,这使得冼星海正式的接触乐器与音乐的系统训练。
后来冼星海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将他送回了广州,13岁的冼星海就开始在岭南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开始学习小提琴。
为了补贴家用在学习之余冼星海还售卖一些学习用品以及加入岭南音乐银行。
1926年冼星海考入背景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去巴黎留学,1934年考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当时第一个考进这个班的中国人。
后来冼星海就开始了救亡创作,大家所熟悉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运动大合唱都是出自于冼星海之手。
后来由于长期的创作劳累以及营养不良,冼星海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冼星海一生为了国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给了当时中国人民很多的激励与前进的动力。
像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民族解放等等都符合当时国家的现状,冼星海总是能从现实出发创作出贴合人民的作品。
但说到冼星海的代表作品就不得不说黄河大合唱,这应该算是冼星海影响最深的一首作品,在现在很多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上还是可以看见这首作品。
聂耳和冼星海及作品简介
![聂耳和冼星海及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ae7913c3968011ca30091e0.png)
聂耳和冼星海及作品简介聂耳聂耳(1912—1935年),中国作曲家。
云南玉溪人。
出身清寒,自幼爱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乐器。
中学时即秘密加入共青团。
1930年到上海,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了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活动。
1935年拟取道日本赴苏联,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
创作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集中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
其作品及著述已辑成《聂耳全集》(两卷)出版。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
田汉词,聂耳曲。
原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作于1935年4月。
5月,百代公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唱的唱片,广泛传唱。
乐曲富于动力,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作曲家。
广东番禺人。
因家贫先后半工半读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和法国巴黎音乐学院。
1935年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翌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等合唱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
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体裁,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由九个乐章组成。
1939年作于延安。
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
音乐气势磅礴,强烈地反映出时代精神,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杰作。
1 / 1。
冼星海简介国歌【冼星海与他的母亲】
![冼星海简介国歌【冼星海与他的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6dadfce16edb6f1afe001f97.png)
冼星海简介国歌【冼星海与他的母亲】幼年随母海外谋生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广东番禺人,出身于贫苦的渔民家庭。
他的母亲名叫黄苏英(1870―1941),广东番禺榄核村人。
冼星海在澳门出生时,父亲不幸病故,家庭生活陷于贫困之中。
父亲死后,冼星海母子二人无依无靠,在番禺难以谋生。
后得到乡邻介绍,黄苏英带着七岁的儿子冼星海乘轮船到新加坡去当女佣人。
他俩挤进那空气混浊、拥挤不堪的四等统舱苦苦熬了一个来月才抵达新加坡。
那时新加坡对穷人十分歧视,坐头等、二等舱的富人乘客,不但有餐厅、舒适床位、活动场所,到码头后凭票就可立即上岸。
而乘坐四等统舱的贫穷乘客却都被送到一个孤岛上作“卫生检查和注射防疫针”,合格后才能进入新加坡。
“卫生检查”时男女乘客都要脱光衣服、赤条条地“检查”,一个年轻姑娘因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侮辱而跳海自杀。
在贫穷乘客的强烈抗议下,后来,新加坡有关方面在“卫生检查”时才允许四等统舱的女乘客穿上一条筒裙。
冼星海与母亲到达新加坡之后,在新加坡华侨总会的帮助下,到了一家华侨富商家庭当佣人。
冼星海除跟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杂活外,就陪着小主人一起玩耍。
稍长大后他就给小主人当伴读,有时可以拿少爷的课本看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少爷。
少爷喜爱打网球,冼星海就自然而然成为陪少爷练网球的好对手。
回国进入岭南大学事有凑巧,1918年春天,广州岭南大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钟荣光赴新加坡筹募办学经费,偶然间发现冼星海热爱音乐,擅长箫笛,颇有音乐天赋。
于是,在征得黄苏英同意后,钟荣光带着冼星海回国到广州岭南大学华侨班免费读书。
当时冼星海只有14岁,头一次离开母亲独自回国,实在令人不放心,但为了儿子的前途,黄苏英默默地忍痛含泪把星海送上回国的轮船去广州求学。
由于冼星海在华侨班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获得一些奖学金后,他又升入岭南大学文科进行半工半读。
他积极参与组建了该大学的乐队,并担任乐队指挥而初露头角。
谈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
![谈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d8c2a83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7.png)
浅谈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我国诞生了大量的抗战歌曲。
这些歌曲的诞生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精神力量,也为后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抗战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音乐创作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史还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抗战初期冼星海回国,积极的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并为抗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我国30年代的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章从冼星海的简介开始,对冼星海在抗战时期的创作背景、音乐思想、作品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这为许多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料,他们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冼星海的抗战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抗战时期音乐家的思想。
关键词:冼星海,抗战歌曲,音乐,代表作。
Abstrac tA lot of war songs were born duringAnti Japanes e War (July 7, 1937 to August15,1945) . These songs are born not only provide spiritu al strengt h for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 ion, but also laid the foundat ion for the later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folk music. As an importa nt part of the musical culture of the war, whether in history or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 ion in modernChina ,Anti-War Songs music occupie s a very importa nt positio n. Initial resista nce Xian Xinghai home, activel y partici pate in singing for anti-Japanes e movemen t, and created a lot of good works for the war ,which made a great contrib utionon our country music of the 1930s . From Xian Xinghai Introdu ctionfirst, Article s made the analysi s on creativ e backgro und duringthe war, musical ideas, works and their impact.This provide s for a numberof music loversa betterlearnin g materia ls, they can further underst and the war songs Xian Xinghai artisti c charm, so that they can betterunderst and the thinkin g of Chinese Anti-Japanes e War musicia ns. Keyword s: Xian Xinghai, war songs, music, represe ntativ e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1d985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d.png)
【名人故事】作曲家冼星海的故事冼星海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曲家,他的音乐才华和坚毅的精神一直受到人们的钦佩和赞美。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下冼星海的故事。
冼星海出生于1905年的广东中山市,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
他十分勤奋,天天都坚持练习钢琴和作曲。
在当时,中国的音乐教育比较薄弱,冼星海很难找到一位好老师。
但是他不放弃,通过研究音谱和录音,自学成才,成为一位卓越的音乐家。
冼星海后来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开始了他的音乐学习之旅。
他在大学期间,不仅学习了西方音乐的理论知识,还深入研究了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他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之间的共通之处,并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
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是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1931年,冼星海毕业后回到广州,任职于广东省音乐学院。
他在这里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和《广东大提琴协奏曲》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音乐才华,也表达了对自己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热爱。
冼星海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深受战争的影响,被迫离开广州,一度流亡到香港。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反而把战争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融入到他的音乐中。
他在这段时间里创作了《平安夜》和《黄河大合唱》等作品,这些作品饱含着对和平和幸福的向往,一经演出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冼星海回到了广州,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和创作工作。
他为培养年轻的音乐人才付出了很多努力,并多次到农村进行音乐普及活动。
他相信音乐的力量可以感染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因此他一直坚持用音乐来传递正能量。
1988年,冼星海因病去世,享年83岁。
他的去世使整个音乐界感到了巨大的损失。
人们纷纷表示,他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位偶像,他的音乐将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冼星海的一生是充满艰辛和奋斗的。
他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打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也为世界音乐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歌曲祝福祖国作者简介
![歌曲祝福祖国作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65276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a.png)
歌曲祝福祖国作者简介
《祝福祖国》是一首著名的中国爱国歌曲,其作者是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冼星海生于湖南省岳阳,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后前往欧洲深造,先后在德国柏林和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他深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尤其受到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启发。
回国后,冼星海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和指挥工作,并成为上海音乐界的知名人物。
他在音乐教育领域倡导并推动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引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和理论,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家。
《祝福祖国》是冼星海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于1935年问世,其歌词由著名诗人天青担任。
这首歌以激昂豪情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之情。
它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成为中国的爱国歌曲之一,并广泛传唱至今。
不幸的是,冼星海在1945年逝世,年仅40岁,但他的音乐才华和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他的音乐作品代表了中国音乐的现代化进程,对后来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冼星海——音乐创作
一、优秀歌曲
1、战斗性的歌曲: 《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 2、劳动性歌曲: 《抬土歌》《路是我们开》 3、抒情性歌曲: 《夜半歌声》《黄河之恋》 4、民族风格及说唱性的音乐: 《梁红玉》《打倒汪
精卫》
冼星海——音乐创作
? 大型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生产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牺盟大合唱》
冼星海——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特点
? “苏联时期”:由于远离祖国和合作 的诗人、歌咏团体,创作集中在器乐 领域,如《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 》、《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交 响组曲《后方》、《牧马词》、《敕 勒歌》、《满江红》等。
冼星海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
? 他的创作密切的配合了当时的政治斗争, 正面的表现了工农劳动群众,深刻而正确 的反映了社会现实。冼星海在创作中对音 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 ,强烈的感情和富于号召性的旋律,鲜明 而有力的节奏,简练的音乐结构,明确的 音乐形象,清晰地音乐逻辑,丰富多样的 表现手法以及广泛的体裁形式,形成了冼 星海创作的独特风格。
从事音乐创作,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与张 曙等在武汉筹组音乐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并创作抗战歌曲使武汉出现规模空前的群众 性歌咏活动。
冼星海——简历பைடு நூலகம்
? 1938年赴延安,在“鲁艺”和女子 大学兼职,并创作了一些大型作品。
? 1940 年,冼星海接受中共中央的任 务去苏联为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进行制作和配乐,在苏联期间,由于 爆发了苏德战争而无法返回。
第九章 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第四讲 抗战时期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设计
? 一、对学生这一节课预习情况做了解 (10分钟)
? 二、欣赏冼星海连续剧4集、5集和20集 (90分钟)
? 三、学生谈感受 (20分钟)
? 四、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讲授(突出重点) (30分钟)
教学要点
? 教学重点: 冼星海的音乐创作、风格特点及影响 ? 教学难点: 冼星海作品分析《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特点
? “延安时期”: 集中在歌剧和大合唱两个 领域探索, 写出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大众化 特点的音乐, 歌剧《军民进行曲》等,尤 其是《黄河大合唱》, 摆脱了欧洲大合唱 形成的传统规范,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大 众化的新风格,是我国合唱发展的里程碑 。《生产大合唱》建立在民歌和民间歌舞 的基础上,有简单的情节人物和舞台表演 。另有《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等。
为少数人所垄断。提出发展音乐必须首先“ 救起不振的中国”。 认为音乐首先要成为社 会斗争、民族斗争的武器。 中国音乐发展必 须在内容上、感情上是健康的、进步的,在 形式上是民族的。
冼星海——影响
冼星海继承了聂耳的道路,为我国音乐事 业留下许多优秀遗产。他通过自己一生的道 路具体地反映出中国新音乐的道路必须是为 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 路。
冼星海——音乐创作
二、器乐作品 交响乐 《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
《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 交响组曲 《后方》《牧马词》《敕勒歌》
《满江红》等 管弦乐曲 《中国狂想曲》
冼星海——音乐论文
《普通的音乐》《我学习音乐的经历》 《创作杂记》 《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 《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九个时期》等 (计20多篇论文) 音乐思想: 音乐是属于人民大众的。反对音乐
冼星海的各种作品,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我 国三四十年代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具有强 烈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不愧为中 国“人民音乐家”。
作业:
? 书写作业: 1、冼星海创作的风格特点。 2、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3、如何理解冼星海音乐作品—《黄河大合
唱》。 ? 知识拓展:观赏连续剧《冼星海》
? 1945年逝世于苏联。
冼星海——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特点
? “法国时期”:都是室内性器乐和声乐作 品,有习作特点,风格受法国现代音乐的 影响,内容集中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代表 作《风》巴黎音乐界称此作品表达了“一 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
冼星海——不同时期不同创作特点
? “上海、武汉时期” :即1935-1938年从事 救亡歌咏运动期间, 作品多是各类型的适合于 运动需要的群众歌曲和电影、戏剧的插曲、配 乐,这段时期他在艺术上走向成熟,并形成了 自己的个性。 如进行曲《救国军歌》、《到敌 人后方去》,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群众歌 曲《在太行山上》《赞美新中国》等,反映了 群众生活的侧面;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 《谁说我们年龄小》等;电影戏剧抒情插曲《 夜半歌声》、《热血》、《黄河之恋》、《莫 提起》等。
冼星海——地位
? 冼星海我国近代杰出的作曲家 、音乐活动家和教育家,聂耳道路的 继承者。
冼星海——简历
?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出 生于澳门。
? 1925年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选修小提琴, ?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小提琴,后因
学潮而辍学。 ? 1929年到法国自费留学,就读巴黎音乐院。 ? 1935年回上海,在百代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