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标准》和专业认证新形势下的新时代教师素质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教师发展
JiaoShiFaZhan
教师·TEACHER
2018年3月 Mar.2018
两个《标准》和专业认证新形势下的新时代教师素质新要求
董小华,陶 然
摘 要: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教师教育的主体,为使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能适应新时代对现代化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形势和要求,文章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基本理念,就师范院校围绕教师的核心能力素质培养提出了德高为范、现代理念、学高多能、专业规范、自我完善五个方面的要求,并以此展开论述。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业标准;专业认证;教师素质 作者简介:董小华(1963—),女,广东化州人,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歌理论
及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08-0114-02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3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升提出了要求:“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也是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的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为人师表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能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也在于他们的素质。早在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有“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更是明确了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什么是教师素质?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什么核心能力素质?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它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这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在结构上,教师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成分: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
新时代教师的素质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其具体内容也应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新时代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频率不断加快,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不断深化,所以新时代是以现代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以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为表现形式的。那么,教师要为这个时代培养的人才应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型人才。《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对教师教育系列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育人为先、实践取向、终身学习”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
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的要求,新形势下的新时代教师的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应包含五个方面:
第一,德高为范。教育要彰显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就是要在新时代教师教育中重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以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立德树人,以良好的师德影响人、教育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不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还要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之成为核心素质。
第二,理念先进。即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思想指挥行动,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影响到其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如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就是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教育观念,它的资源观、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都强调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理念。
第三,学高多能。新时代教师在知识呈开放性和综合化的背景下,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时代的瞬息万变、科学的日新月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化,才能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培育时代新人;二是教育反思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和不断推进,开放性背景下教师要面对新时代教育教学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因而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
2018年3月教师发展
情感和观念上调整适应,还要具备能够分析、研究、评价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教师必须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的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人文关怀。三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会不但有信息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和各种资讯纷繁复杂的特征,同时又有信息资讯传播迅速、传播媒体多样化、传播工具与手段更新更快的特点。在知识呈开放性、综合化背景下,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信息的能力和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种媒体收集、处理和整合信息,并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化、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四是改革创新的能力。人类发展史表明,革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变革和创新也将是新时代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敢创新、会创造的人,能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新生活、新世界、新时代的人,成为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通过创新教育的理念、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创新思想和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五是心理辅导的能力。随着社会的急遽变化、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时代的各种竞争更将日趋激烈,同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也将成为必然的选择。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会感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共同的合作又要求人们能互相沟通理解和关怀支持,从而和谐共处。所以,虽然教师不是心理咨询师,但教书育人的角色要求其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学生无时无刻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重大心理危机出现时,更需要教师全员参与。六是知行合一的能力。要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学习是重要途径,而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需要进行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通过增强实践环节,使教师积极投身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活动中。七是协同合作的能力。当前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课一师的班级授课制,这不仅会造成教师教学的隔离封闭和故步自封,也会导致教师教学合作精神弱化、课堂控制倾向突出、学生课堂参与不足等问题出现,从而严重阻
碍教师个体素养的提升和教学成效的提
高。因此,新时代教师需要怀抱开放融
通的观念,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自
己的课堂内引入对话与合作形式,与学
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尊重和调动每
一位课堂参与者的智慧和激情;同时打
开自己课堂的大门,邀请同行进行观摩
评议,互相交流切磋教学经验,尝试建
构新型的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此外,协
同合作精神不仅可体现在同行和师生之
间,更可跨越一校的范围,应用于校外
广阔的社会空间。例如,主动寻求与其
他各级学校或者行政机构的合作,共同
探究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实践性意
义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课
程资源开发能力的提升,也是对新课程
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更是对地方传统
文化保育工作的有力支持。
第四,专业规范。要以《小学教师
专业标准(试行)》为准则和规范,这
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
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
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
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
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资格准入、教师
职后培训、考评考核甚至认证等都无不
以此为依据。
第五,自我完善。结合两个《标准》
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
办法(暂行)》,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
对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师生的素质
要求更新、更高、更全面,也更具体、
更明确,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和不断
自我完善。比如,从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要求看,第二、三级的专业认证从“践
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
展”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教师核心能力素
质;从课程管理体系看,教师不仅要承
担选择教材的职责,还要参与校本课程
和地方课程的开发,参与教材的研制编
写,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坚实、更深厚的
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从课程结构看,
增设的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程
和研究型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
程观和教学观,且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
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有更全面
和更新的教学技能,有更强的教育教学
研究能力;从课程内容看,教育的现代
化和信息化,对教师的学术视野和学术
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从课程改革的时代
性和持续性看,也要求教师有与时俱进
的观念,树立一种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
将教育教学视为一个不断的自我提高和
自我完善的持续过程。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努力
适应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培养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具有生本观
念和规范的专业素质的师资,既是我们
师范院校不能推卸的任务,也是教师刻
不容缓的使命。当然,我们知道,一个
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可能完全造就于高校
的书斋,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
足开放性、综合化背景下人们不断更新
知识的需要,而必须由岗位的教育实践
磨炼和在职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自己的
终身学习来持续发展、反复提升。教师
教育“育人为先,实践取向,终身学习”
的理念和师范类专业“学生中心、产出
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时刻提醒
我们,不能把学生将来职业发展所需的
一切东西都安排在大学专业课程完成,
而更应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打好基础,要以优先重视培养他们将来
成为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核
心能力素质为根本,这正是教师教育的
归依和指向。
参考文献:
[1]唐松林.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
然探讨[J].云梦学刊,2000(4):
59-64.
[2]林崇德,申继亮,辛 涛.教师素
质的构成极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
育学刊,1996(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
程标准(试行)[Z].教师〔2011〕6
号.2011-1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
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
行)[Z].教师〔2017〕13号.2017-
10-26.
[5]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
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7.
[6]梁红燕,辛 涛.适应素质教育的
教师教育观念及其培养[J].教师教
育研究,2015(3):31-35.
[7]董泽芳,徐 红.新政策背景下专
家型教师素质结构调查研究[J].教
师教育论坛,2014(4):62-6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