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比较方法和规律 (2)
溶解度大小怎么判断
溶解度大小怎么判断
溶解度的大小不但决定于物质的本性,而且也与外界条件有关。
氯化钠、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氢氧化钙类的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溶度积常数,常数越大,溶解度越小。
溶解度影响因素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 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度大小比较规律
溶解度大小比较规律
化学中溶解度是指溶剂中加入某一特定物质以后,可以完全溶解,而产生的溶液的浓度.可以把溶解度定义为将1克的溶质在特定温度、特定的溶剂中完全溶解,且溶液浓度无太
大变化的所需溶剂的量.通常说的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溶剂条件下,将1克溶质放
入100毫升溶剂中,做出之间完全溶解而得到溶液的浓度。
根据溶质的性质不同,溶解度是可以有区别的。
首先,溶质的电荷特性是影响溶解度
的主要因素。
以氯化钠(NaCl)为例,氯化钠分子中的阴离子氯和阳离子钠使溶质产生
了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会造成溶质更容易溶解。
而非阳离子性溶质,例如脂肪,会比较难被溶解。
其次,温度也会影响到溶解度。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溶质分子所受的粘附力因子会减弱,溶质往往会更容易溶解。
总的
来说,在给定的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溶质的官能团的电荷量变化而变化。
此外,有些溶质和溶剂之间可能有化学反应,也会影响溶解度。
这是因为有些溶剂和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反应,产物可以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使溶质的溶解
度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各种溶质的溶解度大小规律是:电荷越大,溶解度越高;官能团的电荷量大,溶解度越高;如果溶剂中有可以与溶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则溶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反应后可能会提高或降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那么多溶解性口诀,记住这一个就够了!
那么多溶解性⼝诀,记住这⼀个就够了! 溶解性表是初⾼中化学学习中⼀个重要⼯具,然⽽离⼦种类繁多,记住好难。
为了帮助⼩伙伴们记住常见的溶解性规律,很多化学爱好者编制了很多轻松好记的溶解性⼝诀。
其实这么多溶解性⼝诀,⼩伙伴们记住⼀个就够了,轻松搞定离⼦⽅程式神马的考点。
1、溶解性表注:“难”:难溶于⽔(溶解度⼩于0.01g,⼏乎可以看成不溶,但实际溶解了极少量,绝对不溶于⽔的物质⼏乎没有);“微”:微溶于⽔(溶解度0.01g~1g);“溶”:该物质可溶于⽔(溶解度⼤于1g);“挥”:易挥发或易分解;“—”:该物质不存在或遇⽔发⽣⽔解。
2、常见沉淀⽩⾊:BaSO4BaCO3CaCO3AgCl 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Zn(OH)2蓝⾊:Cu(OH)2浅黄⾊:AgBr红褐⾊:Fe(OH)3 3、初中需掌握的溶解性⼝诀酸易溶于⽔,初中酸全溶。
碱中溶五位,钾、钠、氨(⽔)、钡都可溶,(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氨⽔NH3·H2O、氢氧化钡Ba(OH)2)微溶只需记住钙。
(氢氧化钙Ca(OH)2微溶)可溶盐,钾钠铵、硝酸盐,全盘端。
盐酸盐(Cl-),银靠边。
(盐酸盐⾥除氯化银AgCl外都溶。
)硫酸盐(SO42-),除钡餐。
(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BaSO4。
)碳酸盐,可溶的只有钾钠铵;(只有相应的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铵可溶)其余不溶于⽔,均能“溶于”酸。
4、⾼中需掌握的溶解性⼝诀钾、钠、铵、硝酸溶,(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都溶于⽔。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除氯化银AgCl和氯化亚汞Hg2Cl2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溶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BaSO4和硫酸铅PbSO4。
)其余⼏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
(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钡Ba(OH)2和氨⽔NH3·H2O可溶)另有⼏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外因温度、压强(气体)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提示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
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溶解度(20℃)易溶大于等于10g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
高考化学物质溶解性规律总结
高考化学物质溶解性规律总结物质溶解性规律:(1)气体的溶解性①常温极易溶解的NH3[1(水)∶700(气)] HCl(1∶500)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②常温溶于水的CO2(1∶1)Cl2(1∶2)H2S(1∶2.6)SO2(1∶40)③微溶于水的O2,O3,C2H2等④难溶于水的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①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②微溶于水的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③难溶于水的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
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
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
(4)从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硫易溶于CS2(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
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
(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①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
如:C,Si,SiO2,SiC等。
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
②有机高分子: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 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 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我们一般根据物质 在20℃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解度 大于10g 1g—10g 0.01g— 1g 小于0.01g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度或减少溶剂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一、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探究活动1(物质能否无限地溶解在
5g。加了几次后才能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 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 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 现象发生?将现象填入以下表格:
二、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 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 解时,所பைடு நூலகம்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的溶液,叫做不饱 和溶液。
探究活动4(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 度的影响)
(1) 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引导学生分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2)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引导学生分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 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检验汽水中溶解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
物质的溶解性(23)-----溶解度1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固体溶解度与气体溶解度的比较:
固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体积(L)
温度(t)和压强(P)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温度越 低,溶解度越大 压强越高,溶解度越大;压强越 低,溶解度越小
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硝 酸 铵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练习(1)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A点 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为110g。
/
40
30 20 10 0
拓 展 提 高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 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 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20º 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将这句话 含义里的关系填入下表:
温度 20℃ 溶质的质量 36.0g 溶剂的质量 100g
溶液的质量 136.0g
( 20℃时的溶解度S )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不)溶物质
10g
难 溶
1g~10g 0.01g~1g
微 溶 可 溶 易 溶
60
3、固体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a 氯化铵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如何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但也有例外,如氢氧化钙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较大,而在高温时溶解度减小。
2.压强:对于气体物质,压强对其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然而,这一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质,如二氧化碳在压强增大时,其溶解度反而会减小。
3.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组成也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例如,某些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4.物质的状态:物质的状态也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通常较小,而液态物质的溶解度较大。
5.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认为,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预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实验方法:测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等。
实验时,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压强条件下进行。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压强、溶液组成、物质状态、相似相溶原理以及实验方法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行为,为化学反应、提取分离等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化学浓度溶解度详细解析(最详细)
化学浓度溶解度详细解析一、溶度积、溶解度、浓度概念辨析及其关系一. 溶度积:【注】溶度积Ksp实际上就是沉淀的“解离常数”;溶度积Ksp与生成沉淀的常数K(生成沉淀)互为倒数。
二.溶解度的几种表示:1.固体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 水(g)”。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质量浓度: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上,有时用沉淀的质量浓度(实际上是质量-体积浓度)来表示沉淀的溶解度。
其含义是:单位体积的沉淀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注】不要根据单位,将质量浓度与密度混为一谈。
3.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定量分析常涉及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时,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更为方便。
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b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
沉淀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也可以表示沉淀的溶解度S。
二.沉淀的溶度积与沉淀的溶解度之间的换算:1.一定要将沉淀的溶解度S,换算为用“沉淀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形式。
2.写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可逆反应方程式。
3.根据沉淀完全解离的特点,用S表示出饱和溶液中沉淀解离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
4.根据溶度积Ksp的定义式(实质是平衡常数原理),找到Ksp与S直接的关系式。
5.就可实现Ksp与S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溶解度知识详解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高清课堂《溶解度》一)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我有关于溶解性的口诀
我有关于溶解性的口诀
溶解性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物质在溶剂中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溶解性的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规律。
下面是有关溶解性的口诀:
1. 无规律,水溶好:
大多数无机盐,水中都会溶解,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2. 水解弱,有机盐,水不离:
水解弱的有机盐,如醋酸钠、尿素等,在水中溶解度较低。
3. 共存态,盐酸回:
常见的弱酸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等,在盐酸中溶解度较高。
4. 盐酸弱,水形意:
盐酸基本不溶于水,如氯化银、碳酸钙等。
5. 极性大,溶解好:
极性大的物质通常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如酒精、醚类溶剂。
6. 极性小,溶解求:
极性小的物质通常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苯等。
7. 温度高,溶解多:
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
8. 压力大,溶解加:
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压力越大,溶解度也会增加。
总结,溶解性的口诀为“无规律,水溶好;水解弱,有机盐;共存态,盐酸回;盐酸弱,水形意;极性大,溶解好;极性小,溶解求;温度高,溶解多;压力大,溶解加。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规律,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通过口诀的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性这一概念,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更加准确地判断物质是否能够溶解于特定的溶剂中,为我们的实验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规律
化学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规律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反映了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
溶解度的大小对物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规律的关系。
一、溶解度的确定因素溶解度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等。
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增大,而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能量,使得溶质分子更容易脱离晶体结构进入溶液中。
2. 压力对于气体溶质来说,压力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溶质分子与液体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增加溶解度。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剂的分子结构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此外,溶剂的分子大小和溶液的渗透压也会影响溶解度。
4.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性质包括分子的极性、分子量、溶质的化学反应等。
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
此外,溶质的分子量越大,溶解度通常越小。
二、溶解规律根据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相关规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重要的溶解规律。
1. 稀释定律稀释定律揭示了溶液中溶解物质浓度与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根据稀释定律,溶液的浓度与溶质的物质量成反比例关系。
即溶液的体积越大,溶解物质的浓度越低。
2. 希尔定律希尔定律描述了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希尔定律,大部分溶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只有少数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饱和溶解度规律饱和溶解度规律是描述饱和溶液中溶质浓度与温度关系的定律。
判断溶解度大小的方法
判断溶解度大小的方法
判断溶解度大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根据溶解过程中物质的颗粒状态,可以通过观察颗粒的大小和数量来大致判断溶解度的大小。
如果溶解后的颗粒较小、较少,则说明溶解度较大;反之,溶解度较小。
2. 浓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来判断溶解度的大小。
溶解度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更多的物质,其浓度会相应较高。
3. 饱和度比较法:将不同溶质分别与相同溶剂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并观察在相同温度下所能溶解的物质量。
溶解度大的物质可在相同溶剂中溶解更多的物质。
4. 温度变化法:在相同溶剂中,改变溶液的温度,观察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5. 理论计算法:利用气相或者液相平衡常数、溶解焓等参数,运用热力学或动力学模型计算溶解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种大致的判断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溶剂种类等。
正式的溶解度测定需要借助实验方法。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 有什么记忆口诀
1物质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有什么记忆口诀物质的溶解性规律记忆口诀铵钾钠钡氢氧溶;碳酸只溶铵钾钠;全部硝酸都能溶;盐酸只有银不溶;硫酸只有钡不溶。
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
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力量大小的一种属性。
溶解度是指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
在特别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状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只与温度有关。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一个大气压)和肯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影响因素(1)内因:气体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1(2)外因: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比如:加大压强可以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比如:水在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由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如氧气溶解度会减小而溢出。
物质溶解性的口诀溶解性口诀一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沉钡银铅钙。
氯盐不溶氯化银,硝盐溶液都透亮。
碱溶锂钾钠钡氨,口诀未提皆下沉。
溶解性口诀二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和铅;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三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酸类多数都易溶,硅酸微溶是独种。
碱类钾钠钡铵溶,钙是微溶余不溶。
硫酸铅钡沉水中,微溶钙银与亚汞。
盐类溶有钾钠铵,外加易溶硝酸盐。
碳酸能溶钾钠铵,其余俱沉水中间。
盐酸沉淀银亚汞,还有微溶氯化铅。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初中化学《溶解度》是初中化学这一门科目的比较难学的知识点,整理了初中化学溶解度相关的内容,期望能够关心到大伙儿。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依照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在明白得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样是指水.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能够明白得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所溶解的质量”:说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那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⑤“在这种溶剂里”:确实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3)阻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的高低也是阻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阻碍专门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运算a依照: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b差不多运算公式:若设溶解度为S,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溶剂质量为B,溶液质量为C(均以克为单位),则有:。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二、手性与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1.手性: (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_组__成__和__原__子__排__列__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 一样互为_镜__像__,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_重__叠__,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有_手__性__异__构__体__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3)手性碳原子:在有机物分子中,连有_四__个__不__同__基__团__或__原__子__的碳原子。含有手 性碳原子的分子是手性分子,如
【合作探究】 (1)极性分子一定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一定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吗? 提示:不一定,相似相溶原理只是一般性规律,也有例外情况。如CO、NO均为极性 分子,但难溶于水;CO2为非极性分子,但在苯中溶解度不大。 (2)下列物质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①HF ②HCl ③Cl2。 提示: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有多种因素,如形成氢键、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分子 结构相似相溶、发生反应溶解度增大。其中HF易溶于水最主要原因是能与水分 子间形成氢键;HCl因为是极性分子,与水相似相溶;Cl2是因为能与水反应。
【典例示范】 【典例】(2020·泉州高二检测)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 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表所示: 含氧酸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含氧酸
Cl—OH
非羟基氧 原子数
酸性
0 弱酸
1 中强酸
2 强酸
3 最强酸
(1)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强弱相差很大,H3PO3 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知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H3PO3和H3As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H3PO3和H3AsO3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分析反应情况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外因温度、压强(气体)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提示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
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
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溶解度(20℃)易溶大于等于10g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
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现象--核心知识点总结
溶解现象-- 核心知识点总结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
如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形成的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如食用油加入水中经搅拌后形成的就是乳浊液。
3、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a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
b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c 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4、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温度等。
5、乳化(1)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溶液,不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浊液。
(2)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脂虽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油脂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乳化后,油脂很容易用水洗净。
(3)乳化剂乳化剂是能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a.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b.农药的施用c.生活中常用含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注意: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不同:利用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而利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6、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bianhua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bianhua 。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bianhua 不明显,如氯化钠。
爱一个人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会依他如父,却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想师从于他,跟他学,却又想教导他把他俘虏成自己的徒弟;亲他如友,又复气他如仇;希望成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却又甘心做他的小丫鬟小女奴。
7、溶液和浊液的用途:(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3)浊液在医疗上可作注射和口服药。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方法
溶解度大小的判断方法
溶解度大小咋判断呢?嘿,其实有几个招儿。
先看物质的性质呗,有的物质天生就容易溶解在某些溶剂里,就像盐巴遇到水,那叫一个欢快地溶化。
要是物质和溶剂不搭调,那溶解度肯定小得可怜。
比如说油和水,咋都混不到一块儿去,溶解度低得让人直摇头。
判断溶解度还可以看温度呀!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很多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大。
这就好比夏天吃冰棍儿,热得不行的时候,冰棍儿化得可快啦。
但也有特殊情况哦,不是所有物质都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那判断溶解度有啥注意事项呢?可得注意溶剂的种类啊!不同溶剂对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差别可大了。
就像鱼在水里游得欢,放到油里可就不行啦。
还有啊,实验的时候要准确测量,要是马马虎虎,那结果肯定不靠谱。
说到安全性和稳定性,只要操作规范,一般没啥大问题。
可要是瞎折腾,不按规矩来,那可就危险啦。
就像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肯定得出事儿。
溶解度实验通常不会有啥大危险,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溶解度的判断在生活中有啥用呢?用处可多啦!比如洗衣服的时
候,知道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就能更好地洗衣服啦。
做饮料的时候,了解各种成分的溶解度,才能调出好喝的饮料呀。
制药的时候,溶解度更是重要,关系到药效呢。
举个实际案例吧,做糖水的时候,如果糖放多了,就会有糖不溶解沉在底下。
这时候你就知道糖在水里的溶解度是有限的呀。
要是不知道这个,傻乎乎地一直加糖,那可就糟糕啦。
总之,判断溶解度大小有方法,注意事项要牢记,应用场景广泛,实际效果明显。
溶解度的判断很重要,大家可得好好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比较方法与规律
陕西吴亚南主编
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可循,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区分与记忆,作为一个中学生就是迫切想知道的,现就此问题总结如下。
一、常见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口歌)
钾,钠,铵,硝酸,醋酸,碳酸氢盐都就是可熔盐,
硫酸盐里除去Ba,Ag,Ca与Pb
碳酸盐里除去钾钠铵其它都就是不熔盐
氯化物中只有银沉淀
可溶碱有4种钾,钠,钡与铵
二、相似相溶原理: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
可理解为极
性相同的物质间一般易于相溶。
有机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通常难溶于水。
无机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难溶。
如:氯化钠在水中易溶,但在酒精中却能形成胶体
三、物质的分子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加大其溶解性。
如:NH3 ,C2H5OH,CH3OH
四、常温常压下在1体积水中氨气可溶700体积;氯化氢气
体可溶500体积;硫化氢气体可溶40体积;氯气可溶2体积;二氧化碳可溶1体积
五、有机化合物中低级醇,多羟基物质可溶于水,有机酸多溶
于水但也不绝对。
(个别例外)
六、无机酸中只有原硅酸,硅酸不溶于水。
一般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盐。
如:碳酸钙的小于碳酸氢钙的;碳酸镁的小于碳酸氢镁的;碳酸锂的小于碳酸氢锂的;但碳酸钠的却大于碳酸氢钠的(碳酸氢根离子的反极化作用)
七、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时也可溶。
如说铜能溶于硝酸,金可溶于王水
八、溶质与溶剂间能形成配位化合物时也能溶。
如:氯化银可溶于氨水,溴化银可溶于浓氨水,而碘化银不溶于氨水,氢氧化铜可溶于氨水。
九、都就是难溶物谁的溶解度更小,要在同类型分子的基础上在相同条件下比溶度积常数的大小。
如:相同条件时氯化银,硫化铅与碳酸钙谁更难溶。
十、物质若与溶剂反应可增加容量,相对溶解的多些。
如:I2在K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就是因为I2与I-反应生成I3-从而溶解度增大。
十一、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与溶剂有关外,还与外界的压强,温度等有关。
通常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也有反例如:氢氧化钙;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