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几点启示

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院系: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2010级法学本科班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和启示在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地回顾过去,总结历史。

有一种对历史的总结就是基于现有的“历史事实”提出各种“难题”,对这些“难题”的研究不仅为“难题”本身提供了种种试解,而且也促进了与“难题”相关的其他问题的研究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李约瑟难题”就是这样的“难题”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高潮,众多专家学者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科学技术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积极的阐释与试解,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应该对“李约瑟难题”进行阐释与解答主这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李约瑟难题”,二是怎样回答“李约瑟难题”。

一、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1945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中,首次提出这样的疑问:在1—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可是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1964年李约瑟在《当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将这一质疑表述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二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一15世纪期问,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r}后者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对“李约瑟难题”的表述。

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疑问所探讨的内容可以简单表述为:在科学技术方面,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西方,而近代以来却落后于西方。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后一个问题的解答需要探索前一个问题,对前一个问题的解答最终也要归结到对后一个问题的思考。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摘要本文阐述了何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的造成原因的剖析、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介绍,分析,基础研究,教育体制,科技创新正文一、难题介绍1、问题概括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2、难题提出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3、难题具体介绍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1]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

读李约瑟悖论有感

读李约瑟悖论有感

读李约瑟悖论有感认识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早有耳闻,今天读完感觉这悖论还别有一番见解。

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其原因在于中国在13世纪之前社会制度的民主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算是最高的;而中国自13世纪以后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水平越来越落后,是因为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完善,特别是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愈来愈受到集权制度下扭曲为奴化的儒家思想的毒害。

李博士关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的提问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问题具体到“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李约瑟博士的话题虽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探讨,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大家公认的一点是,中国缺少私有产权保护制度和自由、平等观念,使得财富掌握在掌权者手中,无法新兴起“有产阶层”,形成危机力量和危机事件。

实际上,正像所有悖论一样,一般的悖论本身更多地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导致的逻辑上的矛盾。

换句话,如果角度是一致的,就不会产生悖论。

李约瑟悖论的产生本身其实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本质或特征的认识不到位或不透产生的。

其实,中国古代文明也好,西古代文明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都会沿着自己的发展路线走下去,这是客观规律。

那么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就是以儒家和道家为主要影响的实用务实、直觉经验、偏保守型的文明特征,这就决定了他的一切表现,比如为了实用地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一些必要的发明和技术,你不用担心,中国人绝对会把它创造出来,但又因为我们直觉经验的思维模式,你也不用担心,中国人也不屑于去整理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偏保守型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人不会去冒险或好奇地去征服自然或其他文明,所以,中华文明一直会沿着这样的模式发展积累他自己的科学技术。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西方为什么没有‘科学革命’而东方有之”,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科学发展的历史问题。

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启示,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来简答这个问题,并探讨当代的启示。

一、历史角度从历史角度来看,李约瑟之问涉及到东西方在科学发展上的差异。

事实上,在古代,东方比西方更早地出现了一些科学发现和创新。

比如古印度、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都有很多成就。

而在欧洲,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了科学革命,并导致了现代科学的诞生。

这种历史差异可以从东西方的文化、制度、经济等多个方面来解释。

东方强调大一统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科学发展可能受到了束缚;而西方的分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可以借鉴东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尊重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角度从文化角度来看,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这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东方注重整体性思维和共同体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强调个体主义和理性思维,更注重个体的创新和自由。

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也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东方科学更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应用,强调实用主义和技术创新;而西方科学更注重理论探索和学科分化,注重科学的纯粹性和普遍性。

当代启示:在当代,文化的差异可以成为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基础,促进科学成果的共享和传播,推动科技创新的合作和交流。

三、制度角度从制度角度来看,东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的不同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

东方的大一统制度和儒家教育强调秩序和道德,抑制了科学的创新和发展;而西方的分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则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给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创新。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和政策环境,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浅谈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应突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体制改革;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李约瑟难题”的学术价值之所以很高,在于其文化内涵之富。

但擞富文化内涵的问题,一般也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显然,李约瑟难题不存在标准解。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非所有问题都可解或有解。

当然。

无解的问题不一定不值得探讨。

这类问题虽无确定鬃,但却都有意义,探索和追寻答案的过程会开阔科学的视野,加深对自然和人的认识。

“李约瑟难题”也属此类。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有不寻常和持久的学术魅力,关键在于它站在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尽管对该难题的意义和根据存在质疑,但该难题的学术价值和魅力不会减少。

几十年来在东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哲学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寻找答案的中外学者都只是航行者,而这一难题本身却是海洋,它包含太多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

对探索者来说,重要的不是找到,而且也不能找到标准答案,但思考这个问题却会找到一种世界文明史的感觉和全球文化视野。

在中国人知道必须“吃西药”和经历疼痛才能现代化的现实国情下,这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世纪对中西文化持平衡心态,在面对世界时自信而不自卑和自负,在世界多元文明并存共进时能有包容之量,善于学习和富于革新。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天文方面,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我国古代对日月食、恒星、太阳黑子的记录均早于欧洲。

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他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及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他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的著名难题——为何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西方世界兴起。

这一难题自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文章首先将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背景和意义,然后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包括分析难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可能的解答以及评估这些解答的合理性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难题,本文旨在增进对东西方科技文化发展差异的理解,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文明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李约瑟难题的历史背景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它关注的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与近代科学的滞后现象之间的矛盾。

这个问题在全球科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例如,在农业、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领先的科技成就。

然而,在近代科学革命中,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现象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

李约瑟提出这个难题的目的,是希望探究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在科技上有着深厚积累的文明,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却没有发挥领导作用。

他认为,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也关乎整个世界科学史的理解。

自李约瑟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它一直困扰着科学史研究者。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然而,至今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尽管如此,李约瑟难题却推动了科学史研究的发展,促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它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还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科技历史,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科学的发展历程。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

论李约瑟难题的理论,意义之我所见摘要: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怀着对中国古代文化浓厚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本文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结合对我国科技革新的启示,将会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李约瑟难题”的理论英国现代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志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对于这一难题,李约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十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归路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壮”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中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二、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延续了数千年,一度还还引领历史潮流,雄踞时代巅峰。

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于欧洲,因此科技交流的主体是从亚洲移向欧洲的,这是所有研究科学技术史的人所公认的事实。

在中国明代之前,300多项世界性重大发明中,中国就占了175项。

特别是被马克思认为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改变欧洲文明历程的四大发明,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璀璨夺目的智慧之光和强大无比的辐射力。

但20世纪以后,社会的动荡和历次运动的洗礼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青年人已经似乎很少主动读《论语》,《孟子》,很少把儒家的理论挂在嘴边,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传统的儒家文化渐息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文化和知志大部分来源于西方,饮食起居触目可及都是来自欧美的“舶来品”,美国的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对青年人的诱惑远大于凉茶和中式快餐,欧美流行歌手的知名度高于民乐歌手……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李约瑟悖论的涵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 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 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没有出现工业革命?这个问题引起了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解答,并分析其当代的启示。

一、历史文化角度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古代就已经具有了高度的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导致社会结构相对封闭,并且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天命思想,导致人们不愿意变革现有的社会结构和制度。

相比之下,西方在古代就有更为开放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推崇个人的创新和变革,这就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二、经济发展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虽然技术发达,但却缺乏了工业革命所需的资本和市场需求。

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且世袭制度的存在导致了资源的垄断。

相比之下,西方具有更为多元化和开放的市场体系,这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需求。

三、制度体制角度从制度体制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具有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系,这导致了社会的封闭和阻碍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具有更为灵活和去中心化的政治制度,这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的政治和经济空间。

四、历史事件角度从历史事件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战乱、政治动荡等,都对科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事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从而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出现。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古代相对稳定,这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五、当代启示对于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当代启示。

我们需要重视社会的开放和包容,鼓励创新和变革。

我们需要优化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我们需要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更为灵活和透明的政治机制。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是指在中国古代发明历史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发明技术的创始人已经无法确定的情况。

这一难题告诉我们几个启示:
1.历史是一条长河,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是局限性的。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证据信息。

2.在考证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事实,避免因为主观臆想而歪曲历史事实。

3.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需要同时运用考古、文物、史料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历史。

4.历史研究的成果不是绝对确定的,会随着时间、技术、证据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

我们需要对历史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5.历史是文明发展的宝库,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继续发扬中华文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院系: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21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

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

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

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

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26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

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

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

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废,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海路逐渐传到中国,其中包括改进了的造纸术、印刷术、炸药和指南针。

这样看来,李约瑟之谜的产生显然是水到渠成的。

他当然会思考,为何之前在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又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具体来说,李约瑟难题的具体内容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李约瑟之问是指中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中国古代科技为何未出现工业革命。

这个问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却未经历类似的现代化进程。

李约瑟之问的提出使人们开始思考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局限,也引发了对全球科技发展的比较与探索。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纺织、冶金、建筑等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为何没有像西方那样迅速实现工业化却成为一个谜团。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历史的反思,更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因素的探讨。

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研究和比较,李约瑟之问的背景揭示了不同文明间科技发展的差异,为理解全球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李约瑟之问的背景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关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和不足,也激发了对科技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思考。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对李约瑟之问的回答不仅关乎中国科技史的解读,更涉及到全球科技格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段满足200字要求】1.2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李约瑟之问是中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工业革命?”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差异。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在于引发人们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促使学者们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因由,找寻中国发展的道路。

通过分析李约瑟之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思考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和挑战。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也在于挑战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审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重塑发展模式和范式。

李约瑟之问提醒我们要警惕单一化的现代化路径,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

李约瑟之问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还在于启示我们要拓展视野,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设限,创新发展战略和理念,迎接全球化挑战,推动中国走向更为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

李约瑟的现代意义我想从“李约瑟问题”或曰“李约瑟难题”出发,介绍一点自己最近的思考。

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在于他在处理人类文明演进史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了有力的批评。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科学技术传统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认识。

我记得李约瑟表达过这样一个意见,大意是说未来的科学革命如果发生,将绝不是牛顿式的,而是普朗克和海森堡式的。

我理解他这话的意思是说,将来主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科学观,不会是那种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而是一种注重整体、注重辨证关系的思维模式。

李约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自然观非常崇尚。

他在讲这话的时候,还不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些科学成就,例如协同学、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复杂性科学等,当时这些比较新鲜的科学分支还没有诞生。

我想如果他看到这些成果,会更加增强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未来的科学革命,会在一种整体论的有机自然观的基础上产生。

如果说中国古代有科学,有些人可能会不同意,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与西方的近代科学有很大差异,但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技术发明曾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

如果真的存在一种由工具所驱动的科学革命,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些得益于文化传统的优势呢?在21世纪科学革命大潮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还是跟在大潮后面随波逐流?这是科学家、科学史家、科技政策工作者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蒙特利尔的一篇演讲中,李约瑟说:“假如我能长生不老,并能列席到世界大同后的科学应用委员会之中,我非常希望中国人也能加入其中。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在中国、日本以及在整个东南亚,都能看到的伦理思想,才是能够纠正西方社会中偏重科学观点的惟一法宝。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类要认识什么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情。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李约瑟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问题。

在他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中,李约瑟首次提出了“中国为何没有实现工业革命”、“中国科技为何走向停滞”等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本文将围绕李约瑟之问展开多角度的简答,并探讨当代对这些问题的启示。

一、中国为何没有实现工业革命?在李约瑟的研究中,他认为中国没有实现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传统封建制度的束缚、科技创新的不足、商业资本的匮乏、社会结构的僵化等。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往往倾向于维护现有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对于技术和商业的发展持保守态度。

中国古代的科技创新虽然较为发达,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实用性和生产力的关注,导致了科技创新的停滞。

商业资本的匮乏也成为制约中国实现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商业和金融活动长期以来受到严格的限制,难以形成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相对较为僵化,社会等级制度、士绅的地位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当代启示:在当代,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古代未实现工业革命的原因,并吸取其中的教训。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商业和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步打破社会的僵化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科技为何走向停滞?李约瑟认为中国科技走向停滞的原因在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官僚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的停滞等。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儒家强调“文而不武”,重视文化修养而轻视实际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官僚体制也成为了制约科技进步的因素,官员们往往倾向于保守和守旧,并不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也成为制约科技发展的重要障碍,社会发展停滞导致了人们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不强烈,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当代启示:我们需要在当代社会中重视科技创新,加强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批判和反思,建立支持科技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降低官僚体制的弊端,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1、介绍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起源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悠久且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医药学、天文学等,但在近现代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却在近代科学革命中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即认为西方科技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唯一源泉。

这个问题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动力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一难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阐述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悖论上:尽管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传统和实践,但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在欧洲得以繁荣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更触及到文明发展、社会结构、哲学观念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科学传统确实非常深厚。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然而,这些传统的科学实践往往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实用主义的,而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往往服务于皇权和王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文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于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兴趣并不强烈。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

李约瑟难题再思考摘要:李约瑟难题是困扰中国学界很多年的一个难题,从李约瑟提出至今,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解答它。

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的意义甚大,本文就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的文化、制度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等方面给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文化制度思维方式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华夏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至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在很长时间里创造了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成就。

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除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其他的一些科学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

在天文上,古代的中国在很多地方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战国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公元前28年的西汉就有太阳黑子的记录,这是迄今已知的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这比欧洲早了1700多年。

在编制历法上,中国古代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数学上,《周髀算经》可以说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

其中就明确的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1]。

根据书上的记载,中国应该是首先发现勾股定理的。

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要比欧洲早了有一千年之久。

可以说,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斐然,并且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格局在最近几百年被打破,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

清末民初,很多大家都对此进行了反思,比如严复、梁启超、冯友兰等。

直到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正式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2]后人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整理版]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整理版]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本文就谈谈我对李约瑟悖论的内涵理解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是指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对三个“悖论”的分析。

李约瑟在该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学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沦”,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所以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二、李约瑟悖论的内涵(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早在1915年,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的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就发表过《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的文章,认为:“秦汉以后,人心梏于时学,其察物也,取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择术也,骛于空虚而引避实际”。

其后,1936年哲学家冯友兰再次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文,认为“中国向来没有科学,因为据其自身之价值标准,她无需任何科学”。

他们首先断定中国没有科学,然后分析其原因。

李约瑟指出:“根据通常的说法,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科学与技术。

这里指的是,把科学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它的确仅仅起源于文艺复兴后期、伽利略时代的西欧,指的是数学化的假说与实验结合起来的近代科学。

但这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不是一回事。

”就科学整体而言,有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从公元前5世纪至15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遥遥领先于欧洲。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没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封建官僚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政治复习题123

政治复习题123

1、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2、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3).原子论思想。

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

4)亚里士多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的涵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
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
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例如汉朝用地动仪为宫廷提供地震发生的消息并确定地震的方位唐朝派出过考察队测量从印度支那到蒙古1500 多英里长的子午线弧度及绘制从爪哇到南天极200 之内的星图宋朝建立了雨雪计量站的网络。

因此如果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官僚封建制度抑制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汉唐以来封建朝廷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这显然是一悖论。

在我看来这个悖论值得人们探究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曾经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的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没有引起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三、李约瑟第三悖论与中国文明停滞论
早在19世纪法国大作家雨果1802--1885曾在其作品《笑面人》中说过一段话“象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一种发明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留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这似乎是对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辛辣讽刺至此之后这便成为中外人士比较中西文化的惯用手法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为永恒停滞的文明西方是永久大变动的文明。

李约瑟严肃地指出“所有这些奇异的对照可以证明在历史土全是虚假的。

中国人的发现和发明大都进行了很大的广泛的应用但只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社会控制之下。

”他不赞成关于中国文明停滞的看法认为“由西方误解所引起的有关停滞的陈词滥调从来就不真正适用于中国中国只是缓慢而稳步的进展而被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按指数的发展及其一切成果所超越。

”所以中国只是相对落后。

而且中国的发现和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到欧洲成为摧毁西方社会结构的定时炸弹。

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中的悖论”。

这三个悖论是相互关联的要弄清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发于中国简单地归结于封建制度是不充分的因为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其中世纪封建制度更为黑暗而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却远远领先于欧洲。

因此必需回答为什么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总之理解李约瑟悖论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剖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李约瑟悖论的现实意义
一、从李约瑟难题研究角度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层面虑。

从世纪年代李约瑟难题提出至今知识界在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中间经历讨论高潮。

如果未来国家科技及综合实力还不强大相信还会有学者追问类似于李约瑟难题这样的问题。

李约瑟难题本身真伪的争论只有经过长时间探讨才会越来越明晰、深入。

进一步研究李约瑟难题会清误溯本使研究思路、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从问题对话更多转向方法思考就是学者们对难题深入探讨的明证。

二、李约瑟难题中的科学概念“是一种与‘西方近代科学’有别的、有机的、普适的世界性科学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将汇流到这种科学之中。

这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成就与其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得到了合法化的地位。

”李约瑟难题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学科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

进一步加深研究李约瑟难题是这两大学科的任务。

“与李约瑟有关的一个编史学问题是‘科学进步论’一定导向‘欧洲中心论’吗”科学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针对“科学进步”未来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科学消极影响在“科学进步论的前提下现在及未来各个文明间如何避免冲突这些问题应是李约瑟难题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第三通过李约瑟难题的求解时对中西科学传统、文化氛围等的比较研究“它把人们的视角从问题自身引申到东西方两大文明超越交融的高度上来在加深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等问题认识的同时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系列因素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