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制度
教研活动制度(15篇)
教研活动制度(15篇)教研活动制度11、教师心系教研,作教研的主人,积极为教研工作的工展献策出力。
2、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大胆工作、共同协作、努力开拓创新。
3、及时拟写教学计划,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论文),不拖延,不滞后。
4、每周星期一放学后为教研活动时间,今后不再另行通知,严格考勤制度,严禁随意请假或缺旷。
5、认真完成好常规工作,做到强化备课、优化上课、活化作业、注重辅导。
备课要充分,要将“学生、材料、教法、生活”融为一体,竭力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6、严把说课、听课、评课质量关,努力探究教学规律,探究新教法,及时总结工作规律并推广。
①各教师务必按指定的时间,完成听课、说课、评课任务。
②听课时认真做好记录,严禁抄袭记录应付常规检查。
③说课、评课前须人人充分准备材料,凡没有材料者视为一次任务未完成。
④听课、说课、评课不得流于形式,应将业务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⑤听课者应深入课堂,当好“学生”,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创新。
⑥评课时须就课论课,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忌拉帮结派,两极化发展。
7、开展学科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8、每周星期五放学前,各教师务必将教案作业放在指定的位置,否则视为未按时完成。
9、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忌唯我独尊。
10、任何教师应具有大局意识,维护集体利益,服从安排,不得推卸责任,故意刁难。
11、期末时,应将各类活动资料,教具等及时上交。
12、按时认真值日,确保办公室干净整洁;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者,务必关好门窗,确保财产安全。
教研活动制度21、学期初,根据学科实际和该组教师结构拟定操作性较强的教研计划和部署教育教学研讨工作。
2、及时拟写、审定各科教学计划,不拖延、不滞后,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定时或不定时督导和评估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研组的日常活动,检查要不讲人情、如实记载、及时上报、绝不能补查和隐瞒教师教学情况。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4篇)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一、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则是保证学校教育工作不断进步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概述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是指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三、制度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教研活动。
教研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学科、年级等进行划分。
2. 教研活动内容学校的教研活动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研究:教师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课程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3)教育研究:教师可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讲座:学校可以邀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进行教学研究的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
(2)教学观摩:教师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教材研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研讨,讨论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要点。
(4)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
(5)教学研究报告:教师可以撰写教学研究报告,分享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四、实施步骤1. 教研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应该有明确的计划,包括教研的主题、目标、时间等。
学校教研组织机构应该制定年度的教研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
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发展迅猛,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却面临诸多困难。
为了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制度设计、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师教学研究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的活动。
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通过教师教学研究,教师们能够不断反思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设计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机构的建立为了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新闻机构,负责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这样一来,教师们就能够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互相借鉴研究成果,形成持续改进的氛围。
2. 立体化的培训系统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如研讨会、讲座、培训课程等。
通过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晋职晋级制度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执行情况目前,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执行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1. 缺乏有效监督在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缺乏有效监督会导致制度的执行松散,教师们在研究和改进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2. 资源不足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目前还存在资源不足的现象。
这给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教师教学研究与改进制度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效果。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三篇)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指针对小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1. 课题选定:小学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研究课题。
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2. 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制定研究计划。
3. 资料搜集: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 管理与支持: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5. 研究实施: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施,包括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和整理等过程。
6.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解读研究结果。
7. 结果总结与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汇报研究成果。
8. 应用与推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推广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
9. 评价与改进: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分析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10. 后续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形成持续改进的循环。
以上是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的一般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根据不同的课题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二)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围绕教学、教育管理或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活动。
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这一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管理:明确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责任,设立指导小组或教研组负责统筹和指导各类课题研究活动。
2. 课题选题:明确课题选题的原则和程序,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自主提出研究课题。
3. 研究计划:规定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研究目标和具体任务,确保研究活动的有序进行。
4. 管理指导:制定研究指导手册或指导意见,为教师提供研究方法、技巧和资料,指导他们进行研究工作。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18篇)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18篇)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精选18篇)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篇1高庙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为提高学校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执教”和“科研兴校”方针,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的,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我校教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1、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转变方法,提高能力,确立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价值观。
2、不断探索切实可行地校本教研工作途径、方式、方法。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4、全力抓好已立项课题的研究,努力使立项课题出成果结题。
5、开展好新课程的研究活动,学习新思想,实践新理念,建设一支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队伍。
6、抓好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工作及资料建档工作。
三、方法措施1、为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全力抓好教研工作。
2、制定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3、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公开课、研讨交流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总结、交流、提高活动。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期活动计划,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形式不拘,做好课题的月汇报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鼓励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及电化教育设备),并及时地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和资料的整理工作,以便资料的归档。
5、着力推进新课程的研究活动。
课题组、教研组要做好课程的评价改革工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工作,同时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
6、严格考核,有效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建立教研骨干教师人才库,健全教研骨干教师管理档案,为教研骨干教师创造便利的学习、工作条件,给予优惠的待遇,同时要对教研骨干教师大胆地“给位子、压担子”,通过提干、教学技能大赛、学术研讨等活动搭建平台,展示他们的素质和风采。
幼儿园教学研究管理制度
幼儿园教学研究管理制度
前言
幼儿园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规范和管理教学研究活动,制定本管理制度。
目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幼儿园教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程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负责机构
1. 幼儿园教研组负责组织和实施教学研究活动
2. 校领导对教学研究活动负有监督和指导责任
研究内容
1. 教学改进研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
2. 教学方法研究:探讨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实施步骤
1. 确定研究课题:由教研组提出,经校领导审批后确定
2. 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节点
3. 实施研究活动:教师围绕研究课题进行讨论、实践和总结
4. 成果评估: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
管理与监督
1. 学校领导定期对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检查和指导
2. 教研组负责组织研究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教师应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按时提交研究成果
结语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希朿全体教职工认真执行,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执行,提高教学研究项目的审批和实施质量,加强对教学研究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管理和执行,包含但不限于教学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实践项目等。
第三条申报程序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程序依照医院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并通过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录入和审核。
第四条项目负责人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应为具备相应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医院职工,由相关职能部门介绍并医院领导批准任命。
第五条资金管理教学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应明确,并由医院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项目申报和评审第六条项目申报要求项目负责人应依据项目申报模板,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项目申报料子,包含项目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案、预期成绩等内容。
第七条项目评审1.项目评审应由专业评审组进行,构成人员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确定,评审过程应公正、透亮。
2.评审团队应依据项目的学术价值、创新性、可行性、预期成绩等因素对项目进行评审打分,并提出评审看法和建议。
3.评审结果由医院领导依据评审报告和评审看法决议项目的批准、驳回或修改。
第八条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于涉及人体试验、大型设备使用、生物安全等具有高风险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申报阶段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项目管理和执行第九条项目合同和责任1.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批准后应签订项目合同,明确项目的执行目标、进度布置、费用预算等内容。
2.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实施结果和质量负责,需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汇报项目进展和问题。
第十条项目进度管理1.项目负责人应依照项目计划要求,订立认真的项目进度布置,并定期进行项目执行。
2.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项目进展会议,评估项目进度和问题,并提出项目调整或改进措施。
第十一条项目资金管理1.项目资金应依照合同商定和预算进行使用,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报销和结算项目费用。
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是指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教学研究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教学研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和意义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教学研究制度的实施可以匡助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学研究制度的内容1. 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学研究计划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制定的一年或者一学期的教学研究计划。
教学研究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安排等。
教师应按照计划执行教学研究,定期总结和评估研究成果。
2. 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相互观摩和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会等形式进行。
3. 教学研究成果的汇报和分享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向学校进行汇报和分享。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会、教学研究成果论文集等形式,展示和分享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
4. 教学反思和改进的要求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 教学研究经费和资源的保障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研究经费和资源,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需求,申请教学研究经费和资源,用于购买教学研究所需的图书、教具、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研究制度的执行和评估1. 教学研究制度的执行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的执行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教学研究制度的有效实施。
学校可以设立教学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定、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的组织、教学研究成果的汇报和分享等工作。
2024年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模版(3篇)
2024年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模版(一)学校领导在教研管理中的职责1、监督与评估学校的校本研究工作,确保其有效进行。
2、学校领导应带头深入学习教研理论,每年至少阅读两本教育专业著作,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协作伙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
3、每位学校领导应负责一个研究课题或子课题,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进展,发现并及时指导解决教学问题。
4、学校领导需充分利用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导处、教研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构建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部门的管理职责1、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课改课题,以课题引领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2、学校教研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策划与组织,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举办讲座,进行研讨交流,以及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教研部门负责人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组织师徒结对并开展帮扶工作,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需求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三)教研组的管理1、教研组作为学校组织教师研究教材、教法,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业务组织。
2、教研组的设置每年进行一次调整,确保其适应学校需求。
3、教研组长应由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一定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与教务处协作,共同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4、教研组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①制定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结合学科教学实际。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研讨交流,使全体成员理解教材体系,明确教学重难点,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④每学期组织全组教师开展至少一次主题研讨会,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
⑤领导教师进行教育研究课题,确保每个学年教研组都有研究方向和内容。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三篇)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是指对小学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的内容:1. 教研组织:建立小学教研组织,明确教研组织的职责和权责,并确定教研组的组长和工作人员。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年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的内容、时间安排和目标。
3. 教研主题:确定每学期的教研主题,以引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教研活动。
4. 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包括研究教学理论、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分享等。
5. 教研成果:要求教师完成教研成果的汇报和分享,可以是教案、教学视频、教学反思等形式。
6. 教研评估: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估,定期进行教研成果的评审和总结。
7. 教研资金: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教研活动的实施和教研成果的奖励。
8. 教研交流:建立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教研交流。
9. 教研记录:要求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记录,包括教研过程、教研成果和反思等。
10. 教研奖励:对有突出教研成果和表现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小学教研工作制度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二)是指针对小学教师进行教研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中的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确定教研小组的组织架构,确定教研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等。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学期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主题、目标、时间安排等。
3. 教研课题:确定每学期的教研课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研究等。
4. 教研活动:安排定期的教研活动,如教研讨论、观摩课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教研成果评价: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奖励和鼓励。
6. 教研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教研成果、教材、教案等的归档和存储。
7. 教研经费管理:确定教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公开一次区级或校级公开课。
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
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6.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设置活动安排表,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活动专题等细化,责任到人,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7.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
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8.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9.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校本教研制度(三篇)
校本教研制度是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一种制度。
它是以学校为单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组织教师自主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的一种机制。
校本教研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校本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观摩、教学讲座、研讨会等;2. 设立教研小组,根据学科或年级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项目;3. 开展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互动;4. 建立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档案,方便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5.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项目;6. 建立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
校本教研制度的优势有:1. 针对学校特色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 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3.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推动教育发展;4. 建立教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认可和激励。
总之,校本教研制度是一种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制,通过学校自主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校本教研制度(二)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一种机制和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校本教研制度的特点包括:1. 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研讨会、课题研究等形式的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针对性的研究内容:校本教研着重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推广:学校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进行分享和推广,促进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校本教研制度的优势包括: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2.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研活动可以让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是指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流程。
它的核心是促进教师的自主、创新和发展,使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一、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研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它的任务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和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2.借助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教学创新和实践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
5.积累和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成果,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则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学研究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学研究应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读,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实践性原则:教学研究应立足于教育实践,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3.系统性原则:教学研究应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和改进。
4.合作性原则:教学研究应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分享经验,形成共同的研究成果和进步。
5.主体性原则:教学研究应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专业权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创新。
三、教学研究制度的具体措施为了实施教学研究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教学研究机构和团队,组织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研究和交流。
2.制定教学研究的工作计划和计划表,明确研究的主题、内容、方法和进度,保证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3.加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组织教师参加研究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和信息。
教研的制度 15篇
教研的制度 15篇教研的制度 1(一)每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
计划应有现状分析,主题教研、听课评教、学科竞赛、校本教材等内容及行事历。
(二)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每双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四)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分层作业、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
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
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五)学校应关心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每年都要制订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级教师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七)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八)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
教研活动的材料按要求上缴。
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教研的制度 2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1、思想素质与政策水平: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与阐释。
①人文科学素养:新的课程定位,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了人文精神,因此,教研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例如:民主、平等、和谐、激励、共勉、分享、对话、交流、探讨等等。
这是教研员做好新课程教研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人文素质。
要有博大的人文精神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高中校本教研制度(五篇)
高中校本教研制度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校本教研着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加强成果推广,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校长要总负责,教导处、教研室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全程培训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研究的四级机构及其职责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指导小组。
建立“校长—教学副校长、培训科研副校长—教学处、科研培训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构成的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校本教研具体制度一是决策、管理、指导层,特指校本教研管理与指导小组和相关中层机构(学校教学处、科研培训处),其工作要求如下: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组织、发动全体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2、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参与校本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长、分管副校长、相关处室正副主任要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一线情况,坚持参加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3、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包括新教师上岗培训活动;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教师理念培训活动;学科业务学习研讨活动;专家专题讲座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活动;观摩课、研讨课交流活动;经验总结、论文展览交流活动等。
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各级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学科教研工作制度
学科教研工作制度是为了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篇关于学科教研工作制度的文章,不少于1000字。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科教研工作应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条学科教研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坚持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四)坚持学科教研与教育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科教研工作应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与协调,全体学科教师共同参与。
第五条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推动教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条学科教研活动应定期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学科教研组长确定,并提前通知全体学科教师。
第七条学科教研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定期教研活动:每周或每两周举行一次,主要针对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二)主题教研活动: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如教学方法、教材分析、考试命题等;(三)观摩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学课例,进行分析与评价;(四)线上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第八条学科教研活动应做好记录,活动记录应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成果与建议等。
三、教研内容与方法第九条学科教研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二)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三)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五)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与改进;(六)考试命题与评价方法的研究;(七)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第十条学科教研方法应包括以下方面:(一)理论学习: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网络资源等,提高学科理论素养;(二)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分享教学经验;(三)教学观摩: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学习教学方法与技巧;(四)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五)协作研讨:开展跨学科、跨学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是指中学教师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进。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组织形式:学校设立教研组织机构,如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等,由教师自愿组成。
教研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和教研课题,并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和归档。
2.集体备课: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素材资源的开发,讨论教学设计等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相互汲取经验和建立共识,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观摩与评课:教师经常相互观摩和评课,通过互相观摩教学过程和评议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在研究组织机构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等,通过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验证效果。
5.教学研讨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内外专家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和交流,提供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教研制度
学校教研制度学校教研制度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包括教研组织、教研活动、教研评价等多个方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研组织的建立学校教研组织的建立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教研管理制度。
学校应当设立教研管理机构,负责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教研管理机构应当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定期研究教研工作,解决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应当根据学科、年级、课程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立。
教研组应当有明确的教研目标、教研计划、教研任务,并由专人负责组织协调。
教研组成员应当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当定期开展,形式多样。
教研活动可以包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经验交流等。
1. 课题研究: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研究可以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方面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应当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教学方法探讨: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探讨,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经验。
教学方法探讨可以围绕课程整合、学科交叉、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学经验交流: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分享教育教学成果,共同提高。
教学经验交流可以采取座谈会、研讨会、观摩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教研评价的实施学校教研评价是检验教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应当坚持客观、公正、激励的原则。
学校应当建立教研评价体系,对教研组织、教研活动、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引言: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为十二个小节,从教学研究项目的意义、管理流程、项目立项、经费管理、进度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教学研究项目的意义教学研究项目旨在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开展教学研究项目,教师能够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流程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应遵循“立项-申请-评审-监督-总结”等流程。
在整个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的协调与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是项目管理的起点。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评审机构,搭建评审平台,对教师提交的项目申请进行审查与评审,确保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实施可行性。
四、教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教学研究项目的经费管理应注重合理分配与精细管理。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经费使用与监督制度,确保经费的公平公正使用,并对项目经费进行定期检查,避免浪费与滥用。
五、教学研究项目进度控制教学研究项目的进度控制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项目监督机构,对项目的进度进行监控与评估,及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
六、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评价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果评价体系,对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改进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研究项目成果应用与分享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应充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将项目成果进行分享与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八、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制度应不断完善和改进,与时俱进。
在制度建设中,学校应充分借鉴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经验,加强与外部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研究制度篇一: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一、年度教研计划1、年度教研计划是本年度教学研究的指导性计划。
2、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干训计划制定教研计划。
3、教研计划由教研室负责草拟,校委会审定。
4、教研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本年度专题设置方案、教学改革措施、教研活动安排等。
二、教学例会1、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教务处、教研室、科研科负责人参加。
2、原则上每个教学班次开始和结束时各召开一次。
3、主要研究贯彻校委有关教学决策的具体措施,安排有关教学活动,布置该教学班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若干事宜;小结本教学班次教学情况,检查下一教学班次教学准备情况,协调相关部门的各项工作,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三、教研活动1、教研活动由教研室和科研科负责组织实施。
2、教研活动主要包括集体备课、试讲、听课、公开教学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3、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本学科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对各专题的内容进行协调。
集体备课在每年年初和主体班开课前举行。
4、试讲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
新开专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试讲,通过后方能上讲台;新调入教师,年青教师第一次上主体班,要先试讲。
5、听课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不定期举行。
专职兼教师必须完成年度听课任务。
通过听课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
6、公开教学由教研室和各学科组组织实施。
原则上每个教师每年要承担一次公开教学任务。
7、社会调查由教师与科研科一起协商定题,科研科负责审定和下达专职兼教师年度社会调查任务,采取分散和集体组织两种形式进行。
教学研究制度1、由教导处负责实施并认真组织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
2、教导处要有教改计划,教研组要有教改课题,每个教师要有教改实验项目。
教改实验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实验成果及时推广。
3、教导处及时提供外地教学、教改的信息与经验。
4、为了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学期各学科均组织一次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和公开课。
5、各教研组至少每二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师必须参加,不得缺席。
有事请假。
6、备课组必须在参加全组教研活动的前提下,随时进行备课组内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写好备课记录。
教导处对此做为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
7、学校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教改论文。
凡在校级和校级以上交流过的教学、教改论文和市级刊物以上发表的教学、教改论文均交教科室存档并记入教师本人业务档案。
对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对教学成绩起重大促进作用的教学、教改论文,学校将给予奖励。
白云湖中心小学2020年3月篇二:教研制度岭腰中心小学教研工作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管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特制订岭腰中心小学教研工作的各项制度:一、教师业务学习、培训暂行规定为了进一步推进课改进程,与课改同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全体教师教科研水平,使教师能上课、上好课 ,更新自我,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岗位练兵,加强业务学习.现作如下规定:1、加强业务培训与引领,每单周一校例会后30分钟进行业务学习,主讲由我校课题组成员与名师组成,按安排表如期进行,内容与公开课主题性教学相结合。
2、观看教学光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每双周观看一节教学片,分语数科教师进行。
对口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并写一份感悟材料。
3、积极创造机会外派教师学习,外派教师返校后应相应地上移植课或讲座,并写一份反馈信息及自我感悟。
4、每位教师每学年硬性要上一节以上公开课,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或心得体会。
5、举办“教研沙龙”促进师师互动与每期读一本教学专著,写出读后感。
二、班子成员听课制度为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沟通教学信息,掌握教学动态,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岭腰中心小学小学制定了《班子成员听课制度》,规定如下:1、班子成员要严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参与教研活动,做到集中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
2、学校领导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活动内容具体见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3、学校教研室每周安排三位班子成员到一线随堂听一节课,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学秩序、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习惯等进行认真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直接获得真实信息。
(具体安排见附表)4、听课后,班子成员主动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探讨教学中的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努力使每一堂课都是优质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班子听课后要写一份教学评价表,实事求是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导向性的建议。
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师听课制度为促进各学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特制定本听课制度。
具体要求:1、每位教师听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有准备地听。
2、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认真记录下所听课的时间、班级、课题、教学过程,避免记录过于简单化,字迹清楚力求工整。
听课节数以实际参与听课为准。
3、各教研组教师要积极参与相互听课、评课,坦诚地交换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做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4、每位教师都要按学科的要求听课,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要尊重任课教师的劳动,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5、听课节数:每学期教研组长不少于18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2节,其中跨学科听课不少于3节。
6、切实提高评课质量,及时组织群体互评课,研讨式评课,评课时尽量做到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情况相结合,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相结合,与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与学校课题研究相结合。
7、听课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要认真吸取他人长处,善于总结出被听课人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个人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8、学期期末教导处将教师的听课情况作认真的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四、教师备课制度1、教学目标明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国家教育目标、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
2、资源开发充分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合理计划并发挥图书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3、教材钻研透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
4、主体地位突出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5、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选择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实现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学习。
6、过程设计绵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布置作业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坡度、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7、教案规范完整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板书设计,教学步骤,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随笔)等。
每节课、每种课型均应有完整的教案。
青年教师应备详细教案,重在规范;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也必须有教案,重在创新。
但要避免简单的重复,要切实保证备课的质量。
五、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保证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师资培养的重要措施,故教师必须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
篇三: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研究制度为了能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现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1、教学研究理念。
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促进教学、研究、进修一体化,把学校建设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化组织。
2、分组形式。
学科型教研组:(1)以学科分: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组(2)以同科、同级分组:3、教研活动任务:深入了解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4、教研活动时间。
(1)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后为全校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约一小时)(2)各学科教研组,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学习研究。
其中,一节为说课、评课、叙课活动;一节为:同科,同级集体备课活动;最后一节为:教师多媒体应用技能培训活动。
5、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体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科组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教师对自已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分析和自我对话的过程。
自我反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要求,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后等教学后记(附教案尾处);每位教师上一节优质课。
(2)同伴互助。
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在同伴的互助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学校每周四早上第一节课为各教研组长碰头会,由教导处组织,研讨每周教研中的实际问题,以不断促进提高。
(3)专业引领。
一方面:组织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参加市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同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教研的校本培训;并利用名刊和全国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光盘,组织教师学习和观看;要求写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