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同步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二则字词积累练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1.两小儿笑曰:“孰(shóu shú)为汝(rǔnǔ)多知(zhīzhì)乎?”2.思援(yuán huǎn)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3.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4.此不为(wéi wè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二、选字填空。
1.【援缓】毛豆豆学习进步()慢,于是班长伸出了()助之手。
2.【俱惧】这个()乐部的队员球技精湛,让对手()怕。
3.【辩辨】“我能分()出哪件工艺品是我做的。
”他争()道。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A.代指弈秋的教诲。
B.助词,相当于“的”。
C.代指鸿鹄。
D.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弗若之矣。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5.孰为汝多知乎?()语句应用练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故”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①“探汤”的本义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面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这难道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而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B.这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而离得远让人感觉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15分)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①,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③,及疲,乃布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行:赶路。
②索靖:晋朝书法家。
③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④布裘:展开皮衣。
⑤因:于是。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8分)(1)唐欧阳询尝.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百步复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日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的欧阳询具有怎样的品质?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 博采众长B. 虚心好学C. 甘于奉献D. 善于钻研二、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15分)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作。
②辍:停止。
③若:你。
④太息:长叹。
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1.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4分)A. 尝.与人佣耕吾尝.终日不食B. 陈涉少.时少.选之间C. 辍耕.之垄上耕.当问奴D. 佣者笑而.应之处士笑而.然之2. 请你写一写“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学弈》中,我知道了“鸿鹄”的意思,可以推测文中的“鸿鹄之志”可以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
②越:抢劫。
③翌(yì)日:指第二天。
明日,明天。
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3)僧觉()(4)遂越货而亡()(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附加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ɡ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②使侄录.之________③侄罔然..而止________ ④执所书.问曰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此何字也?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2.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③:“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
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
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
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丞相语郗信:告诉B.白郗曰:姓氏C.咸自矜持:都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
②小史:书童。
③建炎:南宋高宗年号。
④贼:这里指金兵。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
(我发现)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得出结论的。
(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
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检测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 __阅读下国小古文,完成作业。
人饷(xiǎng)魏式一杯酪,魏式啖(dàn)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
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4.多读几遍。
联系语境。
说说下面汉字的意思。
示众:____解:_5.联系请境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______ __6.杨修是怎么知道魏武题字的意思?______ __小古文阅读,完成13-15小题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①,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②?”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
嘿④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
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①自障叶:遮蔽自己的树叶。
②不:同“否”。
③绐(dài):哄骗。
④嘿:同“默”。
⑤赍(jī):携带。
7.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 好几)不能复分别(biàn,辨别)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8.借助注释,翻译句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卷-《文言文二则》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14 文言文二则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1.看拼音,写词语。
yìqiūtōng guóhóng húfúruòbiàn dòudōng yóu chēgài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tàn tāng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鸿鹄.(gào hú)弓缴.(zhuójiǎo)弈.(yìyè)秋辩.(biàn bì)日多知.(zhīzhì)孰.(shúsú)为汝.(rǔlǔ)盘盂.(yūyú)弓缴.(zuózhuó)沧.(cāng chāng)沧凉凉惟.弈秋之为听(wéi wèi)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úyǔ)3.选词填空。
1).①辫②辩③瓣()子花()()解2).①维②唯③帷()幄()一()护4.给下列句子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①好;②长于,善于。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之:①他,指前一个人;②弈秋的教导;③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3).一人虽听之.。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辨字组词。
弈()诲()惧()奕()悔()俱()矣()曰()援()唉()日()缓()6.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孰为汝...多知.乎?。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查字典。
“辫”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在字典中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发(fā)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四)(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四《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3)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不病.于无鸡乎?(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dòu fu huā lěi zǐ dàn huì bàodiāo sùjiē fāpáo xiào xiān qǐ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甚.至(shèn shèng)鄙.夷(bǐpǐ)荧光屏.(bǐng píng)地.理(dēdì)聪.明(cōng chōng)差.不多(chàchā)三、比一比,再组词。
移(_________)泊(_________)旷(_________)渚(_________)侈(_________)伯(_________)犷(_________)诸(_________)四、补充四字词语。
笔(____)龙(____)天籁(____)(____)(____)(____)流水惟(____)惟(____)妙笔(____)(____)(____)(____)点睛五、选词填空爆发暴发1.山洪(_______),冲毁了河堤,淹没了整个村庄。
2.杂技演员技艺高超,表演十分精彩,台下(_______)出一阵热泪的掌声。
节制节约节俭3.(________)时间,就是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4.每逢佳节胖三斤,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_______)饮食。
六、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文中的两个小孩围绕_________展开了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反映出孔子对知识持_________的态度,我们可从中悟出__________的道理。
七、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精选专题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2020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二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
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三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一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2.尝.射于.家圃()()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4.睨之,久而不去.()5。
无他,但.手熟尔() 6.尔安.敢轻吾射.()()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2019-2020学年度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_________________B.贾人: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 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4.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______________)(2)遂.烹彘也遂.(_______________)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__________)(2)破之(__________)8.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三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住,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解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的含义。
(2分)(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2分)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候具有怎样的美德?(2分)农妇与鹜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
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
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妇不忍市之(卖)B.似哀鸣,熟视之(仔细)C.频频颔之(点头)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疑其受创也安求其能千里也B.于河边拾薪不戚戚于贫贱C.且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且艰苦此D.熟视之,乃鹜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4分)(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4.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1.下列加粗的词。
①张乖崖为崇阳令( )②乖崖命杖之( )③尔能杖我( )2.解释文中加粗的“自”。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小古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追赶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河渭:________(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4.文言文二则(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4.文言文二则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 jiàn jù quán biàn lùn zhuān xīn zhì zh ì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一心以为有鸿鹄.(hú gào)将至,思援弓缴.(zhuó jiǎo)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fèi fú)若与.(yú yù)?曰.(rì yuē):非然也。
3.孰.(shú shóu)为汝.(nǔ rǔ)多知乎?三、比一比,再组词。
诲()弈()俱()援()盂()悔()奕()惧()缓()孟()四、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A.的; B.指代弈秋的教导; C.指代鸿鹄; D.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1.思援弓缴而射之.。
( )2.通国之.善弈者也。
( )3.虽与之.俱学。
( )4.一人虽听之.。
( )六、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品质。
八、课内阅读展示。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课文练习题及答案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chén cùjiǎo zi biān piào zhǎ yǎnjiě shìáo zhōu rǎn ɡānɡjié ránwàn xiànɡɡēnɡxīn xuán dēng jiécǎi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诞.生(dàn yan)纵.观(zòng zhòng)酸碱.(xián jiǎn)华.罗庚(huàhuá)俄裔.(yìshang)锲.而不舍(qièqì)三、比一比,组词。
屈(_________)悦(_________)姿(_________)竭(_________)拙(_________)阅(_________)资(_________)揭(_________)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句完整的话。
(____)(____)双美万象(____)(____)日夜(____)(____)(____)(____)得已截然(____)(____)悬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词填空。
检测观测猜测1.经过周密的天文(_____),科学家公布了科学准确的数据。
2.对于车体进行常规的(_____),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
3.这只是你的(_____),说话是要讲事实根据的。
既……又……只要……就……虽然……但……4.(_____)有毅力,(_____)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5.我(_____)身在异国,(_____)心总在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6.姐姐是个(_____)聪明(_____)俊俏的姑娘。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
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
________(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
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实。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日用之。
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②今日用之________③工人削之_______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一处)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善:擅长B.谓:认为C.乃:于是D.绝:告别(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
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
7.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③:“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
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
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
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丞相语郗信:告诉B.白郗曰:姓氏C.咸自矜持:都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8.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_______。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________,“其织”的“其”是指 ________。
9.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这篇古文的题目是《________》,我还可以自己来写题目,从“牧童”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从“处士”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
(2)选择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好书画。
()A.认为……好。
B.喜欢。
C.优良。
②处士笑而然之。
()A.认为……说得对。
B.然而。
C.然后。
(3)解释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
②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
③“笑而然之。
”这里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
(5)写出选文说明的道理。
10.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舍:________。
②遂居焉居:________。
③遂迁居市旁迁:________。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1.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12.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