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型肝癌

合集下载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

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

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

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

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

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传和临床特征。

*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

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

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

肝细胞性肝癌治疗方案

肝细胞性肝癌治疗方案

摘要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H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细胞性肝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概述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指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0%以上。

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于肝脏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单发、直径≤5cm、无血管侵犯、无远处转移的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术后需进行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2)肝移植: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肝移植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肝移植的适应症包括:多发性肿瘤、肿瘤直径较大、肝功能失代偿等。

肝移植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

2. 介入治疗(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ACE是HCC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使肿瘤血供减少,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TACE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放疗等联合使用。

(2)射频消融(RFA):RFA是利用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单发、直径≤5cm的HCC患者。

3. 药物治疗(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2)仑伐替尼: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4. 靶向治疗(1)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营养供应。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2)阿替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可激活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

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

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癌的一种类型,与转 移性肝癌在病理学上不同,但在影像学上
有时难以区分。
肝脓肿
肝脓肿是肝脏的感染性疾病,与转移性肝 癌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均有所不同,可
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穿刺活检进行鉴别。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通常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 恶变倾向,而转移性肝癌则具有恶性性质, 生长迅速。
系统治疗
包括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等,主要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以延 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是肝癌的一种类型, 与肝细胞癌在病理学上不同,但 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区分。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良性病 变,通常不会恶变为肝癌,但有 时与原发性肝癌在影像学上难以 区分。
肝炎后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可导致肝脏形态改 变,有时与原发性肝癌在影像学 上难以鉴别,需结合病史、实验 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肝功能受损严重者预后较差。
并发症
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并 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 法,包括肝部分切除和肝移植。
肝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或栓塞 剂,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小肝癌,局部消融治疗是一种有 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等。
血管造影可以观察肝脏肿瘤的血管情况,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的 功能状态。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肝细胞肝癌镜下描述

肝细胞肝癌镜下描述

肝细胞肝癌镜下描述肝细胞肝癌镜下描述::肝细胞高度异常增生癌变,癌组织呈实性、巢状或排列呈肝索样结构,细胞大,胞质丰富,界限不清,核大小形态不一,部分核巨大,畸形怪状,核膜厚,染色质颗粒粗,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

间质血管丰富,出血及坏死明显。

肝内胆管细胞癌镜下描述:肝脏内胆管腺上皮细胞高度异常增生癌变,癌组织实团状及不规则腺样结构,细胞大小不一,胞质丰富,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厚,核内染色质颗粒粗,异型性明显。

肉眼描述:灰红色条形组织几条,长cm,直径cm.
手术切除标本:送检肝脏切除标本一块,体积为xxcm,表面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隆起,切面灰白灰黄色,质软。

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直径—cm不等。

肝细胞癌与肝癌的病理学差异与鉴别

肝细胞癌与肝癌的病理学差异与鉴别

肝细胞癌与肝癌的病理学差异与鉴别肝细胞癌(HCC)和肝癌是两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但它们在病理学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肝细胞癌与肝癌的病理学差异以及鉴别诊断的方法。

1. 组织学特征:肝细胞癌主要由肝细胞恶性增生形成,通常以单个或多个肿块的形式出现。

肿瘤细胞呈现大而多形性的特点,细胞核常常呈现不同大小和形状,核分裂象也较常见。

另外,肝细胞癌细胞常具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和胆汁管样结构的形成。

肝癌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肝细胞癌以及其他一些少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如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等。

这些肝癌的组织学特征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

例如,胆管细胞癌主要由恶性增生的胆管细胞构成,肿瘤细胞通常排列成管状结构,核分裂象较少见。

2. 免疫组化标记:免疫组化标记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方法,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和其他类型的肝癌。

肝细胞癌细胞通常表达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Par-1)和α-胚胎抗原(AFP)。

而其他类型的肝癌,如胆管细胞癌,则表达不同的标记物,如CK7和CK19。

3. 影像学表现:肝细胞癌和其他类型的肝癌在影像学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肝细胞癌通常呈现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肿块,肿块内部可见均匀的强化。

而其他类型的肝癌,如胆管细胞癌,则可能呈现为多发性结节或弥漫性浸润,肿块内部的强化不均匀。

4. 分子生物学特征: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肝细胞癌和其他类型的肝癌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手段。

肝细胞癌通常具有多种分子异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

而其他类型的肝癌则可能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和其他类型的肝癌在病理学上存在一些差异,包括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影像学表现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

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这些肝脏恶性肿瘤,了解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综合运用病理学、免疫组化学、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原发性肝癌怎么分型

原发性肝癌怎么分型

原发性肝癌怎么分型文章目录*一、原发性肝癌怎么分型*二、肝癌需要做哪些检查*三、肝癌患者的饮食原则有哪些原发性肝癌怎么分型1、原发性肝癌怎么分型1.1、肝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在临床上大多有甲胎蛋白的升高,由于血液供应比较丰富,容易发生门静脉癌栓。

1.2、胆管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占原发性肝癌不足5%,在临床上大多有CA19-9糖抗原的升高,甲胎蛋白多为阴性,肿瘤内的血供不丰富,容易有淋巴结转移。

1.3、混合细胞性肝癌:混合细胞性肝癌顾名思义就是同时有以上两种类型的肝癌,不过临床上极其少见。

2、引起肝癌的病因有哪些2.1、已知的肝炎病毒至肝少有A,B,C,D,E,G等类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主要为乙型与丙型肝炎即HBV与HCV。

肝癌患者中约有1/3的病人有慢性肝炎史,澳抗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发区,目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乙型的感染一样,与肝癌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肯定是促癌因素之一。

2.2、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食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质。

3、肝癌早期的症状有哪些3.1、食欲明显减退:肝癌患者会出现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也出现恶心、呕吐。

3.2、肝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

可放射至后背或右肩,晚期肝癌可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症,这可能是由于癌肿结节坏死或出血至腹腔所致,此时病人常常以急腹症的表现到急诊室就诊。

3.3、全身衰竭:肝癌患者会严重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及出现水肿。

肝癌需要做哪些检查1、甲胎卵白检测是用免疫法子测定发生的胚胎性抗原,为今朝诊断肝细胞癌奇异性最高的法子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备相对埋头性。

对无肝癌别的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阴性或定量大于五百纳克一毫升延续一个月以上,并且能解除妊娠还有活动性的肝功能疾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便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型和预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肝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为主题,详细介绍肝癌的常见分型及预后情况,以增加对肝癌这一疾病的理解。

1. 肝癌的病理分型肝癌的病理分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大类。

肝细胞癌又可细分为肝细胞原发性癌和肝细胞转移性癌两种类型。

肝细胞原发性癌是指癌细胞起源于肝细胞,而肝细胞转移性癌则是指癌细胞起源于其他部位,并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癌。

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癌症。

2. 肝细胞癌的病理分型2.1 肝细胞原发性癌肝细胞原发性癌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四个主要亚型:肝细胞腺癌、肝细胞透明细胞癌、肝细胞囊性癌和肝细胞黏液癌。

其中,肝细胞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占肝细胞原发性癌的大部分比例。

肝细胞腺癌的特点是癌细胞形态与正常肝细胞相似,且排列成腺样结构。

肝细胞透明细胞癌的特点是癌细胞丰富的透明胞质,肝细胞囊性癌的特点是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结构,而肝细胞黏液癌则是由黏液性癌细胞组成。

2.2 肝细胞转移性癌肝细胞转移性癌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

根据转移途径,肝细胞转移性癌可分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两种类型。

血行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淋巴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到达肝脏。

3. 肝癌的预后肝癌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患者的年龄、性别等。

一般来说,肝细胞原发性癌的预后较差,而肝细胞转移性癌的预后更差。

另外,肝癌的分期也是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 预后评估指标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医学界提出了许多预后评估指标,常用的有TNM分期系统、BCLC分期系统和Child-Pugh评分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将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纳入考虑的分期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

BCLC分期系统是以肝癌的肿瘤分期、肝功能、肿瘤数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为基础的预后评估系统。

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肝癌的70%-90%。

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病毒感染、饮酒、遗传因素等。

早期肝细胞癌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因此,建立一套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肝细胞癌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史方面,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肝炎、酗酒等高危因素,是否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

临床表现方面,早期肝细胞癌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此外,黄疸、腹水、肝功能异常等也是肝细胞癌的常见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细胞癌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

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包括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信息,特别适用于肝内小病变的诊断。

三、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细胞癌的“金标准”。

常见的病理检查方法包括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

穿刺活检是最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可以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病变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手术切除标本可以提供更为完整的病理信息,对于病变的切除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肝细胞癌诊断标准为欧洲肝癌协会(EASL)和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共同制定的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肝细胞癌的诊断应考虑以下因素:1. 影像学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内占位性病变、病变大小、形态、位置等。

2. 病理学表现: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符合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学、组织学、免疫组化等。

3. 肝癌病因:肝细胞癌的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酗酒、药物等,应仔细排除其他病因。

4. 肝功能: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肝功能密切相关,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肝功能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

总之,肝细胞癌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最新: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全文)

最新: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全文)

最新: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全文)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2位。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其中HCC约占85%~90%.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指南中的肝癌特指HCC。

我国HCC多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础上发展形成,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分期较晚,因此总体预后较差。

HCC的治疗强调多学科综合模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可手术HCC,根治性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是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不可手术HCC,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射频消融(RFA)、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系统治疗等都是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Q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及图像引导放疗(IGRT)等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不同指南对肝癌放疗的推荐存在分歧。

结合目前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目的在于规范HCC放疗的临床实践,推动放疗在HCC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本指南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证据和共识的类别进行分类(附录Do本指南意见除特别注明以外均为2A类推荐。

2临床表现2.1 症状HCC早期无典型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腹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肝病相关症状。

一旦出现肝区疼痛、黄疸、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典型症状,往往提示疾病已到中晚期。

若出现远处转移,患者可有受累器官的相关症状。

2.2 体征HCC早期患者多无明显阳性体征,中晚期肝癌的阳性体征包括黄疸、肝脏肿大、血管杂音及门静脉高压征象(如腹腔积液、脾脏肿大等)。

3辅助检查3.1 实验室检查3.1.1 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机体免疫指标等。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20版)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20版)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3.1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3.2 AFP: (a-fetoprotein) 甲胎蛋白3.3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3.4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3.5 ICG15: (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3.6 HBV:(hepatitis B virus)乙肝病毒3.7 HCV:(hepatitis C virus)丙肝病毒3.8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动脉介入治疗3.9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经动脉化疗栓塞术3.10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3.11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经皮无水酒精注射3.12MWA:(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3.13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3.14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4 诊治流程图1 肝癌诊断流程a.AFP≥200ng/ml而肝脏未发现占位者,也应密切随诊监测,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b.对高度怀疑恶性患者可考虑缩短复查间隔时间,间隔1月复查AFPc.动态显像检查包括超声造影、CT及MRI增强扫描d.细胞学穿刺不作为常规推荐,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临床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临床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临床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临床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患者是否有乙肝或丙肝的病史,因为我国的肝癌患者群体绝大部分都是由乙肝或丙肝感染造成的。

2. 影像学检查:通过肝超声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测到小于1 cm的微小肝癌,当肝内病灶超过2 cm,且边界不清晰或伴有钙化时,就可以确诊为肝癌。

3. 血液学检查: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通常会升高,如果AFP持续大于400单位持续一个月,或者持续大于200单位持续两个月,并且排除其他引起AFP升高的因素(例如怀孕或者肝炎等),则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大。

另外,也可以做一些肿瘤因子的检测,如癌胚抗原等。

4. 病理检查:通过肝脏穿刺或者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

5. 肝功能化验:这也是判断肝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健康的问题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又被称为肝细胞癌,是起源于肝脏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通常在肝脏组织内起源,并可迅速蔓延到其他部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特点和预防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此疾病至关重要。

1. 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肝脏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形成肿瘤或癌肿的疾病。

它属于胚胎发育后期由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组成的肝实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

2.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其主要风险因素,而肝硬化则是最重要的预发条件。

其他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因素包括长期饮酒、脂肪肝、遗传基因突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等。

3. 临床表现:早期原发性肝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常常被忽视。

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胀、右上腹痛等症状。

当肿瘤发展到晚期时,还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4. 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是个挑战,因为症状不明显。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肝脏超声、CT扫描、MRI、血液检测(AFP水平)以及肝穿刺活检。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是否具有恶性属性。

5.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手术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只适用于早期肿瘤。

对于晚期肿瘤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则是常见的选择。

6. 预防: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关键是降低患者的肝癌风险因素。

首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肝炎相关肝癌的有效措施。

其次,避免暴饮暴食、戒酒戒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

定期体检、及时治疗肝炎以及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监测肝炎、肝硬化的情况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选项对于预防和控制此疾病至关重要。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肝脏组织,而非转移性肿瘤。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癌症之一,尤其在亚洲及非洲地区发病率较高。

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定义、病因、分类、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原发性肝癌,也称为肝细胞性癌,是指肝脏出现恶性肿瘤的情况。

它起源于肝细胞,通常由肝脏内部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化而形成。

原发性肝癌通常分为单个病灶和多发病灶两种类型,前者在肝脏中只有一个恶性肿瘤,后者则有多处恶性肿瘤。

二、病因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这两种病毒会引发慢性肝炎,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肝脏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变化。

其他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因素包括酒精滥用、肝硬化、脂肪肝、烟草使用、遗传因素以及环境暴露等。

三、分类原发性肝癌通常分为两类: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CCC)。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它起源于肝脏的肝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大部分病例。

而胆管细胞癌则起源于肝脏的胆管细胞,相对较少见。

四、症状原发性肝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腹部疼痛或胀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肝区肿块触及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症状,可能与其他肝脏疾病相似。

五、诊断诊断原发性肝癌通常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测和肝穿刺活检。

体检部分通常包括检查腹部肿块、触及肝脏和脾脏、触诊淋巴结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超声、CT、MRI和造影等技术,它们可以提供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信息。

肝功能指标检测主要是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肝穿刺活检则是通过取样肝脏组织,进行镜下检查以确定诊断。

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化疗等。

具体的治疗选择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手术切除是治愈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但仅适用于少数能够接受手术的病人。

肝细胞性肝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肝细胞性肝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摘要] 肝细胞性肝癌 (HC C )是最常见的 、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 严重危害 了人类 的健康。代谢组学
能够将高通量 、 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相整合 , 对生物代谢 层面进行研究 , 为 寻 找 早 期 诊 断 肝 细 胞 性 肝 癌 的 生 物 标志物 、 探索 H C C发 生 的机 制 提 供 独 特 的视 角 。本 文 对 近 年 来 肝 细 胞 性 肝 癌 代 谢 组 学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为 进 一 步 深 入 研 究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 代谢组学 ; 生物标志物 ; 研 究 进 展
whi c h t h r e a t e ne d hu ma n h e a l t h. I nt e g r a t i ng a n a l y t i c a l t e c h no l o g y o f h i g h t h r o ug hp u t a nd hi g h r e s o l ut i o n wi t h hi o i nf o r ma t i e s,me t a h o — n o mi c s c o u l d i nv e s t i g a t e t h e o r g a n i s m o n t h e l e v e l o f me t a b o l i s m ,p r o v i d e a u ni q ue i n s i g h t i n t o s e a r c hi ng bi o ma r k e r s f o r e a r l y di a g n o s i s o f H CC a n d e x pl o r i ng t he me c h a n i s m o f H CC 。 Th e a d v a n c e s o f me t a b o n o mi c s s t ud i e s o n HCC i n t he r e c e n t y e a r s we r e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简述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简述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简述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1.引言1.1 概述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是两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影像学鉴别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在肝血管瘤中,血管瘤是最常见类型,占所有肝血管瘤的大部分,而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

虽然它们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肝血管瘤往往是良性病变,主要由扩张的血管组成。

它们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清晰的边界,可以单个或多个。

在血供方面,肝血管瘤常常呈一种动脉和门静脉双供血的模式,而门静脉成分可能更具有支配性。

在增强扫描中,肝血管瘤往往显示早期均匀强化,且延迟期仍保持明显强化。

此外,肝血管瘤还可以表现为多发性或巨大血管瘤,这些特点在影像学上有助于与肝细胞肝癌相鉴别。

与此相反,肝细胞肝癌是一种恶性病变,即癌细胞来源于肝细胞。

在影像学上,肝细胞肝癌常常呈现为不规则的结节性病灶,边界模糊,形状多样。

血供方面,肝细胞肝癌主要通过肝动脉供应血液。

在增强扫描中,肝细胞肝癌通常呈动脉早期强化,但延迟期常表现为强化减退。

此外,肝细胞肝癌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肿块内坏死、出血、包膜侵犯等特点。

为了准确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

除了形态学特征外,我们还需注意其病灶血供情况、强化模式和延迟期的变化。

此外,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肝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总之,了解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肝脏疾病患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确保文章有条理、易读和易理解。

本文主要介绍了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在影像学上的鉴别要点。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些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的概念和重要性。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并说明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点。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病理学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肝癌的预后以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与预后。

一、病理学分型肝癌的病理学分型主要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点。

根据国际肝癌病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hology Consensus,IHPCC)的最新标准,肝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这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70-90%。

肝细胞型肝癌起源于肝细胞,具有明显的肝细胞特征,如胆上皮样生长模式和假体瘤结构。

2. 胆管细胞型肝癌(cholangiocarcinoma,CCA):这是第二常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10-20%。

胆管细胞型肝癌起源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细胞,具有胆管细胞特征,如胆管样生长模式和明确的胆管上皮特征。

3. 小细胞型肝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这是一种罕见的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1%以下。

小细胞型肝癌的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细胞核深染,胞质少。

4. 未分化型肝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肝癌类型,细胞学特征不明确,难以分化为具体的细胞类型。

二、病理学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病理学分型对肝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1. 肝细胞型肝癌(HCC):这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具有较差的预后。

大多数HCC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较少,且易于侵犯周围血管和转移至其他器官。

因此,HCC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

2. 胆管细胞型肝癌(CCA):CCA相对于HCC有着较好的预后。

由于CCA起源于胆管细胞,早期症状较为明显,易于早期诊断。

且CCA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