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868b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7.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大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075a5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5.png)
三年级上册一、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蒸发-水蒸气2、水沸腾了:水沸腾的过程、现象3、水结冰了:水结冰的过程、现象4、冰融化了:冰融化过程的物态变化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对比试验;食盐和小苏打6、加快溶解:控制变量7、混合与分离: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增加或减少水分时,食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8、它们发生了什么一、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的液态与气态)1、液态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液态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2、水沸腾了——(液态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物态变化:液态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时100摄氏度。
3、水结冰了——(液态水凝固变为冰)1、物态变化: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水和冰的比较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4、冰融化了——(冰融化为水)1、物态变化: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水、水蒸气、冰的比较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溶解)1、能溶解的物质: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6、加快溶解——(溶解速度)1、温度与溶解速度的关系;2、搅拌与溶解速度的关系;(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7、混合与分离——(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方法:溶解——过滤——重结晶2、水:盐溶解在水中与沙子分离,最后蒸发为水蒸气8、它们发生了什么——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a74f2e28e9951e79b892799.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
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
(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版)
![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d5434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1.png)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期末复习专用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的露水)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第2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③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的使用: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①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②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③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⑤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 知识归纳 期末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 知识归纳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f4471ede80d4d8d15a4fc4.png)
《水和空气》1、水是一种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2、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5、水和生物的关系:植物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微生物离不开水。
6、水的用途有很多:洗衣、饮用、发电等。
7、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形成滴状。
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是:水——无色、无味、流动快、黏度小、比油重、水滴圆。
食用油——淡黄色、有味道、流动慢、黏度大、比水轻、油滴瘪。
8、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黏度大,流动慢;黏度小,流动快。
比较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水、食用油、洗洁精流动速度快到慢:水、食用油、洗洁精。
9、固体和液体的相同点:都有重量,有形状等。
固体和液体的不同点: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会形成滴状;不一定有黏度。
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点透明;都会形成滴状;有黏度,但黏度不同。
10、我们可以利用水流来发电,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
1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2、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3、液体体积单位有:毫升、升。
14、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5、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空气存在各种地方,水中冒泡就是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空气的特点: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看不见、无固定形状、很轻。
16、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氧气、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ca6bfeb307e87100f696a2.png)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1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1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14.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5.冰融化的时候,周围的温度会随着降低,因此,炎热的夏天,人们可以用冰块降温。
16.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磁铁进行分离,也可以先倒人水中,再把浮在水面的木屑分离开来,再把水过滤分离得到铁屑。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3aad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f.png)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纲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fa507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2.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ec450f58f5f61fb73666ca.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3、水要保持沸腾状态,必须持续给水加热。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结冰。
5、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
6、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7、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8、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9、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0、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1、我知道食盐、味精、白糖等可以溶解在水中;橡皮、石头、玻璃等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2、在实验中,莉莉用搅拌、加热水、碾碎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生活中,可以用小勺替代实验中的搅拌棒,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4、我们用水来进行混合分离试验,食盐和味精的混合物不能分离,白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可以分离。
15、我们可以把水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蒸发实验提炼出来。
16、水的形态有液体、固态、气态。
17、所有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相同的,有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二)1.水还会以另外一种形态一一水蒸气,存在于自然界中。
2.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6.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8.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9.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0.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1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总复习PPT课件【含实验考点】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总复习PPT课件【含实验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0c925058fb770bf78a55b3.png)
17.天气日历包括( 风 )、( 降水量)、( 气温 )等方面 的天气信息。 18.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温度计 ) 、( 雨量器 )、 ( 风向标)等。 19.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气候 )。 20.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 预报 、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
(建议带把知识点1-20张过两遍, 注重答题格式,高分应该没问题!!!)
【201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
主要复习内容: 2-27张:各单元知识点 28-38张:实验知识点
2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7.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8.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9.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等,但不能溶 解沙子、石头、木头等。 10.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11.通过加热、碾碎和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一些物质的状态、大小、数量、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构成 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撕纸、折纸等。 13.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 等。
2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 气象部门 )制作并发布。 22.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23.天气预报制作时,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 测数据进行计算。 24.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 天 气会商 )。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77a2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e.png)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积缩小,压力增加。
5、空气中的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气体,同时也是燃烧的必需物质。
6、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7、空气中的水蒸气是造成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8、空气中的杂质会影响空气的质量,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
9、空气中的氮气是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并不是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10、空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11、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如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
12、空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3、空气中的静电现象会影响人类生活,如电视屏幕静电干扰等。
14、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高山缺氧和氧气中毒等。
15、通过科学手段可以净化空气,如空气净化器、植物吸收等。
1.当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的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空气体积变大。
2.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称为大气层。
动物呼吸、植物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空气受热后,空气颗粒间隙变大,变轻了,会上升。
4.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5.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6.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的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7.测量天气的工具包括:雨量器、温度计、风向标和风速仪。
温度计可以测量气温、体温和水温。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
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9.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位描述。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815db35fbfc77da269b1e1.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班级:姓名: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 3 )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
50毫升水能溶解(18 )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b88d5e316fc700aba68fc91.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_温度, 通常用_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2.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_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来的风,东南风是从_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4.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_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5.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_ 18 个等级,最小是_ 0级,最大为_ 17_ 级。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6.云块占全部_天空面积_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7.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_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_毫米为单位。
8._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9._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0. 24小时总降水量为50 ~ 100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1.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_胎生动物。
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_卵生动物。
2.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_羽毛、长有_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
3.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_头、_ 颈、_ 躯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有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4.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一般通过_产卵繁殖后代。
5.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_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6.动物的一生要经历_出生、_ 生长发育、_ 成熟、_ 衰亡的生命过程。
成熟的动物能够繁殖下一代。
7.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分布于我国_四川、_ 甘肃、陕西山区的竹林中。
8._白鳍豚为国家--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fd822858fb770bf78a55ba.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树瘤l iú、果实、小动物、鸟巢cháo、小草、藤tãng蔓màn。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4、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5、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带着目的去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3)要充分运用多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t uî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4、拓t uî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tū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6、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来描述。
三、大树和小草1、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黄花酢cù浆草(别名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2、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3、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4、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5、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eeb63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f.png)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
纲
一、生活中的科学
-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现象和事件
- 辨别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体的来源和变化
- 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二、物体的性质
- 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
- 分辨物体的材质和用途
- 了解常见物体的浮沉现象
三、物体的变化
- 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 观察物体的变形、断裂等变化
- 了解物体的燃烧和融化现象
四、天气现象
- 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
- 了解不同天气对人和物的影响- 掌握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五、动物的特征
- 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一些动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植物的特征
- 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习性- 掌握一些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七、健康与生活
- 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 掌握个人卫生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 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为【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进行科学知识的复习。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06b2c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9.png)
(2022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
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
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
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
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
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
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
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
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
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
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
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
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
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
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
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
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
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第 1 页共 3 页
7.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最少不少
于 1/3;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
燃;
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
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
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三、水结冰了
1.凝固:0 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这一过程叫凝固(液态→固态)。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0 摄氏度。
3.水结冰时,水温降低,即水向周围放热;水结成冰后,体积
变大。
4.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5.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冰融化了
1.融化: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固态→液态);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慢慢升到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靠近冰块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3.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会慢慢升高。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5.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第 2 页共 3 页
五、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像糖、盐这样可以均匀分散在
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2.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和红糖等,不能溶解沙子、食用油等。
3.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杯水
中可以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解的多有的则少。
5.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杯一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为了保证公平,食盐和小苏打一样多,水一样多,要
等第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份。
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量筒、烧杯、玻璃棒和天平。
六、加快溶解
1.搅拌、加热、压碎
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水温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食盐在水中溶
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搅拌可以加快
食盐的溶解。
物体的颗粒变小可以加快溶解,比如生活中的味精,
咖啡,洗衣粉等都是很小的颗粒。
2.做影响物质溶解
快慢的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如在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溶解时,两个杯子一个加热一个不加热,其余条件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