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育目的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具有强制性B. 教育目的应完全由社会需要决定C. 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教育目的是一成不变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A选项,教育目的虽然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影响,但并不是由国家强制制定的,而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故A错误。
B选项,教育目的的确应反映社会需要,但也要考虑到个体发展的需要,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故B错误。
C选项,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强调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故C正确。
D选项,教育目的是随着时代、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故D错误。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策略?A. 复述策略B. 精加工策略C. 组织策略D. 逃避策略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习策略的分类。
A选项,复述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在大脑中存储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复学习的行为,如反复阅读、抄写等,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故A正确。
B选项,精加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采用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的方法,如类比、概括等,也是中学生常用的学习策略,故B正确。
C选项,组织策略是学习者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或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如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中学生也应掌握此策略,故C正确。
D选项,逃避策略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更多地表现为对学习任务的回避或逃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故D错误。
3.在中学德育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体现了德育的:A. 导向性原则B. 疏导性原则C. 实践性原则D. 集体教育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德育原则的应用。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是: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学教育中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这一原则强调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尊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A项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这些原则都是教学中重要的指导原则,但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相比,因材施教原则更为直接相关。
2.下列关于中学生情绪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情绪的冲动性明显B. 情绪的稳定性增强C. 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弱D. 情绪的丰富性增加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描述。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情绪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冲动性、丰富性、不稳定性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A项、C项、D项均准确描述了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B项中提到的“情绪的稳定性增强”与中学生情绪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弱。
3.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学习心理B. 教学心理C. 学生心理D. 生理健康答案:D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以及师生之间互动的心理规律等。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某中学在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素质。
这种做法( )。
A.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C. 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D. 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答案】A2.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A. 启发式教学B. 讲解式教学C. 灌输式教学D. 题海式教学【答案】A3.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进行( )。
A. 体罚B. 变相体罚C. 侮辱D. 以上都是【答案】D4.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
A. 目标评价B. 过程评价C. 综合评价D. 学科评价【答案】C5. 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这种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 爱岗敬业B. 关爱学生C. 教书育人D. 为人师表【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发展,从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学习与评价方式。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请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1)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 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C. 我国的人口素质D.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2、在“破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教育()。
A. 以道德教育为主B. 以知识教育为主C. 以技术教育为主D. 以文学教育为主3、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A、权威者B、传道者C、促进者D、教化者4、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开展适当的学习。
例如在学生10-12岁的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其()。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能力D、自我意识5、关于教师职业角色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教师的职业角色中包含了“传道者”的角色B. 教师职业角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C. 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单一的D. 教师既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A. 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错误给予严格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B.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宽容教育,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C. 忽视学生的错误,认为学生的小错误无关紧要D. 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过分强调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食其果7、在下列哪个阶段,学生开始形成抽象思维?A. 小学阶段B. 初中阶段C. 高中阶段D. 大学阶段8、以下哪项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A. 爱岗敬业B. 尊重学生C. 教书育人D. 获得收入9、某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采用学生先阅读短文,再分析其中的句子结构,最后归纳语法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此种教学方法属于哪种教学策略?A、先行组织者策略B、合作学习策略C、情境教学策略D、支架式教学策略 10、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不仅考虑作品的技术水平,还重视其创新性、独特性和主观表达。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数字]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自我反应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A.认知结构B.认知发展C.学习动机D.学习策略2、[数字]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C.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D.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3.在教育理论中,下列哪一个概念指的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某门学科的方法论体系?A. 教学策略B. 教学模式C. 教学方法4.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还在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A. 教育无目的论B. 教育万能论C. 教育社会本位论D. 教育个人本位论5.()在教育过程中,首要的是要解决学生的()。
A. 学习兴趣问题B. 心理健康问题C. 品德形成问题D. 学习方法问题6.()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的教学。
A. 普通教学B. 个别化教学C. 灌输式教学D. 理论式教学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这体现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差异性原则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A. 实践能力B. 创新能力C. 批判性思维D. 交流与合作能力9、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类型与其学习迁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是()A. 掌握知识越多,迁移能力越强B. 掌握知识越广,迁移能力越强C. 知识结构化程度越高,迁移能力越强D. 知识应用越频繁,迁移能力越强 10、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教育理念相符()A. 杜威B. 卢梭C. 苏格拉底D. 赫尔巴特11.[数字]“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德育效果,尤其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B.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D.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互动与交融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环境都是德育过程中的要素,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因此,为了取得最佳德育效果,尤其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意味着,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成长需求。
因此,选项①、②、④均符合新课程的学生观,而选项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则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故不选。
3、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A. 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分数排名B. 强调选拔与甄别C.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D. 强调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答案:C解析: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分数排名,也不仅仅是选拔与甄别的工具,更不是单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选项C“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最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4、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错误的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理论中,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康德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
A. 有教无类B. 学而时习之C. 因材施教D. 道法自然3.在教育理论中,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孔子4.下列不属于教学原则的是()。
A. 因材施教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教学相长原则D. 量力而行原则5.()在教育过程中,首要的是要解决学生的()。
A. 学习兴趣B. 学习方法C. 学习态度D. 学习习惯6.()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A. 爱心B. 责任心C. 事业心D. 敬业精神7.在教育理论中,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康德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主张?()。
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时习之D. 道法自然9.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
B.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C.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死记硬背,不要学生做大量习题。
D.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考高分。
10.下列关于课程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B. 课程结构是依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
C. 课程结构是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
D. 课程结构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的。
11、以下哪位教育家的思想强调“因材施教”?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12、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效的学习通常依赖于学生具备哪一项基本技能?A.批判性思维B.记忆能力C.社交技能D.情绪管理13.[数字]在教育心理学中,不属于学习动机理论的是()。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关于叙事研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B.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C.具有人文气息,易于理解D.收集的材料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答案】 D2、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取得学业成功时,应将其成功归因于()。
A.努力B.能力C.运气D.方法【答案】 A3、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赏。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A.成绩趋近B.成绩回避C.掌握趋近D.掌握回避【答案】 C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A5、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答案】 C6、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根本任务是()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B.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D.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答案】 D7、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答案】 A8、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 A9、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一论断表明( )。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答案】 B10、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追求经济利益2、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持续的专业发展被视为:A、目标B、过程C、阶段D、结果3、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大领域。
其中,强调教育对学习者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的是:A. 认知领域B. 情感领域C. 操作领域D. 心理领域4、中学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等。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探究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习作业法D. 演示法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最能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A. 老师讲,学生听B. 学生小组讨论C.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D.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6、以下哪项不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A. 教育教学权B. 研究学术权C. 教师培训权D. 职称评审权7、下列哪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A、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B、从教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C、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D、从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8、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情境,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不包括?A、接受式学习B、发现式学习C、合作式学习D、被动式学习9、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下哪项处理方式是不合理的?A. 提高上课语速B. 请同学起立发言C. 暂停讲解,开展课堂活动D. 引导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 10、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下哪项措施不符合这一要求?A. 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B.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C.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总是注重自己的讲授,不与学生交流D.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11、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A.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B.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C. 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 教育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12、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A. 教师制定明确的班级纪律B. 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C. 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D.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惩罚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格可以塑造(正确)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正确)3.教学就是智育(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正确答案】(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培养知情合一的人,即“完人”或“功能完善者”(2)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
②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②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2.提高知识直观教学途径【正确答案】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通过一下几点来实现:(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性事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事物直观的效果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提供明确的观索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家指导,提示合理的观索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各组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观家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待点。
其中感知规律包括:①强度率②差异率(③活动率(④组合率.。
(4)培养学生的观索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观察能力。
2024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1、在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从而获得新行为或修正已有行为的过程,这一理论被称为:A. 认知学习理论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策略?A. 讲授式教学B. 合作学习C. 探究式学习D. 单一重复练习(答案)D3、关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自我意识显著增强B. 情绪波动大,易冲动C. 认知能力达到成熟,不再发展D. 开始形成稳定的兴趣和爱好(答案)C4、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A. 学生的兴趣爱好B. 教师的专业特长C. 学科的知识体系与社会需求D. 学校的硬件设施(答案)C5、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最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A. 演示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讲授法(答案)C6、关于教育评价的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诊断功能,帮助识别问题B. 导向功能,引导教育方向C. 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发展D. 替代功能,可以完全代替教学(答案)D7、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 确立班级共同目标B. 开展团队建设活动C. 严格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D.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答案)C8、下列哪项不属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A. 多媒体教学材料的开发B. 在线学习平台的构建C. 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D. 学生成绩的手工统计与分析(答案)D。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 循序渐进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启发性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选项A,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该原则与题干不符。
选项B,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张老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属于直观性原则的运用。
故B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C,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该原则与题干不符。
选项D,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与题干不符。
2、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来布置教室,并在室内设置了图书角、标兵栏、学习园地、荣誉墙等,同时组织多项课外兴趣活动。
李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 榜样示范法B. 品德评价法C. 陶冶教育法D. 品德修养指导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选项A,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该选项与题干不符。
选项B,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题2分, 共42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探究“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旳所有艺术”旳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一直, 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 是新生旳一代旳成长和社会生活旳延续和发展不可缺乏旳手段。
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组员经由教育旳培养、筛选和提高, 可以在不一样旳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
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刊登了小说体旳教育名著, 系统地论述了他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B.《巨人传》C.《教育论》D.《爱弥儿》5.不一样步期、地区、民族和阶层中生活旳人旳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 无不打上历史、地区、民族和阶层旳烙印, 体现出很大旳差异, 这种现象表明旳影响人发展旳原因是()。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6.教育目旳旳制定受到诸多原因旳影响, 其中决定教育目旳旳性质、方向和内涵旳原因是()。
A.受教育者旳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老式和教育老式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 深入理解学生, 针对学生不一样旳发展水平、爱好、爱好和专长,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发展个性, 不停增进学生旳自由发展。
李老师旳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旳哪一特点()。
A.次序性B.阶段性C.持续性D.差异性8.像任何事物旳发展同样, 学生生品德旳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进旳。
学生品德发展旳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规定与学生既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旳矛盾B.学习德育规定与学生既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旳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旳社会规定与学校德育规定之间旳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旳新需要与其既有发展水平之间旳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旳认识过程, 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旳特点是()。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
A. 导向作用B. 激励作用C. 评价作用D. 调控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在于其具有导向作用,即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选项A“导向作用”是正确的。
选项B“激励作用”和选项D“调控作用”虽然也是教育目的可能产生的作用,但并非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最为核心和突出的作用。
选项C“评价作用”则是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虽然重要,但也不是本题询问的主要方面。
2.题目: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属于()。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不同的学习理论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选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与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符。
选项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但并未明确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选项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理念高度吻合。
选项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虽然也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需求,但并未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角色。
3.题目: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孔子D. 布鲁纳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史上对“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者。
选项A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
选项B赫尔巴特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四段教学法,与班级授课制的直接提出无关。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目标的描述,哪一项最符合我国现行教育政策?A.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确保高升学率B.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 强化学生记忆能力,以应对各类考试D. 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选拔优秀学生答案:B解析:我国现行教育政策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A、C、D选项均过于强调应试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符合我国现行教育政策的方向。
2.题目:在中学教育阶段,以下哪项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A. 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C.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D.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答案:B解析:在中学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项是提高学术成绩,属于智育范畴;C项是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体育范畴;D项是提升艺术修养,属于美育范畴。
这三项均不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3.题目:在组织中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A. 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确保课堂秩序B. 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不加干涉C. 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D. 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答案:C解析:在组织中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和奖惩机制,以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这样既能保证课堂秩序,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A项“严格限制学生的自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B项“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不加干涉”则可能导致课堂秩序混乱;D项“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还不够成熟和稳定。
4.题目: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A. 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B.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C.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D.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答案:B解析: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特点(C )A、减少课程数量,开展单科教学B、增加课程数量,实行选修制度C、倡导课程综合化,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2、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最应该注重的是( B )A、历史知识传授B、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C、历史知识的记忆D、历史技能的训练3、下列关于高中数学教学常用的评价方式,哪一种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A. 课堂定期练习测试B. 独立完成的数学思维训练C.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建模项目D.标准化考试满分评定4、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A.讲授法B.观察法C.案例教学法D.探究式教学法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应对学生的差异,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关于差异化教学理解正确的是:A. 应根据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这有利于实现公平教育。
B. 学生的个性差异越大,教师越不需要关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因为教学应当关注集体。
C.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这是因材施教的表现。
D. 学生的差异不是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6.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排名和划分等级。
B. 课程评价的内容只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
C. 课程评价的主体只涉及教师和学生,与课程管理者无关。
D.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改进和优化教学。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这体现了哪项教学原则?A. 循序渐进原则B. 巩固提高原则C. 直观性原则D. 量力性原则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主张的教育理念的是: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时习之D. 举一反三9、下列关于中学生心理特点敘述中,错误的是?A.思理性发展迅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B.情感较为稳定,不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C.身心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D.个体差异明显,学习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10、下列哪种教学策略不适用于中学生课堂提问?E.教师事先设计,引導学生探究問題的答案F.恰当运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多元思考G.将提问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相关性H.频繁打断学生思考,立即要求学生给出答案11、了解诱发学生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后,教师可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2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1.B【解析】个体年龄阶段性的特征是个体发展阶段性的体现。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2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2.B【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说要建设国家,教化民众成为符合国家政治需求的人,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这句话反映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是( 3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3.C【解析】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主导作用。
4.“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3 )A.创造性B.学会学习C.学习迁移D.元认知策略4.C【解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了学习的迁移。
5.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1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5.C【解析】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6.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4 )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作用D.功能固着6.B【解析】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
7.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2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7.B【解析】大部分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水平都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习俗水平。
所以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习俗水平。
8.个体行为和能力发展的某段时间里,会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而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这种现象称之为关键期,由( 3 )提出。
A.科尔伯格B.洛伦茨C.奥苏贝尔D.维果茨基8.B【解析】关键期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在研究小鸭习性时发现并提出,认为关键期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9.在皮亚杰看来,儿童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在(1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A【解析】本题题干反映的是皮亚杰提出的“泛灵论”,这是0-2岁儿童的明显特征。
10.“离差智商”是( 3 )采用的概念。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10.C【解析】斯坦福—比纳量表提出了“比率智商”的概念;韦克斯勒量表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11.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 )。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11.A【解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包括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态度的学习。
12.以下不属于桑代克学习规律的是( 4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律12.D【解析】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13.小白鼠拉动线绳可以避免电击,它就会学会不断地拉线。
这种现象属于( 1 )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13.B【解析】“不断地拉线”是行为频率增加,故排除惩罚;而“以避免电击”可以看出是为了躲避不愉快刺激,故属于负强化14.下列哪项不是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 )A.开放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A【解析】考察队德育原则的识记。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5.C【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了情感陶冶法的德育方法16.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 4 )的雏形。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结构课D.学科课程16.D【解析】“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古代学科课程的雏形17.桑代克共同要素说所认为的迁移属于(3 )。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17.B【解析】桑代克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
桑代克认为的迁移是一种具体迁移。
18.韦纳认为学生的成功动机应当归因于( 1 )的因素。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B.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C.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18.A【解析】努力是一种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19.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了德育的( 3 )。
A.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B.渗透和熏陶的原则C.尊重与严格要求的原则D.一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19.C【解析】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0.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3 )。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20.C【解析】课程三级管理制是指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制度21.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后果,能够解释这句译的原理是(2 )。
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化理论21.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小学生李某未能完整地背诵完课文,老师罚他抄写课文50遍,老师的做法属于正常的教育方法。
错误23.是指人在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
24.从人群整体的智力分布来看,智力中下一般是指智商在90—109之间。
错25.小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主要靠无意识记。
错22.小学生李某未能完整地背诵完课文,老师罚他抄写课文50遍,老师的做法属于对学生变相体罚,违法。
23.理智感是指人在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24.智力中下一般是指智商在80—89之间。
25.小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主要靠有意识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7.试述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8.简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29.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6.【解析】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7.【解析】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8.【解析】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基本内涵是:(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9.【解析】(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案例分析一: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
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这些人的观点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18分)30.【解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必要的遗传素质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因素。
31.材料:这是重庆一中学因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
”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
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
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
“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
”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18分)31.【解析】学校的做法不合理。
这是因为:1.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2.不符合德育原则:导向原则、疏导原则3.应采用的德育方法: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