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摘要:汉语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汉语言绵绵流传了几千年,是值得学者们一再研究的优秀文化。
接下来笔者将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对中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表达些许个人的观点,对汉语文化加以研究。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书育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引言:中学语文的教学课程中,着力于对学生创造和发现美的能力加以培养,中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现出服务于社会的价值体现,更能对学生整体的性格塑造、品位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能得到发扬光大。
一、中学语文课程教育中的几点问题语文虽是人人从小就习之的科目,但作为中学语文教育老师,我认为语文的教学并不简单,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有待完善的教学体制很多同学刚接触语文这门科目,本来是充满学习热情的,他们很喜欢在语文的文化魅力中徜徉,然而现今流行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将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效的标准。
这样的评判标准本来就对语文文化的学习具有阻碍作用,迫使学校教育者对学生不断施压,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思想渐渐充斥在各个课堂学习氛围中,堆积如山的作业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压得越来越弱,更谈不上抽出时间来对语文文化加以研读和创作。
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消失殆尽,最后只是在课堂上硬生生地学习而已。
(二)教材内容不全面语文课程教材应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教材使用的典例也应该是生动鲜明具有生活色彩的,教育者们讲述教材内容时也应贴合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趋向空洞。
只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贴合语文文化的开放鲜活、兼容并包的特点。
如今的语言文化正发展迅速,只有跟上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互联网的发展相互结合,避免教学内容的偏差,才能更顺利地将语文文化发展传承下去。
(三)语文教学设施有待完善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备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少,学生们在图书室可以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语文文化书籍加以研读,可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在图书室藏书量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强;其次,校园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图书馆是学生们培养阅读兴趣、抒发创作灵感的好地方,很多学校图书馆建设并不完善,使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传统的死记硬背、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改善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 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的死记硬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被要求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和文言文,而缺乏对文学作品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2. 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很多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难题。
二、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措施1.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教师和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到语文对他们自身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热情。
2. 教学手段的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
教师应该提供一定的学习自由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在中学教学中,最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
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教好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就语文教学在指导思想上的改革,或是说语文教学观念上的发展等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必要性。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凭借新课改“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老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改革总是继承中的改革,语文仍是基础下的语文,事实上,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旧教研,语文素质的高低,讲究的仍是涵养,即厚积而薄发。
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内涵和外延以及语文特有的学习方法(如积累、盛悟、熏陶、培养语感)等决定的。
而这是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似乎平地坚起的一座塔,塔身人为地建起若干层平台,而塔的底部有三圈基础,自内而外是课内、课外校内和社会。
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师只有把我们的学生这座塔基打宽、打厚,学生都会拾级而上,实现整体提升,才有真正的素质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值得我们思考。
一倡导综合性习,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从而拓宽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强调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要。
以语文问题为中心,以语文活动为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1)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如今人类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发展变公之中,在这个大社会环境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必将发生时间、空间、方式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即面向变化中的整活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一定会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及“唯分论”的影响,过去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
把自己孤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强调“闭关主义”忽视“拿来主义”使语言教学及改革出现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已不是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而是老师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教师能够提出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提出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语文深究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之空间,引导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鸿门宴》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项羽在鸿门上的表现难道是一种诚信吗?”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探讨当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虚伪性,应以诚信为前提。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语文成绩不佳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需要我们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课堂教学和阅读教学。
一、课堂教学1.积极营造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阅读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适当减少生硬的知识点讲解,增加故事、名句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应以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为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化、历史等多元要素,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3.强化练习与检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文练习,如书写、口头演讲、作文等,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语文考试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文缺陷,帮助学生迅速提高语文水平。
二、阅读教学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阅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2.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教育的目标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境界。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多种文体和题材的文章,令学生通过阅读反思人生、探究人类命运、感受文学艺术等领域,从而吸收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力量。
3.促进文化交流阅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应讲解和解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名著和佳作,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和了解。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多元、包容、互识的文化格局。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阅读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建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实现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法读后感
中学语文教学法读后感在我接触到中学语文教学法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语文教学一直持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记住课文内容、熟悉文言文和背诵古诗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秀语文学生。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语文教学的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于教学方法和理念有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并分析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笔者深有同感,因为我自己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曾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文本的解读,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现代社会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和单一的解读技巧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阐述传统语文教学的问题之后,作者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使我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其中,最引起我的关注的是多元智能教学和问题意识培养。
多元智能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在不同智能领域的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问题意识培养则是指引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着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较少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发现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除了教学方法的改变,书中还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导向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而缺少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且对于传统语文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论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语文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4. 塑造学生的品格。
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强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朗读教学。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2)精读教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3)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3. 重视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写作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难题。
中学语文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思考
(中学语文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思考)引言:亲情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情感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亲情主题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探讨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价值、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和反思评价,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价值:亲情主题作品的重要性亲情主题作品涉及家庭、亲子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交流等话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生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素质。
此外,通过亲情主题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与作品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受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家庭短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生活的点滴。
2.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亲情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3.朗读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亲情文字,感受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亲情散文、诗歌等作品,组织学生朗读、品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亲情主题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亲情主题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等环节,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3.课后拓展:布置与亲情主题相关的拓展性作业,如写一篇亲情作文、拍摄一部家庭短片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
四、反思评价:教学反馈与改进1.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主题作品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反馈交流:鼓励学生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涉及到文化传承和思维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是交流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流畅、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日常交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语文是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结构,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多数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乏味。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较传统,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但现实中常常以讲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教材内容过于堆砌知识,缺乏实质性的思考和教育意义。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注重知识点的罗列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思维训练和人文关怀。
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建议要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做语文老师应该是最有幸福感的,因为语文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陶冶,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语文教育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文学是人学,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语文老师却没有感觉到幸福,语文课堂教学的光泽在褪色。
这其中究竟是谁出了错?第一,中学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些年来整个社会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倾向日益明显,一些人提出我们的学生正在迷失社会核心价值观,其实,我们的语文教育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我们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今天的语文课枯燥乏味,无法令学生产生兴趣?为什么人们会说如果要毁掉美好的事物请让它参加考试吧?我们只重视阅读分析、咬文嚼字、分析语法词汇、背诵权威人士的标准答案。
是的,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是因为学生要参加考试。
老师们昂起头仰望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首先要教人学做人、教人做真人,其次才是传授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有一个高度,它让我们点燃学生知性的火焰,它是人文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其中的平衡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探索求真,我们不得不带着镣铐跳舞。
第二,语文的觉醒,需要教师率先革命。
语文教师要站到一个高度去看待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要抽身从我们一贯的做法中解脱出来,从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书、一个备课本中走向多元立体的教科书,思想的扩展是课堂丰富的前提。
只有我们先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双重责任和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定性的教学思维所导致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学才有希望。
据调查,很多老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老师对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行为从心底是拒绝改变的,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花样繁多的教育模式是不屑一顾的。
时代变了,教育也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
如果还不改变自己提出更高的追求,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将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第三,回归真实的“语文人文教育家常课堂”。
当我们弄清楚语文要教什么以后,我们就要知道语文要怎么教。
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说:“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评价方式应用等方面探究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和能力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单一化。
教学内容过于狭窄,主要围绕文言文和古诗词展开,忽视了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
这种偏重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选择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改进措施: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坚持古今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古代文学的教学,也要引入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多样化阅读和欣赏能力。
2.语言知识割裂化。
教学内容过于细分,只注重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强化训练,而忽视了语言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
学生容易将语言知识点理解为无关独立的知识点,缺乏整体把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改进措施: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语言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通过选取具有实际意义的文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教师还应将语言知识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将语言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运用问题1.板书教学占比过大。
教师过度依赖黑板和讲解,课堂内容单一、呈现方式单调,导致学生的听课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不佳。
改进措施: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呈现和讨论。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置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记忆训练,忽视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过分强调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改进措施: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提问、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对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水平是“水平”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可以在这个“水平”上波动,但都不能脱离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好,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作为根本。
教学水平更多的不是指教学中的量,而更多指的是质的方面,光有量不行,一个教学水平不高明的老师,纵然付出一百担的口水,学生也终难听进去一个字,因此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如下:一、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有助于改善教学水平老师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这句话往往用来针对学生,老师们却忘了,老师变得没了兴趣,整天上课照本宣科,平淡无奇,枯燥无味。
“兴趣是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我们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已经麻木了,变味了,这是目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有“教书匠”的说法。
二、作好课前备课,有助于增强逻辑思维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
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
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
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作好课前备课可以引导教师知道该讲什么,加强对教案的熟悉程度且增强自我教学的逻辑思维,在上课中才不会卡壳。
经调查发现,有些课堂教学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有的教师备课不够认真,抓不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等。
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为了使备课落到实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做到四个保障:1.每周保障有充足时间让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2.每学期各学科组制定备课进度,有专门负责人。
3.规定备课内容和学习地点。
4.教导处在理论上进行指导,在教学方法上提供指导,在工作上提供方便,保证备课的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主战场。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明确、激发兴趣、多元化教学、互动合作等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比如,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可亲近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三、多元化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多元化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运用课堂讲授、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和互助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优秀的作品推荐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四、互动合作互动合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合作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语文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重视应试训练、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偏向书本知识等。
本文将对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应试训练过重的问题。
由于中考、高考对语文成绩的要求高,学校和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而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刨根问底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这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在很多学校,语文教学仍以讲授为主,教师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缺乏针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引导和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偏向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被用于讲解课文背景和词语解释,学生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下降,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
要改变中学语文教学应试训练过重的问题。
这需要教师们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评价学生语文水平时,可以适度降低对语文考试成绩的重视,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价。
要丰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增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学科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批判性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阅读指导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能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立场,并学会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的优缺点。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挖掘出作者的用意和目的,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让学生对作品的内容、结构和风格进行批判性思考。
二、阅读指导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例如读报纸、杂志、小说、历史书籍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批判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作文、讨论和辩论,给予学生真实、准确的反馈。
在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扬学生的优点,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和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完整版)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完整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指导思想:1.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实践为基础: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为纽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4.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当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策略。
5.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
6.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文化传承: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精髓。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方法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以及字词句篇的教学。
以下是关于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方法的详细介绍:1.讲授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它是中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是传授知识、展示教学才华的主要形式。
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自行探求知识并获得应用的方法。
3.问答法:问答法,也叫问答法或问答谈话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问答活动,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旧知,探求和发现新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5.字词句篇的教学:字词句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知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
【摘要】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开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指导学生慢慢去认知、理解并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他们的认知口味,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学生很快就会接受。
只有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明显提高。
【关键词】内涵;鼓励;创新;思维;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组成的。
教师无法教,学生就无法学,整个语文教学系统就无法运行了。
因此,语文教学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内涵
目前在我国对“教学方法”的定义有好几种观点,虽然定义不同,但是对教学方法的界定却有共性:1.教学方法被特定的教学目的所指导,服务于特定的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把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融于师生共同的课堂活动中。
3.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手段。
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对“语文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的较全面和统一的认识。
所以笔者尝试着把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和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讨论。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各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本文主要从以人为本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鼓励创新原则进行分析。
(一)以人为本原则
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教师的教学往往只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这样的方法存在许多弊端。
要想革除上述教学弊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即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教学重心从教师身上转到学生身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才能让学生自己愿意去学,想要去学,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原则
以人为本,针对共性差异;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重视差异,区别对待,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更好的发展。
教师应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鼓励和引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认真教育,多加辅导,充分发挥他们的其他优点,不能产生偏见和歧视,要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三)鼓励创新原则
创新具有求异性和发散性等特点。
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就不能产生新的方法,只能止步不前。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敢于从不同的方向,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表达方式去解决问题。
教师要改变以往“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观念,让学生大胆地去学他们喜欢的东西,创造新的方式方法。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要培养人才,除了靠实践,课堂教育很重要。
要让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职业素质。
1.由知识搬运工到教育指导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强加给学生,把参考书和课本上的东西强灌给学生。
但是,课本上的东西和教师的思想观点毕竟不是学生自己的,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
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他们主动去学,乐意去学。
2.由书本复制者到能力激发者
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教师重视参考书和课本,将参考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复制到学生脑袋里,使得学生思维定
势,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语文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他们的创新教育,开发他们的新潜能。
教师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作新的教学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灵活思考,自己思考,从新的角度去想问题,不单单止于一个答案,鼓励他们创新。
(二)对学生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好坏,自己本身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由知识接受者到知识创造者
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基本的课堂模式。
但是,单单听是不够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创造。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善于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
2.由问题回答者到问题提出者
学问学问,要会学会问。
学生在学会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学会自己思考,提出新问题。
在课堂上,除了老师提问外,老师还应该多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多问为什么。
四、中学语文中古文的教法
(一)要教给学生设疑、质疑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
要达到这个目标,老师要先教给学生设疑、析疑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
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一种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看到一首诗时,思维反应点能自然出现,才能真正体味学习古诗的乐趣与魅力。
那么学习古诗该如何设疑呢?
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要注意两点:一是简单浅易的知识点不设为学习重点;二是设计问题要具体且明确。
这一环节是为设疑做准备。
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每个学生要结合大纲要求和山水田园诗特点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再与本小组成员讨论,筛选出最确切的目标,科代表收集各小组写讨论的结果并写在黑板上(相同的写一个),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明确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抓住诗歌意象及其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清新自然、含蓄优美的语言特色;3.学习这首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4.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制定了学习目标,接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设计问题的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项设疑、激趣和引思的学习模式,设疑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典型性,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能拓展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如,学生设计《山居秋暝》问题时,学生设计了12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
所以,我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体
现学习目标;二是突出诗歌题材特点;三是体现知识的联系性。
最后筛选出以下问题:
1.诗歌描写了哪些物象?描绘了哪些画面?
2.分析诗歌的意境特点。
3.诗中的“春芳”和“王孙”是指什么?
4.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析这首诗的语言
特色。
7.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特点。
8.《山居秋暝》与陶渊明《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问题确定好了,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各学习小组进入合作探究的阶段。
(二)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美国学者纽曼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既包括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又包括认知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与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学习”法,要旨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有实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竞争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合作探究”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学生有团队意识。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要按照好、中、差和男女生有
机搭配原则,每个小组八个人左右,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
其次,对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合理取舍,哪些内容是自主完成,哪些是合作完成的。
此外,教师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小组讨论出现偏差时,老师要有所提示和启发。
为了使读写更好的结合,我常常是以读促写,写中有读。
诗歌的读与背是理解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前提,“写”是为了突破阅读难点,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
所以,学习每一首诗时,我都会设计一些练习,或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是对诗歌的拓展与巩固。
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开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指导学生慢慢去认知、理解并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他们的认知口味,感受到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学生很快就会接受。
只有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