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作为基础教育的地理学科,历来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一门学科。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针对现行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结构单一、内容“难、繁、偏、旧”、学科知识过于细化等弊端,国家施行新的课程改革后,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改革后的中学教材,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的地理教材有如下特征:它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地理探究。它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它向学生展现地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展开学习内容,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识,逐步形成地理能力,它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纲要为课堂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中学地理教学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也认为,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地理的愿望。因此,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的知识,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如何创设合理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优化问题,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社会实际去设计、创设问题情境,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问题”地理教学模式准确地讲就是“地理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熟悉或感兴趣的地理情境中,发扬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地理知识、地理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学习活动。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就是针对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素质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心理学理论、迁移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情境、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在地理教学中构建情境教学,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及个性发展。并着重从地理“情境——问题”教学的操作原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二)选题意义
实施“情境——问题”教学是积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是21世纪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这给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实施“情境——问题”教学是进行探究地理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是以
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是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所必须的。
实施“情境——问题”教学是深化地理科学探究和地理情境教育研究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实施“情境——问题”教学也是推进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质,特别是初中生更需要掌握在课堂中学习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实施“情境——问题”教学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真实可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话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为真正独立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情境——问题”教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几百年前,18世纪法国的教育家卢梭就有了问题情境教学的思想,他认为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明确提出“情境——问题”则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随着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在国内,基础教育的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一线教师更多的参与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问题情境教学运用到了课堂中,力求打造一种可以实现知识和能力双重提升的课堂模式。
2000年,贵州大学的吕传汉教授和汪秉彝教授立足于中小学课堂,提出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基于数学情境的“质疑”、“提问”、与“自主学习”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观察、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本人的查阅检索发现,研究地理情境教学的文章较有代表性的有:顾裙的《谈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张
淑艳的《初中地理课堂中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陈昌文的《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研究》、武彩的《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等。研究地理问题教学的论文有:林雪清的《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刘雪梅的《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李丽莉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而把地理情境教学及地理问题教学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如,臧丽芹的《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和邹定琴的《中学地理示意图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关于中学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也不是很多。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科学界定中学“地理情境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外延,阐释“情境——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2、构建促进“地理情境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与策略,寻求具有学科特色的、适应初中地理课堂需求的教学模式,并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对策。
3、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地理情境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可行性分析,通过紧扣“情境——问题”学习链开展教学,抓住地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情感,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地理学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论文研究首先在广泛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案。文章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详细的阐释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其含义、目的、特点、意义和基本的教学观等,并且对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科学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与策略;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初中地理“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效果进行检验,总结和反思前期研究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