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9)19页word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9)19页word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农学院制定时间:2008 年1月2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任务:是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属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并掌握宏观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涉及农业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展多熟制、立体农业、耕地养护等方面的认识及决策能力,微观上能在一个生产单位制定合理的作物结构与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的基本思想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正确处理以用地与养地为核心的资源利用与养护的关系,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即土地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使资源利用、产品增长和经济增值同步协调发展。

因此,教学上要做到:(1)掌握耕作学的基本知识。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体内容,以及与种植制度有关的作物布局与结构调整、复种多熟、间套作与立体农业、连作与轮作在理论上讲深讲透。

(2)正确处理耕作制度外延的广度与深度。

核心内容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要处理好与外延的关系才能使核心内容具有坚实存在的基础和旺盛的活力。

(3)完善与更新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建设。

耕作制度理论体系包括集约用地、经济高效、多元养地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理论。

(4)增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实体内容,并能反映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改进种植模式组装及配套技术的科技含量和高效益性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5)适当增加耕作制度的管理功能内容,如农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种植业生产管理技术与耕作制度的优化设计,各级政府在宏观技术政策的采用等。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教案适用于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农学专科、农业师资专科、农业推广专业等参照执行)。

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农学专业是一个涵盖广泛,综合性强的专业,其核心课程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

这些核心课程是农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理论
与实际脱节、实验项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
能力的培养。

对农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一、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植物学是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
知识。

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采取开展多样化的实验项目,如植物的种子萌
发观察实验、植物叶片解剖实验、植物生长素处理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项目,能够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结合当地的农
业生产实际,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农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需要从实验项目内容的更新、实验手段的改进、实验环境的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也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实验教学
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农学专业核心
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为培养高素质的农学专业人才做出
贡献。

谈《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谈《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养 学 生的 专业 技 能和 创新 能 力 。故而 在 教学 方法 的选 择 上要 采用 多 元化 原
主要 讲述 作物 生 产 的共性 规 律 、基本 概念 、理 论 、方法 和技 术 ,涉及 作 物
学 、植 物 保护 学 、植 物营 养 学和 土壤 学等 学 科基 本知 识 为一 体 的综合 性 课 程 ,是 围绕 作物 高产 、优 质 、高 效和 可 持续 发展 的 理论 与技 术 性的 学科 科 学 ,其 特 点 是实 践性 、综 合性 强 。 因此教 师 必须 改变 传 统教 学观 念 ,充 分
营养 ,种 植 制度 ,遗 传 育种 的方 法 ,通过 多 媒体课 件 播放 ,学 生一 看就 明 白, 既节 省 教 学 的 时 间 ,又 激 发 了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提 高学 生 学 习 的效 果 使 学生 能在 积极 的心 态 下 ,充分 调动 已有 知 识和 经验 去尝 试解 决新 闻 题 ,进行 创造 性 的 学习 。 由此可 见 ,运用 多 媒体 教学 ,不 但 能充分 刺激 学 生 的感 官 ,调 动 他们 的积 极 性 ,并能 激发 学 生创造 性 地学 习 ,发展 他们 的
2教 学方 法手 段 的改革
随 着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体 制 的逐 步 建 立和 运 行 , 产业 结构 的 调 整 ,各行 各业都 需要 大批专 业型综 合人 才 ,这就 要求 我们必须 建 立新 的教 学 观 念,把 以教师 灌输 为主 的教学方 法转变 为 以学生参 与为主 的教 学方法 ,调 动学生 学习 的积极性 和主动 性 ,培 养学 生的创新 意识 ,最大 限度 发挥学 生的 潜 能,实现 提 高教学质 量的 目的 。农学概 论是农 学专业 的专业 课程 ,只有 通 过 实践活 动才 能使学 生真正 更深 入准确 的理解和 掌握 作物生 长发育 规律 ,遗 传 育种基 本知识 ,并 延伸对 作物 的生长 原理与培 育 、管理技 术、耕 作制度 等

农学专业基础设置

农学专业基础设置

农学专业基础设置简介农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获得农业科学知识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农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 - 掌握农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熟悉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农业生态系统; - 理解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 掌握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1.农学基础概论–介绍农学专业的发展背景和历史;–了解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探讨农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2.农作物生长发育–学习农作物的种子学和幼苗学知识;–理解农作物的生长期、生育期和发育期;–掌握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素及管理措施。

3.农田生态系统–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和保护方法。

4.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学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对策;–探讨农业生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农业技术与管理–介绍农业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习农业机械、灌溉、施肥、植保等技术;–掌握农田管理、作物栽培和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学习与评估•学习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评估方式:平时成绩、考试、实验报告等综合评估。

总结农学专业基础设置是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农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农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的内容包括农学基础概论、农作物生长发育、农田生态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农学专业素养。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考试和实验报告等。

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农业科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谈《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谈《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谈《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作者:马春艳来源:《硅谷》2010年第05期摘要: 《农学概论》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为了学生后续实习奠定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必需的基本技能。

在“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 根据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要求,在农学概论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的改革,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农学概论;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310190-011 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和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则更多是在被动中接受,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很大程度上降低和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而“农学概论”课程主要讲述作物生产的共性规律、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性的学科科学,其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强。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师只是整个教学和实践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水平和课程内容来设计、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与实践中规定的任务与目标。

2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运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专业型综合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农学概论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并延伸对作物的生长原理与培育、管理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深度与广度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农学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全面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以下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农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中进行研究、管理和决策。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农学概论:介绍农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为学生构建整体的学科框架。

- 植物学:培养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 动物学:介绍农业动物的种类、特性,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动物保护和利用知识。

- 农业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专业课程- 农艺学:学习农作物种植、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 土壤学: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保护和改良的方法。

-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 农业经济学:了解农业市场、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农业项目管理能力。

3. 实践课程- 农业实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 农业科研实践:参与农业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前沿科技和创新领域。

三、培养模式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系统培养和专业发展农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的深化,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3. 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农学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科研实践和团队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Agronom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生产的主要技术。

(二)能力目标:利用农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在作物生产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作物的要求,提供适宜— 1 —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业务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了解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了解作物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安全化的现代化概念、意义及措施等。

(二)理解作物生产共性的知识、基本的原理和普遍适用的技术措施。

(三)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加以调控,即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方面有关的知识。

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与方法,作物布局、复种、间套混作、连作和轮作概念、意义及技术;收获、粗加工和贮藏技术。

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农学的定义及作物生产的地位知识点:农学的定义、性质与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知识点:作物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农学的性质和特点、农作物生产目标和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趋势。

重点:农学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农学的特点思考题:— 2 —1、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当前如何认识我国农业及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改进《农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农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农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张体李鲁华划建国【摘要】《表擎基础》是一门实践牲、综合性撰强的学拜。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农业缀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就如何提高渫堂教学质量,从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衷学基磷》蹩一门毫等凌整浣较农整缀济管理专数豹专盟墓毯渫之一。

《农学基础》的研究任务嫩学生初步掌攮与农业经济管理密切相荚的土壤基础知识、童要农作物的嫩长规律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增强职业技缆。

从事农业缀济管理应用于攥广打下必窿的基础。

挎了满足薪形势下戡会对农鲎拳零季辩菝入才豹鬻求,需要不繇改革《衷学萋酸》教学模袋,提高教学质量,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壤建设、提嵩教学质量的美键。

因此,建设一畿疆淦素覆裹、熊务能力强、络构合理、责酝心强的高承攀教簿酞盘,燕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首先,针对教研室《农学基础》教师匮乏的现状,有计划、多途径增加高学历教师数量;重点墙养名师,建鼗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梅合理的教瘁梯队。

其次,在知识不叛更耨的今天,积极鼓励凌商教辩玫读簿±学僚或到稻美名技进修取缀,充实自身翔谖稻开菇憨蹒。

第三,《农学基础》是--f q实践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

逐必须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经鬻剿生产实践中,努力开展科学礤究。

丰塞囊£的教学肉褰。

傲到结会擞产实藏传授奉专夔豹系统理论箱识,帮霸学璧夔好逢理解翻攀握专监鲡识,了解农业生产实际。

第四,教育是一门艺术。

鼹想教授好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必趣。

教师仅肖广博的知识怒不够的。

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先进熬多媒体授潆手段,不断研究秘掌握教与学麓动的教学方法窝技巧。

二、建立毽垒教学文律建立健全教学文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举文件包括教材、讲稿、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记分册、课稷表、教学日历等(即所谓教学八犬馋l,它是毅痧课堂教学黥蠢麦交器,其蒺童的好餐童接关系裂漂豢教学疆萋和教学效巢。

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刍议

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刍议
( 3 )理 论 知 识 实 际 化 。
内容 不可 能 学好 。这 里 就要 借助 显微 镜 ,让 同学 们直 接 看。 眼 见为 实 。既学 到 了知 识 ,又 学会 了 怎样使 用显 微 镜 的技 能。 此
外 ,我们 还 每年 带学 生 到学 校农 场 进行 实 习基 地建设 ,有计 划
三 、专业 实践是 理 论教学 的延 伸 专业 课 的教 学 目标是 培养 学生 的专 业 技能 ,使通 过 理论 教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才 能 丰 富学 生 的 思 维 , 提 高学 生 的 学 习成 绩 。首 先 ,在学 生 人学 之初 ,就进 行 必要 的职业 意 识教 育 ,培 养 学 生兴 趣 ,介绍 农业 的基础 地位 及 其发 展趋 势 ,组织 学 生观
大家 批评指 正。
关键词 :学 习兴趣 重 要性 专 业实践

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兴趣 是最好 的老 师” ,学 生的 动力 源 于兴 趣 ,只 有 引起

专业 课教 学 的根 本 目的在 于提 高学 生 综合 运用 所学 知识 的 能 力 ,也 是高 考检 验学 生成 绩 的唯 一标 准 。同 时也要 强 调理 论 的 实用 价 值 。所有 技术 都是 以理论 为支 承 的。 理论 一般 是 内在 的本质 的 、抽 象 的规律 , 其 内涵较 深 ,对 职 中学生 而 言 ,学 习 的 目的在 于应 用 ,指 导 实践 。 因而对 理论 课 的讲 解就 要根 据 教 学 大纲 、高考 标 准 ,针对农 学专业 技 能 的需要 ,针 对农 村经 济 发 展 的实 际状 况 来把 握 深浅 。讲法 上尽可 能做 到 深入 浅 出 ,灵 活 掌握 ,使学 生容 易接 受。
足 ,调 动 积极性 。这样 理论 课 的讲 解始 终 要与 实践 结合 起来 。 多 形式 多 渠道 的开 展第 二课 堂活动 ,让学 生 到 田间 实 习 ,进 行 社 会调 查 、参 观学 习 ,使学 生学到 最新 知 识 、掌握 最新 信息 , 以弥补 教 材 内容 滞后 的缺 点 。不仅 培养 了学生 动 手能 力 ,使 学 生 在 亲身 实践 中 去体会 和增 强对所 学知 识 的认 识 ,真 正将理 论

大学二年级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大学二年级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大学二年级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大学二年级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农业领域,培养大学生对农学的综合性了解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为大学二年级学生提供农学概论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农学兴趣与实践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农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农业资源、种植、养殖等基本农学知识;3. 培养学生对农业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的认识;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农学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介绍农学的定义、范围以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探讨农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农学的主要分支领域。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分析农业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 探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 农作与园艺学- 介绍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 介绍园艺作物的培育、栽培和管理方法。

4. 畜牧与养殖学- 讲解畜禽养殖的基本知识,包括养殖管理、疾病防控等;-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

5. 农业经济学- 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现状;- 探讨农业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市场、农业投资等问题。

6. 农业科学与技术- 介绍农业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大课堂讲授:用于介绍农学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等重要知识点;2. 实验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与农作与园艺、畜牧与养殖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操作;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等问题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项目,提高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地,加深对农学实践的认识。

三、课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技能;2. 课堂测试(30%):对课程内容进行随堂测验,检测学生基本掌握情况;3. 课程设计与报告(30%):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与农学有关的小组项目,并撰写报告;4. 期末考试(20%):对整个课程知识点进行综合测试。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体会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体会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体会
在上《农学概论》课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最重要的是了解农学的定义、农业的分类及其功能,类似的还有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和农民工等,了解了农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学概论》课程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老师上课时能够将每一章节直观
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

另外,老师还
会在课上不时的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经常融入一些实例案例给
我们来讲解,使每章节的内容更加鲜活有趣,真正做到让我们真正有
一种理解、实践,学习这一节课的目的。

此外,上课时老师也会提醒我们要关注一些关于农业技术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关于农业发展方面的最新动态,从而更好
的利用农业相关技术去苦服自己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总的来说,通过上《农学概论》课程,我认识了大量的农学的概念信念,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掌握农学方面知识奠定了基础。

但是,其实
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新技术的应用、完善组织机构等,我们要不断总结、提高并不断积累经验,以达到农业科学发展的最高
境界的。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课堂采用启发式,重点讲授教材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措施的原理、效应等理论。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各类主要作物的基本栽培实践技能,了解各类主要作物的研究动态,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农作物新品种栽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进行实际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观认识。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了解作物的起源和分类;3.掌握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了解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

【讲授内容】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作物的起源和分类3.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第二章小麦目的要求】1.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起源和分类;2.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掌握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掌握小麦的栽培技术。

讲授内容】1.小麦的生产概况、起源和分类;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小麦的栽培技术;5.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

第三章其它麦类作物目的要求】1.掌握大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2.掌握燕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3.掌握黑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4.掌握小黑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农学教学大纲

农学教学大纲

农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农学作为一门涉及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知识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2. 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运营规范;3.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农业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1. 农业基础知识-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 农业气象学2. 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 农药与化肥的正确使用 - 病虫害防治技术3. 农业产业管理-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规划4.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研方法与技巧 -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5. 农业实践技能- 农田种植操作技巧- 农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 农业生产风险防范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课外考察等形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程论文:对某一农业问题进行研究,撰写学术性论文;3. 实践操作:参与农业实践项目,完成实践任务;4. 考试测评: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现代农业科学导论》参考书目:- 《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农业管理与经营学》- 《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 《农业产业经济学》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农业专家和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担当,旨在为学生提供高品质、多维度的农学教育。

八、结业证书学有余力的学生将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农学教学大纲”结业证书,以表彰其在农学领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能力。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农业概论》是一门以初步介绍农业概念、发展历程、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熟悉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熟悉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掌握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兴趣和热情。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教学内容1.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方法4.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5.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6.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形式,传授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

2.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网络教学:运用网络平台、在线资源等,拓展教学渠道,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和实践任务。

2.学生应认真学习课本和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3.学生应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4.学生应尊重教师和同学,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

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2.期中考试:占30%。

3.实验报告和实践成果:占20%。

4.期末考试:占20%。

七、教学参考书目1.《农业概论》(主编:王明华)2.《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主编:张三)八、教学安排1.每周上课2次,每次2小时。

2.教师办公时间:每周三下午2:00-4:00。

以上为《农业概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全面,目标明确,希望学生能够踊跃参与,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周芸芸金晨钟郭开发刘秀张新白婧朱雄梅(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湖南娄底417000)摘要:以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途径,以期促进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努力培养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实理论基础、兼有广博国际视野、更有卓越实践能力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1-0145-022019年,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思路,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革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

高校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德业双修、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

根据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3]。

用好课堂教学,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为此,本文以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在有效实施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涉农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及涉农专业基础课程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有效途径提供借鉴,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的农学类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新农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创新人才需求。

1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一代,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其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的培养。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种植学》教课纲领课程编号: S1011101合用专业:合用于农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总学时:116学时教课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 学时,实验课学时16 学时,实践课学时120 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主要解说作物种植学总论,侧重作物种植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拟订高产、优良、低耗的种植技术系统。

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备全面。

讲堂采纳启迪式,重点解说教材的重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种植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修业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种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即掌握在必定的生态条件下,充足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得作物最优良量、最正确产量和最高效益的种植理论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作物种植学是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

它的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就和技术,说明各样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和生活条件的互相关系,综合研究农作物的种植理论和技术举措,实此刻作物高产、稳产、优良、低成本的目的。

3、整体要求经过该课程学习,要修业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质量形成的基本规律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举措的原理、效应等理论,初步具备制定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技术举措,进行实质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种植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课实践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课和实践教课相联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4、和其余课程的关系本课程要求在修完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种学等课程后开设此课程。

5、订正的依照本纲领订正主要依照2003 年拟订的本科生教课计划进行。

二、教课纲领内容第一章作物种植学总论1、教课目标:总论详尽论述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特征、产量和质量的形成过程,作物种植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关系,目的使学生认识“作物—环境—举措”三者的辨证关系,全面认识作物种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使用科学。

搞好新课改下职校农学专业课教学的途径教育论文.

搞好新课改下职校农学专业课教学的途径教育论文.

搞好新课改下职校农学专业课教学的途径教育论文2019-01-21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职校教学课堂也呈现出春意盎然的大好前景。

过去职高农学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一直是在用学生的升学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标准,效果评价也只存在升学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教学效果。

为此,在职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理念、采用新方法是搞好当前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校农学果树栽培得失教学“十二五”规划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对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

在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听常规课、研究课和优质课等,尽管每一次都令人振奋,但也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尤其是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失误,不同程度地冲淡了教学效果。

下面浅谈我个人的理解,和大家共同切磋。

一、专业课教学中现存的问题1.教学内容设计不当这是一节“双带”培训课,课题是《消化生理活动的调节》。

教师在讲述消化活动的神经调节时,忽视了有关神经生理知识没有学习的矛盾,结果教师花了较大篇幅来讲述神经调节中有关神经递质、神经受体这些学生一点都不懂的内容。

我觉得教师的基本想法是好的,想通过精心的组织、条理清晰的讲解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教学内容设计不太符合实际,学生无法产生共鸣。

其实教师只要合理调节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这节课的问题是可以在后面得到解决的。

2.新课引入缺乏衔接,直奔课题多数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节内容――××。

很显然教师是想简单而直接入题,由于新课缺乏对旧知识的衔接性复习,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辛辛苦苦一节课,结果知识理解得一塌糊涂。

3.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任意拔高多年来,职高农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一直是用的大学“精编”浓缩教材,相当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常出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大专”化的严重拔高现象,其表现有两种形式:(1)教学内容的随意提高;(2)教学要求过度拔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刍议
摘要:中职农学专业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以致学生不愿意深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那么,如何讲好农学专业理论课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学习兴趣重要性专业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动力源于兴趣,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介绍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农学专业的科教片,参观科技示范户生产经营情况,并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示范户经济效益的社会调查,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农业技术有奔头,产生了一种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振兴本地农村经济的历史使命感。

其次,课上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方法紧紧吸引住学生。

本来就很枯燥的农学理论专业课,如果只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巧用比喻化解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

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

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

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意义更大。

如果人们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支到我传到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我们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衣服来尽情的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3)理论知识实际化。

讲无氧呼吸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体会,最常见的例子出发:长跑后总感到腿部酸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在肌体组织里积累过多会使人觉的酸痛。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

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

(4)利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

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

他写到:“如果我们结婚,我想
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你一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

”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他们能梦想成真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说不清道理,但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强调理论课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是高考检验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

同时也要强调理论的实用价值。

所有技术都是以理论为支承的。

理论一般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规律,其内涵较深,对职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指导实践。

因而对理论课的讲解就要根据教学大纲、高考标准,针对农学专业技能的需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来把握深浅。

讲法上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灵活掌握,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专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延伸
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通过理论教学获得的专业知识得以验证。

增强感性认识,强化教学效果。

同时又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际观察与操作,学生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检测,找出不足,调动积极性。

这样理论课的讲解始终要与实践结合起来。

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到田间实习,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使学生学到最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点。

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会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
认识,真正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在动手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总之,唯有动手才能全面地检测到专业课教学的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植物细胞肉眼看不到,如果不直接观察,这一部分内容不可能学好。

这里就要借助显微镜,让同学们直接看。

眼见为实。

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此外,我们还每年带学生到学校农场进行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的让学生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查和农产品的市场调查。

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了技术,培养了热爱农业、善于钻研的优良品质。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为培养专业技术打下了基础。

总而言之,专业课教学方法是很多的,还有待于我们专业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将理论的作用实用化,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