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昭君 明妃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画图
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源自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古迹背景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在游览蜀地古 迹时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和评价,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咏史诗的题材特点、艺术手法和 思想内涵。
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人文 精神。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鉴赏咏史诗,提高诗歌鉴 赏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古迹介绍
咏怀古迹其三精品课件
• 课程导入 • 唐代文人与历史背景 • 《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 • 精品课件制作技巧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期, 咏史诗是唐诗的重要题材之一。
作者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著称,咏怀古 迹是其咏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布局合理
课件布局应清晰、简洁,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视觉美观
课件视觉效果应美观、 大方,色彩搭配、字体 选择和图片处理等方面
需注重细节。
课件制作技巧
01
02
03
04
精炼文字
课件文字应简练、扼要,避免 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图文并茂
合理使用图片、图表等多媒体 元素,增强课件的可读性和趣
味性。
动画与视频
教学演示
通过教学演示,引导学生 掌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1. 杜甫的生平与诗歌风格
2. 《咏怀古迹》的创作背景
课程总结
3.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重点解析
1. 杜甫如何通过古迹咏怀,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正式ppt

咏怀古迹(其三).正式ppt
沉 鱼 落 雁 之 容
闭 月 羞 花 之 貌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唐)
人了 物解 ,历 思史 考人 历物 史, 人关 物注 。历 史

的名感 主歌伤了 诗句受 旨的己解 风,诗 。深的怀 。体歌 沉风古 会主 感格诗 杜旨 情特借 甫思 ,点古 沉想 领。伤 郁。 会感今 顿赏 诗受借 挫析 歌诗古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这里用一 个“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 峡山势的雄奇壮丽。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来是 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 君的不同凡响。
[讨论一]: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 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 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 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 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 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 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 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 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 独咏,而本文选自第三首。
二、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1.注音。 万壑(hè) 朔(shuò)漠
这轻轻两句,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 无比广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
[讨论二]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 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 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据《后汉书》记载: 昭君远嫁思乡,至死未能回乡。 匈奴王死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 王的儿子。 回乡无望和适应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 俗摧折心扉。

咏怀古迹其三-ppt

咏怀古迹其三-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 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 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 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昭君和亲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 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 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 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 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三)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Hale Waihona Puke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 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 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 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 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 何极!—清· 蒲起龙
诗人不幸
元帝不辨美丑 唐皇不分忠佞
咏明妃,为千古负才不遇 者十分痛惜—金圣叹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 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 悲昭以自悲也—王嗣奭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咏怀古迹(其三)ppt实用课件17

咏怀古迹(其三)ppt实用课件17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 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 她的怨恨!
一怨 :有倾国倾城之色,入宫却不得宠幸。 二怨 : 远嫁异域,怀念故土 而永不能归。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 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日期: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汇报人:
目 录
• 背景介绍 • 诗词分析 • 重点字词解释 • 艺术手法分析 • 思想感情分析 • 文化史影响与价值 • 教学总结与反思
01
背景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诗 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
誉为“诗圣”。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于河南巩县。
详细描述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从江水奔涌到山峦起伏,从明月高悬到彩云悠悠,展现了 三峡景观的雄浑壮丽、美丽多姿的特点。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总结词
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
VS
详细描述
诗人在诗中提到楚王台、宋玉宅等历史遗 迹,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 和缅怀之情。同时,通过描绘这些历史遗 迹的风貌,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 慨。
03
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实词解释
支离
瘦弱、病态。
朔漠
北方沙漠之地。
猨声
猿的叫声。
重点实词解释
虚幌
透明的窗帷。
猨臂
猿臂,借指少年勇士。
指眼珠。
双瞳

故剑
旧剑,借指结发妻子。
重点虚词解释

再、又。

知道。

只是。

仍然、还。
诗词中出现的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解释
朔漠
此处指北方沙漠之地,是匈奴 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对杜甫个人创作的影响与价值
体现杜甫的创作风格
01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著称,《咏怀古迹(其三)》
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风格。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23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23页)

看 诗
咏 分 千 环 画 独 一 生 群

怀 明 载 珮 图 留 去 长 山
怨琵空省青紫明万
古 恨 琶 归 识 冢 台 妃 壑
曲作夜春向连尚赴
中胡月风黄朔有荆
迹 论 语 魂 面 昏 漠 村 门
。,。,。,。,
意象: 群山万壑、村落、紫台、朔漠、青冢、环珮、琵琶
动情描述此诗,点明每句的作用。
群山万壑赴荆门, 引出咏怀对象

2.怎么写?(技巧)

3.表达了什么?(情感)
抓 诗
咏怀古迹(其三)
眼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眼:
粗知情感:
可能是对远
嫁异邦,远葬他乡, 思念故乡的怨恨;可能是对
汉元帝昏庸、糊涂的怨恨;可能是对画师毛延寿的
“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
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黄昏的天幕。
2.对比:“富丽繁华的朝廷与荒凉冷落的坟墓,生前的孤 苦不幸与死后的孤寂冷落”相对比。
抒发了昭君内心的孤独和深深的思乡之情及作者对昭君的 同情。




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
了怎样的情感?(《咏怀古迹》题为咏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
看注释
1.紫台:宫廷。 2.朔漠:北方的沙漠。 3.画图: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 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 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 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 宫第一,善应付,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籍画工家 资,皆巨万。 4.春风面:形容昭君的美貌。 5.省:曾今。 6.环珮:女子佩戴的装饰物。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共34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共34张PPT)


群山万壑赴荆门
2、借代
运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用 画图:指汉元帝;环佩:王昭君
了 3、用典
哪 些
画图省识春风面
汉元帝与毛延寿画图选妃召幸之事 4、烘托
艺 首联,借群山万壑来烘托昭君之貌美
术 5、对比
技 颔联、颈联,有“去、留”对比,有“生 巧 、死”对比。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 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 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 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 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 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 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意 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 鸣不平,立意较浅。
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 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 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 引出歌咏对象,地灵人杰,好山好 水好姑娘,衬托昭君美好形象。
• 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 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 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
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 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 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三、 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 喻
对比、反问

《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昭君出塞
而当时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元帝无法 一一见面,便命画师毛延寿画像。昭君因自恃貌美,不 肯贿赂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了一颗丧父落泪痣。 昭君因此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 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 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宫女们都 不愿意,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临行前,元帝召见,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元帝方知昭君美貌可谓后宫第一,但已无法收回成命。 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
“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
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 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 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 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 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 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 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 不伤心?一个“空”字,将 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情 传达得淋漓尽致。
杨贵妃 唐代蒲州永乐人。
西施 ,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 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 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 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 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 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 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 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 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 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於胡人,而致 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及其 堂妹杨贵妃。最后贵妃被缢死於路祠。安史之乱 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昭君选秀入长安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名嫱,字昭君。 晋代因避司马昭之讳,称她为明君或明妃。昭君 自小天资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吟诗作赋, 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琵琶,加之美貌如花、艳 可倾城,所以年方二八就以秀女身份被挑选入宫。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14页)

《咏怀古迹》(其三)pptx课件(14页)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含泪离别汉宫,离乡 背井,离亲别友,去往 那疾风劲草的茫茫大 漠。只留下青冢一座 孤寂地,日复一日地 向着汉地诉说自己的 异邦之苦,家国之思。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曾闻汉主杀画师, 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
怀才不遇 漂泊异乡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一句“怨 恨”,连接了两 个时代,道出了 两个不幸的灵魂, 杜甫和昭君,谁 的怨恨之情要更 多一些呢?
《咏史诗·汉宫》 胡曾(晚唐)
明妃只有一个,而吟咏明妃的 诗歌却难以枚数,看来,当共鸣点 不同时,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请结合你对昭君出塞的看法,写一 段百字左右的评论。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 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 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空”字,写尽了昭君的 不幸,也传达了诗人的悲 愤之情、伤悼之意。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恨皇帝昏庸、不辨美丑, 致使她远嫁塞外;但更主 要的,还是一个异域女子 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昭君来说,没有 什么能弥补离乡背 井、远嫁他乡的孤 独与伤感,只有“怨 恨”。那么杜甫呢? 身为一介男儿,他又 有什么样的怨恨能 与昭君产生共鸣呢?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歌咏的 对象是谁?
找出其中点明 感情的词语。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周密的七言律诗,共 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 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课外扩大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不就事论事, 作一般的悲悯之语,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 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的失意,而 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 以对昭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 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课外扩大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别之 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 乐在相知心”,更容易给人丧失民族立场之感。 自南宋以来,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断招致非议。 其实批评者都误解了王诗本意。王诗旨在推陈出 新,这里面既有作为大政治家对人生独立思考的 深度,有个人好为异论的性情作用,又有为文宜 奇不宜平的创作通则。
课外扩大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流传也广,自汉 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 君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弄奸。王安石 却不取此想法。他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 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好意态是画不出的。这一 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延寿开脱罪恶,而是含蓄地 揭示明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 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 怨恨。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 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 的人物形象?
王昭君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
诗歌赏析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
写她的怨恨?写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活了千山万壑
2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二怨 :画师的无耻行为,怀念故土而永不能归。
4、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造成的,她 对元帝持何态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 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 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 当然怨恨,但又不便说明。
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 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 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 (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 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 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 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 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
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
何在?
①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②着重写孕育明妃的自然环境,地灵人杰, 好山好水好姑娘;
③衬托昭君是具有山川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 性。 ④诗人借雄伟山川来侧面烘托王昭君,借江 山之奇绝引出佳人之奇美。
诗眼
怨恨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生离汉宫,远嫁他乡,死葬异域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用典)
4、“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 字是这句的关键,如何理解?
颈联两句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
①大错已铸,魂灵归来的徒然;
②怀念故土之心的强烈;
③传达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
§ “落雁”——王昭 君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鱼”——西施
§ “羞花”——杨玉环 § “闭月”——貂婵
昭君出塞图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 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 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 ”之称。
《咏怀古迹》 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各 咏一古迹。 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 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朗读的感情和节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 就是公元766年, 这首诗写于 唐代宗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 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 同一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 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 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 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 功参军。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5、《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 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借史抒怀
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 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
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感。
“悲昭君以自悲也”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颈联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因元帝“省识春风 面”,造成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因 “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才有其“空归夜月魂” , 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独留青冢向黄昏 远葬他乡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环佩空归夜月魂
月魂空归,思念故 乡的幽怨
一怨 :有倾国倾城之色,却远嫁异域,远葬他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