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
张锐霞
内容提要: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个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虽然两个事件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可结果却截然不同。中国继续飘摇在以西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和列强的剥削中,而日本却就此走向的资本主义、开明开化的道路。此文就个人观点,从国际、国内,文化、基本国情等多方面论述为何两国维新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关键词:明治维新、百日维新、国内外环境、国情、文化思想。
19世纪,中国、日本两国先后被列强强行打开了国门。在两国人民被无情的帝国主义剥削时,国人也都为门外的世界所震惊。迫于国内,国外的压力,两国都进行了一场自救的爱国运动。而中国的维新变法在持续了103天后就夭折于西太后和列强手下,而日本明治维新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的不断进步着,强大着,甚至后来强大的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为什么原以中国为师的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失败了呢?
两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戊戌变法时,列强国家的资本主义正向帝国主义进化着,列强的野心也在瓜分世界的狂潮后继续熊熊燃烧着,这时他们就把目光完全投上了我们这片富饶、广袤无垠的土地,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此情此景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救亡图存的爱国分子想通过改革让中国摆脱列强控制。而中国越是想要挣扎,列强的手就抓的更紧,抢的更凶,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极力的反对和扼杀中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而日本明治维新时,世界还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殖民主义的狂潮还未开始,而且当时亚洲兴起很多民族独立运动,特别是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都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变法环境和参考作用。当两个人想要做一件本就很难的事情是,受到外部干扰更大的那一个人失败的可能当然更大。
除了外部因素外,接下来的几个自身因素更是影响重大。
两国的基本国情的不同。日本维新时期,国家的实权没有掌握在天皇手中,而是分散再各个大将军手中,特别是德川幕府。所以为了推翻幕府、为了变法的成功,人们必须先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于是大家都推崇天皇成为实际的政权掌握
者,天皇自然就支持变法。而中国从两千年前起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权利都掌握在统治者手中,只是维新变法时,西太后是权力中心而不是皇帝。虽然有识之士有心变法,皇帝也支持,但为了变法要将统治集团分裂为“后党”和“帝党”,这样的分裂方式又怎么会成功呢?
思想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华儒家文化极大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儒家文化固然是有精华的,但它没有随时代而进化,一成不变,那它原本的意义也就扭曲了,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而日本知识分子在向中国学习时,中国思想文化没有束缚他们,而是被他们利用、更新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因素。许多明治维新时的有识之士都是受了王阳明的影响的,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的思想成为了他们的行事准则,激励他们在变法中积极实践,勇于探索。而且当时知识分子甚至睦仁天皇都大量学习、吸收西方思想文化,想以此促进变法,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和思想很快的在全国传播,和本族的思想文化相融合,推动了变法的顺利发展。
变法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差异也影响很大。日本当时处于幕府统治下,武士阶层想极力摆脱幕府,却又缺少推崇的对象,于是他们选贼了天皇作为心理依靠;拥有兵力和经济实力的强藩的离心倾向也使他们想推翻幕府统治,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天皇;人民特别是农民受到欺压,也想通过这次变法改变自身现状,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天皇。就这样一个参与人数多、力量大的强大集合体就这样诞生了,一举推翻幕府不在话下。而中国,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于大多人心中时,变法的组织者本来就是极少部分知识分子,组织者还选择将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作为依托对象,还有一帮守旧派与他们争执。再加上变法集团排斥最核心的人民的力量,认为人民可能会成为造反的因子,集团就成了一个一攻即破的软团子。可他们手上根本没有锋利的武器,又怎么去和强大的封建集团抗衡,又如何成功的了呢?
变法集团对于变法的程度不一样。在改革之时,改革者都是因为国家弱小而反思,学习西方国家的。日本在学习中,“全盘西化”就是他们的宗旨。虽然说这样也是有弊端的。但改革集团敢于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打破原来的等级制度,让人民从中受益。也在军事、经济方面都向西方学习。中国固然变法没错,但没有从根本上想去推翻封建统治集团,甚至还对“自上而下”的改良抱有希望,
还要托古圣贤之名进行改良,怯于向真正的资本主义迈进。到最后变法失败还向帝国主义求救,没有坚定的立场。不过这也是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缚。综合上面几个方面,中日两国的变法结果差异也是必然的了。人必有其所处之境,与其所处之境适则兴盛,不适则衰亡。中国在变法革新之际,没有真正集合所有的有效力量,没有从根本上反抗封建统治,才导致可失败的结局。日本开创性的改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能把持我们应有的尺度。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史刚要》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
《麻辣日本史---明治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