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皮炎与湿疹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与湿疹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与湿疹](https://img.taocdn.com/s3/m/de6db5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9.png)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与湿疹汇报人:日期:•皮炎•湿疹•皮炎与湿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皮炎与湿疹的治疗与预防•病例分享与讨论01皮炎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炎症,由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引起。
详细描述接触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疱和鳞屑。
它可能是由于接触化学物质、金属、植物、昆虫等物质引起的。
症状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小时内出现,并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使用抗过敏药物。
总结词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详细描述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红肿和鳞屑。
它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
症状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出现,并可能持续到成年。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诱发因素、使用保湿剂、抗过敏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总结词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阵发性、瘙痒性皮肤病。
详细描述神经性皮炎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红肿和鳞屑。
它可能是由于精神压力、焦虑、疲劳和过度摩擦引起的。
症状通常在颈部、肘部和膝盖等部位出现,并可能扩散到全身。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诱发因素、使用抗过敏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02湿疹急性湿疹主要是由于皮肤受到外界刺激、过敏原刺激,如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等,导致皮肤出现急性炎症反应。
发病原因急性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并伴有剧烈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渗出、结痂。
症状表现避免接触刺激原,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
治疗建议发病原因慢性湿疹主要是由于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或者长时间受到外界刺激、过敏原刺激导致皮肤出现慢性炎症反应。
症状表现慢性湿疹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苔藓样变、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症状。
治疗建议避免接触刺激原,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外用药物如角质软化剂、糖皮质激素等。
婴儿湿疹发病原因01婴儿湿疹主要是由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刺激、过敏原刺激较为敏感,同时婴儿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外界微生物感染。
皮肤性病学笔记 总结:皮炎和湿疹
![皮肤性病学笔记 总结:皮炎和湿疹](https://img.taocdn.com/s3/m/babdac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3.png)
皮炎、湿疹(一)接触性皮炎【定义】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或黏膜的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比如贴的膏药,长方型的,皮疹和接触区域一致,往往是过敏。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迟发,第二次接触才会发病!【分类】依据病程分:急性接触性皮炎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1、急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发病急,发生在接触部位;与触物形态一致、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自觉症状:痒或灼痛2、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IV型超敏反应-迟发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接触者反应性较低皮损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化自觉症状:痒最常见的金属过敏:Ni(必须记住)3、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诊断】接触史、皮损境界清楚、斑贴试验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治疗】去除病因(询问接触史、斑贴试验)口服药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二)特应性皮炎AD【定义】以瘙痒、皮肤干燥和多形性皮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患者常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家族史、蛋白过敏、血清IgE高、嗜酸性粒细胞高【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学说、环境过敏、免疫炎症IgE、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干燥)【临床表现】·婴儿期:好发于两面颊;皮疹可干燥或渗出。
·儿童期:多发于四肢屈侧,如肘窝、腘窝;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青年与成人期:多发于肘窝、腘窝、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皮损:干燥脱屑、渗出结痂【诊断标准】(重点)瘙痒+5选3(屈侧湿疹、屈侧湿疹史、哮喘、皮肤干燥史、2岁前发病)【鉴别诊断】银屑病(伸侧多见、边界清楚)【治疗】患者教育基础治疗(不过度清洗、多用保湿剂)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物理治疗(紫外线)记忆:都是抗过敏治疗阶梯治疗(重点):1保湿2外用激素/钙调、抗组胺药3主动维持治疗4免疫抑制剂(三)湿疹【定义】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易反复发作。
皮炎与湿疹的区别
![皮炎与湿疹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6e11cda551810a6f424861a.png)
皮炎与湿疹的区别文章目录*一、皮炎与湿疹的区别*二、预防皮炎的常见方法有哪些*三、皮炎吃什么食物好皮炎与湿疹的区别1、皮炎与湿疹的区别1.1、湿疹的疹型变化比皮疹大。
皮炎没有这些变型,其炎症多限于急性、亚急性、和恢复期,慢性皮炎少见。
1.2、皮炎部位为暴露处,即接触过敏原处,湿疹则较泛发。
1.3、皮炎病程短,复发少;湿疹病期长,缠绵难愈。
1.4、急性皮炎的炎症程度重于急性湿疹,红斑、水肿更重,水疱更多,常有大疱;湿疹的炎症程度轻于皮炎,极少见到大疱;有特征性点状糜烂。
1.5、皮炎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即接触过敏原。
这些过敏原中,相当一部分极易探明,但湿疹的直接病因常难以确认。
有些病人所谓的“病因”如搔抓、烫洗等,至多也只算诱因。
1.6、同一皮损内,皮炎的的疹型较单一,例如基本上是红斑、水肿、水疱等;湿疹则较复杂多变,同一处损害有几种皮疹,如外层为红斑、丘疹,中层为水疱,内层有糜烂、渗液、结痂。
2、皮炎的病因皮炎湿疹类疾患病因十分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
2.2、外部因素: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生活环境(如冷、热、干燥等)、动物皮毛、各种理化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
3、皮炎的诊断诊断皮炎主要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临床特点综合考虑,能进行分类诊断的皮炎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淤积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均具有斑疹、丘疹、水疱、斑块、糜烂、结痂或苔藓样变等皮肤原发或继发性皮损的一种或几种皮肤炎症性表现;对于具备上述临床特点又不能进一步归类者统称为湿疹,可根据部位诊断如肛周湿疹、阴囊湿疹、外耳湿疹等,也可根据皮损分期或季节等因素进行诊断如小腿慢性湿疹、夏季皮炎等。
预防皮炎的常见方法有哪些1、注意保护皮肤:预防干燥性皮炎要注意保护皮肤,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建议大家不宜用过热的水洗澡,应选择温水进行沐浴,大概一周几次为宜,还应在洗澡之后使用保湿护肤品较好,可有效的湿润表层皮肤,这对于预防干燥性皮炎有一定的帮助。
皮炎和湿疹(共91张PPT)
![皮炎和湿疹(共9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6500f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4.png)
染时用
• 皮质激素:
不主张用,短期采用仅针对 : a. 皮损急性广泛, b. 一般疗法无明显效果者。
• 免疫调节剂:
胸腺肽、卡介菌免疫核糖核酸 、 γ干扰素等可试用。
• 抗炎症介质类:
- 安太乐、苯噻啶等 , - 同时具有抗组胺H1受体、5一羟色胺及
迟缓激酞等作用, - 需要时合用抗H2受体药物如甲氰咪胍等 。
不主张用,短期采用仅针对:
苔癣样变。 a.
60%在1岁以内发病,多于生后2个月开始,也有1个月或半岁发病的。
皮损主要累及四肢屈侧,其次为颜面眼睑部
-多发生于肘窝、腘窝,为红斑、丘疹覆 以鳞屑、薄痂,以后苔藓样变, -少数限于腕、踝、手背、肩背、小腿。 表现为钱币状湿疹。
也可波及四肢伸侧,常累及整个上下
脱敏疗法:
• 该期皮损除继发感染或急性发作外,主要倾间于 如用螨浸液脱敏治疗,尚有异议。
个人或家族中有过敏史:
亚急性状态,渗出较婴儿期轻,但仍瘙痒剧烈, 指哮喘、过敏性鼻炎、AD。
精神疗法:多解释、多安慰、多鼓励; 与生理或药理反应相关:
- 白色划痕、延迟发白、面色苍白、组胺反应。
-皮外质周激血形素嗜:酸性成粒细胞“增瘙多 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久之形成
药理性反应异常。
康克非 教授修订的诊断标准
• 基本特征
1. 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炎: — 婴儿期、儿童期,主要面部、四肢伸侧,
炎性、渗出性的湿疹性皮损。 — 青少年、成人,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或伸侧 ,
苔藓样化皮损。 2. 个人或家族中有过敏史:
指哮喘、过敏性鼻炎、AD。
• 次要特征
1. 与遗传有关:早年发病、干皮症、鱼鳞病、掌纹症 2. 与免疫相关: - 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血管性水肿、过敏性结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和湿疹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和湿疹](https://img.taocdn.com/s3/m/c389a65469dc5022abea0052.png)
13
慢性湿疹 Chronic eczema
由急性或亚急 性迁延而来,或开 始呈慢性炎症。表 现皮肤浸润肥厚、 粗糙和苔藓样变, 色素沉着或色素减 退斑,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
14
好发部位:
小腿、手足、肘窝、 腘窝、外阴及肛周等处
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病史。
2.临床特点: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 基本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根据皮疹特点,选用适当剂型:
1. 急性期:无糜烂渗液用炉甘石洗剂,有糜 烂渗液则选溶液湿敷。
2. 亚急性期:选乳剂、油剂或糊剂。
3. 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或局部封闭。
20
三、防护
1. 避免各种可疑致敏因素 2. 治疗全身性疾病,积极清除病灶 3. 切忌洗烫、肥皂及有害因子刺激 4. 正确使用外用药物
18
治疗
一、内用疗法:
1.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 、扑尔敏、西替利嗪、左西替 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
2.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泛发性湿疹,经多种治疗效果 不明显者,可考虑短期使用(如:强的松口服或得保松一次 性肌注1次)
3. 其他:钙剂、维生素C、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19
二、局部疗法:
皮炎和湿疹
1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湿疹发生的有关诱因、了解接触 性皮炎的常见发病部位与可能致敏物
2.掌握湿疹的临床特点、分期及选用外用 药治疗的原则,掌握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
3.熟悉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及慢性湿疹 与神经性皮炎的鉴别要点
2
LOGO
湿 疹eczema
3
定义
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主要表现为 真皮浅层和表皮的)皮肤炎症反应;特点:多形性损 害,对称性分布,剧烈瘙痒,慢性经过,反复发作; 急性期倾向湿润渗出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与湿疹
![皮肤性病学课件皮炎与湿疹](https://img.taocdn.com/s3/m/c64f1a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5.png)
03
湿疹的分类与治疗
急性湿疹
总结词
急性湿疹通常表现为剧烈瘙痒、皮肤红肿和 渗出。
详细描述
急性湿疹通常在数天内迅速出现,表现为皮 肤红肿、丘疹、水疱和渗出。患者常常感到 剧烈瘙痒,抓挠后可能引发感染。治疗急性 湿疹的关键是控制炎症和止痒,使用抗组胺 药物和外用药膏。
慢性湿疹
总结词
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肥厚和色素沉着 。
临床表现与诊断
皮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类型不同,可能出现红斑、丘疹 、水疱、鳞屑等症状。患者通常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瘙痒,严 重时可能出现疼痛和发热。
湿疹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的红斑、丘疹、水疱和渗出, 并伴有剧烈瘙痒。湿疹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诊断主 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可能的诱因,有时需要进行皮肤过敏原检 测以确定过敏原。
日常护理
保湿
使用温和的保湿霜,保 持皮肤湿润,有助于预
防皮肤干燥和瘙痒。
防晒
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下 ,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
避免搔抓
搔抓会加重皮炎和湿疹 的症状,应尽量避免。
定期修剪指甲
长指甲容易划伤皮肤, 应定期修剪指甲,保持
指甲短而整洁。
饮食调理
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
04
皮炎与湿疹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清洁产 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
清洁剂。
避免刺激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 的物质,如化学物质、化妆品
、香料等。
保持环境湿度适宜
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之 间,有助于减少皮肤干燥和瘙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972439a8956bec0975e3ef.png)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皮炎与湿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1cf1f64b73f242326c5f45.png)
质。
• 原则:按急性、亚急性、慢性皮炎的原
则处理。
编辑版ppt
27
21..亚急急性性期期::溶糊液剂、、粉油剂剂、、乳振剂荡。剂。 3. 慢性期:软膏、硬膏、乳剂。
编辑版ppt
28
湿疹
编辑版ppt
29
一、概 念: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炎。 临床表现为:皮疹多形性,分布对称 性、发展渗出性、病情反复性。
根据湿疹的皮疹特点,分为急性、亚 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红斑、丘疹、丘疱疹、 糜烂、渗液。
编辑版ppt
34
编辑版ppt
35
(二)分期及皮疹特点: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症状减轻后 而来,红斑、糜烂、肿胀、渗液减轻, 可有轻度糜烂、结痂、鳞屑。
编辑版ppt
36
编辑版ppt
37
(二)分期及皮疹特点:
编辑版ppt
25
(二)内用药物治疗:
原则:止痒、消炎、收敛、消肿。
• 抗组胺药物:最主要。 •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或病情较重,
皮疹广泛者可选用,一般用量为小至中 等剂量,并应及时减量、撤除。
• 保持血管正常通透性药物:vitc、钙剂、
硫代硫酸钠等。
• 镇静而止痒:必要时选用。
编辑版ppt
26
(三)外用药物治疗:
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性两种。 (一)原发性刺激:接触物本身具有强 烈的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 均可发生皮炎。如:酸、碱。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二)变态反应性:
典型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即第Ⅳ 型变态反应,仅发生于少数人。这 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皮炎和湿疹课件
![皮炎和湿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1fcd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a.png)
多形性,易渗出,境界不清, 境界清楚,常单发
分布多对称
甲病变少见
常伴甲增厚、污秽、脱落
阴性
阳性
66
手癣和湿疹
67
六、诊 断
• 病史、皮疹特点,病程。
68
七、 治 疗
• 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忌食辛辣食物及饮酒, 避免过度洗烫。
• 内用药物治疗
• 抗组胺药(第一代或第二代),一般不宜使用糖皮 质激素
Eczema
35
一、 定 义
. 多种内外因引起的真皮浅层和表皮炎症。病因复 杂,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 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 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36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内因、外因相互作用 有关,某些患者与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37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10
• 初次反应阶段(诱导期)约为4天
半抗原(致敏物)结合表皮细胞膜载体蛋白和郎格汉细胞
HLA-DR抗原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
T淋应阶段(激发期) 24-48小时 致敏物形成完全抗原后再次与机体已经致敏的淋巴细胞接 触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
11
•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 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儿童包括面颊) • 有全身皮肤干燥史 • 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
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 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
77
鉴别诊断
. 湿疹 . 慢性单纯性苔藓 . 婴儿脂溢性皮炎
78
预防治疗
. 恢复皮肤屏障功能改变环境因素、生活习 惯
. 治疗 同湿疹
79
80
皮疹呈暗红色,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 . 仍有剧烈瘙痒。 . 经久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
皮炎与湿疹_3ppt课件
![皮炎与湿疹_3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e4cf4afab069dc5122013f.png)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诊断diagnosis
l 1、致敏物 sensitive material:
l
动物性 animality : coat、
l
植物性 vegetation : lacquer tree, rhus
l
化学性 chemistry : cosmetic, metal, local agents
l
微生物 bacterial, fungus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2、repeat contact allergen for long time,or across allergy, multiple allergy transform
3、subacute lesion: erythema, papule, and borderline not clear
4、chronic lesion : light proliferatiopn, lichenific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皮炎与湿疹第一节接触性皮炎(附化妆品皮炎﹒激素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
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渗出﹑糜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改变。
长期反复接触某种致敏物质,可使皮炎呈慢性过程。
中医的“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均属于接触性皮炎范围。
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
【病因病理】1﹒中医病因病机《诸病源侯论·漆疮侯》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
”《外科启玄》载有“凡人感生漆之毒气,则令浑身上下俱肿,起疮如痱子,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烈。
”认为接触性皮炎的发病为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毒热之邪侵入皮肤,郁而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所致。
2.西医病因病理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⑴原发性刺激接触的物质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皮炎。
皮肤炎症的轻重和发病快慢与接触物的刺激性、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
如接触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物质后常引起急性皮炎。
⑵变态反应由敏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变应原与皮肤接触,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处理变应原后将其呈递给区域淋巴结的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形成致敏T淋巴细胞。
当致敏的个体再次接触致敏因子时在接触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
动物性:动物的皮毛及毒素、昆虫的毒毛,如斑蝥、毛虫等。
植物性:漆树、生漆、荨麻、除虫菊等。
化学性:主要有金属及制品如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某些香料、香脂、染发剂、唇膏、油彩等;外用药物:汞制剂、清凉油、中药药膏、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橡皮膏及某些合成药内的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严重者可发生表皮剥脱,甚至发生组织坏死。
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
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而境界不清楚。
若长期反复接触,则呈慢性湿疹样变,皮损呈轻度浸润、增厚及苔藓样变。
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在身体暴露的部位,如两手背及面部。
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
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实验室检查】⒈皮肤斑贴试验可疑致敏因子阳性斑贴试验,可明确诊断,但不宜在急性期进行,以免加重病情和出现激惹背。
⒉常规检查皮损面积大,炎症重者,血、尿常规可能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
⒊组织病理表皮细胞间和/或细胞内水肿,细胞核固核和空泡形成,甚至坏死。
真皮浅层高度水肿,血管扩张,真皮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水疱形成多在表皮下。
【诊断与鉴别诊断】⒈诊断要点根据病史和皮损特征,皮损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境界清楚,有特殊的接触史.去除接触物,并经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
可疑致敏因子斑贴试验阳性可明确诊断。
⒉鉴别诊断⑴急性湿疹(见湿疹部分)⑵颜面丹毒面部接触性皮炎需与颜面丹毒相区别。
后者有明显红、肿、疼、热及压痛,伴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⒈治疗原则应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治疗。
中医治则宜清热解毒利湿。
⒉西医治疗⑴内用疗法一般用抗组胺药,有止痒、抗炎作用。
对重症泛发性病例可短期口服皮质类固醇。
如伴有继发感染应加相应的抗生素。
抗组胺类药可选择2~3种联合应用。
扑尔敏、赛庚啶、多虑平等睡前服用。
无嗜睡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司眯唑等,均10 mg,每日1次。
其他抗过敏药可用于较重病历。
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缓推;10%硫代硫酸纳溶液1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
类固醇激素用于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短期应用。
强的松每日30~50mg 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每日10~15mg,症状控制后可较快地减量,不必长期维持。
继发感染者使用抗生素。
⑵外用疗法外用药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
根据临床表现,按局部外用药治疗原则,急性期皮损仅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用炉甘石洗剂;渗液多时可用生理盐水.2~3%硼酸水,或复方醋酸铝溶液湿敷;有继发感染者用1:8000高锰酸钾液或1:1000雷夫诺尔液冷湿敷;若有大疱可常规消毒抽疱液后再按上述处理。
亚急性期,皮损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外涂30~50%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 ,或皮质类固醇霜。
慢性皮炎有浸润、增厚时用焦油类糊剂或皮质类固醇软膏或霜剂,有感染时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等。
⒊中医治疗⑴辨证论治①热毒湿蕴证证侯起病急,皮损鲜红肿胀,上有水疱或大疱,破裂渗液糜烂,自觉灼热瘙痒,伴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方药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②血虚风燥证侯病情反复发作,皮肤肥厚干燥,脱屑或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血痂,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祛风,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⑵外用疗法①以潮红、丘疹为主着,用三黄洗剂外擦或青黛散凉水调敷,每日4~5次。
②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用蒲公英30g,或用桑叶10g.生甘草15g 煎汤待冷后湿敷;亦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③糜烂结痂者,用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每日3~4次。
【预防与调摄】⒈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水洗涤或摩擦,禁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物,或慎用易致敏药物,以免引起多价或交叉过敏。
⒉多饮水,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发物。
⒊愈后应尽量避免接触致病因素,以防复发。
⒋与职业有关者,应改进工序及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措施。
附:化妆品皮炎激素皮炎化妆品皮炎化妆品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由接触化妆品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主要过敏原系化妆品中的成分,如香料、苯甲酸、安息香、苯甲醇等。
临床症状轻重不等,轻者为颜面部或化妆品接触部位皮肤红肿、丘疹、丘疱疹,呈局限性皮炎,重者可泛发全身。
长期接触或使用可致敏的化妆品,表现为慢性皮炎。
激素皮炎激素皮炎(hormones dermatitis)是由于皮肤的局部长期使用主要含有氟元素的皮质类固醇的软膏霜剂,或者较长时间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均可使局部皮肤产生改变。
多呈慢性过程。
皮肤的损害初起为局部的红斑、丘疹。
继而可见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或有色素沉着,也可有类似痤疮样改变。
自觉症状轻微,或有轻度瘙痒。
第二节湿疹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
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
起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中医统称本病为“湿疮”。
中医文献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
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手部的称“瘑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乳头部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四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等等。
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病因病理】⒈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湿疮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
急性者以湿热为主,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复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阻于腠理,浸淫肌肤们而发病;亚急性多与素体虚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肌肤失养为主;慢性者因湿热蕴久,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
⒉西医病因病理西医认为湿疹的年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迟发型变态反应在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外因常见的有鱼、虾、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皮屑、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
内因包括慢性感染病灶,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循环障碍以及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精神抑郁和过度疲劳等。
湿疹不是遗传性疾病,但往往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这可能与过敏素质有关。
个体对某种过敏原的易感性或耐受性的理解,对引起皮肤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根据病程和皮疹特点,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⒈急性湿疹起病较急、发病较快。
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初起常在红斑基础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电站点状糜烂、渗出。
皮损常融合成片,且向周围扩延,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境界不清。
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淋巴结肿大。
感染严重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疹可分布体表任何部位。
常见于头、面、手、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及阴部、肛门等处。
多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阵发性加重,夜间加剧。
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可使皮损加重。
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皮疹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
病程长的长短不一。
常于数周后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
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
⒉亚急性湿疹为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及鳞屑,皮损呈轻度浸润。
瘙痒及病情逐渐好转。
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
或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疹。
⒊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
或起病缓慢,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和丘疹,抓痕及鳞屑。
患部皮肤肥厚,表皮粗糙,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部位,以四肢多见,常对称分布。
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
慢性湿疹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
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特定部位湿疹有其各自的特点:⑴手部湿疹少数手部湿疹开始呈急性,手部红肿明显,可有水疱、渗液、糜烂,以至结痂,但大多数起病缓慢。
手指、手背等处出现暗红色浸润、肥厚、干燥、粗糙、边缘比较清楚,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⑵肘部湿疹常见于肘关节下端内侧,边缘具局限性的小片,分布常对称。
皮损干燥、变厚,覆以少许鳞屑或薄痂,有或多或少的苔藓样变,边缘可呈斜坡状,如遇刺激,可急性发作。
⑶乳房湿疹见于哺乳期妇女,皮损于乳头.乳晕或乳房下,表现为暗红斑.丘疹.丘脓疱疹,边界不清,可伴糜烂.渗出,重者有裂隙,可单侧或对称发病,瘙痒明显,发生裂隙处可出现疼痛。
⑷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阴囊湿疹较常见,皮损局限于阴囊,有潮湿型和干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