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案标题: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2. 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3. 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的关系。

3. 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教学实验器材、豌豆实验结果数据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并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引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

Step 2: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包括:-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后代中,两个基因割裂分离并独立遗传给子代。

-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为后续的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Step 3:分组讨论与实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师提供豌豆实验器材和实验记录本,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在遗传现象中的应用。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于不同遗传特征的解释。

Step 4: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进行对比和归纳。

- 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加深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Step 5: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提供其他遗传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遗传现象。

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孟德尔对遗传学所做的贡献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理解与遗传学实验相关的遗传学基本概念;理解对遗传学实验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实践意义;掌握运用基因分离规律分析遗传现象的方法和表述方式。

2.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介绍测交及其意义,使学生理解对假设作出证明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意义,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使学生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和掌握运用基因分离规律分析遗传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地区的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初步掌握进行植物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为实际操作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使学生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以及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教育;通过使学生理解基因分离规律的理论、实践意义,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分离规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

掌握好分离规律可以为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通过学习分离规律还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认识。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这其中包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科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素材。

因此,在介绍基因的分离规律时重点有三:(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的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过程,以及现代遗传学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其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3)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高中生物_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距离学生学习新课时间较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遗忘较多,感到生疏。

必修二的知识相对抽象,有一些同学理解起来较困难。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回顾了孟德尔的生平以及孟德尔实验的成功之处,包括实验的取材、数理统计方法等,为后面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并最终取得成功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接着,学生回顾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方法——假说演绎法的五大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对每一步有详细分析,这样,学生从孟德尔的探索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到科学方法。

最后,学生将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进行归类,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建立概念图,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上完本节课后,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切切实实理解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本质。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本节课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展开讨论,深入领略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是遗传学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模块的重点内容。

所以在生物一轮复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的不多,其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全过程,所以本节课为学生充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供了良好素材。

根据内容,本节复习课安排1课时,引导巩固与练习相结合。

评测练习1.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父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C. 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紫花(♀)×白花(♂)和白花(♂)×紫花(♀)D.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教案标题: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遗传学的案例和图片,引出基因分离定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基因分离定律(15分钟)
1. 介绍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解释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和基因分离定律的三个基本原则。

3.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步: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第四步:案例分析(15分钟)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遗传问题。

第五步:练习和讨论(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进行总结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篇一: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

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

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

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论述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请论述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在遗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论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4)请论述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对遗传学发展的影响。
5.实验题:
(1)请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验证实验。
(2)请解释实验操作中,如何确保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得到验证。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基因分离定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现象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解,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4.社会责任:学生能将基因分离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遗传育种、疾病诊断等领域,认识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F1代进行自交或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时,F2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选择优良品种、控制疾病等。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独立分离。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关于家庭成员眼睛颜色遗传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家庭中,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子女有的是单眼皮?”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对遗传现象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基因、染色体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通过复习,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基因的分离定律。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和验证。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明白遗传知识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遗传现象。
-例如:模拟豌豆杂交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例如:播放遗传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利用在线遗传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3. 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
2.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2. 理解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软件;
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验材料;
3. 实验室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2.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介绍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

3. 展示孟德尔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教师以绘图、实验等形式,展示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遗传中的应用。

5. 练习和讨论:学生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

6. 总结与提高: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遗传规律的理解。

六、作业
1. 完成基因分离定律相关题目的练习;
2.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历程和发展。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验结果,掌握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提高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和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培养其对生物遗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基因的分离定律》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题,也是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沪科版高中第三册《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个专题中,如何制定教案并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因概念及类型;2.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3.能够解释孟德尔的实验结果;4.掌握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5.能够进行基础的遗传综合问题分析。

三、课前准备在进行此专题的教学前,需要学生掌握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其中包括:细胞学基础、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DNA的结构和功能等。

四、教学内容4.1 前置知识在进行本次高中生物学的专题学习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生物中的遗传现象和遗传学基础常识。

请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或进行复习,熟悉以下概念:•细胞的构成和功能•基因的结构和遗传规律•DNA的结构和功能4.2 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在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说明孟德尔的时间背景,并介绍他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目的。

同时,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孟德尔实验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引出自由组合和与孟德尔定律不符的趋势,促使学生对遗传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4.3 孟德尔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在讲解孟德尔定律的概念和内容时,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对于基因分离定律,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父本和子代在遗传上是不同的,暗示了基因的分离和复合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和遗传现象。

对于自由组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在生物体内,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可以自由地组合,这一点和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的互斥有些不同,是此专题的一个重点。

4.4 孟德尔定律的应用在教学的最后,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例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孟德尔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在这个环节,可以结合科技发展与实际生活情景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事物。

基因分离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复习教学设计引言: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描述了遗传物质(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和组合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本文将针对基因分离定律进行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 能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4. 发展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概念解释: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遗传中,纯合子一代杂交后代将会产生一系列表现分离的性状;-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通过孟德尔豌豆实验简要回顾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与原理。

2. 基因分离定律的遗传实验- 单因素交叉实验:通过使用具有可观测性状差异的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F1和F2代表现;- 双因素交叉实验:通过使用具有两个可观测性状差异的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F1和F2代表现。

3. 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探索基因型:通过观察表现型比例推断遗传物质在基因中的表现形式;- 解释杂交结果:通过基因型比例计算杂交结果的预期比例,并解释实际观察到的比例差异;- 预测后代表现:通过已知的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预测后代表现的可能情况。

4. 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设计杂交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纯合子特征设计自己的杂交实验;- 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相应的图表展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出经典的基因分离定律的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3. 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其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回顾孟德尔豌豆实验引起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兴趣;2.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向学生介绍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3. 实例解析:通过给出实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基因分离定律;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5. 讨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6.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或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材地位】《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该节内容是前面第二章中减数分裂及生物的生殖等内容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内容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甚至是选修课本的有关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3.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4.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5.确立科学实验导致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说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理解测交实验。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法引导】1.概念较多,学习上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2.体验孟德尔的科学探索过程,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说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苏教版教材本节内容的编排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六小部分:豌豆适宜用作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豌豆杂交的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教学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本节课的新概念特别多,而教材上的甚至都不齐全,因此在编写的学案中第一部分整理了系统的概念,方便学生接受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是本节课容量较大,所以不仅自己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特别要求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进行预习;第三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的解释”进行教学时,尊重事实,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没有滥用讨论法或是探究式教学,因为天才的孟德尔提出的完美无瑕的解释不是几十个学生讨论一会就能得出的;第四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以及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导课在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的是生物的生殖,我们知道生物生殖的子代在性状表现上总是与亲代个体相同或相似,这就是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一)教学设计

基因分离定律(一)教学设计

新课研学问:孟德尔为何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课件出示豌豆花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2)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杂交试验的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1、相关概念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课件出示人的一些典型的相对性状的图片,如有无酒窝、有无耳垂、是否卷舌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并通过练习教学巩固课件出示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这么多的性状,该怎么研究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如何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呢?据豌豆花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课件出示操作方法要求学生阅读P27图3-1,并结合文字叙述弄清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同时通过练习,巩固性状分离这一概念。

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介绍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片思考作答小游戏,激发学生情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举例及时巩固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使学生积极性增强,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思考,先做一对相对性状学生讨论作答:进行人工异花授粉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述这几个概念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而且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呢? 是偶然的吗?请大家阅读书28-29页相关内容,填空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性状由(现称)控制的。

②显性性状由控制,用字母(如)表示,隐性性状由控制,用字母(如)表示。

③在体细胞中,基因存在。

④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别进入。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合子中的恢复成对。

显性基因(A)对隐性基因(a)有。

所以F1表现。

要求据解释内容写出遗传图解,对学生所写进行点评,并强调遗传图解的格式要规范,同时出示课件展示遗传图解。

认真阅读基础,积极思考学生代表上黑板书写,其余在座位上写学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作答学生代表在黑板展示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学生补充,教师点评当堂练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以下概念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从而明确F2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

基因分离定律公开课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公开课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的思考与应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2、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具体案列3、了解常见考试题型的解题思路二、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具体案列2、了解常见考试题型的解题思路三、教学过程(一)例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2.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C.只有含d的配子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3.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4.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双亲均无此病,但第一个孩子患聋哑,以后所生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A.100% B.75% C.50%D.25%5.玉米幼苗绿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和a表示)。

现在用两个杂合子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做实验种子,将400粒播种在黑暗处,另400粒播种在有光处。

统计种子萌发后幼苗A.B.光照下能形成叶绿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AA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子占总数的()A.1/8 B.7/8 C.7/16 D.9/167.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出生病孩的概率是()A.1/2B.2/3C.1/3D.1/4(二)当堂检测1、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 控制显性性状,e 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 (A )EE×ee (B )EE×Ee (C )EE×EE (D )Ee×Ee2、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因子引起的遗传病,表现性状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

18《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8《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的: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2.概念的了解二、教学重难点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板书设计:一、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二、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2、设计假说,解释问题3、设计试验,验证假说4、得出结论四、教学过程: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一、基本概念: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二、区分概念:杂交、回交、正交、反交、自交、测交、父本、母本三、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第二代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以下概念,并加以比较阅读课本关于豌豆杂交试验的相关内容,回答: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遗传学的奠基人是谁?2.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它?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③使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①无论正交反交,F1只表现显性性状;②F1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于3:1(高茎:矮茎)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思考:①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②显性基因用什么字母表示?③什么是等位基因?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分布有何特点?④生殖细胞中基因是成单存有的,受精卵中呢?原因?习题反馈:1.性状分离是指()。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的分离C.等位基因的分离D.杂种后代表现出相对性状的不同类型2.研究基因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的遗传来推知的?()A.染色体;B.DNA;C.基因;D.性状3.很多纯种高茎豌豆自花传粉而生成的后代很可能有A.100%高茎;B.25%高茎;C.50%高茎;D.25%矮茎4.在正常情况下,T和t这个对基因会成对存有于()A.合子;B.配子;C.次级精母细胞;D.卵细胞5.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A.DNA复制时;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离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思考:①为什么要实行测交试验?②测交是怎样实行的?③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④测交的遗传图解该怎样写?通过测交,如果预期的结果和实践结果一致,则假说能够上升为真理,由此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思考:①什么是等位基因?它包括哪两个要点?②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③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在杂合子(F1)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实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教案《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o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o理解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遗传学领域的好奇心和兴趣。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及其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难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和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

•豌豆种子、实验器具(如有条件进行实际实验操作)。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基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o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简要介绍实验背景和意义。

2.新课讲解o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和实质,强调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的分离和独立遗传。

o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o讲解性状分离现象及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在孟德尔实验中的应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o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及其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如基因工程、遗传病诊断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基因分离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了解基因的混合和表现规律;2.了解杂交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及其规律和遗传现象;2.混合和表现规律;3.杂交育种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现象;2.熟练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三、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授课内容1.1 基因的分离定律1.1.1 恰当的实例以豌豆为实例,先通过课件和PPT展示豌豆特征相异的例子,引出遗传学这一概念,并引入亲代和子代这些术语。

1.1.2 基本假设英国生物学家门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里要点重点说明:他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以及结论。

1.1.3 分离定律的内容门德尔观察了豌豆的颜色、外形等性状,提出了两个规律:基因等位基的分离和随机组合原则。

说明这两条规律的含义。

1.1.4 遗传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2 生物体的遗传规律1.2.1 混合及其规律门德尔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混合现象,并总结出混合规律。

说明混合规律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2.2 自由组合说门德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则。

由此引发对自由组合说的讨论。

1.3 植物杂交育种1.3.1 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说明常见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如人工杂交、自然杂交等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PPT与黑板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

PPT呈现图表与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

同时,运用多种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件中的思考题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豌豆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以及各个术语的分别含义,其中包括亲代、F1、F2等概念的区别。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完整版)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教案 1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领会本节要点 )1、掌握杂交、相对性状、性状分别、基因分别等几个重要遗传学观点2、认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3、掌握分别定律并能运用分别定律解说一些遗传现象4、熟记各样形式杂交所得后辈的性状分别比,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推理亲本与后辈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率。

4、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想。

Ⅰ·课前预习案( 要求 : 通读教材找到、写出、识记以下观点)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异花传粉:把不一样花的花粉经过不一样门路流传到雌蕊的花柱上,进行受精的一系列过程。

父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色和生理特色的总和。

相对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性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状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交、反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纯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杂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课内研究案(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长处及方法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资料的长处:1)______传粉和 ______受粉。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证据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 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教学难点-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际遗传现象中的应用。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实验模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或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遗传现象的了解,引入基因分离定律的主题。

##### 新课讲解1. 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 介绍孟德尔的生平和他对遗传学的贡献。

- 通过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 讲解基因分离定律的主要内容: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配子的分离而分离。

- 通过图解和动画展示基因分离的过程。

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分析孟德尔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 讨论孟德尔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得出基因分离定律。

4.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讨论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病诊断、作物育种等领域的应用。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际意义。

#####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基因分离定律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实验模拟- 利用豌豆模型或软件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 课堂小结- 总结基因分离定律的要点,强调其在遗传学中的核心地位。

- 强调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 准备一个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在现代生物学应用中的小报告。

#### 板书设计```基因的分离定律1. 概念2. 基本原理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4. 应用- 遗传病诊断- 作物育种```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科学原理,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这一重要遗传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1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2)简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3)尝试解释分离现象,并运用测交实验验证分离现象。

(4)举例说明纯合子、杂合子、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

1.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相关数据,形成科学的实验分析习惯。

(2)分析孟德尔研究的步骤,形成对科学一般过程的认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孟德尔,树立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2)学习孟德尔,树立创新观念。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本课题的重点。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本课题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题采用“问题——探索”的教学模式。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以叙述孟德尔生平为线索,渗透崇尚科学的思想。

同时引出其做的豌豆杂交试验。

然后,以科学方法教育统领奋力定律发现的全过程。

通过为教科书中标题起副标题的方式,突出科学方法教育。

其中尤其要注意概念教学,扫清课本繁多的概念障碍。

最后,引导学生将基因分离定律运用于实践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标题相应副标题
一对相对性状的试验观察试验,发现问题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1 设疑导入
[导入]我国古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用红色的牡丹花与白色的牡丹花杂交,产生的新个体会是什么样子呢?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可能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A.红色;B.白色;C.介于红色与白色之间的粉色;D.产生第三种新的个体;E.不能产生新的后代。

教师:实际上,类似上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遗传到自己的优良性状,所以哪怕自己是单眼皮,也希望后代是双眼皮。

但实际情况是,如果父母是单眼皮,他们的后代就不可能是双眼皮。

这一现象又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所介绍的这些现象,在100多年前早就引起了奥地利修道士叫做孟德尔的注意,并用豌豆做实验,写出了《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创新性的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重新经历孟德尔所走过的足迹,首先是他的最成功的豌豆杂交试验。

问题①:为什么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结果会可靠,而且易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自然状态下的豌豆一般都
是纯种。

问题②:豌豆杂交试验是如何做的?——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给去雄的花朵套上纸袋,等待另一植株成熟的花粉)→授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授到去雄花的柱头上)
在此讲明父本、母本的概念。

问题③:遗传物质肉眼看不到,孟德尔是如何将所要研究的遗传物质变化规律变为可推测的?——尽管遗传物质看不到,但遗传物质决定生物性状。

拿豌豆来讲,品种之间有许多易于区分的性状,这些性状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所以通过观察、分析遗传性状,可推测基因的遗传规律。

在此讲明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师:豌豆有许多性状,但孟德尔并没有贪多、求全,而是从一对相对性状分析起。

[一对相对性状的试验——观察试验,发现问题]
试验材料: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
试验过程:
A.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

B.矮茎性状有没有消失呢?孟德尔用子一代自交做试验,子二代中除了有高茎,还有矮茎,看来矮茎性状并未消失。

C.孟德尔对试验结果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而是进一步对遗传性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所得的1064株子二代豌豆中,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D.难道仅高茎、矮茎这对性状存在子二代呈现3:1吗?孟德尔又做了豌豆其他6对相似性状的杂交试验。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都发现子一代只呈现一种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其相对性状之比同样为3:1。

E.概括为以下板书:
P 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
(♀或♂)(♀或♂)
F1 高茎豌豆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787株277株
3 : 1
(板书的同时指明P、F1、F2、×、✞、♀、♂符号的含义,并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
孟德尔发现在豌豆众多的相对性状遗传试验中都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

这就是科学方法的第一环节——发现问题。

教师:那么如何解释F2的分离比都接近3:1呢?为什么F1只出现显性性状?孟德尔的研究进入科学方法的第二环节——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思考:
A.孟德尔假说的要点是什么?——(1)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2)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3)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4)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5)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6)受精时,雄雌配子结合,且机会均等,于是基因又恢复成对。

在成对基因存在时,显性基因对
隐性基因起作用。

B.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
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DD ×dd
配子 D d
Dd
F1高茎
C.孟德尔又如何解释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的?——
(在此试验中出现了3种基因组合DD、Dd、dd,引出DD、dd为纯合子,说明纯合子的概念;Dd为杂合子,说明杂合子的概念。


[对分离现象的验证——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引入:以上是孟德尔科学方法的第二环节——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下面是他的第三环节——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但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是个难题。

“方法总比困难多”,孟德尔大胆创新,采用“测交”这一创新方法,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

引出“测交”的概念,并画出其图解:
按照测交试验推测,测交后代应该是高茎占一半,矮茎占一半,数量之比接近1:1。

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孟德尔开始实际种植,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矮茎豌豆(dd)测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1:1,用铁一般坚硬的事实验证了设想。

设疑:那能不能用F1与显性纯合子杂交来验证呢?——
这样子一代都是高茎,因为显性纯合子形成的D配子,与d结合时,d的性状表现不出来。

无法推测杂种一代的基因型。

这就是孟德尔的高明之处。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导入:假说得以验证,于是科学实验进入第四环节——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具体如下:在杂合子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以杂合子细胞染色体为例说明:
图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和2为同源染色
体,而A和a是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杂合子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先要进行染色体的
复制,下图为第一次分裂中期图。

接着同源染色体要分开,那么其上的等位基因
(如上图的A和a)要分离,即第一次分裂后
期图。

(如下图)
此图可以清楚看到,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等位基因A和a彼此分离。

由于此处的分离,
A和a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基因型和表现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生物的性状表现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

DD决定豌豆的高茎,Dd也决定豌豆的高茎,而dd决定豌豆的矮茎。

我们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表现型,狗的直毛和卷毛也是表现型。

而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表现型为dd。

由此引出“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看来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出两道辨析题:
①生物的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一定相同吗?——否。

同是高茎豌豆,基因型可能是DD,或Dd。

②生物的基因型相同,其表现型一定相同啊?——否。

同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就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即基因型相同,表现型未必相同。

归纳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发育
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