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方海涛一、教学内容及分析1、教材内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纤维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五部分内容。
教材用了多幅插图来阐述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的产生、突触的概念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涉及内容广泛、复杂,教材选了基础的几项,用示意图的形式来介绍,同时安排了几个实例。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
2、学情分析有关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和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详细的介绍,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且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要多做指导和启发。
在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时,引导学生联系实例深入思考,特别是进行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学生对人脑的高级功能内容的学习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及目前科学研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展开,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大脑奥秘的兴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陈秀锋
外界信息输入 重复
瞬时记忆 遗忘
注意
短期记忆 遗忘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在学习中,要 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多加注意,才能把学过的知 识转变为长期记忆,不然很快就会遗忘。
及时复习是有效防 止遗忘的好方法
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 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吗? (不一定,还需要有刺激,产生兴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 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 的过程。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5、图1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
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C
d
a
bc
e
强刺激
A . a和b处;
B.a、b和c处;
C . b、c、d和e处; D.a、b、c、d和e处。
6、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
反射的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 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2、反射
非条件反射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 射。如: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
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 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 狗听到铃声流口水、人听到叫声 回头、望梅止渴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树突型
突 触的结构
轴突
突 触 小 体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2、传递过程
轴突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神经 递质
突触间隙
(产生兴奋或抑制 )
单向传递 3、传递特点: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 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
传导类型 方向 离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
神经元之间
单向
形式
结构基础 速度 信号的转 化
局部电流的形成
神经纤维 快
神经递质的扩散
突触 慢 电信号—化学信 号—电信号
刺激——电信号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颅腔中的脑 脊柱中的脊髓
2、各级中枢示意图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20页资料)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失语症)
言 语 区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 (Write)(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View)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 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 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 的过程。
(4)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其人的该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几率为 ______。
2
0
(5)图中CO2浓度最高的细胞器是[ ①] 线粒体 ______, 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_________ 。 能量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 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时的状态。 外正内负 静息时,膜电位状态为 ,这说明神经 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 主动运输 的方式为__________。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传入神经
传导兴奋
神经中枢
分析判断
传出神经
传导指令
效应器 执行指令
4、反射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
⑴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⑵一定条件的刺激
注意: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 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
思维拓展 4、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 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 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课堂反馈
1、神经元结构(了解)
树 突
神 经 元
细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髓 鞘
轴 突 末 梢
神经元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问题思考
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 式是什么呢?
反射
2、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
①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
于反射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神经系统
提示:“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反射弧中若传出 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受损都不能产生感觉。 而无运动功能则是反射弧的任意一环节受损都不能产生。
5、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 突(多条,呈树枝状分布 )和轴突(一条,长而少分 枝);神经元长而突起外表(轴突)大都套有一层鞘, 组成神经纤维。
+ 图3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内容, 解答此题首先 明确反射弧的结构组成、结构完整性在完成反射时的必 要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 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时,都会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兴 奋,表现出相同的反应。
[答案] A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 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人 教 版 生 物
4.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________ 和脊柱椎管内的________,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 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________,分别负责调控某 一特定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________受 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________。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问题探究:运动员在比赛时要经过何种方式的调节 才能做出迅速而精确的反应呢?
人 教 版 生 物
提示: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 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 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 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 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人 教 版 生 物
必修③
第2章 第1节
2.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这称为________; 当神经纤维某一处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 时性的电位变化,变为________,而两侧邻近的未兴奋 部位仍然是________,这样,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 之 间 由 于 ________的 存 在 而 发 生 电 荷 移 动 , 形 成 了 ________,这又刺激了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 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________传导,后方 又恢复为________。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调节研究要求:基本要求:1.概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解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发展要求:1.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训练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C)神经元。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效应器只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4.XXX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C)③①④⑥②⑤。
5.某人因受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开。
一般情况下(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7.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8.神经冲动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膜电位变化产生的(C)局部电流。
9.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第二章讲述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着重介绍神经系统的调节。
研究要求包括概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解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发展要求则是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训练部分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当人体内兴奋经过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专题15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
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如:膝跳反射。
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
➢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有反射吗?不一定,接着往下看:4.反射发生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①反射弧结构完整;②适宜强度的刺激5、反射种类: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非条件反射:眨眼、吮吸、缩手、膝跳、搔扒、排尿、分泌消化液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 + 铃声(无关刺激)→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条件反射包括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信号)动物和人都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人类特有二者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由于K 离子大量外流, 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 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 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 钠离子外流 ,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 称为动作电位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如“刺指缩手”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谈癌色变”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如“惊弓之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篇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制作人:张桂艳一、教材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根底──反射弧等相关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拟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策略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表达科学方法教育,防止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表达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拟的认知策略:比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响。
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响,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1)
(2)
(3) (5)
(4)
课后探究:当微电极均插入膜内时,以上刺激发生 时,电表指针如何偏转?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彼此之间的“对接”方式: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2、突触: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 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思考:若刺激右侧,电流计指针怎样偏转?
测量部位都在神经纤维膜外,刺激左侧
+
a
图1
+ b
-+ a 图3
-+ b
刺激
+-
+
+
-+
结论:
a
图2
b
a
图4
b
刺激可使神经纤维膜外受刺激处电荷由正变负,并且负电荷可以移动,所 到之处依次变为负电荷,经过之处依次恢复正电荷。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1、吃梅止渴 2、望梅止渴 3、谈梅止渴
像这一类人和动物与生具有的、生下来就会的反射叫做 非条件反射
像2和3中,反射是在人或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其中,第3类条件反射与人类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的 条件反射。
形成过程 刺激 神经中枢 特点
神经中枢 手碰到高温物体是如何产生反射的呢?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后,分布在皮肤内的 感受器 受到刺激产生神经中枢,然后经过
传导进入 传入神经 ,经过其分析和综合,产生 兴奋 通过 传出神经 传达 效应器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八单元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4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I)。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与反射弧功能。
2.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到和传递过程。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素养培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科学思维: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解过程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填出下图中所示结构名称(2)比较树突和轴突2.反射与反射弧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二)基础训练(课前完成,课上提问):讲义P185(三)拓展(教师精讲)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
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d受损。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B.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基础是反射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7.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一定年龄后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
该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9.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细胞体
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细胞体
神经纤维 髓鞘 树突 突起
轴突
神经末梢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 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中枢的调控
疼痛
逃避反射
高级 中枢
上行传导束
较高级中枢
感受器 下行传导束
低级中枢
神 经 系 统 的 分 级 调 节
效应器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 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 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7、未受刺激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 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方向
速度
双向传导
快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 特定的生理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 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负责人体动作的 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 动,如步行、奔跑等, 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 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神经 中枢
效应器
调节某一特定生 理功能的神经元 群
运动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 和腺体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 分析与综合
对内外界刺激发生 相应的活动
既无感觉又无效 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 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3.兴奋:是反射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形式,即神经冲动。
人脑的高级功能
通过 激素 的调 节 激素调节的发现 激素调节的实例 激素调节的特点
• Content
知识要点
能力要求 10.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和体 温调节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 协调关系 12.毒品的危害 13.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的不同及在稳态维持中的作 用 1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5.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 题
纤维上的传导知识。静息电位不是零电位,而是外正内负的
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 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下一个神经兴奋或抑剂;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
• Content
1.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
上腺素、5-羟色胺和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γ -氨
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细胞体 (1)神经元 突起 树突:数条、短、分枝多 轴突:一条、长、分枝少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 神经纤维。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 成为一条神经。 (4)神经元的种类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 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 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一说设计思想布鲁纳曾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像技能;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是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教学不仅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还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构建主义将学生看做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构建完全相同,因此学习者必须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合作,实践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二说教学分析教材地位:本节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调节机制,在必修三知识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编者将其放在本章开始,为构建“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这个核心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共五部分内容,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前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关于反射弧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因此需要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不再详细讲授;后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较抽象,不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的水平认知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之一;学情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进行有效突破;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纪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反射弧的五部分构成(2)说明兴奋产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膜电位变化(3)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4)阐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5)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力目标(1)因为神经电位太小,难以测出电位,而选择乌贼巨大神经纤维取得成功的案例,初步培养学生对实验材料筛选的能力;(2)学生对“反射弧损伤”,“有机磷农药的危害”等资料的分析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生物电发现简史”中,学生了解生物电的客观存在,形成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四说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解决措施:小组探究,归纳总结,构建网络;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解决措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形象到抽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进行有效突破;五说设计思路关于反射弧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因此需要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不再详细讲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较抽象,不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的水平认知较难,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六、说教学策略及手段策略:充分利用教材,将经典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授课时要注意不应让学生的兴趣过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应努力将学生引入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七、说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师生小结: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结合图片,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传入神经受损后,不会产生缩手反射;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脊髓受损的话也不会有缩手反射;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回忆已有知识,分别作答:问题1:神经元结构:胞体突起通过对资料中图片和文字信息的分析,让学生从激情、兴奋的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的状态让学生据图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疑激趣,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构建新的知识;从科学家的实验中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明白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树突轴突{神经元长的树突或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一个完整的反射紧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引言: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让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自己的认识;提问:兴奋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由此引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教学;学生思考回答:兴奋的概念、并对后面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大屏幕显示生物电发现早期历史学生思考早期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生物电是客观存在的步骤一:演示蛙坐骨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刺激步骤一:学生观看演示实验,通过对电流方向的判断,推测:刺激会引起电位差产生;Flash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步骤二:追问静止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接受刺激时会产生怎样变化步骤三:播放Flash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突破重难点;步骤二:学生带着问题,假设推论;步骤三:观看Flash动画小组讨论并发言;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做出推测的能力;借助教师讲解和多媒体,突破改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结合图片是学生弄清楚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以避免学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这是因为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了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2)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从而与相邻部位产生了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3)传导与恢复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原来兴奋的部位回到静息电位,而原来未兴奋部位由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那么事情就结束了吗没有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不断传递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引言:前面提到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而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那么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神经元的呢步骤一: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步骤一:学生观看图片“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回答突触的各组成成分来自神经元的哪部分: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突触后--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三、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六、作业设计------阅读科技短文,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科技短文有机磷农药的危害有机磷农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广泛用于农林业;若蔬菜水果中有机磷残留量过多,进入机体后,容易引起有机磷中毒;有机磷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分解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问题:(1)神经系统中,有机磷农药影响的结构名称突触(2)此结构中兴奋是以何种形式传递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有机磷中毒的现象是什么肌肉震颤不止还是不能收缩。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 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 涉及到人类的听、写、读、说。 大脑皮层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特定区域称为 言语区。
人脑大脑皮层(左半球)的言语区
此区发生障碍 ,不会写字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看懂文字
失写症
失读症
W
V
运动性失语症
此区发生障碍 ,不会讲话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
突 触 的 组 成
神经递质的释放: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轴突→突触小体→递质→突触前膜→突 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思考与讨论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也是以电信号形式传递吗?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也能双向传递吗?为什么? 单向传递。 因为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1、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
2、突触小泡贴附于前膜
3、胞吐作用和递质的释放
4、递质与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
5、递质作用完成后被分解
兴奋的传递类型比较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问题探讨
•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动用哪些器官? • 如果哪个器官罢工了,学习活动就不能正 常进行了。这些器官为什么能协调配合?
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 动物体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发生的规律性 的应答。
由突触后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下丘脑 脑干 小脑
脊髓
各级中枢示意图
小脑:
实验:把狗的小脑切除,狗的行动就不 协调了。走路时,姿势失调,行动笨拙; 进食时,嘴老是在食物旁边碰来碰去, 经过多次失败才能偶然吃到食物。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 W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V区
S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H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W区:书写语言中枢 (Write) (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字)
言 语 区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Sport)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View)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2、突触延搁
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 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 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叫做突触延 搁
3、总和
通常兴奋性突触每兴奋一次,并不足以触发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同时传来的一连串的 兴奋,或者是许多突触前神经末梢同时传来一排 兴奋,引起较多神经递质释放就可以使突触后神 经元兴奋
(2)分泌结构 (3)受体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抑制性神经递质
(4)种类 兴奋性神经递质 (5)作用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6)去向 作用后被酶分解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2、主要突触组成:
B
6.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 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C.躯干冷温觉丧失
(
B
)
B.触觉完全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7、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 触数量将会增多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 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 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 传递 D.传出神经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 两端进行传导
将传出神经从图示部 位切断,还能完成反 射吗?为什么?
不能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 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 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 动吗? 不, 还需要适宜的刺激
如果将传出神经从图 示部位切断,再于A 点给予刺激,肌肉同 样会有收缩反应,该 反应属于反射吗? 不属于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电位: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 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看到现象的是4
由神经元轴突或长 白质: 树突集聚而成
前角(宽)
神 中枢神经系统 经 系 周围神经系统 统
脑和脊髓
集结成束 神经
神 经 元
突起 细胞体
树突
长一条 神经纤维 轴突 外套髓鞘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方式: 反射 2、什么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 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 答。
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 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 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 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氧、 CO2增加或酸碱度改变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 位的传递活动
5、对某些药物敏感
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 程,阻断或加强突触的传递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细胞间的传递 方式 局部电流 神经递质 单向传递 慢
方向
速度
双向传导
快
1.膜电位的测量 (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连膜外,另一极连膜内, 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感受刺激 产生兴奋 产生兴奋 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
传导兴奋
效应器
应答反应
兴奋: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 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肌肉收缩或 腺体分泌)
神经元
传入(感觉)神经元 中间 (联络)神经元 传出(运动)神经元
绝大多数的反射需要三个或 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 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 神经元越多。
甘氨酸、 天冬氨酸
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哪个细胞器 有关?线粒体有什么作用?
高尔基体
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2、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它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有关?它的速度与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相比谁快?
胞吐(外排)
流动性
神经冲动快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
轴突
突 释放神经递质 触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间 隙 作 用 于 突触后膜
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抑制) 兴奋通过突触时: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兴奋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都是
抑制性神经递质
含羞草被碰触后会垂下叶子,草履虫 会向水中有糖分的一侧移动,这是不是属 于反射呢?
3、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获得
例如:婴儿吮乳; 吃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
例如: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
由低级神经中枢 (脊髓)参与即可完 成
C
8、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 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 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2.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 要有 D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 ③大脑皮层S区 ④大脑皮层V区 ⑤大脑皮层W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3. 如图,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 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刺激a点,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 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 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区别
后天习得的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 层参与下完成
联系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膝跳反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非条件反射
婴儿吮吸反射 看梅流口水
缩手反射
条件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反 传入神经 射 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
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的过程: 传入神经 神经 感受器 传导兴奋 中枢
4.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 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 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 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 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
D
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 节作用
又刺激相邻部位:电位变化
(兴奋传导)
产生电位差
局部电流
….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 触
神经递质
(1)产生 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 生(线粒体参与供能) 突触前膜
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 神经元
树 突 细胞体 轴 突 末 梢
髓鞘
轴 突
神经纤维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关系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膜, 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周围 神经 系统 脑神经 脑 脊髓 中枢 神经 系统
脊神经
灰质与白质
后角(窄)
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 灰质:
方,构成神经中枢
分析实验现象
++++
a 刺 激 图1
++++
b
++++ ---a 图3
---++++
b
++++ --a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