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有哪些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待测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密度概念,复习密度计算公式。

2. 提问: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1.2. 将待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录水面初始位置。

1.3. 向量筒中加水,直至水面覆盖待测物体。

1.4. 记录水面最终位置,计算物体体积。

1.5. 利用密度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密度。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数据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3.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密度-质量关系图。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实验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提问:密度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提高测量精度?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密度计算练习。

2. 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密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密度-质量关系图的绘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电和磁”,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磁场与磁现象”及第2节“电流的磁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体、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并学习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体、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了解电流的磁场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磁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理解与应用,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教学重点:磁场概念,磁体、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电流的磁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电流表、导线、电源、实验用电磁铁等。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导线、电流表、电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什么是磁场?2. 知识讲解(15分钟)(1)磁场概念:教师讲解磁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2)磁体、磁极:教师展示磁铁,讲解磁体、磁极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磁感线:教师通过板书和实验演示,讲解磁感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磁场概念、磁极相互作用等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磁铁吸引铁钉”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电流的磁场”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2. 磁体、磁极3. 磁感线4. 电流的磁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动手实验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动手实验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动手实验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实施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测量木块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实验材料:木块、天平、直尺、容器、水实验步骤:a. 使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并记录。

b. 使用直尺测量木块的长、宽、高,并计算体积。

c. 将木块放入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

d. 观察水位上升的变化,并计算木块的密度。

2. 实验二:测量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来了解电流的性质。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电流表、灯泡实验步骤:a. 将电池与灯泡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简单电路。

b. 将电流表插入电路中,测量电流的大小,并记录。

c. 分别更换电池和灯泡,观察电流的变化。

3. 实验三:探究影响物体重力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观察重力的变化。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不同重量的物体实验步骤:a.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结果。

b. 改变物体的质量,再次进行测量,并观察结果。

c. 改变物体的高度,再次进行测量,并观察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b. 介绍实验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操作a.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

b.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3. 实验结果分析a. 帮助学生计算和分析实验数据。

b. 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验总结a.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b.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实验报告的评分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撰写能力。

2. 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3.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实验——简单电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闭合原理。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用电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路的组成: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等组成。

3. 电路的闭合原理:电路要想形成持续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电源提供电压,二是电路闭合。

4.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路的概念和电路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实验原理:讲解电路的闭合原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电路要闭合才能形成持续电流。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自己的简单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闭合原理。

6. 拓展延伸:讲解电路中的电流方向,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性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2. 学生能理解电路的闭合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完成简单电路的搭建。

4. 学生能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实验器材时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等。

2. 教学课件: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等。

电子版初中物理教案(精品7篇)

电子版初中物理教案(精品7篇)

电子版初中物理教案(精品7篇)电子版初中物理教案篇1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

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1、学生实验: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2、(多媒体投影)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有趣物理电池实验教案初中

有趣物理电池实验教案初中

有趣物理电池实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水果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2. 学习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水果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2. 电路基础知识,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水果电池的制作及电路故障分析。

2. 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作用和调节。

教学准备:1. 水果(如柠檬、西红柿等)。

2. 铜片、铝片。

3. 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4. 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电池是什么类型的?2. 学生回答:化学电池。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电池——水果电池,它利用水果中的化学物质产生电能。

二、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包括将铜片和铝片插入水果中,连接电路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水果电池的制作。

3. 教师讲解电路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水果电池的性能。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果电池的电压、电流与水果的种类、大小、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3. 学生总结:水果电池的电压、电流受水果的酸碱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水果电池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优势和不足?2. 学生回答:水果电池环保无污染,但电压较低,不适合高功率设备。

3. 教师总结:水果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如手机、电动汽车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果电池的原理、应用及电路知识。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理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水果电池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水果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掌握了电路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力的认识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3)进行力的实验,如拔河比赛、抛物线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力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力;(3)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惯性的理解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惯性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介绍惯性的应用,如汽车安全带的作用等;(3)进行惯性的实验,如硬币跳跃实验、小车滑行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惯性的存在和作用;(2)介绍惯性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惯性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惯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惯性的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摩擦力的探究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如自行车刹车系统等;(3)进行摩擦力的实验,如滑轮组实验、摩擦力计实验等。

3. 活动步骤:(1)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和计算方式;(2)介绍摩擦力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和效果。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四章:简单机械的使用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简单机械的认识。

初中物理动态电路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动态电路实验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动态电路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3. 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4. 能够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 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4. 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变化规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灯泡、电阻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源、负载等。

2. 引入动态电路的概念,解释动态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或连接方式可以发生变化。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搭建一个动态电路,可以使用开关、灯泡、电阻等元件。

3. 让学生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可以改变电路连接方式,观察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三、电路图绘制(10分钟)1. 讲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让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电路连接方式,绘制出电路图。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可以讨论并分享结果。

2. 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变化与电路连接方式的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2.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邀请电工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动态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比赛,要求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动态电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态电路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实验步骤】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察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挂质量约1kg的物体拉木块水平匀速前进拉木块沿倾斜木板匀速上升挂钩上拴一根头发,当头发被拉断时拉力F/N【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kg重力G/N2、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G/NO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分析和论证】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kg。

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实验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提出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猜想或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2. 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实验器材:1. 天平;2. 量筒;3. 细线;4. 棉花;5. 物体(如石头、铁块等)。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3人,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2. 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并在实验桌面上摆放整齐;3.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4.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取体积V1,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5. 用细线将物体系住,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取体积V2,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6. 计算物体的体积:V = V2 - V1;7.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m/V;8.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纸上;9.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0.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

注意事项:1. 测量质量时,要确保天平平衡,准确读取质量值;2. 测量体积时,要确保量筒内水位稳定,准确读取体积值;3. 物体放入水中时,要完全浸没,避免气泡产生;4. 计算体积时,要准确无误;5.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遵守实验纪律。

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2. 探讨影响物体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失误,如读取体积值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强指导。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密度及相关知识。

物理有趣初中实验教案

物理有趣初中实验教案

物理有趣初中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手影游戏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玻璃瓶“透镜”实验3. 光的折射:水凸透镜成像、彩虹实验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光学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直线传播:(1) 小孔成像:让学生用一张纸和一个小孔,观察背后的物体成像情况,探讨成像原理。

(2) 手影游戏:让学生用手影游戏的方式,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3. 光的反射:(1) 平面镜成像:让学生拿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的成像,探讨成像原理。

(2) 玻璃瓶“透镜”实验:让学生用玻璃瓶和蜡烛,观察瓶子对光线的作用,探讨透镜原理。

4. 光的折射:(1) 水凸透镜成像:让学生用水凸透镜和蜡烛,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讨成像原理。

(2) 彩虹实验:让学生用三棱镜和白光,观察彩虹的生成,探讨光的色散原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次实验所学的光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实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各种光学现象。

3.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后拓展实验。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学现象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2. 实验器材:小孔、纸、镜子、玻璃瓶、蜡烛、水、三棱镜、白光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

2.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4. 课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有趣光学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光的传播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

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

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初中物理教案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电的神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的概念和原理,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的神奇之处,进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几个简单有趣的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电的神奇。

实践一:制作简易电池电池是电流的主要来源,是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池的原理和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制作简易电池。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铜片、锌片、绝缘胶带、电线等材料,并向学生介绍铜片和锌片的化学性质以及在电池内的作用。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依次将铜片、锌片、绝缘胶带等材料依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连接,并将电线连接至铜片和锌片上。

最后,学生用感应灯或小灯泡测试电池的电流输出情况,学生将会惊奇地发现电池中产生的电流能够点亮灯泡。

实践二:互动电场实验电场是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电的重要概念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的概念,可进行一项有趣的互动电场实验。

教师可以准备好两块金属板和电线,将两块金属板固定在木板上,并将电线分别连接至两块金属板的两端。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从黑板上取一定数量的糖果,并在其中一块金属板上放置。

然后,教师将另一块金属板靠近糖果,学生会发现糖果受到了吸引,跳到第二块金属板上。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电场对电荷的作用。

实践三: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可进行一个简单的探索实验。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长导线圈和一个磁铁,并将导线圈右端连接至一个小灯泡。

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将磁铁从导线圈的中间穿过,并快速抽离。

学生会发现,当磁铁穿过导线圈时,灯泡会亮起,当磁铁抽离导线圈时,灯泡又会熄灭。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即导体中的电流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

初三物理实验教案6篇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1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初三物理实验教案篇2【目的和要求】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最新初中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掌握电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 学会利用公式 P = UI 计算电功率;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压表的使用原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2. 电流表的使用原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 电功率计算公式:P = UI,其中 P 表示功率,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三、实验器材1. 小灯泡一个;2. 电压表一个;3. 电流表一个;4. 滑动变阻器一个;5. 电源一个;6. 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将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依次连接成电路,注意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2.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处于正常发光状态;3. 观察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4. 根据公式 P = UI 计算小灯泡的功率;5.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多组数据;6.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小灯泡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五、实验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时,要确保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2. 调节滑动变阻器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灯泡亮度突然变化;3. 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时,要准确记录;4. 计算功率时,要确保单位统一;5.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六、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观察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2. 邀请同学合作,分别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实验者的数据,探讨实验结果的差异;3. 查阅资料,了解实际生活中灯泡的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电压、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公式 P = UI 计算电功率,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拓展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教案电子版

初中物理教案电子版

初中物理教案电子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棒、水、铅笔、白纸、角度计。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传播图示,引导学生回顾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提问: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分组实验:让学生用透明玻璃棒、水、铅笔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满足sin i / sin r = n(n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三、讲解折射定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折射定律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2. 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能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吗?2. 引出本节课内容:光的折射定律。

二、实验验证折射定律(15分钟)1. 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验证折射定律。

三、讲解折射定律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折射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小车爬坡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小车爬坡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小车爬坡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斜面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斜面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小车爬坡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钩码、细线、毛巾、秒表等。

2. 实验场地:宽敞的桌面或实验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斜面机械效率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斜面机械效率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斜面机械效率?它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1. 实验一:探究斜面倾斜角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使斜面倾斜角可调。

(2)将小车放在斜面底端,用细线系住小车,使其自由下滑。

(3)测量小车滑到斜面顶端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

(4)改变斜面的倾斜角,重复步骤(2)和(3)。

(5)分析数据,探讨斜面倾斜角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2. 实验二:探究斜面粗糙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使斜面倾斜角不变。

(2)将小车放在斜面底端,用细线系住小车,使其自由下滑。

(3)在斜面上铺上毛巾,测量小车滑到斜面顶端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

(4)改变斜面的粗糙度,重复步骤(2)和(3)。

(5)分析数据,探讨斜面粗糙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三、小车爬坡实验1. 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使斜面倾斜角可调。

(2)将小车放在斜面底端,用细线系住小车,使其自由下滑。

(3)测量小车滑到斜面顶端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

(4)改变斜面的倾斜角,重复步骤(2)和(3)。

(5)分析数据,探讨小车爬坡的机械效率。

2. 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拓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拓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拓展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利用。

二、实验原理1. 太阳能电池原理: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产生电子-空穴对,通过外部电路产生电流。

2. 光伏效应: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使电子获得能量,从而发生跃迁,形成电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透明胶带2. 导线3. 铜片4. 硅片5. 光电池板6. 电池夹7. 灯泡8. 电流表四、实验步骤1. 将硅片和光电池板用透明胶带粘贴在一起,形成太阳能电池。

2. 将铜片和导线连接,插入硅片中,作为外部电路。

3. 将电流表与外部电路连接,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4. 将灯泡与外部电路连接,观察灯泡的亮度。

5. 改变光照射角度,观察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和灯泡的亮度变化。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硅片和光电池板受损。

2. 连接电路时,确保导线接触良好,避免接触不良导致实验失败。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电流表和灯泡的变化,及时记录数据。

六、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光照射强度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的影响。

2. 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制作太阳能电池,比较其性能。

3. 探索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利用也有了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数据和分析问题,提高了科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2. 学生能解释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分析不同光照射强度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的影响。

4. 学生能提出太阳能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九、教学建议1. 在实验前,教师应为学生讲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初中物理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有趣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理解其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覆杯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

2.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覆杯实验中,如何确保水不溢出。

2. 对大气压强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玻璃杯、一张纸和一把水。

2. 教师准备一个透明胶带,用于封住杯子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覆杯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你们知道大气压强是什么吗?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吗?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次覆杯实验。

2. 实验步骤:a. 将玻璃杯装满水,确保纸张能够完全覆盖在杯口上。

b. 用透明胶带封住杯口,确保密封。

c. 轻轻将杯子倒置,使杯口朝下。

d. 移开手指,观察纸张是否掉落,水是否溢出。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三、实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大气压强的作用。

2. 提问:为什么纸张不会掉落,水不会溢出?这是如何实现的?3.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吸饮料、抽水机等。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所见到的大气压强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覆杯实验的原理和大气压强的作用。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覆杯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可以调查生活中更多的大气压强的应用,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覆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理解其原理。

实验操作简单,学生兴趣浓厚。

在实验分析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加深了对大气压强的理解。

在教学延伸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掌握其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操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电动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小风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讨论结果自制小风扇。

5. 实验: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分析: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4. 分析法: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4. 学生能提出改进小风扇的建议,展现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 直流电动机及其配件。

2. 自制小风扇的材料。

3. 实验操作手册。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展示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

2. 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

5. 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演示实验
2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学生实验
3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简单的运动学生实验
4物体振动发声声现象演示实验
5声音靠介质传播演示实验
6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
7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演示实验
8温度计、体温计(实物或挂图)热现象演示实验
9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学生实验
10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演示实验
11蒸发吸热演示实验
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演示实验
13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实验
14压缩体积、气体液化演示实验
15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
16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演示实验
17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
18平面镜成像演示实验
19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面镜的发散作用演示实验选做20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演示实验选做
21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演示实验
2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演示实验
23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
24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学生实验
2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实物模型或挂图)演示实验26白光的色散演示实验选做
27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演示实验选做
28色光的合成演示实验选做
29天平构造和使用方法质量和密度演示实验
30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学生实验
31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等演示实验
32相同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不等演示实验
33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演示实验
34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生实验
35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力演示实验
36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实验
37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演示实验
38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学生实验
39研究力的三要素演示实验
40物重跟质量的关系演示实验
41重垂线演示实验
42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
4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选做
44合力跟二力夹角的关系演示实验选做
45运动物体受到阻力越小,前进距离越远力和运动演示实验46物体的惯性演示实验
47二力平衡的条件演示实验
48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表面状况有关系演示实验
49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演示实验
50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演示实验
5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压强液体的压强演示实验52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演示实验
53研究液体的压强学生实验选做
54连通器演示实验
55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演示实验
56托里拆利实验(挂图)演示实验
57气压计(实物或挂图)演示实验
58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演示实验
59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模型和挂图)演示实验选做60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演示实验
6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演示实验
6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称重法测浮力)演示实验
63物体的浮沉条件演示实验
64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
65轮船、飞艇、气球、潜水艇(模型或挂图)演示实验
6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实验选做
67机翼的升力(模型或挂图)演示实验选做
68杠杆的作用简单机械演示实验
69杠杆的平衡条件演示实验
70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实验
7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演示实验
72轮轴演示实验选做
73竖直提起和水平拉动物体作功功演示实验
74研究功的原理演示实验
7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