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情境
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部分把知识和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呈现出来,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无不显示着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趋势。
二、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
力。
我认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将思想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引导学生紧紧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社会化、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三是教学方法生活化。
三、怎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努力探索“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各方面都要体现生活化,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要把教学活动“生活化”:“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从生活中来”,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接下来是“到生活中去”,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起点是生活,从贴近生活的实际出发,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领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作到读书明理;然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驾驭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1、教学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从生活中来)
陶行知说:“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
育”。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新课程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入,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引领学生领悟生活,进入社会,感受现实,导入新课,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在讲经济生活中的《供求影响价格》一课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2009年9月份以来,我区香蕉主销区的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的香蕉价格均呈下降趋势,究竟什么原因造成香蕉价格的下跌?”学生的参与意识被激活,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因为去年价格比较高,导致蕉农扩大种植面积导致当市场供过于求时,香蕉价格下降;有的农学说香蕉的水果替代品有苹果,橙子等,当苹果、橙子的价格下跌时,香蕉的价格也会下跌;有同学说由于天气原因,寒潮来袭,天气转冷,香蕉价格也应声下跌等……通过创设这个生活情境,学生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发展了思想政治课学生的思维素质,从而突破了本课的这个重难点。再如,在讲生活与哲学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时,我利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思维遗忘规律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要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早复习,及时巩固;有的学生说要形成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复习……学生参与意识被激活了,改变课堂教学枯燥、空乏的状况,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深化认识,去感悟生活,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学习,怎样才会学习。不仅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也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学内容: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到生活中去)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活着,而是为理想生活活着。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比如,在讲价值观的内容时,举例都以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化精英作为典型人物,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就很难产生共鸣。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用身边的实例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