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大纲最新
---------------------------------------------------------------最新资料推荐------------------------------------------------------药剂学大纲最新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在学习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药物制成符合临床需要的最佳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临床常用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制备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种剂型生产所用辅料的作用;了解相关制剂设备 2.熟悉临床常用剂型的产品质量要求及产品包装和储存要求;熟悉其他剂型的概念及特点;熟悉药品配伍变化规律及临床药学服务要求;熟悉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掌握国家药品标准的含义;掌握临床常用剂型的概念及特点和分类;掌握影响药品稳定性因素(二)能力培养目标 1.熟悉掌握临床常用药品剂型特点介绍和药品分类技能,具备一定药品质量控制能力和分析解决药品经营过程常见质量问题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讲解药品说明书的含义与解释相关术语,指导患者合理使用用药 2.学会药品储存、运输、养护技术;学会药品稳定性考查1 / 7方法(三)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良好的药学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及职业道德修养。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强。
3.具有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参考了解熟悉掌握一、绪论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查阅资料示教技能实践(一)概述 1.药剂学的概念 2.药剂学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 3.药剂学的发展方向与任务 4.药剂学常用术语 5.药物剂型的分类(二)药品标准 1.国家药品标准的概念 2.药典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标准 4.其他国家药典(三)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 1.实施 GMP、GSP 的目的及意义 2.我国 GMP、GSP 的认证制度实践:学习查阅药典二、液体药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一)概述 1.液体药剂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二)液体药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液体药剂常用溶剂 2.表面活性剂及其在药剂学中应用 3.液体药剂中常用的防腐剂 4.液体药剂中常用的矫味剂与着色剂(三)溶液型液体药剂 1.概述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意义与方法 3.常用溶液型液体药剂(四)高分子溶液剂 1.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与性质 2.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五)---------------------------------------------------------------最新资料推荐------------------------------------------------------ 溶胶剂 1.溶胶剂的概念与性质 2.溶胶剂的制备(六)混悬剂 1.概述 2.混悬剂的稳定性 3.混悬剂的稳定剂4.混悬剂的制备 5.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七)乳剂 1.概述 2.乳化剂 3.乳剂的制备 4.乳剂的稳定性 5.乳剂的质量评价(八)按给药途径和应用分类的液体药剂(九)液体制剂的包装和储存实践:称量、过滤操作:基本技能练习真溶液型药剂的配制:复方碘溶液高分子溶液剂的配制:淀粉糊、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混悬型药剂的配制:乳浊液型药剂的配制、鉴别:石灰搽剂、干胶法、湿胶法制备乳剂--1 三、浸出药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一)概述 1.浸出药剂的概念与特点 2.浸出药剂常用溶剂与附加剂(二)浸出原理 1.浸出原理 2.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三)浸出药剂的制备 1.药材原材料的处理 2.常用浸出方法 3.浸出液的浓缩与干燥(四)常用浸出药剂(五)浸出药材的质量控制实践:浸出药剂的制备四、注射剂与滴眼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一)概述 1.注射剂的概念特点分类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二)热源 1.热源的概念组成与性质3 / 72.污染热源的途径3.除去热源的方法4.检查热源的方法(三)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1. 注射剂的溶剂 2. 注射剂的附加剂(四)灭菌法 1.灭菌法 2.空气净化技术(五)注射剂的制备 1.注射剂的生产工艺 2.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方法 3.注射液的配置 4.注射液的滤过5.注射液的灌封6.注射液的灭菌与检漏7.注射剂的质量检查8.注射剂的印字与包装(六)输液剂 1.概述 2.输液剂的制备 3.输液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营养输液 5.血浆代用液 6.输液的质量检查(七)注射用无菌粉末 1.概述 2.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八)液体眼用制剂 1.概述 2.眼用制剂的附加剂 3.滴眼剂的制备 4.滴眼剂的质量检查实践:注射剂的制备五.软膏剂与贴膏剂(一)概述 1.软膏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软膏剂的质量要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二)软膏剂的基质 1.软膏剂基质的种类与制备 2.软膏剂中的透皮促进剂(三)软膏剂的制备 1.基质的处理 2.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 3.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与设备(四)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 1.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2.软膏剂的包装与存放(五)凝胶剂 1.概述 2.水性凝胶剂基质 3.水性凝胶剂的制备4.凝胶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六)眼膏剂 1.概述 2.眼膏剂的基质 3.眼膏剂的制备 4.眼膏剂的质量检查(七)贴膏剂实践:软膏剂的制备---------------------------------------------------------------最新资料推荐------------------------------------------------------ 六、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一)固体粉粒密度与流动性 1.固体粉粒密度与流动性表示方法2.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二)固体原辅料处理的基本操作 1.粉碎 2.过筛 3.混合(三)固体制剂的常用辅料(四)散剂 1.概述 2.散剂的制备 3.散剂的质量检查与储存(五)颗粒剂 1.概述 2.颗粒剂的制备 3.颗粒剂的质量检查与储存(六)胶囊剂 1.概述 2.胶囊剂的制备 3.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储存实践:基本操作设备及粉末规格的判断散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胶囊剂的制备七、片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一)概述 1.片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片剂的质量要求(二)片剂的制备(三)片剂的包衣(四)片剂的质量检查(五)片剂的包装与储存实践: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八、中药丸剂与滴丸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一)中药丸剂 1.概述示教 2.中药丸剂辅料 3.制备 4.质量检查与包装(二)滴丸剂 1.概述 2.基质与泠凝液 3.滴丸剂的制备 4.滴丸剂的质量检查与储存九、其他剂型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技能实践(一)栓剂 1.概述 2.栓剂基质 3.栓剂制备 4.栓剂质量检查与包装 (二)气雾剂 (三)微囊 (四)脂质体5 / 7实践:栓剂的制备 (五)膜剂十、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示教(一)概述(二)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三)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四、教学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教学使用。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药剂学是指探讨药物的制剂与配制方法、药物剂量的计算、药
物的存储与保存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制剂与配制药物的基本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熟悉药物的存储与保存。
3.了解药物配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掌握药剂学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概述
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2 药剂学的分类与研究对象
2.药物的质量与贮存
2.1 药物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2.2 药物保存的原则与方法
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3.1 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2 液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3 半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4 气雾剂和喷雾剂的制备与应用
3.5 给药途径的选择与药物的转运
4.药物配制技术
4.1 药物测量与计算
4.2 药剂学配方计算
4.3 药物配制工艺与设备
4.4 质量控制与药物检验。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中药药材的加工、炮制和制备技术;3. 熟悉中药制剂的分类、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4. 掌握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现代制药技术,并能运用于中药研发和生产中;5. 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药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1.1 中药药材的分类和加工方法1.2 中药炮制技术及其影响因素1.3 中药药材炮制质量控制方法2. 中药制剂学基础2.1 中药制剂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2.2 中药制剂的分类和特点2.3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3. 中药制剂工艺学3.1 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3.2 中药制剂的成方原则和配伍禁忌3.3 中药制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4. 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1 提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2 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3 理化性质测定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2. 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研究论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 案例研究和课堂演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闭卷考试,考查对课程核心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评分:考查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七、参考教材1. 《中药药剂学教程》(主编:XXX)2. 《中药制剂与质量评价》(主编:XXX)3. 《中药制剂工艺学》(主编:XXX)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药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药学专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药剂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药剂学教学大纲(理论课)◆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课程类型:必修◆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药学专业三年级◆先修课程: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总学分: 4◆总学时:68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一)课程简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常用剂型的调配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新剂型和与剂型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等。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应用技术。
根据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本教育方针以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和特点,特制订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 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
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和应用。
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掌握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了解制剂生产中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药剂学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动向。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药剂学中的基本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处方分析。
(二)教学难点药剂学的基本计算;药剂学的新剂型与新技术。
四、学时分配计划章内容概要学时1 绪论 22 液体制剂 43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64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65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26 半固体制剂 47 气雾剂、粉雾剂与粉雾剂 48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49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410 表面活性剂 411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212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413 粉体学基础 214 流变学基础 215 药物制剂的设计 616 制剂新技术 617 缓释、控释制剂 418 经皮吸收制剂 2 合计68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药剂学》第7版崔福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11月(二)教学参考书1.《药剂学》(第四版),毕殿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药剂学》屠锡德、张钧寿、朱家壁,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陆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药用高分子材料学》,郑俊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Close-Book)【成绩评定】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剂学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研制、生产、稳定性、质量控制、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相关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药物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学的基本原理、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的生产、分析、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1.药物学基础知识(1)药理学基础(2)药物代谢与排泄(3)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体内反应(4)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2.药物制剂学基本原理(1)药物制剂的种类及制剂形式(2)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3)药物配制方法及工艺流程(4)药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1)药物配制方法及其控制(2)制剂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等质量控制(3)制剂的稳定性和贮存(4)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4.药物在体内的代谢(1)药物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2)药物代谢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药物代谢与药效的相关性5.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1)药物的毒性及毒性评估方法(2)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体现(3)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三、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期中考试占30%3.期末考试占50%4.实验及报告(如有)占10%四、教学重点1.掌握药剂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及药物质量控制。
2.了解药物配制、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不良反应。
3.熟悉和掌握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教学建议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利用讨论和小组活动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药剂学》(第六版),邓宁主编。
2.《药物制剂学教程》(第三版),赵国华主编。
3.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李金生主编。
4. 《药剂学教程》(第二版),王晓波主编。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 本章目的及概述
- 药剂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药物物理化学基础
- 药物溶解度与离子化
- 药物的晶体结构
- 药物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
- 药物的吸收途径
- 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
- 药物的消除与排泄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药物代谢酶
- 药物的代谢途径
- 药物代谢酶系统及其分类
- 药物代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第五章:药物治疗与剂量
-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 药物剂量的确定与调整
- 药物剂量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第六章:药物毒理学
- 药物毒性的分类与表达
- 药物的致死剂量与毒剂量比- 药物的毒性评价与监测
第七章: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 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与管理第八章:药剂学实验技术
- 药剂制剂的制备方法
- 药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 药剂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第九章:药剂学实践
- 药物处方与药学评估
- 药物给药途径与药物交付系统
- 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十章:新药开发与药剂创新
- 新药开发的流程与要求
- 药剂创新与现代技术应用
- 伦理、法规与药物安全性评价
结语
- 本大纲的总结与回顾
- 药剂学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
注意:以上仅为一个示例,具体教学大纲内容可能因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药物的制剂、配伍、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全面、系统、科学、实用。
首先,大纲应该全面涵盖药剂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剂学、质量控制、药物配伍等内容。
其次,大纲应该系统地组织这些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药剂学的知识体系。
此外,大纲的编写还应该科学合理,既要符合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大纲的内容应该实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安排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应该根据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
一般来说,药剂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制剂学:介绍药物的制剂种类、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制剂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制剂的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2. 药物配伍学:介绍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药物的合理配伍原则,以及判断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3. 药物质量控制:介绍药物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质量评价标准,掌握药物的质量检验方法,以及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原则。
4. 药剂学实验:进行药剂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够进行药剂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三、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剂型、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药物剂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概述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的关系2. 药物剂型分类与特点2.1 固体剂型2.1.1 片剂2.1.2 胶囊剂2.1.3 颗粒剂2.2 半固体剂型2.2.1 软膏剂2.2.2 凝胶剂2.2.3 糊剂2.3 液体剂型2.3.1 口服液2.3.2 注射剂2.3.3 外用溶液3. 药物制剂工艺3.1 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术3.2 药物加工与制剂设计3.3 药物的缓释技术4. 药物质量控制4.1 药物质量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2 药物稳定性与保存4.3 药物剂量控制与给药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剂工艺等知识。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的药物制剂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剂学教程》2. 参考书目:- 《药剂学基础与应用》- 《制药学》- 《药物化学与药物制剂学》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30%,考试占2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一共分为16周,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 第1-2周:药剂学概述- 第3-4周:固体剂型- 第5-6周:半固体剂型- 第7-8周:液体剂型- 第9-10周:药物制剂工艺- 第11-12周:药物质量控制- 第13-14周:实验操作与实践应用- 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七、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如下:1. 实验室设备:计量仪器、制剂设备等2. 实验试剂:各种药物原料、溶剂等3. 课件与文献:教师将提供相应的课件和相关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质量控制、药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特性及其制剂过程的理解,提高其制剂能力和药物品质控制的技术水平。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熟悉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在药物制剂中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4. 培养学生对药物质量控制、药剂配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药剂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药剂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药剂学原理等;2. 药物制剂的类型和特性: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体制剂等的特点和制备方法;3. 药物质量控制:包括药物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4. 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包括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稳定性评价以及在药物配方中的应用等;5. 药品的制剂工艺:包括药物配方设计、制剂工艺流程、关键操作的规范等;6. 药品剂型选择与使用:包括剂型选择的原则、剂型优化、药物配方的优化等。
教学方法:1.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实例讲解;2. 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开展实验实践,进行药物制剂的实操训练;4. 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学相关的文献检索和综述;5. 定期进行考试和讨论,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验。
四、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课程论文或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药剂学导论》2. 《药剂学基础》3. 《药司临床制剂学》参考书目:1. 《现代制剂学》2. 《现代药剂学与制剂学》3. 《药剂学实验指导》六、其他事项1. 学生须按时参加课程实验和考试,缺勤和迟到将影响成绩;2. 禁止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3. 课程中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设备;4. 学生对教师提供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要保持感恩之心。
药剂学教学大纲(两篇)2024
引言概述:药剂学作为医药专业的重要学科,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分析、质量控制和药物配方等内容。
在医药专业教学中,药剂学的教学大纲起着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阐述,包括大纲的编写目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的详细内容。
正文内容:一、教学大纲的编写目的1. 药剂学教学的重要性:介绍药剂学在医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什么需要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
2. 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阐述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作用,如统一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等。
3. 适应教学需求:说明编写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学校和教学环境的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大纲的组成结构1. 教学大纲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学分、课程性质等基本信息,是大纲的基本框架。
2. 教学大纲的总体目标:明确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3. 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详细列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按照模块或章节的方式进行组织,以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
4. 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教学和学习。
5. 教学大纲的参考教材与参考资料:列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和资料,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
三、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1. 药剂学概述: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2. 药剂学基本理论:详细介绍药物的分类、药物的性质与行为、药剂学原理以及制剂的基本知识等。
3. 药物配方学:阐述药物的配方设计原则、药物的剂型与配伍、处方的撰写与解读等内容。
4. 药物制剂学:介绍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
5. 药物分析学:详细说明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运用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等。
四、教学大纲的小点详细阐述1. 药物的分类:介绍药物的按来源、药理学作用、化学结构及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并举例说明。
最新“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22010081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春学期)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内容简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制剂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学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开发研制新药、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
3、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2、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1、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剂剂型的分类。
3、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
4、熟悉DDS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1、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2、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
3、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4、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 GMP、GLP与GCP1、掌握GMP、GLP与GCP的概念。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药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联系药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学科。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的传递系统、制剂新技术等。
熟悉各类药物剂型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常见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并能对制剂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具备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和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跟踪药剂学科的发展前沿。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任务和发展。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GMP、GLP 与 GCP 简介。
2、教学要求了解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和选择原则。
熟悉药典、药品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的作用和意义。
(二)液体制剂1、教学内容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制备、质量评价和稳定性。
2、教学要求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理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能够制备常见的液体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教学内容灭菌与无菌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注射剂的特点、分类、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
输液剂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
粉针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任何一种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稳定的给药形式,即剂型。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药剂学在药物研究和新药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新药成果快速转化、促进药物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已成为药物基础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联系人和指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药剂学的学习对学生掌握药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全面了解药学学科,掌握药物合理应用于人体的方式(剂型),成为合格的药学专门人才。
因此,药剂学课程是药学、药物分析等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药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特征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从而为制备安全、有效的制剂和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制剂具有了许多特殊功能,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并出现了大量的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不断涌现的新型药用辅料及药物载体,如脂质体、环糊精、微球、微囊、固体分散体等,也为DDS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药剂学已从简单调剂学与制剂学发展成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学以及临床药剂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的学科群。
因此,现代药剂学已成为将药物化学、药理学、物理药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工业药剂学、机械、计算机以及临床药学和医学新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
《药剂学》课程是药学、药物分析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其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药剂理论与制剂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药剂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性质、用途、剂型、配方、制备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及教学目标,以期为药剂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药剂学2. 课程性质:主干课程3. 适用对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4. 学时安排:共计80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三、教学目标1. 掌握药物的基本分类及性质;2. 熟悉各种剂型的特点与应用;3. 能够进行简单的药物配方和制剂过程;4. 具备良好的药剂学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1. 药物性质与分类(1)药物的定义与分类;(2)药物的理化性质;(3)药物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剂型与制备(1)固体剂型:片剂、颗粒剂等;(2)液体剂型:口服液、注射液等;(3)半固体剂型:软膏、栓剂等;(4)其它剂型:喷雾剂、缓释剂等。
3. 药物配方及制剂(1)配方学基础;(2)处方解析和合理用药;(3)常见处方的制备与调配方法。
4. 药剂学实验(1)药物的质量控制实验;(2)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3)理化指标测定实验。
五、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讲解药剂学基础知识,并辅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
2. 实验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为主要形式。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 实验考核: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报告评定。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物学》(主编XXX);2. 参考书目:《药剂学导论》、《现代制剂学》等。
八、结语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制订是为了规范和提高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大纲的实施,相信能够为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使他们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药物管理工作。
愿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为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22010081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64学时/4 学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春学期)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内容简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制剂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学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开发研制新药、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
3、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2、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1、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剂剂型的分类。
3、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
4、熟悉DDS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1、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2、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
3、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4、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GMP、GLP与GCP1掌握GMP GLP与GCP的概念。
2、熟悉GMP的规范。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1、了解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2、了解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2、熟悉液体制剂的分类。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熟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2、熟悉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
第三节低分子溶液剂1、掌握溶液剂的概念、特性及制备方法。
2、熟悉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醑剂、甘油剂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1、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2、熟悉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第五节溶胶剂1、熟悉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2、熟悉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节混悬剂1、掌握混悬剂的概念及物理稳定性。
2、熟悉混悬剂的稳定剂种类。
3、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第七节乳剂1、掌握乳剂的概念、分类。
2、掌握常用的乳化剂种类。
3、3、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
4、4、熟悉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稳定性。
5、5、了解乳剂的质量评定。
第八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1、熟悉搽剂、涂膜剂和洗剂的概念。
2、了解滴鼻剂、滴耳剂和、合剂的概念。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2、掌握灭菌与无菌技术的种类。
3、了解空气净化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
第二节注射剂1、掌握注射剂概念、分类。
2、掌握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
3、掌握等渗调节计算方法。
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1、掌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路线。
2、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
3、掌握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4、熟悉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
5、了解典型注射剂处方与制备工艺。
第四节输液1、掌握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2、掌握输液的制备方法。
3、熟悉输液的质量检查。
4、熟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了解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6、了解典型输液处方及制备工艺分析。
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1、熟悉注射无菌粉末分装技术。
2、熟悉注射用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
6、了解典型冻干无菌粉末处方及制备工艺。
第六节眼用液体制剂1、掌握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2、熟悉滴眼剂与洗眼剂。
3、熟悉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滴眼剂处方及制备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第一节概述1、掌握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通则2、熟悉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3、熟悉Noyes-Whitney 方程及应用。
第二节散剂1、熟悉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
2、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散剂举例。
第三节颗粒剂1、熟悉颗粒剂的概念、特点。
2、熟悉颗粒剂的制备、质量检查。
第四节片剂1、掌握片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片剂常用的辅料及其特性。
3、掌握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4、掌握湿法制粒技术和固体的干燥技术。
5、熟悉压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6、了解片剂的质量检查。
7、了解片剂的包装、片剂举例。
第五节片剂的包衣1、熟悉糖包衣工艺与材料。
2、熟悉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
3、了解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第一节胶囊剂1、熟悉胶囊剂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3、了解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
第二节滴丸剂和膜剂1、熟悉滴丸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
2、熟悉膜剂的概念与特点。
3、熟悉常用的膜剂材料及特性。
4、了解膜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第一节软膏剂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2、熟悉软膏剂常用的基质。
3、熟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药物的加入方法。
4、了解软膏剂的附加剂。
5、了解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第二节眼膏剂1、了解眼膏剂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眼膏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
第三节凝胶剂1、熟悉凝胶剂的特点。
2、熟悉常用水性凝胶基质种类及特性。
3、了解水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举例。
第四节栓剂1、掌握栓剂的概念、种类及质量要求。
2、熟悉栓剂的处方组成。
3、熟悉栓剂的制备及处方分析。
4、熟悉栓剂的治疗作用(局部及全身)及临床应用。
5、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气雾剂的特点、气雾剂的分类。
2、熟悉气雾剂的吸收特点。
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1、熟悉抛射剂种类、命名原则。
2、熟悉气雾剂中药物与附加剂要求。
3、了解耐压容器及阀门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1、熟悉气雾剂的处方并举例。
2、了解气雾剂的制备工艺。
3、了解气雾剂的质量评定。
第四节喷雾剂1、熟悉喷雾剂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喷雾剂的装置。
3、了解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吸人粉雾剂1、了解吸入粉雾剂概念、特点。
2、了解粉末雾化器构造。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第一节概述•1、熟悉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2、熟悉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3、了解中药剂型的改革。
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1、熟悉药材的预处理、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浸出方法。
2、了解浸出设备。
3、了解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过程。
第三节常用的浸出制剂1、熟悉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概念与特点。
2、熟悉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3、熟悉颗粒剂(冲剂)的概念制备方法。
第四节浸出制剂的质量1、了解控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取过程方法和控制浸出制剂的理化指标。
第五节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1、熟悉中药注射剂概念。
2、了解眼用制剂、软膏剂、中药片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等剂型的特点。
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第一节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1、熟悉了解药用溶剂的种类。
2、了解药用溶剂的性质。
第二节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1、熟悉药物的溶解度。
2、熟悉药物的溶出速度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三节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1、掌握药物溶液的渗透压概念及测定方法。
2、熟悉药物溶液的pH与pK a值测定。
3、了解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
4、了解药物溶液的粘度及测定方法。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2、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掌握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特性。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1掌握表面活性剂胶束、CM(概念。
2、掌握亲水亲油平衡值计算。
3、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4、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5、熟悉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应用。
6、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1、熟悉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了解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及刺激性。
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概述1、了解微粒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1、熟悉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2、熟悉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关系。
3、了解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第三节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1、熟悉微粒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
2、熟悉絮凝与反絮凝概念及特性。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一节概述1、熟悉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2、熟悉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
第二节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1、熟悉化学反应级数。
2、熟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
第三节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1、熟悉药物水解概念及特点。
2、熟悉氧化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药物的其他反应。
第四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掌握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2、熟悉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3、熟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第五节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1、了解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2、了解固体剂型的化学降解动力学。
第六节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1、掌握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和要求。
2、熟悉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
3、熟悉有效期统计分析。
4、熟悉经典恒温法推测药物有效期。
5、了解固体制剂稳定性实验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
第七节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1、熟悉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及要求。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第一节概述1、了解粉体、粉体学概念。
第二节粉体粒子的性质1、熟悉粒径与粒度分布概念。
2、熟悉粒子形态分类、粒子的比表面积计算。
第三节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1、掌握粉体的密度、粉体的空隙率概念。
2、熟悉粉体空隙率及计算。
第四节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1、熟悉粉体的流动性及表示方法。
2、了解粉体的充填性。
第五节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1、了解粉体的吸湿性和润湿性。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第一节概述1、掌握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流变性质1、熟悉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
2、了解流体的触变流动性和粘弹性。
第三节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1、熟悉落球粘度计和旋转粘度计的原理。
2、了解圆锥平板粘度计原理。
3、了解制剂流变性的评价方法。
第十五药物制剂的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制剂设计的基础1、熟悉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