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诏_大理国纪年资料的订正
孙太初南诏、大理国号考
孙太初南诏、大理国号考唐、宋时期,蒙、段二姓,建国称王,先后垂五百六十余年。
称蒙氏之国为“南诏”,段氏之国为“大理”,已成习惯之词,而其确切的国号叫什么,还未见有人专门加以讨论。
史书对于南诏、大理国号,记载也多歧异,往往将地名、封号与国号三者混淆不清。
本文根据文物和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治蒙、段史的同志参考。
蒙氏建国号于何时,正史、野史和方志的记载不一致,当以正史所记较为可靠。
野史的记载,多半源于民间传说,或抄袭正史之说而加以附会臆改,不尽可信。
但“俗语不实,流为丹青”,其影响之广泛,远非正史所及,所以不可不辨。
野史于蒙氏之建立国号,都说始于细奴逻时,但名称各异。
李京《云南志略》云:“蒙氏名细奴逻,城蒙舍之陇于图而都之,国号大蒙,自称奇王。
云南建国称王始此,唐贞观三年也。
”张道宗《记古滇说集》云:“王孙名奇嘉者,以蒙号国也.”王格本《南诏野史·大封民国》云:“奇王蒙氏,始唐高宗永徽三年乃建都蒙舍,筑城龙图山。
贞观初灭南诏,号大蒙国。
称王僭号自此始。
“以建国号为“蒙”,始于细奴逻时,这是一种说法。
杨慎《滇载记》则说:“蒙氏始兴,曰细奴逻,九隆五族牟苴笃之三十六世孙也。
耕于巍山之麓,数有神异。
孳牧繁息,部众日盛,代张氏立国,号曰封民蒙氏,伪称南诏。
实唐贞观三年也。
”此说也是以建国号始于细奴逻时,惟“号曰封民蒙氏”,又称“南诏”,二名并举,殊为含混。
王崧本《南诏野史·建宁国》云:“张氏传三十三世,至张乐进求,一见蒙奇王有异相,遂妻以女,让位与奇王。
王姓蒙,名细奴逻。
遂灭张氏,号大封民国。
”此说与《滇载记》略同,而和同书《大封民国》条“号大蒙国”又自相矛盾。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蒙化府建置沿革云:“初,蒙氏细奴逻自哀牢徒居今府治之西北巃于图山,筑城立国,号蒙舍诏,即六诏之一也。
以其在诸部之南、又称南诏。
”正德《云南志》亦云:“号蒙舍诏,改称南诏。
”此以细奴逻建国号为“蒙舍诏”,亦称“南诏”,又是一种说法。
还搞不清南诏国和大理国有何关系?了解下云南的变迁史
还搞不清南诏国和大理国有何关系?了解下云南的变迁史云南是中国乃至亚洲出现人类活动迹象最早的地区,元谋人距今有170万年。
在夏商周时期,云南被称为九州之一的梁州,但那时并未进入开发。
直到公元前300年,楚国将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昆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便建立古滇国,前后存续期为500年。
秦始皇统一后,修建五尺道,由四川宜宾起,进入云南昭通,并沟通曲靖,比较著名的遗迹是位于昭通盐津的五尺道。
秦五尺道秦朝对云南的探索,集中在滇东北。
到了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赐滇王印,设益州郡”。
这说明,控制区域已延伸到昆明地区,古滇国成为西汉藩属。
到东汉,边界已经深入到保山,在此设永昌郡,亦属益州管辖。
至此,滇西地区疆域基本形成。
东汉朝廷向云南移入大批汉民,并扶植一些大族协助统治。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豪族大姓们趁乱割据。
三国时,云南是蜀国后院,由于战略重心在中原,只是控制今川、黔、滇交界处的南中。
云南出土西汉青铜器此后两晋时期,云南汉人大族爨氏归降,被封为宁州刺史,世袭统治云南400年。
这种状况至隋而止,隋朝消除割据势力,将云南重新纳入中央统治。
唐朝是以都督府形式管理云南,都督府之下,有着大量羁縻州府。
何谓羁縻?就是后来的土司制度,利用当地的部落首领或豪门大族治理统治,这种控制方式是比较松散的。
以上云南演化过程说明:一、唐之前各朝各代,统治中心位于中原,古时云南并非如今旅游胜地,仍是边远蛮荒的所在。
无论是重视度还是统治力度,相比中原都较为有限。
二、对于云南的探索开发具有一个深入过程,是从滇东北逐渐渗透到滇中、滇西地区。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原移民的作用甚至大于统治者。
尚未充分开发的云南,对于统治阶层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南诏国地理位置图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南诏国应运而生。
南诏国唐玄宗时期,围绕洱海地区有六个小国,称为”六诏”,分属不同的部族。
蒙舍诏位于另五诏之南,故称“南诏”。
因为其他五诏离当时另一个大国吐蕃较近,立场不坚定,时不时的背弃大唐依附吐蕃,而蒙舍诏则是一直跟随唐朝,自然博得大唐的好感和支持。
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读《南诏大理国兴衰史》
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读《南诏大理国兴衰
史》
方悦萌
【期刊名称】《今日民族》
【年(卷),期】2024()3
【摘要】延续500余年的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以云南为中心建立的两个政权,也是西南边疆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地方政权。
长期研究云南区域史、西南边疆史、中国边疆治理史的著名历史学者、云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铁新作《南诏大理国兴衰史》(岳麓书社2023年出版),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该书以50万字篇幅,阐述南诏、大理国崛起、兴盛及衰亡的过程,包括南诏、大理国兴衰的时代条件,南诏与唐朝、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南诏、大理国完成云南地区的局部统一,南诏、大理国的历史贡献与局限,南诏、大理国的深
远影响与唐宋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等问题。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方悦萌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8
【相关文献】
1.大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以三月街民族节为例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中国史教学——基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的思考
3.大理鹤庆:全方位推进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4.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国政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5.左江花山岩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之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
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纪年大表南诏(公元649——902年,共254年)首府:巍山(今云南省巍山县境内)后迁都:大和城(一作太和城,在今云南省大理县太和村西)(1)南诏高祖奇嘉王细奴逻生卒:617——674 58岁在位:649——674子(2)南诏世宗兴宗王逻盛炎生卒:634——712 79岁在位:675——712子(3)南诏太宗威成王盛逻皮生卒:673——728 56岁在位:712——728子(4)南诏云南王皮罗阁生卒:697——748.12 52岁在位:728——748.12子(5)南诏神武王阁逻凤(又名觉乐凤)生卒:712——778.10 68岁在位:748.12——779.10受吐蕃封“赞普钟南国大诏”,自立国号为大蒙赞普钟(752——768)长寿(769——779)孙(6)南诏孝恒王异牟寻在位:779.10——808.12见龙(780——783)上元(784——?)元封(?——808)子(7)南诏孝惠王寻阁劝(又名新觉劝、梦凑)生卒:778——809.11 32岁在位:808.12——809.11应道(809)子(8)南诏幽王劝龙晟生卒:798——816.2 19岁在位:809.11——816.2龙兴(810——816)荒淫无道,被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杀死弟(9)南诏靖王劝利晟(一作劝利)生卒:802——823.7 22岁在位:816.2——823.7全义(817——819)大丰(820——823)弟(10)南诏昭成王劝丰祜生卒:817——859.12 43岁在位:823.7——859.12保和(824——?)天启(?——859)子(11)南诏孝庄帝世隆(一作酋龙)在位:859.12——877.2建极(860——?)法尧(?——877)被俘,同年12月被杀子(12)南诏宣武帝隆舜(又名法)生卒:860——897 38岁在位:877.2[闰]——897 20年改国号大封民(一作大封人)贞明(878——?)承智(?)大同(?——888)嵯耶(889——897)清平官郑买嗣指使近臣杨登将其杀死子(13)南诏孝哀帝舜化贞生卒:887——902 15岁在位:897——902 5年中兴(897——902)为郑买嗣所杀大长和灭南诏南诏亡大长和(公元902——928年)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长和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郑买嗣生卒:860——910 51岁在位:902——909.8 7年安国(903——909)子(2)大长和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在位:909.8——926 17年始元(910——?)天瑞景星(?)安和(?)贞祐(?)初历(?)孝治(?)子(3)大长和恭惠帝郑隆亶生卒:914——928 15岁在位:926——928 2年天应(927——928)被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所杀大天兴灭大长兴大长和亡大天兴(公元928——929年)又名兴源国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天兴悼康帝赵善政生卒:?在位:928——929 1年尊圣(928——929)被废大义宁灭大天兴大天兴亡大义宁(公元929——937年)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义宁杨干贞生卒:?在位:929——937 8年兴圣(930)鼎新(?)大明(931——937)被段思平废,干贞出家大理灭大义宁大义宁亡大理(公元937——1094年,共158年)首府: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1)大理太祖圣神文武帝段思平生卒:在位:937——944 8年文德(938——?)神武(?——944)子(2)大理文经帝段思英生卒:在位:944——945 1年文经(945)弟(3)大理文武帝段思良生卒:在位:945——951 6年至治(946——951)子(4)大理广兹帝段思聪生卒:在位:951——968 17年明德(952——?)广德(?——967)顺德(968)子(5)大理应道帝段素顺生卒:在位:968——985 17年明政(969——985)子(6)大理昭明帝段素英生卒:在位:985——1009 24年广明(986——1004)明应(?)明统(?)明圣(?)明治(?)子(7)大理宣肃帝段素廉生卒:在位:1009——1022 13年明启(1010——1022)子(8)大理秉义帝段素隆生卒:在位:1022——1026 4年明通(1023——1026)禅位为僧侄(9)大理圣德帝段素真生卒:在位:1026——1041 15年正治(1027——1041)禅位为僧孙(10)大理天明帝段素兴生卒:在位:1041——1044 3年圣明(1042——?)天明(?——1044)荒淫被废(11)大理兴宗孝德帝段思廉生卒:在位:1044——1075 31年保安(1045——1052)正安(1053——?)正德(?)保德(?——1074)明侯(?)禅位为僧子(12)大理上德帝段廉义生卒:在位:1075——1080 5年上德(1076)广安(1077——1080)杨义贞反叛,杀之侄(13)大理上明帝段寿辉生卒:在位:1080——1081 1年上明(1081)禅位为僧堂弟(14)大理保定帝段正明生卒:在位:1081——1094 13年保立(1082——?)建安(?)天祐(?——1094)禅位为僧大中国代大理大理止大中(公元1094——1096年,共2年)(1)大中圣德表正帝高升泰生卒:?——1096 ?岁在位:1094——1096 2年上治(1095)还政于段氏大中国终后理(公元1096——1254年,共159年)(15)大理文安帝段正淳生卒:在位:1096——1108天授(1096)开明(1097——1102)天政(1103——1104)文安(1105——1108)禅位为僧子(16)大理宪宗宣仁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生卒:在位:1108——1147 39年日新(1109)文治(1110——?)永嘉(?——1128)保天(1129——?)广运(?——1147)禅位为僧子(17)大理景宗正康帝段正兴生卒:在位:1147——1171 24年永贞(1148)大宝(1149——1155)龙兴(1155——?)盛明(?)建德(?——1171)禅位为僧子(18)大理功极帝段智兴生卒:在位:1171——1200 29年利贞(1172——1175)盛德(1176——1180)嘉会(1181——1184)元亨(1185——?)安定(?——1200)亨时(?)子(19)大理亨天帝段智廉生卒:在位:1200——1204 4年凤历(1201——?)元寿(?——1204)弟(20)大理神宗段智祥生卒:在位:1205——1238 33年天开(1205——1225)天辅(1226——?)仁寿(?——1238)禅位为僧子(21)大理孝义帝段祥兴生卒:在位:1238——1251 13年道隆(1239——1251)子(22)大理天定贤王段兴智生卒:在位:1251——1254 3年天定(1252——1254)1253.12出逃鄯阐(今昆明),次年春被俘蒙古灭大理大理亡。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38年,当时的国家名为南诏。
南诏的建立者是巴泥,他是一个位于滇池附近的部落酋长。
巴泥统一了周边的部落,建立了南诏国。
南诏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公元938年,南诏国被大理国所灭,这是南诏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大理国成立后,继承了南诏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并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域。
大理国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非常广大,包括了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大理国的首都位于现在的大理市,被称为大理城。
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繁荣。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大理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共处。
大理国的文化也非常繁盛。
大理国是著名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中心之一。
在大理国的统治下,民间文化和宫廷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大理文化。
然而,大理国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衰落。
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灭亡大理国,使大理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南诏大理国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上是南诏大理国的通史纲要,代表不代表具体的历史细节。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南诏国记录的文献
南诏国记录的文献
南诏国是中国唐朝时期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公元738年至937年。
关于南诏国的历史记录,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地方志、史书以及近现代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
以下是一些记录南诏国历史的文献。
1.《新唐书》:这是一部重要的官方史书,其中包含了南诏国的历史记载,是研究南诏历史的基础文献之一。
2.《旧唐书》:与《新唐书》一样,这部史书也记载了南诏国的历史,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3.《南诏野史》:这是一部较晚出现的文献,作者不详,书中记载了南诏国的传说、民俗和一些历史事件。
4.《大理古佚书》:这是一部收录了大理地区古代文献的丛书,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南诏国的史料。
5.《云南通志》:这是一部详细记载了云南省历史的志书,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南诏国的历史。
6.《南诏史话》:这是一部专门介绍南诏国历史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南诏国的历史面貌。
7.《大理国史略》:这本书是对大理国历史的概述,由于大理国是在南诏国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书中也涉及了南诏国的历史。
8.《先秦时期的中华民族》:这本书虽然主要讲述的是先秦时期的历史,但其中也包含了对南诏国早期历史的探讨。
除了上述文献,还有许多地方志、族谱、碑文、游记等也提供了有关南诏国的信息。
此外,近现代的考古发掘也为研究南诏国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由于南诏国历史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因此在研究时应综合运用多种资料和方法。
南诏、大理国历代君主列表
859年—877年
建极(13)
法尧(4)
859.12
875
大封民:
蒙隆舜(蒙世舜)(蒙法)
圣明文武帝,宣武帝
20
877年—897年
贞明(10)
承智(1)
大同(1)
嵯耶(9)
通正(1)
879.12
889
889
889
897
蒙舜化贞
孝哀帝
5
897年—902年
中兴(6)
897
云南三朝(902-937)
大长和:(902-928)
1091
广安
15
杨义贞
广安皇帝
1
1080年
德安(1)
1080
大中(1094-1096)
(追)
高智升
大中太祖(正德皇帝追崇)
文戎天佑安邦皇帝
--
--
--
--
16
高升泰
富有圣表正德皇帝
2
1094年至1096年
上治2
1094
后大理国(1096-1253)
17
段正淳
大理中宗
文安皇帝
12
1096年至1108年
前理(937-1084)
1
段思平
大理太祖
神圣文武皇帝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37年至944年
文德(7)
神武(1)
937.12
944
2
段思英
文经皇帝
1
944年至945年
文经(1)
945
3
段思胄(良)
大理太宗
慈武皇帝(文武皇帝)(文成帝)
6
945年至951年
至治(6)
南诏大理国历史
南诏大理国历史南诏大理国历史概述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各族聚居,名号繁杂,《新唐书·两爨蛮传》所谓“群蛮种类,多不可记”,确是实在的情形。
汉族进入云南,设置若干居住点,开始传播先进的文化。
战国时,楚将庄率兵略地到滇池,建立滇国,子孙相继称王。
苴兰城(昆明市附近)相传是庄所筑。
秦时常頞(音案àn)开辟五尺宽的道路,从蜀通到滇(诸葛亮始加宽路面)。
公元前一○九年,汉武帝遣将军郭昌灭滇国,置益州郡。
东汉增置永昌郡(治不韦,云南保山县北)。
诸葛亮平定南方,又增置兴古(云南马龙县)、云南(云南祥云县)二郡。
此后各朝陆续增置州县,扩大统治权,对非汉族的居民,都是采取诸葛亮“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施政方针,也就是“因其故俗,羁縻勿绝”,以求相安无事。
固然,某些族和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和文化都有所提高,但更多的族依旧是落后,甚至是非常落后。
六二一年,唐高祖置姚州(云南姚安县北),管羁縻州三十二。
六三二年,唐太宗置戎州(治僰(音伯bó)道,四川宜宾县西南)都督府,唐玄宗时,都督府管羁縻三十六州,一百三十七县,后又增管至九十二州。
羁縻的意思是来去任便,彼此不相干涉。
这种羁縻状态,不利于落后各族,因为汉族统治阶级可以缓慢地伸展势力,安置州县,逼迫各族逐步后退。
反之,如南朝梁末,梁统治者退出云南,州县全为豪酋占据,也不利于各族民众,因为在州县恢复豪酋统治,增强落后势力,是一个退步。
唐天宝年间,云南成立南诏国,才改变了上述两种不利的形势,对各族民众说来,推动作用是不小的。
南诏是以乌蛮蒙姓为国王,白蛮大姓为辅佐,集合境内各族(包括汉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
统一的政权,自然要削弱豪酋的分散割据势力;集合各族共同立国,自然要废除羁縻状态;抵御唐与吐蕃两个强邻,自然要提高本国的经济与文化。
经南诏以及大理前后五百余年的统治,国境内原来的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一般地提高到汉族的水平。
有些族虽然还保持所谓“故俗”,与南诏立国以前相比,数量却不是那么多,水平也多少有些提高了。
南诏国与大理国
南诏国与大理国南诏国与大理国---大理的历史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
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
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
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遣使入贡。
武则天时,其子逻盛亲自入朝。
蒙舍诏原居蒙舍(今云南巍山西北),至唐玄宗时,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
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
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
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
南诏在境内发展生产,沟通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南诏之统一六诏,本由唐朝促成。
统一后,南诏向外扩张。
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向今云南各地发展势力,与南诏发生矛盾冲突。
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
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太守张虔陀等贪狯无谋,进一步激化双方矛盾。
750年,阁罗凤发兵攻陷姚州,杀虔陀,遂背唐而附吐蕃。
752年,吐蕃封之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金印,号称“东帝”。
时杨国忠为唐相,调全国各地兵十万征讨,但为南诏所败。
其后安史之乱起,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 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阁罗凤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以二十万兵力与吐蕃并力攻袭剑南西川。
吐蕃以南诏为属国,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驻其境,南诏王异牟寻不堪其扰。
南诏大理国史料收集浅谈
第2 3 卷
第1 8 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3
: l :
南诏大 理 国史料 收集 浅谈
何 俊 伟
( 大理学院图书馆 , 云南大理 , 6 7 1 0 0 3 )
摘
要: 由于明代 早期文献遭到破坏 , 致使 南诏大理 国时期的 史料 留存较 少, 现存 史料
大夫都元帅 段信苴宝 碑》 、 明代 《 山花碑》 《 故善士 杨宗墓 志》 《 故
善土赵公墓志》 等。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项 目( 项 目编号 :
0 9 Y J C 8 7 0 0 0 6 ) 。
6 6
( 2 ) 汉 文碑刻 : 白族深 受汉文化的影响 , 南诏 国时崇 尚儒学 ,
编, 进而推动南诏大理 国史的研究 。
2 南诏 大理 国史 料 的来源
由于 明以前 的早期南诏 大理 国史料 遭到破坏 ,南诏 大理国
史料价值 。白文碑刻现存 1 2通 , 其 中涉及南诏大理 国史料 的主 要有大理 国时期 的《 三十七部会盟碑》 、 元代 的《 邓川 大元帅奉训 时期 留存下的史料不多 , 大都分散于各种历史文献之 中。按照南
2 . 2 铭 文 史 料
中, 逐步孕育和形成了具有鲜明 民族特色 的南诏大理文 化 , 也 为
云南 的历 史发展与文化 繁荣 , 为 中国西南边疆 的统 一 , 为中国统
一
多 民族 国家 的形成与发展 , 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 。
铭文史料是指铸刻在金属器物上 的史 料 。涉及南 诏大理 国 的金文史料主要有 《 段政兴 资发愿文 》 《 南诏铁柱铭文 》 《 崇圣寺 建极铜钟铭文 》 《 大理 国印章 》 《 归源 寺镇 国灵 天神石雕像 铭文 》 《 巍山双券河 瓦铭文 》 《 龙首关砖 铭文 》 《 大理 千寻塔 出土刻文金 属片》 三件等 。
白子国散议(杨爱民)-西南学刊-昆明学院
白子国散议杨爱民(昆明学院人文学院)白子国曾是云南地方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云南历史上是否有过白子国这个问题上,有过长时间的争论。
现存的一些云南地方文献中有着关于白子国的记述,如元代张道宗撰《纪古滇说集》、李京撰《云南志略》,明代杨慎著《滇载记》、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以及清代倪蜕辑《滇云历年传》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记载有关于白子国的内容。
现代著名史学家向达先生考察了诸种云南地方史料之后,在其于1933年初版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有《南诏史略论》一文,对白子国有过一番较有代表性的描述: 据说九隆氏八族四世孙名仁果,生当汉代,传十七世至龙祐那,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武侯南征杀雍闿以后,遂以龙祐那为酋长,代替雍闿统领诸部,赐姓张氏,是为有姓之始,乃建白国。
龙祐那之十六世孙张乐进求,受唐封为大将军云南王。
至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张乐进求禅位给南诏蒙氏细奴罗,于是南诏蒙氏遂代白国张氏而兴,立国号曰封民。
①这将白子国的源流表述得清清楚楚。
然而,尽管也还有着许多与此相类似的描述,但都并没有止息后人对白子国问题的关注。
而且,后人在细究上述这些史籍时,发现存在着一些有趣的问题:其一,即便是最早记录白子国及与白子国有关人物的《纪古滇说集》,也是成书于元代,距所记白子国存在的时期相去甚远,因此人们对其所记内容的真实性有所怀疑。
况且,由于该书在内容上的“支离杂诡”(王崧《道光云南志鈔》卷三语),还一度被学术界认为是明代才出现的伪书。
其二,上述记述白子国之事的史籍均是地方性史籍,也就是说,关于白子国的记述不见于任何一部正史,在中原王朝的文字记载中找不到白子国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例如,这些史书说诸葛亮南征时赐龙佑那张姓,封王,立国,那么,至公元629年张乐进求禅位于细奴逻,白子国在西南地区也存在了400余年,但这些情况不仅在中原典籍中不见片言只语,而且西南地区重要史志《华阳国志》之《南中志》中亦见不到相关的内容,这是让人费解的。
讲述大理国历史的书籍
讲述大理国历史的书籍
关于大理国历史的书籍有:
1. 《忽必烈创建元朝秘密史》:这是一本研究云南大理历史的重要古籍,涉及了宋朝与大理国的历史。
2. 《南诏野史》和《白古通记》:这两本书详细记载了大理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 《滇系》:这本书记录了很多当时在云南发生的事件,如兵荒流寇、行政措施、民情风俗等,对于了解这个时期的大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 清人屈大均所著的《洱海丛书》以及后人整理增补的《续洱海丛书》:它们是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的基础资料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大理地区的地方史料。
5. 李晓岑所著的《白族史话》: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白族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对大理国的历史也有详细的描述。
6. 赵汝适的《诸蕃志》:该书详细描述了宋代中国南海沿岸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研究大理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此外,《天龙八部段誉真实历史:大理国兴衰五百年》、《故道白云——寻找遗失在大理国的美味》《北魏克用入滇与南诏大理灭国之谜》、《中国古代西南边疆开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明朝皇帝驻足的大理(下)》等书也对大理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
以上所述书籍仅供参考,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大理国历史的书籍,可以在当地图书馆或书店进行查询。
南诏大理国史料索引的编制刍议
[ ]梁晓强.南诏历代 国王礼佛 图》 5 《 图释(]曲靖 范学院 学 J. 币
报 。0 8 2 ( ) 6 — 7 2 0 ,7 2 :2 6 .
[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资助项 目(9 Z 0 7 0B S0) [ 收稿 日期 ] 0 9 1- 6 20—12 [ 作者简介 ] 梁晓强, 研究 员, 主要 从事云南地方史、 民族史
大理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OF DAL I UNI RSTY VE I
第9 第3 2 1 年3 卷 期 00 月
V 1 No r 2 l o. 9 . Ma . O 0 3
南诏大理国史料索引的编制刍议
何 俊 伟 , 丽 珊 丁
( 大理 学院 图书馆 , 南大理 6 10 ) 云 7 0 3
( ai nv r t Lba , a , u n n 6 1 0 , hn ) D lU i s y irr D l Y n a 7 0 3 C ia e i y i
[ s at T e r u eosahvmet o teC ieec si dxa h m n bod b t oidxi cm idfr aza Abt c] hr aen m ru ci ns fh hns l s si e t o eadara, u n e o pl nh o r e e a c n n s e oN
[ 摘要] 国内外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成果众多,而在中国民族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南诏大理国有关史料索引的编制无论是单书、
群书均未有 索引成果 的编制, 南诏 大理 国史料索引的编制有助 于推进南诏大理文化 的研 究, 也为研究者提供快捷的检索史料的
途径。
[ 关键词 ]南诏大理国史料 ; 索引; 编制 [ 中圈分类号 ] 2 6 [ G5 文献标 志码 ] [ A 文章编号 ]17 — 3 5 2 1 )3 0 0 — 3 6 2 24 (0 0 0 — 0 6 0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大理国通史纲要
南诏和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存在于唐朝和宋朝时期。
南诏是一个由纳西族建立的政权,而大理国则是由白族建立的政权。
以下是南诏和大理国的通史纲要:
南诏:
南诏又称斜南诏,是唐朝时期由纳西族建立的政权,其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
南诏在唐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与唐朝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南诏政权在当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军事力量。
南诏政权在当时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唐朝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大理国:
大理国是宋朝时期由白族建立的政权,其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西部地区。
大理国在当时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与宋朝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大理国政权在当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军事力量。
大理国政权在当时对地方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宋朝的统治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南诏和大理国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分别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论构建南诏_大理国史研究体系
【收稿日期】2004-09-20【作者简介】杨光复(1949-),男(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大理州地方志办公室编审。
【地方史研究】试论构建南诏、大理国史研究体系杨光复(大理州地方志办公室,云南大理 671000)摘 要:长期以来,南诏、大理国史研究尚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仅以掌握的文献史料开展零星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
因此,应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首先要搭建两个研究整理平台:第一为南诏大理国史料平台,第二为南诏大理国史学术研究平台;其次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南诏史论纲、大理国史论纲;最后撰写出系统完整的南诏史、大理国史,将其研究成果提高到新的学术水平。
关键词:南诏史;大理国史;学术研究【中图分类号】K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 (2005)02-0112-04 唐宋时期,以大理地区为中心先后建立了南诏、大理国,雄踞西南长达五百年之久,维护和捍卫了祖国的西南边疆,并创造了辉煌的地域文化。
大理州作为南诏、大理国建都之地,对南诏、大理国史学术研究负有重任,应当把南诏、大理国史研究摆上议事日程,并制定研究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对南诏、大理国史全面开展研究,构建南诏、大理国研究体系,以此推动南诏、大理国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大理州作为南诏、大理国建都之地和统治中心,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考古资料可资考证,把文献资料与文物古迹、考古资料、民族语言等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能拓展南诏、大理国史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此外,南诏、大理国史研究已取得一大批成果,全面开展南诏、大理国史研究时机已经成熟。
从19世纪末叶,国外不少历史学家便开始了南诏史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的一批著名历史学家开始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南诏、大理国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史实得到进一步澄清,为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扫清了障碍。
长期以来,南诏、大理国史研究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者仅以自己手头掌握的史料开展零星研究,有较大的局限性。
南诏和大理国的资料
南诏和大理国的资料南诏(738年-937年)是中国唐朝时代的国家,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 *** 、越南、缅甸的部份国土。
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国。
历史唐时西洱河地区,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禹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
当中蒙舍诏因地处南方,称为南诏,亦为各部落中最强。
诏解作酋长。
永徽五年(654),蒙舍诏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
细奴逻遣子入唐,求唐保护。
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起,吐蕃先后征服五诏,独蒙舍诏始终附唐。
开元元年(713),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
729年2月,唐打败吐蕃,攻下昆明盐城(今盐源)。
六诏中的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及河蛮依附于吐蕃,而越析诏、蒙崔诏及蒙舍诏(南诏)归附唐王朝。
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唐王朝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统一各部落。
公元737年,唐朝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厘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南诏国。
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
唐朝附庸公元748年,唐朝立阁罗凤为云南王。
唐王朝为加紧控制洱海地区,修筑安宁城,惟受到爨氏各部反抗,受唐王朝派兵镇压,阁罗凤随即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谢罪。
阁罗凤为加强与爨氏部落关系,将女儿嫁给爨归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给爨崇道之子辅朝,南诏势力由此进入滇池地区。
唐王朝认为此举于己不利,派李宓以反间计挑起爨氏内閧,在一场政治阴谋下,爨崇道杀死爨归王,归王妻阿姹求救于南诏,南诏出兵杀崇道父子,唐与南诏关系直走下坡。
三败唐军唐朝计划以皮罗阁另一子于诚节取代阁罗凤,并加倍征取粮税以削弱南诏势力,这时,云南太守张虔陀向朝延指阁罗凤谋反,并起兵杀死张虔陀,占领了姚州等37郡。
唐王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李晖、王知进率兵八万,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
南诏国、大理国和云南行中书省的建立
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矗立着一 块黑色的古碑——“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 一碑”。碑高3.97米,宽2.27米,厚0.58米。正 面刻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目前仅存残破碑 文256字。
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远征云南, 攻破大理国。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赛典赤.赡思丁 到云南。赛典赤到任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万户、 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 中书省,设置昆明县(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 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从此,昆明正式成为全 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西,云南也正式作为省一 级的行政区划名册出现在历史上。
位于云南省剑川县石宝山支脉,开凿于公元七三八 至一二五三年,及少数元、明时代作品。 石钟山石窟又称剑川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的开造年代,上迄南诏(唐),下至大 理国(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 最早的石窟。
公元938年,白族贵族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大理 国的政治中心在洱海地区,以大理为都城。在大理 国统治期间,云南设有八府四郡,其中鄯阐府(今 昆明)负责管理滇池地区,以拓东城为府城。鄯阐 府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 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逐渐成为 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
明朝和清朝时,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云南,使汉族开 始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昆明是怎样演变成为云南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
唐朝建立后,先后在云南设置了104个州。唐高祖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益州郡为昆州,任命 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所设在益宁城(今滇池西 岸)。公元738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在唐王朝的 支持下同意了聚集在洱海地区的六诏,建立了南诏 国,大理成为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 748年皮逻阁的儿子阁罗凤继位,兼并“爨氏”, 在昆州兴建了拓东城。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 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云南的第二政 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有效地巩固了对滇东 南、滇东北的统治。
南诏后期纪年订正
南诏后期纪年订正
梁晓强
【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6)5
【摘要】南诏后期曾经改国号为大礼国、大封民国,大封民国国王有即位的当年就立即改元的做法,使得后人将新国王的改元之年向前或者向后推了一年,由此产生出纪年错误.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录,对大礼国、大封民国的纪年进行全面的订正,以图恢复正确的南诏历史纪年情况.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梁晓强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珠江源文化研究中心,云南,曲靖,655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2
【相关文献】
1.《中兴图传》文字卷所见南诏纪年考 [J], 张增祺
2.南诏历代国王生辰订正 [J], 梁晓强
3.南诏国中后期的城镇发展格局研究 [J], 李宇舟
4.南诏国中后期的边地城镇发展研究 [J], 李宇舟
5.南诏国中后期的边地城镇发展研究 [J], 李宇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诏大理国的文书档案
南诏大理国的文书档案
陈子丹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唐宋时期,云南先后建立了两个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
南诏大
理国的主体民族是白蛮,他们在绵延500多年的历史上,以洱海区域为中心,逐
渐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南诏大理国文化,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民族档案遗产。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陈子丹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情报与档案学院,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7.4
【相关文献】
1.南诏大理国绘画比较研究--以《南诏图传》与《张胜温画梵像》为例 [J], 黄诚
2.从白族家谱看南诏大理国洱海地区的白蛮大姓——兼驳“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论” [J], 张锡禄
3.道教对南诏大理国认同中华方术文化的影响——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 [J], 颜文强;刘芩芹
4.道教对南诏大理国认同中华方术文化的影响——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 [J], 颜文强;刘芩芹
5.南诏、大理国佛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