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R AO——右前斜位LAO—左前斜位CRA——头位CAU——足位AP—后前位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 .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 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 );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

C.右前斜30°(RAO 30 )和左前斜40°; 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 ]RCA LCX LAD (1)近段RCA (4)近段LCX (7)近段LAD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30° CAU 60° LAO^30° CAU 45° LAO(2)中段RCA (5)钝缘支(8)中段LAD45° LAO 30° LAO^30° CAU 60° LAO^30° CRA 30° LAO 60° LAO^30° CAU 30° LAO^30° CRA 90° LAO 90° LAO60° LAO^30° CAU (3)远段RCA (6)远段LCX (9)远端LAD30° LAO^30° CRA 30° LAO^30° CAU 30° LAO^30° CAU 90° LAO 60° LAO^30° CRA 45° LAO60° LAO^30° CRAM ff!支山腭!cWifSAI AO 60 4 CRA 30灼角tfiiJIM2J .AO 60AP ( RA 30。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图文并茂从流程到诊断,详解冠状动脉造影!

图文并茂从流程到诊断,详解冠状动脉造影!

图文并茂从流程到诊断,详解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只能显示直径大于0.5mm血管。

冠状动脉解剖及命名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脏表面,环绕心脏分布,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主干(LM)起源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行至前室间沟时分为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前降支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出,即对角支(D)、右室前支、室间隔支。

---左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分支有钝缘支(OM)。

➤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供应右心房、右心室前壁与心脏膈面的大部分心肌;主要分支有后降支(PD)、左室后支(PL)等。

正头位:正位+头位------AP+CRA左肩位:左前斜+头位---LAO+CRA蜘蛛位:左前斜+足位---LAO+CAU正足位:正位+足位------AP+CAU肝位:右前斜+足位---RAO+CAU右肩位:右前斜+头位---RAO+CRA正头位:正位+头位: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左肩位:左前斜+头位: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肝位:右前斜+足位: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OM 开口和体部右冠状动脉造影常用的投照体位:(左侧倾斜或头位)左前斜:RCA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后前位+头位:RCA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以诊断为主要目的1.不明原因的胸痛或心律失常,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2.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实用读图技巧,一起学习

冠脉造影实用读图技巧,一起学习

冠脉造影实⽤读图技巧,⼀起学习2021-09-09原创:好医术⼼学院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病的“⾦标准”,也是经⽪冠状动脉介⼊治疗(PCI)的基本功,⽆论是介⼊医⽣还是临床检查需要,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本⽂将通过冠脉详细解剖、冠脉常⽤造影体位以及如何描述冠脉病变等⾓度,让你对冠脉造影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冠状动脉局部解剖1.冠状动脉⾎管⽰意图:2. 冠状动脉正⾯观前降⽀及回旋⽀从左主⼲发出后很快分⽀,前降⽀⾛⾏于室间沟,回旋⽀⾛⾏于左房室沟,右冠仅有⼀个主分⽀,从右冠开⼝后⾛⾏于右房室沟。

3.冠状动脉后⾯观(膈⾯)膈⾯观主要有两个⾎管分布,⼀为回旋⽀分⽀,从左房室沟过来发出钝缘⽀⽀配左室侧壁;右冠从右房室沟过来发出后降⽀及左室后⽀到达左室侧壁。

所以左室侧壁有两个⾎管供⾎,如果病⼈发⽣下壁⼼肌梗死,则有两种可能——回旋⽀闭塞或右冠闭塞。

4.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5. 冠状动脉开⼝6. 冠状动脉切⼝8. 冠状动脉开⼝与主动脉冠状动脉开⼝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窦,分为左冠窦、右冠窦和⽆冠窦。

造影时,导管想要到达冠状动脉窦均需经过升主动脉,⽽想要到达升主动脉,⽆论从桡动脉还是股动脉途径⼊路,则需经过主动脉⼸。

主动脉⼸分⽀有三——头臂⼲、左颈总动脉、左锁⾻下动脉。

如为桡动脉⼊路,通过头臂⼲或左锁⾻下动脉进⼊;股动脉⼊路,则于降主动脉逆⾏到达主动脉⼸。

故病⼈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异常则影响导管到达。

9.左右冠状动脉分布类型:9.桥⾎管⽰意图:冠状动脉造影的常⽤投照体位以增强器的位置来定义位置:正位 (AP):增强器直接对着胸⾻;左、右侧位 (Later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左、右前斜位 (LAO、RAO):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脏;头、⾜位 (Cranial、Caudal):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部;左前斜+⾜位(脾位、蜘蛛位,LAO+CAU):从受检者脾区观测⼼脏;右前斜+⾜位(肝位,RAO+CAU):从受检者肝区观测⼼脏;左前斜+头位(左肩位,LAO+CRA):从受检者左肩观测⼼脏;右前斜+头位(右肩位,RAO+CRA):从受检者右肩观测⼼脏;左冠造影体位:右冠造影体位:冠脉造影读图技巧1.机头相当于眼睛,机头到哪,眼睛到哪2.如果眼睛的位置不变,可以想象把⼼脏反转3.回旋⽀跟着机头⾛4.是头是⾜看膈肌:头位膈肌在上,⾜位膈肌在下5.是左是右看脊柱:左前斜,脊柱在左侧;右前斜,脊柱在右侧6.右冠状动脉:加做右前斜,可以区分窦房结动脉及圆锥⽀如何描述病变?第⼀步:描述冠脉优势,病变位置、长度第⼆步:描述病变的狭窄程度1)狭窄分类向⼼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管腔中⼼线为中⼼均匀向中⼼缩窄,不同投照⾓度狭窄程度相同。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89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电视密度法
90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脉病变类型 1.病变范围 2.病变性质 3.球囊通过难易性 4.病变节段弯曲程度 5.病变冠脉轮廓
A型 局限,长度<10mm 同心性 容易 <45° 光滑
6.钙化 7.冠脉阻塞程度 8.与开口/分支关系
无或轻度 不完全 远离开口或分叉处
9.有无血栓

10.介入治疗成功率 >85%
B型 管状,长度 10-20mm 偏心性 较难,近段弯曲 45-90° 不规则
中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85%
C型 弥漫性,长度>20mm 偏心+钙化 困难,近段重度弯曲 >90° 完全闭塞或移植血管 病变 重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PD)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es of left ventricular, PL )
33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34
冠状动脉示意图
35
左冠脉解剖
36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 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25
Seldinger’s穿刺 法
26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27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28
交友 广泛…
29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30
影像增强器
患者
X线球 管
血管造影机
1. 机架;
2. 导管床;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脉3D图解助你轻松掌握造影体位医疗报告护理教学课件

冠脉3D图解助你轻松掌握造影体位医疗报告护理教学课件

二、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左冠造影一般选择6个体位,根据血管暴露的不同情况可进行调整。当正位导管到位后,按正头位——左肩位—— 蜘蛛位 ——正足位——肝位——右肩位顺时针转一圈进行投照。
【 1、正头位:AP+CRA30°:主要观察LAD近、中段,LAD与D分支处。 】
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 2、左肩位:LAO30°+CRA20°:主要观察LAD中、远段和D开口。】
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 6、右肩位:RAO30°+CRA20°:主要观察LAD中、远段。】
三、右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 1、左前斜位:LAO45°:可以充分显示右冠状动脉头部、体部,右冠状动脉呈“C”型,主要观察RCA 开口、起始部至PD,是观察右冠状动脉最重要的体位之一。】
右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 2、头位:AP+CRA20°:右冠状动脉呈“L”型,主要观察RCA远段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感谢聆听
冠脉3D图解,助你轻松掌握造影体位
姓名:** 时间:202x年1月1日
CONTENTS/目录
一、常用冠脉的缩写及常用的投照角度
二、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1、正头位 4、足位
2、左肩位 5、肝位
3、蜘蛛位 6、右肩位
三、右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1、左前斜位
2、头位
一、常用冠脉的缩写及常用的投照角度
常用冠脉的缩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 3、蜘蛛位:LAO45°+CAU30°:主要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及体部。】
左冠状动脉常用造影体位
【 4、足位:AP+CAU30°:主要观察LM、LAD、LCX开口及近端,LCX体部、OM开口。】

冠脉造影读片入门ppt课件

冠脉造影读片入门ppt课件

112283305
精品课件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平行于房室环平面,面对室间
隔平面
精品课件
9
右冠中段及PDA
右_rao_cau(右前斜足位)
精品课件
10
右_dominant
精品课件
11
右_nondominant
精品课件
12
左冠多体位flash
精品课件
13
左_ap(后前位)
精品课件
14
左_lao_cra(左前斜头位)
LCX近、中、远、DX、OM
精品课件
3
右_ap(后前位)
精品课件
4
右_lao_cra(左前斜头位)
右冠中、远及各PDA和PL分支
精品课件
5
右_lao(左前斜位)
平行于室间隔,面对房室环
显右_lao_cau(左前斜足位)
精品课件
7
右_rao_cra(右前斜头位)
精品课件
8
右_rao(右前斜位)
精品课显件 示LAD近、远、SP、LCX、 OM
19
左_rao_cau (右前斜足位)
LM、LAD近段及
LM/LAD/LCX分叉
精品课件
20
左_dominant
精品课件
21
献给我的好友兼舍友何晨和张永辉,以此怀念难以忘怀的研究生生涯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为了便于阅读,整理为ppt格式,如涉及版权问题联系QQ:
• 头位将冠脉近端缩短,观察冠脉远段,足位将冠脉远端缩 短主要观察近段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说课讲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说课讲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RCA LCX LAD(1)近段RCA 30°LAO+30°CAU 30°LAO+30°CAU 90°LAO+30°CAU 45°LAO (4)近段LCX30°LAO+30°CAU60°LAO+30°CAU(7)近段LAD30°LAO+30°CRA30°LAO+30°CAU60°LAO+30°CAU(2)中段RCA 45°LAO 30°LAO 90°LAO (5)钝缘支30°LAO+30°CAU60°LAO+30°CAU(8)中段LAD60°LAO+30°CRA30°LAO+30°CRA90°LAO60°LAO+30°CAU(3)远段RCA 30°LAO+30°CRA 90°LAO (6)远段LCX30°LAO+30°CAU60°LAO+30°CRA(9)远端LAD30°LAO+30°CAU45°LAO60°LAO+30°CRA。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
• 按狭窄所在的血管名称分 如 左主干狭窄、前降支狭 窄、回旋支狭窄、右冠状动脉狭窄、分支血管狭窄
• 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 如 单支血管狭窄、双支 血管狭窄、三支血管狭窄
精选课件ppt
26
几种较为特殊的狭窄病变
左主干病变
定义:一般指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程度≧50%的病变,占心导管检查病例的 4~10%占冠脉造影病例的5%。
15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 到达左室钝角缘时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
为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精选课件ppt
18
回旋支动脉分段
• 近段 开口部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 远段 第一钝缘支发出处到回旋支动脉终末
精选课件ppt
19
5 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
•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最常见 70% •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 均衡型
精选课件ppt
20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1.1 冠脉造影正常的概念
• 冠脉造影正常指在多个必要的或常用的投照角 度上清楚地暴露了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 支和分叉部位,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没 有缺如,管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逐渐变细,管 壁光滑柔软,无狭窄等,血流TIMI III级
41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 造影后小于15 mmHg。 •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精选课件ppt
35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入门图解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冠状动脉造影体位的选择以充分暴露病变为原则,由于冠脉造影的局限性,即便是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也宜多角度投射。

常用冠脉造影投照体位(图8及表4)。

图8 冠脉造影投照角度示意图黑色箭头代表X线的方向;A.前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B.头位和足位的区分主要以图像增强器的位置而定,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头端时,称为头位(cranial);当图像增强器斜向患者的足端时称为足位(caudal)。

C.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0°;D.头位30°和足位20°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2]RCA LCX LAD(1)近段RCA 30°LAO+30°CAU 30°LAO+30°CAU 90°LAO+30°CAU 45°LAO (4)近段LCX30°LAO+30°CAU60°LAO+30°CAU(7)近段LAD30°LAO+30°CRA30°LAO+30°CAU60°LAO+30°CAU(2)中段RCA 45°LAO 30°LAO 90°LAO (5)钝缘支30°LAO+30°CAU60°LAO+30°CAU(8)中段LAD60°LAO+30°CRA30°LAO+30°CRA90°LAO60°LAO+30°CAU(3)远段RCA 30°L AO+30°CRA 90°LAO (6)远段LCX30°LAO+30°CAU60°LAO+30°CRA(9)远端LAD30°LAO+30°CAU45°LAO60°LAO+30°CRA(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读懂手把手教你做冠脉造影(精美图文教学)
现阶段,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今天做造影,明天就上班”的安全、准确,熟练掌握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重中之重。

本期,我们步步为营的讲解方式,手把手向您介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细节,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内容欢迎转发分享,既可以用作新手入门的参考,又可以用于教学资料。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知识的共享,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提升自我。

1.完善术前检查,
排除相关禁忌症: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BNP凝血全套甲状腺功能输血前全套心电图心脏超声造影剂皮试(部分医院已取消)2.备皮+消毒+铺巾常规消毒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区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已为主流,但桡动脉穿刺不难见到高位桡动脉、严重迂曲、血管直径过细、严重血管痉挛等情况,所以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有备无患。

桡动脉及股动脉区域常规消毒铺巾3.器械准备下图中列举了冠状
动脉造影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现广泛使用的多功能造影导管,即可同时用于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

这种导管在经右桡动脉操作时极为方便,但有时通过左侧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型号便偏小,可借助其他类型造影导管进行操作。

介入器材多为亲水涂层,沾水便极为滑利、便于操作。

猪尾造影管用于左心室造影检查,但左心室造影并非所有中心都常规开展
的项目。

4.药物配制每个中心常规配制的药物不太一样,部分中心还喜欢使用混塔的“鸡尾酒”。

我中心常规配制药物:
肝素钠(用于术中肝素化,60-80U/Kg),维拉帕米及硝酸甘油缓解血管痉挛。

“鸡尾酒”配置及其浓度
5.桡动脉穿刺及置管穿刺点定位:约桡骨茎突上一横指,桡动脉搏动较强处。

此处桡动脉搏动一般较为良好,且血管走形较直,便于穿刺。

且此处桡动脉离桡骨骨面较近,便于术后压迫止血。

为何不直接选择腕关节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呢?是因为此处虽便于穿刺,但可能术后不利于止血,故非上上之选。

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的是广为使用的Seldinger穿刺法,如下图所示。

Seldinger穿刺法局麻:在拟定的穿刺
点处进针,避开体表静脉,于皮下打一皮丘,再进针,回抽未见血液后方继续推注利多卡因。

尽量不要局麻便刺到桡动脉,导致血管痉挛以致穿刺困难;亦不要远离拟定穿刺点持针方法:笔者持针多喜以拇指、食指捏住穿刺针内外鞘连接处,针尖斜面朝上,沿局麻针眼进针,针身与患者上肢大约成角30-60°,沿血管走形缓慢进针;待针回血后继续进针穿刺切忌急于进针,首当仔细感受血管走形,避开血管弯曲处,沿血管走形进针。

初学者穿刺不成功多因进针前未能体会血管走形,盲目进针,首针未见血管实乃常事,此时不要忙于退出穿刺针,仔细感受此时穿刺针与血管搏动之间的关系,再将穿刺针退到皮下,调整后进针成功率应会提高很多外撤
穿刺外鞘时,切忌快速外撤,切忌扶鞘不稳,切忌见血心慌撤出穿刺针的内针后,缓慢外撤穿刺外鞘,待回血十分良好后,送入直导丝送入直导丝时须无阻力方可继续送入导丝,切忌暴力,必要时可借助X线观察导丝走向在导丝送入过程中,须用左手按压住血管穿刺点附近,放置导丝进入时出血沿导丝切开皮肤后,可用止血钳尖端钝性分离,不易损伤血管沿直导丝送入血管鞘时,导丝尾端须退出血管鞘内芯尾端;植鞘过程中导丝尾端应与鞘同步前进,若导丝不进反退,表明血管多有弯曲,此时在射线指导下植鞘则更为安全;沿导丝植入血管鞘时须无较大阻力,若有明显阻力或患者诉明显疼痛,提示血管直径过细或血管弯曲,切忌继续植鞘置鞘后便是给预先配置好的“鸡尾酒”,首先从桡鞘中抽出少量血液排出气体排气后给予肝素钠行全身肝素化
(60-80u/kg),维拉帕米2.5mg及硝酸甘油200ug缓解桡动脉血管痉挛。

给药时切记注射器尾端朝上,不可推注气泡进入血液6.环柄注射器+三联三通排气将三联三通仅与造影剂及压力感受器联通,其它中心还会在中间孔中连接生理盐水用于导管冲洗7.将超滑导丝送至主动脉此过程在于多多
熟悉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动脉-主动脉-主动脉窦底这一血管路线,操作切忌粗鲁急躁,避免损伤小血管。

小动脉血管损伤亦有大后果,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多使用双抗,甚至更强的抗栓措施,导致大出血的事件并不少
见。

沿导管将超滑导丝送入主动脉的操作手法,部分医院使用的是J形导丝,因长度较短,需将导丝和造影导管一前一后同时推送
将超滑导丝送至主动脉窦底盘圈后,便可沿导丝送入造影导管。

此过程初学者建议缓慢推送,切忌暴力,毕竟初学者对所谓阻力体会不深刻,导致上肢动脉夹层者亦不少见8.反复排气将造影导管送到位后需再次排气:回抽少量血液即可;连接三联三通,然后竖立三联三通,再次回抽少量血液;在射线下“冒烟”,再次排气。

反复排气是为了避免将气泡直接
推入冠脉血管,导致气栓这一严重并发症;若少量气体进入冠脉,一般无症状,嘱咐患者咳嗽数次便可;若进入中量气体,可采取反复推注动脉血进入冠脉,冲刷气体;若进入大量气体,危及生命,需立即抽吸导管抽吸血液及气体,积极抢救。

使用带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少量血液排空气体
将造影管与三联三通连接,此后操作中,环柄注射器应始终处于倾斜状态,避免将空气推入冠状动脉排气过程中,同时应观察主动脉有创压力图形:正常压力图形呈光滑无顿挫的波浪形态,顶点即为收缩压,谷点即为舒张压。

观察有创压力及心电图应贯穿于整个冠脉造影过程,此为患者生命线,重要性不可言喻。

上图为冠状动脉内压力室化表现,呈深“V”形态,当冠脉压力变为此图形时,意味导管开口处发生嵌顿,因进入冠脉开口过深、导管开口紧贴血管壁或冠脉严重狭窄、
冠脉痉挛等所致。

压力室化是冠脉介入中的常见现象,需及时识别及处理9.冠状动脉造影基本操作:右手旋转导管,左手进退导管;在进退中旋转,在旋转中进退,初学者常不能同时旋转及进退,此需台下多练习;切忌一直同一方向旋转(部分术者认为不可超过270度),易致导管折断、打结损伤血管;任何旋转及进退导管都应在有创压力检测下进行;多冒烟、少采集;应全程关注有创压力曲线变化。

右冠状动脉造影:应该选择在左前斜位进行导管操作。

将导管开口朝向非右冠开口方向(若直接朝向右冠脉开口送入导管,常常导管进入右冠过深,张力较大,易致右冠血管痉挛,甚至右冠夹层);送至窦底,旋转导管至右冠开口大致方向,(非熟练者可再选择此时冒烟一次,看清楚右冠开口位置)旋转过程中一般多需同时上提导管,一般即可到达右冠开口;若未右冠开口,则需冒烟找清楚右冠脉开口位置,再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导管到位后会随心动周期呈“点头征”,此时应观察有创压力曲线,当证实压力曲线正常后,需再次冒烟,证实导管在右冠开口,同时可观察导管与冠脉的同轴性及导管进入冠脉开口的深浅,若同轴性较差或进入冠脉开口过深、过浅,则应当先调整适当后采集电影。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操作流程分解左冠状动脉造影:多选择正位(后前位)或左前斜位。

将导管朝向非右冠开口方向,送至左冠窦底,冒烟看清楚开口位置,上提导管至同一水平,旋转导管即可进入左
冠开口。

解剖上,左冠开口高于右冠开口,大致位于气管分叉下2肋间。

将导管放置于高于左冠开口,向下送的同时旋转导管至左冠开口方向,因TIG多功能导管形状类似于左冠指引导管,可自行寻找左冠开口,便易直接弹入左冠开口。

此法需要一定的熟练度。

如选择左前斜位,可将导管送至左冠窦底,冒烟看清楚左冠开口位置,旋转并推送导管至左冠开口。

若未至开口,因此时导管张力较大,不应继续原地旋转导管,应先外提导管,调整方向后再继续推送导管至冠脉开口。

此法需要较强的熟练度,易用力过猛损伤冠脉。

左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操作流程分解10.采集电影并分析图像
行多体位采集电影:多体位可充分展露冠脉各节段真实情况,单体位展示的血管造影是不可信的。

采集电影时应注意竖立环柄注射器,避免注入空气。

右冠状动脉造影左前斜45°:较好的展示RCA近段至后三叉以近头位30°:较好的展示RCA远段、左室后及后降支
左冠状动脉造影:右足(右30,足20-25):LCX开口、全程及OM、LM开口、体部、LAD近段右头(右30,头20-25):LM开口、LAD近中段,极近段可能与LCX重叠,远段可能短缩、LCX远段正头(头25-40):LAD中远段、对角支及
穿隔支、LCX远段、LM主干左头位(头20-25,左前30-45):LAD中远段、明确区分对角支和穿隔支、对角支开口、LCX 远段蜘蛛位(左45-60,足25-35):LM开口、体部、前三
叉、LAD和LCX近段分支的开口
足位(足30):较全面的显示左冠,LCX开口、全程,前三叉,LAD近段
11.退出鞘管、导丝,包扎止血经桡动脉途径拔出造影导管,应沿导丝缓慢退出,以免损伤血管。

拔出部分鞘管,摸清穿刺内口(血管穿刺口,而非皮肤切口),将桡动脉止血器气囊上绿点对准标记的穿刺内口,固定后向气囊中打气
15-20ml气体,远端能感受到桡动脉搏动为宜;造影后4-6小时可去除包扎器,换用纱布加压止血。

桡动脉止血器包扎示意图下期预告
下期我们即将退出的是手把手教学系列的第二部: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