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李书磊,1964年生,河南原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文学专业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教授。著作有:《1942:走向民间》、《文学的文化意义》、《杂览主义》和《都市的迁徙》等8部著作。
二、作品背景介绍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研究。主要讲述的是作者深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州胡麻营乡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希望小学”以及丰宁一中等学校了解到的当地教育的所有情况。通过对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的描述,通过与教委领导、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向我们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在文化变迁中的面貌。当然,由于各地经济、教育状态的
很大差异,我认为这只能是代表一类地区和一类学校。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简易朴实,在通俗的语言中却埋藏着作者深刻的见地,一段段精辟的分析,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真是难能
可贵,我很佩服。
(一)为什么是村落中的国家?
摘录:
丰宁作为国家政权建制的一部分与中国人和一个县份都没有二致。六大班子”,部局委办,公检法司,一应俱全。高中、初中、小学三级学制基本上与县、乡、村三级政制相平行。虽然有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说法,村小应该从属于村里了,但实际上,村小的校长都是由国家机构任免,都是国家干部、且学制、课程与教材都是国家教育部颁布。村里只负责修建校舍、购置桌凳,对人事、教学与日常管理则没有权力。正式教师是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教师。
草场上的队列,按时响起的铃声,都是人有一种军事化的组织感。围墙内测几乎贴的不
留隙地的各种标语,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闯入你的眼界,而学童们震耳欲聋的齐声朗读,更使这种话语生出声色。从操场眺望可以看见不远处的荒山,与学校比邻而显得有些凌
乱的农舍,对比之下使你感到这所学校就是在自然散漫的村居人中认为设置的国家环境。它
是国家培育人才的工厂,它自身也是国家形象的一种展现。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教育系统更有效的自治手段,由于教育从业者更纯粹的信念和更严谨的行为,由于学校与村落生活的相
对隔离性,使小学比这里的国家行政机构-乡政府倒更具国家的色彩了。
从组织与职能来说,小学就是深入村落的国家机构,正如马克思主义者路易斯奥尔瑟撒学校是一种国家”机器的判定。
校服、校园、校礼、校歌,这些全是国家意志与形象的展现。
丰宁希望小学在成片的农舍与田野中显得既特别又独立,它居于乡村,为乡村而设,
却又不属于乡村。农民们从学校边走过,总带着关注而又疏远,陌生但又不无艳羡的眼光看着那漂亮的楼房与高高飘扬的国旗。
村小是村落中的国家”,它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乡土,此时学校将力量专注于学生本身,它
作为国家文化机器的功能在校园围墙之内实现。
从作者所言,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之所以称为村落中的国家,是因为所面对的学校从设立、运营、管理、设施、人员、目的、课程、教学种种都与农村的农民的生活无关,却无时无刻不与国家有关,在这个层面上,学校是一个缩小了的国家”,只是地址在农村而已,它是为国家服务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但是这个地区之所以完全这么典型,跟它起初建立
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
(二)为什么是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
作者在当地显然是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所以也在这当中经历着当地文化的变迁。比如
刚开始作者接触的老师全是中专居多的毕业生,可是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产生,从
师范毕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开始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之前一直处于优势”的土派教师的地位也
开始受到威胁,这些从城市里回来的年轻的教师们开始把城市里的一些东西带进来,洋派教
师开始发挥主力军作用。
总之,作者可以说对这个地方的教育做了很深入的了解然后成文, 在变,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
文化也在变,所以谓之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
三、教师生存状况
一个好老师的案例:出家乡今北京的闯荡使她(一个女教师)的脸上有了一些沧桑感,说起大学毕业生在县里的命运,她闪现出一种幽幽的眼神。不过当她站在讲台上用小学教师
特有的高声高调教英语时,她个人坎坷命运的痕迹从脸上神奇地消失了,表情舒展了,气度
雍容了,眼角眉梢生出些与她的年龄不相称的慈祥与威严。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惊
讶于师性会有这样的力量,心想这个人进学校才算是真正地回到了本行。
这么样一个经历坎坷的老师,却全心做着教育的事业,当一茬茬的毕业生培养出来为城市做着贡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为这些老师做些什么呢?
本书中对教师状况的描写其实反映了我国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是当下教师热点问题
的集中反映。
首先是教师待遇问题。在丰宁希望小学(1999),教师工资比那些失业、下岗、拿半薪或者
工资被企业长期拖欠的好一些,但是比企业职工和政府人员相差很多,一个教师通常一个月
只能拿到300元,而那时到北京打工的丰宁青年一个月也能挣到500元。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
当时教师的工资之低,而在世俗社会,尤其是现在这样的社会,一个人的工资直接决定了他的经济地位,由此看来,那些乡村教师当时的生存状态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举例子来说,研
究型”教师赵瑞银因为其突出的工作成绩曾经去市里参加讲课大赛,还被邀请做讲座,在学校也是以城市的身份向农家子弟作现代生活的言传身教,但是回到家里,在作者拜访她家时,
她向外人自觉展现的又是乡村形象,这就造成了乡村小学教师特有的冲突与尴尬!让很多教
师难以转换角色。
此外,在这样一所乡村学校,除了教师、办公室等公共用房,老师都是没有房子的,没
有自己的房子,教师就成了村里没有恒产的人,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恒产是很难有恒心的。所以这些教师很多都缺乏安全感,也成为丰宁最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和最大的寄居者群体。
工资低,生活水平不高,没有房子,缺乏最基础的安全感,因为就造成了一个悲惨的问
题就是女教师普遍不愿意嫁给男教师,因为她们对教师职业的辛苦与贫寒、对教师这一职业
前途的有限性看的很清楚。有一位女老师过了30还不远嫁给男教师,最后嫁给了一位县法院
的副院长。在作者看来,女教师的这种倾向性在当时肯定深深地刺激了他们男同事的同时,也会让她们自卑,因为这种倾向变成了女教师群体相互示范的一种显性社会行为模式之后,又会引起她们自己的自卑心理。毫无疑问,看不起男教师再推一步就是看不起自己,一个连
自己的看不起的职业能有多少吸引力呢?这个我们需要去好好思考。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变成了乐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这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写下的是泪滴。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是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才知道,这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一首《长大后,我就成
了你》确实反映了教师的生存之难和工作之苦。
当时如此,尽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农村教师的情况依旧如此,而且可以说,教师待遇
低已经成为教师行业缺乏安全感的一大因素,不仅仅限于农村教育。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