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心理学教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心理学教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

俄国⽣理学家巴甫洛夫创建的⾼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脑机能的最有影响的学说。

所谓⾼级神经活动指的是⼤脑⽪层的活动。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五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如新⽣⼉⽣来就会吸吮,⾷物进⼊⼝中会分泌唾液,就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条件反射与某种⽆关刺激多次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例如,在学校中,铃声与许多活动相结合,如起床、上课、吃饭、休息等,于是,铃声对我们产⽣了信号的意义,变成了条件刺激物,什么样的铃声便会引起什么样的⾏动,这就是条件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类,⼀类是具体信号,包括物理环境中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刺激物;另⼀类是抽象信号,如⼈类的语词。

抽象信号是⼈的社会活动的产物。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条件反射是⼼理活动的⽣理基础。

有关⼈脑中⼼理的东西与神经⽣理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科学积极探索的⼀个重⼤课题。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医学⼼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医学⼼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学号队别专业层次(⼀)A型题:在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每题1分1.⼈们进⼊百货公司,每⼈注意的东西总不⼀样,这是知觉(A )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E.补偿性2.以下现象中,哪个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 A )A.游泳池的⽔刚开始显得很凉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C.你更喜欢丝绸⽽⾮天鹅绒的感觉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你感觉不到E.视觉丧失后听觉能⼒有很⼤提⾼3.体液学说认为,多⾎质的⽓质特征是( A )A.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交际,缺乏毅⼒和耐⼼B.直率、热情、易感情⽤事、喜冒险、易冲动C.冷静、踏实、善于忍耐、稳定、情感不外露D.想象丰富,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缺乏果断E. 活泼,精⼒旺盛,⼼境变换剧烈,脾⽓暴躁试卷第1页(共8页)4.根据智⼒测验的结果,智商在70-79之间表⽰( A )。

A.智⼒临界状态B.智⼒超常C.智⼒优秀D.智⼒中等E.智⼒低下5.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 B )。

A.机械识记⽽接受的B.⽆意识记⽽接受的C.有意识记⽽接受的D.⽆意回忆⽽接受的E.有意回忆⽽接受的6.考试时想不起题⽬的答案,⼀出教室则想起。

这种现象叫( E )。

A.完全遗忘B.永久遗忘C.部分遗忘D.暂时回忆E.暂时遗忘7.标准化考试中常⽤选择题⽅式测验学⽣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记忆中的( D )。

A.联想B.有意识记C.⽆意识记D.再认E.回忆8.现代⼼理学诞⽣的标志是( D )A.1913年华⽣提出⾏为主义学说B.1883年魏特曼建⽴第⼀个⼉童⼼理实验室C.弗洛伊德创⽴精神分析理论D.1879年冯特建⽴第⼀个⼼理实验室。

E.希波克拉底提出⽓质的体液学说9.下⾯哪⼀个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 C )A.前怕狼,后怕虎B.与⼈交往可以结识许多朋友,⾃⼰⼀⼈独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C.⼲部既想严格管理,⼜怕得罪⼈D.宝宝⽣病了,既不想吃药,也不要打针E.放假了既想回家与家⼈团聚,⼜想留在学校学习10.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 )A.韦⽒智⼒测验可以⽤于团体测试B.韦⽒智⼒测验既包括⽂字测验也包括⾮⽂字测验C.16PF是⼀种临床症状⾃评量表D.TAT是认知⽅式测验E.EPQ是美国⼼理学家编制的(⼆)X型题:在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少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01

《医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01

20XX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生理应激引起()A.单纯生理反应B.单纯心理反应C.免疫反应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D.以上都是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D.副交感——胰岛系统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C.A、B两项都是 D.A、B两项都不是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8.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A.病因 B.诊断C.治疗 D.预防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A.积极而稳定B.心境平静C.乐观D.悲喜有节制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家庭因素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C.肢体残疾D.听力和语言残疾1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A.16岁以上成人B.17岁以上成人C.18岁以上成人D.20岁以上成人14.强调先天性遗传和个体素质的特点在变态心理的产生中起主导作用,属于哪种理论模式()A.行为模式B.医学模式C.动力学模式D.社会模式15.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C.有意前注意D.无意后注意16.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A、自由联想疗法B、森田疗法C、询者中心疗法D、系统脱敏疗法E、支持疗法1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独立性18、激情的特点是A、持久且强烈B、持久且微弱C、积极且短暂D、短暂且爆发E、积极且稳定19、不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是A、病人的经济状况B、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C、医患关系D、疾病严重程度E、治疗计划特点20、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A、A型B、B型C、C型D、D型E、E型21、下列疾病中,哪个不属于心身疾病A、十二指肠溃疡B、抑郁症C、癌症D、糖尿病E、支气管哮喘22、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23、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24、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A、心理诊断B、心理治疗C、心理卫生D、心理咨询E、心理适应25、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A、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B、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征C、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D、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绪反应E、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2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A、心理活动和行为B、情绪和行为C、心理活动和观念D、智力和观念E、智力和情绪27、一女性,55岁。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王熙凤
史湘云
薛宝钗
林黛玉
问题与思考2:
气质类型 不同
➢同学们在退换商品中不同的 行为表现,是什么原因?
行为与气质:
据理力争: 胆汁质 灵活变通: 多血质 耐心诉说: 粘液质 自认倒霉: 抑郁质
问题与思考:
• 如何看待气质及其类型?
兴奋过程: 指神经活动由静 息状态或较弱状态转 为活动或较强状态。
抑制过程:
指神经活动由 活动的状态或较 强的状态转为静 息的状态或较弱 的状态。
2、高级神经活动两个 基本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
强度:指神经细胞能接 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以 及神经细胞持久工作的能 力。
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 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均衡。
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 过程相互转换过程的难易 程度。
巴甫洛夫认为:
以上三个基本特性 的独特结合构成了 四种基本的高级神 经活动类型。3、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①强而不平衡型 (兴奋型)
②强而平衡、灵 活型(活泼型)
③强而平衡、不 灵活型(安静 型)
④弱型(抑制型)
问题与思考1:他们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
•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伊凡· 彼德罗维奇:
俄国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医师、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的创始人,高级神 经活动生理学的奠 基人。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 构者,也是传统心理 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 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 物之一,曾荣获诺贝 尔生理学奖。
1、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个基本过程是: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间脑位于脑干上部,在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属于人脑的高层部分。 间脑的主要结构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下丘脑的结构与功能
下丘脑的结构与功能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方,也叫丘脑下部,体积虽小,但功能极大。 功能: 是植物性神经的较高级中枢,与内脏活动有密切联系 主管内分泌系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 与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密切相关,在情绪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快乐、痛苦)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C、社会现实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D、机体状态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反映是心理存在的形式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 主观性 能动性
活动是人心理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皮亚杰:智慧来源于动作。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神经兴奋的传导也叫电传导,即生物电的传导。特点: 遵守“全或无”法则 兴奋在单个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在神经系统内是单向传导 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性 多条神经纤维同时传导不同兴奋,互不干扰,具有绝缘性,对准确传递信息意义重大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由许多神经元共同完成。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靠彼此接触的部位——突触。 突触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广泛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人类心理的实质 神经系统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及其新发展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科学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是指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学说。

巴浦洛夫将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应称为反射,其中与生俱来的为无条件反射,习得的为条件反射。

并揭示了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方式和程序,将条件反射定位于大脑半球。

巴浦洛夫医学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条件反射学说。

当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能引起动物和人类本能的反射
的刺激相结合时,会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产生一个新的反射,这种反射现象称为条件反射。

2.分析器学说。

高等动物和人类除了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外,还具有第二信号
系统,即第二分析器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它是以现实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以言语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3.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高等动物和人类除了具有第一信号系统外,还具有第
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它是以现实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以言语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4.神经类型学说。

巴浦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把人的
神经活动过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兴奋型:神经系统强、不平衡,代表人物是张飞。

活泼型:神经系统强、平衡、灵活,代表人物是多血质。

安静型:神经系统强、平衡、不灵活,代表人物是粘液质。

弱型:神经系统弱,代表人物是抑郁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新进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新进展

四、我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介绍西方儿童心理学著作,如艾 华编译《儿童心理学纲要》,陈大齐译《儿童心理 学》等等。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 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黄翼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性格 评定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并出版了相关著作。
(三)自然成熟理论
格赛尔 (A.Gesell,1880-1961)是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 他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是他的自然成熟理论。格赛 尔通过双子爬梯试验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历史演化的结果, 是由儿童的生理成熟所规定的,有着自己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四)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儿童心理 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发生认识论 体系。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先天遗传结构与 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 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和 平衡作用 。他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
与新进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新进展
一、西方学前儿童心理的早期研究 1、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洛克(J. Locke,1632—
1704)发表了《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 2 、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J.J. Rousseau,
1712—1778)《爱弥尔》中提出“自然教育理论”, 3、达尔文(C.Darwin,1809—1882)在其进化论思想推动之下,研究了
个体心理的发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4、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1842—

运动生理学学科现状与进展

运动生理学学科现状与进展
1920 年柯乐福发现了蛙在安静和肌肉运动时毛细血管 控制血流的机制 。柯乐福还和林德赫德研究了肺内气体交换 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运动时机体燃料的选择利用以及脂类氧 化和糖类氧化之间的依存关系 ;测定了不同运动时血液的重 新分布以及运动时心脏呼吸的动力学 。柯乐福还擅长研究设 计各种仪器设备 ,并利用这些仪器做了许多经典运动生理学 实验 ,如 Krogh 自行车测功计 、氮氧法测心输出量等 ,并被世 界各地的实验室广泛应用 。
在美国哈佛疲劳实验室存在的 20 年中 ,为培养未来运动 生理人才 ,把运动生理学作为一种职业 ,为提供的博士后培训 制度 ,都是哈佛疲劳实验室独特的成就 。事实上 ,哈佛疲劳实 验室的功绩不仅仅是推动运动生理学科的发展 ,而且是提高 我们对应用生理学与社会学的理解和交流 。为此在运动生理
学领域 ,论及实验室的工作 ,应当首推哈佛疲劳实验室 。20 年间 ,先后有 15 个国家的学者在此工作 ,它撒下的种子 ,并在 全世界开花结果 。这些学者回国后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 室 ,并成为国际运动生理界的头面人物 。国际知名的运动生 理学家 ,大多可将其根追溯到与哈佛疲劳实验室的渊源 。因 此 ,哈佛疲劳实验室被称作运动生理学领域的“麦加圣地”。
如何看待巴甫洛夫学说 ( 1849 - 1936) ,本人学识浅薄 ,不 敢妄加评论 ,还是先让我们看看前苏联和当代俄罗斯运动生 理学家的学术成就吧 ! 巴甫洛夫创立的大脑两半球高级神经 活动学说 、条件反射性的反应规律等等 ,这些理论对研究运动 器官的协调活动有着指导意义 。如 :1) 肌肉活动协调的机制 ; 2) 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3) 感官的机能 ;4) 肌肉活动时的植 物性机能 ;5) 运动疲劳的原因等 。这些研究成果影响运动生 理学发展中关于机体的整体性 ,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 能特性的变化的思想体系 。为了使运动生理学的科研成果系 统化 ,上升到理论并指导实践 ,被称为前苏联运动生理学奠基 人的阿·恩·克列斯朵夫尼科夫 (1885 - 1955) 以巴甫洛夫的高 级神经活动学说为理论基础 ,和他的同事们收集了大量事实 材料 ,发展了关于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的概念 、关于运 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的概念 、关于运动训练程度的应用指标 等 ,把生理学知识系统化地运用到体育教育与运动领域中 ,于 1938 年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人体生理学》,这本书成为第一本 前苏联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用书 。与此同时 1939 年还出版 了克列斯朵夫尼科夫的《运动生理学》《、身体练习的生理学特 点》和《运动生理学论文集》三本著名的专著 ,这些专著在深入 研究体育教育与运动的理论基础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巴甫洛夫,И

巴甫洛夫,И

巴甫洛夫,И.П.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1936)
大家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

1849年 9月26日生于梁赞,1936年 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

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金。

他又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

他开始时研究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但主要工作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他发展了И.□.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其多年实验研究的总结,主要记述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1927)之中。

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在苏联,它们被认为是对心理学问题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深入研究的自然科学基础。

他强调了心理与生理的统一,反对把心理的东西与生理的东西割裂开来。

他应用客观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内省主义的束缚。

近几十年来,生理学中的新进展使人们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使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本身得到发展。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20世纪初,巴甫洛夫针对狗的“心理性分泌”用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他对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开始。

在几十年内积累了许多资料,逐步形成了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狗吃食物时大量分泌唾液,即使没有吃到食物,但看到(或嗅到)食物时也分泌唾液,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性分泌。

巴甫洛夫观察了这类现象,认为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也是一种反射。

不过,吃食引起唾液分泌是固定的、无条件的反射,而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暂时的,起伏变化的,依靠许多条件的反射。

因此,巴甫洛夫把吃食引起唾液分泌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把看到食物或嗅到食物的气味引起唾液分泌这类新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在非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化学成分、坚硬和干燥的程度等;在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那些与唾液分泌没有直接关系的特性,如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实际上是食物的那些主要特性的信号。

又如将有颜色的酸液注入狗的口中,引起大量的唾液分泌,后来当狗看到这种颜色的酸液但尚未注入口中时就引起了唾液分泌。

这些条件反射有重要的适应意义,使动物能更精确地适应外部环境(见图)这种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巴甫洛夫认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铃声原来与食物无关,并不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是与食物刺激无关的刺激。

在铃声单独作用几秒钟后给狗食物,这叫做强化。

重复若干次以后,铃声单独作用即可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原来与食物无关的铃声变成了食物的信号。

这种能引起条件反射的铃声叫做条件刺激。

能引起非条件反射的食物叫做非条件刺激。

在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由非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强烈的兴奋灶会把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较弱的兴奋灶吸引过来,也就是说,非条件反射为条件刺激开辟了一条通到非条件反射中枢的暂时通路。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系统脱敏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

由沃尔帕创立。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沃尔帕曾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亦即使用放松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最后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实施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1、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2、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疗法。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2、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神经科学的经典理论和最新发展

神经科学的经典理论和最新发展

神经科学的经典理论和最新发展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科学。

它涵盖许多领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生物化学研究、感官系统和认知功能的研究以及大脑中不同部分的研究。

神经科学已经迅速发展了几十年,许多经典理论在不断演变和扩展,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最新研究成果。

一、经典理论1.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理论是神经科学中的一项经典理论,它指的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并且这些突触的连接强度是可以改变的。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这些突触结构的连接强度,当连接强度加强时,信息传递效率也会相应地提高。

突触可塑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时程的可塑性(LTP),另一类是长时程的抑制(LTD)。

LTP指的是连接强度增强的现象,LTD指的是连接强度减弱的现象。

这些现象都是通过神经递质分子和信号途径的调节实现的。

2. 神经发生学说神经发生学说认为,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通过基因、环境和经验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观点认为神经元不像一些科学家过去所认为的那样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其结构和连接方式。

很多神经元都有一个分支结构,这个结构被称为树突。

树突可视为神经元接受信息的主要位点,信息通常通过他们进入神经元的中枢部位。

除了树突,神经元还有一个结构叫做轴突,通过它,神经元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组织。

3. 脑定位理论脑定位理论是一种古老的、经典的神经科学理论,人们认为人类大脑不同的功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中。

例如,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对语言能力起关键作用,另一个区域则负责视觉处理。

这项理论在20世纪初被提出,自那时以来,人们对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随着科技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这个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二、最新发展1. 神经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神经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是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

神经计算机是一种类似于人类大脑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生物化学的运算,同时可以处理更加高级的信息。

人工智能则是一种更加广义的概念,它要求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和感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其他学科。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903年,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他早年在詹姆士指导下从事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领域。

桑代克是一位多产作家。

他的书目包括507项,其中许多是巨著和专著。

比较著名的有:《教育心理学》(1903)《智力测验》(1926)《成人的学习》(1931)《人类的学习》(1931)以及与其学生盖茨(A.1.Gates)合著的《教育之基本原理》(1932)。

他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起初,桑代克用小鸡做实验,训练它们走用书隔起来的迷津。

以后,他又用猫和狗作被试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箱,进行动物学习的研究。

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并把这种看法照搬到人类的学习。

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早已提出过关于联结的概念(最早见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代替了观念的联合。

桑代克根据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并总结以往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开始确立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及其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把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确定为研究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它由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别差异三部分组成。

桑代克把行为分为先天的反应趋势(本能)和习得的反应趋势(习惯)两类。

他重视本能,视之为丫切行为的基石。

本能的特点是不学而能,是先天的联结,而习惯是后天的联结。

桑代克指出,人性只是为教育提供了出发点,教育的真正任务是根据人的需要来逐渐改变人性。

因此,他重视研究人的学习的规律。

学习心理学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部分。

他把学习过程看做形成后天习得的联结的过程,并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的三个定律。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正确答案:C2、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正确答案:A3、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次思潮是( )A、认知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B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正确答案:B5、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超限抑制B、消退抑制C、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正确答案:C6、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正确答案:B7、“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A、维特海默B、加涅C、考夫卡D、苛勒正确答案:D8、( )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情操B、专业技能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正确答案:C9、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声音却很小,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正确答案:C10、( )是指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求异思维D、创造性思维正确答案:D11、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教师的知识B、教师的期望C、教师的能力D、教师的人格正确答案:B12、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A、华生B、布鲁纳C、奥苏贝尔D、皮亚杰正确答案:B1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解释,这是一种( )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正确答案:D14、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B、詹姆士C、冯特D、华生正确答案:C15、老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华生C、托尔曼D、斯金纳正确答案:B16、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的心理学派是(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格式塔D、机能主义正确答案:A1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桑代克C、奥苏伯尔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B18、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态度B、归因C、自我认知D、印象正确答案:B19、有意义学习的倡导者是( )A、华生B、皮亚杰C、奥苏贝尔D、布鲁纳正确答案:C20、根据实际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为( )A、有意识记,无意识记B、机械识记,接受识记C、机械识记,意义识记D、有意义识记,无意义识记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保持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量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遗忘。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提出的一种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该学说认为,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和抑制,而这两种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决定了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巴甫洛夫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兴奋型的人或动物具有高强度的兴奋过程和较弱的抑制过程,表现为容易激动、冲动和情绪化。

活泼型的人或动物则具有较高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强度,以及较好的平衡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和易适应环境。

安静型的人或动物具有较弱的兴奋过程和较强的抑制过程,表现为冷静、沉着、谨慎和有条理。

抑制型的人或动物则具有低强度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以及较差的平衡性和灵活性,表现为胆小、羞怯、被动和缺乏自信。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对于理解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教育、训练和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忽略了环境和经验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等。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1. 简介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由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关于条件反射的学说。

该学说主要探讨了动物和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刺激来形成条件反射,并进一步影响行为。

2. 条件反射的形成2.1 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是指一种对生物体来说是自然的、本能性的刺激。

•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sponse,UR)是对无条件刺激的自然、本能性反应。

2.2 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是指在无条件刺激之前没有引起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sponse,CR)是对条件刺激的学习性反应。

2.3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形成经历着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在无条件刺激(US)的作用下,生物体会产生无条件反射(UR)。

2. 条件刺激引导阶段:在初始阶段的基础上,将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S)同时出现,生物体逐渐将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反射(UR)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CR)。

3. 形成阶段:经过多次重复,在没有无条件刺激(US)的情况下,仅通过条件刺激(CS)就能引发条件反射(CR)。

3.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3.1 第一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一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指通过无条件刺激(US)引发的无条件反射(UR)的形成。

它属于基础的、先天的反应,不受个体的意识和经验的影响。

例如,一只狗在闻到食物的气味时流口水。

3.2 第二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第二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指通过条件刺激(CS)引发的条件反射(CR)的形成。

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的CS和US的联结而形成的反应。

这种反应受到个体的意识和经验的影响。

例如,通过为狗响铃,然后给予食物,最终狗会在听到铃声时流口水。

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概念

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概念

巴甫洛夫学说的基本概念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通过训练,使一个原本对刺激无反应的个体对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

这种训练可以是积极的,例如给予奖励或惩罚,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消除或避免惩罚。

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它可以使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

二、高级神经活动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包括思维、情感、意志等。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与低级神经活动(如反射)不同,它具有更复杂、更灵活的特点。

高级神经活动可以调节低级神经活动,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三、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神经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稳定状态。

这种状态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当我们习惯了一种行为方式,就会很难改变它,即使有新的信息或经验出现。

动力定型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系统的适应和记忆功能,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四、兴奋和抑制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

兴奋是指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加强,而抑制是指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减弱。

兴奋和抑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

五、反射的高级类型反射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它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直接反应。

然而,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反射可以变得更加复杂和灵活。

例如,人类可以通过思维和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依靠本能的反射。

巴甫洛夫认为,反射的高级类型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六、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是巴甫洛夫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个学说认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语言功能主要集中在左侧大脑皮层,而空间感知功能主要集中在右侧大脑皮层。

这种定位说为后来的神经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七、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指根据个体的气质和性格特点,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弱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发展潜力,这个学说为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第一章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 1.消退抑制 •
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以后,如果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 非条件刺激强化,则会使建立的条件反射量逐渐减少, 直至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 消退抑制是体育教学训练中纠正学生或运动员错误动 作的科学基础。在实践中,对错误动作不予强化,则可 使错误动作逐渐消失。 消退抑制形成的快慢取决于(1)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2)消退的次数和每次消退的间隔时间。
• 三、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 三、建立条件反射的生理过程

从图1可见,条件反射建立的生理过 程实质为两个功能上无关中枢间形成了一 种暂时性神经联系。 人体运动中所形成的条件反射活动要 复杂得多,如下图(跳马):

• 复杂运动条件反射具有以下特点:

1.参与的中枢多
– 2.反射活动是一连串的,相互链锁的
– 3.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是必不可少的
• 4.条件抑制
• 在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以后,由于增加附加刺激而不 予强化而建立起来的抑制现象,称为条件抑制。
• 四、睡眠抑制 •
• 睡眠抑制是一种抑制在大脑皮质广泛扩散的现象。 睡眠对机体来说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机制,良好而充 足的睡眠是运动员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必要保证。
第三节 大脑皮质的高级功能
• 一、皮质的分析综合机能 •


• 2.分化抑制

随着条件反射的巩固,大脑皮质只对经常被强化的 刺激才发生阳性反应,而对相似刺激不作出反应, 这种现象称为分化抑制。 分化抑制是运动员逐渐掌握正确动作,使动作精益 求精的生理机制。

• 3.延缓抑制 •
• 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如果在条件刺激出现后,间隔一定 时间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则在这段间隔时间内,皮质呈抑 制状态,不出现反射活动,这一现象称为延缓抑制。 排球运动中的扣球练习,就是利用延缓抑制的原理,通过不 断练习,使运动员准确掌握起跳时机。

其他主治系列40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

其他主治系列40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

其他主治系列40相关专业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巴甫洛夫B.华生C.马斯洛(江南博哥)D.弗洛伊德E.冯特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①巴甫洛夫(PavlovIvanPetrovieh,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

②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一反应心理学。

他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日趋精进。

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之久。

③马斯洛(AbrahamH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④弗洛伊德(FrendSigmun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

通过自由联想、析梦等方法对潜意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梦的解析》是其重要著作之一。

⑤威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

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性人物。

他被普遍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创建人。

他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脱离了哲学走向真正独立的道路。

[单选题]2.心理学是研究以下哪项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A.思维和情绪B.心理现象C.人格心理特征D.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E.意志过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生理学、心理学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对前苏联心理学的研究意义颇大,已成为前苏联心理学中最具特色的宝贵财富,也为科学地阐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在巴甫洛夫的晚年及他逝世之后,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继续从事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创造性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以下面几个理论为代表。

(一) 安诺欣的机能系统理论
安诺欣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学生。

他对运动结构、肌肉活动结构,意识和活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大量研究。

早在1932年他就发现,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使手术后受到破坏的神经机能得到恢复。

这一发现使他认识到,由运动产生的返回传入冲动对完成动作的重要意义,于是他提出了机能系统理论。

他认为,行为的最终适应效果是系统的组织因素。

当有机体的行为偏离最终适应效果时,有机体借助于返回内导作用,能产生新的适应反应,直到活动的结果与原来的活动意图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关系为止。

安诺欣的这个理论是对巴甫洛夫学说的发展、充实和改造。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级活动学说,只是强调刺激通过相应的反射弧的兴奋引起某种反射动作,而不能解释有机体主动探索外界的行为,也不能解释有机体是怎样纠正自己的错误的。

安诺欣的机能系统理论通过把返回传入联系、动作结果受纳器、超前反映等概念引入研究之后,把传统的反射弧理论改造为反射环理论,解决了机能系统形成和自我调节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意识和活动的统一性问题。

这是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说的重大发展。

(二) 别林斯坦的运动感觉修正原则
别林斯坦是前苏联生理学家,他研究的出发点是分析人的完整的主动运动——行走、劳动活动、使用工具等行动。

他认为,单靠传出冲动根本不可能操纵运动活动,有机体为了调节输出过程,必须利用感觉信号。

当感觉信号缺乏或输入系统出现紊乱时,有机体的运动将出现障碍。

因此,只有感觉传入信号才能保证实现经常修正运动的“监督装置”。

也就是说,有机体利用感觉传入信号修正自己的运动使其达到目的。

此即运动感觉修正原则。

重视行为的目的性是别林斯坦强调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把有机体放在一个积极主动的位置,这是很有见地的。

由于他的主张与安诺欣的相类似,故不再详述。

(三) 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理论
鲁利亚是前苏联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奠基人、国际著名神经心理学家。

他根据对大脑损伤病人进行机能恢复训练工作的研究,提出了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的理论。

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是一种机能系统的产物,不同的机能系统包含许多不同脑区的活动。

他把脑分成三个互相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即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质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使大脑皮质能够接受信息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在大脑皮质的后部,包括皮质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质下组织。

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分析、综合)
和保存。

第二机能系统由许多脑区构成,如视觉区、听觉区、一般躯体感觉区等,每个脑区又可分成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等不同等级。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它在额叶的广大脑区,也包括三个不同等级区。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他既重视了各分区的作用,又着重强调了整体统一的功能。

他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理论,受到了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广泛注意,也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