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

合集下载

一汽轿车电气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一汽轿车电气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Q企业机密企业机密Q/CAF01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AF01 0300 P-19B-2009前 言本标准制定是根据公司产品设计要求,对开发的轿车电气零部件进行电磁兼容性认可试验而制定的。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国家标准,ISO标准,TL-VW大众公司(供货技术条件)标准以及汽车行业等相关标准。

本标准由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电气空调科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彦军。

第一次修订:魏彦军。

第一次修订时间:2008年11月20日。

第二次修订:魏彦军。

第二次修订时间:2009年8月5日。

轿车电气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轿车电气零部件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的试验条件、方法及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SO 7637-1 机动车 传导抗扰 定义及总则ISO 7637-2 机动车 传导抗扰 沿电源线瞬态传导干扰ISO 7637-3 机动车 传导抗扰 沿非电源线线路的瞬态传导耦合干扰ISO 11452-1 机动车 零部件辐射抗扰 定义及总则ISO 11452-2 机动车 零部件辐射抗扰 自由场法ISO 11452-3 机动车 零部件辐射抗扰 横电磁波(TEM)小室法ISO 11452-4 机动车 零部件辐射抗扰 大电流注入(BCI)法ISO 11452-5 机动车 零部件 辐射抗扰 带状线法3 定义3.1 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3.2 电磁骚扰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骚扰可以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3.3 电磁兼容设备或者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车用燃油泵EMC规范

车用燃油泵EMC规范

车用燃油泵EMC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只适用于上海盈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部使用,对外无效。

2.目的
该规范定义出产品制造要求及测试要求,用于通过多家EMC测试要求,例:GBT 18655、GMW 3097、SMTC 3 800 006、TL_81000、Q/JLY J7110779B等。

3.产品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盈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部有刷直流燃油泵EMC测试。

4.关键零件
1.电容:1μF,用于降低电机传导发射中的特定频段。

2.屏蔽帽:用于屏蔽换向器、电刷运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5.产品制造要求
1.所有零件尺寸及性能需符合图纸要求
2.电容焊接在RFI上,电容引脚漏出电极片≤1mm
3.电容不允许虚焊及检测电容容值
制造过程中首检及巡检中拆解观察。

4.转子动平衡≤10mg
转子初始动平衡≤100mg
5.转子换向角10°±1°
6.转子换向器片间高度差max0.003
7.接地片与极壳正常接触
正常接触
8.屏蔽帽与极壳配合处不允许有明显间隙(max0.5mm)
间隙max0.5
9.泵芯制作完成后需磨合≥20h
6.产品测试要求
1.测试仪器:示波器采集电压及电流波形
2.测试电压:1
3.5V直流稳压电源;测试压力:额定压力
3.电压及电流波形近似正弦波形,且不允许有凸出毛刺
电流波形
电压波形(毛刺不允许)
4.电压及电流波形占空比近似1:1
占空比接近1:1
5.电压峰峰值max250mV,且稳定,跳动≤20mV。

遥控钥匙技术条件

遥控钥匙技术条件

期温度达到上限温度时进行功能测试,其功能状态应达到C级。
4.8.2 耐振动性能
遥控钥匙插入点火开关后,与点火开关一起应能经受X、Y、Z三个方向的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参数见表
4的规定。
共 15 页 第 4 页
GEELY
乘用车遥控钥匙技术条件
Q/JLY J7110148C-2015
表4 振动试验参数
频率 (Hz)
(3)在试验过程中,钥匙若更换电池,需重新对遥控钥匙进行以上(1)和(2)ESD 试验;
4.8 环境稳定性
4.8.1 耐温性能
4.8.1.1 低温储存性能
遥控钥匙在-40℃的低温试验箱内放置 16h,待遥控钥匙恢复常温后,外观无异常变化,应符合 4.1.1、
4.2 条规定,功能等级要求:C。
4.8.1.2 低温工作性能
——对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做了更新。 ——定义产品的功能状态,规定了产品性能的等级 ——规范遥控距离测试方法 ——增加了对遥控频率、发射功率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产品低温工作性能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产品高温工作性能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耐温湿度循环变化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洗衣机试验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自由跌落试验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耐划痕试验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油漆附着力试验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标识耐摩擦耐久试验的技术要求 ——调整试验项目表 ——改变贮存的环境温度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伟、林涛. 本标准于2015年11月05日发布,2016年6月1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 ——Q/JLY J7110148B-2013 (2013 年 7 月 30 日第一次修订) ——Q/JLY J7110148A-2010(2010 年 7 月 15 日首次发布)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

汽车电磁兼容法规介绍

六、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1、应该从标准规定间隔30~1000MHz 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 2、整个频段范围内的测量数值,技术机构可以将频段分为13个频段进行测试, 以每个频段的最大辐射值来衡量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3、如果在检测过程中频率超过这一限制,那么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查,以确定该 现象是由车辆本身,而非背景辐射所造成的
测试时车辆状态:1、发动机应该在正常的运行温度下运行并且变速器置于空挡
六、测试方法
2、当雨水或其他降水正在降到车上或者在降水后的10min 之内,不要进行检测。 3、所有可能被驾驶员或成员打开的、能产生宽带辐射的设备均需开启到最大负 载,例如雨刮电机或风扇。由于不会连贯使用,因此喇叭、电动车窗电机不需要 开启。
二、定义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的定义: 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的定义:车辆或零部件或独立技术单元在其电 磁环境中能令人满意的工作,又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造成不应有的 电磁干扰的能力。即在汽车及其周围的空间中,在一定的时间内(运 行的时间),在可用的频谱资源条件下,汽车本身及其周围的用电设 备可以共存不致引起降级。 电磁环境: 是指存在于一个指定位置的电磁现象的总和。
六、测试方法
图1 车辆检测位置 不包括电磁反射平面的水平区域
六、测试方法
图2 不包括电磁反射平面的水平表面 由椭圆确定的表面的界限
六、测试方法
图3检测天线相对于车辆位置
六、测试方法
附录5检测由车辆产生的窄带电磁干扰的方法
测试目的:该检测是为了检测窄带电磁干扰,可能从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系统或 者其它窄带源发射出来的干扰。
测量位置 1、高度 检测天线的相位中心至少应该高出地面150mm±10mm。 10m 检测 检测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比车辆停放平面高出3.00mm±0.05m。 3m 检测 检测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比车辆停放平面高出1.80mm±0.05m。 检测天线接收单元的任一部件与车辆停放平面的距离不能比检测天线的相位 中心与车辆停放平面的距离近0.25m。

QJLY J7110500C-2014 乘用车电动天窗总成技术条件

QJLY J7110500C-2014  乘用车电动天窗总成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版本更替情况为:
——Q/JLY J7110500B-2012(2012年9月31日第三次修订)
——Q/JLY J7110500A-2011 (2012 年 1 月 1 日第二次修订,于 2012 年 5 月 23 日第一次修改。)
——JLYY-JT90-08(2008 年 5 月 31 日第一次修订)
Q/JLY J7110500C-2014
乘用车电动天窗总成
技术条件
<秘密级>
编 制: 陈继福 校 对: 龚大昌 审 核: 高冬仙 审 定: 李宏华 标准化: 伍永会 批 准: 羊 军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十月
GEELY
乘用车电动天窗总成技术条件 Q/JLY J7110500C-2014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天窗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4.1.2 天窗上的螺钉应紧固,无松动现象;滑槽内的活动件应移动顺畅、无卡滞现象及异常噪音;遮阳 板在天窗上应安装到位,且操作灵活,便于拆卸,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无异响。 4.1.3 在电机或者电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天窗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打开或关闭。 4.2 外观要求 4.2.1 天窗的塑料件表面不允许有毛刺、裂纹、扭曲变形、气泡、划痕等缺陷。 4.2.2 天窗的金属件必须按产品图样的要求,经过表面工艺处理或防锈处理。所有外露金属零件、部件 应采取防腐措施,镀层质量应符合 QC/T 625-2013 中 5 的要求,外露表面不得有油污、脏物及滴落的粘结 剂。 4.2.3 天窗的玻璃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试验后不允许出现漏水现象,渗水量<100ml/min, 渗水处无流水成线,且在试验过程中,不能有水 进入车内,也不能产生毛细现象,同时水不能进入天窗的无水区域,评定方法按 QC/T 900-1997 中附录 E 的规定进行。 4.3.19 天窗框架密封胶密封性

QFC-CC06-001A-2015-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

QFC-CC06-001A-2015-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

企业机密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 发布Q/FC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功能状态定义 (3)5 部件重要性分类 (3)6 试验要求 (3)6.1 测试环境要求 (3)6.2 供电电源电压 (3)6.3 试验样机数量要求 (3)6.4 接地要求 (3)6.5 零部件分类及代号 (4)6.6 试验项目选择 (4)7 传导发射试验 (4)7.1 传导发射试验-电压法 (4)7.2 传导发射试验-电流探头法 (9)8 辐射发射试验 (11)8.1 试验目的 (11)8.2 试验方法 (11)8.3 试验结果判定 (15)9 瞬态传导发射试验 (17)9.1 试验方法 (17)9.2 试验程序 (18)9.3 试验结果判定 (18)10 抗扰试验 (18)10.1 大电流注入传导抗扰试验 (19)10.2 暗室法辐射抗扰试验 (22)10.3 便携式发射机测试方法 (25)11 低频磁场抗扰测试 (29)11.1 试验目的 (29)11.2 试验方法 (29)11.3 试验结果判定 (30)12 传导抗扰测试 (30)12.1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 (30)12.2 信号线耦合传导抗扰试验 (33)13 静电放电试验 (36)13.1 试验目的 (36)13.2 试验方法 (36)13.3 试验结果判定 (38)附录A(规范性附录)沿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40)附录B(规范性附录)沿信号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44)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磁兼容试验室、测试计划及测试报告要求 (48)附录D(规范性附录)辐射发射及传导发射限值符合性判定方法 (49)附录E(规范性附录)非标准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50)附录F(规范性附录)瞬态脉冲测试电路 (56)附录G(规范性附录)暗室法试验扩展-雷达波 (58)附录H(资料性附录)量产零件变更EMC复验程序 (5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华晨 EMC试验 电气及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测试规范201212.32

华晨 EMC试验 电气及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测试规范201212.32
5 一般要求及辅助负载
5.1 通用要求 本工程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车辆内部以及车辆和其内部电磁环境之间的电磁兼容性(EMC)。 本规范中的要求及测试方法以第2节参考的标准为基础。 所有测试设备必须根据ISO17025进行标定。 在进行发射和抗扰度测试时,应当注意控制无线电边界以降低DUT、测试夹具和电磁环境之间的耦
合。 在一般的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只对单一的物理零部件进行测试,但是对于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
可包含多个物理零部件(比如:音频系统部件)。 所有电器部件在进行测试前,必须准备好经过华晨电子电气处认可的测试计划。 作为测试实验室的过程的一部分,应当对测试设备、测试配置和测试过程进行记录,华晨保留检查
实验室测试流程的权利。 本规范指的元件可以包括元件、设备、模阻、马达、产品或者DUT(测试中设备)。 若本规范与参考标准之间发生矛盾,以本规范规定为准。 华晨有权根据公司需求修改本规范,若本规范发生变更,由华晨提前三个月通知供应商,三个月后
开始执行修改后的测试规范。
4
只有在华晨电子电气处同意,且在产品设计说明中记录了测试规范变更的情况下,才允许改动规定 的测试内容。
华晨电子电气处负责对电器部件测试规范变更(如DUT测试状态的变化)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记 录到产品设计说明中。
供应商负责根据本规范制订测试计划,华晨电子电气处负责对测试计划进行审核。供应商负责在华 晨认可的电磁兼容试验室完成测试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测试内容,且测试结果满足要求。
人工网络(AN)
用于表示一种连接至DUT电源线的已知阻抗设备。 3.18
短时工作电机 需要人为控制,工作时间短的电机,如车窗电机、后视镜调节电机等。
2
3.19 长时工作电机 工作时间长的电机,如雨刮电机、暖通电机。

浅析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浅析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浅析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电子技术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汽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在汽车的制动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系统还是行驶系统中,电子设备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汽车的可靠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目前,和汽车电子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有很多,文章将从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车厂企业标准这四个方面对汽车电子主要的一些电磁兼容标准进行论述。

标签: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汽车电子电磁兼容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国际标准,如ISO、CISPR、IEC 等;地区标准,如欧洲的EEC指令和ECE法规;国家标准,如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中国国家标准(GB)等;车厂企业标准有:德国的宝马、大众,美国的通用、福特,法国的标致,日本的NISSAN 等。

1 国际标准1.1 ISO11452系列ISO11452《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量所产生的电气干扰-零部件测试法》,该系列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子抗窄带电磁辐射源产生的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ISO 11452包括11部分,分别为:ISO 11452-1《第1部分:概述和定义》;ISO 11452-2《第2部分:电波暗室》;ISO 11452-3《第3部分:TEM小室》;ISO 11452-4《第4部分:线束激励法》;ISO 11452-5《第5部分:带状线》;ISO 11452-6《第6部分:平行板天线》,该标准已于2002年撤销;ISO 11452-7《第7部分:射频功率直接注入》;ISO 11452-8《第8部分:磁场抗扰度》;ISO 11452-9《第9部分:便携式发射机》;ISO 11452-10《第10部分:扩展音频范围内传导骚扰的抗扰度》;ISO 11452-11《第11部分:混响室》;ISO11452系列标准中,采用最多的是ISO 11452-2和ISO 11452-4。

电磁兼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

电磁兼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

汽车电磁干扰防止措施及相关标准汽车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无论是汽车内部还是外部的电磁干扰对车用电子设备尤其是车用ECU(电控单元)影响都很大,这些电磁干扰会严重影响汽车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

众所周知,半导体元件对脉动电压非常敏感,当瞬变电压值超过其电压值时,半导体元件会被击穿而损坏,而脉冲信号一旦被ECU(电控单元)误认为输入信号便会使电子设备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至产生故障。

因此,为了防止异常现象发生且允许汽车电子设备在这种环境下正常工作,要求在现代汽车上采用一些防干扰措施,以保证车用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抗干扰的基本技术一是消除干扰源,二是防止干扰信号的串人。

下面介绍几种提高汽车电子设备抗干扰性能和抑制其产生电磁干扰的基本技术。

1)电路设计模块化。

在电路板设计中,根据电路在汽车上发挥的功能及位置的不同,将执行器电路、传感器电路、系统控制电路分开设计,形成不同的电路模块,使不同模块的电源、搭铁(金属车体)线分开,减少不应有的耦合,提高绝缘阻抗。

为避免干扰,应先将电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由发电机供电)传输到各个模块,而后分别进行整流、滤波、稳压、供电。

模块中的数字搭铁与模拟搭铁分开,工作搭铁与安全搭铁一点连接。

2)阻尼电阻。

在点火装置的高压电路中,串入阻尼电阻,削弱火花产生的干扰电磁波。

阻尼电阻值越大,抑制效果越好。

但阻尼电阻太大,又会减少火花塞电极间的火花能量。

阻尼电阻一般用碳质材料制成,电阻值约10-20 kll。

阻尼电阻加在点火线圈端和火花塞接头端。

3)并联电容器。

在可能产生火花处并联电容器,如在调节器的“电池”接柱与“搭铁”之间和发电机“电枢”接柱与“搭铁”之间并联0.2~0.8 的电容器;在水温表和机油压力表的传感器触点间并联0.1~0.2 的电容器;在闪光继电器和电喇叭的触点处并联0.5 F电容器等。

4)金属屏蔽。

发电机、起动机、火花塞等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都能产生电磁波。

屏蔽是抑制电磁波干扰的有效方法。

QJLY J7110274B-2014 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测 定方法

QJLY J7110274B-2014 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测 定方法

Q/JLY J7110274B-2014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秘密级>编 制: 胡 瑶校 对: 陆顺斌审 核: 何后裔审 定: 杨国斌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马芳武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一月前 言本标准是对Q/JLY J7110274A-2011《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的修订。

与Q/JLY J7110274A-2011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修改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样袋处理;——添加样袋空白确认;——修改气体捕集装置要求;——修改样件要求;——修改气体捕集要求;——修改分析方法要求;——修改试验报告要求;——删除了附录A;——对标准的章条进行重新编排。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试验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胡瑶、陆顺斌、何后裔。

本标准于2014年1月20日发布,于2014年1月31日实施。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JLY J7110274A-2011(2011年3月第二次修订);——Q/JLY J711489-2008(2008年12月第一次修订);——JLYY-JT9-08(2008年3月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术语和定义、试验要求、样件、气体捕集、分析方法、挥发量计算、试验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乘员舱及行李舱导入流动空气接触的非金属材料和零部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Q/JLY J7110818A-2014 车内非金属件挥发性有机物测定袋式法封装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挥发性有机组分挥发性有机组分是指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不高于250℃的有机化合物。

电磁兼容测试规范规定

电磁兼容测试规范规定

上海航盛实业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HS-ZC-730-011
文件名称:汽车电器部件电磁兼容测试规范
制定部门 工程技术中心制定日期 2014-10-20
编 制 李生林 版本/版次 A/0
审核 页数 9页
批准 发行日期
会签部门 客车事业部 重卡事业部 乘用车事业部工程机械事业部 签字
会签部门 电子商务部 总经办 财务审计部 工程技术中心 签字
会签部门 企业管理部 售后部 采购部 市场部 签字
会签部门 物流部 质量体系部 制造部 车联网技术中心 签字
会签部门 物料计划部
签字
文件修订记录
版本/版次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 修订 审核 批准 A0 2014-10-20电器部件电磁兼容测试规范初版
3.1.3 脉冲2b
3.1.7脉冲5a。

QLQB C-208-2014 乘用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规范(柳汽标准)

QLQB C-208-2014 乘用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规范(柳汽标准)

13 扩展音频抗扰 ..................................................................... 48
13.1 电磁干扰 ..................................................................... 48 13.2 测试系统布置 ................................................................. 48 13.3 测试过程 ..................................................................... 49
qlqbc2082014乘用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规范201509发布201515实施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qlqbc208201441功能类型和等级42零部件类型和测试项选择43dut的工作状态44测试环境45信号调制46接收机参数设置1147抗扰测试步长和驻留时间1248测试系统的布置1249天线的选择14410检波器的选择14411测试设备14412测试报告2051限值要求2052测试系统布置2253测试过程2661限值要求2762测试系统布置3171限值要求3172测试系统布置3381限值要求3382测试系统布置3483测试过程3691电磁干扰3692测试系统布置36qlqbc2082014ii93测试过程3710自由场抗扰37101电磁干扰38102测试系统布置38103测试过程4111低频磁场抗扰41111电磁干扰和要求42112电磁干扰42113功能要求42114测试系统布置42115测试设备42116测试过程4312发射机抗扰43121电磁干扰和要求44122测试系统布置44123测试设备46124测试过程4713扩展音频抗扰48131电磁干扰48132测试系统布置48133测试过程4914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49141测试系统布置49142测试设备试验脉冲发生器50143干扰脉冲51144功能的性能要求58145测试过程5815控制信号线瞬态传导抗扰59151测试系统布置59152干扰脉冲61153功能的性能要求64154测试过程6416静电放电抗扰66161放电强度和要求66162测试系统布置67163测试过程68qlqbc2082014iii本标准由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技术中心提出

乘用车音响技术条件QJLY J7110336B-2014

乘用车音响技术条件QJLY J7110336B-2014

Q/JLY J7110336B-2014乘用车音响技术条件<秘密级>编 制: 吴世明校 对: 凌学锋审 核: 路影 蔡德暄 审 定: 陈文强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吴成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十月前 言为规范乘用车音响技术条件,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 Q/JLY J7110336A-2011《乘用车音响技术条件》的修订,与 Q/JLY J7110336A-2011 相比, 主要差异如下:——工作温度、气候环境、机械环境、电磁兼容及试验方法进行了更新。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吴世明。

准于2014年10月20日发布,2014年11月20日实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JLY J7110336A-2011(2011年8月首次发布)、Q/JLY、Q/JLY J711063-2008(2008年7月首次发布) ——JLYY-JT134-08(2008年6月首次发布)J711054-2009(2009年2月修订)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音响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乘用车上进行音、视频接收、播放的信息娱乐产品,包括收音机、导航系统、影音系 统、智能车载系统、多媒体系统等。

本标准适用于2014年11月20日之后新研发的零部件,2014年11月20日之前的已量产的产品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46-2011 调幅广播收音机测量方法GB/T 6163-2011 调频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GB/T 15860-2011 激光唱机通用规范GB/T 19392-2013 汽车 GPS 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T 26775-2011 车载音视频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30038-2013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 代码)SJ/T 10448-1993 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SJ/T 10730-1997 VCD 视盘机通用规范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Q/JL J100003-2009 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Q/JLY J7110779B-2014 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3 技术要求3.1 通用要求3.1.1 产品的文件要求乘用车音响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Q_JLY J7110479B-2016 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Q_JLY J7110479B-2016 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a) 手柄式调角器在距手柄前端 10mm 处加载一个力,手柄解锁操作力为(20~70)N; b) 手轮式调角器的调节力矩为(0.5~3)N·m; c) 座椅靠背回复力(手柄式):从最前调节位置回复到设计位置的操作力矩应不大于 40 N·m。 4.3.2 座椅纵向调节功能 75kg 载荷时,单柄式手柄解锁操作力不大于 70N;滑动力不大于 170N,滑动过程中偏差≤30N。 75kg 载荷时,双手柄解锁操作力不大于 70N;滑动力不大于 170N,滑动过程中偏差≤30N。 4.3.3 座椅升降调节功能 75kg 载荷下,手柄式手柄操作力(作用点位于手柄前端 10mm 处)不大于 70N ;手轮式升降手轮的 操作力矩为(0.5~3)N·m。 4.3.4 座椅头枕调节功能: a) 座椅头枕解锁按钮操作力应不大于 25N; b) 座椅头枕向上调节操作力为(10~70)N; c) 座椅头枕向下调节操作力应不大于 70N; d) 座椅头枕旋转调节操作力矩为(1~8)N·m;
GEELY
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Q/JLY J7110479B-201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手、电动座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座椅(以下简称座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名称更新为《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增加了座椅外观感知质量要求; ——增加用于直接发泡头枕的内饰织物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发泡聚丙烯类(EPP)材料性能要求; ——更新了手动座椅调节功能要求; ——增加了电动座椅的调节功能要求; ——增加了座椅动态舒适性要求; ——增加了电动座椅的电动调节工作噪声; ——增加了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性能要求; ——更新了正面碰撞座椅动态性能要求; ——增加了侧面碰撞座椅动态性能要求; ——更新了后碰试验座椅安全性能要求; ——增加了头枕鞭打性能要求; ——增加了座椅调节高低温性能; ——增加了座椅耐光老化性能要求; ——增加了非金属材料的雾化性限值要求; ——增加了电磁干扰(EMC)要求; ——增加了座椅的多环芳烃限值要求; ——对纵向调节疲劳、靠背调节疲劳及升降调节疲劳的要求进行了更新; ——增加了后座椅靠背翻折疲劳、后座椅座垫翻折疲劳及 Easy Entry 疲劳要求; ——增加了座椅手、电动滑轨性能要求; ——增加了加热垫性能要求; ——增加了安全带提醒装置(SBR)性能要求; ——增加了靠背调角器要求;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摘要:为了全面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能力,令汽车产业能够高效率生产,就此提出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

明确国内外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的设定,并分析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为我国汽车产业提出后续指导。

进行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检测流程分析,分别为设计汽车电子零部件模型结构、设计模型接口、设计PCB地平面,进而实现对整体结构的设计,不仅加快了汽车电子零部件检测的效率,还确保了各个检测环节的有序进行,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积极意义。

关键词: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检测1.国内外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1.1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国际标准对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电磁兼容问题而言,国外非常重视,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制订了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标准,该电磁兼容性标准大致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IS011451、ISO 11451,以及IS011452的两个系列,目前该领域电磁兼容性标准体系,已经逐渐趋于完善。

为了更好的检测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研发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抗干扰方法,并对注意事项进行了细致说明,详细分析了电磁辐射干扰的来源,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电磁辐射的相关测试。

就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他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检测流程,相比国际上通用的电磁兼容标准,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有更加严格的检测标准,比如说德国大众公司、美国福特公司,他们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并持续深入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科研工作,实时指导汽车电子零部件干扰信号的排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采用SAE J1113兼容标准体系,确保车辆各电子零部件的有序运行[1]。

1.2国内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汽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针对汽车无线电干扰问题,我国开设了汽车检测机构,用于控制无线电对汽车的干扰水平。

随着汽车产业不断壮大,相关企业开始认识到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重要性,争相收购了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系统,并紧急制定电子电磁兼容标准。

QFC-CC06-001A-2015-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

QFC-CC06-001A-2015-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

企业机密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 发布Q/FC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功能状态定义 (3)5 部件重要性分类 (3)6 试验要求 (3)6.1 测试环境要求 (3)6.2 供电电源电压 (3)6.3 试验样机数量要求 (3)6.4 接地要求 (3)6.5 零部件分类及代号 (4)6.6 试验项目选择 (4)7 传导发射试验 (4)7.1 传导发射试验-电压法 (4)7.2 传导发射试验-电流探头法 (9)8 辐射发射试验 (11)8.1 试验目的 (11)8.2 试验方法 (11)8.3 试验结果判定 (15)9 瞬态传导发射试验 (17)9.1 试验方法 (17)9.2 试验程序 (18)9.3 试验结果判定 (18)10 抗扰试验 (18)10.1 大电流注入传导抗扰试验 (19)10.2 暗室法辐射抗扰试验 (22)10.3 便携式发射机测试方法 (25)11 低频磁场抗扰测试 (29)11.1 试验目的 (29)11.2 试验方法 (29)11.3 试验结果判定 (30)12 传导抗扰测试 (30)12.1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 (30)12.2 信号线耦合传导抗扰试验 (33)13 静电放电试验 (36)13.1 试验目的 (36)13.2 试验方法 (36)13.3 试验结果判定 (38)附录A(规范性附录)沿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40)附录B(规范性附录)沿信号线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44)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磁兼容试验室、测试计划及测试报告要求 (48)附录D(规范性附录)辐射发射及传导发射限值符合性判定方法 (49)附录E(规范性附录)非标准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脉冲 (50)附录F(规范性附录)瞬态脉冲测试电路 (56)附录G(规范性附录)暗室法试验扩展-雷达波 (58)附录H(资料性附录)量产零件变更EMC复验程序 (5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编 制: 马从海校 对: 胡鹏博、赵兰霞审 核: 熊想涛审 定: 陈文强会 签: 于波、付朝辉、兰振宇、吴旭峰、韩海强、付宝珍、杨国斌、刘巍、周大永、叶永亮、李宏华、董洪雷 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吴成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九月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5)5. EMC检测项目选择矩阵 (7)6. 瞬态传导发射(CE01) (7)7. 电磁传导发射(CE02) (8)8. 电磁辐射发射(RE01) (9)9. 瞬态传导抗扰度(CI01) (11)10. 瞬态耦合抗扰度(CI02) (11)11. 电磁辐射抗扰度(BCI)(RI01) (12)12. 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RI02) (13)13. 手持发射机抗扰度(RI03) (13)14. 磁场抗扰度(RI04) (14)15. 静电放电(ESD01) (15)附录A 瞬态电压/电流变化率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17)附录B CI01~CI02干扰电压波形及参数(规范性附录) (19)附录C 手持发射机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23)前 言为了指导和规范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测试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提供了对零部件进行优先评价的可能,零部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能够有效降低其导致整车级EMC问题的风险。

然而,零部件的实验并不能代替整车级的试验,二者的确切联系依赖于零部件的安装位置、线束长度、线束布置、接地位置和天线位置等等。

因此,满足本标准要求的零部件,仅意味着其获得搭载车辆进行整车级EMC实验的资格,如果零部件在整车级EMC测试阶段出现问题,供应商依然有责任和义务对其零部件产品进行设计整改。

本标准代替了Q/JLY J7110779A-2013《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评价规范》和Q/NBDW J0104001-2013《车辆电气零部件EMC规范》。

与两个标准相比,主要差异为:——“目次”部分:本部分依据标准架构对标准目录进行重新编排。

新标准对标准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新标准架构由九大部分构成:目次、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EMC检测项目选择矩阵、测试项目要求和附录。

——“前言”部分:本部分主要新增阐述了部件级EMC测试和整车级EMC测试之间的认可关系。

明确电气/电子部件需同时获得部件级和整车级EMC测试认可,才能获得研究院关于产品EMC性能的认可。

——“范围”部分:本部分主要对标准适用性进行了重新定义。

考虑到研究院开发车型的动力系统多样化,对标准适用车型的动力系统进行了专门的阐述。

——“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本部分主要对引用标准重新梳理。

考虑到研究院供应商体系的日益国际化,引用标准均修改采用ISO、CISPR标准,以便于现实工作的开展和交流。

——“术语和定义”部分:本部分主要新增定义了对标准内容正确理解密切相关的术语。

考虑到标准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本部分修订收录FIC、FPSC、POTC、ESA等标准正文通用的术语。

——“一般要求”部分:本部分主要对测试引用标准中未明确定义的通用要求,在本部分进行统一定义,如“测试参数”、“实验室”、“被测样品”、“负载”、“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等要求。

——“EMC检测项目选择矩阵”部分:本部分主要对测试项目选择矩阵依据“EMI测试项目”和“EMS 测试项目”区分,对不同的测试项目,再依据电子电器组件种类进行定义。

本部分对测试项目名称和代码重新进行定义,因EMC标准多由国外翻译引进,行业内测试项目名称较混乱,同一个测试项目会有多个名称,产品开发部门交流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考虑到名称的统一性要求,参考行业惯例,除“静电放电”测试项目之外,所有EMI项目均以“XX发射”命名,所有EMS项目均以“XX抗扰度”命名,新命名方案和行业内通用的英文简称保持一致。

——“测试项目要求”部分:本部分对应标准正文第6条到标准正文第15条定义的内容。

本部分主要对每个测试项目依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两部分进行阐述。

对于EMI测试项目而言,“技术要求”为测试限值要求;对于EMS测试项目而言,“技术要求”为严酷等级要求和功能符合性要求。

本部分更新了标准各测试项目的技术要求,同时对试验方法引用标准做了更新。

本部分修订了测试项目引用标准中没有明确定义的试验参数、方法,对于引用标准已经明确定义的试验参数、方法,不再赘述。

——“附录”部分:本部分主要新增了3个附录,包括“附录A 瞬态电压/电流变化率测试要求”、“附录B CI01~CI02干扰电压波形及参数”和“附录C 手持发射机测试要求”。

其中“附录A 瞬态电压/电流变化率测试要求”和“附录C 手持发射机测试要求”内容,修订采用原帝沃企业EMC标准内容。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从海。

本标准于2014年9月30日发布,并于2015年1月1日实施。

本版本于2014年11月25日第一次修改。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版本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779A-2013 (2013年8月30日首次发布)、Q/NBDW J0104001-2013(2013年3月15日首次发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产品的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置各种动力系统(例如火花点火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电动机等)的车载12V电气系统电子电器零部件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ISPR 25-2008 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ECE R10.03 欧盟汽车电磁兼容法规ISO 7637-2-2004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ISO 7637-3-2007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ISO 10605-2008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 试验方法ISO 11452-2-2004 道路车辆 窄带射频电磁能量电磁干扰的零部件试验方法 第2部分 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ISO 11452-4-2005 道路车辆 窄带射频电磁能量电磁干扰的零部件试验方法 第4部分 大电流注入法ISO 11452-8-2007道路车辆 窄带射频电磁能量电磁干扰的零部件试验方法 第8部分 磁场抗干扰 ISO 11452-9-2009 道路车辆 窄带射频电磁能量电磁干扰的零部件试验方法 第9部分 手持发射机 3.术语和定义3.1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装置、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且互不干扰。

3.2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磁骚扰引起的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电磁敏感性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在存在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3.4辐射发射 radiated emission(RE)装置、设备或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电磁波能量,通过空间途径对外传播的电磁现象。

3.5传导发射 conducted emission(CE)装置、设备或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电压/电流,通过导线途径对外传输的电磁现象。

3.6辐射抗扰度 radiated immunity(RI)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辐射干扰时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3.7传导抗扰度 conducted immunity(CI)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传导干扰时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3.8静电放电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3.9半电波暗室 semi-anechoic chamber(SAC)除地板以外,其余内表面均装有吸波材料的屏蔽室。

3.10被测件 device under test(DUT)接受试验的装置、设备或系统。

3.11平均值检波器 average detector(AV)输出电压为所施加信号包络线的平均值的检波器。

3.12峰值检波器 peak detector(PK)输出电压为所施加信号峰值的检波器。

准峰值检波器 quasi-peak detector(QP)具有规定的电气时间常数的检波器,当施加规则重复等幅脉冲时,其输出电压是脉冲峰值的分数,并且此分数随脉冲重复率增加趋向于1。

3.14宽带发射 broadband emission(BB)带宽大于某一特定的测量设备或接收机带宽的发射。

注:若信号脉冲重复频率(Hz)小于仪器的测量带宽,则也被当作宽带发射来考虑。

3.15窄带发射 narrowband emission(NB)带宽小于特定测量设备或接收机带宽的发射。

注:若信号的脉冲重复率(Hz)大于仪器的测量带宽,则也被当作窄带发射来考虑。

3.16功能重要性分类 functional importance classification(FIC)依据被测件在车辆安全运行方面的重要性,对其分类进行定义。

――A类(Class A):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便利的功能,与车辆的操作和控制无关,且失效后不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

――B类(Class B):辅助提高车辆的操作或控制性能,但不是车辆操作和控制所必须的功能,且失效后不会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

――C类(Class C):对于车辆的操作和控制起决定性作用,且失效后可能影响到车辆行驶安全或者影响到道路上行人的安全。

3.17功能执行状态分类 function performance status classification(FPSC)依据被测件受到电磁干扰期间和之后的功能状态,对其分类进行定义。

――状态Ⅰ(Status Ⅰ):被测件在施加干扰期间和之后,能执行其预先设计的所有功能,由于骚扰所引起的公差皆在被测件设计误差范围之内。

――状态Ⅱ(Status Ⅱ):被测件在施加干扰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但不影响整个系统基本功能的正常工作。

所有功能在停止施加干扰之后,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范围内。

存储功能应维持状态Ⅰ;――状态Ⅲ(Status Ⅲ):被测件在施加干扰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并影响整个系统基本功能的正常工作,但在停止施加干扰之后能自动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状态Ⅳ(Status Ⅳ):被测件在施加干扰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直到停止施加干扰之后,并通过简单的“操作或使用”复位动作,才能自动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状态Ⅴ(Status Ⅴ):被测件在施加干扰期间和之后,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且如果不修理或不替换装置或系统,则不能恢复其正常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