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班 第四组 创新扩散理论(修订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决策过程存在很多偶然性与变动因素,未必会有“劝服”过程。
• 知晓、劝服和决策之间情况复杂,应该增加可能的解释,并且讨论相互之间 的联系与反馈。
3、影响因素考虑不周全,例如使用代价
在新技术使用代价不居于显著地位的环境中,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
能很好地解释影响新技术传播普及的基本要素。但从世界范围来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尤其是
⑤可视性
创新成果能被他人看到的程度。
2.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Communication channels),是信息从一个个体传向另
一个个体的手段。传播渠道的适合性与有效性会影响个体决定采用还是
拒绝创新。
传播渠道: 第一种划分方式将传播渠道分为大众传播媒体和人际传播媒体 第二种划分方式从信源的角度把传播渠道分为本地渠道(Local Channels) 和全球渠道(Global Channels)
研究的背景
转折点: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
实验目的:衣阿华州 两个社区的农民中推广杂交玉米种子的研究。
实验结论:
• 杂交玉米在初期的渗透缓慢,接下来迅速上升,且采用速度达到一个平衡点,
趋于稳定。
• 保守一些的农民首先是从广告、推销员哪里获得杂交种子的信息,但 是和邻居们聊天更具有说服力。对于早期采用的农民来说,广告、推
国内比较经典和重要的研究如“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
研究的缺点
1、自上而下、缺乏互动
该模式是一个颇为宏观的模式,一般是政府和其他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广创新,
但若是自下而上,采纳是应用者的主动行为,扩散是自然传播的结果,此时 该模式的适用性较差。
2、关于知晓、劝服与决策的线性关系之批评: • 劝服或者态度变化位于知晓与决策之间,但决策除了需要判断性的态度以外 还需要别的因素促发决策。 • 态度改变是否优先于行为改变存在争议,往往难以分离,甚至行为改变在先, 进而导致态度改变。
★个体主要通过大众媒介得到创新的信息,而在个体做出采纳或者放弃该
创新的决策中,人际关系中的说服作用则更为重要。
创新代理人
① 创新代理人的含义: 创新代理人是指那些按照创新机构的意愿,去影响客户创新决策的个体。
创新代理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创新采纳者和创新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
老师、销售人员、咨询人员都是创新代理人。
研究的背景
起源: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开始注意创新的扩散。
工业革命期间,创新的速度加快了,创新大量涌现,并且运输工具和传播
手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信息、新产品、观念、技术开始相当快的速度到达使
用者。
问题的提出:人们开始关注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一些新事物、新思想
能得到承认并广泛采用,而另一些则被人忽视?
五、创新的结果
合意的和不合意的结果 对个人或者社会系统的创新是否影响
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结果
直接的和间接地结果 创新是否立即作用于个人或者社会
六、如何加速创新的扩散
创新的属性
创新代理人
创新的采纳者
1、采用激励机制, 以扩大产品的相对 优势 2、提高产品和社 会规范的相容性 (创新的命名和定 位) 3、技术束
一、创新扩散的定义
1、扩散是什么? 扩散的特殊类型的传播,所含的信息和新观念有关。
★传播的定义:参与者们互相发布信息并分享信息以促进相互理解的过程,是 双向趋同的、单向的、线性的过程。
★可以运用传播的线性概念准确的描述有关扩散的特定的传播行为和事件。
2、创新是什么?
一项创新是被采用的个人或者团体视为全新的一个方法、或 者一次实践、或者一个物体。
互动”表现出来的偶然现象。佩姆伯顿经研究,发现了正态积累曲线来描述社
会文化现象的采用模式。坚持认为,在任何给定时间内,采用的速度“是由这
一事实决定的,即一段时间内,某个特质被人们接受的过程之所以呈现上述分
布形式,是因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互动正好符合实验所证明的正态分布的条 件。”即他们存在偶然性,是随机事件。
四、创新扩散的网络
创新扩散的网络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性网络,一类是异质性网络
异质扩散较为 困难,但是异 质扩散有助于 扩大信息流动 的范围。
异质性是指相互交往的 两个个体之间在某些秉 性之间的差异程度
同质性是指相互交往 的两个个体之间相似 的程度。
同质扩散比异 质扩散更为容 易和有效,但 是阶层内的信 息流动不利于 信息传播范围 的扩大
“弱连接优势”理论:创新扩散的早期研究发现,传播网络的信息
交流与两个因素呈负相关关系,一是沟通的相近度,二是同质性。也就 是说,交流者之间关系越远、差异越大,则传递的信息越有价值。因为
相似的人之间信息的重叠程度很高,而比较疏远的人往往拥有另一方还
不知道的信息。前者所构成的网络被称为“弱连接网络”,后者构成的 网络被称为强关系网络。尽管人际网络的系统内交流的最通常途径不是 弱连接,但对于个体或整个系统来说,弱连接传播的信息至关重要。
★一个方法客观上是不是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体是否认为这个方
法新颖。《创新的扩散》这本书中的创新指的是技术的创新。
3、创新的扩散是什么?
所谓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是指创新经过一段时间, 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的传播过程。创新扩散的研 究涉及农业、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新闻传播、营销学、地理学、一 般社会学、一般经济学等诸多领域。
当新技术由发达国家传入发展中国家时,使用代价就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
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某些时候尽管按人们对新技术的优点非常了解,但
仅仅因为使用代价的缘故,不得不暂时放弃使用它。
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
从实证角度讲
以理论为依据并结合特定的环境,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新事物新观念 的扩散,促进创新的传播。
在青少年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利用创新扩散理论提高教育成效,使医
二、创新扩散的四要素
1.创新:创新的特征决定了它的采纳速度 ①相对优势
指某项创新相对于它所替代的原有方法所具有的优势。
正 比 反 比 正 比
②相容性 创新与现有价值观、以往的各种实践经验以及与潜在采纳者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③复杂性 ④可试验性
理解和使用某项创新的相对难度。
创新在有限的基础上可能进行试验的程度。
销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渠道,但人际关系网络在产品信息扩散及采用
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农民之间互相交换有关种子的成功经验是产品营 销信息渗透的核心。当创新与早期采用者积累了足够多的成功经验后, 他们会和社区内的其他农民交换信息,此时采用的速度将迅速上升。
杂交玉米实验对后来在农村社会学扩散传统和其他扩散传统的解释上有很 大的影响。
更晚的程度。
4.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社会系统是一类相互联系的面临共同 问题、有着共同目标的单位,由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政治等因 素构成。扩散的过程必定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系统中。
三、创新扩散的过程
扩散过程中的“S”型曲线
1.创新采纳者的分类 ① 根据创新采纳者的创新性: 创新性指的是系统内的个体或其他对创新进行采纳的单位相对于系统 内的其他成员较早的采纳某一新思想、新方案的程度。
早期创新采纳者的特点:
1 性格——拥有更强的移情能力(设身处地的想象他人情感的能力)
2
社会经济——拥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
价值观——接受更多的教育
4
传播行为和方式——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
② 依据创新采纳者的数量
VS
个人采纳者 选择性创新决策
组织采纳者
集体创新决策 权威性创新决策
★创新扩散和创新需求的悖论
②创新代理人成功的因素
创新代理人自身的努力
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创新代理人的移情能力
创新代理人的客户之间的同 质程度
观念领导者
① 观念领导者的含义: 观念领导者又叫做舆论导向者,是指那些通过非正式的渠道,相对频繁 的谈到某种观点,从而达到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言行的个体。
②观念领导者的特点:
1、广阔的渠道接触大众媒介,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
《应用创新扩散理论分析贵州妇女铁酱油购买行为》
根据特定的研究对象,将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其他理论模型融合,得到新 的理论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与农业学
创新扩散理论与经济管理
创新扩散理论与市场营销
创新扩散理论与社会学
对当代传播的启发
• 创新扩散模式(“S”形曲线)是一个颇为宏观的模式,通常是指为了 有计划的变革,进行创新扩散,推广新技术或应用,一般是政府行为或 其它有组织的社会行为。 • 这个模式在“创新扩散”方面,更加适合自上而下,从外向内的推动性 传播,如果是自下而上,采纳是应用者的主动行为,扩散是自然传播的 结果,此时该模式的适用性较差。 • 创新扩散模式是发展传播学的主导范式之一,为“传播促进社会发展”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原理。
学知识创新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的。《创新扩散理论在少年儿童健康教育 实践中的应用》
从理论角度讲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实证考察创新扩散该理论中的具体影响因子。
国内有研究探讨铁酱油在某社区居民中的扩散特征及影响因素。最
终发现铁酱油自身的相对优势、兼容性、较少的复杂性、可试验性, 个体的年龄、教育、认知、态度、意向是影响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
系统内最迫切需要 从创新中获益的往往 是系统内最晚采纳创 新的成员。
以计划生育为例
2.创新的决策过程
获 取 信 息 和 分 析 信 息 的 过 程
Ⅱ 说服
个人对创新赞成或者不赞 成的态度
Ⅳ实施
把一项创新投入使用
Ⅰ、认知
认识到某项创新并了解 他的功能。
Ⅲ决定
采纳接受或者拒绝某 项创新
Ⅴ确认
继续采纳还是中止创 新
研究的背景
发展: 早期的阐述者法国的社会学家比尔· 塔尔德和佩姆伯顿
塔尔德集中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知晓、权衡,然后做出 决定,接受还是抛弃某个文化特质。他认为,人类通过一系列的“暗示”过程,将 “事物”的特性与人类“欲求”联系起来,这一决策过程存在某种“模仿法则”。
研究的背景
社会学家佩姆伯顿提出创新被采用的基础是人们之间以某种形式的“文化
模式研究转移到过程研究上来。
研究的意义:
1、解释创新采纳决策过程中影响采纳的决定因素和不同的采纳者类型 2、预测采纳一个创新的可能性和速度以及一项措施是否能促进创新的扩散 3、缩短创新扩散的过程
理论介绍及优缺点
1
创新扩散的定义
4
创新扩散网络
2
创新决策扩散的四要素
5
创新的结果
3
创新扩散的过程
6
如何加速创新的扩散
1、以客户的需求为 导向
2、职业化助手
提高客户的评价能 力
3、开展传播运动
研究的优点
1、发现媒体和人际渠道在早就知晓的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创新的采用研究为人们理解新事物的知晓和采用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实证的
理论依据。
3、扩散模式建立在大量的经验研究之上,包含一整套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
模型。以此又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新的创新扩散经验性研究,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创新的扩散
第四组:史雅琪、孙英、孙子凯、张娜
目 录
研究的背景、意义
理论的介绍及优缺点
研究的应用
研究的启示
当代发展
研究的背景、意义
《创新的扩散》发表于1962年,在扩 散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被普遍 认为是创新扩散研究之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不论是来自业界还是学界的诸多人士,给 予了该书极高的评价,它已成为有关扩散
理论的典籍。
埃弗雷特· 罗杰斯(Everett M.Rogers):
著名传播学、社会学者,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 与新闻学系教授与系主任。因在发展传播学、议程 设置研究、传播学史等多个方面的杰出成就而引人 注目,并由此奠定了他在当代传播学界的权威地位。 作为扩散模式的集大成者,罗杰斯对于创新扩 散这个模式的理论构架和经典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 他在经典的、广为市场学、传播学、经济学、社会 学、教育学、文献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频繁援 引的《创新扩散》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考察传播 与社会发展的另一种路径,即“创新的扩散”
2、遵守社会系统的整体规范
3、社会经济地位较高 4、拥有较多的追随者
3.时间 :
时间( Time ),扩散的时间因素包括创新决策过程、创新精神和 创新的采用速度。创新采用的决策过程,是个体从知道一项创新并且采
用还是拒绝该创新所经历的过程;创新采用的速度,通常指给定时间内
该系统中采用创新的人数;创新精神指系统中不同个体采用创新更早或
研究的背景
实验结论: 早期采用的农民与晚期采用的农民相比,早期采用的农民经营的农场面
积大、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长、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到附近中心城市、大城
市旅游的次数也多。
研究的背景
原因:
1、此后的创新采用研究,对新技术使用的研究和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间的界限 越来越模糊。 2、主要是以为它在对产生社会变迁的创新采用问题的研究中,开始将注意力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