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反思

如何让语文课堂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目标,是每一个合格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反思的。

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应用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点决定了语文课堂它的特性,但是这些年的语文课堂似乎与本质的东西背道而驰,每一个合格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反思,如何让语文课堂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目标。我们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

一、避免教学目标单一化

近5年来教学改革做了不少尝试,可是高考指挥棒使得教师、学校、社会、家长都无法放开胆子,只要孩子的长远发展,他们需要看到成绩,短期利益代替了长远发展,因而语文教学也就被束缚在大的背景之下,一切皆以知识、成绩为“终点”。所以造成了课堂目标的单一化,一张学案,目标看似很丰富,如《劝学》: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

合理论证的能力。我们看这三个目标很具体丰富,但是这三个目标都是知识层面的,可以归结为一个目标——知识目标,一般我们的课堂只是做学案,记住知识,就第三个目标来说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记住论证方法,至于它的运用可能很少触及,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写一篇小作文,这不是能力的提升吗?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的积累,如果把语文课堂变成数学课堂,它会失去它的魅力,永远失去听众,这些目标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目标时要多样一些。例如,有一位年轻教师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时这样设计,三个问题:这篇演讲辞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你认为如何能做好一场演讲?即兴演讲3分钟。我想这三个问题包含三个层面的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自己发现演讲应该注意什么;情感目标,第一问题里,学生会发现一篇演讲稿它的魅力,不仅限于它的文辞优美,更大的魅力来自演讲者的魅力,马丁·路德·金正是以他的大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每一位听众;能力目标,即运用,让学生即兴演讲,锻炼了“说”的能力。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要求我们在课堂的设计上多下功夫,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设计一场辩论赛,我们的语文课堂太缺少激起死水的石子,我想,辩论,哪怕两分钟的辩论,也会激起许多沉寂在头脑深层的想法,会有语言的火花,有思维的火花。

不可只求知识,让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学生眼睛里闪着智慧的火花,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二、避免教学内容陈旧化

我们的教学总在讲经验,殊不知,除了经验,我们更需要大胆的尝试,与时俱进,给课堂补充新鲜的血液。

1.环节的陈旧化

创新是不容易,但是不敢创新,课堂永远没有活力,如这几年公开课《荷花淀》多位老师总是开篇放一段战争的视频,前些年学生对视频还比较新鲜,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网络已不是新鲜的东西,学生就会反思,《荷花淀》是讲战争,可是里面没有战争的残酷,四五分钟的视频只是起到了一个对比的意义,我们用两张图片就可做到,让学生说说感触,效果不是更好。

2.内容的陈旧化

作文的写作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这几年人们似乎找到了捷径,背诵古人事迹,司马迁、屈原、王昭君、苏轼、李白,这些年又转移方向了,一律感动中国的事迹人物,这些作文素材的千篇一律多半有教师的“功劳”。我们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陈旧的素材不是不可取,但是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观察社会的能力,而不是引用别人的观点,作文需要自己的见解。我们教师是否将新鲜的内容融进课堂,让学生感到语文不是在翻古书。

三、避免教学规范机械化

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点就要求老师要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这势必造成了学情的复杂多样性,但是现在的教学似乎成了流水线式的教学,教学也似乎成了

工厂,所有的成品都具有相同的外貌、品质,无自己的特性,这些具体表现如下:

1.夸大学案的全能性

学案导学,有利于学生自学、互助,但是否所有的学科适合学案,是否学科里的每一节课都适合运用学案,是否每节课都是先让学生完成学案,再教授。可是学案教学有它自身的一些弊端,如在语文教学中,一篇课文都变成了一个个问题,学课文成了回答一个个问题,缺少了课堂提问的生成性,有些争议性的问题,学生写在学案上,是训练了写的能力,但是交流的环节就变得机械化了,教师只是选择的读一些典范习作,激发不了共鸣,课堂教师的语音发问有它的好处:时间的紧凑性给以了学生挑战;课堂的随成性激发潜藏智慧。

语文教学本就是一门学问,如果都变成了学案,那就失去了它自身的魅力,如《雨巷》,我为什么用学案把美的东西割裂开来,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自由诵读、谈谈感悟、自己创作。

2.忽略学生的层次性

学生成长的背景不同,及发展程度不同,造成学生理解层次不同,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掉这一些,如在试题的训练中,难度等级的设计,缺少针对性,课堂中问题的设计更是面向所有学生,缺失了区分度。但这又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一个班级四五十人不可能处于同一等级,我们是否在学案的设计中标好难度级别,中等难度是所有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有深度的问题,我们可以

给些提示,我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或者运用讨论互动。

教学反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教学中,精心反思,精心实践,我想教学是在不断反思中改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