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邵东一中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学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学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学案2019-2020年高一历史《戊戌变法》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3、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4、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史实。

5、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19世纪末的国际局势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2:19世纪末的中国具备了哪些推行维新变法运动的基础?变式1:近代以来中国新思想的演进如何?问题3:简述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

延伸1:早期维新思想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其特点是什么?延伸2: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xx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延伸3: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及其影响是什么?延伸4:光绪皇帝为何会支持康有为等维新派变法维新?延伸5: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延伸5: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了?有何教训?其历史意义又是什么?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历届中考历史试题分册分考点汇编(7-9判断改错题)

历届中考历史试题分册分考点汇编(7-9判断改错题)

目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判断题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北京人。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湘潭中考]第21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考答案] √ [12年湖南怀化中考]第23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湘潭中考]第22题孟子当时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非正义战争。

[参考答案] × [1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第17题西汉时,湖南耒阳人蔡伦对造纸术作了创造性改进,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参考答案] × [12年湖南怀化中考]第25题东汉时期邵阳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轻便廉价的植物纤维纸。

[参考答案] ×[12年湖南湘潭中考]第29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参考答案]√[06年湘潭中考]第32题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参考答案] √ [11年湖南湘潭中考]第22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赞颂了嬴政开创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的伟大功绩。

[参考答案]√[2007年湘潭中考] 第31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是陈胜吴广。

()[参考答案] √ [09黔东南州]第14题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参考答案]× [10年湖南湘潭中考]第21题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参考答案]×[2007年湘潭中考] 第32题“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一成语是出自使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关键性事件中。

[参考答案]√[06年株洲中考]第22题隋朝工匠李冰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参考答案] √ [12年湖南怀化中考]第24题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因此非常重视选官和用人。

第2课 维新变法的内容

第2课   维新变法的内容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命各省推荐人才 C.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D.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你如 何理解梁启超这句话?
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民族 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举一例加以说明。
俄国农奴制改革:十二月党人遭到屠杀; 日本明治维新: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
国际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环境 (有利的国际环境) 的狂潮
百日维新
☆问题1: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 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代表软弱 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 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 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
请回答:结合光绪帝支持变法运动的原因、 目的和戊戌政令,概述胡绳认为“这种看法 不符合事实”的依据主要因素是 A.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B.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宣传 C.光绪帝的支持 D.有爱国心官员的推动
2. 保国会成立后共举行过两次活动后就中止的主要原因
是 A.康有为等人自愿造成的 B.守旧势力的攻击和恫吓 C.保国会的宗旨落后 D.保国会未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巩固平台
3.张之洞主张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民族危机 B.富国强兵 C.维护封建统治 D.实现自由、平等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 议院,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正体取代封建君主政 体,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
但是维新派实现这个目的方式却是企图依靠当 朝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力图让清政府自己 将封建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他们不反对 清政府。
1.1897年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 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 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研究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研究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研究作者:石岩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7期1898年(农历戊戌年),清政府当朝皇帝光绪帝在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的推动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史称“戊戌变法”。

当时维新派所势单力薄,没有可以放心依靠的对象。

从实行变法的目的到变法的具体措施以及变法的收效成果来看,这场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戊戌变法将他的从政生涯推向了巅峰,但同时也为他的后半生埋下了惨痛的伏笔。

一、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的原因(一)从国际背景来看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欧美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随后发展起来的俄、日等国也迅速强大起来。

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世界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似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宣告着资本主义必将取代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

(二)从国内背景分析1.光绪皇帝大权旁落的现状光绪帝是清末的一位帝王。

由于生活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高度发展的时期,软弱、善于妥协的性格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光绪帝的成长,加之慈禧太后的强势压制以及对政权的渴望,光绪帝尽管持有“帝王”的名号,但却毫无实权,形同傀儡。

作为封建社会的首脑级别人物,光绪帝从本质上自然更倾向于维护封建礼教和三纲五常,以改变自己有位无权的惨状。

2.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对西方列强开启了经济掠夺的大门。

从《南京条约》开始,一大批不平等条约开始签订,加之封建自然经济的腐朽性及清政府的妥协,中国面临着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

与此同时,洋务派兴办的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及具有前瞻性的从商人士在此时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倡大力发展本民族自己的工业,通过经济手段来改善国家发展命脉。

3.维新思想的不断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对康有为等人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第3课百日维新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变法形势的高涨1.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德国强占胶州湾。

(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3)法国强租广州湾。

(4)英国租借“新界”地区和威海卫。

2.表现: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五书》,产生重大影响。

(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

(4)1898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很快,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5)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深度认识] 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

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二、百日维新——变法的高潮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2.内容(1)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2)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3)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4)军事方面: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裁撤旧军队。

3.局限:未实行“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

浅谈光绪帝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光绪皇帝生活在旧体制环境下,虽然名为大清皇帝,但实则没有实权,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牵制,然而在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之时,他勇于挺身而出,推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尽管变法只维持了百天,但是他所支持的维新变法运动使得中国在思想解放之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他为近代中国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自186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陆续入侵中国,中国便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此时也不乏一些有为青年站出来提出变法以寻找救国之路。

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站出来挽救民族危机。

光绪身为当时的皇帝,满怀爱国之心,想要有所作为,手里却并没有实权,想要变法以救亡图存恐怕困难重重。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退缩,而是开始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中夺取统治大权。

在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民定国是”谕旨,正式展开了变法革新,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

此次变法中的大多数条令是依据维新派的建议而定的,因此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为接下来的辛亥革命积蓄了力量。

然而维新派在政治体制上的举措并没有被光绪帝采纳,因此维新变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这也说明了光绪帝始终是站在清政府统治阶级这边的,维新变法也是光绪帝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但好景不长,维新变法仅仅维持了百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给打压下去了,而且维新变法中的许多条令由于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而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行。

这也说明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很薄弱,并不能正面与封建势力发起攻击,而需要借助光绪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变法。

但是正是在光绪这样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的努力下,才能在力量强大的封建势力统治下成功实行了达百天的维新变法运动。

尽管此次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是以维新变法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第一次得到了广泛地的传播。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故事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故事

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故事清朝的光绪皇帝,是清朝末期一个较为有自己想法的皇上。

可惜的是他顶上有一个镇山太岁压着,纵使有太多的想法也并不会有什么用。

这个镇山太岁,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利欲很强的女人,她不顾宗亲反对,不顾违背祖宗规则,而一意孤行的选择光绪帝继承同治帝皇位,就是为了能够将国家大权紧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成为慈禧太后手中棋子的光绪皇帝,注定了会以悲剧收场。

光绪帝十九岁的时候,听从慈禧太后的要求,选择了慈禧太后的侄女叶赫拉拉.静芬为后。

这一次大婚,名义上代表了光绪帝从此亲政,但实际上这个亲政也只是说着听听。

实际大权一直都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但凡遇到了什么事,还是得想慈禧太后请示。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手中无权,谁能受得了。

所以光绪帝虽然名义上是慈禧的养子,但实际两人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

公元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

所以光绪帝对于日本一直都是主站的,宣布了对日作战后,便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

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但总管此事的李鸿章却并没有鸟他,导致了后来甲午中日战争清朝的打败。

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

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

大连、旅顺相继失守。

复据威海卫、刘公岛。

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

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

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

甲午中日战争的`彻底失败,让光绪帝极为优思。

他痛定思痛,誓要一雪前耻,因此通过与梁启超等人的商量,认为只有通过变法使国家实力强大,才不惧外国入侵。

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更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

他曾说: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决心,抛弃个人利益,只为国家的高尚大义。

戊戌年二十四年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

光绪帝支持百日维新的真正目的

光绪帝支持百日维新的真正目的

光绪帝支持百日维新的真正目的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08-1-9 21:40是为了夺回政权?还是为了真正支持走资本主义提问者:黑子19911991 - 童生一级最佳答案都不是。

在“百日维新”之前,虽然由于慈禧垂帘听政权柄旁落那拉氏之手,但光绪还未被完全架空。

政权名义上归于光绪,威仪尚存,慈禧也还是多少给这个年轻皇帝一些面子的。

至于走资本主义道路,应该意识到,资本主义在中国从来是手段不是目的,支不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根本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而甲午惨败之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这迫使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上层改革派痛下决心,采取损害到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大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更为激烈的变法图存手段,这就激化了慈禧与光绪本已存在的矛盾,从而使变法最终流产。

应该说,光绪皇帝确实是一个胸有大志的君主,从人格上而言算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男人,慈禧等人出卖国家利益以图一时苟安的政策,自然不会得到他的默许,堂堂青史上被大书卖国的骂名,这是光绪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有的时候做一件事情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目的,如果说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真有什么目的,那可能就是为了富国强兵,为了做一个好皇帝吧!回答者:歌罢此生浮-童生一级1-9 14:35 中国清朝的”百日维新”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成败意义上有什么区别?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4-6 22:46提问者:mwq001sxj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1。

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2。

戊戌变法和之后的慈禧新政有洋人的破坏(速改)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

”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

怎样理解维新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怎样理解维新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怎样理解维新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今天店铺就和大家聊一聊怎样理解维新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维新运动的内容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

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

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

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加上支持新政的光绪没有实权及经验不足,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维新运动的意义第一,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民主运动。

民主化是现代化主要内容,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民主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

戊戌运动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第一站。

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爱国二字展开,其背景是保国保教保种,其目的是为挽救民族危机,为此维新派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他们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定宪法,主张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这些都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主张。

第二,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法运动中,颁发了一系列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奖励工商,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吹建立近代信用、货币制度,主张以工立国即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等,使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投资的合法权益得到某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两个光绪”: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对光绪帝的评价

“两个光绪”: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对光绪帝的评价

“两个光绪”: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对光绪帝的评价发布时间:2022-07-10T07:09:00.70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5期作者:顾芳[导读] 戊戌变法时期,新旧之争趋于激烈,维新派基于君主立宪、依靠皇权进行变法的政治主张认为光绪帝是“圣主明君”、“爱国皇帝”,保守派从传统的儒家政治理想和维护自身政治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光绪帝是变乱祖制的“昏聩之君”。

顾芳(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戊戌变法时期,新旧之争趋于激烈,维新派基于君主立宪、依靠皇权进行变法的政治主张认为光绪帝是“圣主明君”、“爱国皇帝”,保守派从传统的儒家政治理想和维护自身政治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光绪帝是变乱祖制的“昏聩之君”。

随着民主共和逐渐取代祖宗家法成为主流话语,守旧派所谓的“昏聩之君”的评价逐渐被淹没,维新派“圣主明君”、“爱国皇帝”的评价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在更为激进的革命思潮下,也逐渐丧失其话语权。

从近代社会转型、新旧代谢的历史视域来看,维新派、守旧派关于光绪帝截然相反的评价是近代社会大转型下新旧矛盾在思想意识层面的映射,同时也反映了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身上新旧杂糅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戊戌变法;光绪帝;维新派;守旧派一、引言戊戌变法时期,不同政治力量对光绪皇帝褒贬不一,维新派把实现维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而保守派则坚决反对光绪帝进行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一生的关键所在,但学术界对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评价不一,大致有三种主流观点:一是陈旭麓、孔祥吉、孙孝恩等人的“维新皇帝”说,持肯定态度;二是胡绳、苏沛的“洋务皇帝”说,认为光绪帝没有超越封建阶级的历史限制;三是汤志钧、叶林生等人的“爱国开明皇帝”说,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强调光绪帝处于由封建帝王向资产阶级维新皇帝转变的过程中,但尚未完成转变。

[[]]本文通过分析维新派、守旧派对光绪帝的评价,尝试从近代社会大变局的视角探讨关于光绪帝的评价问题。

初中历史知识点之百日维新

初中历史知识点之百日维新

初中历史知识点之百日维新中考历史:维新变法中光绪皇帝的作用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的感召下,光绪帝接受并支持维新派的变法主张,颁布了《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把维新变法运动推向高潮。

光绪帝支持变法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何不同?光绪帝是不是维新派的皇帝?首先,光绪帝支持维新派的某些改革是出于两个动机。

第一,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陷入财政空虚、军事削弱、民族危机的困境。

为避免作亡国之君,他需要整顿内政,巩固统治。

第二,帝党与后党存在矛盾。

后党以慈禧太后为首,主要是政府机构中支持和拥戴西太后的顽固派、洋务派;帝党以光绪帝为中心,奉翁同龢为首领,是支持和拥戴光绪帝的人。

帝后之间的斗争,核心是权力问题,但也反映出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前途所抱的不同态度,具有新旧之争的性质。

维新运动开展后,光绪帝一方面从思想上同情维新变法;一方面也想借机夺回被西太后霸占的权力。

所以,只要维新派的改革符合这两个目的,他便予以采纳。

但是,当维新派的主张危及封建统治的君权时,他则予以拒绝或不愿作实质性的“变通”。

其次,光绪帝与维新派的变法宗旨有根本的区别。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他们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而光绪帝的新政宗旨在《定国是诏》中已昭示无遗:“以贤义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可见仍然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体系。

中考历史百日维新与君主立宪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9世纪后期,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变革政治,掀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积极支持这一运动,其根本原因是()A.民族危机加深B.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人民群众要求变法D.康有为的宣传解析: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危机加深从根本上危及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解析:“旧”是指封建顽固派,“新”是指革命派。

比顽固派新,比革命派旧的政治派别是维新派。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典型代表,在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乃至革命胜利后,他仍然坚持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

答案:A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解析:“议郎”即议员,要求设“议郎”一职,实质上是要求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才,故排除⑤。

答案:A5.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爱国性”及其“主要表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因此是“主要表现”。

故选A项。

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邵东一中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邵东一中

4、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 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 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②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一定的进步意 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 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 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 治秩序。
光 绪
张之洞的主张与 维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
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 主阶级,目的是维护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 民族危亡的命运。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 势进一步高涨。
2.变法的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 到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 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 局等主张; 经济改革: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 地问题; 理论宣传: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 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能 力 提 升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是变法高潮。
2、内容基本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3、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 科学文化的传播。 4、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3. 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意义:有利于具有 维新思想的知识分 政治上 鼓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新政人才,裁 子参与政权;在一 汰冗员,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定程度上打击了封 意义:有利于 建官僚制度 中国资本主义 经济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 意义:有利于 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上

【教育学习文章】戊戌变法学案

【教育学习文章】戊戌变法学案

戊戌变法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2.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为变法做了那些3.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各是什么?4.什么叫百日维新?维新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出卖变法的是____________5.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二)、问题探究.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3.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是什么?(三)系统总结:时间人创办报纸政治序幕:公车上书准备变法内容经济组织强学会文化意义失败:戊戌变法变法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巩固训练:、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甲午战争失败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下诏变法4.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开明地主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5.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D.维新派策略失误6、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B、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7、“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的斗争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斗争(五)、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光绪皇帝变法的动机

光绪皇帝变法的动机

光绪皇帝变法的动机
我认为光绪皇帝支持变法的原因和动机有以下两点。

1、在甲午战后,国家的安全面临危机。

光绪的思想受到刺激,在封建主义思想营垒中发生了摇动,并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

他力图探索新的统治妙方——学习外国,来拯救大清帝国。

对他们统治下的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

所以我认为,这是光绪皇帝所以支持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变法维新的主要内在因素。

同时也是帝、后两党在此期间矛盾激化的原因所在。

2、光绪在“百日维新”期间给康有为的密诏中,说的更加明确:“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丛刊》(一)三四三页。

)。

所以他公开宣告,“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光绪朝东华录》(四)总四○九○页。

),极力主张因时变革。

所以光绪的上述思想,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所以思想上光绪皇帝已经存在了支持变法的思想。

综上所述光绪在甲午战败后,产生了紧迫的危机感和力求中国有所振作的强烈愿望,正是他始终支持变法的“动机”。

因此虽然他在变法中屡屡受阻,但他毅然地站到要求变法图强、以挽救民族危机的时代潮流一边,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变法新政的实际推行者。

光绪帝维新变法

光绪帝维新变法

光绪帝与维新变法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生于1871年8月14日,出生在北京宣武门内太平湖的醇王府。

他生不逢时,那时清政府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内有西太后的专权控制,腐败无能;外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

在短短的一生中他与封建势力进行自强不息的斗争,毅然革新变法,使黑暗中的中国人逐渐觉醒,为中国旧民主主义觉醒准备了条件。

一、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登上皇帝的宝座当时正值西太后利用傀儡同治皇帝的特殊条件,对外屈辱、对内施以高压政策,竭力稳固清王朝反动统治的时候。

1875年1月12日,做了13年傀儡皇帝的同治病死。

同治皇帝载淳,只活了19年,身后无嗣。

按照清王朝的“家法”,皇帝死去无子,要从皇族近支里选一个晚辈立嗣继位。

在当时,载淳之下属于溥字辈,依据清廷惯例,应从溥字辈里选出一个人继位。

但如果这样西太后将因孙辈为帝被晋尊为太皇太后了,而太皇太后“虽尊而疏”,就不能继续干预政事。

对于这个权欲熏心的西太后来说,这无疑深深的刺痛了她的心。

为了继续控制清廷大权,西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同治帝死去的当天,便把刚刚四岁的小载湉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完成了她揽权的把戏。

真是“因揽权一念,随牺牲一切而不顾”。

载湉是被清廷矛盾的漩涡卷上了皇帝的宝座的。

二、小载湉的境遇西太后为了把载湉培养成她永久性的惟命是从、得心应手的政治工具,来稳定她在清王朝中凌驾一切的地位,使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延续下去,从多方面对小皇帝加以精心的塑造。

载湉被接入宫中之后,西太后不顾人之骨肉亲情,强行切断了小载湉与生身父母的日常联系,通过潜移默化的办法,使光绪帝逐渐树立起他与西太后之间的所谓的“母子关系”,因而以封建主义的“孝道”伦理来拢住光绪帝。

西太后还按照他们所谓的“家规”,规定光绪帝必须作为一条不可违反的条规,向她“每日问安一次”,在精神上对光绪帝进行“以威钳制”。

通过种种驯服,在光绪头脑中渐渐形成了惟独西太后才是“绝对权威”。

西太后很重视对光绪帝进行集中的教育和培训。

维新变法 光绪分析

维新变法 光绪分析

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内容摘要:戊戌变法是晚清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光绪帝,这位大志未酬、郁郁寡欢的末世皇帝十年短暂的亲政生涯中最绚烂的政治成就。

作为一位毫无实权的封建帝王,光绪帝果断进行资本主义改良挽救民族危机,同时由于他的现实处境和自身因素又使戊戌变法仅仅存在了一百零三天便惨遭扼杀。

那么这位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究竟对戊戌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

关键词:光绪帝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正文: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期常常会出现一些救世统治者试图通过各种改革来延长他们祖先的帝业。

光绪帝正是这样一位试图力挽狂澜的末代改革者。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大清帝国的国力日趋衰微,统治危机愈发加深。

面对日益严重的王朝危机,满清皇族内部不断进行自救运动,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清朝地主阶级完成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

这些改革主要发生在同治、光绪二帝年间,其中前者是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进行的,而戊戌变法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的改良运动,这位封建帝王尝试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决定了他自身在此次运动中的复杂性。

一、光绪帝的生平介绍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

他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和慈禧亲妹妹的儿子。

1875年,亲政刚满一年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因病逝世。

同治皇帝无子,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和叶赫那拉的利益,她从年龄和血缘的角度考虑,最终选择了自己的侄子和亲外甥——年仅四岁的载湉,改元光绪。

光绪帝从小生活在慈禧太后的“严加管教”的训斥下,慈禧要求光绪叫她“亲爸爸”,对她事事毕恭毕敬,不得违背“亲爸爸”的旨意。

幼小的光绪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和生理疾病。

由于不同寻常的成长环境,光绪帝形成了软弱的性格,加之慈禧太后的强势压制,他尽管贵为帝王,却毫无自由、实权,形同傀儡。

这也直接影响了他日后政治态度的形成和对戊戌变法的领导情况。

【南方新课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南方新课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9世纪后期,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猛烈要求变革政治,掀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光绪帝乐观支持这一运动,其根本缘由是()A.民族危机加深B.资本主义初步进展C.人民群众要求变法D.康有为的宣扬解析: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危机加深从根本上危及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解析:“旧”是指封建顽固派,“新”是指革命派。

比顽固派新,比革命派旧的政治派别是维新派。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典型代表,在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乃至革命成功后,他仍旧坚持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

答案:A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

“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这反映了维新派()①期望参与政治②仿照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解析:“议郎”即议员,要求设“议郎”一职,实质上是要求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高校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京师高校堂主要是培育人才,故排解⑤。

答案:A5.戊戌变法具有猛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见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条件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爱国性”及其“主要表现”。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当务之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戊戌变法具有猛烈的爱国性,因此是“主要表现”。

故选A 项。

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虽失败,精神永流传:光绪在戊戌变法中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变法虽失败,精神永流传:光绪在戊戌变法中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变法虽失败,精神永流传:光绪在戊戌变法中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新闻资讯20200404文/金色明月;一位热爱历史的,喜欢写点东西的小人物。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文章摘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光绪帝为了力挽大厦将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准备,为戊戌变法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光绪帝不甘为亡国之君而做的努力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来者。

(光绪帝)光绪帝对甲午惨败进行了反思甲午战争的惨败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耻辱与灾难,同时也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

光绪帝并没有因为甲午战争的惨败而消极懈怠,反而在失败中进行反思。

“惟其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实力研求,······务期事市核实,以收自强之效。

”1895年5月11日,光绪下发诏谕:“自今以后,深者愆生,痛除积弊,······切实振兴,一新气象,不可因循废弛,再蹈前辙。

”反映出了光绪深刻反思,奋发图强,不甘作亡国之君。

(孙毓汶,在甲午战争中力主对日求和)光绪帝公开否定守旧派关于“祖宗成法不可变,外法不可效。

”的守旧观念,大量研读欧美、日本等国的变法著作,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深有所感地说道:“西人皆曰为有用之学,我民独曰为无用之学。

”光绪认为大清必须要认真汲取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生产方式才能改变落后的地位,变法图强,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帝师”翁同龢)提拔维新派官员1895年5月,光绪帝以体恤老臣为由,令兵部尚书孙毓汶回家养老。

随后,又诏谕:“吏部左侍郎徐用仪退出军机处,并勿在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在排斥异己的同时,光绪还大量提拔支持变法的官员进入“权势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军事上
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新法练兵, 增添兵船。
增强军事力量
文化上
意义:有利于 改科举,废八股; 设近代学校,学习西方,选派留学生; 西学的传播等 育科技实用人才。
局限性: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主张
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报道:“激 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人 的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善与 结盟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 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复以 中国文明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实行 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 的明治维新也堂乎其后。” “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 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 了!” ──汉学家费正清《剑桥晚清史(1800~1911)》
-----未上达,但传抄刊行,影响甚大
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引起光绪帝共鸣
③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坚定光绪帝决心
④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奠定组织基础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 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 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 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 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 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 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4、百日维新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 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 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②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一定的进步意 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 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 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 治秩序。
康有为 升平世
君主立宪
太平世
民主共和
实行君 主立宪
严复 批判君权 用民权否定君权
二戊戌变法酝酿:维新思想宣传
• ①康有为:公车上书; 创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 ②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发表《变法通议》; • ③谭嗣同:发表《仁学》; • ④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 ⑤严 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
2.局限性:
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 局等主张; 经济改革: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 地问题; 理论宣传: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 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能 力 提 升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是变法高潮。
2、内容基本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3、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 科学文化的传播。 4、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
大集群臣,诏定国是; 许天下士民上书;设立制度局
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思 考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 和支持维新派的主 张?
一、民族危机严重,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帝党与后党争权,借变法巩固自己的权力。 三、康有为多次上书,坚定了光绪帝变法决心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 东。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 的原因 ①危机加剧:德、俄、法、英强占租借地
②呼声再起: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
• 具体表现: 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国际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的 环境 (有利的国际环境) 资产阶级弱小,寄希望 于无实权的皇帝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①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
切入措施——中日维新内容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19 戊戌变法(19末) 中) 失败 成功
社会背景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 国际环境
项目
明治维新(19中) 成功
戊戌变法(19末) 失败
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背景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领导 倒幕派实力强大 力量 掌握了政权、武装 具体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措施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C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发展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思想观点: 据乱世 君主专制 《变法通议》 抨击专制制度宣传 变法图存的思想 梁启超 梁启超 严复
光 绪
张之洞的主张与 维新派的不同, 原因是什么?
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 主阶级,目的是维护 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 民族危亡的命运。 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 势进一步高涨。
2.变法的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 到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 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3. 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文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军事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意义:有利于具有 维新思想的知识分 政治上 鼓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新政人才,裁 子参与政权;在一 汰冗员,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定程度上打击了封 意义:有利于 建官僚制度 中国资本主义 经济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 意义:有利于 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的发展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 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百日维 新)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北京
天津 大连 威海卫
海 渤 旅顺
山 东
胶州湾 海 黄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 为势力范围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 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