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那么你了解戊戌变法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戊戌变法又被称为是百日维新,发生在公元1898年的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是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要求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并大力鼓励发展工农商等行业。

戊戌变法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近代以来新思想的迅猛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封建统治的危机也一步一步地加深,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思考怎样来挽救中国,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也是中国学习西方的最早的声音。

第二便是早期的资产阶级开始萌发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中的很多人都参加了洋务运动的实践,这些人了解中国的国情,他们的思想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新思想的产生起到先导的作用。

第三是维新思想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康有为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号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去宣传变法,梁启超将维新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而严复认为要挽救当时的中国必须要维新,这些爱国人士的先进思想都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思想。

最后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三个要不要论战对戊戌变法思想的宣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维新派抓住这次的机会使自己的思想迅速且广泛的传播开来。

戊戌变法失败的启示戊戌变法发生在清朝末年,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在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尝试着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并且积极的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

虽然这场改良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戊戌变法的启示对于中国来说却是意义深远的。

戊戌变法的启示一:在戊戌变法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主导了这一变法行动。

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缺乏必要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革命彻底性,只能是寄希望于改良,并且在这场运动中将成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将成功的砝码放在了袁世凯的身上,脱离了广大的群众,这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戊戌维新运动性质的三种观点.doc.doc

关于戊戌维新运动性质的三种观点.doc.doc

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1.改良主义运动说。

这是一种传统说法,范文澜、徐培华、汤志钧等持此说。

范文澜指出:“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运动,虽然是含有进步性,但不属于革命的范畴。

”徐培华指出:“列宁对改良主义下了定义,他说‘一般说来,改良主义就在于,人们只限于提倡一种不必消除旧有统治阶级的主要基础的变更,即是同保存这些基础相容的变更’。

又说‘改良主义的变革,就是不破坏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只要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作一些让步’。

这意义也适用于戊戌变法运动。

那些参加戊戌变法的人物,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提出了许多改革的建议和方案,几乎遍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但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皇帝身上,提出的各种变法措施都依靠清政府来推行,根本不想推翻封建统治,也不想彻底改变封建统治基础。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称戊戌变法是一次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

”汤志钧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是从上而下进行改革的政治运动,他们的活动仅限于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得到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的支持,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因此,它只能是一个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

”“戊戌变法在历史上起过作用,但它的性质却是改良主义的。

他们的领导者很软弱,既不敢和封建主义决裂,又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中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表现出他们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本质。

”“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运动,怎能说具有进步意义呢?这要从当时历史条件来寻找答案。

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充当这个阶级的政治代言人只是从地主阶级转化出来的知识分子和部分官僚。

维新派之所以采取改良的形式,是由当时的历史情况和阶级力量决定的。

这时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兴起,当革命形势尚未形成,革命要求尚未提出之前,进行这种改良的尝试,不能说它不代表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不能因为它是改良运动而削弱了它的进步性质。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内容试题:列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答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相关阅读】光绪与康有为、梁启超合影。

这张照片是康有为利用相片合成技术伪造的,梁启超终生未曾与光绪谋面。

“戊戌变法”的主要资料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期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

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我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

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

1、教育改革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胡孝文:慈禧并非一开始就不支持戊戌变法慈禧眼中的戊戌变法2、经济建设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3、军事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学科戊戌六君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刘光第、谭嗣同、杨锐4、政治裁减冗员;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开放新闻自由;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迁都上海等。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相关资料提纲1.改革环境政治:帝国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经济:国债累累思想:维新思潮的兴起(公车上书)2.改革者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光绪帝(主要说明他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3.改革内容教育、经济、军事、政治4.阻碍力量慈禧、荣禄讲述变法的大概经历,以其中的一些故事来引出新旧两派的矛盾,说明改革派的阻碍力量一、改革环境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具体影响如下:政治: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争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狂潮。

其前奏曲是所谓“三国干涉还辽”。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辽东半岛是要与台湾岛等地一起割让给日本的。

由于俄、法、德三国的阻挠,要求日本退回辽东半岛,并用武力相要挟,日本无力与三国抗争,借机向清政府敲诈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

1896年中俄签订《中俄密约》,内容是: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以及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非两国共商,缔约国一方不得单独与敌方议和;开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为使俄国便于运输部队,中国允于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军需品;此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规定胶州湾成为德国的租借地,租期99年,山东全省则成为其势力范围。

同年3月和5月,俄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旅顺口、大连湾以及附近海面成为俄国的租借地,租期25年,辽东半岛和东北全境则成为其势力范围。

1898年4月,法国胁迫清政府同意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正式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成为法国的租借地,租期99年,而云南、广西和广东三省则成为其势力范围。

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一、维新变法思想
梁启超的自由民权思想
二、自由民权理论
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一、谭嗣同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冲决网罗”的社会批判思想
康有为的西学渊源当从结识张鼎华并 接触西学书籍开始,而在游历过香港 之后,更是深感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 康有为的思想从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 学,尤其推崇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 这也成为他政治哲学的思想起点。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二: 一是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基础 的历史发展观 二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权理论, 他的维新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即 “托古改制”的论证策略。 康有为观点:进化论的历史发展观自由、 平等的民权理论、以及“托古改制”的 论证策略。
严复的自由思想
二、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思想
一、以进化论为指引的维新思想
第一节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 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 康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康有为自幼就 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浓厚的程朱理学 熏陶。
一、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派观念里,救亡图存是变法维新的直接原 因也是根本动力。 梁认为,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积极求变, 中国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主动进行改革。 批评洋务派中体西用没有触及中国的根本问题, 变法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富强,因此必须变革政 治体制。人民获得民主权利则是国家富强之根 本,真正的求变是“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③思想来源:早期改良思潮。

代表⼈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的解救民族危难和缓和社会⽭盾主张(1)经济-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动进⾏竞争;(2)政治-学习西⽅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议院;(3)⽂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然科学知识。

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形成社会思潮,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过(1)兴起: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改制考》等重要著作,把孔⼦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的改⾰来论证当时改⾰的合理性,借⽤经学的外⾐和孔⼦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开始: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3)发展:创办报纸:《中外纪闻》、《时务报》。

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

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

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逐渐形成。

(4)⾼潮:百⽇维新原因:1897年11⽉,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分中国的狂潮。

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各种⼒量推动:中国知识分⼦⾼涨的爱国热情,⼀些封疆⼤⾂想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中夺权,⾃⼰能真正掌权。

时间1898年6⽉11⽇(定国是诏)-----9⽉21⽇(农历戊戌年内容及作⽤(政治)颁布新法:允许官民上书⾔事。

改⾰旧制:①改订律例,②裁撤冗员,③澄清吏治。

资产阶级知识分⼦有机会参与政权。

(经济)颁布新法:①中央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商总局,奖励农⼯商业的发展,②改⾰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第十五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十五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思想

3、在政治原则上,实行民主管理。 大同世界有三级行政:公政府、度政府、地 方自治局。全世界设一公政府,把地球分为 100个度,每度设度政府,度政府之下是地 方自治局,属基层行政单位。 三级行政机构只是社会的经济文化管理机关 ,不是具有强制压迫性质的国家机器。 公政府的首脑是总统,由上下议员选举产生 ,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下设二十个部,部 长由精于业务、道德高尚的人经选举产生, 议员由人民公选。
康有为把他的历史进化论应用到政治上,形 成了他的维新改良思想。 他认为,封建主义君主制是据乱世,资本主 义君主立宪是升平世,而中国仍处于据乱世 的制度,因此,应当进行改革。 这样,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为维新变法 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资产阶级民权观
在充分论证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后,康有为 又提出人性平等的资产阶级民权观,以论证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康有为的人权观包括人性平等的自然人性论 和君权民授的国家观。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康有为一直把富国养民教民、发展资本主义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富国之法:铁路、轮船、开矿、铸银、邮政 。 养民之法:务农、劝工、惠商、恤穷。 教民之法:设学校、开民智。
重视科技。 康有为认为,西方富强在于其重视科技,鼓 励创新。中西方对科技的态度不同,进而导 致富强之道相反。 康有为力主光绪劝募工商,奖励创新,根据 创新效用的大小而予以不同奖励,大者加官 晋爵,从而引导社会风气转变,带动科技发 展。(英国女王授爵)
(一)变易之法与进化论
变易之义作为变革理论根据之一。 康有为——“《周易》专明变易之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治理社会的规则也要随时而变,“圣人之为 法治也,随时而立义,时移而法亦移也”。 “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 王之变动,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

戊戌

戊戌

事件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戊戌变法主要在以下方面改革: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5.训练新式军队;意义:概括: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具体:①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②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形式上的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

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内在。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那么戊戌变法的内容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方面(1)开放言路。

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

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

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2)精减机构。

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3)任用新人。

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经济建设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15] 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教育改革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军事方面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三、变法目的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指1898年

戊戌变法指1898年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变法简述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领‎袖人物,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维新变法变法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变法高潮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

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第15课 戊戌变法

第15课 戊戌变法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德国统一 181861-186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参考答案
探究一:筑梦——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条件:甲午惨败,民族危机加深,激发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实业救国思潮;
探究拓展
A 5. 右图所示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者是
A. 谭嗣同
()
B. 林旭
C. 刘光第
D. 杨锐
6.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
A 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 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融绘贯通
探究二:追梦——戊戌变法的过程
要求与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参
照教材最后两页《中外 历史大事年表》的编年 体样式,运用历史时间 观念,绘制戊戌变法过 程的大事年表。
(以小组为单位,从抛物线、时间轴、坐标、表格等 形式中选取任意一种绘制。)
名家讲坛
探究三:梦碎——变法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李喜所说:“变法 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 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 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 经济力量。”
C. 进化论
D. 三权分立理论
探究拓展
D3. 1897年,推动光绪帝下决心变法的外来因素是
()
A. 甲午战争的惨败
B. 维新思想深入人心
C. 康有为不断上书
D. 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4. 新政的推行,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重大影响中国的宪政移植运动发轫于戊戌变法,文化抵抗也自此揭开了“民族主义”的旗号,并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康有为在戊戌五六月陆续进呈的《日本变制考》中,说明了他的变法主张: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为选举,可谓之变政,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

在康氏看来,制定宪法,行民选议院才算变法,可以“摄百千万亿臣民之心智”,人民不会与朝廷疏离,而会竭尽心智能力,使政举法行,国家可长治久安。

康有为认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结果是激烈的,但改变的过程必须缓慢平和。

在实现全民共知的“太平世”之前,中国必须经过君主立宪的过渡时期。

在《日本变制考跋》中,康建议“我朝变法,但操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康氏也明白“升平世”的君主立宪与“据乱世”的绝对王政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必须作若干之说明与预备:由于宪法之定,出于公天下之民,以人民之福利为重,则通国上下之官皆为民事而设,而事有今昔之不同,常变之各别,而官也因之有异,此与中国过去专制政体之设官分职,欲家天下,防范人民,而制定《律例》及《会典》,其立法精神是迥然不同的。

显然,宪政有着与专制大异其趣的精神与文化。

至此康有为遇到了一个难题:中国没有宪政的实践,但有没有宪政的精神呢?若有,为什么产生不出宪政?若没有,是否意味着文化上也跟着全盘西化?康氏陷入了二难选择:若主张有,必须冒大不韪,推翻千年之定识,重新解释儒教;若主张无,有伤民族自尊,等于宣布“文化自杀”,并根本上动摇儒教作为清政府的立国基础,这不但皇帝不同意,官吏不同意,也肯定招致士人阶层的普遍反感,最后可能是天下共诛康氏本人。

两害取其轻,他选择了第一种方式:西方国家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来实现民主政府,而在中国已有这样的理论存在。

中国在民主实施上落后于西方,不是因为孔子的学说有缺点,而只是他的许多门徒误解了他。

这就是康氏《新学伪经考》(1891)和《孔子改制考》(1896)要说明的问题。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导学案【学习目标】: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方法】:1.问题探究法。

2.讲授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知识梳理】:见“导学案”。

【知识导学】:一.戊戌变法的含义:(一)广义:指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领导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二)狭义:指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一个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一)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

A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B《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开放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割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引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赔款: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促使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3)开放口岸: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其他列强“利益均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1经济上: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政治上:瓜分中国。

D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1表现: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中国。

戊戌变法指1898年

戊戌变法指1898年

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
1898年1月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4月,同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6月11日,光绪皇帝颁 布“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 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 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军事上,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设立中小学堂; 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允许设立报馆、学会;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 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 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 (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 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 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 动政变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变法概况
戊戌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 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 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 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 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新政内容主 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 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 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 (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加上支持新政的光绪没有实权及经验不足,最后 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 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公车上书”、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3. 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重点: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无须变法的评价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政治:《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维新变法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1)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提出早期改良思潮(2)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发展①康有为的变法思想A 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B 主要思想: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必修三: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C 特点:以儒学思想为武器,打孔子旗号为号召,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显示了康有为从事政治活动的高超艺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

)②梁启超的变法思想A 重要著作:《变法通议》B 主要思想: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③严复的变法思想A 重要著作:《天演论》B 主要思想:主张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C 特点:借助进化论思想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公车上书:维新思潮发展成为救亡爱国的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起到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